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Stone Needle Therapy Based on Blood Stasis Theory in the Treatment of 36 Cases of Knee Osteoarthritis in Early and Middle Stage
1
作者 Yu-Feng MA Xue-Jian ZHANG +4 位作者 Ling TANG Xu-Yue PAN Yue TANG Li-Li DING Ya-Li XIAO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 2019年第2期73-79,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tone needle therapy based on blood stasis theory for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 type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in early and middle s...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tone needle therapy based on blood stasis theory for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 type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in early and middle stage.Methods:Totally 36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were enrolled in the orthopaedic ward between March 2016 and December 2017,and diagnosed as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cold dampness and stasis syndrome,or phlegm and stasis syndrome according to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fter treatment,stone needle was used for ironing on the different meridian acupoin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yndrome.The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the above three syndromes was respectively evaluated,and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core and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WOMAC)scor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alculated before treatment,2 weeks,and 4 weeks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86.67%,81.82%,and 80.00%,respectively.After 2 weeks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the VAS and WOMAC scores of the three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reatment before(P<0.05).Conclusion:Stone needle therapy for ironing on the acupoints around the knee joint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knee osteoarthritis of different syndrome types,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ood stasis theory Stone needle Knee osteoarthritis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治疗慢性难愈性溃疡 被引量:1
2
作者 祁林 刘丽芳 涂雅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38-642,共5页
慢性难愈性溃疡是“虚”“瘀”两种致病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虚”“瘀”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而“玄府开阖失司,气液代谢失调”是本病迁延难治的病机关键。刘丽芳教授综合运用煨脓生肌、阳和通玄、托里消毒诸法开玄府、调气... 慢性难愈性溃疡是“虚”“瘀”两种致病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虚”“瘀”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而“玄府开阖失司,气液代谢失调”是本病迁延难治的病机关键。刘丽芳教授综合运用煨脓生肌、阳和通玄、托里消毒诸法开玄府、调气液,令玄府开阖有司,气液代谢调和,临床疗效满意,附验案一则加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溃疡 “虚、瘀”致病 玄府气液学说 辨证施治 经验总结 刘丽芳
下载PDF
活血化瘀方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3
作者 曾国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124-127,共4页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方辨证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比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效果、性激素水平[卵泡生成素(FSH)、...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方辨证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比两组治疗3周后的临床效果、性激素水平[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激素(P)]、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SH、LH、E2、P均降低,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经期异常、下腹胀痛、乳房胀痛、肛门下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为16.67%(5/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方辨证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好,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性激素水平,用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活血化瘀方 辨证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贾英杰辨治食管癌经验撷菁 被引量:1
4
作者 廖冬颖 刘家宇 +5 位作者 李悦 魏金睿 李丰丞 易丹 孔凡铭 贾英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证随诊,收集、分析贾教授对食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相关用药,并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贾教授认为,食管癌病机可概括为,早期属“痰凝气滞”,晚期整体属“本元亏虚... [目的]总结全国名中医贾英杰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临证随诊,收集、分析贾教授对食管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相关用药,并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贾教授认为,食管癌病机可概括为,早期属“痰凝气滞”,晚期整体属“本元亏虚”,局部“痰瘀互结,气机阻膈”,痰、气、瘀胶结酿毒,变生癌浊,壅塞成瘤。临证辨治应始终以“气”为着眼点,尤重“气机”调达,肺、脾、肝三脏同调,根据患者的舌脉特点动态辨治,施药强调揆度“扶正”与“祛邪”的尺度,使瘀滞得化、癌毒得除、膈道得通。本文所附验案为正气亏虚,三焦代谢失常,以致癌浊久羁难化,辨证为痰凝气滞、瘀结阻膈证,治以降气化痰、化瘀宽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适时调整用药,终获良效。[结论]贾教授基于食管癌的特点及患者的体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食管癌,为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中医药 辨证论治 调气 名医经验 验案 贾英杰
下载PDF
刘凤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病机探索与辨治思路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晓涛 李培武 +4 位作者 杨泽虹 安金琪 黄远程 文艺 刘凤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880-1885,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胃病,属于胃癌前病变。刘凤斌教授及其团队历经3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脾虚为本,气血湿为标,瘀毒为变”是CAG“炎-癌”转化的病机演变特点。脾胃虚弱为CAG发病的始动因素,贯穿疾病始终;气滞、血瘀、湿阻为CAG“炎-癌”转化的触发和加重因素;瘀毒的形成是CAG进展和转变的关键。辨治应遵循“证镜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宏观和微观辨证相补充;健脾扶正需贯穿始终。CAG早期阶段(胃黏膜以轻中度萎缩伴或不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其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伴有气滞、湿阻、血瘀病理因素,治疗以健脾清热、理气活血为基本治法;CAG晚期阶段(胃黏膜重度萎缩伴或不伴中重度肠上皮和/或轻中度上皮内瘤变),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胃络瘀毒,治疗以扶正散结、通络解毒为基本治法,从而构筑中医药阻断胃“炎-癌”转化的整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中医病机 脾胃虚弱 气滞 血瘀 湿阻 辨治思路 刘凤斌
下载PDF
基于卫气营血辨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被引量:1
6
作者 杜燕 茆春阳 +2 位作者 周波 牛阳 张常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以发热、干咳、乏力、肌痛为主要症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人群普遍易感。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叶天士《温病条辨》的卫气营血辨证较为契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以发热、干咳、乏力、肌痛为主要症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人群普遍易感。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叶天士《温病条辨》的卫气营血辨证较为契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符合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因此,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依据,探讨COVID-19的传变规律,并结合卫气营血辨证,防治疾病的进一步传变,强化中医治未病思想,为临床中COVID-19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气营血 辨证论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下载PDF
态靶辨治顽固性便秘验案一则
7
作者 周丽娟 李敏 +1 位作者 唐程 田佳星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85-187,共3页
顽固性便秘是严重的便秘,且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中医认为便秘有虚实之分,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则致实秘,肠失润养、推动无力而致虚秘。治疗上当明辨病因病机,把握疾病之态,态靶同调,且注重药物量效,方能疗效显著。本案患者长期便秘,... 顽固性便秘是严重的便秘,且尚无疗效确切的治疗药物。中医认为便秘有虚实之分,邪滞胃肠、壅塞不通则致实秘,肠失润养、推动无力而致虚秘。治疗上当明辨病因病机,把握疾病之态,态靶同调,且注重药物量效,方能疗效显著。本案患者长期便秘,排便艰难,为顽固性便秘,且随着年岁增长,气血阴阳皆现不足,故便秘病性为虚,虚态显而易见,因此治疗上以虚态靶方为基础,酌加打靶药物,调态打靶,重视量效,从而攻克顽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便秘 气血阴阳 态靶辨治 经验
下载PDF
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治方法
8
作者 包瑜 马晓北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肺系疫病是中医疫病中传染性最强、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类。总结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证论治方法,多继承应用传统的伤寒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等,或者将2种及2种以上传统方法相结合地创新性应用;分期(型)论治的方... 肺系疫病是中医疫病中传染性最强、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类。总结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证论治方法,多继承应用传统的伤寒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等,或者将2种及2种以上传统方法相结合地创新性应用;分期(型)论治的方法因其简便性、现代临床适用性,应用非常普遍;此外肺系疫病还常根据具体疾病的自身演变特点采取特殊的辨治方法,如辨顺症、逆症治疗与辨常证、变证治疗方法。认为肺系疫病的辨治应当结合辨证、辨病与辨症论治,传承创新,以适应现代临床的特点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系疫病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辨症论治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下载PDF
岭南医家刘渊《医学纂要》中风辨治探析
9
作者 王岳铭 张佛明 陈凯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501-505,共5页
清代岭南医家刘渊所撰的《医学纂要》是一本既言其验、又探其要的综合性医著。《医学纂要》对于中风的辨治既传承了张仲景与张景岳的理论与观点,又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了创新。刘渊在辨治中风时,从痰论治,调补脾肾;在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上... 清代岭南医家刘渊所撰的《医学纂要》是一本既言其验、又探其要的综合性医著。《医学纂要》对于中风的辨治既传承了张仲景与张景岳的理论与观点,又在遣方用药中体现了创新。刘渊在辨治中风时,从痰论治,调补脾肾;在仲景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创立了针对中风的六经证治;秉承标本分治的原则,治疗中风区分急缓,辨别急危重症。治疗中风用药时,继承张景岳“补虚不离桂附”之思路,或佐以肉桂与附子以追散失的元阳、生无根之气,或佐以桂枝与附子以通畅血脉,使寒邪自除;遣方用药多采用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白芍以补气养血,调补人体气血阴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医家 《医学纂要》 中风 从痰论治 调补脾肾 补气养血 刘渊 清代
下载PDF
吴圣贤治疗气虚型头晕经验
10
作者 王珑桦 吴圣贤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部分头晕患者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的非特异性头晕,没有剧烈的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而是以头晕昏沉,神疲乏力,耳鸣眼花,记忆力下降等气虚症状为主,吴圣贤教授认为此类头晕多属于气虚型头晕。其中医病机除了元气不足,清窍不利之外还有“虚气... 部分头晕患者表现为慢性持续性的非特异性头晕,没有剧烈的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而是以头晕昏沉,神疲乏力,耳鸣眼花,记忆力下降等气虚症状为主,吴圣贤教授认为此类头晕多属于气虚型头晕。其中医病机除了元气不足,清窍不利之外还有“虚气留滞”和情志致郁,使气机郁滞闭塞进而清阳不升,自拟“补气醒脑汤”治疗此类头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气留滞 慢性主观性头晕 眩晕 辨证论治 吴圣贤
下载PDF
基于“阴成形,阳化气”理论探讨肿瘤论治
11
作者 但汉亮 张海娇 +1 位作者 秦凤玲 聂容荣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1期1359-1363,共5页
“阴成形,阳化气”是对中医阴阳理论属性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肿瘤本质和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通过总结近年国内研究者基于“阴成形,阳化气”理论在不同肿瘤论治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从而推断该理论对肿瘤的论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提高肿... “阴成形,阳化气”是对中医阴阳理论属性的高度概括,也是对肿瘤本质和病理机制的高度概括。通过总结近年国内研究者基于“阴成形,阳化气”理论在不同肿瘤论治方面的经验和成果,从而推断该理论对肿瘤的论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提高肿瘤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肿瘤形成是机体阳气受损而阴聚成形,是“阳化气”不及导致的“阴成形”太过。在现代中医临床诊疗中,运用“阴成形,阳化气”原理和理论基础,对肿瘤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未来临床上应重视“阴成形,阳化气”理论的运用,以指导肿瘤相关疾病的治疗与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阴成形 阳化气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与辨治
12
作者 戴欣晴 徐荣佳 +4 位作者 黄诗琦 王含香 赵轶文 张诗铭 姜晨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31-34,共4页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与辨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与肾脏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是“阳化气,阴成形”的功能失调,且以“阳化气”不足为关键。因此,临证强调将温阳化气法贯穿...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与辨治。“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与肾脏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是“阳化气,阴成形”的功能失调,且以“阳化气”不足为关键。因此,临证强调将温阳化气法贯穿始终,同时,针对“阴成形”的过度与不足,兼以祛除邪实与滋阴填精养血。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阳化气 阴成形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析糖尿病胃轻瘫六期病机与辨治 被引量:1
13
作者 苗琳琳 万生芳 +4 位作者 张磊 李荣科 贺广情 安惠 朱小利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67-71,共5页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析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病机与辨治。认为DGP病机演变可概括为“中虚-土湿-木郁-金燥-水寒-络瘀”六期,治疗时当以健运斡旋中土为核心,把握木、火、金、水四象的动态变化,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演变... 基于黄元御“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理论探析糖尿病胃轻瘫(DGP)的病机与辨治。认为DGP病机演变可概括为“中虚-土湿-木郁-金燥-水寒-络瘀”六期,治疗时当以健运斡旋中土为核心,把握木、火、金、水四象的动态变化,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机演变,立足扶阳抑阴、疏肝理气、升阳敛肺、清上温下、散瘀通络、敛神静心之法,使气机升降有序,周流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消渴 气机升降 中医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赵坤治疗小儿慢性肺炎经验介绍
14
作者 柴述俊 张岩 赵坤(指导)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6期200-203,共4页
介绍赵坤教授治疗小儿慢性肺炎的临床经验。赵坤教授认为,小儿慢性肺炎的发病原因为外感邪气,内根于肺脾肾不足及护理、饮食不当。病位在肺,与脾、心、肾关系密切;病机特点为热、毒、虚、痰、瘀;治法有清热解毒化痰、活血化瘀、补气温... 介绍赵坤教授治疗小儿慢性肺炎的临床经验。赵坤教授认为,小儿慢性肺炎的发病原因为外感邪气,内根于肺脾肾不足及护理、饮食不当。病位在肺,与脾、心、肾关系密切;病机特点为热、毒、虚、痰、瘀;治法有清热解毒化痰、活血化瘀、补气温阳。方药选用芦根、鱼腥草、桑白皮等药物清热解毒驱邪防止邪气进一步损伤肺脉;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行气,畅通肺部脉道使药物可达病灶;紫菀、橘络、海浮石等化痰通络,祛除肺部之顽痰;黄芪、太子参等益气升阳健脾,少量附子温肾补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慢性肺炎 辨证论治 清热解毒化痰 补气温阳 活血化瘀 赵坤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与干细胞理论的关系
15
作者 孟婉婷 赵猛 国海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27-2630,2635,共5页
中医是以精气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为中心的系统性整体性医学,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贯穿于中医理论的始终。而整体观源于古代哲学思想,是通过宏观思辨的模式,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整体认识。干细胞是指存在于胚胎直至成体的具有... 中医是以精气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为中心的系统性整体性医学,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贯穿于中医理论的始终。而整体观源于古代哲学思想,是通过宏观思辨的模式,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整体认识。干细胞是指存在于胚胎直至成体的具有增殖及多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干细胞理论在中医理论中的归属是以肾精为主,脏腑经络等共同参与构成的多方面、多层次体系。挖掘干细胞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内涵和本质,是实现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对于理解和创新中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中医理论 精气学说 藏象学说 经络学说 整体观 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舒琦瑾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经验总结
16
作者 张瑶 张郜晨茜 +2 位作者 赵方敏 寿柳梅 舒琦瑾(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4-728,共5页
[目的]总结舒琦瑾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医案收集和研究分析,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舒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并列举经典医案加以佐证。[结果]... [目的]总结舒琦瑾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医案收集和研究分析,从病因病机、分期辨证、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舒教授治疗手足皮肤反应的临证经验,并列举经典医案加以佐证。[结果]舒教授提出,“热毒血瘀”为手足皮肤反应的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终,热毒、血瘀、湿邪、血虚、风燥等因素相互兼夹转化。临床上根据手足皮肤反应前、中、后期变化将其分成热毒蕴肤证、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三种证型,并随证创立“手足宁方”系列方剂。文中所附两则医案呈现了手足皮肤反应三种证型,分别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养血润燥、祛风通络,疗效确切。[结论]舒教授以“热毒血瘀”角度为切入点治疗手足皮肤反应,根据临床证候变化,灵活辨证,随证立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皮肤反应 热毒血瘀 辨证论治 手足宁方 医案 临床经验 舒琦瑾
下载PDF
基于“气-水-血”理论探讨顽固性失眠的病机与辨治
17
作者 陈喆 胡锦晗 +2 位作者 蔡超产 罗艳超 徐峰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6期803-807,共5页
“气”为阳,“水-血”为阴,“气-水-血”生理中相互关联,病理中相互影响,三者失衡则共同致病。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系统复杂疾病,其基础病机是“阴阳失交”。基于“气-水-血”理论,结合顽固性失眠的病程发展特点,将其分为前、... “气”为阳,“水-血”为阴,“气-水-血”生理中相互关联,病理中相互影响,三者失衡则共同致病。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多系统复杂疾病,其基础病机是“阴阳失交”。基于“气-水-血”理论,结合顽固性失眠的病程发展特点,将其分为前、中、末三个阶段,前期阳气鼓动致水血壅盛于脉道,责之于心、肝,治疗以清心疏肝,疏散水血,安定神魂为法;中期机体形成痰瘀胶结之势,阻碍气机,导致肝疏泄功能异常,脾气运化无能,责之于肝、脾,治疗以祛痰化瘀,生化水血,导阳入阴为法;末期痰瘀互结日久,耗散水血精微,阳气衰弱,新生津液、气血能力下降,痰瘀互结变为次要病机,主要病机成为阴阳俱衰竭,心肾失交,治疗以温阳化气、调补水血、交通心肾为法。临证当辨其阶段,定其关键病机,再遵各期治法以遣方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失眠 气-水-血 阴阳失交 痰瘀 病机 辨治
下载PDF
张爱琴教授从脾论治三阴性乳腺癌经验探讨
18
作者 杨佳颖 周夏成 +1 位作者 刘远财 张爱琴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8-23,共6页
总结张爱琴教授从脾论治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乳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预后较差,复发转移概率较高,治疗手段较为单一,其发生、复发转移等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起病多由脾虚而始,脾脏亏虚则运化失常,因虚致... 总结张爱琴教授从脾论治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经验。张教授认为,本病的病位在乳腺,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预后较差,复发转移概率较高,治疗手段较为单一,其发生、复发转移等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起病多由脾虚而始,脾脏亏虚则运化失常,因虚致实,痰瘀内生,日久结聚为癌毒。故张师的治疗以益气健脾为基本治则贯穿始终,辅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治法,以顾护人体正气为根本,稍佐攻邪药物,兼顾整体,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扶正祛邪 健脾 辨证论治 张爱琴 名中医 临证经验
下载PDF
基于“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探讨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和辨治
19
作者 杜彩平 李松伟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516-519,共4页
干燥综合征属于燥痹范畴,清代叶天士提出“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的治疗原则,认为上燥耗气,肺又主呼吸之气,伤肺阴,下燥入血,损及肝肾之阴,治疗上二者金水互调,使阴液复。本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焦灼,现以“上燥治气,下燥治血”为理论指导... 干燥综合征属于燥痹范畴,清代叶天士提出“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的治疗原则,认为上燥耗气,肺又主呼吸之气,伤肺阴,下燥入血,损及肝肾之阴,治疗上二者金水互调,使阴液复。本病病程较长,病情缠绵焦灼,现以“上燥治气,下燥治血”为理论指导探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辨治,提出阴虚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起因,肝肾阴虚是病情进展之必然,瘀毒是疾病发展之因果,其病机多以感受外邪、伤及肺胃之阴,燥邪日久、肝肾阴虚,燥邪日盛、蕴久成毒为主,治疗上分而治之,包括益气养阴、补益肝肾、活血解毒法,用药上初期多以辛凉甘润为主,中期多以甘咸柔润为主,后期多以苦咸寒润下为主,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丰富“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上燥治气 下燥治血 叶天士 辨治
下载PDF
基于“不通则痛”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机制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亚欣 傅金英 +3 位作者 李东东 王晶烁 黄晓宇 黄娟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696-2703,共8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慢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痛经作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质量。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是EMT痛经的主要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发现,EMT发生与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和免疫炎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是一种慢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痛经作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女性的生命质量。中医学认为不通则痛是EMT痛经的主要发病机制。现代医学发现,EMT发生与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和免疫炎症等相关。最新研究文献发现,中医药可以从调节细胞自噬,发挥免疫、抗炎、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改善子宫血液流变学、降低患者疼痛敏感性,抑制异位组织细胞的植入、粘连、黏附与侵袭而改善EMT痛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从中西医结合出发,总结现代医学理论中中医药治疗EMT痛经的作用机制,开拓中医药治疗EMT痛经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 中医药 瘀血阻滞 不通则痛 辨证论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