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CYCLONES ACTIVITIES VARYING WITH ENVIRONMENTAL FIELDS OF MID-AND LOWER-LATITUDES 被引量:2
1
作者 雷小途 陈联寿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03年第1期19-30,共12页
Using historical data from 1951 to 1996, this paper makes statistical study and elaborate comparisons of tropical cyclone (TC) activity in middle and low latitudes. Some usefu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For example,... Using historical data from 1951 to 1996, this paper makes statistical study and elaborate comparisons of tropical cyclone (TC) activity in middle and low latitudes. Some useful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For example, about 65% (90% in May) of the low-latitude tropical cyclones can move north into middle latitudes; TCs in middle latitudes move by about 60 more to the east and 10 km/h faster than in low latitudes; about 60% of the TCs dissipate in middle latitudes; the mean intensity is the maximum near the line dividing the middle and low latitude systems. The work paves the way for more work on reveal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middle and low latitude circula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ical cyclones mid-and low- latitude weather systems interaction
下载PDF
Water vapour multi-vortex structure under the interactions of typhoons and mid-low latitude systems during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Jia-Hui TANG Xiang-De XU +1 位作者 Wen-Yue CAI Chun-Zhu WANG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With divers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complex mechanisms,typhoon remote rainstorms(TRR)are closely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mid-low latitude systems.The anomalous signatures in such processes can improve forecasting... With divers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complex mechanisms,typhoon remote rainstorms(TRR)are closely related to a variety of mid-low latitude systems.The anomalous signatures in such processes can improve forecasting heavy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typhoons and fill the gaps in current physical conceptual models of TRR.Using the optimal typhoon path dataset,ground observation data,and the National Centre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reanalysis dataset,the impact of anomalous water vapour transport on excessive rainfall in North China is investigated.The vector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VEOF)analysis is applied to typhoon precipitation events from 1970 to 2021,and three major modes are extracted to reflect the anomalous water vapour transport for typhoon precipitation.Mode 1 reflects a moisture circulation pattern in North China due to the coexistence of typhoons and remote and direct precipitation,with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heavy precipitation.The differences in remote precipitation areas and intensiti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location of typhoon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d the shifting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ridge.To characterise the water vapour transport circulation of TRR in North China,we proposed the‘multivortex’idea.The transmission of the multi-vortex ensures a continuous supply of TRR water vapour,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multi-vortex is significantly linked to the enhancement of remote precipitation.Three extreme northern rainstorms,75·8 Henan,7·21 Beijing,and 7·20 Zhengzhou rainstorms,have anomalous multi-vortex water vapour convergence,similar to Mode 1.The mechanism of water vapour driven by multi-vortex in the three severe rainstorm events is more extreme than in usual TRR events in North China.The stronger Indian low vortex and relatively southerly subtropical highs can intensify the southwest branch of the double water vapour transport branch,whereas the strengthening of typhoon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facilitates water vapour transport through the channel on the southwestern sid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s and then transports it to key rainstorm areas,promoting TRR development.Therefore,the combination of subtropical highs,typhoons,and the anomalous multi-vortex structure may help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key indicator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remote rainstorm Mid-low latitude circulation systems interaction Multi-vortex
原文传递
热带气旋的登陆及其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8
3
作者 雷小途 陈联寿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2-615,共14页
热带气旋的主要灾害往往在登陆前后造成,登陆问题是当今热带气旋 研究的重点。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 也对中纬度地区天气产生重大影响。西风槽强度的变化可使热带气旋的降水突然 增... 热带气旋的主要灾害往往在登陆前后造成,登陆问题是当今热带气旋 研究的重点。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不仅影响热带气旋的结构和强度变化, 也对中纬度地区天气产生重大影响。西风槽强度的变化可使热带气旋的降水突然 增幅30%。环境场的急剧调整常引起热带气旋运动突变,在弱环境场中,热带气旋的异常运 动与非对称结构关系紧密。中纬度系统对热带气旋的非对称结构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热 带气旋向极移动过程中携带了大量可供中纬度地区降水的水汽,在气旋性切变的环境场中, 热带气旋还向环境场输送能量,并激发和增强中纬度气旋性环流系统的发展,触发严重的灾 害性天气。热带气旋有时也会截断低纬向中纬度的水汽输送及中纬度波动的能量频散,95% 左右的南海热带气旋对梅雨有显著影响,其中约86%的热带气旋会导致梅雨减弱中断甚至结 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中纬度环流系统 相互作用 西风槽 环境场 水汽输送 非对称结构
下载PDF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1
4
作者 张少林 龚佃利 +1 位作者 陈晓红 朱君鉴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3,共5页
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0418号热带气旋在福建沿海登陆后,其北伸倒槽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结合造成了本次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特征。伴随登陆热带... 利用天气实况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4年8月26—28日山东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客观分析。结果表明,0418号热带气旋在福建沿海登陆后,其北伸倒槽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结合造成了本次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特征。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成为联系中低纬度系统的纽带。西风带弱冷空气侵入台风北伸倒槽后,在黄淮之间有明显的暖锋锋生特征,是触发倒槽区域中尺度对流发展和暴雨产生的重要动力机制。暴雨与高能舌区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总能量分布对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的落区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倒槽 低空急流 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 大暴雨
下载PDF
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5
作者 雷小途 陈联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2-461,共10页
热带气旋在热带洋面生成后大多向极移动,其结构、强度、移动路径及风雨等均受中纬度环流系统及地形的影响,同时,热带气旋携带的大量水汽和热带扰动能量向中纬度的输送,有利于激发和增强中纬度环流系统的发展,产生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近年... 热带气旋在热带洋面生成后大多向极移动,其结构、强度、移动路径及风雨等均受中纬度环流系统及地形的影响,同时,热带气旋携带的大量水汽和热带扰动能量向中纬度的输送,有利于激发和增强中纬度环流系统的发展,产生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国际台风界的研究焦点之一。简要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其相互作用机制及寻找业务转化途径,最终提高热带气旋及中纬度转折性的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度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中纬度系统 相互作用 环流系统 结构 地形 移动路径
下载PDF
2003年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少林 龚佃利 +1 位作者 张苏平 刘恭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利用实况观测和北京T2 13数值预报资料 ,对 2 0 0 3年 9月 3~ 4日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 利用实况观测和北京T2 13数值预报资料 ,对 2 0 0 3年 9月 3~ 4日山东雨季最后一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本次大暴雨是由在广东登陆的热带气旋倒槽北伸与西风带弱冷空气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登陆热带气旋生成的低空东南急流为暴雨输送了丰富的热量和水汽 ,低层增暖增湿促使层结不稳定加剧 ,而西风带弱冷空气的侵入对暖湿空气具有抬升作用 ,可触发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 ,导致大暴雨产生。鲁中山区西南侧有利地形促使了低层气旋环流的形成 ,对暴雨具有明显的增幅作用 ,是该地区出现暴雨中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过程分析 西风带 热带气旋 冷空气 登陆 T213数值预报 不稳定能量 雨季 利用 中山区
下载PDF
全球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特征 被引量:38
7
作者 马丽萍 陈联寿 徐祥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4,共8页
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在国际上取得的进展。从3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气候变化特征对全球热带气旋的影响;(2)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振荡以及影响因子;(3)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数值模拟进展。... 阐述全球气候变化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在国际上取得的进展。从3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气候变化特征对全球热带气旋的影响;(2)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振荡以及影响因子;(3)热带气旋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数值模拟进展。总结国际上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全球气候变化主要以全球大气环流、海气相互作用、全球海面温度以及温盐环流(ThermohalineCirculation)这4个方面相互影响及其共同作用,可对全球热带气旋活动的发生频率、强度、路径趋势和登陆地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热带气旋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 海气相互作用 温盐环流 海面温度结构
下载PDF
热带气旋在中低纬度环境场中的不同活动特征 被引量:16
8
作者 雷小途 陈联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9-301,共13页
利用1951~1996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并详尽比较了中、低纬度环境场中的热带气旋活动的不同特征,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如:约65 %(5月达90 %)的低纬度热带气旋能北上进入中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活动的热带气旋平均移向较低纬度偏东60... 利用1951~1996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并详尽比较了中、低纬度环境场中的热带气旋活动的不同特征,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如:约65 %(5月达90 %)的低纬度热带气旋能北上进入中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活动的热带气旋平均移向较低纬度偏东60 左右、移速则较低纬度大10 km/h以上;约60 %的热带气旋在中纬度地区消亡;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在中、低纬系统的分界线附近最大等。为进一步揭示热带气旋与中、低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不同特征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纬度 相互作用 TC 大气环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0407号台风“蒲公英”路径突然北折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高珊 何小宁 凌士兵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8-454,共7页
本文主要从天气学的角度分析0407号台风“蒲公英”在巴士海峡上空突然北折 的原因,发现双台风相互作用牵制了“蒲公英”,增加了台风路径北折的突然性,而其 南侧高压环流的发展对台风路径北折有决定性作用.扩大传统中双台风发生作用的 ... 本文主要从天气学的角度分析0407号台风“蒲公英”在巴士海峡上空突然北折 的原因,发现双台风相互作用牵制了“蒲公英”,增加了台风路径北折的突然性,而其 南侧高压环流的发展对台风路径北折有决定性作用.扩大传统中双台风发生作用的 距离,将两个台风之间可以直接、半直接或间接作用的概念引入日常预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突然北折 双台风 相互作用 南侧高压
下载PDF
双热带气旋相互作用的机制分析及数值研究(一)——物理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玉清 朱永禔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73-582,共10页
本文对正压情况下双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机制分析.通过对两个理想涡旋间非线性涡度平流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双涡气旋性互旋及其中心间距变化的涡度平流机制.分析表明,一个涡旋的切向风场对另一涡旋涡度场的平流相互作用可造成两者气... 本文对正压情况下双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机制分析.通过对两个理想涡旋间非线性涡度平流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双涡气旋性互旋及其中心间距变化的涡度平流机制.分析表明,一个涡旋的切向风场对另一涡旋涡度场的平流相互作用可造成两者气旋性互旋;而一个涡旋的切向风场与另一涡旋涡度梯度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次级环流可造成双涡中心间距的增大或减小(定义为排斥或吸引),由此提出了双涡相互作用的临界距离效应概念.对几类常用的理想热带气旋及合成热带气旋的分析证实,双热带气旋的相互作用存在这种临界距离效应,且临界距离平均在6—7个纬距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气旋 相互作用 次级环流
下载PDF
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发生发展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郑静 费建芳 +1 位作者 蒋国荣 肖晶 《海洋预报》 2008年第1期56-64,共9页
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形成和发展影响的研究情况。海表温度(SST)和海洋飞沫(sea spray)蒸发对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机制和程度如何,目前还存在争议。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进行数值模拟是研... 本文回顾了近几十年来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形成和发展影响的研究情况。海表温度(SST)和海洋飞沫(sea spray)蒸发对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机制和程度如何,目前还存在争议。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进行数值模拟是研究海气相互作用对热带气旋影响的一个有效方法。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旨在推动建立适合我国海域用于热带气旋模拟和预报的海气耦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相互作用 热带气旋 海气耦合模式
下载PDF
2007年8月10-12日青岛地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红岩 于中华 +1 位作者 程俊英 游荣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0~12日青岛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特征及其演变,表明与本次暴雨过程有关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三个:一是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二是冷空气与高空槽的作用;三是热带...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07年8月10~12日青岛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特征及其演变,表明与本次暴雨过程有关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三个:一是副热带高压的变化;二是冷空气与高空槽的作用;三是热带气旋水汽对暴雨的影响。本次降水过程是西风带弱冷空气,副热带高压边缘和热带气旋倒槽向北发展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是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倒槽 低空急流 中低纬系统 特大暴雨
下载PDF
热带气旋风雨影响范围人机交互识别业务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日金 赵兵科 +1 位作者 张维 鲁晓琴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1-745,共5页
主要介绍新近开发并投入业务使用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风雨影响范围人机交互识别业务系统。该系统收集各省逐时逐分观测风雨资料建立TC影响地面风雨数据库,并充分利用M 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综合显示多气象... 主要介绍新近开发并投入业务使用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简称TC)风雨影响范围人机交互识别业务系统。该系统收集各省逐时逐分观测风雨资料建立TC影响地面风雨数据库,并充分利用M 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综合显示多气象要素功能和交互划定区域功能确定TC影响范围,然后使用计算机图形学中区域内外射线判别法由程序挑选出影响范围内站点,再检索风雨资料数据库相应丰富数据,生成TC影响时大风和降水报表文件,以供TC过程影响分析和台风年鉴编撰。该系统克服了以往主观专家分离法耗时耗力的缺点,又避免了客观分离法的较大误差,大大提高了台风年鉴编撰工作效率和业务自动化水平,还可为台风大风降雨气候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TC降水分离 人机交互 区域射线判别法 业务系统
下载PDF
大尺度环流系统对西北太平洋变性TC频数影响的气候诊断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颖旻 徐明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74-378,共5页
基于中国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从气候学角度出发,对西北太平洋TC(热带气旋)发生温带变性的频数与大尺度环流系统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研究发现变性TC多发生于夏、秋两季,通过对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的500hPa高度场进行EOF分解,发现... 基于中国热带气旋年鉴资料,从气候学角度出发,对西北太平洋TC(热带气旋)发生温带变性的频数与大尺度环流系统间的关系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研究发现变性TC多发生于夏、秋两季,通过对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的500hPa高度场进行EOF分解,发现西北太平洋TC变性的频数与65°N附近强冷高压系统在夏、秋两季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在秋季高于夏季;与30°N附近强副热带高压系统存在负相关关系,夏季副热带高压系统的作用更大;与30°N以南西北太平洋多台风活动区域的弱低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低压越弱,对流越弱,则TC的生成数越少,其中发生变性的TC数也会减少。500hPa高度场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时间函数分布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后出现了反号,较好地对应了变性TC年频数的年际变化趋势,70年代中期之前变性TC呈总体偏多,之后变性TC的频数总体偏少,呈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环流系统 变性TC 西北太平洋 气候诊断分析
下载PDF
用数字云图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人-机对话系统 被引量:3
15
作者 燕芳杰 范蕙君 +1 位作者 李修芳 胡治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30-32,共3页
使用2446张卫星展宽云图资料样本,根据云系结构(眼,中心密蔽云区、螺旋云带,结构紧密度)和热带气旋强度的密切相关,求出回归方程、作为估计热带气旋强度的基本公式,并在计算机上实现,建立了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人-机对话系... 使用2446张卫星展宽云图资料样本,根据云系结构(眼,中心密蔽云区、螺旋云带,结构紧密度)和热带气旋强度的密切相关,求出回归方程、作为估计热带气旋强度的基本公式,并在计算机上实现,建立了确定热带气旋强度的人-机对话系统。经过业务试运行。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强度 人机对话系统 数字云图
下载PDF
浙江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及其与环境场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亮 张玉娟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449,共6页
根据1950~2006年共57年的热带气旋(TC)年鉴资料对影响浙江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在影响我国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频数呈减少趋势的背景下,影响浙江和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频数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相反态势... 根据1950~2006年共57年的热带气旋(TC)年鉴资料对影响浙江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在影响我国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频数呈减少趋势的背景下,影响浙江和登陆浙江的热带气旋频数呈增加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相反态势尤为明显。影响和登陆浙江TC频数均存在准15年和准25年的长周期,短周期则分别为准5年和准8年。影响浙江TC平均源地较影响我国TC平均源地偏北和偏东,90年代以来,影响浙江TC平均源地偏西、偏北。通过对热带气旋集中活动期(7~9月)的东亚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浙江TC偏多和偏少年,东亚高、中、低各层环流场特征几乎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气候特征 环流形势
下载PDF
2019年南海季风爆发异常偏早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鲍媛媛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0-413,共14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海温距平等资料诊断分析2019年中国南海季风爆发异常偏早的机制。结果表明:(1)南海季风爆发于5月6日,青藏高...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逐日向外长波辐射、海温距平等资料诊断分析2019年中国南海季风爆发异常偏早的机制。结果表明:(1)南海季风爆发于5月6日,青藏高原和中南半岛热源较常年弱,对季风爆发无明显影响。(2)中高纬度环流中期变化过程中在青藏高原及附近区域形成为期两周的偏强高压脊,来自热带的暖平流以及青藏高原东部晴空辐射强等因素使其温度偏高,起到加快海陆热力差异季节转变进程的作用,对季风爆发至关重要。(3)孟加拉湾气旋“Fani”北上及登陆后迅速减弱后的残留低压的凝结潜热释放,“Fani”凝结潜热释放和气旋性环流增强诱发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爆发从而引起西南季风暖平流输送,因“Fani”而加强北跳的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的暖平流输送,“Fani”影响结束后西南季风与东亚冷槽后部回流辐合产生降水释放凝结潜热等因素,一步接一步,形成了加剧温度正距平的“接力”,最终导致中国南海地区温度梯度增强,越赤道气流增强,南海季风爆发。(4)厄尔尼诺及赤道西太平洋实时海温阶段性正距平增大使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本身不利于季风爆发;但其西端的偏东风在赤道印度洋与中高纬度南下的偏北气流辐合,并在赤道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海温正距平阶段性增强的背景下得以强烈发展,生成孟加拉湾气旋“Fani”,其在北上过程中发展成为台风,由此引起大气环流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南海季风的偏早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 中高纬度环流 孟加拉湾气旋“Fani” 海温异常
下载PDF
江淮梅雨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鲸 江静 张云谨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97-199,205,共4页
每年初夏长江流域雨期的连续阴雨称为梅雨,西太平洋上靠近热带地区的强气旋称为热带气旋(我国习惯称为台风),这2种天气现象都属于大尺度范围内大气环流引发的.本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46~2000年55 a间2个气候系统的相互关系,并计算... 每年初夏长江流域雨期的连续阴雨称为梅雨,西太平洋上靠近热带地区的强气旋称为热带气旋(我国习惯称为台风),这2种天气现象都属于大尺度范围内大气环流引发的.本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46~2000年55 a间2个气候系统的相互关系,并计算2个系统指数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梅雨与台风呈负相关关系,即当年如果梅雨偏多,梅雨期偏长,则台风偏少.反之,台风次数多的年份,梅雨量较小,梅雨期短.春季或梅雨前台风次数较多的年份,入梅时间会晚一些,梅雨量少,梅雨期短;梅雨量较多的年份出梅后的台风较少,尤其是秋季台风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热带气旋 大尺度环流系统 相关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