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0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ventive effect of Fangshuan capsule on PCI-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1
作者 王忠良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17年第1期8-,共1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evention of Fangshuan Capsule(FC)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Methods To...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evention of Fangshuan Capsule(FC)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Methods Totally 100 UAP patients undergoing PCI were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 FC Preventive effect of Fangshuan capsule on PCI-induced myocardial damage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injury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原文传递
Nocturnal myocardial ischemic events and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2
作者 Wenli ZHANG Shiwen WANG +4 位作者 Caiyi LU Peng LIU Rui CHEN Xian JI Yusheng ZHAO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0-94,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nocturnal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pneas and oxygen desatu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nocturnal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pneas and oxygen desatu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Methods Eighty-two men and 14 women referred for consideration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Observation by an overnight sleep monitor and Holter recording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oxyhemoglobin desaturations≥4% and apnea-hypopneas),heart rates, and ST-segment depressions (≥ 1mm, ≥1 min).Results Nocturnal ST-segment depressions occurred in 37 % of the patients. ST-segment depression within 2 min after an apnea-hypopnea or desaturation occurred in 17% of the patients. This temporal association was seen in 21% of the patients with nocturnal ST-segment depressions, more frequently in men (P<0.05) and more frequently in those with severe disordered breathing (P<0.05).Most of these ST-segment depressions were preceded by a series of breathing events: repeated apnea-hypopneas or desaturations or both in 73% of the patients. Conclusions Episodes of nocturnal myocardial ischemia a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angina pectoris. A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myocardial ischemia was present in some of our patients, and occurs more frequently in men and in those with severely disordered breathing. (J Geriatr Cardiol 2004;1(2):9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na pectoris myocardial ischemi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下载PDF
Improved Angina Symptoms Following Coronary Sinus Flow Reducer Implantation in a Patient with Refractory Angina and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A Case Report
3
作者 Crt Langel Mrak Miha +1 位作者 Nejc Pavsic Matjaz Bun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19年第11期604-612,共9页
Background: Due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ed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debilitating angina refractory to optimal medical treatment w... Background: Due to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ed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debilitating angina refractory to optimal medical treatment who are not candidates for revascularization. In case of low ischemic load,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refractory angina is aimed at symptom reduction. There are several new treatment methods targeting myocardial ischemia available, including coronary sinus flow reducer (CFR) implantation. Case Report: We report a case of a patient suffering from CCS class IV angina despite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with further revascualrization options exhausted, who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oronary sinus flow reducer (CFR). Besides technical skill to reach ostium of coronary sinus, the most important technical tip is precise positioning of the CFR. The reduction of angina symptoms started after epithelisation of CFR frame, usually 6 - 7 weeks after implantation. At 6-month follow-up, the patient reported a marked reduction of angina symptoms, with CCS grade improving by three classes (from IV to I). At 10-month follow-up, the sustainment of CCS grade I angina symptoms was reported by the patient.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CFR can be safely and successfully implanted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fractory angina.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s in CCS grade may be experienced in certain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ST Pain Refractory angina pectoris myocardial ischemia Coronary SINUS FLOW REDUCE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肌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杨少君 朱婕琳 王晓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3期27-30,共4页
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7例老年心房颤动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 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对老年心房颤动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功能及心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97例老年心房颤动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8)。对照组行华法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研究组行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心肌指标[血浆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N端氨基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血清脂蛋白(a)],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TT、PT、APTT、IN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TnI、NT-proBNP、脂蛋白(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华法林联合替格瑞洛方案,达比加群酯联合替格瑞洛方案更加有益于老年心房颤动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有助于患者心肌损伤的预防,安全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不稳定型心绞痛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 替格瑞洛 凝血功能 心肌损伤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
5
作者 彭红建 田香勤 +1 位作者 贾国立 洪仅仅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57-62,共6页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血宁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舒血宁组剔除1例...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血宁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舒血宁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3例,最终纳入研究舒血宁组53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舒血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肌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经秩和检验,舒血宁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舒血宁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LDH、CK-MB、CK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舒血宁组血清LDH、CK-MB、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舒血宁组血清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舒血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老年人 心血瘀阻证 舒血宁注射液 心肌酶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养心生脉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
6
作者 李配 陈阵 浦湧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5期70-75,共6页
目的:探究养心生脉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以及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究养心生脉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以及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接受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n=40)接受尼可地尔联合养心生脉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症状发作情况[心率、每日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心肌能量代谢、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率、每日发作次数均降低,发作持续时间均缩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DH、CK-MB、CK、cTnI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Hcy、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均升高,TG、TC、LDL-C均降低,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能量代谢、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养心生脉颗粒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减轻炎性反应,降低血脂水平及心肌能量代谢、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心生脉颗粒 尼可地尔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能量代谢 心肌酶谱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化痰祛瘀方联合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赵文婷 刘玉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联合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方联合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苏州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化痰祛瘀方联合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炎症因子水平与心肌损伤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中医证候疗效更好(P<0.05)。结论化痰祛瘀方联合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病疗效较好,并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缓解炎症反应并减轻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双抗血小板治疗 化痰祛瘀方 炎症因子 心肌损伤
下载PDF
血清ESM-1、sICAM-1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黄瑛 余朝萍 刘天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71-76,共6页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成... 目的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S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UAP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ESM-1、sICAM-1水平。采用Gensini评估冠脉狭窄积分,依据患者狭窄积分将其分为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ESM-1、sICAM-1水平。给予吸氧、抗血小板、抗凝、抗心肌缺血等治疗后,随访统计治疗6个月内AMI发生情况,将发生AMI患者纳入发生组,反之为未发生组。分析影响UAP患者发生AMI的因素及其对AMI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ESM-1、sICAM-1水平均高于轻中度组(P<0.05)。发生组Gensini评分、ESM-1、sICAM-1、NYHA分级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SAQ评分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ensini评分[OR=4.674(95%CI:1.598,13.675)]、SAQ评分[OR=4.802(95%CI:1.641,14.049)]、ESM-1[OR=5.573(95%CI:1.905,16.306)]和sICAM-1[OR=4.411(95%CI:1.508,12.904)]是UAP患者发生AMI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表明,Gensini评分、ESM-1、sICAM-1、SAQ评分及联合预测UAP患者发生AMI的敏感性分别为70.0%(95%CI:0.570,0.830)、75.0%(95%CI:0.621,0.882)、75.0%(95%CI:0.614,0.872)、70.0%(95%CI:0.562,0.841)、90.0%(95%CI:0.862,0.904);特异性分别为72.4%(95%CI:0.584,0.863)、75.7%(95%CI:0.618,0.898)、77.6%(95%CI:0.635,0.910)、67.0%(95%CI:0.548,0.823)、91.4%(95%CI:0.773,0.944)。Gensini评分、ESM-1、sICAM-1、SAQ评分联合预测UAP患者发生AMI的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0.9。结论ESM-1、sICAM-1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关,Gensini评分、ESM-1、sICAM-1、SAQ评分联合预测UAP患者发生AMI的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AMI的影响因素及NT-proBNP对AMI的预测价值分析
9
作者 贺骞 黄婷 +1 位作者 刘善湖 刘裕忠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3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因素,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AMI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测NT-proBN...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因素,以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AMI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3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测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不同严重程度UAP患者NT-proBNP水平。随访1年,记录UAP患者AMI的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发生AMI将其分为两组:发生组(n=23)和未发生组(n=97)。对发生AMI的UAP患者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T-proBNP对UAP患者AMI发生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不同严重程度UAP患者NT-proBNP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NT-proBNP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度组NT-proBNP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UAP患者中有23例(19.17%)发生AMI。发生组重度UAP占比、NT-proBNP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度UAP[OR=3.550,95%CI(1.213,10.387)]、NT-proBNP[OR=3.991,95%CI(1.364,11.676)]均是UAP患者发生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预测UAP患者AMI发生的敏感度为69.57%,特异度为79.81%,AUC为0.721[95%CI(0.635,0.797)]。结论:UAP严重程度及NT-proBNP水平均是UAP患者发生AMI的影响因素,NT-proBNP对UAP患者AMI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力衰竭的效果
10
作者 王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0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参照组给予...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西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参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通心络胶囊。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心肌微循环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血清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心肌微循环持续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血清脑钠肽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通心络胶囊+西医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水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力衰竭 心肌微循环持续时间 炎症指标 心功能指标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11
作者 乔丽萍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指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水平、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肽素(CP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PP、GDF-15、CK-MB、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绞痛发作指标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氯吡格雷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氯吡格雷 冠心病心绞痛 心功能 心肌损伤 心绞痛发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烟酸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陈裕雄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16-19,共4页
目的:观察烟酸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3年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 目的:观察烟酸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3年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烟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水平、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D、IVST、LVESVI、LVEDV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NP、cTnI、CK-MB、MMP-9、s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均少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烟酸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心功能指标水平、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效果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注射液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老年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 心肌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丹七软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闫喜连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3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丹七软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该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收治的5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取曲美他... 目的:观察丹七软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1月该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收治的5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取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七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肌酶谱指标[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DH、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七软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降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曲美他嗪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丹七软胶囊 曲美他嗪 心肌酶谱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发生状况及诊断意义分析
14
作者 杜梦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103-10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发生状况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ACS患者动态心电图资料,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U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各36例。采集...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发生状况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ACS患者动态心电图资料,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U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AMI组),各36例。采集患者有、无心肌缺血发作时的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各1次,统计分析UAP组、AMI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发生率以及两组有心肌缺血发作时24 h动态心电图出现缺血性J波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UAP组患者有心肌缺血发作时的24 h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肌缺血发作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有心肌缺血发作时的24 h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心肌缺血发作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与AMI组有心肌缺血发作时24 h动态心电图出现缺血性J波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缺血性J波发生状况对ACS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还可帮助指导医师对ACS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提供预防和治疗依据,从而保障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动态心电图 缺血性J波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UAP患者PCI术后心肌损伤与炎性因子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5
15
作者 裴芳 黄骥 +3 位作者 黄婕 杨颖 于长青 王旭开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9-751,共3页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PCI术的UAP患者96例,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于PCI术前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和瑞舒伐他汀(... 目的比较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PCI术的UAP患者96例,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于PCI术前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和瑞舒伐他汀(20mg/d)治疗1周。在用药前、术前和术后24h时,检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IL-10的水平。结果术后24h时,瑞舒伐他汀组的CK-MB、cTnI、hs-CRP、TNF-α、IL-6的水平均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而IL-10的水平则显著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 UAP患者PCI术前给予20mg/d的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地降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水平,效果优于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
下载PDF
左卡尼汀提高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病人运动耐量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江志平 肖立中 +2 位作者 黄志 赖少燕 马连英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58-660,共3页
目的 :比较左卡尼汀与曲美他嗪对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病人 ,随机分为2组 ,分别予左卡尼汀 1.0 g ,po ,tid× 12wk及曲美他嗪 2 0mg ,po ,tid× 12wk ,比较每... 目的 :比较左卡尼汀与曲美他嗪对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病人 ,随机分为2组 ,分别予左卡尼汀 1.0 g ,po ,tid× 12wk及曲美他嗪 2 0mg ,po ,tid× 12wk ,比较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 ,运动耐量及血脂水平。结果 :左卡尼汀及曲美他嗪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 ,运动至出现ST段压低 1mm所需时间、心绞痛所需时间、ST段缺血型下移之和明显减少 ,运动持续时间显著延长 ,左卡尼汀还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 :左卡尼汀及曲美他嗪均能缓解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症状 ,改善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 ,提高运动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绞痛 心肌缺血 运动耐量 左卡尼汀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7
作者 邱忠霞 马贺军 王涤非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及对照组(60例,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及对照组(60例,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部分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78.3%,对照组5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治疗组18.2%,对照组30.0%;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治疗组无,对照组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电图心肌缺血及部分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不稳定心绞痛 曲美他嗪 复方丹参滴丸 曲美他嗪(TMZ) 老年不稳定心绞痛 疗效观察 治疗组 联合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翟菊萍 黄惠芳 +3 位作者 顾国浩 周滔 金晓华 邱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376-33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5例作为病例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取30例体格检查正常,一般资料与... 目的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水平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5例作为病例组,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另取30例体格检查正常,一般资料与病例组相匹配的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sdLDL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将SAP、UAP、AMI组的sdLDL与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sdLD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SAP、UAP、AMI各组sdLD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SAP,UAP,AMI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sdLDL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相关性:SAP患者sdLD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无明显相关性。UAP,AMI患者的sdLDL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成明显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显示sdLDL升高是发生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sdLDL对于预测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病情进展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MMP2、MMP9升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9
作者 唐其东 吴平生 +5 位作者 候玉清 黄铮 周忠江 郭志刚 修建成 王月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MMP2和MMP9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18例,依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分为ACS组(49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UAP)3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亚...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MMP2和MMP9水平的变化,探讨MMP2和MMP9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118例,依临床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分为ACS组(49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亚组(UAP)30例和急性心肌梗死亚组(AMI)19例;非ACS冠心病组患者(44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亚组(SAP)23例、冠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CTO)21例。对照组为正常冠状动脉组(NCA)25例。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动脉血浆MMP2、MMP9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浆MMP9、MMP2水平明显高于NCA组(P<0.01)和非ACS冠心病组(P<0.05);非ACS冠心病组MMP9水平(P<0.001)和MMP2水平(P<0.05)也较NCA组明显升高。与NCA组比较,UAP亚组、AMI亚组及CTO亚组MMP9显著增高(P<0.01),MMP2也明显增高(P<0.05)。与SAP和UAP亚组比较,AMI亚组只有MMP9水平增高(P<0.05),而CTO亚组MMP9、MMP2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CTO亚组MMP9、MMP2水平明显高于AMI亚组(P<0.05)。结论患者血MMP2、MMP9水平显著升高提示了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并与ACS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有可能作为ACS的预测指标之一,并可能是诊断冠脉慢性完全闭塞很好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9
20
作者 杨胜利 何秉贤 +3 位作者 何作云 张华 何学兰 张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ACS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 测定AC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 ,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做Logis 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ACS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 测定AC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 ,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做Logis 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ACS患者血清CRP浓度〔(18.5 0± 2 3.98)mg/L(SE 2 .5 1,n =91)〕显著高于对照组〔(3.89± 7.14 )mg/L(SE 0 .5 1,n =194 )〕 (P <0 .0 1)。②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期患者CRP浓度〔(18.6 5± 2 4 .12 )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CRP浓度〔(17.95± 2 4 .10 )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CRP浓度〔(3.94± 7.5 0 )mg/L〕、AMI患者恢复期〔(5 .93± 13.0 7)mg/L〕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4 .5 7± 8.2 7)mg/L〕(均P <0 .0 1) ;SAP患者、AMI患者恢复期和OMI患者之间CRP浓度无差别 (P >0 .0 5 ) ,并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③每增加CRP 5mg/L ,ACS发生危险增加到近 2倍 (用Logistic回归 ,OR =1.6 5 ) ,故CRP是ACS一种潜在决定因子。结论 血清CRP浓度升高与ACS有极大的相关性 ,并提出CRP是ACS的一种新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清 C-反应蛋白 浓度 危险因子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