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odel of Upper Carboniferous bauxite series in eastern Ordos Basin,NW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 Yong WANG Zhuangsen +2 位作者 SHAO Longyi GONG Jiaxun WU Pe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Through core observation,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the lithology and pore charact... Through core observation,thin section identification,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and low-temperature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isothermal adsorption experiments,the lithology and po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bauxite series in eastern Ordos Basin were analyzed to reveal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bauxite reservoirs.A petrological nomencl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scheme for bauxitic rocks based on three units(aluminum hydroxides,iron minerals and clay minerals)is proposed.It is found that bauxitic mudstone is in the form of dense massive and clastic structures,while the(clayey)bauxite is of dense massive,pisolite,oolite,porous soil and clastic structures.Both bauxitic mudstone and bauxite reservoirs develop dissolution pores,intercrystalline pores,and microfractures as the dominant gas storage space,with the porosity less than 10% and mesopores in dominance.The bauxite series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ections,i.e.,ferrilite(Shanxi-style iron ore,section A),bauxitic mudstone(section B),bauxite(section C),bauxite mudstone(debris-containing,section D)and dark mudstone-coal section(section E).The burrow/funnel filling,lenticular,layered/massive bauxite deposits occur separately in the karst platforms,gentle slopes and low-lying areas.The karst platforms and gentle slopes are conducive to surface water leaching,with strong karstification,well-developed pores,large reservoir thickness and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but poor strata continuity.The low-lying areas have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but relatively continuous and stable reservoirs.The gas enrichment in bauxites is jointly controlled by source rock,reservoir rock and fractures.This recognition provides geological basi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gas in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in the study area and similar bauxit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Craton eastern Ordos Basin Upper Carboniferous bauxite serie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odel gas accumulation
下载PDF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Sinian–Cambrian larg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in the north slope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SW China
2
作者 WEI Guoqi XIE Zengye +10 位作者 YANG Yu LI Jian YANG Wei ZHAO Luzi YANG Chunlong ZHANG Lu XIE Wuren JIANG Hua LI Zhisheng LI Jin GUO Jiany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SCD 2022年第5期963-976,共14页
Based on analyses of characteristics,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y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inian-Cambrian reservoirs in the north slope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paleo-uplift,the natural gas origi... Based on analyses of characteristics,hydrocarbon charging history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inian-Cambrian reservoirs in the north slope area of central Sichuan paleo-uplift,the natural gas origin,accumulation evolution,accumulation pattern and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larg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natural gas composition,carbon and hydro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fluid inclusions,reservoir bitumen,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 and beach body characterization,it is concluded that:(1)The natural gas in the Sinian-Cambrian of the north slope area is mainly oil cracking gas,and different contribution ratios of multiple sets of source rocks lead to differ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in different reservoirs.(2)Although the both Sinian and Cambrian gas reservoirs in this area ar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under monocline background,the former has normal-pressure and the latter has high-pressure.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source-reservoir-caprock combinations:single source with lower generation and upper reservoir,double sources with lower generation and upper reservoir or with side source and lateral reservoir,double sources with lower generation and upper reservoir or with upper generation and lower reservoir.The Permian-Triassic is the main generation period of oil,Early-Middle Jurassic is the main generation period of oil cracking gas and wet gas,and Late Jurassic-Cretaceous is the main generation period of dry gas.(3)The Sinian-Cambrian system of the north slope area has two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formation of large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one is that the large scale beach facies reservoirs are located in the range of ancient oil reservoirs or near the source rocks,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in-situ"large-scale accumulation of cracked gas in the paleo-oil reservoirs,the other is that the large scale mound-beach complex reservoirs and sealing layers of inter beach tight zones match effectively to form large lithologic traps under the slope background.The research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north slope area has large multi-layer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s with more than one trillion cubic meters of natural gas resources and great exploration potenti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 cracking gas accumulation patter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Sinian System Cambrian System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勇 王壮森 +2 位作者 邵龙义 弓嘉勋 吴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铝土岩系岩石学命名分类方案;(2)铝质泥岩产状主要为致密块状和碎屑状,(泥质)铝土岩多呈致密块状、豆状、鲕状、多孔土状和碎屑状,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是主要储气空间,孔隙度一般小于10%,以介孔为主;(3)华北地区铝土岩系纵向上总体上可分为5段,即铁岩(山西式铁矿,A段)、铝质泥岩(B段)、铝土岩(C段)、铝质泥岩(含碎屑)(D段)和暗色泥岩-煤岩段(E段);(4)在岩溶平台、缓坡和洼地分别发育潜穴/漏斗状、透镜状、层状/块状铝土岩沉积,岩溶平台及缓坡处有利于地表水淋滤,岩溶改造作用强,孔隙发育,储集层厚度大且物性好,但连贯性差,低洼处物性较差但储集层相对连续稳定。铝土岩天然气富集受源岩-储集层-裂缝综合控制,相关认识可为该层段和类似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上石炭统 铝土岩系 储集层特征 形成模式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常规—致密油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伟 王志维 +2 位作者 刁志龙 周长发 卢红刚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I0001,共16页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油气资源丰富,是效益勘探及建产的重要领域。应用测录井、生产测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中拐凸起东斜坡上乌尔禾组储层特征,明确储层差异性的主控因素,建立中拐凸起东斜坡常规—致密油藏序次分布的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自北部向南部,研究区逐步由常规油藏转化为致密油藏,沉积作用是造成储层差异性的物质基础,控制储层岩性及原始物性,压实作用和浊沸石胶结作用加剧储层常规—致密差异演化;研究区成岩相带划分为泥质充填带、贫泥—弱胶结带、浊沸石胶结带和强压实—弱溶蚀带4种相带,其中贫泥—弱胶结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带。该结果为研究区致密油藏勘探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中拐凸起东斜坡 上乌尔禾组 常规储层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基于稀土元素示踪技术的库岸崩滑土体堆积特征研究
5
作者 冀文雅 李甜 +2 位作者 徐向舟 李依杭 郭胜利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1,180,共9页
降雨和库水位变化是库岸崩滑的重要诱发因素。以黄河中游土质库岸为研究对象,在由3°缓坡、40°陡坡和70°急坡组成的概化岸坡上,利用稀土元素(REE)示踪技术,研究降雨和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库区堆积土体的来源,分析离岸方向上... 降雨和库水位变化是库岸崩滑的重要诱发因素。以黄河中游土质库岸为研究对象,在由3°缓坡、40°陡坡和70°急坡组成的概化岸坡上,利用稀土元素(REE)示踪技术,研究降雨和库水位升降作用下库区堆积土体的来源,分析离岸方向上的土体堆积特征。结果表明:在水位下降、水位上升、降雨作用-水位下降和降雨作用-水位上升4种工况下,同一组地形经过5场试验后,库区内来源于缓坡、陡坡、急坡的土量以及堆积土体总量均与堆积土体和库岸之间的距离存在负指数函数关系,且相关性较高;急坡是库区堆积土体的主要来源,其中水位变化条件下尤为明显;在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工况下,同一组地形5场试验后来源于急坡的堆积土量平均约占总堆积土量的71%;急坡对库区堆积土体的泥沙贡献率在坡脚处基本达到最高,各组地形5场试验后急坡对临岸堆积体泥沙量的平均贡献率约为66%。因而,在水库蓄水或放水时,需重点做好对急坡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岸崩滑 土体堆积特征 REE示踪 模型试验 黄河中游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54
6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2 位作者 张斌 苏劲 杨德彬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1-878,共8页
海相碳酸盐岩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时代古老,使得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勘探难度大。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三个主要海相盆地古生界都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泥岩、泥灰岩和煤系为主,热演化程度多数... 海相碳酸盐岩是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由于中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时代古老,使得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勘探难度大。研究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三个主要海相盆地古生界都发育优质烃源岩,主要以泥岩、泥灰岩和煤系为主,热演化程度多数已进入高—过成熟阶段。其中,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组合在燕山期达到最大埋深,储层大部分都经历过原油裂解以上的高温过程,原油难以保存,以形成裂解气为主,或者是高成熟煤型气;而塔里木盆地塔中和塔北继承性隆起部位始终没有经历180℃以上的高温条件,而且最大埋深是在喜山期以来,因此在构造高部位保存了大规模的古油藏。根据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被调整、改造与再富集过程的特点,把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藏类型分为原生油气藏和次生油气藏,存在单源单期充注成藏型和多源多期充注成藏型,建立了中国中西部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原油裂解气 油气藏类型 调整改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煤系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65
7
作者 谢英刚 秦勇 +3 位作者 叶建平 潘新志 高丽军 段长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与邻区气藏相似,具有低平宽缓的构造背景和广覆式砂泥岩垂向间互分布的特征,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其成藏条件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对研究区烃源条件、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封存条...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兴地区致密砂岩气藏与邻区气藏相似,具有低平宽缓的构造背景和广覆式砂泥岩垂向间互分布的特征,但是由于处于不同的大地构造位置,其成藏条件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对研究区烃源条件、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封存条件,探讨致密气藏成藏特征。认为太原组主力煤层(8+9煤)和山西组主力煤层(4+5煤)是主力烃源岩,受紫金山构造岩浆作用影响,局部区域热演化程度进入干气阶段,为区内致密气藏提供充足的气源。岩相古地理和成岩相控制优质储层的发育和分布,本溪组向上到石千峰组,古地理环境由海变陆,频繁震荡的水体形成了多期次、多层位的储集体,潮汐砂坝、水下分流河道等粒度粗的砂体为优势致密储层,由北向南优势储层逐渐减少;砂岩储层总体孔渗性差,后期溶蚀作用对深部储层改造作用明显。煤岩、砂岩垂向组合决定了致密砂岩气藏的运聚模式,区内发育"源储接触"的原地匹配型气藏和受储层和运移通道双重控制的异地匹配型2类致密砂岩气藏,受断层和陷落柱影响而形成的微裂缝是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成藏特征与模式 被引量:29
8
作者 谢增业 魏国齐 +4 位作者 李剑 杨威 张光武 国建英 张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01期29-40,共12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层系上主要富集在中下三叠统、上二叠统、石炭系、奥陶系及震旦系5大层系。截至2010年底,12个碳酸盐岩大气田储量为1.69×10”rn。,占全国45个大气田储...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主要分布在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三大克拉通盆地,层系上主要富集在中下三叠统、上二叠统、石炭系、奥陶系及震旦系5大层系。截至2010年底,12个碳酸盐岩大气田储量为1.69×10”rn。,占全国45个大气田储量的27.2%。碳酸盐岩大气田由单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大中型气藏组成;储层总体以低孔为主,并有随储层时代变新其孔隙度增大的趋势,单个气藏储量〉10×10^7m3的储层平均渗透率以〉1mD为主;有效储层厚度一般为15~75m,含气面积主要为10~100km。;储量丰度除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大气田为056×10^8m3/km2外,其他多〉5×10^8m3/km2,表现为中一高丰度特征;埋藏深度范围大(1000~6370m),以超深层、深层一中深层为主;气藏压力系数除磨溪气田〉2.0外,其他多〈1.3,主要表现为常压;由构造、岩性(含古潜山)等圈闭所组成的复合型气藏是碳酸盐岩大气田的主要气藏类型。继承性大型古隆起、多套优质烃源岩的高强度充注、断裂及侵蚀沟槽的有效输导、大面积溶蚀孔洞型空间的规模聚集、膏盐岩及泥质岩的有效封盖等要素的时空有效配置造就了碳酸盐岩天然气的规模富集与成藏。高地温场背景下的古油藏原油裂解形成干气藏、煤成气与液态烃裂解气混合形成干气藏、低地温场背景下的油藏受到干气气侵作用形成凝析气藏是碳酸盐岩大气田的三类典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大气田 气藏特征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原油裂解气 气侵
下载PDF
中国海相油气地质理论新进展 被引量:43
9
作者 朱光有 杨海军 +5 位作者 苏劲 韩剑发 朱永峰 王宇 顾礼敬 刘星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2-738,共17页
近年来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一批大型海相油气田被发现,海相油气的地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的指导下,海相油气勘探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将会极大缓解东部陆相盆地老油区的勘探开发压力。海... 近年来中国海相油气勘探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一批大型海相油气田被发现,海相油气的地位也愈来愈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的指导下,海相油气勘探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也将会极大缓解东部陆相盆地老油区的勘探开发压力。海相石油地质新理论包括三个方面:在成烃方面,研究认为中国海相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的泥质烃源岩,纯碳酸盐岩生烃能力有限;深埋高温下原油裂解成气和高演化阶段的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是海相天然气的主力气源;在低地温梯度和晚期深埋条件下,原油的稳定性较高,塔里木盆地液相石油可以赋存在9000m以上的储集层中,因此,塔里木盆地深层石油的勘探潜力很大。在储层方面,TSR溶蚀改造储层在深部更强烈、层间岩溶和顺层岩溶不受埋深限制或影响不明显,将解放深部碳酸盐岩的勘探。在油气成藏方面,大面积、准层状、连续型、缝洞型等油气富集模式的提出,拓展油气勘探的范围、降低了勘探成本;一批古老油藏的发现,提高了在构造复杂区寻找原生型海相油藏的信心。研究认为,近期海相勘探,围绕隆起斜坡部位勘探为主,主体勘探深度可以下移至9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原油裂解 岩溶储层 深层 成藏模式 石油地质理论
下载PDF
中国陆相致密油成藏模式及地质特征 被引量:29
10
作者 闫伟鹏 杨涛 +3 位作者 马洪 郭彬程 黄福喜 唐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证实,致密油在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广泛分布,已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等盆地获得一些重要发现,但目前对中国致密油的认识程度还比较低。根据陆相敞流湖盆湖平面上升—下降旋回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以及封闭、咸化...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证实,致密油在中国陆相沉积盆地广泛分布,已在鄂尔多斯、准噶尔、松辽等盆地获得一些重要发现,但目前对中国致密油的认识程度还比较低。根据陆相敞流湖盆湖平面上升—下降旋回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展布特征以及封闭、咸化湖盆沉积特征,烃源岩与储集层的发育程度和配置关系,致密储集层岩性等因素,将中国致密油划分为4种成藏模式,3种源储配置关系和砂岩、碳酸盐岩两大类储集层类型,并对不同模式下形成的致密储集层规模和物性等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以期为中国陆相致密油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成藏模式 致密储集层 地质特征 勘探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46
11
作者 杨伟伟 柳广弟 +3 位作者 刘显阳 冯渊 独育国 程党性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39,共8页
低渗透油藏在国内外分布十分广泛,逐渐成为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与常规油藏不同,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以下特征:(1)含油饱和度低,与储层物性关系复杂;(2)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的油水界面;(3)大面积广泛分布,受构造高低控制不明... 低渗透油藏在国内外分布十分广泛,逐渐成为未来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领域。与常规油藏不同,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以下特征:(1)含油饱和度低,与储层物性关系复杂;(2)油水关系复杂,无明显的油水界面;(3)大面积广泛分布,受构造高低控制不明显;(4)距离源岩越远,石油富集程度越差。陇东地区延长组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成藏机理研究表明:低渗透砂岩储层排替压力较大,浮力很难驱动石油发生明显的运移,石油在优质烃源岩生烃作用产生的剩余压力驱动下,向上、向下连续充注进入邻近砂体,近源聚集,形成原生油藏;裂缝发育条件下,已聚集石油可在浮力驱动下沿裂缝进行垂向、侧向运移调整,远源成藏,形成次生油藏。综合石油成藏期次、裂缝特征及形成时间、储层孔隙演化史以及成藏动力演化等特征,建立了陇东地区延长组油藏的成藏模式:早期低熟油小规模充注模式、中期成熟油大规模充注成藏模式、晚期构造抬升调整成藏模式。其主要控制因素为源储大面积广泛接触奠定了低渗透砂岩储层石油富集的基础,优质烃源岩生排烃范围控制了原生油藏分布范围,裂缝发育特征控制了次生油藏分布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油藏特征 成藏机理 成藏模式 主控因素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大型岩性气藏形成条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魏国齐 谢增业 +10 位作者 杨雨 李剑 杨威 赵路子 杨春龙 张璐 谢武仁 姜华 李志生 李谨 国建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5-846,共12页
基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藏特征、油气充注史及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其天然气成因、成藏演化、聚集模式及大型岩性气藏形成条件。通过天然气组成、碳氢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储集层沥青、岩相古地理及滩体刻画等... 基于川中古隆起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藏特征、油气充注史及成藏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其天然气成因、成藏演化、聚集模式及大型岩性气藏形成条件。通过天然气组成、碳氢同位素组成、流体包裹体、储集层沥青、岩相古地理及滩体刻画等综合分析,认为:①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多套烃源岩贡献比例不同导致不同层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②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气藏均为单斜背景下的岩性气藏,前者为常压,后者为高压;发育单源下生上储,双源下生上储、旁生侧储,双源下生上储、上生下储3类生储盖组合;二叠纪—三叠纪是原油主要生成期,早—中侏罗世是原油裂解气及湿气主要生成期,晚侏罗世—白垩纪是干气主要生成期。③北斜坡震旦系—寒武系大型岩性气藏形成的条件主要是斜坡背景下大面积分布的规模滩相储集体邻近源岩或处于古油藏范围,规模丘滩体储集层与滩间致密带封隔层有效匹配形成大型岩性圈闭,有利于近源聚集和古油藏裂解气“原位”规模聚集成藏。研究和勘探成果证实北斜坡发育多层系大型岩性气藏,天然气资源规模超过万亿立方米,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气藏 裂解气 聚集模式 地球化学特征 震旦系 寒武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与传统油气资源共生成藏模式初探 被引量:9
13
作者 雷新华 林功成 +2 位作者 苗永胜 张新 刘豪杰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2,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资源的成藏在时空上存在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共生成藏。存在泄漏共生、封盖共生和遮盖侧储三种基本的共生成藏模式。泄漏共生模式是先期形成了传统油气藏,而后由于发生油气泄漏并在其上方形成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与常规油气资源的成藏在时空上存在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共生成藏。存在泄漏共生、封盖共生和遮盖侧储三种基本的共生成藏模式。泄漏共生模式是先期形成了传统油气藏,而后由于发生油气泄漏并在其上方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其特征是在水合物的下方生、储、盖齐备;封盖共生模式则是先在上部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同时作为下部传统油气藏的盖层,其特征是水合物之下的传统油气藏具备生、储成藏条件,但缺乏盖层成藏要素;遮盖侧储模式是由于水合物矿藏的遮盖作用,迫使在下部形成的烃类物质向上运移时改道,在旁侧具成藏条件的邻区成藏。实际的地质成藏可能会出现这些基本模式的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油气成藏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共生成藏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和模式 被引量:25
14
作者 商丰凯 陈林 +2 位作者 王林 韩梓航 刘子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22,85,共11页
以录井、测井、薄片和地震资料为基础,解剖车排子凸起已发现火山岩油藏,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等类型.油气沿油源断层和"毯砂"进行复式输导,石炭... 以录井、测井、薄片和地震资料为基础,解剖车排子凸起已发现火山岩油藏,分析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集空间有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等类型.油气沿油源断层和"毯砂"进行复式输导,石炭系顶面"硬壳"为良好盖层.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油藏成藏主控因素为"毯砂"、岩性、"硬壳",物性优越的"毯砂"为石炭系油气富集提供良好的输导条件,有利岩性为油气提供优质的赋存条件,石炭系顶面区域性"硬壳"是油气大面积成藏的关键.车排子凸起火山岩油藏成藏模式为昌吉凹陷二叠系油源、断层和"毯砂"复式输导、有利岩相富集、"硬壳"封盖的断块油藏.将该成果应用于勘探部署中,多口探井钻探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 火山岩油藏 储集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下载PDF
东濮凹陷砂岩裂缝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英 胡晓辉 +2 位作者 苑克红 陈洁 王兴群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27,共3页
通过对三叠系砂岩裂缝油藏地层特征、裂缝性储层特征研究分析,认为砂岩基质岩性致密,物性差,不具备储集性能。提出纯砂岩裂缝油藏的新论点为砂岩裂缝含油,明确了中生界三叠系砂岩裂缝特点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 通过对三叠系砂岩裂缝油藏地层特征、裂缝性储层特征研究分析,认为砂岩基质岩性致密,物性差,不具备储集性能。提出纯砂岩裂缝油藏的新论点为砂岩裂缝含油,明确了中生界三叠系砂岩裂缝特点及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成藏模式研究,认为裂缝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渗流通道,供烃条件决定油藏规模和富集程度,提高了对中生界高阻红层油藏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叠系 储层特征 裂缝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黄陇煤田永陇矿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蔺亚兵 宋一民 +3 位作者 蒋同昌 王朝飞 杨甫 赵雪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8-175,共8页
黄陇侏罗纪煤田属于典型的低阶煤含煤层气区带,煤炭勘查结果显示其西部具有一定的煤层气开发潜力,为了弄清该煤层气成藏条件,以黄陇煤田永陇矿区麟北区为例,从煤层气地质、煤储层特征、气藏保存条件3个方面研究了黄陇煤田西部地区的煤... 黄陇侏罗纪煤田属于典型的低阶煤含煤层气区带,煤炭勘查结果显示其西部具有一定的煤层气开发潜力,为了弄清该煤层气成藏条件,以黄陇煤田永陇矿区麟北区为例,从煤层气地质、煤储层特征、气藏保存条件3个方面研究了黄陇煤田西部地区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陇煤田西部地区延安组煤变质程度低,煤层厚度大,埋深适中,含气性较好,但煤储层渗透性较差;煤层气富集主要受水动力条件影响,埋深其次,构造和盖层影响较小,埋深500~700 m是该区煤层气成藏的最佳深度;因受成煤后期燕山运动等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原生生物气和热成因气大量逸散,新生代以来煤层接受浅部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接受次生生物气的补充,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属典型的盆缘缓坡晚期生物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陇煤田 低阶煤 煤层气 煤储层特征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东、西成藏差异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芳 何涛 +2 位作者 梁晓伟 甄静 张丹丹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4期68-71,7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东、西部油藏分布格局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志靖—安塞地区纵向上油藏集中分布于长6段,平面上长6油层大面积连片分布;西部姬塬地区具有同一区块垂向上多油层叠合、平面上发育多个独立含油富集区的特点。分析认为...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延长组东、西部油藏分布格局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志靖—安塞地区纵向上油藏集中分布于长6段,平面上长6油层大面积连片分布;西部姬塬地区具有同一区块垂向上多油层叠合、平面上发育多个独立含油富集区的特点。分析认为,不同的运聚成藏模式导致了2个地区不同的油藏分布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沉积规模不同。东部的志靖—安塞地区属于陕北复合三角洲的主体部分,沉积规模大于西部的姬塬地区。②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志靖—安塞地区储层物性好于姬塬地区。③主要运移通道不同。志靖—安塞地区的主要运移通道是连通砂体,而姬塬地区主要是微裂缝。④运聚成藏模式不同。东部志靖—安塞地区为连通砂体侧向运移的运聚模式,西部姬塬地区为裂缝垂向多点式充注的运聚模式。明确盆地伊陕斜坡东、西成藏差异,总结石油运聚规律,对于指导盆地石油勘探部署及为勘探决策提供依据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油藏特征 异常高压 运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春光油田油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辉 岳欣欣 +4 位作者 朱颜 李艳然 郭军参 余梦丽 陈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9-387,共9页
春光油田是一个多层系含油、多油藏类型、稀油稠油共存的复式油气聚集区。为明确春光油田的油藏特征和成藏模式,系统开展了成藏要素和典型油藏分析。双凹陷供烃、多套储盖组合、多类型储集砂体、复式输导体系是春光油田多层系含油、立... 春光油田是一个多层系含油、多油藏类型、稀油稠油共存的复式油气聚集区。为明确春光油田的油藏特征和成藏模式,系统开展了成藏要素和典型油藏分析。双凹陷供烃、多套储盖组合、多类型储集砂体、复式输导体系是春光油田多层系含油、立体成藏的必要条件,地层超覆线、剥蚀线和砂体尖灭线附近是油气有利聚集区。含膏盐区域性盖层、高孔渗储集物性是春光油田沙湾组稀油高产的关键因素,生物降解作用是白垩系原油稠化的主要原因,稀油和稠油分布主要受保存条件控制。进一步明确春光油田的油气成藏模式为:双凹供烃、两期充注、复式输导、立体成藏、降解稠化,并指出了春光油田的增储领域,对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及周缘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春光油田 油藏特征 成藏要素 成藏模式 双凹供烃 复式输导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阿拉德油田油源对比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瑞超 王千军 +4 位作者 王建伟 曾治平 秦峰 王超 高剑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61,I0004,I0005,共10页
以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中东部地区阿拉德油田浅层稠油为研究对象,根据原油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稠油降解作用,对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阿拉德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 以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中东部地区阿拉德油田浅层稠油为研究对象,根据原油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稠油降解作用,对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阿拉德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阿拉德油田主力层系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原油为中等—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主要来源于玛湖地区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三叠系、白垩系层系原油主要来源于哈山地区准原地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浅层油藏存在白垩纪末期一期充注,具有"深部双向供烃、断层毯砂输导、地层圈闭聚集"的成藏特点。该结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成藏期次 成藏模式 阿拉德油田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
下载PDF
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特征及动态成藏过程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相路 姜振学 +4 位作者 邵泽宇 龙国徽 贺世杰 刘晓雪 王昱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2-694,共13页
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领域一种新型的资源类型,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价值。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族组分分析等实验手段,分析了第四系泥岩... 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作为非常规油气领域一种新型的资源类型,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价值。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族组分分析等实验手段,分析了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特征及动态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储层具有砂泥薄互层频繁交互、纵横向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成岩作用处于早期阶段,R_(0)小于0.3%,岩石固结程度低,含贝类壳体没有石化,孔隙度普遍在20%以上,仍以微纳米孔隙为主,含极少量毫米孔隙。泥岩储层TOC极低,平均0.2%~0.4%,干酪根以Ⅲ型为主,主要成分是粗纤维,其次是半纤维素、有机氮,是第四系泥岩生气的主要母质来源。第四系泥岩型生物气为甲烷为主的干气,平均含量98.85%,地层水水型以CaCl_(2)型为主,酸碱度中等偏弱酸性。泥岩突破压力是甲烷滞留成藏的主要动力,低渗、富水和黏土的特征决定了泥岩具备自封闭能力。极低的气候温度、极高的水体盐度、充足的气源条件、有效的自封闭性是泥岩型生物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以此建立了凹陷区自封闭富集带、斜坡区水封富集带、构造高点泥岩气-砂岩气叠合富集带等三种泥岩型生物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动态成藏 成藏模式 泥岩型生物气 第四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