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3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scription and treatment rules for the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Poria cocos and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couplet medicine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 被引量:1
1
作者 Gan-Lin Sun Yun-Tong Wang +2 位作者 Yin-Zi Kong Hong Gui Lei Zhang 《TMR Theory and Hypothesis》 2020年第2期297-310,共14页
Objectives: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roducts of Poria coco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couplet medicine.Methods:All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oria cocos and Atractylodes... Objectives: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roducts of Poria coco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couplet medicine.Methods:All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oria cocos and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Drug Standards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Health Drug Standar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t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call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t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 for short).After standardization,the information of each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 was input into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Platform(V2.5),and the relevant rules of the software were adopted.Data min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frequency of drugs,main symptoms and diseases in prescriptions,and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y of prescriptions.The prescription rules of top 2 high frequency attending syndromes and disease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re were total of 337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couplet medicine of Poria cocos and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107 kinds of main symptoms and 66 kinds of diseases.The high frequency syndromes were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and weakness of spleen and stomach,and the high frequency syndromes were anorexia and irregular menstruation.Conclusion:The couplet medicine of Poria coco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prescription is mainly used to treat digestive tract diseases and gynecological diseases;it mostly takes tonifying deficiency efficat.It can treat different diseases being compatible with different medicinal materials.The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new drug development of the couplet medicine of Poria coco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t medicine of Poria cocos-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Tras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t prescription preparation Syndrome and treatment ru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ystem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寅 艾春玲 +4 位作者 李秀玲 王彦红 刘艳华 项颗 孙莉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97例,根据是否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为暴露因素,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分别为123例与74例。观察两组治疗第4、8、12...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前庭性偏头痛患者197例,根据是否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为暴露因素,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分别为123例与74例。观察两组治疗第4、8、12周的眩晕复发率及相关结局指标。结果:治疗第4、8、12周,眩晕复发率中药组依次为14.9%、18.4%、29.7%,西药组依次为12.3%、32.8%、55.6%,其中第8、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眩晕残障量表评分(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VAS评分改善情况西药组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12周DHI、VAS评分改善情况中药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共收集门诊处方273首,涉及中药76味,使用频率前十位的中药依次为天麻、法半夏、柴胡、茯神、远志、茯苓、酸枣仁、煅龙骨、珍珠母、黄芩。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前庭性偏头痛在改善眩晕症状,控制眩晕复发方面优势明显,但起效速度方面不及西药治疗。临床用药以疏肝解郁、重镇安神为主,安神之法应贯穿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中医辨证治疗 用药规律 队列研究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用药规律研究
3
作者 郭春彦 柳静 +4 位作者 张萌 丁倩 王谦 张怡 王晓玲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9-1475,1485,共8页
目的:通过对女童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儿临床实际诊疗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女童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儿的病历数据,分为止... 目的:通过对女童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儿临床实际诊疗病例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提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女童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患儿的病历数据,分为止血期和调理期2个阶段,总结归纳其辨治规律。结果:纳入止血期663例患儿,1020例病历;调理期796例患儿,2047例病历。止血期涉及中药169味,排名前5位为侧柏炭、牡丹皮、小蓟、麸炒椿皮和白芍,性味以寒、苦药为最多,归经以肝经为最多,功效以止血、补虚类药物为最多;调理期涉及中药232味,排名前5位为当归、酒女贞子、炙淫羊藿、黄芪和生地黄,性味以温、甘药最多,归经以肝、肾经为最多,功效以补虚类为最多。聚类分析分别获得4类和5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显示肾阴亏虚、血热内扰为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常见证型,治则先以止血为主,待崩漏缓解后,重在调补脾肾以复旧,组方注重止血、补虚、收涩和清热等药物的配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儿童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 真实世界数据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辨证论治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脾胃名家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虚劳疾病规律
4
作者 翁姣 王彩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7-51,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李德新教授治疗虚劳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虚劳疾病的病例,运用频数、频率、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病例中的证型诊断和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归纳整理后对医案数据...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李德新教授治疗虚劳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虚劳疾病的病例,运用频数、频率、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对病例中的证型诊断和处方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归纳整理后对医案数据进行科学计算。结果共纳入治疗标准医案虚劳741例,挖掘出与疾病相对应的高频症状、高频证型、高频中药,并对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有效配伍,同时进行症状、证型与相关中药的关联分析。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初步揭示李德新教授临床诊疗虚劳疾病的规律,从虚劳论治,培补虚劳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传承李德新教授的学术思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和学习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德新 虚劳 证治规律 数据挖掘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分析
5
作者 郭晓雪 王萍 +3 位作者 李敬华 张北华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报道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医案,对医案的中医病名、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证候、中医治法等术语进行数据规范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9篇,收录医案228则,涉及患者228例,累计诊次361次,平均年龄(53.17±11.11)岁,以50~60岁患者最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主要症状为胃痛、脘痞、嗳气,舌象常见舌黯红、苔白、苔薄或腻,脉象常见弦滑、弦细和弦,高频证型有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证素多为气虚、气滞、血瘀、热、湿等,复合病性多于单一病性,其中二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最常见,治法以补益法、理气法、理血法最为常用。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从胃、脾、肝论治,核心证素为气虚、气滞、血瘀,治疗多用益气健脾、疏肝和胃、调气和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治规律 医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主客浑受”学说探析胰腺癌之发生发展及转移
6
作者 廖冬颖 刘家宇 +6 位作者 王超然 张豪健 徐竞一 王晓群 孙彬栩 孔凡铭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845-848,共4页
胰腺癌素被冠有“癌王”之称,其起病隐匿,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国内外均具有上升趋势。癌浊之毒损及胰腑,总以湿热、血瘀二者胶结,相因为患,脾气亏虚,气机壅遏,阴阳气不相顺接为要。“主客浑受”学说由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提出,主要描述为湿... 胰腺癌素被冠有“癌王”之称,其起病隐匿,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国内外均具有上升趋势。癌浊之毒损及胰腑,总以湿热、血瘀二者胶结,相因为患,脾气亏虚,气机壅遏,阴阳气不相顺接为要。“主客浑受”学说由清代温病学家薛生白提出,主要描述为湿热交作,瘀热互结,脉络受损,阴血耗伤之象,以通络祛瘀,清热化湿为治疗总则,辅以行气散结,益气扶正,培补营血。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及复习文献资料发现,“主客浑受”所阐释的病理状态与胰腺癌的发展、转移具有高度相似之处,文章试通过“主客浑受”学说浅析胰腺癌发展转移规律及治则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主客浑受 治法治则
下载PDF
基于“肝-血-心-脉”整体观探析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规律
7
作者 张薇 张艳 +1 位作者 张楠 翟智慧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心脏功能和(或)结构异常,致使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的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慢性心力衰竭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患者一旦患有慢性心衰,不但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且与其...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心脏功能和(或)结构异常,致使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的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慢性心力衰竭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患者一旦患有慢性心衰,不但严重影响生存质量,且与其家庭经济关联巨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液潴留、活动受限等。慢性衰竭在中医学中属于“喘证”“心悸”“水肿”等疾病范畴。中医治疗多以“心病治心”的思想为主,常忽略与之关系密切的肝及血脉的预防诊疗。文章基于肝、血、心、脉的生理联系,即“肝心相连,和合为用”“心主血脉,营润周身”“肝血心脉,相互为用”与病理联系,即“肝气阻络,发为心衰”“血虚脉滞,心气不行”“肝心不合,心衰日甚”“神魄失养,加重心衰”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阐述“肝-血-心-脉”一体观理论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从“肝-血-心-脉”整体观浅谈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肝-血-心-脉 病理生理 辨治规律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专利数据库的中药复方外治湿疹用药规律研究
8
作者 肖晓月 刘芳榕 +3 位作者 刘朝圣 彭丽丽 徐翠萍 岳扬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目的分析外治湿疹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关于外治湿疹的中药复方专利,录入Excel 2019进行选录,借助SPSS Modeler 18.0软件、SPSS Statistics ... 目的分析外治湿疹的中药复方专利用药规律,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关于外治湿疹的中药复方专利,录入Excel 2019进行选录,借助SPSS Modeler 18.0软件、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网状图展示。结果通过筛选共纳入中药复方专利142项,涉及中药445味。单味中药苦参71次(50.00%)、黄柏53次(37.32%)、蛇床子51次(35.92%)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前三味中药。中药功效以清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主要归属于肝、肺、胃经。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苦参-地肤子,白鲜皮、苦参-黄柏,白鲜皮、苦参-百部”等。聚类分析得到7类“苍术、牡丹皮、地肤子”、“防风、白芷、紫草”等。结论中药复方专利外治湿疹有规律可循,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基本原则,符合中医药治疗湿疹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中药复方专利 外治法 药物规律
下载PDF
五运六气理论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证治
9
作者 张玉鑫 刘晓燕 +5 位作者 崔亚东 张文静 梁羽茜 裴枫 邰雪莉 黄雪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821,825,共5页
五运六气学说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叶桂承经旨而博采众长,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诊疗中风的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叶氏认为,风木司... 五运六气学说是《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思维的一大特色,更是中医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叶桂承经旨而博采众长,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了诊疗中风的宝贵经验,其中蕴含着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叶氏认为,风木司天容易出现气火上亢,脾土受克又兼气机上下滞塞,而天符岁会年气候变化剧烈,阳气开泄,阴不内守而中风。中风发病特点与时令之气有关,厥阴风木主时与火热之气当令,耗气伤津,气津输布异常致络脉空虚而中风;冬令天反暖失于封藏,多肾阴暗耗而动风。针对上述病机,其中厥阴风木当令,脾胃受邪,故治以培补中气,同时兼以敛降之品调节人体升而不降的气机状态;火热当令,阳气发泄,致络脉空虚而中风者,补益脾胃以实卫气;冬令当寒反暖,致肾精不固而中风者,则以滋水涵木为法。叶氏重视外界环境因素对病机的影响,将天人相应的思想运用于中风的辨证论治中,示人以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临证指南医案》 中风 证治规律 叶桂 天人相应 时令 病机
下载PDF
解析眩晕中继洲针法的诊治之道
10
作者 郭凯新 李明珠 卢岩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722-727,共6页
基于《针灸大成》《病机秘要》总结继洲针法,解析其在眩晕中的诊治之道。继洲针法辨证审因,治病求本,三因制宜,通权达变,善用奇穴,远近相配。针对眩晕,重视其病因分类,从因而治,讲求针灸并用,重调肝脾肾,多从阳经取穴,擅取末端穴,巧用... 基于《针灸大成》《病机秘要》总结继洲针法,解析其在眩晕中的诊治之道。继洲针法辨证审因,治病求本,三因制宜,通权达变,善用奇穴,远近相配。针对眩晕,重视其病因分类,从因而治,讲求针灸并用,重调肝脾肾,多从阳经取穴,擅取末端穴,巧用特定穴,穴少而效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继洲针法 诊治思路 取穴规律
下载PDF
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诊断及推荐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11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家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眼科专家委员会 +1 位作者 周楠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VRL)是一类少见的、高级别(即侵袭性)的淋巴结外淋巴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策略不一致,对患者视力和生存均不利,也进一步限制了该领域的发展。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委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眼科专委... 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VRL)是一类少见的、高级别(即侵袭性)的淋巴结外淋巴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治疗策略不一致,对患者视力和生存均不利,也进一步限制了该领域的发展。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委会和中国医药教育学会眼科专委会专家针对国内VRL领域实际情况,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数据和建议,经反复讨论,制定《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诊断及推荐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该共识围绕VRL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流程、鉴别诊断、治疗及随访策略等方面分别给出意见,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VRL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提高我国VRL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 诊疗规范 共识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辨证用药规律
12
作者 张淑玲 李冰 +3 位作者 汪亚娅 刘欢 陈煜静 刘文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挖掘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的证型规律及辨治经验。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的首诊处方428首,筛选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等方法对李志刚教授治疗不同...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挖掘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的证型规律及辨治经验。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的首诊处方428首,筛选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统计分析、方剂分析等方法对李志刚教授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高频用药、药物关联规则及聚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28例胃脘痛患者处方涉及244种药物,共计6 943味次,常用药物10味,以补虚药为主,解表、化湿药次之;药性以温性药居多,平性药次之;药味以甘、苦、辛居多;主要入脾、胃、肝经。运用k-means聚类分析提取得到脾胃气虚证、脾胃不和证以及胃气上逆证的核心组方各4个,总结不同证型的组方规律。结论李志刚教授治疗胃脘痛脾胃肝同调,重在疏肝、和胃并健脾益气,兼以消食、导滞、祛邪,可为临床中医治疗胃脘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脘痛 数据挖掘 名老中医 辨治经验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Neo4j的张道宗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证治规律研究
13
作者 徐玉莹 王涛 +7 位作者 李佩芳 韩永升 吴子建 贾世震 方培钢 李莹莹 孙鹤天 张道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38-245,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Neo4j的知识图谱总结张道宗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于2020年至2022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51例头痛患者临床医案,采用PHP语言、Gephi对取穴进行分析,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社团分析,使用... 目的探讨基于Neo4j的知识图谱总结张道宗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于2020年至2022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51例头痛患者临床医案,采用PHP语言、Gephi对取穴进行分析,并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社团分析,使用PHP 5.6程序代码将支持度≥0.08,置信度为≥0.65的证型、症状、舌象、脉象、取穴转译为Cypher语句,录入Neo4j中。结果针刺取穴多为督脉,占比26.95%,核心处方为百会、太阳、风府、印堂、哑门、头维、风池;置信度≥0.65的证型与取穴:足三里、脾俞→血虚头痛,丰隆→痰浊头痛、风湿头痛,太冲、侠溪→肝阳头痛,风门→风寒头痛,太冲、血海、阿是穴、膈俞→淤血头痛,曲池→风热头痛,肾俞→肾虚头痛;构建“证型-症状-取穴”本体及其间关系的知识图谱模型。结论张道宗针刺治疗原发性头痛以头部、督脉腧穴为主,形成了以“通督脉以和阴阳、启神机以调神志”为主要治则的选穴规律;也表明知识图谱在总结名老中医经验中具有数据整合、知识表达、智能检索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头痛 针刺 Neo4j 证治规律 知识图谱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的选穴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颖妍 杨小林 孙健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相关中英文主题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并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并筛选文献后摘...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的选穴规律。方法:以相关中英文主题词,从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并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并筛选文献后摘录处方,形成数据库,通过SPSS 25.0软件进行高频选穴、特定穴、分布部位、归经频次、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272篇,处方296首,腧穴111个,总频次为1 462次,涵盖毫针、电针、皮内针、灸法、穴位按摩等疗法。高频选穴由高到低排列为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攒竹;选穴归经以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阳膀胱经等为主。特定穴通常选用五输穴、八会穴、络穴等。选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高频选穴组合为内关+足三里,内关+中脘,足三里+中脘。结论:中医外治法治疗中枢性呃逆选穴多从顾护胃气、和畅血行的角度考虑,可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呃逆 中医外治法 数据挖掘 选穴规律
下载PDF
基于《针灸大成》论心身疾病辨治探赜
15
作者 吴天明 席强 李岩琪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挖掘《针灸大成》中有关心身疾病的相关论述,总结辨治规律。方法摘录《针灸大成》中符合心身疾病诊疗特点的原文,建立数据库,分析取穴规律。结果涉及心身疾病诊疗穴位共87个,共计频次140次;最常使用足太阳膀胱经,其次为任脉、足阳... 目的挖掘《针灸大成》中有关心身疾病的相关论述,总结辨治规律。方法摘录《针灸大成》中符合心身疾病诊疗特点的原文,建立数据库,分析取穴规律。结果涉及心身疾病诊疗穴位共87个,共计频次140次;最常使用足太阳膀胱经,其次为任脉、足阳明胃经;最常使用的腧穴为足三里、中脘、肺俞、大陵;穴位主要集中在四肢部;所有穴位中包含70个特定穴,其中,五输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交会穴和募穴。结论《针灸大成》治疗心身疾病具有取穴广泛,量少质佳,重用特定穴,多种配穴方法灵活应用,强调辨证论治,整体治疗,善用灸法的特点,为后世诊疗心身疾病提供了选穴思路与辨治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大成》 心身疾病 取穴规律 辨治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探讨近现代名医治疗眩晕的方药规律研究
16
作者 罗雷 周德生 葛金文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5期54-59,共6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探寻《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各位医家对于治疗眩晕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获得数据来源,利用Excel、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5.0、Origin 2022、Cytosca...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探寻《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各位医家对于治疗眩晕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获得数据来源,利用Excel、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5.0、Origin 2022、Cytoscape 3.9.1等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可视化分析等。结果共纳入方剂191首,包含中药268种,使用总频数达2204次。使用频数≥20的中药共31种,累积频数1129次。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茯苓、白术、天麻、陈皮、当归、白芍、菊花、石决明、川芎等: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入肝经、脾经为主;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支持度较高的药对有“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半夏”、“半夏-天麻-茯苓”等;经系统聚类分析得出5大类,经因子分析提取到12个公因子。结论眩晕基本病机与“风”、“痰”、“瘀”、“虚”有关,治法以利水渗湿、燥湿化痰、平肝熄风、补益脾肾、活血通络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中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治则治法
下载PDF
《五十二病方》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解析
17
作者 周德生 颜思阳 +3 位作者 周达宇 陈瑶 马强 卢圣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五十二病方》基于“病类或病种-症状群或症状-复方或单药方”临床模式,具备了理法方药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集体表象、互渗律和原逻辑为特征的原逻辑思维应用;直观思维和表象思维为特... 《五十二病方》基于“病类或病种-症状群或症状-复方或单药方”临床模式,具备了理法方药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方剂与病类及病症相对应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集体表象、互渗律和原逻辑为特征的原逻辑思维应用;直观思维和表象思维为特征的初级逻辑思维应用;原始认知和实证使用的经验型逻辑思维应用。由此构建了初始的临床医学体系,医巫分道扬镳。这种方症对应的思维特征,直接引发创新性的逻辑思维,为辨病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之缘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医学 《五十二病方》 辨病论治 方症对应 组方规律 临床思维
下载PDF
脉痿的中医古籍文献研究
18
作者 于光明 石岩 +2 位作者 梁茂新 范颖 乔文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50-52,共3页
通过对中医典海及博览医书数据库中关于脉痿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挖掘脉痿的涵义、病因病机、证治方药。脉痿属于五体痿,与心痿不同;经文“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一句指“少阳枢机失常,致小腿悬持,缓纵不立”;“胞络”指“心... 通过对中医典海及博览医书数据库中关于脉痿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挖掘脉痿的涵义、病因病机、证治方药。脉痿属于五体痿,与心痿不同;经文“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一句指“少阳枢机失常,致小腿悬持,缓纵不立”;“胞络”指“心包络”。提炼出脉痿心气热证与心血虚证。古籍中治疗心气热证治以清热,心血虚证治以镇坠补阴;外治法以针灸为主,选取阳明经、心经、心包经的荥、输穴。系统地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整理,不仅有助于中医药临床治疗脉痿,更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痿 基本症状 病因病机 证治规律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血虚风燥证”皮肤疾病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19
作者 严格 王怡 +2 位作者 杜欣冉 缪晓 李福伦 《皮肤科学通报》 2024年第3期229-235,共7页
血虚风燥证是中医皮肤病学中的一种常见证候类型,涵盖了多种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疾病,本文通过对血虚风燥证的中医理论渊源进行梳理,阐述其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并且结合现代生物学研究,从遗传、皮肤屏障、... 血虚风燥证是中医皮肤病学中的一种常见证候类型,涵盖了多种以皮肤干燥、瘙痒、脱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皮肤疾病,本文通过对血虚风燥证的中医理论渊源进行梳理,阐述其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并且结合现代生物学研究,从遗传、皮肤屏障、代谢、免疫等方面探讨了血虚风燥证的生物学基础。此外,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医药和西医治疗血虚风燥证的现状,指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挑战,以期为皮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病 血虚风燥 生物学基础 中医治法治则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浅析下关穴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
20
作者 刘浩 范郁山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下关穴的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2月中国知网有关文献资料,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Gephi V0.9.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90篇文献,其中下关穴单穴应用文献7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下关穴的主治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1年12月中国知网有关文献资料,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Gephi V0.9.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纳入90篇文献,其中下关穴单穴应用文献71篇,配伍他穴应用文献19篇。纳入的90篇文献中,针刺的研究文献数量最多。下关穴单穴主治的优势病症为鼻炎、牙痛、面瘫和面神经疾病、颞下颌关节炎与紊乱;下关穴配伍腧穴主治的优势病症为三叉神经痛、面瘫和面神经疾病、颞下颌关节炎与紊乱等;下关穴配伍腧穴15个,多配伍胃经、膀胱经等的腧穴。结论下关穴单穴和下关穴配伍内庭穴、四白穴、攒竹穴、翳风穴等可主治面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关穴 数据挖掘 主治病症 配伍规律 腧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