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鼩微卫星DNA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保丽 沈培清 +5 位作者 陈丽玲 角建林 刘汝文 李波 郑红 李玛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种检测树鼩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30只树鼩个体的11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所选的11个微卫星DNA位点中,有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2个微卫星DNA位点多态性较差。结论所研究... 目的探索并建立一种检测树鼩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30只树鼩个体的11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所选的11个微卫星DNA位点中,有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2个微卫星DNA位点多态性较差。结论所研究的树鼩微卫星位点中,有9个符合遗传标记特点,可用于检测树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微卫星DNA 多态性
下载PDF
树鼩心电图特征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角建林 俞志成 +3 位作者 陈丽玲 何保丽 李波 李玛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9-22,共4页
目的利用心电图机描记、分析树鼩生长过程心律与心肌情况,并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用心电图机记录临床常用的九个导联,即标准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单极胸联V1、V3、V5,观察各重量组动物心电图各导联P-QRS-T波特征.... 目的利用心电图机描记、分析树鼩生长过程心律与心肌情况,并观察其演变过程.方法用心电图机记录临床常用的九个导联,即标准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单极胸联V1、V3、V5,观察各重量组动物心电图各导联P-QRS-T波特征.结果各组动物未出现心律失常或特异性S-T、T、P波改变.结论符合正常心电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导联 树鼩 心律失常 特异性 特征
下载PDF
树鼩5个生化位点与11个微卫星标记位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芳 何保丽 +2 位作者 何永蜀 李清 角建林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11,16,共5页
目的初步建立树鼩生化与微卫星标记检测法.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对树鼩某些同工酶进行活性测定.根据树鼩特异DNA序列,合成引物,扩增树鼩基因组DNA.结果树鼩Es-1,Trf,Akp-1,Ce-2四个生化位点呈遗传多态性,而Es-... 目的初步建立树鼩生化与微卫星标记检测法.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对树鼩某些同工酶进行活性测定.根据树鼩特异DNA序列,合成引物,扩增树鼩基因组DNA.结果树鼩Es-1,Trf,Akp-1,Ce-2四个生化位点呈遗传多态性,而Es-3生化位点无遗传多态性;所选的11个微卫星DNA位点中,有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2个微卫星DNA多态性较差.结论初步建立了树鼩生化及微卫星标记的方法,为深入研究树鼩的遗传背景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生化基因位点 微卫星DNA
下载PDF
人工驯养树鼩生化基因位点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芳 何永蜀 +3 位作者 李树德 沈培清 李清 李玛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38-41,共4页
目的初步建立中缅树鼩生化遗传学标记检测法,探讨树鼩生化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用树鼩某些同工酶生化标记位点的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技术研究了普通级树鼩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树在Car2,Es3上呈单态... 目的初步建立中缅树鼩生化遗传学标记检测法,探讨树鼩生化基因位点的多态性.方法参考近交系小鼠-大鼠生化遗传标记检测方法,用树鼩某些同工酶生化标记位点的乙酸纤维素膜电泳技术研究了普通级树鼩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树在Car2,Es3上呈单态性,在Es1,Trf,Akp1,Ce2个位点上呈现多态性,等位基因从6~7个不等,平均等位基因数6.3.结论初步建立了树鼩生化遗传学标记检测法,为树鼩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生化基因位点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脑温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海马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飞 李树清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3期154-156,F000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脑温(亚低温、常温及高温)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海马CA1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时脑温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皮层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 目的研究不同脑温(亚低温、常温及高温)对树鼩局部脑缺血海马CA1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时脑温对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鼩皮层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6h采用局部恒温控温装置维持脑温在亚低温(31~32℃)、常温(36~37℃)和高温(39~40℃)三种不同温度状态持续1h。于缺血后24h及72h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染色及图像分析仪测定海马CA1区VEGF表达的不同强度。结果局部脑缺血后海马CA1区VEGF表达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亦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其中以72h时31℃组VEGF的表达下降最为明显(P<0.01)。结论亚低温后处理将在脑缺血的早期发挥脑保护作用,其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能增强VEGF的表达有关。低温脑保护的意义在于延长脑缺血治疗时间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 局灶性脑血栓 VEGF 温度 低温后适应 树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