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甾体类抗炎药辅助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娟 李珍 +1 位作者 杜改萍 郭斌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引起黄斑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01/2015-10本院眼科48例48眼RVO并发黄斑水肿且接受IV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 目的:观察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引起黄斑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01/2015-10本院眼科48例48眼RVO并发黄斑水肿且接受IVTA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眼。试验组在术前1d开始至术后1mo内额外点用普拉洛芬滴眼液。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定量测定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d,1、2wk,1、3mo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CFT、眼压变化及并发症。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两组患者BCVA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在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视力提高行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注射前的CFT分别为629±43μm和605±57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mo时则分别为432±74μm和511±3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3,P〈0.05),3mo时分别为275±54μm和379±2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2,P〈0.05)。试验组有5眼IVTA后出现高眼压,经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稳定,对照组有8眼IVTA后出现高眼压,7眼经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稳定,1眼接受滤过手术。35眼有晶状体眼中,试验组有3眼出现了白内障进展,4~12mo后有2眼完成白内障手术;对照组有4眼出现了白内障进展,4~12mo后有2眼完成白内障手术。随访期所有患眼注射后均未出现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结论:围手术期局部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点眼可有助于治疗黄斑水肿,进一步减轻CFT,但需要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视力 黄斑中心凹厚度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
下载PDF
耳垂瘢痕疙瘩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解连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15期40-41,共2页
目的分析比较耳垂瘢痕疙瘩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耳垂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对49例(61侧)耳垂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手术切除+术后曲安奈德局部注射;B组... 目的分析比较耳垂瘢痕疙瘩三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耳垂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对49例(61侧)耳垂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手术切除+术后曲安奈德局部注射;B组:手术切除+术后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C组:常规手术组。结果 A组和B组疗效较好,而且均明显高于C组。结论手术切除加术后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或透明质酸酶治疗耳垂瘢痕疙瘩方法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垂瘢痕疙瘩 曲安奈德 透明质酸酶 手术切除
下载PDF
玻璃体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正华 肖云 +2 位作者 高晓唯 田艳明 顾永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506-1508,共3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联合与未联合眼内注射曲安奈德行黄斑前膜剥离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88例10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51眼联合曲安奈德注入,对照组50眼未注入...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联合与未联合眼内注射曲安奈德行黄斑前膜剥离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88例10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51眼联合曲安奈德注入,对照组50眼未注入曲安奈德。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术中玻璃体切除完毕后行气-液交换,待玻璃体腔无液体后注入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2.5mg染色,然后放入眼内灌注液进行黄斑前膜剥除术,其中28眼同时进行了内界膜撕除术。对照组玻璃体切除完毕后直接进行黄斑前膜剥除。手术后随访3-24(平均17)mo。对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结构及手术并发症进行长期疗效观察,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3mo,治疗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8眼(94.1%),不变2眼(3.9%),视力下降1眼(2.0%)。对照组视力提高46眼(92.0%),不变2眼(4.0%),下降2眼(4.0%)。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3mo 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05);但术后6,12,24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8,P〈0.05)。治疗组合并视网膜内界膜撕除28眼,对照组2眼。OCT显示所有手术患者前膜均已消除,黄斑水肿不同程度逐渐减轻。随访期末治疗组未见前膜复发,对照组9眼前膜再次复发。其他并发症: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中和随访期末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t=6.324,P〈0.05)。治疗组病例术中经TA注入能更清晰地显示出黄斑前膜的范围,特别是残留的微膜和未成熟膜,能更清晰地辨认。必要时进行二次剥膜,利于手术医生操作,特别是手术技巧欠娴熟的。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更好的视功能恢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其它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两组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24,P〉0.05)。结论:利用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良好可视性能有效识别特发性黄斑前膜范围大小,剥除的完整性。术中能更清晰地辨认、剥离,不易误伤视网膜,手术效果更好,利于手术医生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使手术小量化。并且相应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前膜 特发性 曲安奈德 玻璃体手术 相干光断层成像
下载PDF
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宇宏 王一鹏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比研究。对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40例(4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按是否剥除内界膜分成两... 目的观察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比研究。对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40例(40只眼)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按是否剥除内界膜分成两组:18例将黄斑前膜剥除后再剥除内界膜,然后玻璃体腔内注射4mg曲安奈德作为联合组;另外。22例仅行黄斑前膜剥除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BCVA逐渐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两组CMT与术前比较,CMT值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BCVA和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时联合组视力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8、0.015,均P〈0.05);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时联合组CMT值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12,均P〈0.05)。结论黄斑前膜和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能更有效地减轻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内注射 曲安奈德
原文传递
曲安奈德与吲哚青绿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疗效对比 被引量:1
5
作者 孟丽丽 陈楠 马文慧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8-1182,共5页
目的 比较术中应用曲安奈德(TA)与吲哚青绿(ICG)辅助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功能的影响,探讨两种内界膜染色剂的优势.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在青岛眼科医院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0例(82只眼... 目的 比较术中应用曲安奈德(TA)与吲哚青绿(ICG)辅助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功能的影响,探讨两种内界膜染色剂的优势.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在青岛眼科医院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0例(82只眼),其中TA组38例(39只眼),ICG组42例(43只眼).术后随诊10~57周,术前及术后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间接眼底镜、眼底照相及OCT检查.结果 术前两组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组平均随访14.26周,ICG组平均随访18.67周.TA组患者的平均Snellen行数改变为+3.62,ICG组患者的平均Snel-len行数改变为+3.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5,P>0.05).两组患者的LogMAR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术后3周,TA组(0.72±0.28) LogMAR,ICG组(0.85±0.28) 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TA组(0.61±0.25)LogMAR,ICG组为(0.75±0.31) 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的TA组:(0.58±0.24) LogMAR,ICG组为(0.60±0.24) 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的TA组(0.58±0.25) LogMAR,ICG组(0.54±0.21) 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达到BCVA的时间:TA组为(4.65±2.77)周,ICG组为(7.24±3.7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1,P=0.001,P<0.05).结论 TA辅助内界膜剥除术后视力恢复快,优于吲哚青绿,是较理想的内界膜“染色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除 曲安奈德 吲哚青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