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慧丽 高明明 +2 位作者 郭华珍 宋桂芸 张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04-806,共3页
目的测定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正常值。方法应用温度感觉分析仪对123名健康成人躯干双侧T3、T7、T11关键点皮肤进行检测。结果测得冷觉、热觉、冷痛觉、热痛觉感觉阈值。冷觉和热觉阈值标准差较热痛觉小;冷痛觉阈值跨度最大;热痛觉阈值随... 目的测定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正常值。方法应用温度感觉分析仪对123名健康成人躯干双侧T3、T7、T11关键点皮肤进行检测。结果测得冷觉、热觉、冷痛觉、热痛觉感觉阈值。冷觉和热觉阈值标准差较热痛觉小;冷痛觉阈值跨度最大;热痛觉阈值随节段下降有增大趋势;中年组较青年组阈值有增大趋势。结论躯干皮肤温度觉和温痛觉阈值正常参考值应按不同节段、年龄分别建模。冷觉、热觉个体差异较小,冷痛觉、热痛觉个体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 皮肤 温度觉 阈值 温度觉分析仪
下载PDF
改良菱形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邢新 郝岚 陈江萍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5期239-240,共2页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 1994年 3月以来 ,我们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躯干及肢体皮肤缺损 32例 ,其中缺损位于鼻尖及鼻翼者 18例 ,上唇者 5例 ,面颊部者 6例 ,腹部、臀连大腿外侧及前臂者各 1例...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自 1994年 3月以来 ,我们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面部、躯干及肢体皮肤缺损 32例 ,其中缺损位于鼻尖及鼻翼者 18例 ,上唇者 5例 ,面颊部者 6例 ,腹部、臀连大腿外侧及前臂者各 1例。缺损面积最小者 0 .5cm× 0 .7cm ,最大者 8cm× 10cm。结果 术后除 1例皮瓣尖端表皮坏死外 ,其余均完全成活 ,切口Ⅰ期愈合 ,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简单易行 ,效果可靠 ,尤其适用于面部面积不大但又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菱形皮瓣 皮肤缺损 面部 躯干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
3
作者 胡明华 袁宪宇 +1 位作者 吴长初 朱喜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学观察法、双免疫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包皮、头皮和躯干皮肤来源的组织标本中CD34蛋白表达。结果 CD34蛋白在人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有表达,而在人...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学观察法、双免疫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包皮、头皮和躯干皮肤来源的组织标本中CD34蛋白表达。结果 CD34蛋白在人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有表达,而在人躯干皮肤的表皮中无表达。Ⅰ型表位CD34蛋白的分布比Ⅱ、Ⅲ型表位CD34蛋白更加广泛。CD34阳性的基底层细胞同时也有β1整合素或p63的表达,并随着细胞传代而减少。不同年龄CD34I型表位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而不同年龄组的CD34阳性率各表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D34蛋白主要分布于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可用于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 头皮 包皮 躯干皮 表皮干细胞
下载PDF
后躯干瘢痕皮修复联合血浆外敷对烧伤创面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章锦成 叶鹂柳 +1 位作者 张文振 叶胜捷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6期12-15,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使用后躯干瘢痕皮修复联合血浆外敷对创面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治疗的40例Ⅲ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选取后躯干瘢痕皮对瘢... 目的 探讨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使用后躯干瘢痕皮修复联合血浆外敷对创面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接受治疗的40例Ⅲ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均选取后躯干瘢痕皮对瘢痕创面进行修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浆外敷。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创面处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 治疗7 d、14 d、21 d后,观察组的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40例接受瘢痕修复的患者其瘢痕皮存活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后躯干同一部位接受2次供皮患者3例,3次供皮患者2例,观察组未出现2次及以上次数供皮患者。治疗7 d、14 d、21 d后,观察组TNF-α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GF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对患者使用后躯干瘢痕皮修复联合血浆外敷进行后期修复效果较好,可显著缩短愈合期,并有可能是通过调节创面EGF、TNF-α的表达发挥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躯干瘢痕皮 大面积深度烧伤 血浆外敷 细胞因子 愈合率
下载PDF
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防治技术研究
5
作者 李恂 何慎 +4 位作者 黄海洲 曹英 刘娟娟 李茂娟 欧惠玲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5期124-127,共4页
指出了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主要危害1~3 a油茶幼林,该病害初期为树皮开裂,中期出现树皮翻卷,最后枝条干枯,甚至全株枯死。为保障油茶新造林健康生长,减少造林损失,于2018年3月10~18日,在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3a油茶新造林中开展了... 指出了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主要危害1~3 a油茶幼林,该病害初期为树皮开裂,中期出现树皮翻卷,最后枝条干枯,甚至全株枯死。为保障油茶新造林健康生长,减少造林损失,于2018年3月10~18日,在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3a油茶新造林中开展了油茶生理性开皮病的防治试验。根据油茶树干、枝部生理性开皮病危害程度不同划分了3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设4个小区,每小区采用不同浓度、不同比例、不同药剂的混合液进行了防治试验对比。施药半年后,测定了病株治愈率,测定方法为:每个试验区全数实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花椒液喷洒树干或树枝的感病部位可以有效防治油茶树生理性开皮病,治愈率可达90%;使用花椒液+氨基酸钙((H_(2)NCH_(2)COO)2Ca)溶液,或花椒液+硫酸铵((NH_(4))_(2)SO_(4))溶液,或花椒液+硫酸钾(K_(2)SO_(4))溶液,或花椒液+硫酸铵((NH_(4))2SO_(4))溶液+氨基酸钙((H_(2)NCH_(2)COO)_(2)Ca)溶液,防治效果比较好,治愈率达92%~95%;而使用花椒液+硫酸铵((NH_(4))_(2)SO_(4))+硫酸钾(K_(2)SO_(4))+氨基酸钙((H_(2)NCH_(2)COO)^(2)Ca)的混合溶液,防治效果更佳,开皮株在30%以下的治愈率可达100%,30%以上且有树皮翻卷的治愈率可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树干 枝部 开皮病 防治技术
下载PDF
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胡明华 袁宪宇 +1 位作者 吴长初 朱喜 《长沙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学观察法、双免疫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包皮、头皮和躯干皮肤来源的组织标本中CD34蛋白表达。结果:CD34蛋白在人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有表达,而在...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解剖部位表皮基底层中CD34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学观察法、双免疫标记法、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包皮、头皮和躯干皮肤来源的组织标本中CD34蛋白表达。结果:CD34蛋白在人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有表达,而在人躯干皮肤的表皮中无表达。Ⅰ型表位CD34蛋白的分布比Ⅱ、Ⅲ型表位CD34蛋白更加广泛。CD34阳性的基底层细胞同时也有B1整合素或p63的表达,并随着细胞传代而减少。不同年龄CD34Ⅰ型表位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P<0.05),而不同年龄组的CD34阳性率各表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D34蛋白主要分布于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中,可用于包皮和头皮的表皮基底层细胞的分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 头皮 包皮 躯干皮 表皮干细胞
原文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植皮修复患儿生活质量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戚伟伟 陈晨 +2 位作者 徐飞 柯玉洁 孙德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7期3336-3340,共5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植皮修复患儿生活质量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患儿70例,采用计算机系统随机编号的方式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3...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对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植皮修复患儿生活质量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患儿70例,采用计算机系统随机编号的方式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35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游离植皮后常规包扎处理,实验组患儿进行游离植皮后在VSD下进行包扎处理。考察两组患儿疗效指标。术前、出院后30 d采用36项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患儿的生活质量。术前、术后7d观察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7 d植皮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0 d,两组患儿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生理职能(RP)、活力(VT)、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及精神健康(MH)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两组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颈部及躯干深度烧伤植皮修复患儿,在VSD下进行包扎处理,可提高植皮成功率,缩短住院天数及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及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颈部及躯干 深度烧伤 植皮修复 生活质量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