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fragments revealing clonal variability in cercariae of avian schistosome <i>Trichobilharzia szidati</i>(Trematoda: Schistosomatidae)
1
作者 Anna Korsunenko Galina Chrisanfova +2 位作者 Alexander Arifov Alexey Ryskov Seraphima Semyenova 《Open Journal of Genetics》 2013年第3期141-158,共18页
Recently we applied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fingerprinting to detect clonal variability among individual cercariae within daughter sporocysts and rediae of 10 digenean trematodes (Platyhelminthes: Tr... Recently we applied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fingerprinting to detect clonal variability among individual cercariae within daughter sporocysts and rediae of 10 digenean trematodes (Platyhelminthes: Trematoda). The most variable RAPD patterns were obtained for Schistosomatidae representative-avian schistosome Trichobilharzia szidati. In this work, 50 polymorphic DNA fragments of approximately 300-1500 bp from RAPD patterns of individual T. szidati cercariae were cloned and sequenced. As a result genomic DNA sequences (total length of approximately 41,000 bp) revealing clonal variability in T. szidati cercariae we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se sequences contained tandem, inverted and dispersed repeats as well as regions homological to retroelements of two human parasites, Schistosoma mansoni and S. japonicum. Tandem and inverted repeats constituted 8.9% and 22.1% respectively,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dispersed repeats was 21.0%. The average content of these components was 41.7% with the average AT content being 59.0%. About 40% of sequences included regions ranging in length from 96 to 1005 bp which displayed amino acid homology with open reading frame pol products of S. mansoni and S. japonicum retroelements: non-long terminal repeat retrotransposons (nLTRs, 76%), long terminal repeat retrotransposons (LTRs, 14%), and Penelope-like elements (PLEs, 10%). Most of these regions (86.4%) contained frameshifts, gaps, and stop-codons. The largest portion of them was homological to nLTRs of the RTE clade (67%). The number of sequences homologous to the members of CR1 lineage was 7 times smaller (9%). Homology with LTRs of Gypsy/Ty3 and BEL clades was revealed in 5% and 9% of cases respectively. We assume that the repetitive elements including retroelement-like sequences described in the current study may serve as the source of clonal variability detected previously in T. szidati and other digenean trematodes. Such genome regions rapidly accumulate mutations and thus may play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role in the life history of th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VARIABILITY CERCARIAE Heterogeneity trichobilharzia szidati Repetitive DNA
下载PDF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生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盛似春 秦志辉 +3 位作者 张明群 邰燕 倪仕钢 文继月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9-352,共4页
目的 了解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方法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5月 ,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渔场 ,逐月采集耳萝卜螺压片镜检 ,用感染毛毕吸虫的阳性螺逸尾蚴 ,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用不同时龄尾蚴... 目的 了解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方法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5月 ,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渔场 ,逐月采集耳萝卜螺压片镜检 ,用感染毛毕吸虫的阳性螺逸尾蚴 ,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用不同时龄尾蚴感染雏鸭 ,以三角烧瓶顶管法孵化毛蚴检测雏鸭感染率。 结果 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消长 ,尾蚴检出率 7月份为 0 .81% ,6月为 0 .65 % ,4~ 5月和 8~ 10月均为 0 .0 7%~ 0 .2 6% ,逐月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 <0 .0 1)。尾蚴逸出数量呈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每天上午 8:0 0~ 12 :0 0为逸蚴高峰期 ,温度和光照影响显著。尾蚴具有强烈的趋光性 ,自然变温 (18~ 2 5℃ )下最长寿命为 5 2h ,半数死亡时间为 41h。对雏鸭感染力与尾蚴时龄关系密切 ,3 0min~ 8h时龄感染力最强 ,40h以后感染力丧失。 结论 初步探明淮河水系毛毕吸虫尾蚴的生态习性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蚴 淮河水系 毛毕吸虫 感染 检出率 初步研究 体内 雏鸭 生态习性 渔场
下载PDF
淮河水系尾蚴性皮炎流行病学调查初报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朝品 马长玲 +1 位作者 顾建中 卢王英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4-387,共4页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沿岸村镇居民中有否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对淮河水系沿岸部分村镇居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现场采集耳萝卜螺(Radixau-ricularia)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此...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沿岸村镇居民中有否尾蚴性皮炎流行。方法:对淮河水系沿岸部分村镇居民作现场查询和体检,以确定有无该皮炎表现及伴随症状;现场采集耳萝卜螺(Radixau-ricularia)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此尾蚴感染雏鸭;采集河岸渔场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分别用水洗沉淀法分离虫卵和用毛蚴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养殖的耳萝卜螺;解剖购于当地渔民放养的家鸭及人工实验感染的雏鸭分离成虫。结果:沿岸农户及渔民下到鸭活动的水体后可引起“鸭瘙”(duckitch),即在胸腹部及下肢等处皮肤可见弥漫性突出皮肤的红色丘疹,周围有红晕,并可见成片风疹团,患处刺痒或奇痒。从现场捕获的耳萝卜螺体内可分离到有眼点的叉尾蚴,经鉴定为毛毕属吸虫尾蚴。从渔民养殖家鸭的粪便内分离到菱形卵和新月形卵,且均可孵出毛蚴,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内养殖的耳萝卜螺,可获与上述形态相同的有眼点的叉尾蚴。解剖上述两个不同来源的家鸭,均可获毛毕吸虫成虫。以上所获的虫卵、毛蚴、尾蚴和成虫经鉴定均为毛毕属吸虫某一生活期。结论:淮河水系有尾蚴性皮炎流行,其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毛毕属吸虫 尾蚴性皮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于核糖体基因分析的中华血吸虫分子种系发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广军 邱持平 +3 位作者 邱东川 常正山 秦志辉 夏明仪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测定中华血吸虫细胞核核糖体基因 r DNA- ITS2和 L SU序列 ,并根据这些序列 ,构建基因树 ,探讨中华血吸虫在裂体属内的系统发生位置。 方法 以 GNT- K法抽提基因组 DNA后 ,用特异引物 ,PCR扩增目的基因。扩增后的 PCR产物经纯... 目的 测定中华血吸虫细胞核核糖体基因 r DNA- ITS2和 L SU序列 ,并根据这些序列 ,构建基因树 ,探讨中华血吸虫在裂体属内的系统发生位置。 方法 以 GNT- K法抽提基因组 DNA后 ,用特异引物 ,PCR扩增目的基因。扩增后的 PCR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载体质粒 p T- adv中再次扩增后 ,提取并纯化质粒 DNA,并以此作模板 ,使用通用测序引物 M13 (F/ R)于 L icor测序仪上进行测序。检索 Gen Bank,查找曼氏血吸虫相关血吸虫两基因序列 ,将有关血吸虫同一基因排序、比较分析后 ,以毛毕吸虫和杜氏小裂体吸虫作为外群 ,使用 PHYL IP和 MEGA以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绘制系统发生树。 结果 克隆并测定了中华血吸虫的 r DNA - ITS2和 L SU ,毛毕吸虫的r DNA- ITS2序列 ,以及根据这些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 结论 中华血吸虫 ITS2和 L SU基因的系统发生树结果一致 ,均提示中华血吸虫归属于亚洲血吸虫种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血吸虫 毛毕吸虫 内部转录间隔子 核糖体大亚基基因 系统发生分析
下载PDF
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盛似春 张明群 +1 位作者 秦志辉 王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 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5月 ,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高塘湖、焦岗湖和花家湖 ,现场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 ,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 ,以... 目的 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5月 ,在安徽省淮南市郊淮河水系支流窑河、高塘湖、焦岗湖和花家湖 ,现场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 ,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 ,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 ,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 ,以被感染雏鸭分离虫卵、成虫。结果 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生活在该地区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 ,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 0 .5 1%和 0 .65 %。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以 7月份最高 (0 .87%、0 .81% ) ,其次为 6月份 (0 .60 %、0 .65 % ) ,4~ 5月及 8~ 10月分别波动于 0 .0 6%~ 0 .2 1%、0 .0 7%~ 0 .2 6%之间 ,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椭 =3 2 .78,P <0 .0 0 1;χ2 耳 =2 6.73 ,P <0 .0 0 1)。两种螺均在 2月中旬出土活动 ,至 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 ,在一年内可繁殖 3代。结论 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时间长 ,是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在该水系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 ,这为进一步控制和消灭这一中间宿主提供了相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毕吸虫 中间宿主 椎实螺 种类 感染情况 繁殖节律 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
下载PDF
广西部分地区稻田皮炎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文庆 周世祜 龙祖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共5页
广西各地稻田皮炎存在已久。1984-1990年,经调查及实验研究,证实流行于上林、横县、宁明、龙州、天等、田阳、都安等县的稻田皮炎,其病原为包氏毛毕吸虫尾蚴,本虫的自然终宿主为家鸭,中间宿主是椭圆萝卜螺和小土蜗。皮炎... 广西各地稻田皮炎存在已久。1984-1990年,经调查及实验研究,证实流行于上林、横县、宁明、龙州、天等、田阳、都安等县的稻田皮炎,其病原为包氏毛毕吸虫尾蚴,本虫的自然终宿主为家鸭,中间宿主是椭圆萝卜螺和小土蜗。皮炎的发生常与养鸭习惯、季节性、稻田种类及施肥等因素有关。每年的4-9月份为广西稻田皮炎发病季节,其中4-5月份为发病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皮炎 包氏毛毕吸虫 椎实螺
下载PDF
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盛似春 张明群 +3 位作者 邰燕 倪仕钢 唐海凤 秦志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 目的探讨椎实螺个体大小对淮河水系毛毕吸虫感染的影响。方法采集椎实螺科耳萝卜螺按大小分组逸毛毕吸虫尾蚴并计数,测定不同大小螺体自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实验室内饲养阴性成螺产卵,收集同日产卵块孵育同一螺龄不同大小螺体;采集阳性鸭粪便孵毛蚴,分别感染前述子螺并测量螺高;24d后逸尾蚴,计数尾蚴量并测量螺高,观察不同大小螺体人工感染率、感染强度以及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差异。结果野外小螺体的毛毕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低,较大螺体则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较高(x感染率2=35.909,P<0.01;F感染强度=65.55>F0.01(1,5)=16.30,P<0.01);在实验室条件下,同一螺龄的大、小螺体间毛毕吸虫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而毛毕吸虫感染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感染率2=0.347,P>0.05;F感染强度=25.16>F0.01(1,5)=16.30,P<0.01);感染螺与未感染螺壳高间差异无显著性(x2=0.023,P>0.05)。结论毛毕吸虫感染强度受耳萝卜螺本身大小影响,而毛毕吸虫自然感染率受螺龄关联的螺体大小影响。感染螺不大于未感染螺,野外大型感染螺不能归因于毛毕吸虫诱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萝卜螺 大小 毛毕吸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下载PDF
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调查及耳萝卜螺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家 李朝品 王克霞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淮南段常见的医学贝类,并且明确耳萝卜螺的生态习性,以期为尾蚴性皮炎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在淮河水系淮南段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饲养对耳萝卜螺的生境、食性、生长繁殖、季节消长、孳生密度、扩散... 目的调查淮河水系淮南段常见的医学贝类,并且明确耳萝卜螺的生态习性,以期为尾蚴性皮炎的防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05~2006年在淮河水系淮南段通过现场调查和实验室饲养对耳萝卜螺的生境、食性、生长繁殖、季节消长、孳生密度、扩散等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淮河水系淮南段医学贝类共有8种,隶属于腹足纲4科7属。耳萝卜螺3月上旬开始出土活动,3~10月为其繁殖、生长活动期,11月初开始越冬。结论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分布广泛,是毛毕属吸虫在该水域流行的主要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贝类 毛毕吸虫 耳萝卜螺 生态
下载PDF
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盛似春 张明群 +1 位作者 秦志辉 王梅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在淮河水系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解剖雏鸭分离成虫,收集鸭粪分离虫卵。结果椭圆... 目的探讨淮河水系毛毕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种类、感染情况及繁殖节律。方法在淮河水系采集椎实螺进行饲养、观察,用直接压片法镜检尾蚴,以滴瓶遮光法收集尾蚴,并用其感染雏鸭和人体皮肤,解剖雏鸭分离成虫,收集鸭粪分离虫卵。结果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是淮河水系毛毕吸虫的中间宿主,其自然感染率分别为0.51%和0.65%。螺体内尾蚴检出率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7月最高(0.87%、0.81%),6月次之(0.60%、0.65%),4~5月及8~10月分别在0.06%~0.21%、0.07%~0.26%之间波动。两种螺均在2月中旬出土活动,至10月底渐潜入泥土越冬,1年可繁殖3代。结论椭圆萝卜螺和耳萝卜螺在淮河水系广泛分布、活动期长,是毛毕吸虫的主要中间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实螺 毛毕吸虫 中间宿主 耳萝卜螺 椭圆萝卜螺 淮河水系
下载PDF
淮南地区毛毕属吸虫自然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家 李朝品 王克霞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1,共2页
本文报道毛毕属吸虫(Trichobilharzia)可在耳萝卜螺、家鸭或野鸭体内完成其生活史,人群接触疫水可引起毛毕属吸虫尾蚴性皮炎。淮南地区存在毛毕属吸虫自然疫源地。
关键词 毛毕属吸虫 自然疫源地 尾蚴性皮炎
下载PDF
淮南地区毛毕属吸虫尾蚴性皮炎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家 李朝品 王克霞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25-127,F0002,共4页
目的 调查淮河流域淮南段是否有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方法 对淮南地区沿岸居民作现场调查和体检,了解尾蚴性皮炎的出现情况;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于感染实验室饲养的雏鸭,23d后解剖取成虫;将购自当... 目的 调查淮河流域淮南段是否有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方法 对淮南地区沿岸居民作现场调查和体检,了解尾蚴性皮炎的出现情况;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于感染实验室饲养的雏鸭,23d后解剖取成虫;将购自当地居民养殖的家鸭于实验室做病原学研究: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毛蚴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所获毛蚴感染实验室养殖的耳萝卜螺,最后解剖家鸭收集成虫。结果 淮南地区从事农、渔业生产的居民,在接触疫水后出现皮炎,人群皮炎出现率为79.37%;自现场采集的耳萝卜螺体内可分离到有眼点的叉尾蚴,阳性率为1.09%;自购买家鸭的粪便内可查到虫卵,孵出的毛蚴感染实验室内养殖的耳萝卜螺,可获得与前述形态相同的有眼点的叉尾蚴;解剖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家鸭,均可获得毛毕吸虫成虫。以上所获的虫卵、毛蚴、尾蚴和成虫经鉴定均为毛毕属吸虫各个生活期。结论 淮河流域淮南段有尾蚴性皮炎流行,其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毕属吸虫 尾蚴性皮炎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毛毕属吸虫尾蚴性皮炎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家 李朝品 王克霞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7年第2期91-93,96,共4页
目的调查淮河流域淮南段是否存在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方法对淮南地区沿淮居民作现场调查和体检,以了解尾蚴性皮炎的感染情况;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此尾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雏鸭,23天后解剖取成虫;购买当地... 目的调查淮河流域淮南段是否存在毛毕吸虫尾蚴性皮炎的流行。方法对淮南地区沿淮居民作现场调查和体检,以了解尾蚴性皮炎的感染情况;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并用此尾蚴感染实验室饲养的雏鸭,23天后解剖取成虫;购买当地居民养殖的家鸭于实验室中做病原学研究:用直接涂片法检查虫卵,用水洗沉淀法收集虫卵,用毛蚴孵化法分离毛蚴,并用此毛蚴感染实验室养殖的耳萝卜螺,最后解剖家鸭收集成虫。结果淮南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和渔业生产的居民在接触疫水后出现皮炎表现,人群感染率为79.37%。从现场捕获的耳萝卜螺体内可分离到有眼点的叉尾蚴,感染率为1.09%。从购买家鸭的粪便内可查到虫卵,孵出的毛蚴感染实验室内养殖的耳萝卜螺,可获得与上述形态相同的有眼点的叉尾蚴。解剖自然感染和人工感染的家鸭,均可获得毛毕吸虫成虫。以上所获的虫卵、毛蚴、尾蚴和成虫经鉴定均为毛毕属吸虫某一生活期。结论淮河流域淮南段有尾蚴性皮炎流行,其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毕属吸虫 蚴性皮炎 淮河流域
下载PDF
毛毕属吸虫虫种鉴定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孙恩涛 张锡林 秦志辉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25-329,共5页
毛毕属吸虫是危害人体健康,也给禽类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血吸虫之一。在该类血吸虫的虫种鉴定研究中,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是以形态学和生活史为研究基础,随着虫种数量增加,其局限性日益明显,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遂广泛应用于毛... 毛毕属吸虫是危害人体健康,也给禽类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血吸虫之一。在该类血吸虫的虫种鉴定研究中,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是以形态学和生活史为研究基础,随着虫种数量增加,其局限性日益明显,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遂广泛应用于毛毕属吸虫虫种鉴定方面的研究。该文就毛毕属吸虫虫种鉴定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毕属吸虫 细胞学分类 分子标志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淮河水系尾蚴性皮炎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国礼 彭智 陈启仁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 了解淮河水系淮南地区尾蚴性皮炎感染状况。方法 对淮河水系沿岸部分村镇居民采用横断面调查以确定尾蚴性皮炎的感染情况 ;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 ,并用其感染雏鸭 ,以被感染雏鸭分离虫卵、成虫。结果 淮河水系... 目的 了解淮河水系淮南地区尾蚴性皮炎感染状况。方法 对淮河水系沿岸部分村镇居民采用横断面调查以确定尾蚴性皮炎的感染情况 ;现场采集耳萝卜螺用直接压片法分离尾蚴 ,并用其感染雏鸭 ,以被感染雏鸭分离虫卵、成虫。结果 淮河水系存在尾蚴性皮炎 ,人群感染率为 6 1 33% ,与性别、下水次数无关。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中间宿主为耳萝卜螺 ,螺的尾蚴平均感染率为 0 2 1%。结论 淮河水系有尾蚴性皮炎流行 ,病原为毛毕属吸虫尾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蚴性皮炎 毛毕属吸虫 淮河水系 调查研究
下载PDF
湖北省荆州市太湖港鸭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洋 赵红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21-23,共3页
为明确了解鸭血吸虫病在湖北省荆州市太湖港地区的流行状况,对鸭血吸虫感染率和螺类毛蚴感染率进行统计,用粪便顶管毛蚴孵化法孵化病原以便鉴定。研究显示,本地区鸭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湖滩4.52%,湖泊河流2.25%,湖滩椎实螺类毛蚴感染率为... 为明确了解鸭血吸虫病在湖北省荆州市太湖港地区的流行状况,对鸭血吸虫感染率和螺类毛蚴感染率进行统计,用粪便顶管毛蚴孵化法孵化病原以便鉴定。研究显示,本地区鸭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湖滩4.52%,湖泊河流2.25%,湖滩椎实螺类毛蚴感染率为5.88%。本地区鸭血吸虫病原为包氏毛毕吸虫,鸭和人均能被感染,应对鸭血吸虫病实施更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氏毛毕吸虫 流行
下载PDF
湖北荆州部分地区家鸭毛毕吸虫病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娜 赵红梅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年第3期44-46,共3页
为了解湖北荆州太湖港水域家鸭毛毕吸虫病流行现状,用血清学诊断法、顶管毛蚴孵化法、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等检测了家鸭毛毕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5.26%,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5.48%,粪便毛蚴孵化法检... 为了解湖北荆州太湖港水域家鸭毛毕吸虫病流行现状,用血清学诊断法、顶管毛蚴孵化法、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等检测了家鸭毛毕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5.26%,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5.48%,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6.84%。结果提示,该地区存在家鸭毛毕吸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荆州 毛毕吸虫病 流行病学 家鸭
下载PDF
吡喹酮对雏鸭体内毛毕属吸虫作用的观察
17
作者 王勇 赵红梅 《水禽世界》 2015年第1期32-34,共3页
观察雏鸭体内不同发育阶段毛毕属吸虫童虫与成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用定量毛毕吸虫尾蚴感染雏鸭,感染2h,1、3、7、12、14、16、25、35d和42d分别一次性灌服500mg/kg 吡喹酮。给药后4周解剖雏鸭,采用门静脉灌注法收集虫体,计算减虫... 观察雏鸭体内不同发育阶段毛毕属吸虫童虫与成虫对吡喹酮的敏感性。用定量毛毕吸虫尾蚴感染雏鸭,感染2h,1、3、7、12、14、16、25、35d和42d分别一次性灌服500mg/kg 吡喹酮。给药后4周解剖雏鸭,采用门静脉灌注法收集虫体,计算减虫率。结果显示,吡喹酮对1、3、7、12、14、16、25、35、42日龄童虫或成虫的减虫率分别为16.9%、18.0%、71.3%、50.2%、36.9%、31.3%、45.3%、58.0%、26.4%,其中以7~35日龄虫对该药最敏感,该结果表明,吡喹酮对雏鸭体内毛毕吸虫不同发育阶段均有杀灭作用,对7~35日龄虫体杀灭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喹酮 毛毕吸虫 敏感性
下载PDF
湖北省江陵县水禽包氏毛毕吸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18
作者 刘镒 赵红梅 《水禽世界》 2015年第2期36-37,共2页
以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顶管毛蚴孵化法检测鸭、鹅包氏毛毕吸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7.82%;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6.80%;含5~9个毛蚴杯子数占总杯数的17.35%。结果提示:湖北省江陵县水禽中轻... 以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顶管毛蚴孵化法检测鸭、鹅包氏毛毕吸虫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饱和食盐水漂浮虫卵法检查阳性率为7.82%;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查阳性率为6.80%;含5~9个毛蚴杯子数占总杯数的17.35%。结果提示:湖北省江陵县水禽中轻度感染包氏毛毕吸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县 包氏毛毕吸虫 水禽 感染
下载PDF
阿魏倍半萜类对家鸭毛毕吸虫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影响
19
作者 陈国耀 赵红梅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年第2期37-38,共2页
用18条毛毕吸虫尾蚴感染50日龄雏鸭,分别于感染后41 d起喂服阿魏倍半萜类及吡喹酮。结果显示,两用药组雏鸭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用18条毛毕吸虫尾蚴感染50日龄雏鸭,分别于感染后41 d起喂服阿魏倍半萜类及吡喹酮。结果显示,两用药组雏鸭肝内虫卵肉芽肿平均直径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肉芽肿内嗜酸性粒细胞数目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阿魏倍半萜类与吡喹酮对毛毕吸虫虫卵肉芽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毕吸虫 阿魏倍半萜类 肉芽肿 雏鸭
下载PDF
湖北省荆州太湖港鸭血吸虫病流行现况
20
作者 刘洋 赵红梅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7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了解鸭血吸虫病在湖北省荆州太湖港地区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病原学检查方法调查鸭血吸虫感染率和螺类毛蚴感染率,用询诊法了解人群尾蚴性皮炎的患病情况。结果该地区鸭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湖滩放养鸭为4.52%,湖泊河流放养鸭为2.25%,... 目的了解鸭血吸虫病在湖北省荆州太湖港地区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病原学检查方法调查鸭血吸虫感染率和螺类毛蚴感染率,用询诊法了解人群尾蚴性皮炎的患病情况。结果该地区鸭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湖滩放养鸭为4.52%,湖泊河流放养鸭为2.25%,螺类毛蚴感染率:湖滩椎实螺类为5.30%;湖区和坝区人群尾蚴性皮炎阳性率分别为8.89%和6.02%。结论该地区鸭血吸虫病流行仍较为严重,且对下水作业人员造成一定危害,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氏毛毕吸虫 行状况 湖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