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喂频率对2龄似鲇高原鳅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宋明江 邹巧林 +7 位作者 李飞扬 陈叶雨 吴晓云 刘亚 龚全 李鹏程 欧军 赖见生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6期362-366,共5页
为探究不同投喂频率对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生长的影响,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分别以0.5次/d、1次/d(早上8:00)、1次/d(晚上20:00)、2次/d、3次/d、4次/d等6种投喂频率,对平均体质量为(88.26±5.38)g... 为探究不同投喂频率对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生长的影响,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分别以0.5次/d、1次/d(早上8:00)、1次/d(晚上20:00)、2次/d、3次/d、4次/d等6种投喂频率,对平均体质量为(88.26±5.38)g的2龄似鲇高原鳅进行了饲养试验,试验时长为61 d。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在投饲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0.5次/d、2次/d、3次/d、4次/d组的体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2次/d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0.5次/d、1次/d、4次/d组(P<0.05);在形态指标方面,2次/d组鱼的脏体比显著高于0.5次/d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条件下似鲇高原鳅的最佳投喂频率为2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 投喂频率 生长性能
下载PDF
东方高原鳅的胚胎与胚后发育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汪帆 杨瑞斌 樊启学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8,共10页
对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Herzenstein)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察、拍照并测量,结果显示:东方高原鳅成熟卵呈淡黄色、圆形,卵径为0.97~1.11 mm,遇水具微黏性,为沉性卵。在水温(16±0.5)℃下,受精卵历时132h9mi... 对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Herzenstein)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的全过程进行观察、拍照并测量,结果显示:东方高原鳅成熟卵呈淡黄色、圆形,卵径为0.97~1.11 mm,遇水具微黏性,为沉性卵。在水温(16±0.5)℃下,受精卵历时132h9min孵化出膜,所需积温为2 113.6℃·h,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分为7个时期: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出膜前期;初孵仔鱼全长(4.86±0.09)mm,在水温(16±0.5)℃下,胚后发育历时34d,分为卵黄囊和后期仔鱼阶段,其中卵黄囊阶段历时9d,后期仔鱼历时2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高原鳅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卵黄囊 后期仔鱼
下载PDF
成年似鲇高原鳅外周血细胞及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柳兰 代敏 +4 位作者 杨淞 吴应斌 汤巨平 杨世勇 杜宗君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3,31,共9页
通过对成年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外周血细胞涂片及中肾、肝脏和脾脏组织的印片进行瑞氏(Wright’s)、过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大小、分布及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似鲇高原鳅血细胞可... 通过对成年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外周血细胞涂片及中肾、肝脏和脾脏组织的印片进行瑞氏(Wright’s)、过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大小、分布及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似鲇高原鳅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发生(除血栓细胞)均可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外周血中红细胞比例最多,为97.56%,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占52.86%,居白细胞的首位;三种粒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占30.25%。粒细胞的主要发生场所在中肾占45.18%,红细胞的主要发生场所在脾脏,占71.62%,肝脏中未见原始血细胞。在中肾中同时可见嗜酸性、嗜碱性和嗜中性三种粒细胞的发生。各阶段的白细胞PAS染色均显示阳性,但只有各阶段的粒细胞SBB染色显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 外周血细胞 血细胞的发生 造血组织 细胞化学
下载PDF
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生熬 王成 姚娜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9,共6页
以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间采集的113尾拟鲶高原鳅为试材,运用生物学测定和渔获物统计法对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进行了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种群资源衰竭趋势加剧,形态学特征在不同河段有所变化;体长与... 以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间采集的113尾拟鲶高原鳅为试材,运用生物学测定和渔获物统计法对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进行了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青海省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种群资源衰竭趋势加剧,形态学特征在不同河段有所变化;体长与全长、体长与肠长的相关性较为合理;体质量与体长的相关性关系式W=0.284 5 L1.356(r2=0.871 5),体质量与肠长的相关性关系式W=0.128 4 LT1.660(r2=0.820 6),体质量与体高的相关性关系式W=2.243 0 H0.680(r2=0.841 8);摄食率较大,充塞度级别较高,大部分为3级以上,丰满度系数为2.428.试验表明,青海大通北川河流域支流半脑山地区的溪流中发现的拟鲶高原鳅,雌雄比例不合理,性成熟个体较少,个体生长比不合理,亟待保护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鲶高原鳅 生物学特性 青海 北川河流域
下载PDF
似鲇高原鳅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燕 耿毅 +5 位作者 汪开毓 阳磊 刘丹 徐敬钧 陈德芳 黄小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63-866,871,共5页
为确定一起似鲇高原鳅败血症疫情的病原,本实验通过无菌操作从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GYQ),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为似鲇高原鳅败血症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 DNA和gyr B基因... 为确定一起似鲇高原鳅败血症疫情的病原,本实验通过无菌操作从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优势菌(GYQ),以腹腔注射与浸泡的方式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为似鲇高原鳅败血症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 DNA和gyr B基因序列测定(KF952599和KJ001821)与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ictaluri)。病鱼组织器官具有典型的败血症病理变化,以全身多组织器官充出血、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性细胞侵润为主要特征,尤其是肝、肾、脾、肠和脑较为严重。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6种药物表现为敏感;对庆大霉素等4种药物表现为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 败血症 鮰爱德华氏菌 分离鉴定 病理损伤
下载PDF
野生和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肌肉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84-587,共4页
对野生和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野生与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和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的氨... 对野生和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野生与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肌肉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水分含量及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和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85.17和82.48。根据氨基酸评分(AAS),似鲇高原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根据化学评分(CS),似鲇高原鳅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综合分析表明,野生似鲇高原鳅在常规营养品质上略高于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人工养殖似鲇高原鳅与野生似鲇高原鳅一样味道鲜美而且是补充人体所需赖氨酸的理想食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 肌肉 营养成分 氨基酸
下载PDF
似鲶高原鳅在宁夏永宁黄河段的形态变异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大治 张显理 +2 位作者 代仲春 戴沛捷 鲁军 《宁夏农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24-26,共3页
本文对宁夏、甘肃、四川的似鲶高原鳅标本做了形态学上的比较,发现宁夏永宁黄河段的似鲶高原鳅种群在形态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异,并就其变异原因做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似鲶高原鳅 宁夏永宁 黄河 形态变异 变异原因
下载PDF
似鲶高原鳅温和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的病理损伤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敬钧 耿毅 +5 位作者 汪开毓 陈成 周燕 陈德芳 黄小丽 蒲云丹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08-714,共7页
2013年9月,四川雅安某似鲶高原鳅养殖场发生以体表出血、皮肤溃疡、内脏器官肿大、出血与坏死为特点的疾病。从自然发病的似鲶高原鳅肝与肾分离到1株G-短杆菌(XJJ130928),其在BHI平板上28℃培养24 h,形成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013年9月,四川雅安某似鲶高原鳅养殖场发生以体表出血、皮肤溃疡、内脏器官肿大、出血与坏死为特点的疾病。从自然发病的似鲶高原鳅肝与肾分离到1株G-短杆菌(XJJ130928),其在BHI平板上28℃培养24 h,形成灰白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半透明状微隆的圆形菌落,人工感染证实其为本次似鲶高原鳅发病的病原菌。根据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检测结果初步判定其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进一步的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株的16S rRNA与gyrB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F761305与KJ139988)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与A.sobria同源性最高。在以分离株16S rRNA和gyrB基因序列及GenBank中同源性较高的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分离株与A.sobria聚为一族,其同源性分别为96.0%-99.0%与94.5%-98.0%,结合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离菌为A.sobria。该菌对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和氧氟沙星等敏感,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洛美沙星、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耐药。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A.sobria感染似鲶高原鳅对多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肾、脾、肠的损伤较为严重,表现为明显的淤血、出血,变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鲶高原鳅 温和气单胞菌 16S RRNA GYRB 病理损伤
下载PDF
一株似鲇高原鳅源蛙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范玉蕾 耿毅 +6 位作者 周燕 邓梦玲 余泽辉 汪开毓 黄小丽 陈德芳 张雨薇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6-562,共7页
从四川乐山某养殖场自然发病的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FYL140220。病毒感染鲤上皮瘤细胞系(epithelima popuasum cuprini,EPC)后,细胞呈现圆缩、坏死、脱落、明显空斑的病变特征。将自然发病鱼组织过滤... 从四川乐山某养殖场自然发病的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体内分离到一株病毒FYL140220。病毒感染鲤上皮瘤细胞系(epithelima popuasum cuprini,EPC)后,细胞呈现圆缩、坏死、脱落、明显空斑的病变特征。将自然发病鱼组织过滤除菌液和细胞培养病毒液分别接种健康似鲇高原鳅,试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死亡率分别为30%和40%,而对照组无异常。对经FYL140220感染出现典型细胞病变(CPE)的EPC细胞制备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病毒呈正六边形,对称20面体,对角线直径约(103±7)nm;提取细胞培养病毒液、自然发病鱼和人工感染发病鱼的内脏器官总DNA进行蛙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i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保守区域的PCR扩增,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约500 bp的特异性条带。MCP基因同源性与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株FYL140220与蛙病毒属成员聚为一支,尤其与大鲵蛙病毒与沼泽绿蛙病毒同源性最高,分别达99.8%和99.6%。结合PCR检测、电镜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确认分离病毒FYL140220为蛙病毒,这是首次报道蛙病毒可自然感染似鲇高原鳅并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彩病毒 蛙病毒 似鲇高原鳅 分离 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似鲇高原鳅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明江 陈叶雨 +8 位作者 赖见生 龚全 吴晓雲 刘亚 李鹏程 杨焕超 李飞扬 肖宇 孙甲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86-88,114,共4页
[目的]研究似鲇高原鳅在循环水系统中的最适养殖密度,为人工繁殖似鲇高原鳅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似鲇高原鳅初始体重为(88±5)g/尾,养殖密度为1.27、2.54、3.81、5.08、6.35、7.62和8.89 kg/m^(2),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 [目的]研究似鲇高原鳅在循环水系统中的最适养殖密度,为人工繁殖似鲇高原鳅的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似鲇高原鳅初始体重为(88±5)g/尾,养殖密度为1.27、2.54、3.81、5.08、6.35、7.62和8.89 kg/m^(2),研究不同养殖密度对似鲇高原鳅特定生长率、增重率、饵料系数、存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养殖鱼类群体体长和体重等指标出现分化,养殖密度与肝体比和脏体比呈负相关,循环水养殖适宜密度为6.35 kg/m^(2)。[结论]不同养殖密度差异体现在肝体比和脏体比方面,从成本和效率出发,综合增重率、饵料系数等生长指标,推荐养殖密度为6.35 kg/m^(2),养殖上市前应该进行适当肥育,以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 养殖密度 生长指标
下载PDF
黄河玛曲段似鲇高原鳅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艳萍 娄忠玉 +2 位作者 王太 杜岩岩 焦文龙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6-89,共4页
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黄河上游玛曲段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扩增出560 bp的片断序列在39个个体中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共界定了10个单倍型。碱基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度较高,为... 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黄河上游玛曲段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3个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扩增出560 bp的片断序列在39个个体中检测到28个多态位点,共界定了10个单倍型。碱基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度较高,为0.861,核苷酸多样度为0.014 19。AMOVA分析显示,96.52%的分子差异位于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Fst)值统计检验和系统发育树都表明,3个地理群体之间尚未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建议将黄河上游玛曲段似鲇高原鳅群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 D—loop区 种群结构
下载PDF
似鲇高原鳅LEAP-2基因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
12
作者 宋明江 陈叶雨 +3 位作者 吴晓雲 刘亚 龚全 赖见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50-2056,共7页
【目的】研究似鲇高原鳅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似鲇高原鳅转录组测序数据库,获得LEAP-2基因序列。【结果】cDNA序列为2253 bp,其中5’非编译区(UTR)为270 bp, 3’UTR为1698 bp,开放阅读框为285 bp,编码94个氨基酸。信号肽预... 【目的】研究似鲇高原鳅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似鲇高原鳅转录组测序数据库,获得LEAP-2基因序列。【结果】cDNA序列为2253 bp,其中5’非编译区(UTR)为270 bp, 3’UTR为1698 bp,开放阅读框为285 bp,编码94个氨基酸。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LEAP-2信号肽包含28个氨基酸残基。似鲇高原鳅的LEAP-2与西藏高原鳅LEAP-2聚在一支,置信度为99%。组织分布结果表明,LEAP-2在健康似鲇高原鳅的鳃、肾脏、肝脏、肌肉、胃、脑、肠道、脾脏、皮肤、眼睛和心脏共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似鲇高原鳅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是鳃中表达量的2000多倍。在迟缓爱德华氏菌作用下,似鲇高原鳅LEAP-2 mRNA表达量在各免疫组织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粘膜相关组织皮肤、鳃和肠道中,细菌侵染后LEAP-2出现显著上调表达(P<0.05)。在系统性免疫组织脾脏、肝脏和肾脏中,肝脏中的LEAP-2在细菌侵染24 h时显著上调表达(P<0.05),随后下降;脾脏中LEAP-2先下降表达,随后显著上调表达(P<0.05),最终恢复到正常表达水平;肾脏中的LEAP-2在攻毒96 h上调表达(P<0.05)。【结论】似鲇高原鳅LEAP-2参与了机体对抗致病菌侵染的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 抗菌肽 LEAP-2 细菌侵染
下载PDF
似鲇高原鳅皮肤与鳍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淞 李冬梅 +6 位作者 赵柳兰 符红梅 王艳 肖青 吴应斌 汤巨平 杜宗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2-849,共8页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及H.E和AB-PAS染色方法,对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头部、腹部、背部、侧线部和尾部皮肤结构及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各部位皮肤均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真皮包括疏松层和致密层,不...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及H.E和AB-PAS染色方法,对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头部、腹部、背部、侧线部和尾部皮肤结构及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各部位皮肤均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真皮包括疏松层和致密层,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同。表皮层腹部最厚,为(84.62±10.82)μm,侧线部最薄,为(14.97±3.95)μm,各部位表皮厚度差异显著。表皮层分布着黏液细胞、棒状细胞及味蕾。疏松层头部最厚,为(282.71±70.56)μm,尾部最薄,为(29.07±4.88)μm,该层分布有黑色素细胞、空泡状细胞和颗粒腺,而黏液腺分布于致密层。各部位的鳍均由表皮层、胶原纤维层、胶原下层及鳍条构成,表皮层与皮肤表皮层组成相似,鳍条是矿化的结缔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 皮肤 组织学
原文传递
青海北川河流域拟鲶高原鳅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娜 马良 +1 位作者 金珊珊 陈生熬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0,共6页
为丰富拟鲶高原鳅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青藏高原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2015年在青海北川河流域4季采集拟鲶高原鳅,运用传统生物学测定和渔获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按照W=0.017 0L2.698 7(R2=0.956 2),拟鲶高原鳅中... 为丰富拟鲶高原鳅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青藏高原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3年—2015年在青海北川河流域4季采集拟鲶高原鳅,运用传统生物学测定和渔获物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按照W=0.017 0L2.698 7(R2=0.956 2),拟鲶高原鳅中b值与3差异显著(P>0.05),为异速生长。拟鲶高原鳅样本中,3+为优势年龄个体,占58.5%,最大年龄5+。拟鲶高原鳅体长与头长的关系式为:HL=0.149 8 L+0.592 3(R2=0.816 2);体长和尾柄长的关系式为:PL=0.108 0 L+0.460 6(R2=0.707 5);拟鲶高原鳅体长和体高的关系式为:H=0.153 1 L+0.134 8(R2=0.850 5);拟鲶高原鳅体长和体宽的关系式为:BW=0.111 3 L+0.198 8(R2=0.804 0);拟鲶高原鳅的渐进体长和体重分别L∞=10.32 cm,W∞=9.24 g,t 0=-0.834 5,拐点年龄ti为2.14,丰满度系数为1.509 1±0.256 5。研究表明:拟鲶高原鳅异速生长,机体偏瘦,生长不稳定,雌雄个体差异显著(P<0.05),拐点年龄偏大,小型化趋势,是青藏高原渔业中亟待保护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鲶高原鳅 年龄 生长 青海
原文传递
似鲇高原鳅肠道细菌组成、产酶能力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得鹏 王晓谰 +3 位作者 黄进强 李永娟 吴深基 潘玉财 《生物技术》 CAS 2021年第3期254-261,共8页
[目的]为探讨黄河上游特有鱼类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肠道菌群组成、产酶能力及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似鲇高原鳅的肠道细菌,并通过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其肠道菌群种类进行鉴定,同时利用筛选培养基筛选产... [目的]为探讨黄河上游特有鱼类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肠道菌群组成、产酶能力及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传统培养法分离似鲇高原鳅的肠道细菌,并通过16S r RNA序列分析对其肠道菌群种类进行鉴定,同时利用筛选培养基筛选产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菌株,进而对产酶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生长特性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似鲇高原鳅肠道菌群主要归属于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其中气单胞菌属为优势菌群。产酶能力分析发现产酶菌株有11株,分别为隶属于不动杆菌属的G1、G2、G3、G4、G7、G10和气单胞菌属的G5、G6、G8、G9、G11,其中G1、G2、G4、G5、G6、G7这几株菌株综合产酶能力强,G1、G5产蛋白酶和脂肪酶,G2、G4产蛋白酶和淀粉酶,G3、G11产蛋白酶,G6产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G7产脂肪酶和淀粉酶。生长特性分析发现G1、G2、G4、G5、G6、G7这几株菌株最适温度都是28℃,最佳p H值是7.0~8.0,最佳盐度是0.6%~1.0%,最佳接种量是6%~8%,在培养24 h~30 h后生长趋于平缓、进入稳定期。[结论]似鲇高原鳅肠道菌群可分为1门4属,其中产酶菌株有11株,对其中6株具有较强产酶能力的菌株进行了生长特性分析,这为似鲇高原鳅肠道细菌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鲇高原鳅 肠道细菌 产酶能力 生长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