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粗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朱兴全 史晓红 +4 位作者 窦兰清 孙学勤 牛炳亨 石磊 杨书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7-19,共3页
本文应用人工感染的方法从大白鼠获得大量成虫。经冻融、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出成虫可溶性粗抗原。将不同剂量的抗原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间隔1周共免疫小白鼠3次。最后一次免疫后间隔1周每鼠攻击感染130条感染性肌幼虫,攻击... 本文应用人工感染的方法从大白鼠获得大量成虫。经冻融、超声粉碎、高速离心制备出成虫可溶性粗抗原。将不同剂量的抗原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间隔1周共免疫小白鼠3次。最后一次免疫后间隔1周每鼠攻击感染130条感染性肌幼虫,攻击感染后1周剖检成虫、新生幼虫,攻击感染后35天剖检肌幼虫。试验结果表明,以每只小白鼠免疫200μg成虫可溶性粗抗原所诱导的免疫力最好,诱导成虫减虫率达94.65%,肌幼虫减虫率达95.60%。初步研究表明,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是很好的免疫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病 成虫 抗原 免疫预防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的保护性免疫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涂涛 安桂珍 杨树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6-69,共4页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接种小鼠诱导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方法 检查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嗜酸性细胞数 ;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 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的成虫...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接种小鼠诱导产生的保护性免疫。方法 检查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嗜酸性细胞数 ;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 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 82 19%、72 31%和 42 88% ;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6 8 83%、78 19%和 5 1 96 %。血清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 ,成虫、新生幼虫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的GMRT分别为对照组的 7 46倍、5 2 8倍和 4 92倍。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旋毛虫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均可激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诱导小鼠对攻击感染产生保护性。其中 ,成虫抗原和新生幼虫抗原显示出更好的免疫原性 ,而成虫抗原有可能成为较理想的免疫疫苗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新生幼虫 肌幼虫 抗原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保护性免疫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毛立群 唐洁 +4 位作者 杨静 李覃 牛秀珑 叶路 孙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效果的异同。方法:制备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分组免疫小鼠,并于末次免疫后10d用旋毛虫感染性幼虫对各组小鼠实施攻击感染,检测攻击感染后各组小鼠肠道成虫和肌肉幼虫...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诱导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效果的异同。方法:制备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分组免疫小鼠,并于末次免疫后10d用旋毛虫感染性幼虫对各组小鼠实施攻击感染,检测攻击感染后各组小鼠肠道成虫和肌肉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结果:成虫抗原免疫组小鼠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小鼠检获的肠道成虫数和肌幼虫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成虫抗原免疫组小鼠减虫率最高(P<0.01)。成虫抗原免疫组和肌幼虫抗原免疫组小鼠于实施旋毛虫感染性幼虫进行攻击感染的当日所检测的血清IgG抗体水平与其免疫前相比均升高(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亦升高(P<0.01,P<0.05),其中也以成虫抗原免疫组小鼠血清IgG抗体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旋毛虫成虫抗原和肌幼虫抗原均能激发小鼠产生保护性免疫,其中成虫抗原免疫组小鼠显示出更好的抗感染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抗原 肌幼虫抗原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三种抗原SDS-PAGE及Western-blot比较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鸣旺 张志兰 +1 位作者 申丽洁 董明治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表面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3种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印迹对成虫3种抗原进行蛋白组分及... 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la spiralis)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表面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3种抗原的蛋白组分及其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其免疫反应性。方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印迹对成虫3种抗原进行蛋白组分及其免疫反应性分析。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虫体可溶性抗原显示29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在112kDa^10kDa之间,其中主带13条;表面抗原显示4条主要蛋白带,分子量分别为50、48、40、34kDa;排泄分泌抗原显示17条蛋白带,分子量范围在120~14kDa之间,其中主带6条,分子量分别为120、64、43、40、35、33kDa。蛋白印迹结果:虫体可溶性抗原出现13条反应条带,其中分子量为81、40、37、33、30kDa的条带着色明显;表面抗原出现4条反应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48、40、34kDa;排泄分泌抗原显示7条反应带,其中43、40、27、18kDa着色明显。结论旋毛虫成虫虫体可溶性抗原与排泄分泌抗原较表面抗原蛋白组分复杂,3者主带部分属低分子量区;免疫反应性的强度表面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高于虫体可溶性抗原,说明前两种抗原是旋毛虫成虫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靶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成虫 虫体可溶性抗原 表面抗原 排泄分泌抗原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对小鼠免疫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申丽 洁朱声 +1 位作者 华罗仲 金雷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8,共3页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大鼠小肠内的成虫, 经研磨和冻融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培养液中提取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分别用两种抗原免疫小鼠, ...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人工感染大鼠小肠内的成虫, 经研磨和冻融制备成虫可溶性抗原。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培养液中提取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分别用两种抗原免疫小鼠, 间隔1 周共免疫3 次, 末次免疫后1 周, 每只小鼠攻击感染100 条旋毛虫感染性肌肉幼虫。感染后1 周检查小鼠小肠内成虫数量和雌虫生殖力, 感染后5 周检查肌肉幼虫负荷。结果 成虫可溶性抗原诱导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和肌肉幼虫减虫率分别为7955 % 、6225 % 和650 % 。成虫排泄分泌抗原诱导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和肌肉幼虫减虫率分别是9727 % 、8660 % 和900 %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和成虫排泄分泌抗原均能够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抗攻击感染的免疫力, 但后者的免疫原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可溶性抗原 排泄分泌抗原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抗原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琼 安桂珍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对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检查免疫鼠和对照鼠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 目的 比较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对小鼠产生的免疫保护作用。 方法 检查免疫鼠和对照鼠肠道成虫、肌幼虫和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用ELISA测血清中抗旋毛虫肌幼虫IgG抗体滴度。 结果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免疫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4.48%、89.98%和85.16%;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69.82%、78.80%和73.94%。3种抗原免疫组小鼠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数明显增多,血清中IgG抗体滴度明显升高,IgG抗体的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是未免疫组的6.96、7.99和6.06倍。 结论 旋毛虫成虫虫体抗原、排泄分泌抗原和表面抗原均能诱导宿主产生较强的抗攻击感染保护力,且可激发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成虫的排泄分泌抗原显示出更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虫体抗原 成虫排泄分泌抗原 成虫表面抗原 保护性免疫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表面抗原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鸣旺 申丽洁 董明治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345-346,361,共3页
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成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分析其抗原性。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旋毛虫成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旋毛虫成... 目的研究大理猪源旋毛虫成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分析其抗原性。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旋毛虫成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旋毛虫成虫SA经SDS-PAGE,电泳显示4条主要蛋白条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50、48、40和34ku;经Western blot检测,上述4个蛋白组分均能被大鼠抗旋毛虫血清识别。结论旋毛虫成虫SA中主要含有50、48、40和34ku等4个蛋白组分,均具有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成虫 表面抗原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蛋白印迹
原文传递
旋毛虫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鸣旺 申丽洁 董明治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比较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a spiralis)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免疫反应性,为分离和筛选出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强的旋毛虫抗原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 目的比较大理猪源旋毛虫(Trichinela spiralis)成虫与肌幼虫表面抗原(Surface antigen,SA)的蛋白组分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免疫反应性,为分离和筛选出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强的旋毛虫抗原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成虫和肌幼虫SA蛋白成分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对其免疫反应性分析比较。结果旋毛虫成虫SA显示4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显示10条主要蛋白染色条带,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63kDa、55kDa、48kDa、35kDa、28kDa、24kDa和21kDa。;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SA出现4条反应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kDa、48kDa、40kDa和34kDa,旋毛虫肌幼虫SA出现7条反应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05kDa、99kDa、80kDa、55kDa、48kDa、35kDa和28kDa,其中48kDa和35kDa显色明显。结论旋毛虫成虫SA与肌幼虫SA都含有分子量为48kDa的蛋白组分,且两种抗原组分均具有较强的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成虫 肌幼虫 表面抗原(SA)
原文传递
不同时期旋毛虫抗原对肥大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燕春 高江明 +3 位作者 张国才 宫鹏涛 李建华 张西臣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1-503,共3页
观察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用质量浓度为1、5、25、50、100μg/L的肌幼虫抗原、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分别与2.5×104的肥大细胞37℃条件下作用10min。采用荧光检测系统检测在上清液面及... 观察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用质量浓度为1、5、25、50、100μg/L的肌幼虫抗原、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分别与2.5×104的肥大细胞37℃条件下作用10min。采用荧光检测系统检测在上清液面及下层颗粒组分中的组胺水平,计算组胺释放率;加入20μL相同质量浓度的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分别与50μL 5mol/L对硝基酚-N-乙酰-β-D-葡糖胺和肥大细胞37℃孵育2h,酶标仪测定D值,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显示,25μg/L肌幼虫抗原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率最高,50μg/L最低;成虫抗原50μg/L最高,1μg/L最低,但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新生幼虫刺激肥大细胞不释放组胺,旋毛虫各期抗原不刺激肥大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在抗寄生虫感染的最初阶段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肌幼虫 新生幼虫 成虫 抗原 肥大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