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terochronic tr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 with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and tumor protein 53 gene mutation: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Wen-Xia Peng Xin Liu +3 位作者 Qi-Feng Wang Xiao-Yan Zhou Zhi-Guo Luo Xi-Chun 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5期1184-1195,共12页
BACKGROUND The diagnosis and etiology of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are difficult to establish.Here,we report a case of heterochronic tr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 with gastric cancer,nasopharyngeal squa... BACKGROUND The diagnosis and etiology of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s)are difficult to establish.Here,we report a case of heterochronic tr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 with gastric cancer,nas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and then rectal cancer.CASE SUMMARY The patient was first diagnosed with gastric cancer at the age of 33 in 2014 and underwent distal gastrectomy and gastrojejunostomy and six cycles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Three years later,he was diagnosed with nasopharyngeal cancer and treated with radical chemoradiotherapy in 2017.Recently,a mass in the middle of the rectum was resected and reported as ulcerative,moderately to poorly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Research on the etiology of MPMNs showed that Epstein-Barr virus(EBV)infection may be the cause of gastric cancer and nas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since these two primary lesions were positive for transcripts of EBV-encoded ribonucleic acid using an in situ hybridization EBV-encoded ribonucleic acid probe in formalin-fixed,paraffinembedded tissue.The cause of rectal cancer may be due to a somatic mutation of tumor protein 53 gene in exon 8(c.844C>T,p.Arg282Trp)throug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for the rectal cancer.Appropriate standard therapy for each primary cancer was administered,and the patient has no evidence of cancer disease to date.CONCLUSION To our knowledge,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heterochronic triple primary malignancies whose caus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BV infection and tumor protein 53 genetic mutations.The etiological research may not only elucidate the cause of MPMN but also has implications in clinical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 TP53 mutation etiology Case report
下载PDF
ROLE OF COLPOSCOPY IN THE DIAGNOSIS OF HUMAN PAPI- LLOMAVIRUS INFECTION OF THE UTERINE CERVIX
2
作者 章文华 孙建衡 +6 位作者 吴爱如 刘炽明 孙亚洲 商铭 张伟 刘复生 刘树范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7-81,共5页
Among 6706 women screened by cytology, only 9 (0.13%) showed evidence of human pppillomavirus infection (HPVI). In 133 women examined by colposcopy for abnormal cytology or/ and suspected lestions on the cervix, 41.(3... Among 6706 women screened by cytology, only 9 (0.13%) showed evidence of human pppillomavirus infection (HPVI). In 133 women examined by colposcopy for abnormal cytology or/ and suspected lestions on the cervix, 41.(30. 8%) showed subclinical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SPI), while 17. 4% and 5. 3% showed HPVI by histopathology and cytology, respectively. The conformation rate between colposcopy and pathology was 69. 6%. Sixty-nine specimens out of 133 colposcopy piled biopaies were assayed by HPV-DNA dot hybridization with 6B/11, 16, 18 probes to detect the presence of HPV-DNA In the cervical specimens. Thirty-nine (56.5%) gave a positive result. The colposcopic predictive value of positive result for HPVI was 76.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lposcopy (59%) and pathology (20. 5%)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 0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olposcopy is superior to cytology and hjstopathology for the detection of SPI in the cervix. In colposcopy HPV-DNA positive women, aceto while epithelium was most common (28. 2%) . As it is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SPI from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specially the Grade Ⅰ lesion by colposcopy, discrimination criteria are proposed together with the chief colposcopic features of SP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ILLOMAvirus DNA hybridization COLPOSCOPY CONDYLOMA Uterine cervix Pathology tumor virus infection.
下载PDF
Is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a risk factor for breast cancer?
3
作者 Dominique Larrey Marie-Cécile Bozonnat +2 位作者 Ihab Kain Georges-Philippe Pageaux Eric Assena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9期3687-3691,共5页
AIM: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breast tumors in adult female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HCV) infection.METHODS:Prospective,single-center study,based on female outpatients consulting in a liver unit,for 1 year.... AIM: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breast tumors in adult female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HCV) infection.METHODS:Prospective,single-center study,based on female outpatients consulting in a liver unit,for 1 year.The study group included females with present and/or past history of chronic infection by HCV.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recovery were excluded.Chronic hepatitis had been proved by liver biopsy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and/or biological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fibrosis.The control group included female patients with other well documented chronic liver diseases:chronic hepatitis B,alcoholic liver disease,autoimmune hepatitis,hemochromatosis,non alcoholic liver disease,chronic cholangitis.Participating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questioned during consultation about past breast history and follow-up by mammography.RESULTS:Breast carcinoma was recorded in 17/294 patients with HCV infection(5.8%,95% CI:3.1-8.4) vs 5/107 control patients(4.7%,95% CI:0.67-8.67).Benign tumors of the breast(mastosis,nodules,cysts) were recorded in 75/294 patients with HCV infection(25.5%,95% CI:20.5-30.5) vs 21/107(19.6%,95% CI:12.1-27.1) in the control group.No lesion was noted in 202 patients with HCV(68.7%,95% CI:63.4-74) vs 81 control patients(75.7%,95% CI:67.6-83.8).Despite a trend to an increased prevalence in the group with HCV infection,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P=NS).In patients over 40 years,the results were,respectively,as follows:breast cancer associated with HCV:17/266 patients(6.3%,95% CI:3.4-9.3) vs 5/95 patients(5.2%,95% CI:0.7-9.7) in the control group;benign breast tumors:72/266 patients with HCV infection(27%,95% CI:21.7-32.4) vs 18/95 patients(18.9%,95% CI:11-26.8) in the control group;no breast lesion 177/266(66.5%,95% CI:60.9-72.2) in patients with HCV infection vs 72/95(75.7%,95% CI:67.1-84.4)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P=NS).CONCLUSION: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hronic HCV infection is not a strong promoter of breast carcinoma in adult females of any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tumors Breast cancer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Risk factor
下载PD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s α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and chronic hepatitis C 被引量:1
4
作者 Monica Salvi Laura Macaluso +5 位作者 Cecilia Luci Carlo Mattozzi Giovanni Paolino Yvonne Aprea Stefano Calvieri Antonio Giovanni Richett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6年第2期49-55,共7页
Up to date,in literature,it is still debated the role of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s(TNF)-α treatments in hepatitis C virus(HCV) patients.TNF-α performs a lot of functions,it is an important pro-inflammatory cytokin... Up to date,in literature,it is still debated the role of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s(TNF)-α treatments in hepatitis C virus(HCV) patients.TNF-α performs a lot of functions,it is an important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it is involved in the host's immunity.Since TNF-α is implicated in the apoptotic signaling pathway of hepatocytes infected by HCV,anti TNF-α therapy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viral replication or their reactivation.However the treatment of anti TNF-α could have a healthful role because TNF-α appears to be engag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iver fibrosis,inducing apoptotic pathways.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patient with plaquetype psoriasis and concomitant chronic HCV,who was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anti-TNF agents simultaneously to cyclosporine without sign of reactivation of HCV and increase of liver enzymes.Our personal experience shows that anti-TNF-α agents are not only effective but also safe.Furthermore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of cyclosporine and anti-TNF-α appears to be well-tolerated and able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liver enzymes as well as HCV-viral-load.However systematic,large-scale studies with long follow-ups will be needed to confirm our results,in association with close liver function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CYCLOSPORINE PSORIASIS SAFETY ANTI-tumor NECROSIS factors-αagents
下载PDF
病毒感染后咳嗽辨治理论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毓恬 郭旸 +2 位作者 彭艳文 饶向荣 赵宇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454-457,共4页
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病毒感染后咳嗽逐渐成为感染者出现的主要症状之一。提高对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理解有助于临床工作者进行诊治处理。中医认为,病毒感染后咳嗽以呼吸道病毒感染为始动原因,病机以外邪犯肺、肺失宣降为本,常可损... 在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病毒感染后咳嗽逐渐成为感染者出现的主要症状之一。提高对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理解有助于临床工作者进行诊治处理。中医认为,病毒感染后咳嗽以呼吸道病毒感染为始动原因,病机以外邪犯肺、肺失宣降为本,常可损及脾胃肝肾。据此,本文围绕病毒感染后咳嗽的病因病机展开讨论,根据病毒感染后外邪侵袭、机体正气不足,提出清除余邪、扶本益肺为纲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注重后期顾护脏腑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咳嗽 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下载PDF
合并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18型感染的宫颈小细胞癌1例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么童童 刘志强 +1 位作者 刘伟龙 于文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50-153,共4页
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宫颈小细胞癌的发病与HPV感染的关系密切。目前在宫颈癌症患者中,超过90%可以检测到高危型HPV16型和18型感染。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C... 持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导致宫颈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因此,人们通常认为宫颈小细胞癌的发病与HPV感染的关系密切。目前在宫颈癌症患者中,超过90%可以检测到高危型HPV16型和18型感染。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C)是一种发病率低、侵袭性强、预后较差的原发性宫颈恶性肿瘤,最近的研究表明,SCNECC是HPV驱动的,但尚未建立像HPV感染与宫颈鳞状细胞癌、腺癌一样的因果关系。主要原因是其临床样本量少,相关研究证据不足,其与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难以定论。本文报告了一例罕见的合并HPV16型、18型感染的宫颈小细胞癌,详细描述了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分析宫颈小细胞癌的免疫学组化特点,总结经验,并结合最新文献进一步探讨宫颈小细胞癌与HPV感染的相关性,以期与临床医师一同进行探讨与学习,为宫颈小细胞癌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恶性肿瘤 宫颈小细胞癌 小细胞癌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
下载PDF
哈尔滨地区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冬娟 孙颖 +4 位作者 齐桂云 唐艳红 王瑞琨 郭薇媛 曲章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调查哈尔滨地区住院患者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521例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病毒检测阳性者74例,总体阳性率14.2... 目的调查哈尔滨地区住院患者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521例呼吸科住院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病毒检测阳性者74例,总体阳性率14.2%。在阳性感染者中,单一病毒感染数为39,混合病毒感染累计数为79,合计118。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44例(37.3%)、腺病毒6例(5.1%)、甲型流感病毒37例(31.4%)、乙型流感病毒9例(7.6%)、Ⅰ型副流感病毒12例(16.2%)、Ⅱ型副流感病毒1例(0.8%)、Ⅲ型副流感病毒9例(7.6%)。呼吸道病毒感染季节上存在统计差异,在性别、疾病和年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哈尔滨地区住院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其次是甲型流感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原学 病毒
下载PDF
2009~2010年上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分析 被引量:60
8
作者 何静 龚燕 +8 位作者 张万菊 徐磊 刘祎 钱方兴 揭志军 俞慧菊 李杨 周志统 胡芸文 《微生物与感染》 2011年第2期90-96,共7页
调查2009-2010年上海地区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毒性病原,探讨2009甲型H1N1流感暴发背景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的构成。采用套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2 044例患者的2 044份标本... 调查2009-2010年上海地区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毒性病原,探讨2009甲型H1N1流感暴发背景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的构成。采用套式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来自2 044例患者的2 044份标本(包括2 005份鼻咽拭子和39份肺泡灌洗液),同时检测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偏肺病毒(hMPV)、冠状病毒(CoV)和人博卡病毒(HBoV)。其中,656(32.09%)份标本经呼吸道病毒检测为阳性,52份标本为双重感染。FluA检出率最高(13.36%),其后依次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10.23%)、FluB(4.84%)、ADV(1.96%)、PIV(1.76%)、RSV(1.32%)、CoV(0.59%)、hMPV(0.39%)和HBoV(0.20%)。但各月病毒检出率分布不均,2009和2010年呼吸道病毒检出率高峰出现在当年11月(53.07%和65.59%),低谷都出现在当年5月,且2009年5-9月的病毒检出率高于2010年同期(32.02%vs15.38%,P〈0.05)。其中,2009甲型H1N1流感暴发导致2009年10月-2010年1月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当月检出FluA的100%,2009年6-9月也占当月检出FluA的较高比率,依次为90.91%(20/22)、75.00%(15/20)、48.00%(12/25)和56.25%(18/32)。比较甲型H3N2流感病毒和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别在上呼吸道感染(URTI)和下呼吸道感染(LRTI)中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URTI,85.29%vs76.61%;LRTI,14.71%vs23.39%;P〉0.05)。呼吸道病毒检出率还与年龄相关,0-4岁组和5-1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在0-4岁及≥65岁组中,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检出率最高,FluA次之;其余年龄组中FluA检出率最高。混合感染中15岁以下儿童占50%(26/52),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与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占84.62%(44/52)。本研究表明,上海地区2009-2010年FluA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成为2009年FluA的优势亚型。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是混合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结果提示,应长期监测主要呼吸道病毒的活动水平,并加强对微小核糖核酸病毒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谱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发病与病毒感染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才刚 朱焕玲 +3 位作者 吴泰相 吴俣 郑素萍 吴谨绪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 评价四川地区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 (ML )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 -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病例组 :97例确诊的淋巴瘤病例。对照组 A :194例按性别、年龄因素配对的同期随机选择的非肿瘤病例。对照组 B(EB病毒对照组 ) :其它... 目的 评价四川地区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 (ML )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 -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病例组 :97例确诊的淋巴瘤病例。对照组 A :194例按性别、年龄因素配对的同期随机选择的非肿瘤病例。对照组 B(EB病毒对照组 ) :其它非肿瘤病例 8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 (EL ISA法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巨细胞病毒 (CMV)和乙型肝炎病毒 (HBV )抗体及抗原。用 EBER原位杂交法 (EBER- ISH )检测病理组织中 EB病毒 (EBV)。结果  EBV阳性率 ML组 70 .1% (6 8/ 97) ,对照组 7.5 % (6 / 80 ) ,OR=6 .5 8,95 % CI:16 .16 4~ 82 .84 6 ,P=0 .0 0 0 1。病例组与对照组感染 HCV、CMV、HBV差异的 P值分别为 0 .2 6 0、0 .2 5 8、0 .6 74(HBV小三阳 )、0 .399(HBV大三阳 )、0 .74 4 (HBV表面抗体阳性 )。 HIV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无阳性检出。结论 本地区 EBV感染与淋巴瘤发病有相关性 ,而 HCV、HBV、HIV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病毒 感染 病因
下载PDF
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调查 被引量:44
10
作者 石伟先 彭晓旻 +12 位作者 韩莉莉 梁慧洁 王晓梅 丁立新 杨鹏 吕敏 段玮 孙强 初艳慧 张震 黄芳 王全意 吴淑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现况,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月份病毒检出情况,为预防策略制定、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法,对365份咽拭子样本同时检测腺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229E,1、2、...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现况,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月份病毒检出情况,为预防策略制定、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重RT-PCR法,对365份咽拭子样本同时检测腺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229E,1、2、3型副流感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甲、乙型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鼻病毒,冠状病毒OC43共12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65份样本中有阳性检出结果的有246份,阳性率为63.08%,其中有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65份,占17.80%;6个月以下患儿以甲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6个月以上至14岁患儿中以甲型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最高;2006年10月及2007年4月腺病毒检出率最高,11月份与2月份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12月与1月份以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在阳性检出样本中流感病毒占52.85%、呼吸道合胞病毒占26.42%、腺病毒占18.70%。结论: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致病原,随年龄不同、流行季节中月份不同而有一定的流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多重PCR法 病毒病原学
下载PDF
3483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黄志英 程宝金 +2 位作者 林红 张小玉 万瑜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流行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择3 483例于2011-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 483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903例(2... 目的:探讨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流行特点,供临床诊疗参考。方法:选择3 483例于2011-2012年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结果:3 483例标本中,检出病毒阳性标本903例(25.93%),其中男584例,女319例。病毒感染在冬春季1岁以内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单一病毒感染890例(890/3 483,25.55%),以RSV感染为主(616/3 483,17.69%),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型(PIV3)、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nfA)、PIV1、PIV2和InfB。RSV感染以3岁以内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其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检出率最高(138/304,45.39%)。混合感染以RS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结论:病毒是2011-2012年常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RSV感染居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首,其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好发于冬春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呼吸道感染 儿童 病毒 病原体
下载PDF
昆明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娟 向以斌 +3 位作者 曹艺会 赵晓南 宁德明 伏晓庆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73-75,95,共4页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方法采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拭子,采用多重RT-PCR法进行15种呼吸道病毒病原体检测.结果 600例样本中检出病毒144株,阳性率24%,阳性率最高的是RSV(49/600,8.2%),依次是PIV(32/600,5.3%)... 目的了解昆明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方法采集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拭子,采用多重RT-PCR法进行15种呼吸道病毒病原体检测.结果 600例样本中检出病毒144株,阳性率24%,阳性率最高的是RSV(49/600,8.2%),依次是PIV(32/600,5.3%)、HRV(27/600,4.5%)和IFV(27/600,4.5%);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不同,≤1岁年龄组病毒检出率最高(72/216,33.3%);不同季节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也不同,其中第一季度病毒检出率最高(85/144,59%).结论 2011年昆明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是RSV,患者中儿童检出率最高;第一季度的病毒检出率高于其他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学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花旺 陈小芳 +4 位作者 张园海 姜剑斌 吴蓉洲 荣星 陈其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分析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81例患儿(CHD组)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鼻咽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3(PIV3)等7... 目的分析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81例患儿(CHD组)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鼻咽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3(PIV3)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结果,并与同期同年龄段的无先天性心脏病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LRI组)比较。结果 CHD组RSV阳性率29.8%,显著低于LRI组的40.6%(χ2=8.48,P<0.01);PIV3阳性率10.5%,显著高于LRI组的5.2%(χ2=9.96,P<0.01),其余病毒阳性率较低。1~6月龄中CHD组RSV阳性率显著低于同龄LRI组(P<0.01),在7~12月龄和夏秋季中CHD组PIV3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同龄和同季节LRI组(P均<0.01)。结论 CHD组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谱与LRI组相似,但RSV感染率较低,PIV3感染率较高;RSV感染率低主要是来自1~6月龄组患儿,PIV3感染率高主要来自7~12月龄和夏秋季节的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下呼吸道感染 病毒 病原学
下载PDF
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学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国标 王智 +2 位作者 杨秀玲 王清 吴小玲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0年第7期105-106,115,共3页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I)的病毒感染状况,为临床儿童ALRI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呼吸内科住院的ALRI患儿179例,取其入院当天静脉...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LRI)的病毒感染状况,为临床儿童ALRI提供病毒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呼吸内科住院的ALRI患儿179例,取其入院当天静脉血,进行呼吸道病毒Ig M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V)、副流感病毒(PIV),并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9例送检标本,阳性39例,占21.7%(39/179)。在39例阳性标本中,RSV34例、占87.2%,ADV1例、占2.6%,IV2例、占5.1%,PIV2例、占5.1%。RSV感染的发病高峰在1、12月份,RSV感染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男、女发病比例为2.09∶1。结论本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住院患儿中,引起ALRI的病毒病原体以RSV为主,IV和PIV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病原学
下载PDF
EB病毒活化对鼻咽癌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霞 马文丽 +3 位作者 梁爽 廖之君 商涛 郑文岭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鼻咽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潜伏的EBV活化后形成的复发感染对鼻咽癌发生过程中全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EBV阳性(EBV+)/EBV阴性(EBV-)的鼻咽癌靶标基因表达...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鼻咽癌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潜伏的EBV活化后形成的复发感染对鼻咽癌发生过程中全基因组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EBV阳性(EBV+)/EBV阴性(EBV-)的鼻咽癌靶标基因表达谱和EBV复发感染次数不同的鼻咽癌细胞株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进行交叉比较,统计学分析筛选出25个差异基因。运用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pSTIING(protein,signaling,transcriptional interactions and inflammation networks gateway)、GATHER(gene annotation tool to help explain relationships)和TELiS(transcriptionelement listening system)在线分析工具对25个共同差异基因进行表达模式的预测。结果:与EBV初次感染时的基因表达谱比较,仅有DUSP1、TOP1、HOXA9、DEK、IMPDH2、PABPC1等25个基因在EBV复发感染时仍然呈明显差异表达;这25个差异基因及其相关转录因子主要通过2种模式相互作用:一条主要涉及TOP1、DUSP1、DUSP6和RPS28等,另一条是由PITX1、CD9、HOXA9和IMPDH2组成的转录相关环。结论:EBV潜伏后的复发感染,可能通过筛选到的差异基因的2种表达模式发挥功能,最终导致鼻咽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EB病毒 复发感染 基因表达谱 差异基因
下载PDF
探讨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病原学及临床动态变化特点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咏梅 宋波 于丹 《中国医药》 2009年第4期304-30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病原学及临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60例外周血液涂片异型淋巴细胞〉2%的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EB病毒DNA、巨细胞病毒DNA及乙肝表面抗原病毒DNA;采用咽拭子分泌物PCR法检测支原体... 目的探讨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病原学及临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60例外周血液涂片异型淋巴细胞〉2%的患儿,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EB病毒DNA、巨细胞病毒DNA及乙肝表面抗原病毒DNA;采用咽拭子分泌物PCR法检测支原体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腺病毒IgM抗体、EB病毒IgM抗体;同时进行咀液涂片及瑞氏染色,对异型淋巴细胞进行记数并按病程进行动态观察。结果49例(81.7%)患儿被检出有病毒或支原体感染;EB病毒、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所占百分比较高,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亦较长,其他感染所占百分比较低,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短。结论引起儿童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的病原除EB病毒、巨细胞病毒、支原体、腺病毒外,其他感染亦会引起其增多,其中以EB病毒所占比例最多;不同的疾病中出现的异型淋巴细胞数量有很大的差异性,并随病程的发展而发生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淋巴细胞 病原学 病毒感染
下载PDF
从湿毒论治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感染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光华 吴振起 刘娟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2期181-183,共3页
湿毒是湿邪蕴久不解而成毒,具有黏滞性质,能引起气机蕴结,机体功能失调,而产生剧烈反应和重着症状的致病因素。湿毒致病,临床表现既有周身困重酸楚、胸闷脘痞、呕恶苔腻等湿阻的征象,又兼具身热口渴、局部红肿疼痛、舌红赤、脉数等毒蕴... 湿毒是湿邪蕴久不解而成毒,具有黏滞性质,能引起气机蕴结,机体功能失调,而产生剧烈反应和重着症状的致病因素。湿毒致病,临床表现既有周身困重酸楚、胸闷脘痞、呕恶苔腻等湿阻的征象,又兼具身热口渴、局部红肿疼痛、舌红赤、脉数等毒蕴不解的特点。雾霾是人类活动深度影响自然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新型反常气候,是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极端天气。雾霾具有湿毒的病因属性,雾霾环境下流感病毒(IV)易吸附于细颗粒物(PM2.5),由口鼻侵袭人体而致病,其临床表现具有湿毒为患的病机特点,可用分消湿浊、清热解毒之甘露消毒丹随证加减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流感病毒感染 湿毒 病因病机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蓝春燕 刘继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4例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HPV-DNA定量检测。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PV感染情况,并根据HPV病毒载量将所有检测对象分为四...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774例研究对象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Ⅱ)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HPV-DNA定量检测。分析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HPV感染情况,并根据HPV病毒载量将所有检测对象分为四组,阴性(RLU/CO<1.0)、低载量(1.0≤RLU/CO<10)、中载量(10≤RLU/CO<100)、高载量(RLU/CO≥100),采用非条件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结果:在检测的774例研究对象中,对照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和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率分别为21.29%、82.35%、80.00%、90.16%和86.67%。对照组高危型HPV感染率明显低于CIN和浸润性宫颈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阳性者患CIN的风险是阴性者的24.96倍(95%CI:13.20~47.18),患浸润性宫颈癌的风险是HPV阴性者的24.03倍(95%CI:12.01~48.09)。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CINⅠ组的低病毒载量患者占11.67%,高载量占41.18%,OR值为23.84(95%CI:5.96~95.33),P<0.001;而在CINⅢ组中62.30%的患者呈高病毒载量,OR值达64.70(95%CI:25.98~161.20),P<0.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CIN和浸润性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宫颈高危型HPV病毒载量是影响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 肿瘤病毒感染 癌前状态/病毒学 宫颈肿瘤/病毒学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学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广勇 高航 +2 位作者 孟宪刚 窦玉梅 薛玉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7-8,共2页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学相关因素,探讨其与环境、微量元素及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0例DCM(DCM组)及60例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人心肌抗体-IgG(AMA-IgG)、柯萨奇B组病毒-IgG(CBV-IgG)、腺病毒-IgG(AD...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学相关因素,探讨其与环境、微量元素及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90例DCM(DCM组)及60例稳定型心绞痛(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人心肌抗体-IgG(AMA-IgG)、柯萨奇B组病毒-IgG(CBV-IgG)、腺病毒-IgG(ADV-IgG),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两组血清微量元素。结果DCM组人AMA-IgG、CBV-IgG及ADV-IgG阳性率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CM组血清铁、铜、锰、钙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DCM与持续性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血清铁、铜、锰、钙浓度升高与DCM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病毒感染 环境化学元素 病因学
下载PDF
性激素水平对不同类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冬梅 吴晓岩 +1 位作者 陈凤莲 陈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女性在不同生理周期中两种人乳头瘤病毒 HPV6,1 1 和 HPV1 6,1 8类型的感染与性激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结合地高辛标记探针技术确定两种类型 (HPV)感染病例 16 8例 ,同时应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清中性... 目的 探讨女性在不同生理周期中两种人乳头瘤病毒 HPV6,1 1 和 HPV1 6,1 8类型的感染与性激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结合地高辛标记探针技术确定两种类型 (HPV)感染病例 16 8例 ,同时应用放免方法测定血清中性激素 (雌二醇 E2 ,孕酮 P和睾酮 T)含量。结果  HPV6,1 1 阳性病例与血清 E2 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 0 .9918。 HPV1 6,1 8阳性病例与血清 P水平亦呈显著正相关 ,相关系数 0 .880 4。与 T无明显相关 (P>0 .0 5 )。结论 雌 ,孕激素水平与不同类型 HPV感染有明显关系 ,可为不同类型 HPV感染的病因分析及临床应用性激素治疗不同类型HPV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乳多空病毒科感染 病因学 肿瘤病毒感染 性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