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xact Formulation of the Inverse of the Tridiagonal Matrix for Solving the 1D Poisson Equation with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被引量:2
1
作者 Serigne Bira Gueye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14年第10期303-308,共6页
A new method for solving the 1D Poisson equation is present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exact formulation of the inverse of the tridiagonal matrix associated with the Laplacian. T... A new method for solving the 1D Poisson equation is presented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exact formulation of the inverse of the tridiagonal matrix associated with the Laplacian.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inverse of this remarkable matrix is determined directly and exactly. Thus, solving 1D Poisson equation becomes very accurate and extremely fast. This method is a very important tool for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where the Poisson equation appears very often in the description of certain phenome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D POISSON Equation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ridiagonal Matrix INVERSION Thomas Algorithm GAUSSIAN ELIMINATION Potential Problem
下载PDF
Parallelizing a Code for Counting and Computing Eigenvalues of Complex Tridiagonal Matrices and Roots of Complex Polynomials
2
作者 Vassilis Geroyannis Florendia Valvi 《Applied Mathematics》 2013年第5期797-802,共6页
A code developed recently by the authors, for counting and computing the eigenvalues of a complex tridiagonal matrix, as well as the roots of a complex polynomial, which lie in a given region of the complex plane, is ... A code developed recently by the authors, for counting and computing the eigenvalues of a complex tridiagonal matrix, as well as the roots of a complex polynomial, which lie in a given region of the complex plane, is modified to run in parallel on multi-core machines. A basic characteristic of this code (eventually pointing to its parallelization) is that it can proceed with: 1) partitioning the given region into an appropriate number of subregions;2) counting eigenvalues in each subregion;and 3) computing (already counted) eigenvalues in each subregion. Consequently, theoretically speaking, the whole code in itself parallelizes ideally. We carry out several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random complex tridiagonal matrices, and random complex polynomials as well, in order to study the behaviour of the parallel code, especially the degree of declination from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Polynomial COMPLEX tridiagonal Matrix EIGENVALUES Numerical methods OPENMP PARALLEL CODE PARALLEL Programming
下载PDF
Solution of 1D Poisson Equation with Neumann-Dirichlet and Dirichlet-Neumann Boundary Conditions,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3
作者 Serigne Bira Gueye Kharouna Talla Cheikh Mbow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2014年第10期309-318,共10页
An innovative, extremely fast and accurate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Neumann-Dirichlet and Dirichlet-Neumann boundary problems for the Poisson equation, and the diffusion and wave equation in quasi-stationary regime;usi... An innovative, extremely fast and accurate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Neumann-Dirichlet and Dirichlet-Neumann boundary problems for the Poisson equation, and the diffusion and wave equation in quasi-stationary regime;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in one dimensional case. Two novels matrices are determined allowing a direct and exact formulation of the solution of the Poisson equation. Verification is also done considering an interesting potential problem and the sensibility is determined. This new method has an algorithm complexity of O(N), its truncation error goes like O(h2), and it is more precise and faster than the Thomas algorith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D POISSON Equation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Neumann-Dirichlet Dirichlet-Neumann Boundary Problem tridiagonal Matrix Inversion Thomas Algorithm
下载PDF
An Incomplete Splitting-up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for Parallel Computing
4
作者 Akiyoshi Wakatani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2016年第5期236-243,共8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several variants of SPCG (splitting up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suitable for parallel computing and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peed of convergence on a distributed-memory multicomputer... This paper describes several variants of SPCG (splitting up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suitable for parallel computing and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speed of convergence on a distributed-memory multicomputer. SP (splitting-up) preconditioner can be easily parallelized because other dimensions except for one dimension are independent. Among the variants, one of incomplete SPCG method, which does not carry out one of three Widiagonal matrix solvers, achieves the best performance, and this method is about 20 times faster than one-process version of the SPCG method on 32 CPU cores of the multicompu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ative methods tridiagonal matrix solver PRECONDITIONING
下载PDF
块三对角矩阵方程的追赶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5
作者 宫野 龙永兴 +1 位作者 王友年 邓新绿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导出了块三对角矩阵方程追赶法的一套递推关系式,并编制出相应的计算机Code.该Code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可供在实际问题中使用.
关键词 三对角矩阵 追赶法 递推关系式 矩阵方程
下载PDF
三对角与二对角矩阵法应用于非理想溶液精馏计算的收敛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吴燕翔 邱挺 +1 位作者 王良恩 谭天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0-79,共10页
讨论了多组分精馏塔定态模拟计算中三对角矩阵法的敛散性,并提出了一种修正法——二对角矩阵.对两种方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将这两种方法用于多种非理想体系的计算,结果表明,二对角矩阵法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均比三对角矩阵法好.
关键词 精馏 模拟 三对角矩阵法 二对角矩阵法 收敛性
下载PDF
采用非平衡级模型模拟催化精馏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峰 赵宁 +3 位作者 李军平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28-1133,共6页
将化学反应分解成组分生成反应和消耗反应,定义组分的消耗反应速率常数,引入到传统的三对角矩阵法中,提出了改进的三对角矩阵法。用非平衡级模型模拟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催化精馏反应过程,采用改进的三对角矩阵法进行求解... 将化学反应分解成组分生成反应和消耗反应,定义组分的消耗反应速率常数,引入到传统的三对角矩阵法中,提出了改进的三对角矩阵法。用非平衡级模型模拟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催化精馏反应过程,采用改进的三对角矩阵法进行求解。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各工艺条件下DMC收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78%。改进的三对角矩阵法能避免在迭代过程中出现组分浓度为负值的情况,减缓由于迭代中组分浓度变化幅度过大引起的振荡现象。该算法适应快慢反应同时存在的体系,加宽了三对角矩阵法的适应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精馏 非平衡级模型 碳酸二甲酯 尿素醇解法 三对角矩阵法
下载PDF
追赶法在求解循环和拟循环三对角方程组中的一种推广 被引量:7
8
作者 刘晓 李文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针对循环或者拟循环三对角方程组,仿照追赶法的思想,给出了一种求解这两类方程组的追赶算法.该算法在求解循环和拟循环三对角方程组时用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次数仅为8N和3N次,与传统计算循环三对角方程组的算法相比,提高了计算效率.数值... 针对循环或者拟循环三对角方程组,仿照追赶法的思想,给出了一种求解这两类方程组的追赶算法.该算法在求解循环和拟循环三对角方程组时用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次数仅为8N和3N次,与传统计算循环三对角方程组的算法相比,提高了计算效率.数值试验表明,对于百万至千万阶的拟三对角方程组,本算法都可以在几秒内给出准确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赶法 循环三对角 拟循环三对角 线性方程组
下载PDF
求解循环三对角方程组的追赶法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文强 马民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69-72,共4页
利用LU分解的思想,首先将循环三对角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分解成3个矩阵的乘积LUD,其中L是下三角矩阵,U是单位上三角矩阵,D是拟对角矩阵(每行只有两个非零元素,前n-1行非零元位于主对角线和最后一列上,第n行非零位于第1列和最后一列上);然... 利用LU分解的思想,首先将循环三对角方程组的系数矩阵A分解成3个矩阵的乘积LUD,其中L是下三角矩阵,U是单位上三角矩阵,D是拟对角矩阵(每行只有两个非零元素,前n-1行非零元位于主对角线和最后一列上,第n行非零位于第1列和最后一列上);然后,运用追赶法的思想依次用前代法("追")解出Lu=d的解,回代法("赶")解出Uv=u的解;再利用Dx=v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求出未知量xn,进而回代求解出所有未知量。该方法虽然将系数矩阵分解成3个矩阵的乘积,但计算过程并不复杂,总的算数运算量只有O(14n),小于传统算法的计算量(O(17n))。文章对数值计算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当矩阵A对角占优且2ai≤bi时,算法是数值稳定的。数值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赶法 循环三对角方程组 矩阵分解
下载PDF
非对称三对角矩阵的特征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天祥 谭明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3-476,共4页
首先将非对称三对角矩阵T化为对称三对角矩阵T ,对于对称三对角矩阵T 和位移σ ,给出由T 求其简化矩阵 ^T的算法。用带Wilkinson位移的QR方法求出对称三对角矩阵的特征值 。
关键词 特征值 非对称三角矩阵 对称三角矩 QR方法 Wilkinson位移 正交矩阵
下载PDF
三对角方程组行处理法并行解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宪雯 徐永红 赵国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1-354,共4页
利用行处理法和分治策略给出一个求解任意三对角方程组的并行迭代解法 ,证明了所给解法对任意相容性三对角方程组收敛 ,讨论了所给解法的迭代终止条件 ,进而讨论了其对应分布式MIMD并行迭代算法的设计法则 .按照并行解法 +并行计算机 =... 利用行处理法和分治策略给出一个求解任意三对角方程组的并行迭代解法 ,证明了所给解法对任意相容性三对角方程组收敛 ,讨论了所给解法的迭代终止条件 ,进而讨论了其对应分布式MIMD并行迭代算法的设计法则 .按照并行解法 +并行计算机 =并行算法的模式 ,使用给出的并行解法 ,可以给出一些求解三对角方程组的新的MIMD并行迭代算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对角方程组 行处理法 分治策略 分布式算法
下载PDF
系数矩阵为块三对角的线性方程组的并行算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全义 叶天麒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4-318,共5页
给出了一种求解系数矩阵为块三对角的线性方程组的适合于MIMD型机的并行算法。从理论上证明了他与BSOR方法有相同的收敛速度,且与块Jacobi方法有相同的并行性,并用一个算例在Multi-TransputerSyst... 给出了一种求解系数矩阵为块三对角的线性方程组的适合于MIMD型机的并行算法。从理论上证明了他与BSOR方法有相同的收敛速度,且与块Jacobi方法有相同的并行性,并用一个算例在Multi-TransputerSystem模型机上作了计算,证明了他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三对角 系数矩阵 并行算法 线性方程组
下载PDF
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二次PE方法和二次PE_k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凯院 王自然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0-343,共4页
建立了求解系数矩阵为大型分块三对角矩阵的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二次 PE方法和二次 PEk方法。对系数矩阵为 Hermite正定矩阵的情形 ,通过研究迭代矩阵的拟三角分解与特征值表示 ,证明了二次 PE方法和二次 PEk
关键词 线性代数方程组 分块三对角矩阵 二次PE方法 二次PE 方法
下载PDF
三对角方程组的分布并行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丛英 贺国平 王永丽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9,117,共3页
本文针对三对角方程组的直接并行解法奇偶约化方法 ,提出计算复杂度比原方法降低的大步长的循环约化交替方法。结合大规模分布式并行计算机系统曙光 2 0 0 0 。
关键词 三对角方程 奇偶约化方法 并行算法 Stone算法 曙光-2000
下载PDF
基于直接构造法的不同参数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娜 井庆深 +1 位作者 尉迟凯文 张嗣瀛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65-1067,1072,共4页
研究不同参数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首先采用直接构造法为响应系统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将误差系统化成三对角结构;然后根据具有三对角结构的非线性系统状态全局渐近稳定的性质,得到误差系统状态在原点渐近稳定,进而实现驱动系统与响应... 研究不同参数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问题.首先采用直接构造法为响应系统设计适当的控制器,将误差系统化成三对角结构;然后根据具有三对角结构的非线性系统状态全局渐近稳定的性质,得到误差系统状态在原点渐近稳定,进而实现驱动系统与响应系统的同步;最后在参数相同和参数不同两种情况下,分别对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混沌系统 直接构造法 同步 三对角结构
下载PDF
基于IMPES方法的可动凝胶调驱快速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戈 冯其红 同登科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2-115,共4页
可动凝胶调驱数值模拟过程中计算流体的流动涉及到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如果再考虑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则模型每一时间步的计算工作量都是相当巨大的。在建立起可动凝胶调驱的油水两相八组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Douglas分数步预测... 可动凝胶调驱数值模拟过程中计算流体的流动涉及到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同时如果再考虑毛管力和重力的作用,则模型每一时间步的计算工作量都是相当巨大的。在建立起可动凝胶调驱的油水两相八组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Douglas分数步预测-校正格式,将三维模型中压力方程的隐式求解问题简化为一维隐式求解问题,在保证求解稳定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引入Brian分数步预测-校正格式求解饱和度方程,确保了饱和度方程求解的稳定性和高精度,从而实现了可动凝胶调驱模型的快速准确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凝胶 数值模拟 IMPES方法 分数步预测-校正格式 三对角方程 剖面模型
下载PDF
块三对角线性方程组的可扩展块分割奇偶约化并行近似求解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衡 张武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1-212,216,共3页
文章对于一类严格块对角占优的块三对角线性方程组提出一个可扩展的块分割奇偶约化并行近似求解方法(PBOERA方法)。计算量减少到O(nm2)+O(m3log2n);通信复杂度为常数。本方法在上海大学分布式并行计算机“自强3000”上使用64个节点进行... 文章对于一类严格块对角占优的块三对角线性方程组提出一个可扩展的块分割奇偶约化并行近似求解方法(PBOERA方法)。计算量减少到O(nm2)+O(m3log2n);通信复杂度为常数。本方法在上海大学分布式并行计算机“自强3000”上使用64个节点进行了运行。得到线性加速比,并行效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三对角线性方程组 块对角占优 块奇偶约化 矩阵分割 相对误差
下载PDF
改进的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并行Arnoldi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保 吕全义 +1 位作者 樊艳红 聂玉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41-43,共3页
以Galerkin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求解循环块三对角线性方程组的并行算法。根据系数矩阵的稀疏性,选取适当的子空间的基,使算法不但不会发生中断,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当系数矩阵对称正定时,该并行算法收敛。最后,在HPrx2600集群上进行的数值实... 以Galerkin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求解循环块三对角线性方程组的并行算法。根据系数矩阵的稀疏性,选取适当的子空间的基,使算法不但不会发生中断,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当系数矩阵对称正定时,该并行算法收敛。最后,在HPrx2600集群上进行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并行效率很高,理论和实际计算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块三对角线性方程组 并行算法 Arnoldi方法
下载PDF
规整填料绝热吸收器传热传质特性模拟算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林 马爱华 +1 位作者 陈光明 崔晓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68,75,共5页
建立降膜绝热吸收传热传质过程数学模型,通过Nusselt模型对数学模型简化获得液膜流动速度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采用TDMA算法进行算法设计,程序迭代算法采用二分法。数值计算喷淋溶液温度、初始浓度、流量和吸... 建立降膜绝热吸收传热传质过程数学模型,通过Nusselt模型对数学模型简化获得液膜流动速度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数学模型进行离散化处理,采用TDMA算法进行算法设计,程序迭代算法采用二分法。数值计算喷淋溶液温度、初始浓度、流量和吸收压力对传质系数影响,模拟计算规整填料绝热吸收器内溶液温度和浓度分布规律,并利用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合理性。该数学模型为规整填料绝热吸收器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整填料 传热传质 数学模型 有限差分法 三对角阵算法
下载PDF
浅析高阶行列式的几种计算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姜小霞 王海扬 +1 位作者 田应信 谭杨 《科技资讯》 2021年第1期225-227,共3页
行列式是线性代数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广泛应用于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它为求解线性方程组问题提供了工具。然而高阶行列式的计算却是这部分的难点,需要根据所求高阶行列式的形式,分析其所具有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将高阶行列式的计算... 行列式是线性代数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也广泛应用于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它为求解线性方程组问题提供了工具。然而高阶行列式的计算却是这部分的难点,需要根据所求高阶行列式的形式,分析其所具有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将高阶行列式的计算进行简化。该文将主要针对3种特殊形式的高阶行列式进行分析,从而给出相应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列式 递归法 三对角型 爪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