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trials for treating recurrent head and neck cancer with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using the Tsing-Hua Open Pool Reactor 被引量:7
1
作者 Ling-Wei Wang Yen-Wan Hsueh Liu +1 位作者 Fong-In Chou Shiang-Huei Jiang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18年第1期393-399,共7页
Head and neck(HN)cancer is an endemic disease in Taiwan,China.Locally recurrent HN cancer after full-dose irradia-tion poses a therapeutic challenge,and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may be a solution that could ... Head and neck(HN)cancer is an endemic disease in Taiwan,China.Locally recurrent HN cancer after full-dose irradia-tion poses a therapeutic challenge,and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may be a solution that could provide durable local control with tolerable toxicity.The Tsing-Hua Open Pool Reactor(THOR)at National Tsing-Hua University in Hsin-Chu,provides a high-quality epithermal neutron source for basic and clinical BNCT research.Our first clinical trial,entitled“A phase I/II trial of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for recurrent head and neck cancer at THOR”,was carried out between 2010 and 2013.A total of 17 patients with 23 recurrent HN tumors who had received high-dose photon irradiation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The fructose complex of l-boronophenylalanine was used as a boron carrier,and a two-fraction BNCT treatment regimen at 28-day intervals was used for each patient.Toxicity was acceptable,and although the response rate was high(12/17),re-recurrence within or near the radiation site was common.To obtain better local control,another clinical trial entitled“A phase I/II trial of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combined with image-guide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G-IMRT)for locally recurrent HN cancer”was initiated in 2014.The first administration of BNCT wa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our previous protocol,and IG-IMRT was initiated 28 days after BNCT.As of May 2017,seven 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with this combination.The treatment-related toxicity was similar to that previously observed with two BNCT applications.Three patients had a complete response,but locoregional recurrence was the major cause of failure despite initially good responses.Future clinical trials combining BNCT with other local or systemic treatments will be carried out for recurrent HN cancer patients at TH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d and neck cancer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tsing-hua Open Pool Reactor Boronophenylalanine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国立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红惠 王运来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4,108,共7页
在制度设计上,国立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是具有大学供给教师休养福利和投资教师发展双重性质的一种教师管理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不仅休假教师人数众,教授级教师占多数,而且绝大多数教师选择研究、考察或攻读学位等学术导向的休假。... 在制度设计上,国立清华大学学术休假制度是具有大学供给教师休养福利和投资教师发展双重性质的一种教师管理制度。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不仅休假教师人数众,教授级教师占多数,而且绝大多数教师选择研究、考察或攻读学位等学术导向的休假。学术休假制度大大提高了教师学术产出的数量,增加了中外学者交流的机会,加速了学科知识的发展和积蓄了学术发展的力量,为国立清华大学教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休假制度 国立清华大学 民国时期 教师发展
下载PDF
由《系年》第二章论郑国初年史事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学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共2页
清华简《系年》第二章记述西周覆灭,周室东迁的事迹,详读此章内容可知,《系年》作者心目中的郑国初年历史,大体与《郑语》《郑世家》等类同,而与《竹书纪年》佚文异说。
关键词 清华简 系年 郑国 史事
下载PDF
清华K-G模型对筑坝用风化料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梦喜 高莲士 李榕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28,共3页
清华K-G模型最初主要是基于筑坝堆石料三轴试验提出的一种土体本构模型,风化料是一种重要的筑坝材料,其颗粒组成与强度和变形特性与堆石料和粘性土都有较大的不同.针对云南水城水库心墙堆石坝筑坝用的两种风化料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 清华K-G模型最初主要是基于筑坝堆石料三轴试验提出的一种土体本构模型,风化料是一种重要的筑坝材料,其颗粒组成与强度和变形特性与堆石料和粘性土都有较大的不同.针对云南水城水库心墙堆石坝筑坝用的两种风化料的常规三轴试验结果用该模型回归参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相应参数能较好地模拟风化料的变形试验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K-G模型 风化料 土体变形 筑坝材料
下载PDF
梅贻琦与清华大学“教授治校”的教育管理模式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洪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5,共6页
“教授治校”是清华大学历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它的确立是与梅贻琦的努力与支持分不开的。这种管理模式推动了二十世纪30~40年代清华大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研究之。
关键词 清华大学 教授治校 大学教育 教育思想
下载PDF
藤影荷香中的营帐——清华童子军钩沉(1915—1928年) 被引量:4
6
作者 田耕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6期99-103,共5页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清华大学以其创新精神开创了中国诸多的"第一",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清华童子军是民国初年中国北方建立的第一支童子军。同时,它也是清华学校前20年存在时间最长的学生组织之一。清华童子军与清末民...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清华大学以其创新精神开创了中国诸多的"第一",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清华童子军是民国初年中国北方建立的第一支童子军。同时,它也是清华学校前20年存在时间最长的学生组织之一。清华童子军与清末民初国民精神的检讨以及周诒春校长"全人格教育"思想均有紧密的关连。3者之间的互动构筑了清华传统精神的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学校 童子军 全人格教育 传统精神
下载PDF
释䙟 被引量:1
7
作者 汤志彪 孙欣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4,共8页
上博简三《亘先》和清华简壹《楚居》、清华简柒《越公其事》习见一个内从衣,外也从衣的字,过去学者或释读作“袭”。事实上,从训诂和音韵学角度看,这个字应该释作“!”,在清华简《楚居》、《越公其事》简27中读作“回”,表示“还”“... 上博简三《亘先》和清华简壹《楚居》、清华简柒《越公其事》习见一个内从衣,外也从衣的字,过去学者或释读作“袭”。事实上,从训诂和音韵学角度看,这个字应该释作“!”,在清华简《楚居》、《越公其事》简27中读作“回”,表示“还”“反”“归”等意思,在甲骨文中则读作“危”,《越公其事》中相关的字则读作“毁”或“危”表示毁败义;而在上博简《亘先》里,此字可与微部字押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博简 清华简
下载PDF
陈省身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张奠宙、王善平著《陈省身传》补正 被引量:3
8
作者 郭金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8-409,共12页
张奠宙、王善平著《陈省身传》是迄今最为全面地介绍陈省身生平事迹与学术活动的一部重要著作。这篇补正考察了1946年至1948年间陈省身与清华大学之间的关系、活动及其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计划和对邀请外尔访华所做的努力等该... 张奠宙、王善平著《陈省身传》是迄今最为全面地介绍陈省身生平事迹与学术活动的一部重要著作。这篇补正考察了1946年至1948年间陈省身与清华大学之间的关系、活动及其在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工作计划和对邀请外尔访华所做的努力等该书语焉不详或并未提及的史事,并匡正书中的几处舛错。陈省身1946年由美国回国后虽选择到中央研究院工作,但仍为清华大学做出一定的贡献。陈省身作为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实际负责人竭力推动该所的发展,但他的工作计划并未完全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省身 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 外尔 《陈省身传》
下载PDF
国立大学时期之清华校园规划与建设溯考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亦师 《建筑创作》 2020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以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即1928年8月-1937年7月和1946年10月-1948年底这两段时间内的清华校园建设为研究对象,缕述重要的建设及其影响,着重论述罗家伦和梅贻琦两位校长的治校方针和建设成果,并分析清华学术发展与校园建设间的密切关联。罗... 以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即1928年8月-1937年7月和1946年10月-1948年底这两段时间内的清华校园建设为研究对象,缕述重要的建设及其影响,着重论述罗家伦和梅贻琦两位校长的治校方针和建设成果,并分析清华学术发展与校园建设间的密切关联。罗家伦时代主要的建设成就有两条:"四大建筑"的兴建及制定了1930年新规划,梅贻琦则以既有规划为基础,修订了之前"三年建筑计划",尤其注重新兴工程学科的发展,并兴修相应馆舍与相适应。同时,对教职工住宅的兴建也特加关注,最终推动了清华学术的空前发展。在这一时期的校园建设中,由罗发其端,而梅总其成,奠定了清华的校园格局。1946年复校后则仅新建胜因院住宅,但因兴办农学院使校址扩大到颐和园以东。系统清理此一段校园建设历史,补充了清华校史研究中的若干不足,也能更深刻理解清华校园建设与学术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清华大学 校园规划 罗家伦 梅贻琦 三年建筑计划
下载PDF
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时期的清华校园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亦师 《建筑史学刊》 2020年第1期147-158,共12页
清华校园的近代规划和建设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既往成果主要集中在周诒春主校期间的1914年至20世纪20年代初,即由美国建筑师墨菲主持完成的校园规划和大礼堂等“四大工程”建设,以及20世纪20年代末在罗家伦任校长期间... 清华校园的近代规划和建设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既往成果主要集中在周诒春主校期间的1914年至20世纪20年代初,即由美国建筑师墨菲主持完成的校园规划和大礼堂等“四大工程”建设,以及20世纪20年代末在罗家伦任校长期间的新一轮大规模建设。而对处于这两个时期之间约10年的清华校园建设情况则多被一笔带过。本文通过发掘中外历史档案并结合实测图纸等史料,摹画出这一时期清华校园建设的背景、发展及重要建筑物建设概况,指出这一时期的建设虽相对而言规模甚小,但完善了此前墨菲规划的内容,并为此后清华改为国立大学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学校 校园建设 曹云祥 庄俊
下载PDF
由清华简《说命》三篇论古书成书与文本形成二三事
11
作者 谢维扬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4-32,共9页
清华简《说命》三篇均有自题篇名,这表明已知《尚书》篇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确定是孔子编书时所拟定,孔子编书应该也不涉及为各篇文字最终命题;同时孔子编辑的文本并非《尚书》的唯一文本,孔子之后可能有更多人做"编书"之事... 清华简《说命》三篇均有自题篇名,这表明已知《尚书》篇题在很大程度上都不能确定是孔子编书时所拟定,孔子编书应该也不涉及为各篇文字最终命题;同时孔子编辑的文本并非《尚书》的唯一文本,孔子之后可能有更多人做"编书"之事,由此而形成的表现不一的《尚书》文本也会相继出现。目前还不能完全否认简本是与"古文《尚书》"系统有复杂关系的某未知《尚书》文本。在古书成书和文本形成研究中,注意未知文本的作用,将帮助我们在《尚书》成书等重要问题上形成新的想法。简本《说命》三篇的出现对准确认定包括《国语》在内的早期语类文献的形成和史料价值,也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说命》 《尚书》 文本 古书成书
下载PDF
王元化的一封佚简
12
作者 宫立 《云梦学刊》 2013年第2期9-10,共2页
王元化生前曾将自己的书信搜集整理结集出版有《清园书简》,但仍有遗漏。他写给樊骏的回信即是一例。借助相关文献,解读王元化对冯雪峰的怀念深情。
关键词 王元化 冯雪峰 清园书简
下载PDF
梅贻琦——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
13
作者 吴洪成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6-29,共4页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于20世纪30至40年代进入了“黄金阶段,”又创造了“战时教育的奇迹”。50年代后期,梅贻琦又在台湾新竹筹建清华大学,从而实现了他终身服务清华的夙愿。
关键词 梅贻琦 清华大学 高等教育
下载PDF
清华国学研究院与文化素质教育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银雨 《复旦教育论坛》 2006年第3期49-52,共4页
20世纪初,在四大导师的带领下,清华国学研究院融会中西学术和教育理念,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培养出一批活跃在学术与教育界的知名学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学研究院形成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研究、治学与... 20世纪初,在四大导师的带领下,清华国学研究院融会中西学术和教育理念,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培养出一批活跃在学术与教育界的知名学者,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学研究院形成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研究、治学与做人并重等传统,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 国学研究院 素质教育
下载PDF
宏图与现实——国立清华大学时期校长和建筑师的互动与成果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嘉希 许懋彦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1期151-164,共14页
本文以国立大学时期(1928年8月—1937年7月)的清华校园设计理念和空间建设结果为研究对象,以在任校长和主要建筑师为界,将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分为“罗家伦与杨廷宝时期”和“梅贻琦与沈理源时期”两阶段,论述两个阶段的办学目标、校园建... 本文以国立大学时期(1928年8月—1937年7月)的清华校园设计理念和空间建设结果为研究对象,以在任校长和主要建筑师为界,将国立清华大学时期分为“罗家伦与杨廷宝时期”和“梅贻琦与沈理源时期”两阶段,论述两个阶段的办学目标、校园建设观念、相应的设计策略及建设成果。校长与建筑师分别从办学和空间角度出发,形成合作和碰撞。行政方与设计方的互动为探究国立清华大学校园演变提供了具体和动态的视角,促使今天更深入地理解国立大学时期清华校园从1930年“罗家伦与杨廷宝时期”规划宏图的诞生和初步实施,到“梅贻琦与沈理源时期”基于现实对既有规划的偏离和调和,这一颇具争议的重大“转向”背后的一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清华大学 校园规划 校园建设 罗家伦 杨廷宝 梅贻琦 沈理源
下载PDF
从清华校园的风气转变看“五四”的转捩点意义
16
作者 李辰 《云梦学刊》 2016年第3期11-17,共7页
以往人们在谈论"五四运动"的时候,目标多集中在它们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比起北大的主角地位,清华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相对显得次要。不过,从清华的校史来看,"五四"的意义却不容小视:它是清华的青年学子... 以往人们在谈论"五四运动"的时候,目标多集中在它们的策源地北京大学。比起北大的主角地位,清华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相对显得次要。不过,从清华的校史来看,"五四"的意义却不容小视:它是清华的青年学子从最初的相对封闭、沉寂到积极汇入本国时代主潮、参与现实变革的一个转捩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 五四运动 青年学生 风气 转捩点
下载PDF
出土简帛史料价值刍议——以清华简《系年》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屹堃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13-116,共4页
近年来,出土文献的大量增加,尤其是简帛文献的不断发现,为古史研究提供了许多新材料。清华简《系年》中的有关内容体现出极高的史料价值,这可以从证史、补史、释史等方面进行理解。
关键词 出土简帛 史料价值 清华简 《系年》
下载PDF
民国时期大学学术期刊运营模式的比较研究——以《国学季刊》《燕京学报》《清华学报》为例
18
作者 胡晓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45-53,共9页
民国时期大学出版的《国学季刊》《燕京学报》以及《清华学报》,为保障学术成果的创作、学术质量的提升及刊物的发行量和出版效率,各自采取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卓有成效的运营模式,这使得3刊能够持续出版,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期刊中的经... 民国时期大学出版的《国学季刊》《燕京学报》以及《清华学报》,为保障学术成果的创作、学术质量的提升及刊物的发行量和出版效率,各自采取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卓有成效的运营模式,这使得3刊能够持续出版,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期刊中的经典,在中国期刊出版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比较3刊的运营模式,可以得到近代学术期刊出版的经验解读,亦可对在报刊体制改革呼声与浪潮中的现代学术期刊的出版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出版 《国学季刊》 《燕京学报》 《清华学报》 运营模式
下载PDF
清华学报英文版的传播与首创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远 张莉 +1 位作者 张凤莲 杜文涛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104,共6页
清华学校主办的TheTsingHuaJournal月刊为中国高校最早的文理综合性英文版学报,有较高水准的编辑队伍,诸如叶企孙、梁思成、萨本栋、顾毓?、陈达、朱自清、陈寅恪、王力、俞平伯、闻一多、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等均曾任过编辑。该刊... 清华学校主办的TheTsingHuaJournal月刊为中国高校最早的文理综合性英文版学报,有较高水准的编辑队伍,诸如叶企孙、梁思成、萨本栋、顾毓?、陈达、朱自清、陈寅恪、王力、俞平伯、闻一多、冯友兰、金岳霖、潘光旦等均曾任过编辑。该刊在美国专设经理部和接稿员,开展与欧美的广泛期刊交换;开设“编辑记述”、“撰著提要”专栏进行二次文献传播;以及以中文版介入“西学东渐”,以英文版介入“东学西渐”等做法,有着积极而特殊的意义。该刊借助于早期清华留美预备办学的特色,整合了在校留美预备生、在美留学生、在校外国专家,以及具备英语修养的师生作为学报作者队伍的主体,构筑了一个水准较高的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平台,是早期大学学术期刊走国际化之路的成功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学报》英文版 中国科技期刊史 西学东渐 东学西渐
原文传递
周诒春在清华学校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富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9-95,共7页
周诒春是清华学校第二任校长,他热心教育,严格管教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施行的诸多改革,使清华在教学等方面得到稳定发展,清华学校的规模和许多优良传统基本由此形成,为此后清华学校快速发展并改办为大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周诒春 清华学校 教育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