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educed - dose cranial spinal irradiation followed by conformal posterior fossa tumor bed boost for average - risk medulloblastoma: efficacy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被引量:2
1
作者 Douglas JG Barker JL +1 位作者 Ellenbogen RG Geyer JR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4年第1期46-46,共1页
PURPOSE:To review the efficacy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in average-risk medulloblast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educed-dose cranial spinal irradiation and a conformal tumor bed boost.METH-ODS ... PURPOSE:To review the efficacy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in average-risk medulloblast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educed-dose cranial spinal irradiation and a conformal tumor bed boost.METH-ODS AND MATERIALS: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average risk(defined as<==1.5 cm(2)of residual tumorafter resection,age>3 years,and no involvement of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r spine)medulloblastoma werediagnosed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January 1994 and December 2001.They were enrolled in an institutio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e cranial spinal irradiation followed by conformal posterior fossa tumor bed boost for average efficacy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risk medulloblastoma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educed
下载PDF
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及毒性反应研究
2
作者 丁文评 王惠丽 +4 位作者 陆元元 周蔼斌 阮俊 王朝霞 陈意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采用瘤床加量治疗的侵犯宫颈全层宫颈癌患者15例,分析瘤床加量前后靶区、危及器官(OAR)剂量学指标及患者的... 目的:探讨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采用瘤床加量治疗的侵犯宫颈全层宫颈癌患者15例,分析瘤床加量前后靶区、危及器官(OAR)剂量学指标及患者的毒副反应。结果:患者瘤床区域加量后,计划瘤床靶区(PGTVtb)的最小剂量(D_(min))、平均剂量(D_(mean))及最大剂量(D max)均高于加量前(P<0.05)。患者瘤床区域加量后,膀胱的V_(30)、V_(40)、V_(50)和直肠的V_(40)、V_(50)较加量前均增加(P<0.05),而小肠V_(30)、V_(40)、V_(50)及左右侧股骨头V_(40)、V_(50)加量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加量治疗后,患者出现了轻度(1、2级)急性生殖泌尿道和下消化道不良反应。9例(60.00%)和5例(33.33%)患者分别出现中度(3级)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出现1例3级血小板下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度(4级)急性不良反应。结论:宫颈癌术后行瘤床加量,瘤床区域剂量得到提升,毒副反应可接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瘤床加量 放射治疗 危及器官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区同步加量IMRT的剂量学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蒙渡 唐丰文 +4 位作者 刘锐 杨蕴一 王书文 韩苏夏 赵新汉 《西部医学》 2017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前瞻性临床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43例Ⅰ~Ⅱ期行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保乳术后进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目的前瞻性临床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43例Ⅰ~Ⅱ期行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保乳术后进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并予以瘤床区同步加量治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计划靶区(PTV)50Gy/25f,瘤床加量区(PTV boost)60Gy/25f/2.4Gy/fx。观察放疗计划剂量学特征、临床副反应、放疗前后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指数(CI)及均匀度指数(HI)。1度皮肤反应发生率53.49%,2度为41.86%,3度为4.65%,无4度皮肤反应者;1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0.23%,2级为9.16%,未出现3~4级放射性肺炎;1级和2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8.60%和4.65%;放疗前评估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02%,放疗后为86.04%;3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为97.6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为95.35%。结论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乳腺癌缩短了治疗周期,调强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剂量分布均匀度及适形度,急性及远期副反应风险较低,3年的DFS及OS理想,美容效果评价满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IMRT 瘤床区同步加量放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外照射内侧和外侧瘤床两种加量方法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魏贤顶 赵于天 +3 位作者 金建荣 丁阳 崔强亮 杨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4100-4103,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外照射内侧和外侧瘤床两种局部加量方法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寻求最佳的瘤床加量方法。方法:对16例瘤床偏外侧、22例瘤床偏内侧共计38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分别勾画全乳靶区和瘤床靶区。电子线...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外照射内侧和外侧瘤床两种局部加量方法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寻求最佳的瘤床加量方法。方法:对16例瘤床偏外侧、22例瘤床偏内侧共计38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分别勾画全乳靶区和瘤床靶区。电子线补量计划使用6 MV-X线对全乳进行野中野正向调强设计,处方剂量50 Gy/25 fx/5 W,完成后局部瘤床再使用9 Mev电子线补量使得瘤床总量60 Gy/30 fx/6 W。同步加量计划,使用6 MV-X线对全乳和瘤床设计5~6个照射野的逆向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全乳靶区50 Gy/25 fx/5 W,瘤床靶区60 Gy/25 fx/5 W。所有患者都进行两套计划设计,并分别比较外侧组和内侧组的剂量学特点,同时观察放疗期间和放疗结束3月内的局部皮肤和放射性肺炎情况。结果:外侧组的同步加量计划的靶区适形性、均匀性和V95%均显著优于电子线补量计划,同侧肺V20、V30小于后者,同侧肺V5、心脏Dmean和对侧肺Dmean大于后者,同侧肺Dmean无统计学差异;内侧组的同步加量计划的靶区适形性优于电子线补量计划,同侧肺V5、心脏Dmean大于后者,同侧肺的V30小于后者,同侧肺V20、Dmean、对侧肺Dmean无统计学差异,全部患者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Ⅰ、Ⅱ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29%,未出现严重的局部皮肤破损情况,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偏外侧的患者进行外照射时,使用同步加量的方法能明显优化靶区剂量,不会增加危及器官的受量,同时可以缩短放疗疗程,瘤床偏内侧的患者两种方法都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疗法 瘤床加量 剂量学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 被引量:9
5
作者 郑荣辉 李洪胜 +4 位作者 张秀萍 张伟军 黄赖机 谭剑明 邓瑾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的放射毒性、乳腺美容效果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符合入组条件的30例患者,年龄26~67岁,随机分为大分割研究组(14例)和常规分割对照组(16例)。全乳调强放疗剂量:大分割...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的放射毒性、乳腺美容效果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符合入组条件的30例患者,年龄26~67岁,随机分为大分割研究组(14例)和常规分割对照组(16例)。全乳调强放疗剂量:大分割组40.5 Gy/15 f/21 d,常规分割组50.0 Gy/25 f/35 d;瘤床加量:大分割组46.5 Gy/16 f/22 d,常规分割组60.0 Gy/30 f/42 d。结果:所有患者急性/晚期放射性皮炎均列为I^II度;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晚期皮肤毒性和乳房美容效果比较均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0例患者未见明显放射性心、肺毒性出现;中位随访21.7个月,无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具有与常规分割放疗同等良好的治疗耐受性、乳房美容效果及放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调强放射治疗 瘤床加量 大分割放疗
下载PDF
三种全乳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刚 张顺康 +5 位作者 沈磊 孙丽云 赵映薇 王鑫 王欢欢 卢月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1-619,共9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放疗科2018年度收治的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0例,左、右侧乳腺癌患者各25例。分别采用正向调强、逆向调强、容积调强等3种调强治疗方法制定全乳同步瘤床加量放疗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度(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同侧肺(V5、V20、V30)、心脏(Dmean、左乳癌V25、右乳癌V15)、对侧乳腺(D2、Dmean);单次治疗的总跳数(minute,MU)及出束时间,并进一步分析乳房体积大小对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正向调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的全乳靶区CI分别为0.69±0.09、0.86±0.06和0.79±0.07(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CI分别为0.71±0.15、0.79±0.15和0.80±0.12(两两比较P=0.007、P<0.001和P=0.624),全乳靶区HI分别为0.17±0.03、0.13±0.03和0.18±0.03(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HI分别为0.17±0.05、0.07±0.01和0.10±0.02(两两比较P<0.001)。同侧肺V5为56.08±7.24、46.08±5.48和57.82±6.64(两两比较P<0.001、P=0.079、P<0.001),V20为27.96±2.57、20.28±2.13和23.44±2.71(两两比较P<0.001、P=0.025、P<0.001),V30为22.34±2.20、15.40±2.37和16.42±2.82(两两比较P<0.001、P=0.006、P=0.012)。左乳癌心脏Dmean为775.48±113.23、584.20±223.04和634.24±174.38(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45),右乳癌心脏Dmean为209.32±84.60、125.56±41.65和200.80±49.74(两两比较P<0.001、P=0.524、P<0.001),左乳癌心脏V25为8.20±1.73、5.02±1.38和6.65±1.56(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37),右乳癌心脏V15均为0值不做比较。对侧乳腺的Dmean为288.05±105.14、108.25±56.47和123.59±73.79(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23)。单次治疗MU为285.74±17.73、1463.94±227.74和445.50±98.22(两两比较P<0.001),出束时间为205.12±20.68、343.26±37.59和138.06±13.53(两两比较P<0.001)。50例患者以患侧乳房体积平均值764.89mL为界分成两组,乳房小体积组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CI、HI以及单次MU与出束时间优于乳房大体积组,而在正常器官剂量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在靶区剂量学参数及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优于正向调强计划。其中逆向调强计划稍优于容积调强,推荐用于耐受较好、有长期生存预期的中、青年患者;而容积调强计划的单次MU更少,出束时间更短,建议老年、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同步瘤床加量 调强放疗
下载PDF
右乳癌保乳术后无标记的瘤床不同补量模式调强放疗剂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潘香 赵彪 +2 位作者 张凯恋 杨毅 唐一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766-769,782,共5页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瘤床无银夹标记的患者术后行瘤床同步X射线调强放疗(SIB-IMRT)与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计划(IMRT+E)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右乳腺癌保乳术中瘤床未放置银夹标记的患者15例,采用Pinnacle39.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瘤床无银夹标记的患者术后行瘤床同步X射线调强放疗(SIB-IMRT)与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计划(IMRT+E)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右乳腺癌保乳术中瘤床未放置银夹标记的患者15例,采用Pinnacle39.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B-IMRT计划和IMRT+E计划,比较两种补量方法的剂量学参数。结果:SIB-IMRT和IMRT+E的全乳和瘤床靶区的D_(max)、D_(min)、D_(mean)以及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V_5、V_(20)、D_(mean)、左肺D_(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IB-IMRT计划中右肺V_(10)、全肺V_(20)明显低于IMRT+E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D_(mean)两种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心脏V_5、V_(15),IMRT+E计划明显高于SIB-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乳腺D_(mean)、瘤床前缘0.5 cm厚的皮肤体积的D_(mean)两种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瘤床后缘1 cm厚的肺体积的D_(mean),SIB-IMRT高于IMRT+E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乳癌保乳术后无银夹标记患者调强放疗瘤床两种补量方式的多数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MRT+E相比,SIB-IMRT在保证瘤床和全乳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损伤,减少了总的治疗时间,省时省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手术 无标记 瘤床补量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右乳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X线和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彪 潘香 +2 位作者 杨毅 张凯恋 唐一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条件下瘤床同步X射线补量调强放疗(SIB-IMRT)和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IMRT+E)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右乳腺癌保乳术中放置银夹标记患者15例,采用Pinnacle39.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B-IMRT和IMRT+...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条件下瘤床同步X射线补量调强放疗(SIB-IMRT)和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IMRT+E)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右乳腺癌保乳术中放置银夹标记患者15例,采用Pinnacle39.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B-IMRT和IMRT+E两组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组计划比较全乳和瘤床靶区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D_(mean))以及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及器官右肺V_5、V_(10)、V_(20)、D_(mean),左肺D_(mean),全肺V_(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IB-IMRT组右肺V_(20)明显低于IMR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D_(mean)、左乳腺D_(mean)、瘤床前缘的皮肤组织D_(mean)的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B-IMRT组瘤床后缘1 cm厚的肺组织D_(mean)高于IMR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乳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调强放疗的两种补量方式大多数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保证全乳和瘤床靶区覆盖率的条件下,虽然SIB-IMRT组瘤床后缘1 cm厚的肺组织D_(mean)偏高,但对肺、心脏和左乳腺等保护整体上明显优于IMRT+E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SIB-IMRT也比IMRT+E更加简单方便,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减少总的治疗时间,省时又省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银夹标记 瘤床同步补量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术中电子线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瘤床加量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昕 王翔 +4 位作者 王文彦 高纪东 宣立学 李晔雄 冯勤付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采用术中瘤床放疗替代术后瘤床加量外照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做术中瘤床区放疗,术后全乳外放疗。观察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采用术中瘤床放疗替代术后瘤床加量外照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做术中瘤床区放疗,术后全乳外放疗。观察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4个月,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延迟拆线3例,中位愈合时间14天,无切口脂肪液化、水肿或血肿。美容效果优秀或良好12例。轻度皮肤色素沉着1例。无放疗相关急性血液学毒性。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术中瘤床区补量放疗替代术后瘤床加量近期疗效稳定,美容效果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术中电子线放疗 瘤床加量放疗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序贯加量与同期加量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波 顾小伟 +3 位作者 舒忠琴 沙莎 周菊英 王利利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序贯加量和同期加量两种放射治疗技术的疗效、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7年5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瘤床序贯加量放疗组(序贯组)49例,同期加...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序贯加量和同期加量两种放射治疗技术的疗效、副反应及美容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7年5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瘤床序贯加量放疗组(序贯组)49例,同期加量放疗组(同期组)47例。序贯组剂量分割方式为全乳50 Gy/25次/5周,后续瘤床序贯加量10~16Gy/5~8次/1~1.5周;同期组剂量分割方式为全乳50 Gy/25次/5周,瘤床60Gy/25次/5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副作用、美容效果和长期生存。结果序贯组与同期组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晚期皮肤反应发生率、骨髓抑制发生率、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放疗后、放疗1年后的序贯组与同期组美容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随访率为100%,随访期间全组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保乳术后瘤床序贯加量和同期加量的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早晚期不良反应,并有缩短疗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瘤床 同期 序贯
下载PDF
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by repeated imaging during irradiation 被引量:1
11
作者 Omer Sager Ferrat Dincoglan +8 位作者 Selcuk Demiral Bora Uysal Hakan Gamsiz Fatih Ozcan Onurhan Colak Yelda Elcim Esin Gundem Bahar Dirican Murat Beyzadeoglu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20年第5期68-75,共8页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frequent cancer among females and also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related mortality worldwide.A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approach may be utilized for optim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bina...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frequent cancer among females and also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related mortality worldwide.A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approach may be utilized for optim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ombinations of surgery,radiation therapy(RT)and systemic treatment.RT composes an integral part of breast conserving treatment,and is typically used after breast conserving surgery to improve local control.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discipline of radiation oncology which allow for more focused and precise treatment delivery.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RT techniques which may be utilized for redesigning of treatment plans to account for dynamic changes in tumor size and anatomy during the course of irradiation.In the context of breast cancer,ART may serve as an excellent tool for patients receiving breast irradiation followed by a sequential boost to the tumor bed.Primary benefits of ART include more precise boost localization and potential for improved normal tissue sparing with adapted boost target volumes particularly in the setting of seroma reduction during the course of irradiation.Herein,we provide a concise review of ART for breast cancer in light of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 tumor bed boost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Replanning
下载PDF
成人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设野的探讨
12
作者 梁振强 吴春华 王安宇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416-417,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局部扩大野的设野方法照射成人高分级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 :经术后病理证实为 ~ 级星形细胞瘤 5 3例 ,分为实验组 ( A组 ,2 5例 )和对照组 ( B组 ,2 8例 ) ,放疗采用常规分割 ,总剂量 DT5 0~ 6 5 Gy,设野方法 :A组... 目的 :探讨用局部扩大野的设野方法照射成人高分级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 :经术后病理证实为 ~ 级星形细胞瘤 5 3例 ,分为实验组 ( A组 ,2 5例 )和对照组 ( B组 ,2 8例 ) ,放疗采用常规分割 ,总剂量 DT5 0~ 6 5 Gy,设野方法 :A组用局部扩大野 ,B组用全脑加局部照射野。随访其放疗后生存期及 1、 3年生存率 ,复发率。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B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 14个月 ,15 .5个月 ,1,3年生存率分别是 80 % ,2 4%和 82 .14% ,2 4% ,复发率分别是 6 4% ,6 4.2 9%。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P >0 .0 5 ,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局部扩大野和全脑加局部照射二种方法治疗高分级胶质瘤病人的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别。建议采用局部扩大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级脑胶质瘤 局部扩大野照射 放射治疗设野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Ⅱ期临床研究——中期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罗菊锐 陈星星 +6 位作者 杨昭志 张丽 马金利 梅欣 邵志敏 郭小毛 俞晓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9-775,共7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多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全乳大分割瘤床同期加量的放疗模式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多项随机临床试验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全乳大分割瘤床同期加量的放疗模式目前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人群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同期瘤床加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入组保乳术后切缘阴性、病理诊断为浸润性癌、分期pT_(1-2)N_0M_0、术中瘤床钛夹标记的患者接受全乳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ClinicalTrail.gov:NCT02617043)。放疗处方剂量为全乳计划靶体积(planned target volume,PTV) 40 Gy/15次/3周,同期瘤床加量至48 Gy/15次/3周。放疗后评估急性不良反应、美容效果以及预后。结果:2015年1月—2016年8月,共计358例患者前瞻性连续性入组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45岁(25~71岁),71.2%(255例)为绝经前的年轻女性,其中T_1和T_2患者分别为276例(77.1%)和82例(22.9%)。放疗期间及放疗后3个月内,53.6%和8.1%的患者出现Ⅰ~Ⅱ度的放射性皮炎,主要表现为放疗区红斑(38.8%)以及放疗后干性脱皮(41.3%)。13例(3.6%)患者出现湿性脱皮,主要位于乳头、乳晕区,无Ⅲ度以上放射性皮炎。4例Ⅰ度放射性肺炎,1例Ⅲ度放射性肺炎。美容效果自评"极好"和"好"率分别为37.0%和44.8%。中位随访28.3个月(6.0~40.7个月),3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4例远处转移(2例合并复发),2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98.6%。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全乳大分割同期瘤床加量放疗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其晚期不良反应以及对疾病局部控制的有效性仍需长期随访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大分割放疗 瘤床加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保乳术后两种不同剂量分割放疗的初期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4
作者 章朝阳 卓霞 +3 位作者 辛培玲 张玲玲 何丽红 王青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20期61-64,共4页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瘤床同期推量的大分割调强放疗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的初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分期为pT1-2N0M0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大分割... 目的对比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全乳腺放疗瘤床同期推量的大分割调强放疗与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的初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诊治的分期为pT1-2N0M0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大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组(各35例)。其中,大分割放疗组采用全乳腺放疗瘤床同期推量大分割的调强放疗,全乳腺PCTV 40.5 Gy/15次/3周,瘤床PGTV-tb 48.0 Gy/15次/3周;常规分割放疗组为常规分割调强放疗,全乳腺PCTV 50.0 Gy/25次/5周,序贯瘤床加量PGTVtb 10 Gy/5次/1周,总疗程6周。对比两组的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放疗毒副反应发生率及以美容效果。结果随访1年,大分割放疗组和常规分割放疗组的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均为100%,均无复发或死亡病例。两组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如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2级急性、晚期皮肤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别(均P>0.05),两组放疗后1、6个月美容效果优良率相似(P>0.05),但相比于常规分割放疗组,大分割放疗组的治疗费用便低、住院时间便短(P<0.05)。结论全乳腺放疗瘤床同期加量的大分割调强放疗较常规分割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相似,且减少患者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未增加放疗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大分割调强放疗 瘤床同期推量照射 常规分割调强放疗 临床效益
下载PDF
右乳腺癌保乳术后留置银夹对后程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瘤床靶区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凯恋 林菲 +3 位作者 张芬 潘香 赵彪 杨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后有银夹标记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行早期右乳腺癌保乳术后加放射治疗的女性患者30例.年龄25~61岁,中位年龄44.2岁。根据右乳腺癌保乳术中瘤床有无放置银夹分为有银夹组15...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后有银夹标记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临床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行早期右乳腺癌保乳术后加放射治疗的女性患者30例.年龄25~61岁,中位年龄44.2岁。根据右乳腺癌保乳术中瘤床有无放置银夹分为有银夹组15例.无银夹组15例。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后程同步瘤床电子线补量照射,并比较两种方法的剂量学参数。结果无银夹组瘤床靶体积大于有银夹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乳腺靶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银夹组瘤床靶体积与全乳腺靶体积比值大于有银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瘤床靶体积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乳腺靶区Dmax、Dmin和V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mean、V105和V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乳腺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靶区适形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靶区均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V5、V10、V20左肺Dmean、全肺V20,心脏V5,V15、Dmean,脊髓Dmax、左乳腺Dmea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银夹组与无银夹组大部分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银夹组瘤床靶区体积及适形度方面比无银夹组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银夹标记 同步电子线补量 调强放射治疗 瘤床靶区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瘤床加量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慧芝 王琳婧 +4 位作者 张国前 田允鸿 史建军 张伟军 郑荣辉 《现代医院》 2017年第11期1673-1675,1678,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中,以手术切口外扩确定瘤床范围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T1-2N0-1M0乳腺癌,患侧乳腺术腔用≥3个...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中,以手术切口外扩确定瘤床范围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保乳术后放疗的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T1-2N0-1M0乳腺癌,患侧乳腺术腔用≥3个银夹标记。勾画术腔所有银夹,并勾画标记手术切口的铅丝,将银夹均匀外扩2.0 cm,同时将铅丝均匀外扩1.5、2.0、2.5、3.0 cm,在三维立体图像垂直手术切口皮肤的方向上观察银夹外扩的范围能否完全覆盖手术切口、手术切口外扩的范围能否完全覆盖术腔所有银夹;分别计算银夹均匀外扩2.0 cm(组A)、铅丝均匀外扩2.0 cm(组B)后在垂直手术切口皮肤的方向投影形成的不规则射野的面积及两者重叠部分的投影面积(组C),并计算比例。结果全组25例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9岁,左乳10例,右乳15例,Ⅰ期13例,Ⅱ期12例。留置银夹3枚者3例,4枚者5例,5枚者8例,6枚者9例。银夹外扩2.0 cm覆盖手术切口的比例为89.92%。铅丝外扩1.5、2.0、2.5、3.0 cm覆盖银夹比例分别为83.47%、94.21%、96.69%、99.17%。组C与组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C/A范围为49.00%~100.00%,均值为66.73%;(A-C)/A范围为0%~51%,均值为33.27%。瘤床中心距离皮肤距离范围为15~46 mm,平均(35.5±8.36)mm;最浅银夹距离皮肤距离范围为8~34 mm,平均(16.8±9.02)mm。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银夹均匀外扩2.0 cm未能完全覆盖手术切口,且手术切口为外扩标准的瘤床区补量范围不能完全将术腔所有银夹覆盖。以手术切口外扩的瘤床补量方法易造成瘤床区漏照,推荐以术腔标记的银夹为补量的依据。全程光子线照射可能造成靶区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放射治疗 瘤床加量
下载PDF
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小娇 刘思潮(综述) 杨怡萍(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706-1712,共7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术后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multicatheter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MIB)成为乳腺癌近距离放疗最常...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术后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multicatheter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MIB)成为乳腺癌近距离放疗最常用的技术,常应用于保乳术后的加速部分乳房照射、保乳术后瘤床补量及同侧乳房复发的加速部分乳腺再照射方面。与外照射放疗及其他近距离放疗技术相比,MIB对于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较低的3级以上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远期预后良好。虽然其为侵入性、高度专业性技术,但综合来看,MIB因其明确的临床疗效及剂量学优势而有望成为乳腺癌放疗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 乳腺癌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 瘤床补量 加速部分乳腺再照射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中瘤床体积变化的CT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昭志 蔡钢 +6 位作者 潘自强 陈佳艺 郭小毛 俞晓立 章倩 梅欣 李炯雁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 用重复定位CT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瘤床体积变化规律,分析不同CT上进行瘤床加量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2008-2009年共收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16例,放疗均采用全乳放疗和瘤床加量.患者均接受了3次CT扫描,分别为放... 目的 用重复定位CT评价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瘤床体积变化规律,分析不同CT上进行瘤床加量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2008-2009年共收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16例,放疗均采用全乳放疗和瘤床加量.患者均接受了3次CT扫描,分别为放疗前(CT1,常规全乳放疗计划CT)、放疗中(CT2)、瘤床加量前(CT3).在3次CT上勾画瘤床.在CT1和CT3上进行三维适形瘤床加量计划并分析剂量体积直方图.结果 CT1、CT2、CT3瘤床平均体积分别为49.5、25.6、22.2 cm3(F=5.63,P=0.007),CT1的>CT2(q=0.03,P=0.010)和CT3的(q=0.01,P=0.004),CT3与CT2的相似(q=1.00,P=0.333).CT3总体积平均下降43.4%,其中下降>20%的占88%(14例)、>50%的占38%(6例).CT1、CT3上患侧乳腺内接受100%处方剂量的平均体积分别为183.5、144.5 cm3(t=3.06,P=0.008).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放疗中瘤床体积以放疗后的早期变化显著,在瘤床加量前重新CT扫描进行三维适形瘤床加量计划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三维适形放射疗法 瘤床加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亚琴 刘建庭 +3 位作者 褚薛刚 崔桐 邢玉荣 邢晓汾 《中国辐射卫生》 2018年第6期624-627,共4页
目的评估3DCRT+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同一优化条件下,分别设计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VMAT)和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IMR... 目的评估3DCRT+VMAT的混合调强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疗中的剂量学优势及临床实用性。方法选择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同一优化条件下,分别设计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VMAT)和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计划(3DCRT+IMRT),比较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体积。结果 3DCRT+VMAT组中PTV的D_(95)为50. 29±0. 25,优于3DCRT+IMRT组的50. 69±0. 20(P<0. 05),两组计划PGTV的D_(95)、PTV和PGTV的CI、HI无统计学差异(P>0. 05); 3DCRT+VMAT组心脏的D_(mean)、V_(30)较3DCRT+IMRT组有所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3DCRT+VMAT组健侧乳腺的D_(mean)为1. 31±0. 44低于3DCRT+IMRT组的1. 88±0. 28 (P <0. 05),两组计划患侧肺V_5、V_(10)、V_(20)、D_(mean)、健侧肺的D_(mean)无统计学差异(P>0. 05); 3DCRT+VMAT组较3DCRT+IMRT组机器跳数减少了31%(P <0. 05),平均治疗时间节省了38%(P <0. 05)。结论基于VMAT的混合调强方式与基于IMRT的混合调强方式相比,在保证靶区的适形度和均匀性前提下,更好的保护了心脏和健侧乳腺,同时显著缩短了计划执行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术后 瘤床同步加量 容积旋转调强 混合调强 治疗计划
原文传递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照射同步瘤床加量与常规分割放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升晔 杜向慧 +7 位作者 封巍 白雪 陈建祥 郑远达 季文豪 孔月 莫文菊 楼建林 《中华全科医学》 2019年第8期1292-1295,共4页
目的比较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简称HF-SIB-IMRT)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共纳入60例早期浸润性导管乳腺腺癌(T1~T2N0M0期... 目的比较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简称HF-SIB-IMRT)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共纳入60例早期浸润性导管乳腺腺癌(T1~T2N0M0期)行保乳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HF-SIB-IMRT组(30例)和常规放疗组(30例)。术后放疗方案:HF-SIB-IMRT组为全乳腺照射同步行瘤床区推量照射,总疗程24 d。常规放疗组为全乳腺照射后序贯瘤床区局部加量照射,总疗程44 d。比较2组的局部控制率,美容效果,放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随访1.5年,2组均无复发及死亡病例,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均为100%。HF-SIB-IMRT组和常规放疗组放疗结束后1个月、6个月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2级急性不良反应、晚期皮肤/皮下组织的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照射并瘤床区同步加量放疗,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并不增加放疗毒副反应,可缩短术后放疗总疗程时间是其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留乳房手术 全乳照射 大分割 瘤床区同步推量照射 临床效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