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bud dormancy release in tree peony(Paeonia suffruticosa)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HUANG Xin ZHENG Guo-sheng +1 位作者 DAI Si-lan GAI Shu-pe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8年第2期88-94,共7页
A subtractive cDNA library was developed to study genes associated with bud dormancy release in tree peonies. In order to identify genes that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buds released from dormancy, 588 clones were examin... A subtractive cDNA library was developed to study genes associated with bud dormancy release in tree peonies. In order to identify genes that are highly expressed in buds released from dormancy, 588 clones were examined by differential screening. Of these, 185 clones were selected to be sequenced. A total of 37 uniqu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of which only 31 sequences have matches in the NCBI database or the Arabidopsis thaliana protein database. Semi-quantitative RT-PCR was used to confirm further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for 12 transcripts identified within the subtractive cDNA library. Gene ontology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many of the different genes identified have unknown or hypothetical functions while it is speculated that other genes play different mo- lecular roles. In our study, genes involved in bud dormancy release were growth-related or stress-responsive, while low-temperature-induced ribosomal proteins may also play a role in bud dormancy release. Our results provide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bud dormancy release in tree peon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 clone DORMANCY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 tree peony (paeonia suffruticosa)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within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 flare tree peony(Paeonia rockii)based on next-generation and single-molecule long-read RNA-seq 被引量:1
2
作者 LIU Na CHENG Fang-yun +1 位作者 GUO Xin ZHONG Yu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832-1848,共17页
Tree peonies native to China are a precious crop with ornamental,medicinal and edible oil properties,of which flare tree peony(Paeonia rockii)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germplasms in Paeonia.The development and ap... Tree peonies native to China are a precious crop with ornamental,medicinal and edible oil properties,of which flare tree peony(Paeonia rockii)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germplasms in Paeonia.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xpressed sequence tag-simple sequence repeat(EST-SSR)markers are very valuable for genetic and breeding applications,but EST-SSR resources for the genus Paeonia are still limited.In this study,we first reported the development of SSRs within transcription factors(TFs)in P.rockii based on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and single-molecule long-read sequencing(SMLRS).A total of 166 EST-SSRs containing six nucleotide repeat types were identified from 959 candidate TFs associated with yield,with an average of one SSR per 5.83 unigenes.In total,102(61.45%)pairs of primers produced amplification products in the two RNA-seq cultivars.Among them,58(56.86%)pairs of primers from 18 gene families(AP2,b HLH,HSF,etc.)were identified to be polymorphic both in the parents of a linkage mapping population and in eight randomly selected accessions of P.rockii.Further,the 58 EST-SSRs indicated a high level of informativeness with PIC values ranging from 0.32 to 0.91(mean 0.70)after assessment in 37 tree peony accessions.Transferability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amplification ratio of the 58 pairs of primers ranged from 89.66 to 100%across seven species of Paeonia.In addition,a genetic relationship study was performed in 62 accessions.Cluster analysis using the neighbour-joining(NJ)tree demonstrated that major clusters corresponded to the known pedigree trees.Taken together,these newly developed EST-SSRs have a potential use in the conservation of tree peony germplasm and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re tree peony(paeonia rockii) EST-SSR markers polymorphism genetic diversity transferability genetic relationships
下载PDF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的界定,兼论栽培牡丹的分类鉴定问题 被引量:17
3
作者 洪德元 潘开玉 周志钦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3,共9页
栽培牡丹一直称为PaeoniasuffruticosaAndrews。在把作丹皮用的栽培牡丹 (凤丹 )描述为新种P .ostii后 ,观赏的栽培牡丹仍然被统称为P .suffruticosa。但在P .suffruticosa复合体内 ,P .rockii,P .jis hanensis,P .qiui和P .suffruticos... 栽培牡丹一直称为PaeoniasuffruticosaAndrews。在把作丹皮用的栽培牡丹 (凤丹 )描述为新种P .ostii后 ,观赏的栽培牡丹仍然被统称为P .suffruticosa。但在P .suffruticosa复合体内 ,P .rockii,P .jis hanensis,P .qiui和P .suffruticosassp .yinpingmudan等野生类型相继被描述并得到承认。于是 ,有人提出了栽培牡丹多元发生的观点 ,同时也出现了P .suffruticosa“是牡丹组数种植物复合体”的说法。本文在详细论述P .suffruticosa复合体分类历史的基础上 ,根据我们自己对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的考察研究 ,认为观赏栽培牡丹的形成是多元的 ,并且包含几个物种 ;P .suffruticosa有明确的概念 ,它是观赏栽培牡丹的组成部分 ,而不代表栽培牡丹的全部 ,更不是数种植物的复合体。我们认为应根据形态特征正确鉴定观赏栽培牡丹 ,不应把它们一概鉴定为P .suffruticosa。通过文献和标本引证 ,文中界定了P .suf fruticosa的范围。此外 ,把P .yinpingmudan (D .Y .Hong,K .Y .Pan&Z .W .Xie)B .A .Shen作为P .suffruticosassp.yinpingmudanD .Y .Hong,K .Y .Pan&Z .W .Xie的异名 ,并且认定P .yinpingmudan (D .Y .Hong ,K .Y .Pan&Z .W .Xie)B .A .Shenssp .henanensis(D .Y .Hong,K .Y .Pan&Z .W .Xie)B .A .Shen是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 凤丹 牡丹 牡丹复合体 分类 鉴定
下载PDF
药用植物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根际土壤细菌群落16S rRNA基因的ARDRA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永敢 赵娟 +3 位作者 张玉洁 吴婷 吴孝兵 郑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64-5574,共11页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 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为芍药科多年生植物,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中药资源。在其生长发育的周期中与土壤微生物尤其是根际土壤微生物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及文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ARDRA),对中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I和Csp6I对克隆文库中随机挑选的1000个白色克隆子进行了酶切分型,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其分为324个OTUs,并对38个优势OTUs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凤丹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主要包括:变形菌门(包括alpha、beta、gamma、detla亚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及厚壁菌门等11类细菌,此外还包含了3个未归类的细菌。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为文库中的主要菌群,分别占克隆总数的47.34%和14.36%,其中Pseudomonas sp.、Burkholderia sp.和Arthrobacter sp.为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药用植物凤丹5大主要分布区域的根际土壤细菌种群不仅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还存在丰富的潜在新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根际土壤 细菌 多样性 ARDRA
下载PDF
Regulation of phytohormones on root primordium initiation and adventitious root formation in the etiolated shoots of Paeonia suffruticosa'Yinfen Jinlin' 被引量:4
5
作者 Zeng Duan-xiang Yin Wei-lun +1 位作者 Zhao Xiao-qing Wang Hua-fang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6年第4期87-91,共5页
Tree peony is well known and sought after for its large, colorful flowers. Its propagation is via vegetative methods. Mech- nisms of the adventitious rooting and the regulation of rooting processes are the principles ... Tree peony is well known and sought after for its large, colorful flowers. Its propagation is via vegetative methods. Mech- nisms of the adventitious rooting and the regulation of rooting processes are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plant propagation and improvement. Microstructures and fluctuations of phytohormones in the adventitious rooting were studied with the etiolated soft- wood shoots of Paeonia suffkuticosa 'Yinfen Jinlin'. There are no pre-primordia in the shoots of the cultivar. Adventitious roots are produced in five stages: shoot selection, primordium initiation, primordium growth, conducting tissue differentiation and root protru- sion. Primordia initiated in the cortex. The contents of the endogenous hormones, IAA, ABA and GA, were 5.842, 0.873 and 1.043 nmol·g^-1 FW on the bases of shoots, respectively. CTKs which included isopentenyl adenine (iPA), zeatin riboside (ZR) and dihy- drozeatin riboside (DHZR) were 0.949, 0.695 and 2.034 nmol·g^-1 FW, respectively. DHZR is active among CTKs. The ratio of IAA to GA, CTK and ABA clearly increased at the stage of primordium initiation, while they showed low levels at the stages of primor- dium growth. The ratios were restored at the shoot levels at the stage of root protrusion. IBA provoked primordia initiation in the cortex, the vascular cambium, the pith and even in the callus induced on the base of shoots. ]AA levels in the treated shoots increased gradually to its highest level (three times of control) at the stage of conducting tissue differentiation. The ratios of IAA to GA, CTK and ABA clearly decreased at the stage of primordium initiation. The ratio of IAA to ABA is regulated at 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e peony (paeonia suffruticosa‘Yinfen Jinlin') etiolated shoot PHYTOHORMONES PRIMORDIUM adventitious root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与日本牡丹杂交试验
6
作者 唐英 王忠斌 +2 位作者 方亮媛 邢震 许建昌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3期339-343,共5页
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是我国9个牡丹原生种之一,为西藏特有植物。挖掘大花黄牡丹的基因潜能,筛选优质杂交父本,可为进一步培育株型高大的黄色系牡丹新品种提供实践依据。以大花黄牡丹为母本,‘皇嘉门’('Kokamon')、‘... 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是我国9个牡丹原生种之一,为西藏特有植物。挖掘大花黄牡丹的基因潜能,筛选优质杂交父本,可为进一步培育株型高大的黄色系牡丹新品种提供实践依据。以大花黄牡丹为母本,‘皇嘉门’('Kokamon')、‘芳纪’('Hoki')、‘岛大臣’('Shimadaijin')、‘日暮’('Higurashi')、‘新日月锦’('Shin-jitsugetu')、‘八千代椿’('Yachiyotsubaki')和‘花竞’('Hanakisoi')7个日本牡丹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测定结实率、饱满种子率和出苗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从109朵杂交授粉花朵中,获得杂交种子219粒,饱满种子22粒,出苗10株,平均结实率为13.61%,平均饱满种子率为10.05%,平均出苗率为4.57%。7个日本牡丹品种与大花黄牡丹杂交均具有一定亲和性,杂交亲和性表现为‘新日月锦’>‘皇嘉门’>‘八千代椿’>‘岛大臣’>‘花竞’>‘芳纪’>‘日暮’。结合结实率和出苗率,以‘新日月锦’和‘八千代椿’2个品种为父本,杂交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育种 大花黄牡丹 日本牡丹品种
下载PDF
基于高温半致死温度的13个牡丹品种耐热性评价
7
作者 余昕 陈法志 +3 位作者 刘忠 陈志伟 戢小梅 李秀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以13个代表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为试材,利用电导率法、Logistic方程研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期评价牡丹种质资源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逐步高温处理过程中,13个牡丹品种的细胞伤害率呈典型的S形曲线增长趋势,经... 以13个代表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为试材,利用电导率法、Logistic方程研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期评价牡丹种质资源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逐步高温处理过程中,13个牡丹品种的细胞伤害率呈典型的S形曲线增长趋势,经显著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13个牡丹品种的LT50为51.31~59.73℃,其中B24的LT50最高,为59.73℃,而海黄的LT50最低,为51.31℃。利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聚类法,将13个牡丹品种分为3个类群,B24、太平红、B10、凤丹荷和凤丹白属于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7.70℃;香玉、莲鹤、五星玉、岛锦和垫江红属于中度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6.32℃;ZB1、泼墨紫和海黄属于不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细胞伤害率 LOGISTIC方程 高温半致死温度 耐热性
下载PDF
部分牡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侯小改 尹伟伦 +1 位作者 李嘉珏 王华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709-1715,共7页
目的研究牡丹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牡丹种质资源、培育观赏价值高的牡丹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30份牡丹栽培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共获得1123条可统计... 目的研究牡丹遗传多样性为合理利用牡丹种质资源、培育观赏价值高的牡丹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荧光标记AFLP技术,采用8对M+3和P+3引物组合对30份牡丹栽培品种进行了总基因组DNA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共获得1123条可统计的条带,其中965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百分率达86%。揭示了牡丹栽培种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8组引物在30个品种中检测到数目不等的品种特异带型,这些品种的特异带型对供试牡丹品种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结论8对引物能将30个牡丹品种完全区分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来源地相同的牡丹种质表现出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遗传多样性 AFLP分析
下载PDF
赤霉素和生根粉对牡丹促成栽培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文娟 成仿云 +1 位作者 于晓南 汪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该文以‘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 该文以‘藏枝红’牡丹为试材,研究了促成栽培前喷施赤霉素(GA3)、生根粉(ABT)及其不同浓度组合对促成栽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并讨论了有关问题.结果表明:GA3对解除芽体和植株休眠、促进芽体提前萌发、提高植株的萌发率、提前花期、促进枝叶生长和减少积温有明显作用,但降低了成花率和切花品质;ABT则有明显地促进新根生长、改善切花品质的作用,试验的最佳浓度是1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GA3) 生根粉(ABT) 牡丹 促成栽培
下载PDF
牡丹栽培品种群花粉形态的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秋生 万卉敏 +1 位作者 孙俊娅 龚双军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3-137,共5页
牡丹(Paeonia)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与花色、花型等遗传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因其稳定性、保守性和可靠性而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柯冠武等,1... 牡丹(Paeonia)是我国的传统名贵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有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与花色、花型等遗传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因其稳定性、保守性和可靠性而在植物分类、系统发育、起源与演化等方面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柯冠武等,1994;王伏雄,1995;赵先贵等,1999;冯立国等,2007;周兰英等,2008)。本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36个牡丹栽培品种进行了花粉形态观察,通过比较中原牡丹品种群、西北牡丹品种群和日本牡丹品种群的花粉形态,为优良品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选择提供孢粉学依据,并通过对牡丹花粉形状、大小、外壁纹饰及萌发器官等方面的研究,以期建立牡丹花粉形态的量化指标,探讨其与品种演化、分类的关系,进行品种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品种群 花粉形态
下载PDF
赤峰地区紫斑牡丹的引种与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赵雪梅 成仿云 +3 位作者 唐立红 朱月 袁军辉 鞠志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4-90,共7页
从甘肃兰州引入赤峰地区紫斑牡丹11个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和5年生实生苗,进行了3年驯化栽培与适应性观察,并与中原牡丹‘洛阳红’对比,开展了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能够适应赤峰地区的气候环境,经适当防寒后能够正常露地越冬生... 从甘肃兰州引入赤峰地区紫斑牡丹11个品种的2年生嫁接苗和5年生实生苗,进行了3年驯化栽培与适应性观察,并与中原牡丹‘洛阳红’对比,开展了抗寒性研究。结果表明:1)紫斑牡丹能够适应赤峰地区的气候环境,经适当防寒后能够正常露地越冬生长,其生长量从引种后第2年迅速增加,第3年除个别品种外均能正常开花,与原产地相比,萌动期(3月末至4月中旬)晚近1个月,开花期(5月中下旬)晚20d左右,从萌动至开花时间缩短,休眠期(11月上旬至次年3月末、4月中旬)明显加长;2)紫斑牡丹叶片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与抗寒性关联,可作为鉴别品种抗寒性的解剖学指标;3)紫斑牡丹叶片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降低而升高,电导率低的品种抗寒性强;4)紫斑牡丹的适应性与抗寒性均较中原牡丹‘洛阳红’强,但明显存在品种差异,供试品种适应性与抗寒性依次为‘蓝荷’>‘玫瑰红’>‘紫冠玉珠’>‘青春’>‘紫楼闪金’>‘桃花三转’>‘玉瓣绣球’>‘高原圣火’>‘和平莲’>‘雪里藏金’>‘红莲’>‘洛阳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引种 适应性 抗寒性 赤峰
下载PDF
夏季遮荫改善大田牡丹叶片光合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5
12
作者 郑国生 何秀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32,共6页
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大田牡丹叶片在自然光照和夏季遮荫处理下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光下夏季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低于春季,2个生长季节Pn日变化差异明显,即春季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夏季的P... 利用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大田牡丹叶片在自然光照和夏季遮荫处理下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表明:自然光下夏季牡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明显低于春季,2个生长季节Pn日变化差异明显,即春季的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夏季的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羧化效率(CE)变化趋势与Pn相似;表观量子效率(AQY)中午降低,下午逐渐回升;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最大荧光Fm日变化为倒“单峰型”曲线,中午明显降低;与夏季自然光下相比,夏季遮荫处理(遮光50%)的牡丹叶片Pn、AQY、CE升高;气孔限制值(Ls)和叶温(tl)降低;Fv/Fm和Fm中午下降幅度显著减小。这些结果说明:夏季晴天中午高温、强光下,牡丹叶片PSⅡ反应中心发生了可逆失活,PSⅡ功能下调,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明显发生,遮荫可减轻光抑制,改善光合功能以增加光合产物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光合作用 光抑制 叶绿素荧光 遮荫
下载PDF
牡丹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技术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军娥 巩振辉 李新凤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2-286,共5页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金阁"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在牡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中的作用,进而优化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牡丹"金阁"叶... 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金阁"的叶柄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种类及浓度配比在牡丹叶柄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中的作用,进而优化牡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牡丹"金阁"叶柄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WPM+2,4-D 2.0 mg/L+6-BA1.0 mg/L+NAA1.0 mg/L+TDZ0.5 mg/L+CH300 mg/L;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最佳激素组合:2,4-D 0.25 mg/L+TDZ 0.5 mg/L;继代周期以愈伤组织接种30 d为宜;不定芽在IBA浓度为2.0 mg/L时生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愈伤组织 诱导 分化
下载PDF
以‘凤丹白’为母本的杂交及其育种潜力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韩欣 成仿云 +4 位作者 肖佳佳 王越岚 张栋 王莹 钟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对药用和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白’自交亲和性进行验证的同时,对其育性以及育种潜力进行研究。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以‘凤丹白’为母本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以及紫斑牡丹进行了大量杂交,共设置57个杂交组合,授粉2023朵花,获得43... 对药用和油用牡丹品种‘凤丹白’自交亲和性进行验证的同时,对其育性以及育种潜力进行研究。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以‘凤丹白’为母本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以及紫斑牡丹进行了大量杂交,共设置57个杂交组合,授粉2023朵花,获得43508粒杂交种子。结果表明:1)‘凤丹白’自然授粉结实率高(19.13粒/朵),且明显高于自花授粉结实率(0.4粒/朵),属于异花授粉植物,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2)‘凤丹白’与中原牡丹、日本牡丹、紫斑牡丹杂交结实率(18.44、23.84、26.62粒/朵)均较高,表明‘凤丹白’的杂交亲和性较强;3)结实率受父本花型影响,皇冠型最低(10.42粒/朵)且与其他花型存在极显著差异,这与雄蕊高度瓣化而花粉减少且生活力下降有关;4)‘凤丹白’与‘贵妃插翠’‘黑龙锦’等39个品种杂交结实率(33.33、35.89粒/朵等)高于其自然授粉结实率,对提高油用牡丹种子产量有重要参考价值。总之,‘凤丹白’的育性强、亲和性高,是一种育种潜力巨大的优良牡丹种质资源,值得进一步挖掘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白’ 牡丹 杂交 育种
下载PDF
不同花型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SRAP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娟 郭大龙 +3 位作者 侯小改 范丙友 刘改秀 李友军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67-171,共5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牡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用SRAP-PCR技术对20个牡丹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并用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131条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其中90条谱带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检测率为69.6%,表明...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牡丹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用SRAP-PCR技术对20个牡丹品种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并用UPGMA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20对引物扩增出131条清晰、稳定的DNA条带,其中90条谱带表现多态性,多态性检测率为69.6%,表明受试牡丹品种之间含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部分花型相同的品种相聚,但部分花型不同的品种亦相聚。说明聚类结果与牡丹品种的花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未有完全一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亲缘关系 SRAP分析
下载PDF
牡丹WD40类转录因子基因PsWD40-1和PsWD40-2的分离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超 高树林 +2 位作者 杜丹妮 吴凡 董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90,共6页
利用已构建的牡丹‘洛阳红’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2个与植物花青素苷合成WD40蛋白同源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分别命名为PsWD40-1和PsWD40-2。利用RT-PCR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对PsWD40-1和PsWD40-2最大阅读框(ORF)序列进行扩增,测序... 利用已构建的牡丹‘洛阳红’花瓣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2个与植物花青素苷合成WD40蛋白同源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分别命名为PsWD40-1和PsWD40-2。利用RT-PCR技术,设计特异性引物对PsWD40-1和PsWD40-2最大阅读框(ORF)序列进行扩增,测序结果表明PsWD40-1序列包含一个1 035 bp的ORF,编码一个344 aa的肽链;PsWD40-2序列包含一个1 032 bp的ORF,编码一个343 aa的肽链。牡丹PsWD40-1和PsWD40-2基因推测所编码蛋白序列均具有典型的WD40结构域。PsWD40-1蛋白序列与葡萄VvWDR2相似性为96%,PsWD40-2蛋白序列与葡萄VvWDR1相似性为87%。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PsWD40-1与葡萄VvWDR2、拟南芥AtAN11、陆地棉GhTTG2等序列聚在MP1分支,而PsWD40-2与葡萄VvWDR1、矮牵牛PhAN11、紫苏PfWD40等序列聚在另一分支TTG1/PAC1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花青素苷合成 调节基因 WD40蛋白
下载PDF
紫斑牡丹关联分析群体的表型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庞利铮 成仿云 +2 位作者 钟原 蔡长福 崔虎亮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20,共6页
在紫斑牡丹主栽区甘肃筛选出一个由150株实生单株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在对共计32个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表型进行了变异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22个数量性状变异极显著(P<0.01),性状变异系数为10%~30... 在紫斑牡丹主栽区甘肃筛选出一个由150株实生单株组成的关联分析群体,在对共计32个性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表型进行了变异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22个数量性状变异极显著(P<0.01),性状变异系数为10%~30%;10个分类性状变异类型丰富,表型变异在紫斑牡丹中具有代表性;主成分分析表明枝芽性状和叶片长度是主要的性状变异,表型变异在群体内分布均匀、无明显层次结构,但性状间存在不同层次的相关性。上述结果表明该群体是进行紫斑牡丹关联分析研究的理想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关联分析 关联群体 表型 变异
下载PDF
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刘会超 郭丽娟 贾文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3039-3042,共4页
从牡丹休眠与解除、催花的技术措施等方面论述了牡丹花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开展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牡丹 花期调控 休眠 催花
下载PDF
牡丹种皮、种子及4种干果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喜悦 高哲 +4 位作者 毛文岳 王荣芳 秦爱霞 贾亚楠 崔同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389-1393,共5页
目的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 目的明确牡丹种皮油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并与牡丹籽油和4种常见干果(核桃、巴旦木、杏仁、开心果)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为牡丹种皮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抽提法对4种干果中的脂肪进行提取,以硫酸-甲醇法对6种油脂样品甲酯化,采用GC-MS检测结合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牡丹种皮油与牡丹籽油中均含有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均超过90%,尤其是亚麻酸的含量分别高达51.1%和44.7%;而核桃中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4种脂肪酸,亚油酸是其主要成分;巴旦木、杏仁、开心果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3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最高。结论牡丹种皮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尤其突出,较牡丹籽油含量更高,是一种优质的保健食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牡丹种皮油 牡丹籽油 干果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赤霉素氧化酶PsGA20ox基因参与低温诱导的牡丹内休眠解除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玉喜 张文超 +3 位作者 李玉娥 刘春英 郑国生 盖树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26,共5页
为明确在花芽内休眠进程中牡丹赤霉素氧化酶PsGA20ox基因与内源GA3含量的相关性,以454测序筛选到的PsGA20ox基因部分cDNA序列为基础,经RACE扩增和序列拼接后得到1 391 bp全长cDNA序列,包括16 bp 5'UTR区,212 bp 3'UTR区,17 bp的... 为明确在花芽内休眠进程中牡丹赤霉素氧化酶PsGA20ox基因与内源GA3含量的相关性,以454测序筛选到的PsGA20ox基因部分cDNA序列为基础,经RACE扩增和序列拼接后得到1 391 bp全长cDNA序列,包括16 bp 5'UTR区,212 bp 3'UTR区,17 bp的PolyA和1 146 bp编码区,编码区编码381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PsGA20ox与杨树GA20ox同源性最高,为77.6%。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内休眠的前期阶段,PsGA20ox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低温处理天数增加而升高,低温处理14 d时PsGA20ox基因表达量最高。酶联免疫反应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的牡丹花芽内源GA3的含量的变化趋势与PsGA20ox基因表达模式相似。相关分析表明,在鲁荷红休眠解除过程中PsGA20ox基因表达水平与内源GA3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低温累积可诱导PsGA20ox基因的表达,PsGA20ox基因通过调节内源赤霉素含量促进花芽休眠解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PsGA20ox基因 内源赤霉素 低温 内休眠解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