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普通小麦导入纤毛鹅观草抗黄矮病基因的研究──Ⅰ.F_1和BC_1的产生及其细胞遗传学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欣明 李立会 +1 位作者 李秀全 董玉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0-376,共7页
为了将纤毛鹅观草Z1010对黄矮病毒株系PAV和RPV的抗性基因转入普通小麦,通过幼胚拯救,获得了纤毛鹅观草Z1010×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的杂种F1,以及用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回交的BC1衍生系。对杂种F1及BC1植株的细胞学分析表明,... 为了将纤毛鹅观草Z1010对黄矮病毒株系PAV和RPV的抗性基因转入普通小麦,通过幼胚拯救,获得了纤毛鹅观草Z1010×普通小麦品种莱州953的杂种F1,以及用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回交的BC1衍生系。对杂种F1及BC1植株的细胞学分析表明,纤毛鹅观草Z1010不仅对Ph基因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能使杂种F1形成未减数配子,对细胞遗传学资料的进一步分析认为,通过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交换将纤毛鹅观草Z1010的抗黄矮病基因转入小麦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纤毛鹅观草 黄矮病 抗病基因
下载PDF
云南省七个少数民族的肤纹参数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海国 沈若茝 +7 位作者 苏宇滨 陈仁彪 冯波 丁明 黄明龙 王亚平 焦云萍 彭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1期74-80,共7页
本文报告了云南省白族、布朗族、彝族、回族、傈僳族、怒族、基诺族共七个少数民族的肤纹参数。差异显著性测定及聚类分析表明这几个民族间的肤纹参数有很大差异,基诺族与他们的差异最大。各民族同名指(区)的对称组合格局有同型亲和性,... 本文报告了云南省白族、布朗族、彝族、回族、傈僳族、怒族、基诺族共七个少数民族的肤纹参数。差异显著性测定及聚类分析表明这几个民族间的肤纹参数有很大差异,基诺族与他们的差异最大。各民族同名指(区)的对称组合格局有同型亲和性,左右对称呈非随机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肤纹参数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大麦与小麦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蒋继明 刘大钧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0-26,共7页
通过幼胚培养技术分别获得了大麦(Hordeum vulgare L., 2n=2x=14)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2n=6x=42)、硬粒小麦(T. durum d. sf., 2n=4x=28)以及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um Schrank 2n=4x=28)之间的属间杂种,平均杂交结实率分... 通过幼胚培养技术分别获得了大麦(Hordeum vulgare L., 2n=2x=14)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2n=6x=42)、硬粒小麦(T. durum d. sf., 2n=4x=28)以及栽培二粒小麦(T. dicoccum Schrank 2n=4x=28)之间的属间杂种,平均杂交结实率分别为3.0%、1.2%和0.8%。杂种在形态上偏向小麦,自交不孕,用父本作回交亲本获得了大麦×普通小麦杂种的回交一代。所有杂种均表现细胞学上的不稳定性。杂种减数分裂中期1 PMC染色体平均配对频率和交叉结频率分别为27.31Ⅰ+0.33Ⅱ+0.011Ⅲ,0.45;20.571+0.20Ⅱ+0.008Ⅲ,0.25和20.41Ⅰ+0.28Ⅱ+0.005Ⅲ,0.32,表明双亲染色体组间不存在同源关系。大麦×四倍体小麦杂种小孢子的染色体计数表明,杂种中未减数雄配子的频率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间杂种 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形态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建文 丁敏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本文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ev.Fukuho,2n=6x=42,AABBDD)与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B′B′... 本文对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ev.Fukuho,2n=6x=42,AABBDD)与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B′B′C′C′)属间杂种F_1进行了形态和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探讨。首先,在形态方面的研究表明:(1)杂种F_1植株生长旺盛,分蘖力强;(2)绝大部分性状如株高、穗长、芒长等介于双亲之间而呈中间型,少数性状如颖脊、颖壳茸毛可作为鉴别杂种的形态标记;(3)花粉粒空秕、无可染性,花粉高度不育,自交完全不结实。其次,从杂种F_1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1)染色体平均构型为:26.09Ⅰ+4.36Ⅱ+0.09Ⅲ,二价体数目从0-7个均有分布,但大多数为棒状二价体;(2)每细胞平均交叉数为4.78;(3)染色体臂平均配对频率(C值)为0.17。由上可知,在普通小麦ABD基因组与东方旱麦草B′C′基因组之间存在微弱的部分同源关系,或在东方旱麦草基因组中可能存在一种抑制普通小麦Ph基因作用的抑制因子(suppress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麦草 属间杂种 形态学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东方旱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无性系的建立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建文 董玉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为母本,以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为父本,首次成功...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2n=6x=42,AABBDD)为母本,以东方旱麦草(Eremopyrumorientale(L.)Jaub.etSpach;2n=4x=28)为父本,首次成功地获得了属间远缘杂种F1,其平均结实率为0.08%。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胚性无性系的建立、植株再生、壮苗培养等,最终获得了生长正常的杂种F1植株。同时,通过对杂种幼胚愈伤组织、根尖细胞的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该杂种为真杂种,即2n=5x=35(预期染色体数)的杂种细胞占主体;另外,因组培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也有少量2n=28-34染色体数的细胞。以上杂种的获得为将旱麦草优异基因向小麦的转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东方旱麦草 属间杂种 无性系
下载PDF
普通小麦与野生大麦的属间杂交 被引量:8
6
作者 蒋继明 刘大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24-328,共5页
通过活体/离体幼胚培养获得了智利大麦(Hordeum chilense,2n=2x=14)、海大麦(H.marinum,2n=2x=14)及平展大麦(H.depressum,2n=4x=28)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之间的属间杂种。智利大麦×小麦及海大麦×小麦杂种... 通过活体/离体幼胚培养获得了智利大麦(Hordeum chilense,2n=2x=14)、海大麦(H.marinum,2n=2x=14)及平展大麦(H.depressum,2n=4x=28)与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之间的属间杂种。智利大麦×小麦及海大麦×小麦杂种在形态上偏向父本小麦,而平展大麦×小麦杂种除穗部性状外,其形态明显偏向母本。所有杂种均自交不孕,用普通小麦作回交亲本获得了智利大麦×小麦及海大麦×小麦杂种的回交一代。3个杂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8、28和35,杂种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配对频率分别为27.83Ⅰ+0.08Ⅱ,27.79Ⅰ+0.11Ⅱ和34.91Ⅰ1+0.04Ⅱ,表明3个所用的野生大麦与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之间不存在同源关系。本文对野生大麦种质在小麦改良中的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野生长麦 属间杂交 胚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