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rigger-tube tracer dilution technique for determining Darcy and apparent velocities of groundwater in dug wells: A case study on phreatic aquiferous formation in Bamenda-Cameroon 被引量:1
1
作者 Akoanung Ayaba ABENDONG ENDENE Emmanuel +2 位作者 Enoh Jeanot FONGOH AKOACHERE Richard Ayuk II NJENG Napoleon Ngenge 《Journal of Ground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年第2期182-194,共13页
The need to understand flow within aquiferous formations for a complete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 and quality control prompts the determination of groundwater velocities through well dilution technique. Well ... The need to understand flow within aquiferous formations for a complete evalua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 and quality control prompts the determination of groundwater velocities through well dilution technique. Well dilution techniques utilize tracer solutions after establishing an initial homogenous condition to monitor the flow rate of ambient groundwater into the wells. Application of dilution techniques in wells makes it feasible to determine the velocities of groundwater in the aquiferous formation surrounding the well. In this study, a simple trigger-tube tracer dilution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Darcy and apparent velocities of groundwater in the phreatic aquiferous formation in Bamenda, Cameroon. Eighteen (18) hand dug-wells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Bamenda were sampled by utilizing sodium chloride (NaCl) as the conservative tracer. Field estimates of groundwater flow velocities in the phreatic aquiferous formation in Bamenda reveal Darcy's groundwater velocity in the range of 0.39 m/d at Nacho to 130.64 m/d at Foncha Street and apparent velocity in the range of 0.78 m/d at Nacho to 277.86 m/d at Foncha Street. The immense variations in the velocities of groundwater indicate that the groundwater flows at different rates and directions within the aquiferous formation in Bamenda, possibly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ir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Moreover, the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formation types, facies changes, thickness, and layering of the aquiferous formation also contribute to the variation of velocities. Areas with low groundwater velocitie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contaminant transport rate when compared to areas with high groundwater velociti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important for assessing the rates of pollutant movement in the subsurface,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acy of the trigger-tube technique in evaluating the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aquiferous form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gger-tube GROUNDWATER DARCY VELOCITY APPARENT VELOCITY Bamenda- Cameroon
下载PDF
小型化冷阴极触发管的研究
2
作者 田伟静 史中正 +5 位作者 张欣 王霄 姜鹏 吴平 孙承革 张明 《真空电子技术》 2024年第3期85-90,共6页
冷阴极触发管是电子引信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具有开关电流大、使用电压范围宽、温度范围宽、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等特点。针对电子引信系统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高可靠发展的需要,本文开展小型化冷阴极触发管的研究,设计并制得样管... 冷阴极触发管是电子引信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具有开关电流大、使用电压范围宽、温度范围宽、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等特点。针对电子引信系统小型化、集成化、低成本、高可靠发展的需要,本文开展小型化冷阴极触发管的研究,设计并制得样管。通过仿真,给出静电场分布情况。对样管进行电参数和可靠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工作电压范围为1.2~1.8 kV,且可通过对工作寿命、振动、高低温工作和贮存、冲击等可靠性试验考核,主要参数基本满足现代电子引信的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冷阴极 触发管 低成本 小型化
下载PDF
铺层角度和触发机制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六边形薄壁管准静态轴向压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东方 武海鹏 +3 位作者 梁钒 周骐 宋显刚 田爱琴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复合材料六边形碳纤维薄壁管采用预浸料铺放和纤维缠绕组合工艺成型,并在管端部设置开槽、开孔不同形式的触发机制。对复合材料薄壁管进行准静态轴向压缩载荷实验,分析其变形模式和吸能机理,及铺层角度和触发机制对薄壁管比吸能和总吸... 复合材料六边形碳纤维薄壁管采用预浸料铺放和纤维缠绕组合工艺成型,并在管端部设置开槽、开孔不同形式的触发机制。对复合材料薄壁管进行准静态轴向压缩载荷实验,分析其变形模式和吸能机理,及铺层角度和触发机制对薄壁管比吸能和总吸能的影响。实验证明,相同触发机制下[±45°]铺层角度的六边形薄壁管试件的比吸能和总吸能比[0°/90°]、[±45°2/0°/0°/90°/0°]、[64°2/0°2/64°2/0°2/64°2]铺层角度试件高123.7%、111.5%、111.5%,相同铺层角度下触发机制为开槽时的初始峰值载荷要高于开孔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层角度 触发机制 六边形复合材料薄壁管 轴向压缩 吸能 峰值载荷
下载PDF
基于张力减径机转矩反馈自适应调整CEC触发时间的方法
4
作者 龚强 《钢管》 CAS 2023年第4期36-40,共5页
钢管头尾进入张力减径机的轧制时间的准确性对张力减径机管端壁厚控制模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由于在张力减径机难以安装检测钢管头尾壁厚的传感器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从而降低了张力减径机管端壁厚控制模型的应用效果。建议引入主电机的... 钢管头尾进入张力减径机的轧制时间的准确性对张力减径机管端壁厚控制模型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由于在张力减径机难以安装检测钢管头尾壁厚的传感器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从而降低了张力减径机管端壁厚控制模型的应用效果。建议引入主电机的转矩作为咬钢和抛钢的反馈判断依据,同时引入钢管的头部尾部跟踪滤掉多余的转矩波动。根据实测的咬钢、抛钢时间,送入队列计算移动平均得到CEC修正值,使得CEC可以在钢管咬钢、抛钢时准确触发,降低钢管头尾切损。该方法在实践中获得验证,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钢管 张力减径机 管端切头控制 自适应调整 触发时间 转矩
下载PDF
引发角对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圆管件轴向压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永刚 许亚洪 益小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6-39,共4页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高韧环氧树脂5288复合材料薄壁圆管件的轴向压溃行为和引发角尺寸之间的关系。对15°,45°,60°引发角的相同尺寸试件分别进行轴向压溃试验,记录了试验过程中的结构载荷力-位移曲线,对照各组不同引发角的... 研究了碳纤维增强高韧环氧树脂5288复合材料薄壁圆管件的轴向压溃行为和引发角尺寸之间的关系。对15°,45°,60°引发角的相同尺寸试件分别进行轴向压溃试验,记录了试验过程中的结构载荷力-位移曲线,对照各组不同引发角的管形件轴向压溃过程的峰值压溃载荷、最小压溃载荷后发现,当引发角为60°时,结构的峰值压溃载荷最高,最小压溃载荷最低。对试验件失效后组织进行微观分析后发现,对应于不同引发角,由于接触状态不同,圆管件发生了不同方式的压溃失效,导致了结构吸能力-位移曲线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圆管件 引发机制 吸能
下载PDF
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洪 马延贺 +3 位作者 吕军 杨雅朋 元伟 宋振春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7年第6期661-665,共5页
目的评价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使用迭代重建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TCA受检者共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6.72±14.51)岁。将其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各30例。分... 目的评价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使用迭代重建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TCA受检者共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6.72±14.51)岁。将其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不同碘浓度的对比剂:A组270 mg I/m L、B组350 mg I/m L、C组370 mg I/m L。A组管电压100 k V,B、C组管电压120 k V,3组管电流为200~250 m As。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影像质量;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计算影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来客观评价影像质量。同时记录受检者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剂注射的容量和浓度,分别计算受检者辐射剂量和碘用量。3组受检者年龄、DLP、有效剂量(ED)、信号强度、噪声、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性别、影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χ~2检验。结果 3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冠状动脉段显示质量达诊断需求者有1 210段(98.94%)。3组之间在冠状动脉各段显示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P=0.325)。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及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DLP、ED和碘总量均低于B、C组(P<0.05),相对于B组分别降低了约27.58%、27.58%、21.27%,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了约28.21%、28.21%、24.83%。结论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迭代重建进行CTCA成像,能获得与常规CTCA一致的影像质量,同时明显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注射的碘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 心电门控 管电压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触发管在高压开关电源保护电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兵 常青美 胡长超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34,共3页
触发管是利用气体放电而实现各种不同应用目的的器件,这里介绍了触发管在高压开关电源保护电路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触发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两类基于触发管的高压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包括负载保护电路和电源自身保护电路。以... 触发管是利用气体放电而实现各种不同应用目的的器件,这里介绍了触发管在高压开关电源保护电路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触发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两类基于触发管的高压开关电源保护电路,包括负载保护电路和电源自身保护电路。以行波管电源为例,分别分析了这两类保护电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其保护功能。实验证明,触发管以其快速的反应能力,有效地解决了高压开关电源因反馈控制延时带来的过压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管 高压 保护电路
下载PDF
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因素和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长清 袁利 +3 位作者 王振平 陈旺生 余宁 俞安伦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通过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100kV与120kV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等比较,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100kV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前瞻组)和回顾性(回顾... 目的通过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100kV与120kV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等比较,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100kV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拟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分别进行前瞻性(前瞻组)和回顾性(回顾组)心电门控;分别以100kV与120kV扫描,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多种重组技术显示各节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对诊断的影响分为优、良、差,计算各自有效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瞻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26±0.48)mSv,100kV为(8.01±2.09)mSv,明显低于回顾组的(9.15±1.59)mSv(P<0.01),120kV为(16.2±2.09)mSv(P<0.01);前瞻组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良率与回顾组均为100%。100kV与120kV组图像噪声和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5,P=0.258)。结论 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100kV冠状动脉成像能以较低的辐射剂量取得优质图像,更适合CHD患者的早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电门控 管电压
下载PDF
基于冷阴极触发管的重频高压脉冲源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玺钦 冯莉 +2 位作者 赵娟 吴红光 李洪涛 《电源学报》 CSCD 2016年第5期33-37,42,共6页
为满足爆轰物理实验、X光机以及Marx脉冲功率装置等触发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输出幅度在8~15 k V、重复频率1~40 Hz工作的重频高压脉冲源。采用固定频率脉宽调制(PWM)控制器TL494集成电路,构建高压电源给储能电容提供所需能量;在手... 为满足爆轰物理实验、X光机以及Marx脉冲功率装置等触发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输出幅度在8~15 k V、重复频率1~40 Hz工作的重频高压脉冲源。采用固定频率脉宽调制(PWM)控制器TL494集成电路,构建高压电源给储能电容提供所需能量;在手动触发、光触发(单次和重频)以及电触发三种触发脉冲信号的作用下驱动IGBT半导体开关,经脉冲变压器变换后控制冷阴极触发管迅速导通,致使储能电容上的能量在75Ω负载上瞬间产生放电,得到一路幅度大于15 k V、脉冲前沿小于13 ns、脉宽大于500 ns的高压脉冲和一路幅度大于150 V、前沿小于8.3 ns、脉宽大于1μs的同步脉冲,系统抖动时间绝对值小于10 ns。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设计原理及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重频工作下高压脉冲源输出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阴极 触发管 PWM 重复频率 高压脉冲 同步脉冲 抖动
下载PDF
高压开关管使用可靠性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东杰 何承基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0,23,共4页
高压开关管是脉冲功率装置中的关键元件 ,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触发失败和触发管自击穿 2种失效模式 ,若不妥善地解决高压开关管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将严重影响脉冲功率装置的正常工作。笔者主要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途径与措施 。
关键词 高压开关管 使用可靠性 脉冲功率装置 触发电路
下载PDF
炮口冲击波超压无线存储测试系统设计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帆 杜红棉 +5 位作者 范锦彪 赖富文 焦耀晗 苗松珍 岳掌宽 闫鹏飞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2-276,共5页
为了评估炮口冲击波对相关操作人员及设备造成的损伤和破坏程度,将存储测试技术应用到炮口冲击波测试中,并结合无线传输技术,使得测试主控制台可以在一定距离外进行有效监控。通过对测试系统进行的激波管动态校准,符合国军标对炮口冲击... 为了评估炮口冲击波对相关操作人员及设备造成的损伤和破坏程度,将存储测试技术应用到炮口冲击波测试中,并结合无线传输技术,使得测试主控制台可以在一定距离外进行有效监控。通过对测试系统进行的激波管动态校准,符合国军标对炮口冲击波超压测试的基本要求。测试装置在无线触发状态和多次重触发状态进行了测试试验,均成功获取到炮口冲击波超压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炮口冲击波无线存储测试系统能有效工作,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储测试 炮口冲击波 无线传输 激波管 多次重触发
下载PDF
含诱导缺陷薄壁圆管耐撞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殷之平 李玉龙 黄其青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8-422,共5页
运用移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技术和遗传算法优化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技术。设计了一个具有高效吸能能力的薄壁圆管结构——含诱导缺陷薄壁圆管结构,给出了含缺陷薄壁圆管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结果。结果显示,设计的薄壁... 运用移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技术和遗传算法优化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技术。设计了一个具有高效吸能能力的薄壁圆管结构——含诱导缺陷薄壁圆管结构,给出了含缺陷薄壁圆管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结果。结果显示,设计的薄壁圆管结构具有好的吸能效果,该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在结构设计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诱导缺陷 遗传算法 薄壁圆管
下载PDF
电光Q开关电路的研究
13
作者 陈健 高继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8-80,共3页
分别使用冷阴极触发管和弧光放电充气管(Krytron)作为开关器件制作了加压式、退压式毫微秒脉冲发生器,主要是针对电光Q开关电路来研究的。由于脉冲幅度以及宽度可以很方便的调整,也可应用于其它需要高压单脉冲的场合。
关键词 脉冲发生器 电光Q开关 光电开关
下载PDF
Chooz中微子探测器电子学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永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1-174,213,共5页
介绍了 Chooz中微子探测器中的电子学系统 ,简述 EMI9356KBA B53型光电倍增管的性能和组成该电子学系统的信号扇入 /扇出、信号多级触发、时间数字转换、波形数字化以及数据获取等各系统的设计原理。
关键词 Chooz实验 电子学系统 设计 中微子探测器
下载PDF
将快法探头应用于物理诊断系统触发的技术研究
15
作者 郭洪生 李恩平 +2 位作者 何锡钧 彭太平 冯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5-607,共3页
在零功率堆上进行中子衰变常数测量实验中,建立外中子源DT中子测量系统可以为物理诊断系统提供触发信号和时间关联信号。简述了触发和时间关联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相关技术。
关键词 物理诊断 触发 实验 相关技术 DT 探头 关联 衰变 中子源 常数
下载PDF
准点X光源成像实验台架的研制
16
作者 邹俭 王川 +2 位作者 郑侠 曾乃工 张天爵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0-164,共5页
为了研究医学系统中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技术,研制了一台用于准点X光源成像实验台架。该实验台架由脉冲触发器电源和脉冲X射线管组成,其中脉冲触发器电源由Marx发生器、火花隙开关、电容分压器及输出段构成,采用紧凑可移动化的设计;脉... 为了研究医学系统中乳腺癌早期诊断的关键技术,研制了一台用于准点X光源成像实验台架。该实验台架由脉冲触发器电源和脉冲X射线管组成,其中脉冲触发器电源由Marx发生器、火花隙开关、电容分压器及输出段构成,采用紧凑可移动化的设计;脉冲X射线管利用冷阴极反射轰击阳极靶韧致辐射出X射线的机理,该方法可有效提高辐射出X射线点源位置的重复率,并且根据不同的驱动电压可调节阴阳极的材料及距离,保证在脉冲X射线管输出X射线光子能量≥15 keV的情况下,X射线点源尺寸可以达到≤100μm的设计指标。Simplorer模拟结果表明:在脉冲X射线管阻抗为57Ω时,脉冲触发器输出指标为电压169 kV,上升时间≤10 ns,脉宽≤100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触发器 脉冲X射线管 光子能量 点源尺寸
下载PDF
可控薄弱环节复合材料圆柱壳的耐撞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龚俊杰 王鑫伟 王新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3-249,共7页
为了验证SMA可控薄弱环节的效果,制作了含有与不含有SMA丝的玻璃/环氧复合材料圆柱壳试验件,并对其进行了准静态轴向压缩试验,比较了各种试件的峰值载荷、平均载荷以及吸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可控薄弱环节不但可以降低试件的峰值载荷,... 为了验证SMA可控薄弱环节的效果,制作了含有与不含有SMA丝的玻璃/环氧复合材料圆柱壳试验件,并对其进行了准静态轴向压缩试验,比较了各种试件的峰值载荷、平均载荷以及吸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可控薄弱环节不但可以降低试件的峰值载荷,而且能够改善复合材料结构的耐撞性能,有望解决传统复合材料吸能结构设计中静强度(刚度)与耐撞性之间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薄弱环节 SMA 圆柱壳 耐撞性
下载PDF
水平Rijke管热声不稳定的双稳态和触发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建畅 敖文 刘佩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6,共9页
建立了水平Rijke管热声模型,并利用Galerkin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展开,实现数值求解。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全局稳定区域、全局不稳定区域以及双稳态区域。获得了无量纲加热功率K、热源相对位置xf、阻尼系数c1... 建立了水平Rijke管热声模型,并利用Galerkin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展开,实现数值求解。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全局稳定区域、全局不稳定区域以及双稳态区域。获得了无量纲加热功率K、热源相对位置xf、阻尼系数c1与无量纲时间延迟τ之间的稳定区域图谱。发现热源相对位置xf的稳定性区域关于xf=0.25近似呈对称分布,阻尼系数c1的双稳态区域在τ=0.5时达到最大。研究了系统在双稳态区域内的触发和极限环振荡现象,获得无量纲加热功率K、阻尼系数c1和热源相对位置xf等参数变化时的临界触发值。发现系统的临界触发值P1与U1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其随无量纲加热功率K的增大而减小,但随阻尼系数c1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特别的,临界触发值随热源相对位置xf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双稳态区域内,系统稳定极限环振荡的振幅和频率与初始扰动值无关,但扰动值会影响系统达到稳定极限环的时间,系统在U1=0.4扰动下达到极限环所需时间比U1=0.8延长约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不稳定 非线性动力学 双稳态 触发
下载PDF
触发管放电延迟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志伟 《真空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3-37,共5页
本文叙述了触发管的延迟和抖动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及其定义,研究了它们受阳极工作电压、间隙距离、气体压力、触发能量与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指出了与应用有关的问题。
关键词 延迟时间 冷阴极 触发管 气体放电
下载PDF
^(63)Ni放射源在冷阴极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志伟 《真空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9-21,共3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63Ni放射源的主要特性;研究并分析了(63)Ni放射源对冷阴极气体放电器件的直流击穿电压、放电延迟时间、抖动时间、冲击击穿电压-时间特性和寿命等参数的影响;最后指出了(63)Ni放射源在多种真空电子...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63Ni放射源的主要特性;研究并分析了(63)Ni放射源对冷阴极气体放电器件的直流击穿电压、放电延迟时间、抖动时间、冲击击穿电压-时间特性和寿命等参数的影响;最后指出了(63)Ni放射源在多种真空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Ni同位素放射源 冷阴极 气体放电 触发管 放电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