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tablishment of Fingerprint of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 by HPLC
1
作者 Hongxia LI Lu ZHANG +4 位作者 Mingcheng CHEN Chenyan LIANG Yunli TANG Xiaoxun WANG Ganneng HUANG 《Medicinal Plant》 CAS 2019年第6期72-76,共5页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the fingerprint of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et Schult.by HPLC.[Methods]Taking the peak of chlorogenic acid as the references,the 10 batches of C.buchananii Roem.et Schult.m...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ed to establish the fingerprint of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et Schult.by HPLC.[Methods]Taking the peak of chlorogenic acid as the references,the 10 batches of C.buchananii Roem.et Schult.materials were detected by HPLC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column of Thermo ODS-2 Hypersil(5μm,4.6 mm×250 mm),detection wavelength of 323 nm,column temperature of 25℃,mobile phase of methanol-0.1%phosphoric acid solution,gradient elution and injection volume of 20μL.The common peak identification and similarity evaluation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Similar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Version 2004 A).[Results]Among the HPLC fingerprints of the 10 batches of C.buchananii Roem.et Schult.materials,there are 13 common peaks,and their similarity is all greater than 0.9,indicating good similarity.[Conclusions]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C.buchananii Roem.et Sch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et schult.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INGERPRINT Common PEAK SIMILARITY
下载PDF
Study on Infrared Fingerprint of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
2
作者 Chenyan LIANG Lu ZHANG +2 位作者 Li WANG Yunli TANG Hanshen ZHE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6期92-94,共3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the infrared fingerprint of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 [Methods] Ten batches of C. buchananii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were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stablish the infrared fingerprint of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 [Methods] Ten batches of C. buchananii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were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clustered by Omic software and Ward method. [Results] The infrared fingerprints of C. buchananii were obtained, and the similarity was all greater than 0.9. [Conclusions] The established method has good stability and controllability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C. buchanan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et schult. Infrared fingerprint SIMILARITY Cluster analysis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Zhuang Medicine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 on D-GalN-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3
作者 Chenyan LIANG Lu ZHANG +4 位作者 Ganneng HUANG Yunli TANG Liuyan HE Li WANG Mingcheng CHEN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1期60-62,72,共4页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Zhuang medicine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 on D-galactosamine(D-GalN)-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Methods] A mouse model of c... [Objective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Zhuang medicine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 et Schult. on D-galactosamine(D-GalN)-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Methods] A mouse model of chemical liver injury was established by D-GalN, and the mice with D-GalN-induced liver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blank group, model group, positive control group and drug-administered groups. The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 in the serum of the mice in each group and the level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nd malondialdehyde(MDA) in the liver tissue of the mice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liver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extracts of the Zhuang medicinal herb C. buchananii could reduce the serum ALT and AST levels(P<0.05), increase the SOD content in the liver tissue of mice(P<0.05), and decrease the MDA level(P<0.05). [Conclusions] The Zhuang medicinal herb C. buchananii has a good protective effect on D-GalN-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ptolepis buchananii roem.et schult. D-GALACTOSAMINE Liver injury
下载PDF
荸荠离体培养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利萍 吕家龙 +2 位作者 唐永红 喻景权 汪炳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4-526,共3页
以荸荠(Eleocharistuberosa Roem . et. Schult)品种“大红袍”中心芽的芽尖为外植体,在MS+ 6BA 1.0 m g/L+ NAA 0.1 m g/L培养基中诱导产生了丛生叶状茎,叶状茎继代培... 以荸荠(Eleocharistuberosa Roem . et. Schult)品种“大红袍”中心芽的芽尖为外植体,在MS+ 6BA 1.0 m g/L+ NAA 0.1 m g/L培养基中诱导产生了丛生叶状茎,叶状茎继代培养在 MS附加不同激素浓度的 6BA 和CPPU 培养基中,当6BA,CPPU 浓度分别为3 m g/L,0.3 m g/L时,增殖系数达到最高,为4.00 左右.叶状茎生根后移栽到大田中,可同以荸荠球茎为繁殖体一样产生球茎.在荸荠收获期测定单荠重和直径,结果表明,试管苗在整齐度上均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组织培养 繁殖
下载PDF
荸荠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被引量:12
5
作者 杭玲 苏国秀 +4 位作者 蒋慧萍 黄卓忠 何铁光 蒙平 张向军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06-307,共2页
选取优质高产的荸荠品种芳林种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显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6-BA1.0~1.5mg/L、琼脂4.0g/L、白糖30g/L,组培苗幼芽增殖系数为3~4;而采用相同浓度培养基成分,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方法,组培苗幼芽增殖系数为6~8... 选取优质高产的荸荠品种芳林种芽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显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6-BA1.0~1.5mg/L、琼脂4.0g/L、白糖30g/L,组培苗幼芽增殖系数为3~4;而采用相同浓度培养基成分,不加琼脂的液体培养方法,组培苗幼芽增殖系数为6~8,而且植株生长整齐健壮,叶色青绿,叶状茎也长得又快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组织培养 组培苗
下载PDF
荸荠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英文) 被引量:6
6
作者 江文 陈丽娟 +1 位作者 李杨瑞 杨丽涛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9年第3期229-232,共4页
以荸荠叶状茎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并对其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荸荠的RAPD-PCR优化反应体系和程序。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和完整性较好,OD260/OD280值在1.8~2.0之间,DNA无降解现象,完全可以满足R... 以荸荠叶状茎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SDS法提取其基因组DNA,并对其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荸荠的RAPD-PCR优化反应体系和程序。结果表明,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和完整性较好,OD260/OD280值在1.8~2.0之间,DNA无降解现象,完全可以满足RAPD-PCR扩增要求。建立了荸荠RAPD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μl,各有关成分的最佳浓度分别为25mmol/L Mg2+,1.0U Taq DNA聚合酶,0.2mmol/L dNTPs,1μmol/μl引物,1.5ng/μl DNA模板。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1min,37℃退火30s,72℃延伸60s,4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基因组DNA 提取 RAPD 反应体系
下载PDF
荸荠的组培快繁与大田种植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静 柯卫东 +2 位作者 李峰 黄来春 李汉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33-35,共3页
以沙洋荸荠的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在MS+6-BA2.0mg·L^-1+NAA0.2mg·L^-1+蔗糖3.0%的分化培养基中,茎尖分化率达78.6%;在MS+6-BA1.0mg·L^-1+NAA0.5mg·L^-1+蔗糖3.0%的继代培养基中,增殖系数... 以沙洋荸荠的茎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在MS+6-BA2.0mg·L^-1+NAA0.2mg·L^-1+蔗糖3.0%的分化培养基中,茎尖分化率达78.6%;在MS+6-BA1.0mg·L^-1+NAA0.5mg·L^-1+蔗糖3.0%的继代培养基中,增殖系数达9.3;在MS+6-BA0.5mg·L^-1+NAA0.5mg·L^-1+活性碳0.5%+蔗糖3.0%的生根培养基中,生根率达99.5%。试管苗移栽成活率达98%以上。活性碳对荸荠组培的影响较大,继代增殖过程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添加0.5%活性炭可以增加试管苗的株高和茎粗,促进生根,但降低了增殖系数。在试管苗的基础上,诱导出试管荸荠,平均单个试管球茎质量0.25g。用荸荠试管苗作种,可以有效提高荸荠的整齐度、大果率、产量和商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组织培养 试管苗 试管荸荠 大田种植
下载PDF
荸荠茎尖组织培养增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碧琴 王小玲 +2 位作者 高柱 刘腾云 余发新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3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影响荸荠茎尖组织培养增殖的三要素6-BA、糖和pH值进行实验研究,分别对处理间和对照的芽苗增殖数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M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6-BA质量浓度为1.0 mg.L-1、NAA质量浓度为0.1 mg.L-1、糖质量浓度为65 g.L-1... 以影响荸荠茎尖组织培养增殖的三要素6-BA、糖和pH值进行实验研究,分别对处理间和对照的芽苗增殖数进行统计和方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MS液体培养基中,添加6-BA质量浓度为1.0 mg.L-1、NAA质量浓度为0.1 mg.L-1、糖质量浓度为65 g.L-1,pH值4.7~5.2,培养30 d荸荠茎尖增殖的芽苗数最多,叶状茎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茎尖 增殖因素 方差分析
下载PDF
山东四种草本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德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文对山东4种草本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altaicus(Wild)Navopokr)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K(2n)=36=36m,核型“1A”型... 本文对山东4种草本植物进行了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altaicus(Wild)Navopokr)的染色体数目为2n=36,核型公式为K(2n)=36=36m,核型“1A”型;求米草(Oplismenusundulatifolius(Arduino)RoemetSchult)的染色体数目为2n=12,核型公式为K(2n)=12=8m+4sm,核型“2A”型;红秋葵(Hibiscuscocineus(Medic)Walt)的染色体数目为2n=38,核型公式为K(2n)=38=14m+22sm+2st,核型“2B”型;蟋蟀草(Eleusineindica(L)Gaertn)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k(2n)=18=16m+2sm,核型“2A”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狗哇花 求米草 红秋葵 蟋蟀草 核型
下载PDF
及己根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芳有 张东明 +2 位作者 李创军 张雪莲 罗永明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87-2090,共4页
目的:研究及己根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及己根中分离鉴定了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β,8β-dih... 目的:研究及己根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应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及己根中分离鉴定了10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为:1β,8β-dihydroxy-eudesman-4(15),7(11)-dien-8α,12-olide(Ⅰ)、curcolonol(Ⅱ)、4β,8β-dihydroxy-5α(H)-eudesm-7(11)-en-8,12-olide(Ⅲ)、1β,8β-dihydroxy-eudesman-3,7(11)-dien-8α,12-olide(Ⅳ)、multistalactone E(Ⅴ)、zedoarofuran(Ⅵ)、8β,9α-dihydroxylindan-4(5),7(11)-dien-8α,12-olide(Ⅶ)、serralactone A(Ⅷ)、8-epi-ivangustin(Ⅸ)、金粟兰内酯E(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Ⅶ、Ⅸ、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己根 化学成分 倍半萜
下载PDF
广西禾本科植物二新记录属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昭岑 邹春玉 彭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2-1415,共4页
该文报道了广西禾本科(Poaceae)植物二新记录属,即菵草属( Beckmannia Host)和草沙蚕属( Tripogon Roem. et Schult.)。菵草属有2种及1变种,分布较广,我国有1种1变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菵草[ 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 该文报道了广西禾本科(Poaceae)植物二新记录属,即菵草属( Beckmannia Host)和草沙蚕属( Tripogon Roem. et Schult.)。菵草属有2种及1变种,分布较广,我国有1种1变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菵草[ Beckmannia syzigachne (Steud.) Fern.]。草沙蚕属约有30种,多分布于亚洲和非洲,我国有11种,广西首次记录到该属的线形草沙蚕( Tripogon filiformis Nees ex Steud.)。同时,还提供了2个新记录属、种的形态描述与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菵草属 草沙蚕属 禾本科 新记录属 广西
下载PDF
高光低温气候条件下三种禾谷类作物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婷茹 姚林玲 +1 位作者 杨永星 张立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429-434,共6页
采用光合仪监测河北坝上地区玉米(Zea mays L.)、谷子(Setaria italica)、莜麦[Avena chinensis(Fisch.ex Roem.et Schult.)Metzg.]的光合日变化及其季节动态。结果明确了高光低温环境下喜温型禾谷类作物的光温生态适应性,发现在该地区... 采用光合仪监测河北坝上地区玉米(Zea mays L.)、谷子(Setaria italica)、莜麦[Avena chinensis(Fisch.ex Roem.et Schult.)Metzg.]的光合日变化及其季节动态。结果明确了高光低温环境下喜温型禾谷类作物的光温生态适应性,发现在该地区的特殊气候条件下,作物的收获目标要根据其温感型来确定,禾谷类喜温型作物以收获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喜凉型作物以收获子粒等生殖器官为主。由此,可以推广种植饲用玉米,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扩大区域引种选择范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特性 环境因子 光响应曲线 玉米(Zea mays L.) 谷子(Setaria italica) 莜麦[Avena chinensis(Fisch.ex roem.et schult.)Metzg.]
下载PDF
天山北麓腋球顶冰花分布区的生境破碎化现状评价
13
作者 张驰 王丹丹 +3 位作者 郭丽 赵维奇 王绍明 张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189-191,共3页
[目的]对天山北麓腋球顶冰花分布区的破碎化现状进行评价。[方法]实地调查研究,进行GPS定位,从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指数,斑块破碎化指数的角度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9个斑块可划分为5种斑块类型。工业用地在该... [目的]对天山北麓腋球顶冰花分布区的破碎化现状进行评价。[方法]实地调查研究,进行GPS定位,从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指数,斑块破碎化指数的角度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9个斑块可划分为5种斑块类型。工业用地在该研究区域占有较高的面积比例,所占面积比例最小的是荒地。根据斑块密度指数和斑块破碎化指数,得到破碎化程度大小顺序基本一致。[结论]对腋球顶冰花分布区的破碎化程度进行划分如下,破碎化程度最大的是荒地,其次是防护林地、居民用地、工业用地,最小的是农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腋球顶冰花分布区 景观格局
下载PDF
荸荠匍匐茎的发育和球茎的膨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国新 常福辰 徐祥生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71-76,共6页
荸荠球茎的膨大是匍匐茎茎端5—6节的基本组织经细胞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由细胞体积的扩大来实现的。球茎中的淀粉由单粒和复合两种淀粉粒组成。匍匐茎无居间分生组织,它的伸长依靠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横向分裂和细胞的轴向延伸... 荸荠球茎的膨大是匍匐茎茎端5—6节的基本组织经细胞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由细胞体积的扩大来实现的。球茎中的淀粉由单粒和复合两种淀粉粒组成。匍匐茎无居间分生组织,它的伸长依靠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横向分裂和细胞的轴向延伸。本文描述了主茎、匍匐茎、鳞片叶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荸荠 匍匐茎 球茎 淀粉粒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及己不同部位伞形花内酯和异嗪皮啶的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协和 戢太阳 刘菁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629-633,共5页
目的采用HPLC-DAD法测定及己不同部位(根、茎、叶)伞形花内酯和异嗪皮啶的含量,为金粟兰科药材及己资源深入开发提供试验依据。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0... 目的采用HPLC-DAD法测定及己不同部位(根、茎、叶)伞形花内酯和异嗪皮啶的含量,为金粟兰科药材及己资源深入开发提供试验依据。方法色谱柱: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1%磷酸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0~5 min,10%~20%A;5~15 min,20%~30%A;15~30 min,30%~40%A;30~35 min,40%~55%A;35~45 min,55%~10%A。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伞形花内酯和异嗪皮啶分别在0.3281~10.50μg/ml(r=0.9995)和1.8840~60.30μg/ml(r=0.999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伞形花内酯和异嗪皮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6%(RSD=1.31%)、99.68%(RSD=1.46%)。及己不同部位伞形花内酯和异嗪皮啶的含量次序为:根>茎>叶。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高,可为及己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及己根、茎、叶中均含有伞形花内酯和异嗪皮啶,但不同部位的含量差异较大,其根中伞形花内酯和异嗪皮啶含量最高,具有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己 伞形花内酯 异嗪皮啶 HPLC-DAD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古钩藤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江玲 赵云丽 +2 位作者 秦徐杰 刘亚平 罗晓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77-1681,共5页
目的研究民族药用植物古钩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手段分离并纯化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古钩藤茎叶甲醇提取物... 目的研究民族药用植物古钩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手段分离并纯化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古钩藤茎叶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莨菪亭(1)、(+)-3-hydroxy-β-ionone(2)、(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3)、ficusic acid(4)、(+)-松脂素(5)、(+)-8-羟基松脂素(6)、(+)-丁香脂素(7)、异橙黄胡椒酰胺乙酸脂(8)、loliolide(9)、(–)-蛇菰宁(10)、金圣草素(11)、9-hydroxy-10E,12Z-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2)和ficusesquilignan A(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藤属 古钩藤 (+)-松脂素 异橙黄胡椒酰胺乙酸脂 金圣草素
原文传递
及己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芳有 陈俊杰 +3 位作者 周健 张东明 张雪莲 罗永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004-3008,共5页
目的对金粟兰属植物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及己根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结果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为1α,9α-二羟基-8,12-环氧桉叶-4,7,11-三烯-6... 目的对金粟兰属植物及己Chloranthus serratus根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及己根的氯仿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结果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为1α,9α-二羟基-8,12-环氧桉叶-4,7,11-三烯-6-酮(1)、1β,5α-愈创木-4β,10α-二醇-6-酮(2)、zedoalactone A(3)、multistalactone C(4)、1β,8β-二羟基-桉叶-3,7(11)-二烯-8α,12-内酯(5)、1β,8β-二羟基-桉叶-4(15),7(11)-二烯-8α,12-内酯(6)、水合蒎醇(7)、伞形花内酯(8)、异嗪皮啶(9)、5-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香豆素(10)、N-p-香豆酰酪胺(11)、N-反式-阿魏酰基酪胺(12)、N-顺式-阿魏酰基酪胺(13)、儿茶素(14)、7-羟基-5,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5)。结论化合物2、5~7、10、14、15为首次从金粟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己 金粟兰属 5α-愈创木-4β 10α-二醇-6-酮 水合蒎醇 儿茶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