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tudy of 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reated by Combination of Anti-Tuberculosis Chemicals and Compound Astragalus Capsule(复方黄芪胶囊) 被引量:3
1
作者 姜艳 李新 +2 位作者 于志勇 尹红义 韩玉庆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ti-tuberculosis (anti-TB) chemicals and Compound Astragalus Capsule (CAC) in combinedly treating 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R-TB). Methods: N...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nti-tuberculosis (anti-TB) chemicals and Compound Astragalus Capsule (CAC) in combinedly treating 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R-TB). Methods: Ninety-two patients with DR-TB were equally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ed group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anti-TB chemicals alone). The therapeutic course for both groups was 18 months.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t the end of the therapeutic course. Sputum bacterial negative rate, focal absorption effective rate, cavity closing rate, 10-day symptom improving rat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2-year bacteriological recurrenc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treated group, the sputum bacterial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was 84. 8% , focal absorption effective rate 91. 3% , cavity closing rate 58. 7% and 10-day symptom improving rate 54. 4% ,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rresponding rates were 65.2% , 73. 9 % , 37.0% and 26.1 % , respectively.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roup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ll the parameters (P<0.05, P<0.05, P<0.05 and P<0.01).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and 2-year bacteriological recurrence rate in the treated group were 23. 9% and 2.6%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50. 0% and 16. 7% ,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former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 01 and P<0. 05,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anti-TB and CAC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reatment with anti-TB chemicals alone, and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howed an adverse reaction alleviating effect, which provides a new therapy for DR-TB, and therefore, it is worth spread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rug resistance Chinese and Western drugs drug therapy
下载PDF
Esophageal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A case report 被引量:3
2
作者 Lei Mao Xue-Ting Zhou +5 位作者 Ji-Pin Li Jun Li Fang Wang Hui-Min Ma Xiao-Lu Su Xia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3期645-651,共7页
BACKGROUND Although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tuberculosi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esophageal tuberculosis(ET) is still rare. 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 is relatively more common, but t... BACKGROUND Although the overall incidence of tuberculosis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ha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esophageal tuberculosis(ET) is still rare. 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 is relatively more common, but there are few reports of ET complicated with ITB. We report a case of secondary ET complicated with ITB in a previously healthy patient.CASE SUMMARY A 27-year-old female was hospitalized for progressive dysphagia, retrosternal pain, acid regurgitation, belching, heartburn, and nausea.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showed a mid-esophageal ulcerative hyperplastic lesion.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showed a homogeneous hypoechoic lesion, with adjacent enlarged lymph nodes. Biopsy histopathology showed inflammatory exudation,exfoliated epithelial cells and interstitial granulation tissue proliferation.Colonoscopy revealed a rat-bite ulcer in the terminal ileum and a superficial ulcer in the ascending colon, near the ileocecal region. The ileum lesion biopsy showed focal granulomas with caseous necrosi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as positive in the esophageal and ileum lesion biopsies. The T-cell spot tuberculosis test was also positive. 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secondary ET infiltrated by mediastinal lymphadenopathy and complicated with ITB, possibly from th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infected esophageal lesion. After 2 mo of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her symptom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showed healing ulcers.CONCLUSION When dysphagia or odynophagia occurs in patients at high-risk for tuberculosis,ET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tuberculosis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DYSPHAGIA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tuberculosis drug therapy Case report
下载PDF
Antitubercular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Challenges and options 被引量:2
3
作者 Naveen Kumar Chandan Kumar Kedarishetty +2 位作者 Sachin Kumar Vikas Khillan Shiv Kumar Sari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19期5760-5772,共13页
Tuberculosis(TB)has been a human disease for centuries.Its frequency is increased manyfold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The gold standard of TB management is a 6-mo course of isoniazid,rifampicin,pyrazinamide and ... Tuberculosis(TB)has been a human disease for centuries.Its frequency is increased manyfold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The gold standard of TB management is a 6-mo course of isoniazid,rifampicin,pyrazinamide and ethambutol.Although good results are seen with this treatment in general,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cirrhosis is a challenge.The underlying depressed immune response results in alterations in many diagnostic tests.The tests used for latent TB have many flaws in this group of patients.Three of four first-line antitubercular drugs are hepatotoxic and baseline liver function is often disrupted in patients with underlying cirrhosis.Frequency of hepatotoxicity is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frequently leading to severe liver failure.There are no established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TB in relation to the severity of liver disease.There is no consensus on the frequency of liver function tests required or the cutoff used to define hepatotoxicity.No specific treatment exists for prevention or treatment of hepatotoxicity,making monitoring even more important.A high risk of multidrug-resistant TB is another major worry due to prolonged and interrupte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ubercular therapy drug hepatotoxicity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mmune dysfunction
下载PDF
含新药口服短程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三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李雪莲 荆玮 +2 位作者 王庆枫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7-1334,共8页
目的:探讨含新药口服短程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应用该方案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例应用含新药口服短程方案(贝达喹啉、康替唑胺、德拉马尼)治疗的耐多... 目的:探讨含新药口服短程方案治疗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师应用该方案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2月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3例应用含新药口服短程方案(贝达喹啉、康替唑胺、德拉马尼)治疗的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以“耐多药结核、康替唑胺”和“耐多药结核、贝达喹啉、德拉马尼”为中文关键词,以“contezolid、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及“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bedaquiline、delamanid”为英文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共搜索到国内外相关文献11篇,本研究主要选取含新药康替唑胺、德拉马尼、贝达喹啉短程治疗的文献8篇,结合本组3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结果:有效性分析显示,含康替唑胺方案治疗的患者中,84%的患者痰培养和(或)涂片结核分枝杆菌阴性,且持续为阴性。治疗期间胸部CT检查显示病灶缩小,停药后胸部CT检查提示病灶稳定。含贝达喹啉、德拉马尼方案治疗的患者中,91%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在治疗第8周,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为95%,第24周时为95%。贝达喹啉联合德拉马尼组的痰涂片和培养阴转中位时间均快于贝达喹啉组。安全性分析显示,含康替唑胺方案治疗的患者未发生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和视神经病变等在内的利奈唑胺常见不良反应。而在含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治疗的患者中,QTcF间期相比基线延长了20.7ms(平均16.1~25.3ms),2例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大于500ms,4例患者发生6次QTcF间期延长超过基线值60ms,在治疗期间没有发生3级或4级不良QTc延长事件,未发生心律失常,没有一例永久停药,也没有发生死亡。贝达喹啉联合德拉马尼组QTc间期延长少于贝达喹啉组。在治疗过程中,52%的患者出现骨髓抑制,42%的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在48周随访时,大多数不良事件得到解决。结论:含新药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康替唑胺的全口服方案在耐药结核病短程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治疗期间仅出现轻度药物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抗结核药 药物疗法 联合 评价研究
下载PDF
抗结核药物致伪膜性肠炎6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葛静 王隽 +1 位作者 何玉琦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0-1326,共7页
目的:报道6例抗结核药物致伪膜性肠炎(PMC)患者临床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致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6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腹泻,肠镜检查后明确为PMC患者的临... 目的:报道6例抗结核药物致伪膜性肠炎(PMC)患者临床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分析致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4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6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腹泻,肠镜检查后明确为PMC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包括临床起病、粪便形状及相关伴随症状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粪便常规、粪便培养)、内镜检查、病理结果、最终诊断、治疗过程及预后;以1990年1月至2020年5月为检索时间,从PubMed数据库中以“tuberculosis+Clostridium difficile”和“tuberculosis+pseudomembranous”为检索词,从万方数据库中以“结核+伪膜性肠炎”和“结核+假膜性肠炎”为检索词,检索到符合入组标准的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PMC的6篇文献、99例患者,总结本组患者特征并进行入选患者文献复习。结果:6例患者中,5例肺结核,1例鸟分枝杆菌病;均在使用含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抗结核治疗方案治疗约2~30d后出现腹泻、腹部隐痛及胀痛;粪便艰难梭菌培养均为阴性;肠镜检查均可见结肠黏膜黄白色伪膜覆盖;病理活检均可见黏膜组织急慢性炎;给予停用利福平,使用万古霉素(0.25g/次,4次/d,口服)抗感染、调节肠道菌群、补液抗休克治疗3~5d后症状均明显减轻,症状消失后再次服用抗结核药物,有2例再次出现腹泻症状。文献涉及的99例患者中,97例肺结核、骨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各1例,均在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抗结核药物9~120d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腹痛,肠镜下均可见黏膜充血水肿伴白色伪膜样表现,均经肠镜及粪便检查后确诊,有29例患者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阳性,均在给予万古霉素抗感染(其中10例患者使用甲硝唑)、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后症状好转,包括3例复发患者。结论:长期使用含利福霉素类抗结核药物需警惕PMC的发生,尤其是对高龄、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功能异常的结核病患者。当肠镜下观察到肠道内假膜形成,且在停用利福平、使用万古霉素和(或)甲硝唑抗感染或辅以肠道微生物调节制剂等干预措施后效果良好,可临床诊断P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利福平 不良反应 小肠结肠炎 伪膜性 疾病特征
下载PDF
儿童结核病中靶向药物治疗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秋霞 霍开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812-817,共6页
儿童结核病表现为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其多药耐药形式。与成年结核病相比,儿童因免疫系统特性,对结核菌更为敏感,容易发展为活动性疾病。针对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现行治疗方法及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 儿童结核病表现为全球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其多药耐药形式。与成年结核病相比,儿童因免疫系统特性,对结核菌更为敏感,容易发展为活动性疾病。针对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现行治疗方法及靶向药物治疗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强调了靶向药物治疗在儿童结核病管理中的重要性,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可减少副作用和抗药性问题。同时,讨论了现有治疗策略面临的挑战,如药物剂量优化和长期影响评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结核病 多药耐药结核病 靶向药物治疗 临床特点 治疗策略
下载PDF
积极心理暗示联合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对住院耐药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代莉 杨洋 +3 位作者 袁小静 黄敏 曾霞 王显芝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783-788,共6页
目的探究积极心理暗示联合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对住院耐药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住院耐药结核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137例。对照组给予积极... 目的探究积极心理暗示联合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对住院耐药结核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住院耐药结核患者27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137例。对照组给予积极心理暗示联合社会支持护理,研究组给予积极心理暗示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护理,两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面对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回避、屈服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得分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支持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且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社会支持的得分增加更明显(P<0.05);研究组身体负担、情感负担、SPBS总分分值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积极心理暗示疗法联合社会支持与团体治疗可改善耐药结核病患者身心状态、提高医学面对应对方式,缓解自我感受负担程度,且联合团体治疗护理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耐药 积极心理暗示 社会支持 团体治疗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对患者心电图QT间期的影响 被引量:28
8
作者 谢莉 高静韬 +12 位作者 马丽萍 张立群 孔忠顺 吴晓光 刘荣梅 陈红梅 宋艳华 李雪莲 黄麦玲 李强 吕子征 刘宇红 高孟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7期687-694,共8页
目的探索含贝达喹啉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电图QT间期(简称"QT")的影响,为贝达喹啉临床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北京胸科医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给予含贝达喹啉的耐... 目的探索含贝达喹啉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电图QT间期(简称"QT")的影响,为贝达喹啉临床安全使用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北京胸科医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符合条件的患者120例,给予含贝达喹啉的耐药结核病治疗方案,监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的第2、4、8、12、16、20、24周末及完成贝达喹啉用药疗程后12个月每12周检测1次心电图。按心率校正、采用Fridericia公式计算的QT值(QTcF值)。首先采用t检验、ANOVA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患者基线QTcF值在不同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和耐药类型组间的差异性;其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治疗期间不同时点QTcF值与其基线的差异;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T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120例患者基线QTcF平均值为(404.90±19.27)ms,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过程中23例(19.2%)患者出现QTcF值较基线延长≥60 ms,10例(8.3%)患者同时出现QTcF≥500 ms。患者QTcF平均值随着贝达喹啉使用疗程时间增加逐渐增大,至20周末达峰值,且此前各时点QTcF值均与基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末,QTcF值为(413.51±22.69)ms(t=4.064,P=0.000);治疗4周末,QTcF值为(413.38±17.81)ms(t=4.022,P=0.000);治疗8周末,QTcF值为(414.78±23.71)ms(t=3.796,P=0.000);治疗12周末,QTcF值为(416.23±25.06)ms(t=3.752,P=0.000);治疗16周末,QTcF值为(419.23±29.18)ms(t=4.584,P=0.000);治疗20周末,QTcF值为(425.45±30.84)ms(t=5.865,P=0.000)。完成贝达喹啉疗程后的6个月期间,QTcF平均值在第36周末、48周末分别为(419.10±31.38)ms和(419.60±27.74)ms,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36周末,t=3.698,P=0.000;治疗48周末,t=2.790,P=0.007)。QTcF平均值在完成贝达喹啉疗程后的6-12个月期间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0周末,QTcF值为(409.70±19.60)ms(t=0.759,P=0.453);治疗72周末,QTcF值为(412.77±15.96)ms(t=2.051,P=0.051)]。在上述观察期内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的患者出现QT延长的风险是18~<45岁患者的4.473倍(95%CI:1.614~12.401)。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所引起的QT延长的比例较高,QTcF值随贝达喹啉使用疗程增加而增大,在完成其使用疗程后的6个月左右即可恢复。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的患者出现QT延长的风险高。治疗期间对于QT延长的影响并不会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药物疗法 心电描记术 药物毒性 贝达喹啉
下载PDF
含药凝胶介入治疗耐多药空洞肺结核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王安生 王巍 +2 位作者 林明贵 陈红兵 李素梅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 评价经纤支镜灌注含药凝胶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用纤支镜灌注含药凝胶治疗和抗结核药物治疗 ,对照组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 6月后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 73.1 %,病灶治疗有效率 85 .... 目的 评价经纤支镜灌注含药凝胶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用纤支镜灌注含药凝胶治疗和抗结核药物治疗 ,对照组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 6月后 ,治疗组痰菌阴转率 73.1 %,病灶治疗有效率 85 .4 %,空洞治疗有效率 81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1 .3%,5 6 .7%和 5 1 .4 %(P <0 .0 5 ) ,治疗组痰菌阴转时间 36 .3d ,比对照组 6 1 .8d明显缩短(P <0 .0 1 )。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经纤支镜含药凝胶灌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组 对照组 耐多药肺结核 经纤支镜 凝胶治疗 抗结核药物 介入治疗 结论 方法 目的
下载PDF
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转归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10
作者 杜雨华 苏汝钊 +1 位作者 周惠贤 谭守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现阶段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和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接受二线抗结核药物个体化治疗的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的诸多影响因... 目的探讨现阶段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和广州市结核病防治所接受二线抗结核药物个体化治疗的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化疗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男性75例,占64.7%;女性41例,占35.3%。年龄在20~84岁之间,平均年龄(44.26±17.57)岁。11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愈率55.2%(64/116);失败率25.0%(29/116);因结核病死亡8例,因其他疾病死亡5例,死亡率11.2%(13/1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未规则治疗(OR=13.745;95%CI:3.147~60.034)、化疗方案不合理(OR=9.897;95%CI:2.528~38.747)、肺部空洞性病灶(OR=10.295;95%CI:2.002~52.949)是现阶段广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和病死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和肺部空洞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强化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督导管理,可以降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失败率和病死率,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调查及干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黎意芬 李佩竹 +3 位作者 邓虹 何庆秋 林茵 高翠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3-446,共4页
目的了解影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规律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探讨改进服药督导方法及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用药依从性问卷,对78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干预调查,发出78份问卷,回收78份问卷,有效问卷78份。将患者按登... 目的了解影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规律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探讨改进服药督导方法及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用药依从性问卷,对78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干预调查,发出78份问卷,回收78份问卷,有效问卷78份。将患者按登记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实验组平均年龄为(34.6±14.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5.3±14.7)岁,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督导模式,实验组在常规用药督导基础上采取层级管理督导。结果实验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完全遵照医嘱(简称"遵医")的例数为28例,高于对照组的19例;实验组的不遵医例数为4例,少于对照组的11例,两组总体的遵医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4,P<0.05)。结论针对患者不同社会情况以及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心理状况等,制定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规律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耐多药患者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药物疗法 病人依从 病人医疗护理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复治肺结核病人多耐药情况分析及治疗探讨 被引量:67
12
作者 黄学锐 高薇薇 +1 位作者 孔忠顺 马玙 《中国防痨杂志》 CAS 1998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本文对复治的多耐药(MDR)肺结核病人产生MDR的临床原因、耐药种类及住院后三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利用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和讨论。结果224例复治MDR肺结核产生多耐药主要原因是初治期间不满规定疗程即停... 目的本文对复治的多耐药(MDR)肺结核病人产生MDR的临床原因、耐药种类及住院后三组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利用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和讨论。结果224例复治MDR肺结核产生多耐药主要原因是初治期间不满规定疗程即停药及间断不规则用药,二者共占84.8%。耐药种类主要是耐3种药物以上,以HRS为主。本文还对多耐药肺结核的治疗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论抓好初治病例的治疗和管理是防止MDR产生的关键。对MDR肺结核病人治疗选择氧氟沙星与其它敏感的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69例耐多药肺结核个体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学锐 高微微 +2 位作者 卜建玲 戈启平 马玙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 观察与分析 6 9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耐药情况将病人分为 3组 ,HR耐药组 (Ⅰ组 )、HR + 1药耐药组 (Ⅱ组 )和≥HR + 2药耐药组 (Ⅲ组 )制定个体化方案 ,观察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结果  3... 目的 观察与分析 6 9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根据耐药情况将病人分为 3组 ,HR耐药组 (Ⅰ组 )、HR + 1药耐药组 (Ⅱ组 )和≥HR + 2药耐药组 (Ⅲ组 )制定个体化方案 ,观察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结果  3组 6、12及 2 4月的痰菌阴转率及胸部X线好转率各为Ⅰ组 :76 .5 % ,94 .1% ,94 .1% ,94 .1% ;Ⅱ组 :6 0 .0 % ,6 5 .0 % ,70 .0 % ,80 .0 % ;Ⅲ组 :4 6 .9% ,5 0 .0 % ,4 6 .9% ,5 6 .3%。Ⅰ组、Ⅲ组疗效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P <0 .0 1)而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个体化方案治疗失败与耐多种药物、肺部不可逆性病变及病变广泛有关。根据药敏结果及早建立个体化的合理、有效的化疗方案对M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方案 耐多药肺结核 痰菌阴转率 胸部X线 药组 病人 目的观 结论 显著性差异
下载PDF
初治肺结核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痰菌阴转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邝浩斌 梁敏青 +5 位作者 方琼 何桥 程武 邝小佳 廖锦良 谭守勇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812-815,共4页
目的分析初治肺结核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tuberculosis,TBTB)的痰菌阴转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合并TBTB患者共205例,统=予以2-3HRZE/9-1... 目的分析初治肺结核合并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tuberculosis,TBTB)的痰菌阴转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的初治肺结核患者,经支气管镜检查明确合并TBTB患者共205例,统=予以2-3HRZE/9-10HR治疗,同时根据患者TBTB的不同分型等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支气管镜介入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痰菌2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阴转情况,及采用logistic向后逐步删除法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阴转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59.0%(121/205);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为90.2%(185/2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2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13,P=0.061,95%CI=0.992~1.035)、病灶范围(OR=2.012,P=0.022,95%CI=0.948~4.273)、空洞数量(OR=1.655,P=0.031,95% CI=1.116~2.453)和耐药程度(OR=1.298,P=0.047,95%CI=0.7962~2.117);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是耐药程度(OR=1.452,P=0.022,95%CI=0.818~2.575)和2个月末检查痰菌阳性(OR=18241.990,P=0.008,95%CI=0.0006.4×10^8)。结论初治肺结核并TBTB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偏低,需加强治疗管理,提高依从性。年龄、病灶范围、空洞数量和耐药程度是第2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耐药程度和2个月末痰菌阳性是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并发症 结核 药物疗法 结核 支气管 药物疗法 结核 气管 药物疗法 气管镜检查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化疗后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与未阴转情况分析 被引量:30
15
作者 梁冰 何庆秋 +5 位作者 黄瑞霞 伍红 欧阳彩虹 何丽燕 彭凤玲 林茵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65-968,共4页
目的分析2011—2012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2个月末痰涂片检查的阴转情况,探讨当前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阴转的相关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辖区内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31例化疗后2个月末的痰进行2次... 目的分析2011—2012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化期2个月末痰涂片检查的阴转情况,探讨当前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阴转的相关因素及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胸科医院第二门诊辖区内登记的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131例化疗后2个月末的痰进行2次抗酸染色和镜检,痰培养阳性的标本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耐药性测定。同时分析可能对痰阴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结果 131例患者中化疗后2个月末未查痰涂片者13例,查后发现阴转者91例,未阴转者27例;后者3个月末阴转者15例,4个月末阴转者6例,5个月末阴转者6例。通过研究5个大变量因素,发现造成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未能阴转的主要原因在于是否多耐药[阴转患者5.3%(3/57),未阴转患者10.0%(2/20);χ2=4.457,P<0.05]或者耐多药[阴转患者28.1%(16/57),未阴转患者70.0%(14/20);χ2=5.456,P<0.05]、是否合并糖尿病[阴转患者12.1%(11/91),未阴转患者25.9%(7/27);χ2=3.973,P<0.05]。结论耐药或合并糖尿病是影响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2个月末痰涂片阴转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监测报告 被引量:35
16
作者 陈求扬 林淑芳 +4 位作者 梁庆福 魏淑贞 赵永 林建 郑金凤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11-515,共5页
目的获得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状况,评价结核病控制效果,为制订结核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30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对调查期间新登记的痰涂片阳性(简称"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痰分离培养,每个监测点入... 目的获得福建省结核病耐药状况,评价结核病控制效果,为制订结核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选取30个县(市、区)作为监测点,对调查期间新登记的痰涂片阳性(简称"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痰分离培养,每个监测点入选初治涂阳患者41例,共计划入选初治涂阳患者1230例,复治涂阳患者全部纳入。采用比例法对异烟肼(H)、利福平(R)、链霉素(S)、乙胺丁醇(E)、氧氟沙星(Ofx)、卡那霉素(Km)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实际共入选患者1579例(初治1223例、复治356例)。其中,污染率为2.3%(36/1579),涂阳培阴率3.9%(61/1579);进行药敏试验1452例,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389例,初治患者占79.8%(1109/1389),复治患者占20.2%(280/1389)。总体耐药率24.0%(333/1389),耐多药率5.7%(79/1389),广泛耐药率0.1%(1/1389),其中初始耐药率为20.7%(230/1109),初始耐多药率为3.2%(35/1109),获得性耐药率为36.8%(103/280),获得性耐多药率为15.7%(44/280),获得性广泛耐药率0.4%(1/280)。共发现耐药谱型41种,包括单耐药6种、多耐药24种、耐多药11种(含广泛耐药1种)。结论福建省结核病耐药水平较低,但耐药谱呈多态性和复杂性,今后要进一步加强耐药结核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药物疗法 抗药性 细菌 药物监测 福建省
下载PDF
复治肺结核耐药性与用药史关系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缪梓萍 郑锦雷 +3 位作者 柳正卫 何海波 何铁牛 刘北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用药史和耐药情况,为评价复治肺结核标准化疗方案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IUATLD《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要求的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省随机抽取30个监测县,药敏试验采用比例法,详细询问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 目的了解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用药史和耐药情况,为评价复治肺结核标准化疗方案适用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IUATLD《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要求的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省随机抽取30个监测县,药敏试验采用比例法,详细询问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用药史并填写临床资料调查表,对药敏结果和用药史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复治肺结核病人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52.9%和29.7%,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顺位由高到低依次为:H(38.1%)、R(34.8%)、S(29.7%)、E(13.5%);其中复治标准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耐药率和耐多药率最高,分别为77.3%和52.3%,首次复治患者的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分别为45.1%和23.2%;耐药率和耐多药率均随用药时间和种类的增加呈升高趋势。结论不同用药史的肺结核病例耐药率差异悬殊,现行标准复治化疗方案对部分患者可能无效,提示复治病人化疗方案应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复治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161例耐多药肺结核治疗随访结果 被引量:15
18
作者 尹洪云 何娅 +4 位作者 邹丹凤 杨妍 张青 张忠顺 乐军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MDR-TB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2008年痰液经BACTECMGIT 960系统快速培养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并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MDR-TB住院患者161例,记录人口学资料、年龄分组、抗结核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时间、主要并... 目的探讨MDR-TB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2008年痰液经BACTECMGIT 960系统快速培养为结核分枝杆菌生长并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MDR-TB住院患者161例,记录人口学资料、年龄分组、抗结核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时间、主要并存病及并发症、肺部病灶影像学改变等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及随访结果。通过log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最终结果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患者类型、是否使用二线药物、基线耐药种类和肺结核病情)。结果161例MDR-TB患者中男性116例,女性45例(年龄15~87岁)。161例MDR-TB患者中,曾使用二线药物者108例(67.08%)。肺部病灶程度中度者45例(27.95%),重度者111例(68.94%)。MDR-TB化学治疗方案其中氨基糖苷类注射剂[包括链霉素(部分对链霉素敏感患者)及阿米卡星(95/161)]或多肽类注射剂[主要为卷曲霉素(34/161)]使用率占80.12%(129/161),口服氟喹诺酮类使用率占95.65%(154/161),丙硫异烟胺使用率占72.67%(117/161),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使用率占81.37%(131/161),吡嗪酰胺使用率占62.11%(100/161)。治疗结果显示:153例患者(失访8例)治愈45例(29.41%,45/153),死亡19例(12.42%,19/153),治疗失败89例。不同年龄组治愈比例为<30岁69.57%(16/23)、30~岁18.75%(15/80)、50~岁31.71%(13/41)、≥70岁11.11%(1/9)。是否使用二线药物、肺结核病情及年龄对MDR-TB治疗成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3,P<0.05;χ2=14.417,P<0.05;χ2=14.969,P<0.05)。结论年龄、是否使用二线药物以及肺结核病情对MDR-TB患者治疗成败有影响;MDR-TB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应积极研发作用强、毒性低的新一代抗结核药物,控制耐药结核病的发展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药物疗法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药物疗法 临床方案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崔嘉 徐建华 +1 位作者 刘福升 陈立公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20-1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溃疡坏死型及肉芽增殖型初治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共67例,均采用3HRZE/9HRE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异烟肼注射液雾化吸入治...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溃疡坏死型及肉芽增殖型初治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共67例,均采用3HRZE/9HRE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异烟肼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34例纳入治疗组,其中气管镜下单纯冷冻治疗患者19例,冷冻后仍有明显狭窄接受了球囊扩张术治疗患者15例,其余33例仅内科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治疗6个月的患者痰菌、影像变化及气管镜下病变情况进行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以(x±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治疗6个月后痰菌阴转率治疗组(89.7%,26/29)高于对照组(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4,P=0.030);影像显示病灶吸收有效率治疗组(85.3%,29/34)高于对照组(57.6%,1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3,P=0.012);支气管镜下治疗有效率治疗组(73.5%,25/34)高于对照组(48.5%,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35);而治疗组中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治疗的镜下有效率(93.3%,14/15)高于单纯冷冻治疗的镜下有效率(57.9%,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内科化疗方法联合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溃疡坏死型及肉芽增殖型支气管结核优于单纯内科抗结核治疗,而冷冻联合球囊扩张术缓解支气管狭窄优于单纯冷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 治疗 支气管镜检查 药物疗法 冷冻疗法 气囊扩张术
下载PDF
128例脊柱结核耐药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秦世炳 董伟杰 +2 位作者 兰汀隆 范俊 徐双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99-304,共6页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菌型,耐药性及耐药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057例。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菌型,耐药性及耐药原因和处理原则。方法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057例。通过穿刺或外科手术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在1057例患者中,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28例,阳性率12.1%;128例患者中耐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及链霉素最多,分别为22例、16例、27例,占17.2%,12.5%及21.1%;利福平、利福喷丁及链霉素的高浓度耐药情况严重,分别为16例、12例、25例,占耐该药菌株中的100.0%(16/16),75.0%(12/16),92.6%(25/27);其中耐多药结核(MDR-TB)21例,占阳性患者的16.4%(21/128),均为复治患者,培养阳性患者均按照药敏试验结果给予规范的抗结核治疗或个性化治疗,同时择期给予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脊柱结核病灶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仍以常规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利福喷丁)为主,耐多药脊柱结核多为复治患者,即以获得性耐药为主。因此早期获得患者耐药及药敏,并给予合理的抗结核治疗并结合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治愈结核病的关键,对防止耐多药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治疗 分枝杆菌 结核 抗药性 细菌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