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ortance of computed tomography in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s:Added information to preoperative X-ray studies
1
作者 NoéDe Marchi Neto Pietro Felice Tomazini Nesello +3 位作者 Jordanna Maria Bergamasco Marco Tulio Costa Ralph Walter Christian Nilson Roberto Severino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23年第12期868-877,共10页
BACKGROUND Ankle fractures are common lesions of the lower limbs.Approximately 40%of ankle fractures affect the posterior malleolus(PM).Historically,PM osteosynthesis was recommended when PM size in X-ray images was g... BACKGROUND Ankle fractures are common lesions of the lower limbs.Approximately 40%of ankle fractures affect the posterior malleolus(PM).Historically,PM osteosynthesis was recommended when PM size in X-ray images was greater than 25%of the joint.Currently,computed tomography(CT)has been gaining traction in the 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ankle fractures.AIM To elucidate the similarity in dimensions and to correlate PM size in X-ray images with the articular surface of the affected tibial plafond in the axial view on CT(AXCT)of a PM fracture.METHODS Eighty-one patients(mean age:39.4±13.5 years)were evaluated(54.3%were male).Two independent examiners measured PM size in profile X-ray images(PMXR)and sagittal CT(SAGCT)slices.The correlation of the measurements between the examiner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PM fragment sizes between the two images were compared.Next,the PM size in PMXR was compared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tibial plafond involved in the fracture in AXCT according to the Haraguchi classification.RESULTS The correlation rates between the examiners were 0.93 and 0.94 for PMXR and SAGCT,respectively(P<0.001).Fragments were 2.12%larger in SAGCT than in PMXR(P=0.018).In PMXR,there were 56 cases<25%and 25 cases≥25%.When PMXR was<25%,AXCT corresponded to 10.13%of the tibial plafond.When PMXR was≥25%,AXCT was 24.52%(P<0.001).According to the Haraguchi classification,fracture types I and II had similar PMXR measurements that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ype III.When analyzing AXCT,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hree types,with II>I>III(P<0.001).CONCLUSION PM fractures show different sizes using X-ray or CT images.CT showed a larger PM in the sagittal plane and allowed the visualization of the real dimensions of the tibial plafond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le fracture Posterior malleolar fracture Computed tomography X-ray Posterior malleolus fracture trimalleolar facture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小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试验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前,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矫形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与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三踝骨折个性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李德强 钟华 +1 位作者 马肃霜 杨习端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6期171-173,共3页
目的在三踝骨折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三踝骨折个性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因三踝骨折住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在三踝骨折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三踝骨折个性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因三踝骨折住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个性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活动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三踝骨折有助于促进踝关节活动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早期康复活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3D打印 手术治疗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方茂 张杰荣 +2 位作者 熊时喜 田晓林 林超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经皮由前向后...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采用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治疗,B组患者采用经皮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与术后恢复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术后评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透视次数多于B组,术中出血量、腓骨切口长度少/短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均较术后3个月升高,且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AOFAS评分均高于A组(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跖屈、外翻、内翻、背屈)RO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螺钉位置不佳、疼痛程度、行走及下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后踝骨折复位质量优于A组(Z=4.248,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与经皮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均具有较好效果,且安全性高,前者透视次数更多,术中出血量更少,后者改善踝关节功能与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后踝骨折 经皮由前向后螺钉内固定 经皮后外侧入路有限暴露并复位螺钉内固定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三踝骨折术前肿痛及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子元 尹君 高传芳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住院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排序,并采取信封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甘露醇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住院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排序,并采取信封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甘露醇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肿止痛散外敷消肿治疗,用两组肿胀改善程度、手术延迟时间、肿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VAS疼痛评分来评估术前肿痛改善情况,用VAS疼痛评分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来评估踝关节功能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改善程度及肿胀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手术延迟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P<0.05);2两组肿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在术后1月(P<0.01)和术后6月(P<0.01)均升高;两组术前1天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VAS疼痛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肿止痛散治疗三踝骨折早期术前肿痛及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踝关节肿胀程度,有利于减少手术的等待时间,同时也能促进术后疼痛减退及踝关节功能的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术前肿胀 踝关节功能 中医药 消肿止痛散
下载PDF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同国 况伟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骨代谢水平、踝关节功能、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相关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传统组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和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三踝骨折 骨代谢水平 踝关节功能 手术相关指标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曾坤青 刘悦 +1 位作者 关开枝 林淮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评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踝复位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内外联合固定结合Ⅱ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Gustilo-AndersonⅢB及ⅢC型踝关节骨折脱位 被引量:12
9
作者 侍朋举 孙柏山 +4 位作者 张瑞杰 王建生 齐巍 左金增 赵刚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7期596-601,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内外联合固定结合Ⅱ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Gustilo-AndersonⅢB、ⅢC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采用内外联合固定结合Ⅱ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20例Gustilo-AndersonⅢB、ⅢC型踝关节骨折脱位... 目的:探讨采用内外联合固定结合Ⅱ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Gustilo-AndersonⅢB、ⅢC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采用内外联合固定结合Ⅱ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20例Gustilo-AndersonⅢB、ⅢC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8~58(39.0±9.7)岁;Gustilo-Anderson损伤分型:ⅢB型17例,ⅢC型3例;踝关节骨折AO分型:A型4例,B型7例,C型9例;创面大小4 cm×3 cm^20 cm×9 cm。Ⅱ期穿支皮瓣: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11例,腓动脉穿支皮瓣5例,前踝上皮瓣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观察术后伤口愈合、皮瓣成活及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0例肢体全部保肢成功,无截肢患者。9例患者出现浅表感染,无深部感染及骨髓炎发生。其中19例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8(12.0±2.9)个月。皮瓣愈合良好,无窦道及骨外露发生,未出现骨不连。骨折愈合时间4~10(6.6±1.7)个月。术后AOFAS评分为(76.7±16.4)分,其中优4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结论:内外联合固定结合Ⅱ期穿支血管蒂皮瓣治疗Gustilo-AndersonⅢB、ⅢC型踝关节骨折脱位可有效闭合创面,促进骨折愈合,可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脱位 穿支皮瓣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成永忠 温建民 +4 位作者 赵勇 桑志成 蒋科卫 刘庆生 张连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42-744,共3页
目的 :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方法 :对 2 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手法复位 ,闭合穿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 4例中优 12例 ,良 10例 ,差 2例 ,总优良率 91.67%。骨折的平均愈... 目的 :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方法 :对 2 4例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手法复位 ,闭合穿针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 4例中优 12例 ,良 10例 ,差 2例 ,总优良率 91.67%。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为 7.5周。结论 :应用改良Ilizarov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 ;应用橄榄针穿针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分离 ,符合生物学固定的原则 ,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ILIZAROV外固定器 治疗
下载PDF
数字化摄影与多层螺旋CT在足踝部骨折及脱位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吕永革 谭永良 +5 位作者 莫金潮 郑锐标 叶定开 吴冬 罗帝林 彭洒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7期553-556,共4页
目的:比较数字化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足踝部骨折及脱位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15~49岁)的DR及MSCT资料,并与手术或出院诊断对比,比较两者诊断... 目的:比较数字化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足踝部骨折及脱位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15~49岁)的DR及MSCT资料,并与手术或出院诊断对比,比较两者诊断骨折数量、关节脱位的区别,采用R统计软件Wilcoxon符号秩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MSCT结果与术后或出院诊断结果完全相符。MSCT诊断骨折172处,DR诊断骨折98处,两者在骨折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1081,P<0.05);MSCT诊断关节脱位24例,DR诊断关节脱位16例,两者在关节脱位诊断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1,P<0.05)。MSCT纠正DR骨折诊断定位6例。结论:MSCT对足踝部骨折及关节脱位的诊断优于DR。DR应首选2个部位的检查。当DR诊断结果不明确或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时应选择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检查,可避免漏诊及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摄影 多层螺旋CT 骨折 脱位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结果对比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子安 吴新宝 王满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对比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并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 目的:对比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的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急诊收治并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急诊手术组和择期手术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伤口愈合、Baird-Jackson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因素进行评价,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推断。结果: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9∽56岁,平均年龄为(37.48±12.39)岁。40例患者中,男性28例(70.00%),女性12例(30.00%);左踝18例(45.00%),右踝22例(55.00%);后脱位17例(42.50%),外侧脱位23例(57.50%),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和骨折分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5.0±34.1)min和(100.5±32.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6,P=0.609)。急诊手术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择期手术组(t=-5.862、t=-3.663,P〈0.001、P=0.001)。利用改良的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根据最后评分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急诊手术组中优13人(65.0%),良4人(20.0%),中3人(15.0%),差0人;择期手术组优11人(55.0%),良7人(35.0%),中2人(10.0%),差0人。总体优24人(60.0%),良11人(27.5%),中5人(12.5%),两组患者的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5,P=0.651)。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脱位早期手术与择期手术治疗效果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但急诊手术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省患者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科手术 选择性 骨折 脱位
下载PDF
踝关节严重骨折及脱位的修复重建 被引量:6
13
作者 尹庆伟 江毅 +5 位作者 肖联平 李晓栋 福嘉欣 田永刚 韩立强 刘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0-683,共4页
目的总结踝关节严重骨折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6年2月,采用一期骨折切开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76例踝关节严重骨折及脱位患者。男47例,女29例;年龄18~65岁,平均36.4岁。根据AO分型:C3-1型13例,C3-2型45例,C... 目的总结踝关节严重骨折及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3月-2006年2月,采用一期骨折切开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76例踝关节严重骨折及脱位患者。男47例,女29例;年龄18~65岁,平均36.4岁。根据AO分型:C3-1型13例,C3-2型45例,C3-3型18例。23例开放骨折按Gustilo-Anderson分型:Ⅱ型17例,ⅢA型6例。均为新鲜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1~24 h。结果术后4例伤口浅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伤口均Ⅰ期愈合。72例获随访12~35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4周。2例分别于术后16、20周复诊时发现固定下胫腓关节的螺钉断裂,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28例于术后12周单独取出固定下胫腓关节的螺钉;余患者均于术后1年完整取出内固定。术后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背伸21.7~26.8°,屈曲38.5~44.7°。按照美国足踝外科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3例,良36例,中13例,优良率81.94%。结论手法恢复踝关节力线,及时切开减张复位,结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修复重建踝关节严重骨折及脱位,可获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修复重建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雷 张锋 +3 位作者 叶鹏翰 何贤峰 朱彦昭 阮永平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8期651-653,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肌腱与骨外露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97例(412足)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其中男301例,女96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肌腱与骨外露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2月对397例(412足)开放性足踝部骨折、脱位伴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其中男301例,女96例;年龄20~73岁,平均36岁。按AO软组织损伤分型:Ⅰ型74足,Ⅱ型211足,Ⅲ型108足,Ⅳ型19足。受伤至手术时间2~12h,平均5.6h,平均治疗时间10个月(4~19个月)。结果:141例创面Ⅰ期愈合,97例Ⅱ期缝合;103例行Ⅱ期全厚皮片植皮术,25例行游离皮瓣转移术。术后感染34例,因感染拆除钢板3例。14例因第1跖骨外露,行剔骨皮瓣覆盖创面。22例因足趾坏死截趾术,10例前足坏死行跖附关节离断术。术后创面渗血3例。30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个月(3~20个月),创面愈合良好。结论:VSD技术治疗足踝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不能代替清创和皮瓣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踝关节 骨折 脱位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平卧位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结合管型钢板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楠 方望 +2 位作者 詹俊锋 周云 荆珏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单纯踝部闭合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2岁。... 目的探讨平卧位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单纯踝部闭合性骨折患者2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3.2岁。按照致伤种类,摔伤19例,车祸伤7例,重物砸伤2例。按照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度7例,旋后外旋型Ⅳ度21例。均应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在平卧位下行三踝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标准进行术后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手术时间58~75 min,平均手术时间67 min。术中出血量25~45 mL,平均出血量35 mL。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AOFAS评分85.8分(67~97分);优8例,良16例,中4例,优良率86%。VAS评分1.6分(0~3分)。3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但程度较轻,经积极换药处理后愈合良好,无深部感染发生。结论平卧位下采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手术入路结合1/3管形钢板治疗三踝骨折,手术操作简便、节省手术时间、固定可靠、手术效果满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闭合性骨折 踝损伤 骨折固定术 管型钢板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Ⅱ度以上踝关节骨折脱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民 林学波 +1 位作者 郑秋坚 彭汉士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9期538-539,共2页
目的 :总结踝关节骨折脱位中医正骨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月 - 2 0 0 2年7月 ,以手法复位改良夹板固定治疗Ⅱ度以上踝关节骨折脱位 96例并进行随访。男 74例 ,女 2 2例。按Lauge Hansen分型 :Ⅱ度 5 5例 ,Ⅲ度 30例 ,Ⅳ... 目的 :总结踝关节骨折脱位中医正骨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9年 1月 - 2 0 0 2年7月 ,以手法复位改良夹板固定治疗Ⅱ度以上踝关节骨折脱位 96例并进行随访。男 74例 ,女 2 2例。按Lauge Hansen分型 :Ⅱ度 5 5例 ,Ⅲ度 30例 ,Ⅳ度 11例。根据Baird和Jackson的主观和X线踝关节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 :随访 5~ 12个月 ,平均 8个月。 96例总优良率为 88 6 % ,除 3例患者长时间行走疼痛外 ,其余均无疼痛。结论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熟练的复位技巧、可靠的夹板固定和注意保持治疗过程中的骨折的稳定对提高远期疗效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过程 踝关节骨折脱位 夹板固定 手法复位 疼痛 随访 中医正骨 主观 根据 平均
下载PDF
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外踝顶针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成永忠 温建民 +5 位作者 王雷 常德有 桑志成 刘志成 张昆亚 徐颖鹏 《中医正骨》 2010年第3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外踝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背伸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外踝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调整踝关节固定复位器,分别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中立、背伸内翻、背伸外翻3种位置。用试验机控制加载,应用应变仪采集顶针应变数据。结果:将踝关节分别固定于背伸中立位、背伸内翻位、背伸外翻位时,外踝外后侧顶针与外侧顶针随加载出现的应变值均较小;但3种位置相比,背伸中立位固定时外踝骨折的稳定性稍好。结论:应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时,使外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可能是背伸中立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骨折 踝关节 三踝骨折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铁男 赵德伟 +1 位作者 孙强 于晓兵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下胫腓韧带解剖的研究,对30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采取不同术式治疗,即腓骨短肌腱移位与腓骨骨膜转位修复下胫腓韧带损伤,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下胫腓韧带解剖的研究,对30例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采取不同术式治疗,即腓骨短肌腱移位与腓骨骨膜转位修复下胫腓韧带损伤,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3.5个月,30例骨折均愈合。对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的功能进行观察,其中踝关节功能按Leeds等的临床评定标准,腓骨短肌腱移位组14例:优4例,良8例,差2例,优良率85.7%;腓骨骨膜转位组16例:优8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3.8%。结论三踝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应用腓骨骨膜转位修复下胫腓韧带损伤优于腓骨短肌腱移位,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下胫腓联合分离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磊 王黎明 +1 位作者 蒋纯志 桂鉴超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DLLA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三踝骨折9例,术后石膏固定4~6周。结果术中检查稳定性良好;9例患者均获随访,检查踝关节功能和术后不同时期X线,平均随访时间1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 目的观察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DLLA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三踝骨折9例,术后石膏固定4~6周。结果术中检查稳定性良好;9例患者均获随访,检查踝关节功能和术后不同时期X线,平均随访时间1年,所有骨折均临床愈合,无再移位,无伤口感染。根据国内王栋梁等综合功能评估标准,优8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结论可吸收螺钉为治疗三踝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收螺钉 三踝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2
20
作者 郑华龙 吴富章 +4 位作者 郭涛 杨军 王世江 黄俊华 丁小黎 《临床骨科杂志》 2009年第5期588-588,共1页
关键词 踝损伤/外科学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脱位/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