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educed - dose cranial spinal irradiation followed by conformal posterior fossa tumor bed boost for average - risk medulloblastoma: efficacy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被引量:2
1
作者 Douglas JG Barker JL +1 位作者 Ellenbogen RG Geyer JR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4年第1期46-46,共1页
PURPOSE:To review the efficacy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in average-risk medulloblast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educed-dose cranial spinal irradiation and a conformal tumor bed boost.METH-ODS ... PURPOSE:To review the efficacy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in average-risk medulloblastoma patients treated with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educed-dose cranial spinal irradiation and a conformal tumor bed boost.METH-ODS AND MATERIALS: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average risk(defined as<==1.5 cm(2)of residual tumorafter resection,age>3 years,and no involvement of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r spine)medulloblastoma werediagnosed at our institution between January 1994 and December 2001.They were enrolled in an institutio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se cranial spinal irradiation followed by conformal posterior fossa tumor bed boost for average efficacy and patterns of failure risk medulloblastoma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and reduced
下载PDF
自动勾画技术在全乳内侧瘤床同步推量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车 罗德红 +4 位作者 喻皇飞 张琴 胡小池 余盛华 李亚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06-2411,共6页
目的 通过比较自动勾画(auto-segmentation, AS)与人工勾画(manually segmented, MS)结构的几何、剂量和工作时间差异,以评估自动勾画在全乳放疗内侧瘤床同步推量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左侧乳腺癌... 目的 通过比较自动勾画(auto-segmentation, AS)与人工勾画(manually segmented, MS)结构的几何、剂量和工作时间差异,以评估自动勾画在全乳放疗内侧瘤床同步推量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单纯全乳大分割放疗内侧瘤床同期推量患者30例,采用戴斯系数(DSC)、95%豪斯多夫距离(95HD)评估软件AccuContour自动勾画的全乳计划靶区(PTV)和心肺结构几何差异;然后比较两组对应放疗计划PlanA和PlanM靶区和心肺剂量学差异;最后比较两组花费时间。结果 自动勾画实现了肿瘤计划靶区(PGTV)、PTV、肺和心脏DSC分别为0.94(0.91,0.96)、0.88(0.86,0.91)、0.98(0.97,0.98)和0.94(0.93,0.95),95HD(cm)分别为0.25(0.20,0.33)、0.99(0.56,1.20)、0.29(0.25,0.35)和0.50(0.50,0.59);剂量学结果显示AS组PGTV和PTV的V95、D95和Dmean明显低于人工勾画组(P <0.05),而左肺的V20和MLD明显增大(P <0.05),心脏剂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GTV和心肺的剂量参数平均绝对差异小于1 Gy/1%;工作效率上,自动勾画组中能在2 d内完成对超过70%的患者勾画和计划,时间大幅缩短。结论 与人工勾画相比,在全乳放疗内侧瘤床推量中自动勾画靶区和心肺的几何和剂量参数差异较小。如果在计划优化前对PTV人工略微修改,或可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自动勾画 剂量学 内侧瘤床
下载PDF
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及毒性反应研究
3
作者 丁文评 王惠丽 +4 位作者 陆元元 周蔼斌 阮俊 王朝霞 陈意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采用瘤床加量治疗的侵犯宫颈全层宫颈癌患者15例,分析瘤床加量前后靶区、危及器官(OAR)剂量学指标及患者的... 目的:探讨瘤床加量在侵犯全层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剂量学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3年8月在弋矶山医院采用瘤床加量治疗的侵犯宫颈全层宫颈癌患者15例,分析瘤床加量前后靶区、危及器官(OAR)剂量学指标及患者的毒副反应。结果:患者瘤床区域加量后,计划瘤床靶区(PGTVtb)的最小剂量(D_(min))、平均剂量(D_(mean))及最大剂量(D max)均高于加量前(P<0.05)。患者瘤床区域加量后,膀胱的V_(30)、V_(40)、V_(50)和直肠的V_(40)、V_(50)较加量前均增加(P<0.05),而小肠V_(30)、V_(40)、V_(50)及左右侧股骨头V_(40)、V_(50)加量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床加量治疗后,患者出现了轻度(1、2级)急性生殖泌尿道和下消化道不良反应。9例(60.00%)和5例(33.33%)患者分别出现中度(3级)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出现1例3级血小板下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重度(4级)急性不良反应。结论:宫颈癌术后行瘤床加量,瘤床区域剂量得到提升,毒副反应可接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瘤床加量 放射治疗 危及器官
下载PDF
锥形束CT引导下盆腔肿瘤患者在六维床上不同固定体位的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边界
4
作者 郭璋琪 李兵 +2 位作者 毛荣虎 孙学明 刘晓男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0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引导下盆腔肿瘤患者在六维床上不同固定体位的摆位误差以及靶区外放边界(M_(PTV))。方法将60例盆腔肿瘤患者按照固定体位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患者采用仰卧位,利用真空负压带与固定板进...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引导下盆腔肿瘤患者在六维床上不同固定体位的摆位误差以及靶区外放边界(M_(PTV))。方法将60例盆腔肿瘤患者按照固定体位的不同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患者采用仰卧位,利用真空负压带与固定板进行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侧卧位,利用腹部固定装置配合摆位支撑器固定。两组患者均进行CBCT扫描,获取CBCT图像后进行配准,获取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X)、头脚(Y)、前后(Z)、平移与旋转冠状位(Rx)、矢状位(Ry)、横断位(Rz)。根据M_(PTV)外放边界公式M_(PTV)=2.5∑+0.7σ,计算出平移方向(X、Y、Z)的M_(PTV)值。结果试验组患者X、Y方向的摆位误差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Z、Rx、Ry、Rz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Y方向上获取的M_(PTV)值最小,对照组患者在Z方向上获取的M_(PTV)最小。结论CBCT引导下盆腔肿瘤患者在六维床上的仰卧位配合固定装置与侧卧位配合固定装置均存在摆位误差。临床选择患者的固定体位时需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以及患病程度、心理、患病位置等多种要素综合考虑摆位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盆腔肿瘤 六维床 固定体位 摆位误差
下载PDF
大分割放射治疗不同瘤床补量技术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建廷 邵瑞雨 +3 位作者 王晶 李娜 熊伟 王晓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7期22-2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大分割放射治疗中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两种技术发生急性和(或)晚期乳房相关放射性损伤、美容效果及近期疗效的差异性,以提高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在医院行...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大分割放射治疗中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两种技术发生急性和(或)晚期乳房相关放射性损伤、美容效果及近期疗效的差异性,以提高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在医院行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109例女性患者,根据瘤床补量技术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行瘤床同步补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对照组行全乳调强放射治疗(IMRT)后序贯瘤床电子线补量放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治疗结束2年后皮肤及皮下组织放射性损伤、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和2年后美容效果以及近期疗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放射治疗后109例患者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主要为≤1级(占91.7%),放射治疗结束2年后皮肤及皮下组织放射性损伤主要为≤1级(占86.2%),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和2年后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7.2%(95/109)和90.8%(99/109),2年局部肿瘤控制率、无疾病生存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在放射治疗结束2年后出现皮肤及皮下组织放射性损伤、放射治疗结束1个月和2年后美容效果及近期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2级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为1.8%(1/56),明显低于对照组[15.1%(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7,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较好,应用瘤床同步补量技术更能够降低2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可优先选择该方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大分割放射治疗 瘤床补量 技术评价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不同补量放疗模式的疗效及安全性
6
作者 张梦 柔倩 +2 位作者 刘莹 孜那提·努尔太 成芳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2期1323-1326,1352,共5页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序贯瘤床大分割补量与瘤床常规分割补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瘤床补量放疗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患者分为瘤床大分割组(n=30,序贯瘤床大分割补量870 cGy/3... 目的 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序贯瘤床大分割补量与瘤床常规分割补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瘤床补量放疗模式的不同将120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患者分为瘤床大分割组(n=30,序贯瘤床大分割补量870 cGy/3 f)和瘤床常规分割组(n=90,序贯瘤床常规分割补量1000 cGy/5 f)。比较两组患者的乳房美容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预后。结果 放疗后1、6个月,两组患者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急性皮肤不良反应、晚期皮肤不良反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年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大分割放疗已成为目前放疗的主流模式,序贯瘤床大分割补量与序贯瘤床常规分割补量的乳房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均无明显差异,患者的2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较高。在瘤床区域有钛夹标记的前提下,可优先选择更精准的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进行大分割瘤床补量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保乳术 大分割放疗 常规分割放疗 瘤床标记 疗效
下载PDF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nail bed: A case report
7
作者 Peng-Fei Li Ning Zhu Hui L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9年第21期3590-3594,共5页
BACKGROU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of the nail bed is a poorly reported malignant subungual tumor.Because it presents with nonspecific symptoms and signs,it is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by dermatologists or surgeons... BACKGROU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of the nail bed is a poorly reported malignant subungual tumor.Because it presents with nonspecific symptoms and signs,it is frequently misdiagnosed by dermatologists or surgeons.A delay in diagnosis and/or wrong treatment might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disease progression.Thus,new perspectives are needed to assist dermatologists and surgeons with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SCC.This rare case presented with a 2-year delay in the diagnosis of SCC teaches a valuable lesson.CASE SUMMARY A 62-year-old female presented with a non-healing subungual growth in the nail bed of the right middle finger for 2 years.The lesion was first medicated with iodine by the patient herself without any relief.Twenty months later,a dermatologist diagnosed the lesion as paronychia and treated it with nail avulsions repeatedly with no obvious alleviation.A lesionectomy confirmed the lesion was SCC.An extended excision of the tumor with amputation of the 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was subsequently performed.A biopsy of sentinel lymph nodes was negative.Due to the result of preoperativ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scanning,sweeping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was considered dispensable and was skipped.At the 2-year follow-up,the patient showed a quick recovery and no sign of recurrence.CONCLUSION Our successfu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case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attention to long-standing non-healing lesions of the nail bed and the necessity for discreet evaluation and customization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NAIL bed LESION Customized treatment MALIGNANT SUBUNGUAL tumor Case report
下载PDF
多叶准直器角度改变对左侧全乳大分割放疗瘤床推量的剂量学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车 陈睿 +1 位作者 陆治江 罗德红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4期51-57,共7页
研究动态调强放疗方式下多叶准直器角度改变对左侧全乳大分割放疗内侧、中间和外侧瘤床同期推量的剂量学影响。选取2018年01月至2023年01月间于遵义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放疗瘤床同期推量患者60例,按瘤床... 研究动态调强放疗方式下多叶准直器角度改变对左侧全乳大分割放疗内侧、中间和外侧瘤床同期推量的剂量学影响。选取2018年01月至2023年01月间于遵义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大分割放疗瘤床同期推量患者60例,按瘤床位置分为内侧、中间和外侧3组,分别对比各组患者多叶准直器角度改变的放疗计划(标记为Plan-A)与多叶准直器角度为0°的原放疗计划(标记为Plan-O)的靶区、心肺剂量学参数差异。结果显示:3组患者的Plan-A较Plan-O,靶区处方覆盖(V(处方(%)))、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均无显著差异;在内侧组采用Plan-A相较于Plan-O,左肺(V_(5)、V_(10)和D_(mean))、心脏(V_(8)和D_(mean))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D_(max)和D_(mean))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lan-A较Plan-O,在中间和外侧组中仅外侧组LAD(D_(max)和D_(mean))明显减小(p<0.05),其余心肺受量参数均无显著差异。准直器角度改变对左侧全乳大分割放疗瘤床推量靶区剂量学参数无明显影响,但能使内侧组患者的心肺受量较原放疗计划明显减小,故对于左侧大分割单纯全乳放疗内侧瘤床制定放疗计划建议选择改变多叶准直器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叶准直器 大分割放疗 瘤床位置 剂量学
下载PDF
PET/CT显像中连续采集模式病灶定量参数分析比较研究
9
作者 王玲 杨森 +2 位作者 李玲 刘晓建 富丽萍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以步进采集(SS)模式作为“金标准”,与连续采集(CBM)模式进行配对比较,评估良性及恶性病变在CBM采集方式下多种定量指标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4例接受PET/CT检查者,随机先后采用CBM和SS模式在Siemens Biograph Vision 600 PET/CT完... 目的:以步进采集(SS)模式作为“金标准”,与连续采集(CBM)模式进行配对比较,评估良性及恶性病变在CBM采集方式下多种定量指标的可靠性。方法:选取24例接受PET/CT检查者,随机先后采用CBM和SS模式在Siemens Biograph Vision 600 PET/CT完成图像采集。采用40%SUV阈值勾画容积感兴趣区,记录病灶标准摄取值(SUVmax、SUVpeak、SUVmean)、总糖酵解值(TLG)、代谢肿瘤体积(MTV)值。采用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2组数据间的差异。结果:24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7例良性,17例恶性,共13个良性病灶和49个恶性病灶用于定量分析。除良性病变MTV因标准误差为0,无法计算相关性和t值,不论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在SS模式和CBM模式采集条件下SUVmax、SUVpeak、SUVmean、TLG、MTV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6~0.973,P>0.05)。各定量参数在良性(r>0.995)及恶性病变(r>0.985)中存在较好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显示2种采集模式下良性及恶性病变平均差异值均接近0。结论:在良性及恶性病变中,CBM模式可提供可靠、准确的PET定量参数值,等同于SS采集获得的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连续采集 定量参数 标准摄取值 代谢肿瘤体积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的临床效果及剂量学对比
10
作者 卢峰 张飞 李太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7期115-118,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的临床效果及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乳腺癌患者74例,均行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序贯组、同步组,各3...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瘤床同步补量与序贯瘤床补量的临床效果及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安徽省阜阳市肿瘤医院放疗科乳腺癌患者74例,均行乳腺癌保乳术治疗,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序贯组、同步组,各37例。序贯组采用序贯瘤床补量放疗,同步组采用瘤床同步补量放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瘤床加量靶区剂量、危及器官的照射剂量及放射性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瘤床加量计划靶区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低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危及器官心脏V30、患侧肺V20、脊髓最大剂量低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序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序贯瘤床补量放疗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放疗瘤床同步补量能降低靶区剂量,减少对心脏、肺、脊髓等危及器官的损伤,降低放射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保乳术 全乳放疗瘤床同步补量 序贯瘤床补量 临床效果 剂量学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预防晚期卧床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
11
作者 张媛 程旭 左二冬 《系统医学》 2023年第6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低分子肝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晚期卧床肿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预防组,各30例。统计...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低分子肝素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晚期卧床肿瘤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深静脉血栓预防方法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巴曲酶预防组,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3%低于巴曲酶预防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用药后,低分子肝素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D-二聚体水平低于巴曲酶预防组,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长于巴曲酶预防组,血红蛋白水平及MBI评分高于巴曲酶预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低于巴曲酶预防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满意度86.67%高于巴曲酶预防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低分子肝素的价值较常规性预防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肿瘤 卧床 常规性预防 低分子肝素 深静脉血栓 日常生活能力 不良反应 治疗满意度
下载PDF
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陈小娇 刘思潮(综述) 杨怡萍(审校)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706-1712,共7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术后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multicatheter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MIB)成为乳腺癌近距离放疗最常...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术后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近年来,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multicatheter interstitial brachytherapy,MIB)成为乳腺癌近距离放疗最常用的技术,常应用于保乳术后的加速部分乳房照射、保乳术后瘤床补量及同侧乳房复发的加速部分乳腺再照射方面。与外照射放疗及其他近距离放疗技术相比,MIB对于乳腺癌患者具有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美容效果、较低的3级以上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远期预后良好。虽然其为侵入性、高度专业性技术,但综合来看,MIB因其明确的临床疗效及剂量学优势而有望成为乳腺癌放疗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管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射治疗 乳腺癌 加速部分乳腺照射 瘤床补量 加速部分乳腺再照射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区同步加量IMRT的剂量学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蒙渡 唐丰文 +4 位作者 刘锐 杨蕴一 王书文 韩苏夏 赵新汉 《西部医学》 2017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前瞻性临床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43例Ⅰ~Ⅱ期行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保乳术后进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目的前瞻性临床观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不良反应、美容效果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43例Ⅰ~Ⅱ期行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保乳术后进行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并予以瘤床区同步加量治疗。采用调强放疗技术(IMRT),计划靶区(PTV)50Gy/25f,瘤床加量区(PTV boost)60Gy/25f/2.4Gy/fx。观察放疗计划剂量学特征、临床副反应、放疗前后美容效果及疗效。结果采用调强放疗技术的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具有良好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指数(CI)及均匀度指数(HI)。1度皮肤反应发生率53.49%,2度为41.86%,3度为4.65%,无4度皮肤反应者;1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0.23%,2级为9.16%,未出现3~4级放射性肺炎;1级和2级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8.60%和4.65%;放疗前评估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3.02%,放疗后为86.04%;3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LRFS)为97.67%,3年的总体生存率(OS)为95.35%。结论瘤床同步加量放射治疗乳腺癌缩短了治疗周期,调强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剂量分布均匀度及适形度,急性及远期副反应风险较低,3年的DFS及OS理想,美容效果评价满意,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IMRT 瘤床区同步加量放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外照射内侧和外侧瘤床两种加量方法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8
14
作者 魏贤顶 赵于天 +3 位作者 金建荣 丁阳 崔强亮 杨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4100-4103,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外照射内侧和外侧瘤床两种局部加量方法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寻求最佳的瘤床加量方法。方法:对16例瘤床偏外侧、22例瘤床偏内侧共计38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分别勾画全乳靶区和瘤床靶区。电子线...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外照射内侧和外侧瘤床两种局部加量方法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寻求最佳的瘤床加量方法。方法:对16例瘤床偏外侧、22例瘤床偏内侧共计38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计划设计,分别勾画全乳靶区和瘤床靶区。电子线补量计划使用6 MV-X线对全乳进行野中野正向调强设计,处方剂量50 Gy/25 fx/5 W,完成后局部瘤床再使用9 Mev电子线补量使得瘤床总量60 Gy/30 fx/6 W。同步加量计划,使用6 MV-X线对全乳和瘤床设计5~6个照射野的逆向调强计划,处方剂量为全乳靶区50 Gy/25 fx/5 W,瘤床靶区60 Gy/25 fx/5 W。所有患者都进行两套计划设计,并分别比较外侧组和内侧组的剂量学特点,同时观察放疗期间和放疗结束3月内的局部皮肤和放射性肺炎情况。结果:外侧组的同步加量计划的靶区适形性、均匀性和V95%均显著优于电子线补量计划,同侧肺V20、V30小于后者,同侧肺V5、心脏Dmean和对侧肺Dmean大于后者,同侧肺Dmean无统计学差异;内侧组的同步加量计划的靶区适形性优于电子线补量计划,同侧肺V5、心脏Dmean大于后者,同侧肺的V30小于后者,同侧肺V20、Dmean、对侧肺Dmean无统计学差异,全部患者都顺利完成放疗计划,Ⅰ、Ⅱ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为29%,未出现严重的局部皮肤破损情况,未发生放射性肺炎。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偏外侧的患者进行外照射时,使用同步加量的方法能明显优化靶区剂量,不会增加危及器官的受量,同时可以缩短放疗疗程,瘤床偏内侧的患者两种方法都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疗法 瘤床加量 剂量学
下载PDF
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无菌床的护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运智 孙明丽 +2 位作者 张学勇 武素玲 修志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789-1791,共3页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无菌床的护理效果。方法91例肿瘤患者化疗276例次,根据骨髓抑制分级标准,将化疗后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56例次)入住百级无菌层流病床进行保护性隔离,并给予有效预防感染、心理及饮食护理。...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应用无菌床的护理效果。方法91例肿瘤患者化疗276例次,根据骨髓抑制分级标准,将化疗后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56例次)入住百级无菌层流病床进行保护性隔离,并给予有效预防感染、心理及饮食护理。结果56例次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接受无菌层流床治疗后,感染的发生率仅10.7%。结论无菌床的应用可明显降低化疗后出现Ⅲ度、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感染率,加快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无菌床 骨髓抑制 护理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 被引量:9
16
作者 郑荣辉 李洪胜 +4 位作者 张秀萍 张伟军 黄赖机 谭剑明 邓瑾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的放射毒性、乳腺美容效果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符合入组条件的30例患者,年龄26~67岁,随机分为大分割研究组(14例)和常规分割对照组(16例)。全乳调强放疗剂量:大分割... 目的:探讨中国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的放射毒性、乳腺美容效果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乳腺癌保乳术后符合入组条件的30例患者,年龄26~67岁,随机分为大分割研究组(14例)和常规分割对照组(16例)。全乳调强放疗剂量:大分割组40.5 Gy/15 f/21 d,常规分割组50.0 Gy/25 f/35 d;瘤床加量:大分割组46.5 Gy/16 f/22 d,常规分割组60.0 Gy/30 f/42 d。结果:所有患者急性/晚期放射性皮炎均列为I^II度;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晚期皮肤毒性和乳房美容效果比较均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30例患者未见明显放射性心、肺毒性出现;中位随访21.7个月,无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结论: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瘤床加量大分割放疗具有与常规分割放疗同等良好的治疗耐受性、乳房美容效果及放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调强放射治疗 瘤床加量 大分割放疗
下载PDF
三种全乳同步瘤床加量调强放疗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刚 张顺康 +5 位作者 沈磊 孙丽云 赵映薇 王鑫 王欢欢 卢月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11-619,共9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放疗科2018年度收治的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0例,左、右侧乳腺癌患者各25例。分别采用正向调强、逆向调强、容积调强等3种调强治疗方法制定全乳同步瘤床加量放疗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度(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同侧肺(V5、V20、V30)、心脏(Dmean、左乳癌V25、右乳癌V15)、对侧乳腺(D2、Dmean);单次治疗的总跳数(minute,MU)及出束时间,并进一步分析乳房体积大小对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正向调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的全乳靶区CI分别为0.69±0.09、0.86±0.06和0.79±0.07(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CI分别为0.71±0.15、0.79±0.15和0.80±0.12(两两比较P=0.007、P<0.001和P=0.624),全乳靶区HI分别为0.17±0.03、0.13±0.03和0.18±0.03(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HI分别为0.17±0.05、0.07±0.01和0.10±0.02(两两比较P<0.001)。同侧肺V5为56.08±7.24、46.08±5.48和57.82±6.64(两两比较P<0.001、P=0.079、P<0.001),V20为27.96±2.57、20.28±2.13和23.44±2.71(两两比较P<0.001、P=0.025、P<0.001),V30为22.34±2.20、15.40±2.37和16.42±2.82(两两比较P<0.001、P=0.006、P=0.012)。左乳癌心脏Dmean为775.48±113.23、584.20±223.04和634.24±174.38(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45),右乳癌心脏Dmean为209.32±84.60、125.56±41.65和200.80±49.74(两两比较P<0.001、P=0.524、P<0.001),左乳癌心脏V25为8.20±1.73、5.02±1.38和6.65±1.56(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37),右乳癌心脏V15均为0值不做比较。对侧乳腺的Dmean为288.05±105.14、108.25±56.47和123.59±73.79(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23)。单次治疗MU为285.74±17.73、1463.94±227.74和445.50±98.22(两两比较P<0.001),出束时间为205.12±20.68、343.26±37.59和138.06±13.53(两两比较P<0.001)。50例患者以患侧乳房体积平均值764.89mL为界分成两组,乳房小体积组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CI、HI以及单次MU与出束时间优于乳房大体积组,而在正常器官剂量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在靶区剂量学参数及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优于正向调强计划。其中逆向调强计划稍优于容积调强,推荐用于耐受较好、有长期生存预期的中、青年患者;而容积调强计划的单次MU更少,出束时间更短,建议老年、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乳腺癌 同步瘤床加量 调强放疗
下载PDF
术中电子线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瘤床加量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昕 王翔 +4 位作者 王文彦 高纪东 宣立学 李晔雄 冯勤付 《中国医刊》 CAS 2013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采用术中瘤床放疗替代术后瘤床加量外照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做术中瘤床区放疗,术后全乳外放疗。观察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采用术中瘤床放疗替代术后瘤床加量外照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1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后做术中瘤床区放疗,术后全乳外放疗。观察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情况、美容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46.4个月,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延迟拆线3例,中位愈合时间14天,无切口脂肪液化、水肿或血肿。美容效果优秀或良好12例。轻度皮肤色素沉着1例。无放疗相关急性血液学毒性。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术中瘤床区补量放疗替代术后瘤床加量近期疗效稳定,美容效果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术中电子线放疗 瘤床加量放疗
下载PDF
右乳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X线和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彪 潘香 +2 位作者 杨毅 张凯恋 唐一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条件下瘤床同步X射线补量调强放疗(SIB-IMRT)和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IMRT+E)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右乳腺癌保乳术中放置银夹标记患者15例,采用Pinnacle39.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B-IMRT和IMRT+...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条件下瘤床同步X射线补量调强放疗(SIB-IMRT)和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IMRT+E)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右乳腺癌保乳术中放置银夹标记患者15例,采用Pinnacle39.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B-IMRT和IMRT+E两组计划,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组计划比较全乳和瘤床靶区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D_(mean))以及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危及器官右肺V_5、V_(10)、V_(20)、D_(mean),左肺D_(mean),全肺V_(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IB-IMRT组右肺V_(20)明显低于IMR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D_(mean)、左乳腺D_(mean)、瘤床前缘的皮肤组织D_(mean)的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B-IMRT组瘤床后缘1 cm厚的肺组织D_(mean)高于IMR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乳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调强放疗的两种补量方式大多数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保证全乳和瘤床靶区覆盖率的条件下,虽然SIB-IMRT组瘤床后缘1 cm厚的肺组织D_(mean)偏高,但对肺、心脏和左乳腺等保护整体上明显优于IMRT+E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SIB-IMRT也比IMRT+E更加简单方便,既提高工作效率又减少总的治疗时间,省时又省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术 银夹标记 瘤床同步补量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下载PDF
右乳癌保乳术后无标记的瘤床不同补量模式调强放疗剂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香 赵彪 +2 位作者 张凯恋 杨毅 唐一吟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766-769,782,共5页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瘤床无银夹标记的患者术后行瘤床同步X射线调强放疗(SIB-IMRT)与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计划(IMRT+E)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右乳腺癌保乳术中瘤床未放置银夹标记的患者15例,采用Pinnacle39.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 目的:探讨右乳腺癌保乳术瘤床无银夹标记的患者术后行瘤床同步X射线调强放疗(SIB-IMRT)与后程电子线补量调强放疗计划(IMRT+E)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右乳腺癌保乳术中瘤床未放置银夹标记的患者15例,采用Pinnacle39.6计划系统分别设计SIB-IMRT计划和IMRT+E计划,比较两种补量方法的剂量学参数。结果:SIB-IMRT和IMRT+E的全乳和瘤床靶区的D_(max)、D_(min)、D_(mean)以及剂量均匀性和适形度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肺V_5、V_(20)、D_(mean)、左肺D_(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IB-IMRT计划中右肺V_(10)、全肺V_(20)明显低于IMRT+E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D_(mean)两种计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于心脏V_5、V_(15),IMRT+E计划明显高于SIB-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乳腺D_(mean)、瘤床前缘0.5 cm厚的皮肤体积的D_(mean)两种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瘤床后缘1 cm厚的肺体积的D_(mean),SIB-IMRT高于IMRT+E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乳癌保乳术后无银夹标记患者调强放疗瘤床两种补量方式的多数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MRT+E相比,SIB-IMRT在保证瘤床和全乳靶区覆盖率的前提下,降低了患侧肺和心脏的损伤,减少了总的治疗时间,省时省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手术 无标记 瘤床补量 调强放疗 剂量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