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饱水考古木材保存状况评估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刘杨 郭娟 +5 位作者 韩向娜 席光兰 田兴玲 李仁 陈家宝 殷亚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198,共16页
以古代沉船、出水木器和简牍等为代表的饱水木质文物是人类古代文明的一种载体,是研究古代历史、艺术、科技、经济的宝贵实物资料,准确认知饱水考古木材保存状况是实现饱水木质文物科学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受长期水埋环境影响,饱水... 以古代沉船、出水木器和简牍等为代表的饱水木质文物是人类古代文明的一种载体,是研究古代历史、艺术、科技、经济的宝贵实物资料,准确认知饱水考古木材保存状况是实现饱水木质文物科学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受长期水埋环境影响,饱水考古木材的结构与性能均发生显著劣变,且样品获取、制备和测试分析等难度远大于健康木材,现有健康木材的科学研究理论和评估体系对其难以适用。本研究首先从解剖构造、化学结构、纤维素晶体结构和孔隙结构4方面介绍饱水考古木材的结构特征与分析方法;其次阐述饱水考古木材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与表征手段;然后进一步总结饱水考古木材保存状况的综合评估原则、方法和关键指标;最后围绕饱水考古木材研究的现状、需求和难点,提出未来应重点研究领域。建议开展以下3方面研究:1)提出饱水考古木材创新无损或微损研究方法,建立饱水木质文物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2)提高饱水考古木材科学数据提取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完善饱水木质文物信息资源和共享体系建设;3)构建饱水考古木材结构与性能构效关系,完善适用于饱水木质文物的木材科学理论体系。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在饱水木质文物领域的应用,推动饱水考古木材保存状况评估研究,为木质文物的科学保护和长期保存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水木质文物 饱水考古木材 解剖构造 化学性能 物理性能 木质文物保存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in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umicheng ancient city site
2
作者 XIN Zhonghua HAN Jiangtao +2 位作者 WANG Zhigang LIU Lijia LI Zhuoyang 《Global Geology》 2021年第1期58-63,共6页
The authors employ th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during an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umicheng site,an ancient city of the Tang Dynasty,to find evid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locate a favorable target fo... The authors employ th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during an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Sumicheng site,an ancient city of the Tang Dynasty,to find evid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locate a favorable target for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outer city.There are two obvious high-resistivity structures,the south wall of the inner city and an ancient building near the south gate along the outer city wall,of which the resistivities are indicative of rammed soil foundations.The south wall of the inner city is continuous but is cut off abruptly to the east,which we suggest it is due to either wall damage or destruction.The resistivity signature of the target area is verified by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proving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mplementing th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for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micheng ancient city site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archaeological exploration electrical resistivity structure
下载PDF
考古博物馆的一种模式——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展览思路与特色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小蒙 王沛 +1 位作者 刘思哲 是江柳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59,127,共10页
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是基于学科的内容和逻辑,展示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近似于“行业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的模式。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内容和形式上,始终把握“考古学科”的基本点,以丰富的展板资料、搬迁的遗迹本体、微缩遗迹模... 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是基于学科的内容和逻辑,展示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近似于“行业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的模式。陕西考古博物馆在内容和形式上,始终把握“考古学科”的基本点,以丰富的展板资料、搬迁的遗迹本体、微缩遗迹模型等与遗物构成紧密结合的展项;以灵活多样的展陈手段进行视觉转化,全面阐释考古学科的发展历程、基础理论、多学科综合考古的方法,展示考古发现和文物保护的过程及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考古学科 考古博物馆 展览架构 展示方式
下载PDF
FTIR法研究出土木材化学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0
4
作者 邓启平 李大纲 张金萍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3,共5页
为了使出土木材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不受破坏降解,该研究选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出土木材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土木材在长期的地下水浸环境下降解严重,部分纤维素大分子链因降解而断裂形成了低分子链,... 为了使出土木材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不受破坏降解,该研究选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出土木材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出土木材在长期的地下水浸环境下降解严重,部分纤维素大分子链因降解而断裂形成了低分子链,同时纤维素结晶结构也遭到了破坏,使出土木材抗拉、抗弯及冲击韧性等强度大大降低;半纤维素几乎全部被降解而流失掉;木质素降解很少,但部分醚键连接的空间网状结构遭到了破坏,苯环结构单元中部分侧链中含有C=O共轭羰基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出土木材 化学结构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新安宋村北宋砖雕壁画墓测绘简报 被引量:6
5
作者 王书林 王子奇 +2 位作者 金连玉 徐怡涛 朱世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40,I0002,41-44,共12页
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的新安宋村北宋砖雕壁画墓,结构精巧,仿木构形制丰富,包含有北宋时期墓室营造、大木建筑形制、建筑装饰、社会生活等诸多历史信息。本文通过对新安宋村宋墓的重新测绘和详细记录,补充了新安宋村宋墓的基础资... 河南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展示的新安宋村北宋砖雕壁画墓,结构精巧,仿木构形制丰富,包含有北宋时期墓室营造、大木建筑形制、建筑装饰、社会生活等诸多历史信息。本文通过对新安宋村宋墓的重新测绘和详细记录,补充了新安宋村宋墓的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墓室装饰、空间及营造技术和思想等问题,为宋代墓葬、建筑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木构 宋墓 考古测绘
下载PDF
福柯与历史重写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52,共5页
福柯通过考古学和谱系学研究 ,以后结构的散落性 -来源论 -差异性 -断裂性来代替古典历史书写的总体化 -起源论 -同质化 -连续性原则 ,进而揭示了身体 -知识 -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福柯 后结构主义 考古学 谱系学 历史 概念体系
下载PDF
河南新密史前先民食物结构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郭荣臻 《农业考古》 2018年第3期26-32,共7页
对新密史前考古工作中的食物考古研究梳理表明,李家沟时代,先民食谱以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裴李岗时代,在低水平食物生产的生业模式下,先民食谱中补充了粟、黍、猪等人为干预的动植物资源;仰韶时代,农业在中原地区正式确立,粟、黍、稻、... 对新密史前考古工作中的食物考古研究梳理表明,李家沟时代,先民食谱以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裴李岗时代,在低水平食物生产的生业模式下,先民食谱中补充了粟、黍、猪等人为干预的动植物资源;仰韶时代,农业在中原地区正式确立,粟、黍、稻、猪等成为新密先民食谱的重要组成,并以若干可食的野生植物性、动物性食物资源为生计补充;龙山时代,多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多种家畜饲养制度在中原地区已现端倪,农业所获动植物资源成为先民食谱的主要构成;二里头时代,多种农作物种植制度、多种家畜饲养制度得以确立,粟、黍、稻、小麦、大豆、猪、狗、牛、羊等人工干预的动植物资源在先民食谱中居于不可替代的位置。随着考古工作的继续开展,这一问题的认识会渐趋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密 史前 食物结构 考古学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大遗址管理体制的突破与困境 被引量:1
8
作者 郭萍 刘洁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对大遗址管理而言,我国正稳步推进的城镇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回应这些机遇或挑战,"十一五"前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寻求大遗址管理体制中管理架构和机构的部分突破。这些突破对大遗址保护已经或正在产生... 对大遗址管理而言,我国正稳步推进的城镇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回应这些机遇或挑战,"十一五"前后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寻求大遗址管理体制中管理架构和机构的部分突破。这些突破对大遗址保护已经或正在产生积极影响,但也面临着政策不具普适性、无法根除原管理框架痼疾等困境。促成大遗址保护需求与规划的衔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管理,是突破困境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遗址保护 文物保护 大遗址管理 管理体制 管理架构 条块分割
下载PDF
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浅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段天璟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1-70,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 本文通过分析二里头文化时期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遗存的年代、构成等问题指出,这个时期,作为地理上南北分界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地域上主要发现了来自其东、西方的考古学文化影响。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进入该地区后,可能由于本区域先前已经历河南龙山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等考古学文化的涤荡,因而没有遇到本地土著文化的有力反抗,从而使江淮分水岭地区处于这两大强势文化影响构成的旋涡之中。而长江中、下游的文化也对该地区施加了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本地的土著文化因素并没有消亡,而是保留和生长了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时期 江淮分水岭 考古学文化 结构
下载PDF
从考古发现谈商代东土的人文地理格局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继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5-163,共9页
本文利用山东商代考古资料与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运用历史地理学的视角与方法,对商代山东境内夷、商两大集团的分布与对峙,东夷集团内部各族系的流动与分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人地关系这一层面解释山东商文化"南轻北重... 本文利用山东商代考古资料与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结合历史文献,运用历史地理学的视角与方法,对商代山东境内夷、商两大集团的分布与对峙,东夷集团内部各族系的流动与分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人地关系这一层面解释山东商文化"南轻北重"局面形成的原因,复原商代东土夷、商之间的人文地理格局,揭示商人东进对东夷集团人文地理结构的巨大冲击,从而进一步探讨这一格局对整个淮河流域地域政治结构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商文化 东夷 淮夷 地域政治结构 人文地理格局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以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金胜 陈军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6-40,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重写文学史"的重要成果,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独立的学术品格。但它作为"历史中间物"也有着缺陷和不足:在叙史过程中,"当代文学"的内涵从"话语形成"到"自然时空&q... 《中国当代文学史》作为"重写文学史"的重要成果,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独立的学术品格。但它作为"历史中间物"也有着缺陷和不足:在叙史过程中,"当代文学"的内涵从"话语形成"到"自然时空"的转换,使其"下编"止于浮泛评述;以"一体化"的实现和解体作为叙史情节结构和文学史观,既显示出史识的洞见,又对复杂的文学情境造成了一定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写作 知识考古学 话语理论 叙史情节结构 文学史观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 书评
下载PDF
考古文物的数字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樊少荣 周明全 姬利艳 《微机发展》 2004年第12期21-23,共3页
文物的数字化工作是进行数字考古及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的工作基础,在相关考古学研究中均有成功应用。文中阐述了应用于文物复原的破碎文物数字化过程及应用于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过程,介绍并分析了相关数字化设备(FastScan和Inspeck)存在... 文物的数字化工作是进行数字考古及计算机辅助文物复原的工作基础,在相关考古学研究中均有成功应用。文中阐述了应用于文物复原的破碎文物数字化过程及应用于馆藏文物的数字化过程,介绍并分析了相关数字化设备(FastScan和Inspeck)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同时给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使文物的数字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经数字化的文物碎片为计算机辅助进行文物复原提供了可能,珍品馆藏文物经数字化后可以永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信息,并可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文物的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数字化 文物复原 三维激光扫描仪 考古数字博物馆 结构光成像
下载PDF
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房址结构与农业传播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博 《黑龙江科学》 2015年第2期71-73,65,共4页
我国东北地区的考古发掘自20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随着资料的日渐增多,探讨区域内的文化特征以及经济形态成为可能。从房址结构入手,按照地理分区重新梳理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的房址特征,并依据居住状况对房址进行分类... 我国东北地区的考古发掘自20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随着资料的日渐增多,探讨区域内的文化特征以及经济形态成为可能。从房址结构入手,按照地理分区重新梳理我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的房址特征,并依据居住状况对房址进行分类,尝试对房址能够反映的经济形态进行分析,并据此探讨农业在这一地区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文化 房址结构 农业传播
下载PDF
福柯知识考古学方法论评析
14
作者 张之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福柯在反思前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立足知识考古学、思想史、话语规律,利用语言分析法和后结构主义对人类文化史、知识史、科学史,及有关社会结构、话语背景、概念形成和权力性质进行了透彻分析;并从各个方面对长期统治人类历史... 福柯在反思前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立足知识考古学、思想史、话语规律,利用语言分析法和后结构主义对人类文化史、知识史、科学史,及有关社会结构、话语背景、概念形成和权力性质进行了透彻分析;并从各个方面对长期统治人类历史的理性、主体性和现代性进行了激烈否定;将以理性和科学为根基的结构主义推到一个历史学和解释学层面,形成一种独到的批判理性主义、逻辑主义和当代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后结构主义;确立了一种具有颠覆性认识价值和多元论特质的知识考古学及其认识论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考古学 语言分析法 话语背景 宏观权力 后结构主义
下载PDF
乌托邦想象的解构:索拉里斯星寓言及其他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丹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9,共8页
乌托邦是科幻小说的一个社会经济的子类型,"如何想象乌托邦"实际上就是关于"乌托邦的想象如何被书写出来"的问题。《索拉里斯星》采取了一种"双重书写"的形式策略,其结果是将乌托邦体裁本身的局限性转化... 乌托邦是科幻小说的一个社会经济的子类型,"如何想象乌托邦"实际上就是关于"乌托邦的想象如何被书写出来"的问题。《索拉里斯星》采取了一种"双重书写"的形式策略,其结果是将乌托邦体裁本身的局限性转化为讽喻性和批判性,使得我们能够在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总体性系统的内部对其进行驳斥,阐释由此转入政治伦理学领域。同时文本表面的那种主体性与他性的对立建构也完全失效,莱姆的怀疑主义实现了对乌托邦想象力的解构,证明了即便是对一种最低限度需求的"零度乌托邦"的想象,也无法逃离意识形态的现实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考古学 乌托邦 《索拉里斯星》 寓言结构 解构
下载PDF
生物考古学视野下人类的牙齿与饮食 被引量:3
16
作者 雷帅 郭怡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1-513,共13页
饮食在人类文化的起源与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牙齿作为饮食信息的主要载体,从不同角度为复原古代人类饮食谱系提供了可能。作为人类咀嚼行为、饮食结构及生业模式的直接反映,口腔疾病和牙齿表面微观痕迹的体质人类学分析显得尤其重... 饮食在人类文化的起源与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牙齿作为饮食信息的主要载体,从不同角度为复原古代人类饮食谱系提供了可能。作为人类咀嚼行为、饮食结构及生业模式的直接反映,口腔疾病和牙齿表面微观痕迹的体质人类学分析显得尤其重要。牙齿中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检测,对于揭示古代人类的迁徙与流动、生命在不同阶段的摄食行为与营养状况、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等问题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在回顾考古遗址中出土人类牙齿的重要性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基础上,结合牙齿的生长发育特征,绘制了不同牙位各生长序列所匹配的人类年龄图谱,并参照此图谱,提出了全新的牙本质连续切片取样方法。本文构想从体质人类学与碳、氮等稳定同位素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牙本质的连续切片、肢骨及肋骨等人体组织为关联式地研究材料,在探索古人类个体生命史的基础上展望“代际考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 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谱重建 “代际考古”
下载PDF
西周社会结构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天恩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2,共10页
考古工作的开展,让许多周代遗址的性质得到彰显,特别是关中地区,不仅确认了周公庙、段家河、孔头沟等大量西周采邑类居址,同时也揭示了此类聚落形制及其面貌特征。这些采邑与周原、丰镐遗址为代表的西周都邑的分布状况,让我们了解到周... 考古工作的开展,让许多周代遗址的性质得到彰显,特别是关中地区,不仅确认了周公庙、段家河、孔头沟等大量西周采邑类居址,同时也揭示了此类聚落形制及其面貌特征。这些采邑与周原、丰镐遗址为代表的西周都邑的分布状况,让我们了解到周王朝是以封赐采邑的形式掌控千里王畿。西周采邑存在的分级现象,反映了当时应有相应的层级管理。更可贵的是齐、晋等西周诸侯国内采邑的确认,表明王畿以外边远地区也有类似的管控模式。西周王朝实行畿内采邑、畿外诸侯,上下分级的管理形式,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后世地方性的社会基层组织。正是有了这样一套较完备的社会结构建立,周天子的礼仪政令赖以有效传递,周王朝的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采邑 都邑 社会结构 考古学观察
下载PDF
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传播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乐天 侯卫东 《中国文化遗产》 2022年第2期25-34,共10页
探索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既是搜集理解“夏文化”的具体面貌,理清考古概念深入群众的过程,也是对学术性考古工作是否有效回馈社会的一次审视。夏文化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高精尖”领域,呈现在公众面前显得深奥晦涩,公共考古则有... 探索公共考古视野下的夏文化,既是搜集理解“夏文化”的具体面貌,理清考古概念深入群众的过程,也是对学术性考古工作是否有效回馈社会的一次审视。夏文化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高精尖”领域,呈现在公众面前显得深奥晦涩,公共考古则有力地搭建起了考古专家与公众交流的途径和公众参与的平台,达到多方沟通的效果,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工具。应用传播学的“5W”理论,让夏文化的传播主体、对象、渠道、考古叙事和文学叙事等要素的共同配合,加大对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有利于构建接地气的中国上古史,让夏文化考古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唤醒属于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考古 夏文化 传播结构
下载PDF
青龙泉遗址墓葬出土猪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运兵 陶洋 朱俊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65,共8页
青龙泉遗址是国内目前为止墓葬随葬猪骨材料收集最全面、标本最丰富的史前遗址。本文重点对青龙泉遗址墓葬出土猪骨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动物考古学观察。这批猪骨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尺寸大小和LEH发病率四个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 青龙泉遗址是国内目前为止墓葬随葬猪骨材料收集最全面、标本最丰富的史前遗址。本文重点对青龙泉遗址墓葬出土猪骨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动物考古学观察。这批猪骨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尺寸大小和LEH发病率四个方面均显示出明显的家猪种群结构模式,因而该墓地所随葬猪骨绝大部分属于家猪,其中也有少量的野猪个体。这为我们后续研究中系统探讨猪骨随葬所反映的社会结构细节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泉遗址 猪骨随葬 种群结构
下载PDF
浅谈瓦当纹饰的演变 被引量:8
20
作者 戴雨林 《洛阳大学学报》 2003年第3期14-16,共3页
瓦当虽小,却是中国特有的土木结构建筑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当纹饰的演变,可以折射出古代多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信息,对历史研究和考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瓦当 中国古代建筑 土木结构建筑 盖头瓦 纹饰 演变过程 古代陶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