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hase II Study of Antineoplastons A10 and AS2-1 in Children with Low-Grade Astrocytomas—Final Report (Protocol BT-13) 被引量:1
1
作者 Stanislaw R. Burzynski Tomasz J. Janicki Gregory S. Burzynski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6年第12期837-850,共14页
Nonresectable Low-Grade Astrocytomas (LGA) can compromise function and threaten lif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the most appropriate strategy is initial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ation Therapy (RT). Since curat... Nonresectable Low-Grade Astrocytomas (LGA) can compromise function and threaten life. Fo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the most appropriate strategy is initial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ation Therapy (RT). Since curative treatment is not available for most of these patients, it is reasonable to conduct clinical studies to evaluate new agents. This Phase II study evaluates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tineoplastons A10 and AS2-1 (ANP) in LGA. Sixteen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LGA were treated. They included 12 males and 4 females, ages 1.6 - 17.4 years (median 10.6). Efficacy was evaluated in 16 patients.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were previously treated, but 1 patient had stereotactic biopsy only. Out of the remaining 15 patients, 6 patients received chemotherapy, and 7 patients had surgery, and 2 patients received RT and chemotherapy after surgery. The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ANP administered daily every 4 hours (median dose of A10 was 7.71 g/kg/d and AS2-1 was 0.26 g/kg/d) until objective response or stable disease was documented and for 8 months thereafter. The duration of ANP IV ranged from 1.4 to 286 weeks with a median of 83 weeks. A complete response was documented in 25.0%, partial response in 12.5%, and stable disease in 37.5%. Overall survival was 67.7% at 5 years, and 54.2% at 10 and 15 year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as 48.1%, 34.4% and 34.4% at 5, 10, and 15 years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was associated with grade 3 or grade 4 Adverse Drug Experiences (ADE) in 6 patients. There were two hypernatremias of grade 4 (12%). Grade 3 ADE included urinary frequency (6%), fatigue (6%) and hypernatremia (6%). There were no chronic toxicities, and there was a high quality of survival. ANP shows efficacy with a very good toxicity profile in this cohort of children with low-grade astrocy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neoplastons A10 and AS2-1 ASTROCYTOMA Low-Grade Astrocytoma Low-Grade Glioma Pediatric Brain tumors phase II Clinical Trial
下载PDF
Controlled generation of cell–laden hydrogel microspheres with core–shell scaffold mimicking microenvironment of tumor
2
作者 Yuenan Li Miaomiao Hai +5 位作者 Yu Zhao Yalei Lv Yi He Guo Chen Liyu Liu Ruchuan Liu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572-579,共8页
Development of an in vitro three-dimensional(3D) model that closely mimics actual environment of tissue has become extraordinarily important for anti-cancer study.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3D cell culture systems have... Development of an in vitro three-dimensional(3D) model that closely mimics actual environment of tissue has become extraordinarily important for anti-cancer study.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3D cell culture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with multicellular tumor spheroids being the most popular and effective model.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microfluidic device used as a robust platform for generating core–shell hydrogel microspheres with precisely controlled sizes and varied components of hydrogel matrix.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overning mechanism of microsphere formation,computational models based on multiphase flow were developed to numerically model the droplet generation and velocity field evolution process with COMSOL Multiphysics software. Our modeling result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s in size dependence on flow rate as well as effect of vortex flow on microsphere formation. With real-time tuning of the flow rates of aqueous phase and oil phase, tumor cells were encapsulated into the microspheres with controllable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different volume ratios of core(comprised of alginate, Matrigel, and/or Collagen) and shell(comprised of alginate). Viability of cells in four different hydrogel matrices were evaluated by standard acridine orange(AO) and propidium iodide(PI) staining. The proposed microfluidic system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ineering the in vitro micro-environment of tumor spheroids to better mimic the actual in vivo 3D spatial structure of a tumor and perfect the 3D tumor models for more effective clinical thera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s core–shell scaffold phase field method tumor spheroids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立体时相给药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3
作者 王静 易宣洪 +1 位作者 汪萍 王志武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2-676,共5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立体时相给药对放射性肺炎(R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胸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时中医辨证为痰热阻肺型的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立体时相给药对放射性肺炎(R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胸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同时中医辨证为痰热阻肺型的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观察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痰热清静脉注射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立体时相给药,于治疗结束后评估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RP发生率,观察2组放疗前、中、后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观察患者放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卡诺夫斯凯计分(KP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RP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TNF-α、TGF-β1、IL-6水平于放疗后不同时期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放疗后2个月、4个月及放疗结束时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清TNF-α、TGF-β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肺功能指标及KP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清燥救肺汤立体时相给药可有效减轻放射治疗所致的放射性肺炎,通过降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改善肺功能起到减毒增效作用,对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放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清燥救肺汤 立体时相给药 肺肿瘤 放射性肺炎 痰热壅肺 中医证候积分 炎症介质
下载PDF
增强CT中病灶皮质衰减比在小肾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鹏 蒋瑾 周光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目的提出全新参数—病灶皮质衰减比;并讨论其在增强CT中小肾肿瘤(病灶直径<4cm)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肿瘤患者的术前多期增强CT 70例。由两名有临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 目的提出全新参数—病灶皮质衰减比;并讨论其在增强CT中小肾肿瘤(病灶直径<4cm)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肿瘤患者的术前多期增强CT 70例。由两名有临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分别记录肾脏肿瘤增强CT中的典型影像征象(边缘形态、强化类型、血管侵犯、肾周脂肪侵犯等)。并于肿瘤及邻近肾皮质区域分别选取感兴趣区域,计算病灶皮质衰减比。观察以上指标在小肾脏肿瘤不同良恶性亚型(肾嗜酸细胞腺瘤、平滑肌瘤、透明状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间的表现。结果不同于恶性肾脏肿瘤,本研究中全部的良性肾脏肿瘤均呈现边缘清晰、无血管或肾周脂肪侵犯。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病灶皮质衰减比与透明状细胞癌(P<0.05)和乳头状细胞癌(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脏增强CT中病灶皮质衰减比可将有代表性的肾细胞癌(肾透明状细胞癌)与良性肿瘤(肾嗜酸细胞腺瘤)显著分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多期增强CT 良恶性鉴别诊断
下载PDF
对比增强S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立业 罗文明 +2 位作者 蒋锡丽 黄子龙 刘军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I)与常规对比增强T 1WI成像(CE-T 1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分析脑转移瘤内出现对比剂诱导相移(CIPS)与原发性肺癌病理类型间的关联性。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79例原发性肺癌...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I)与常规对比增强T 1WI成像(CE-T 1WI)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分析脑转移瘤内出现对比剂诱导相移(CIPS)与原发性肺癌病理类型间的关联性。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79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其中腺癌组40例,鳞癌组18例,小细胞癌组21例,均行颅脑MR常规平扫、SWI、CE-T 1WI及CE-SWI检查,比较CE-SWI与CE-T 1WI检出的脑转移瘤数目及转移瘤内是否存在CIPS,转移灶经3个月后随访证实。结果:CE-T 1WI与CE-SWI对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5,P=0.025),对鳞癌(χ^(2)=0.00,P=1.000)与小细胞癌(χ^(2)=0.27,P=0.603)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腺癌组、鳞癌组、小细胞癌组三组间CIP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3,P=0.004),其中鳞癌组与腺癌组(χ^(2)=11.08,P=0.001)、鳞癌组与小细胞癌组(χ^(2)=8.26,P=0.00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组与小细胞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1,P=0.717)。结论:CE-SWI对肺腺癌脑转移瘤的检出较CE-T 1WI更有优势。肺腺癌、小细胞癌脑转移瘤的CIPS阳性率较鳞癌显著增高,CE-SWI可为肺癌脑转移瘤MRI检查常规序列的有利补充,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脑转移瘤 磁敏感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诱导相移
下载PDF
相位角对实体肿瘤患者手术、化疗期间营养治疗的定量分析及对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
6
作者 张震 王东浩 吕扬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315-1320,共6页
目的: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对肿瘤患者围治疗期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分析不同时期的体成分特点,寻找有效、早期的营养不良预警指标及预后评估指标。方法: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患者进行人体成分测定,收集正常人群的体成分数据作为对照组,手术... 目的:使用生物电阻抗分析对肿瘤患者围治疗期不同阶段进行评估,分析不同时期的体成分特点,寻找有效、早期的营养不良预警指标及预后评估指标。方法: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患者进行人体成分测定,收集正常人群的体成分数据作为对照组,手术治疗后、短期内不能进食且依赖早期开展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的肿瘤患者的体成分数据为手术组,手术组患者恢复出院后并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体成分数据作为化疗组,分析三组体成分的特点及变化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寻找营养风险患者的早期预警指标,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筛选早期评估预后的指标及寻找最佳临界值。结果:手术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相位角降低(P<0.001),生存系数绝对值降低(P<0.001),化疗组相比对照组,蛋白质含量、骨骼肌质量、相位角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2、P=0.001、P<0.001),生存系数绝对值降低(P<0.001);手术组营养前后配对分析发现营养治疗后相位角上升(P=0.004),生存系数绝对值上升(P<0.001);相关性研究发现术后患者营养治疗前和化疗组患者相位角和SOFA评分、营养筛查NRS2002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4808、P<0.0001;r=-0.5434、P<0.0001),另外相位角和生存系数呈明显负相关(r=-0.6745、P<0.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相位角及生存系数在预测手术组患者住院时间长短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ROC-AUC 0.879,P<0.001;ROC-AUC 0.843,P<0.001),而将SOFA评分、相位角、生存系数联合起来进行多因素分析,预测患者住院时间,得到最大的曲线下面积0.927,约登指数0.751。结论:相位角在预测患者营养风险、评估营养治疗效果上更有优势,而且相位角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能够反应细胞及器官的功能状态。另外,相位角和生存系数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分析 肿瘤 相位角 生存指数 营养风险
下载PDF
Thymoquinone Suppresses Cellular Proliferation, Inhibits VEGF Production and Obstructs Tumor Progression and Invasion in the Rat Model of DMH-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被引量:2
7
作者 Wasfi Asfour Sawsan Almadi Lina Haffar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3年第1期7-17,共11页
A myriad of medicinal effect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ymoquinone (TQ), the major biological-active component of Nigella sativa. TQ has been shown to exhibit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The present work was undertak... A myriad of medicinal effect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Thymoquinone (TQ), the major biological-active component of Nigella sativa. TQ has been shown to exhibit potent anti-tumor activities. The present work was undertaken to further explore TQ’s chemopreventive efficacy against 1, 2-dimethylhydrazine (DMH)-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in the rat model through a two-phase study (initiation and post-initiation) and to evaluate its potential impact on tumor progression and invasion in vivo. TQ treatment in the initiation phas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umor incidence, multiplicity and mean tumor volume. However, although mean tumor volume and multiplicity were decreased upon TQ treatment in the post-initiation phase, TQ did not reduce incidence significantly.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s assessed by expression of colonic PCNA, was shown to be inhibited in consequence to TQ treatment in both phases, with a more pronounced reduction in the initiation phase. In addi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an appreciable negative impact of TQ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production in tumor-bearing rats. Furthermore, we provided evidence that TQ-treatment, in both phases, tended to considerably suppress tumor progression and invasion. Taken together,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Q, at an orally daily dose of 10 mg/kg, has a chemopreventive effect in the initiation phase,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attenuate tumor burden, suppress progression of pre-neoplastic lesions and to inhibit tumor growth in the post-initiation phase of DMH-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We surmise that such effects of TQ may be due to suppression of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inhibition of VEGF production. The results could provide an effective chemopreventive approach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olon cancer in humans in the next future, and illuminate a promising horizon to combat progression of benign colonic pre-neoplastic lesions into malignant metastatic tumors and to manage colon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MOQUINONE PCNA-LI VEGF Serum Levels tumor Progression INVASION Rat DMH-Induced Colon Carcinogenesis INITIATION Post INITIATION phase Modified Duke’s Classification Chemoprevention
下载PDF
出生日期五运六气对后天罹患乳房肿瘤良恶性倾向的趋势性分析
8
作者 钟莎 叶甜婧 +2 位作者 林颖曈 李军 谢丹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393-1400,共8页
【目的】探讨女性乳房良恶性肿瘤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以及异同性,并围绕罹患乳房肿瘤的良恶性倾向展开趋势性分析。【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电子病例系统中采集723例乳房恶性肿瘤(乳腺癌)患者和1595例乳房良性肿... 【目的】探讨女性乳房良恶性肿瘤患者出生日期的五运六气特点以及异同性,并围绕罹患乳房肿瘤的良恶性倾向展开趋势性分析。【方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电子病例系统中采集723例乳房恶性肿瘤(乳腺癌)患者和1595例乳房良性肿瘤患者的出生日期信息,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的运气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岁运方面,木运太过、火运太过、土运不及之年出生的患者倾向性于罹患乳腺癌,而金运不及、木运不及、水运太过之年出生的患者倾向于患乳房良性肿瘤。(2)主气方面,出生于少阴君火的患者更倾向于罹患乳腺癌,而出生于厥阴风木、太阴湿土的患者更倾向于患乳房良性肿瘤。(3)客气方面,出生于厥阴风木、阳明燥金的患者更倾向于罹患乳腺癌,而出生于少阳相火、太阳寒水的患者更倾向于患乳房良性肿瘤。(4)出生季节方面,出生于春季的患者更倾向于罹患乳腺癌。(5)运气相合方面,出生于小逆/不和/天刑的患者患乳腺癌的倾向性更大,而出生于岁会/同岁会的患者更倾向于患乳房良性肿瘤。(6)司天-在泉方面,出生之年的司天-在泉组合情况对乳腺癌和乳房良性肿瘤的影响并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1)乳房良恶性肿瘤之间的出生日期的运气信息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倾向性。(2)从运气学角度分析,乳腺癌患者出生日期的相关运气气候以风、热为特点,病变部位主要涉及肝、脾、心、肾,且相较于乳房良性肿瘤患者,其体质禀赋更偏向于实性、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良恶性肿瘤 出生日期 五运六气 趋势性分析 体质禀赋 实性 热性
下载PDF
增强CT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及病理评估中的应用
9
作者 赵军华 周志杰 赵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究增强CT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和病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5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增强CT检查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肾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强CT参数差异,建立受试... 目的 探究增强CT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和病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5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增强CT检查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肾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强CT参数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增强CT参数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肾脏肿瘤患者经病理学诊断恶性55例、良性10例,分别纳入恶性组、良性组;恶性组平扫期灰度值比率、皮髓质期和实质期增强百分比显然比良性组高,排泄期肾皮质校正CT值显然比良性组低(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平扫期灰度值比率、皮髓质期与实质期增强百分比、排泄期肾皮质校正CT参数于肾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940、0.873和0.715(均P<0,0)5,其中皮髓质期增强百分比的AUC最高,以199.86为截断值,于肾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98.18%、80.00。结论 在增强CT扫描图像中,平扫期灰度值比率、皮髓质期与实质期增强百分比、排泄期肾皮质校正CT参数对于肾脏恶性肿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尤其是皮髓质期增强百分比的效能最高,在特异性上的优势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恶性肿瘤 增强CT 皮髓质期 增强百分比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的价值研究
10
作者 蒋宝玲 田琳 刘娟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61-65,80,共6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高度疑似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多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 目的: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延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高度疑似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多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和糖类抗原199(CA199),并行病理检查;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对比恶性、良性患者螺旋CT多期扫描CT值、肿瘤标志物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诊断阈值(cut-off值),并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高度疑似胃癌患者中经病理检查恶性62例,良性18例;恶性患者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延迟期CT值、CEA、CA724及CA199水平均高于良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2、15.195、19.123、17.115、14.494、14.041,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螺旋CT检查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及延迟期CT值,以及CEA、CA724和CA199单独及联合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有诊断价值,而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cut-off值分别为82.275、74.975、50.445 HU、5.970 ng/ml、8.385μg/L及41.315 U/ml时,可获得最佳诊断价值。依据病理检查结果,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94.44%,准确率为96.25%,且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好(Kappa=0.895)。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胃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作为胃癌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螺旋CT 多期扫描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自拟安胎饮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对黄体功能不足致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指标、血清PLGF和CTRP12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张玉萍 何燕 李学军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10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自拟安胎饮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对黄体功能不足致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指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 目的探讨自拟安胎饮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对黄体功能不足致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指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CTRP1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80例黄体功能不足致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安胎饮治疗,两组均治疗10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肾虚证候积分、子宫动脉血流指标、血清PLGF和CTRP12水平、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肾虚证候积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指数(VI)降低,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升高,且研究组VI低于对照组,FI、VF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LGF和CTRP12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PLGF和CTRP1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体功能不足致RSA患者采用自拟安胎饮联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子宫动脉血流、血清PLGF和CTRP12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胎饮 黄体酮注射液 黄体功能不足 复发性流产 胎盘生长因子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2
下载PDF
三相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鉴别恶性骨肿瘤术后复发与感染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陈柯旭 赵莉 +1 位作者 袁明刚 柳炳吉 《现代仪器与医疗》 CAS 2024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在鉴别恶性骨肿瘤术后的复发与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在恶性骨肿瘤术后行三相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的29人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由经验丰富的2名核医学医师通过三相骨显像视觉分析法及半定量分... 目的探讨三相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在鉴别恶性骨肿瘤术后的复发与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在恶性骨肿瘤术后行三相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的29人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由经验丰富的2名核医学医师通过三相骨显像视觉分析法及半定量分析法进行独立、盲法阅片。获得三相骨显像各个时相的半定量分析指标的数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相骨显像视觉分析法鉴别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的局部复发与骨髓感染的诊断特异性较低(27.27%)。三相骨半定量分析法中,患侧平均放射性计数和放射性计数率-时间曲线斜率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当所测血流相平均放射性计数>2.9或血流相放射性计数率-时间曲线斜率>2.95时,考虑病变为复发可能大。结论三相骨显像半定量分析法可以更加精准的反映病灶部位的血流灌注情况,对早期发现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复发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骨 半定量分析 骨肿瘤 复发 感染
下载PDF
GCP药师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配置管理中的作用
13
作者 马雁 汪丰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临床试验中抗肿瘤药物的配置与普通药物不同。近年来,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越来越多,在试验过程中,抗肿瘤药物的配置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该文主要探讨GCP药师在Ⅱ期、Ⅲ期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配置管理中的作用,以期为同行提供经验... 目的临床试验中抗肿瘤药物的配置与普通药物不同。近年来,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越来越多,在试验过程中,抗肿瘤药物的配置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该文主要探讨GCP药师在Ⅱ期、Ⅲ期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配置管理中的作用,以期为同行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回顾2023年1—11月我院Ⅱ期、Ⅲ期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的冲配工作,总结GCP药师参与Ⅱ期、Ⅲ期临床试验产生的积极作用。结果2023年1—11月的所有在研临床试验配置工作显示:①冲配临床试验药物4464袋,没有发生因冲配错误导致用药延迟的事件;②GCP药师拦截次数共19次,主要涉及药物剂量错误、冲配表单不规范等;③共发生不良反应事件314次,其中III度、IV度不良事件83次,发生次数最多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眼科毒性、中性粒细胞数降低、血小板数降低及白细胞数降低等,涉及的药物主要有抗体偶联药物、紫杉醇、顺铂等;④GCP药师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制定相关SOP及标准化配置表单。结论GCP药师参与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配置管理,在方案审核、药物配置规范执行、人员防护、不良反应监测等各环节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他们可以极大地提高配置效率,有效保证输液质量,保障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P药师 Ⅱ期、Ⅲ期临床试验 抗肿瘤药物配置
下载PDF
国产奈达铂治疗恶性肿瘤II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戴爱娣 潘良熹 尹必俭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25-427,共3页
目的 观察国产奈达铂单药及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单盲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入组共 4 3例 ,单药组 4例 ,联合化疗组 39例 (治疗组2 1例 ,对照组 18例 )。奈达铂 80~ 10 0mg/m2 ... 目的 观察国产奈达铂单药及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单盲随机对照II期临床研究。入组共 4 3例 ,单药组 4例 ,联合化疗组 39例 (治疗组2 1例 ,对照组 18例 )。奈达铂 80~ 10 0mg/m2 ,加入 5 0 0ml生理盐水中静滴 2小时 ,每 3~ 4周重复。结果 入组 4 3例 ,能评价疗效的 4 2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组 13例 ,PR 3例 ,有效率 2 3% ;对照组 12例 ,PR 3例 ,有效率 2 5 % ,二组无差异。食管癌治疗组 6例 ,PR 2例 ,有效率 33.3% ;对照组 5例 ,PR 1例 ,有效率 2 0 %。鼻咽癌治疗组 1例达SD ,对照组 1例达PR。非小细胞肺癌单药 4例 ,疗效均为SD。毒副反应单药组轻微 ,联合化疗组二组相似 ,但治疗组无肾功能毒性。结论 奈达铂对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有一定疗效 ,在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与顺铂相近 ,在食管癌中疗效优于顺铂 ,且无肾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奈达铂 药物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肿瘤冻融相变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5
作者 施娟 陈振乾 +1 位作者 施明恒 陈宇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7-1020,共4页
本文建立了肿瘤组织多孔介质冻融相变传热的数学模型.采用显热容法研究模拟了冷热交替治疗过程中肿瘤组织中温度场分布以及冰晶增长和融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刀进入组织以后,组织内会产生冰晶的生长。当冷刀的温度上升时,开始时在... 本文建立了肿瘤组织多孔介质冻融相变传热的数学模型.采用显热容法研究模拟了冷热交替治疗过程中肿瘤组织中温度场分布以及冰晶增长和融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刀进入组织以后,组织内会产生冰晶的生长。当冷刀的温度上升时,开始时在冷刀侧附近冰晶融化,出现一个冰晶融化的相界面;随着冷刀温度的上升,逐步出现两个冰品融化的相界面。血液灌注率的存在使组织冻结速度变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外科 生物组织和肿瘤 相变传热 显热容法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军艳 邓显峰 +1 位作者 张青梅 陆明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16例CRC患者根据不同肿瘤分期分为Ⅰ~Ⅱ期组50例和Ⅲ~Ⅳ期组66例,比较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比较化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CRC)患者病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16例CRC患者根据不同肿瘤分期分为Ⅰ~Ⅱ期组50例和Ⅲ~Ⅳ期组66例,比较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同时比较化疗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复发转移与未复发转移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结果Ⅰ~Ⅱ期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和CA242水平均显著低于Ⅲ~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甲胎蛋白(AFP)、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2个月,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CA72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4个月,复发转移与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AFP、CA72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评估CRC患者病情、监测化疗后是否复发转移上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结直肠癌 肿瘤分期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盐酸洛拉曲克治疗恶性肿瘤的Ⅰ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兴元 冯奉仪 +2 位作者 罗志国 何静 邢镨元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0,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洛拉曲克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与剂量的关系,确定推荐Ⅱ期临床研究的剂量。方法:共入选18例患者,盐酸洛拉曲克剂量分为6级,由初始剂量100mg·m^(-2)·d^(-1)开始逐级增加至200,340,570,740,920mg·m^... 目的:观察盐酸洛拉曲克治疗恶性肿瘤的安全性,不良反应与剂量的关系,确定推荐Ⅱ期临床研究的剂量。方法:共入选18例患者,盐酸洛拉曲克剂量分为6级,由初始剂量100mg·m^(-2)·d^(-1)开始逐级增加至200,340,570,740,920mg·m^(-2)·d^(-1),加入5d输液泵持续静脉点滴,21d为一周期,每剂量水平3例。观察药物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和毒性反应。结果:盐酸洛拉曲克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低)、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口腔黏膜炎,毒性反应恢复较快,无药物相关性死亡病例。毒性反应与剂量相关,740mg·m^(-2)·d^(-1)以下的剂量组主要是Ⅰ/Ⅱ度毒性反应,920mg·m^(-2)·d^(-1)剂量组均出现Ⅲ或Ⅳ度毒性反应。洛拉曲克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腹泻、口腔黏膜炎。最大耐受剂量(MTD)为920mg·m^(-2)·d^(-1)。结论:盐酸洛拉曲克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建议Ⅱ期临床研究推荐剂量为740mg·m^(-2)·d^(-1)×5d,21d为一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洛拉曲克 恶性肿瘤Ⅰ期临床研究 剂量限制性毒性 最大耐受剂量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独立病区的建立及管理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玉 李燕儿 +1 位作者 张阳 邹本燕 《护理管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探讨建立抗肿瘤药物I期临床试验病区的护理管理实践。方法完善病区管理(人员、运作流程、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试验开展前的充分准备、试验开展的细节管理和质量控制,对独立病区建立前后护理反馈及受试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目的探讨建立抗肿瘤药物I期临床试验病区的护理管理实践。方法完善病区管理(人员、运作流程、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试验开展前的充分准备、试验开展的细节管理和质量控制,对独立病区建立前后护理反馈及受试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独立病区建立后,护理数据均可溯源,受试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P<0.01)。结论建立独立的I期临床试验病区并完善管理可提升临床试验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Ⅰ期病区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螺旋CT多期连续扫描在诊断肝多发性血管瘤及合并肝癌、肝转移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沛宏 赵明 +4 位作者 卢丽霞 阮超美 郑列 李立 莫运仙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分析肝多发性血管瘤及合并肝癌或肝转移瘤的CT表现 ,探讨螺旋CT多期连续扫描在诊断上的优越性。方法 :2 1例患者 ( 16例多发性血管瘤 ,2例肝血管瘤合并原发性肝癌 ,3例肝血管瘤合并肝转移瘤 )。按常规先对全肝进行平扫 ,然后于注... 目的 :分析肝多发性血管瘤及合并肝癌或肝转移瘤的CT表现 ,探讨螺旋CT多期连续扫描在诊断上的优越性。方法 :2 1例患者 ( 16例多发性血管瘤 ,2例肝血管瘤合并原发性肝癌 ,3例肝血管瘤合并肝转移瘤 )。按常规先对全肝进行平扫 ,然后于注射造影剂后 3 0秒、60秒、2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后进行肝脏螺旋扫描。结果 :2 1例患者肝脏内病灶数共 75个。血管瘤病灶 66个 ,其中 2 1/ 66小血管瘤病灶平扫时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 3 0秒、60秒 ,表现均匀强化 ,或边缘不规则强化 ,2分钟、5分钟、表现高密度或等密度灶 ;10分钟、15分钟 ,表现为等密度灶或低密度灶。 4 4/ 66例大血管瘤 ,增强扫描表现为强化渐向中心扩展 ;1/ 66例大血管瘤 ,5~ 15分钟 ,表现为边缘轻度强化。 2例肝血管瘤合并肝癌 ,肝癌病灶共 2个 ,平扫时为低密度灶 ,增强扫描 3 0秒表现为不均匀强化。 3例肝血管瘤合并转移瘤 ,转移病灶 7个 ,平扫表现低密度。增强扫描 5 / 7个病灶在 3 0秒、60秒表现为周边强化 ,2 / 7个病灶各期呈均匀低密度。结论 :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 ,不仅同时对肝多发性血管瘤做出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肝肿瘤 肝转移瘤 诊断 螺旋CT
下载PDF
三物白散整体水平抗肿瘤免疫正相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梅 刘红艳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在整体水平上研究三物白散抗肿瘤过程中免疫正相调节效应。方法建立小鼠腋下移植性肿瘤模型,三物白散设大、中、小3个剂量组,另设1个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一个阳性药组(5-氟尿嘧啶组),用药8 d后,摘取皮下瘤块、胸腺、脾脏,称其... 目的在整体水平上研究三物白散抗肿瘤过程中免疫正相调节效应。方法建立小鼠腋下移植性肿瘤模型,三物白散设大、中、小3个剂量组,另设1个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一个阳性药组(5-氟尿嘧啶组),用药8 d后,摘取皮下瘤块、胸腺、脾脏,称其质量,计算抑瘤率、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另摘眼球采血取血清,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检测荷瘤鼠血清中IL-2I、L-4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用药组的体内抑瘤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三物白散各组的胸腺、脾脏质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5-Fu组胸腺、脾脏质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物白散各剂量组IL-2水平升高(P<0.01),IL-4水平下降(P<0.05)。结论三物白散在整体水平上具有确切的抗肿瘤免疫正相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物白散 抗肿瘤 免疫正相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