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umor-stroma crosstalk对肝细胞癌中肝星状细胞氨基酸代谢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静 孟庆华 薛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10-2613,共4页
目的探讨tumor-stroma crosstalk对肝星状细胞(HSC)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uh7,以及LX-2 HSC。分别使用LX-2 HSC条件培养基(LX2-CM)和HepG2、Hep3B、Huh7肝癌细胞混合条件培养基(Hep-CM)培养HSC,并... 目的探讨tumor-stroma crosstalk对肝星状细胞(HSC)氨基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uh7,以及LX-2 HSC。分别使用LX-2 HSC条件培养基(LX2-CM)和HepG2、Hep3B、Huh7肝癌细胞混合条件培养基(Hep-CM)培养HSC,并收集细胞上清,应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细胞上清氨基酸谱变化。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SC氨基酸代谢水平改变情况,与对照组(LX2-CM)相比,实验组(Hep-CM)上清中瓜氨酸(t=3. 426,P=0. 027)、缬氨酸(t=2. 892,P=0. 045)、异亮氨酸(t=4. 224,P=0. 013)、亮氨酸(t=4. 150,P=0. 014)、酪氨酸(t=3. 556,P=0. 024)、苯丙氨酸(t=4. 023,P=0. 016)、赖氨酸(t=3. 369,P=0. 028)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微环境中,tumor-stroma crosstalk可以影响HSC的氨基酸代谢水平,这种改变可能反过来促使肝癌细胞更加适应低氧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氨基酸类 代谢 tumor-stroma CROSSTALK
下载PDF
Tumor-stroma ratio as prognostic factor for survival in rectal adenocarcinom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被引量:3
2
作者 René Scheer Alexi Baidoshvili +4 位作者 Shorena Zoidze Marloes AG Elferink Annefleur EM Berkel Joost M Klaase Paul J van Dies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12期466-474,共9页
AIM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tumor-stroma ratio(TSR) in rectal cancer.METHODS TSR was determined on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ed histological sections of 154 patients treated for rectal adenocarcinoma ... AIM To evalu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tumor-stroma ratio(TSR) in rectal cancer.METHODS TSR was determined on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ed histological sections of 154 patients treated for rectal adenocarcinoma without prior neoadjuvant treatment in the period 1996-2006 by two observers to assessreproducibility. Patients were categoriz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TSR-high [carcinoma percentage(CP) ≥ 70%], TSR-intermediate(CP 40%, 50% and 60%) and TSR-low(CP ≤ 30%). The relation between categorized TSR and survival was analyzed using Cox proportional hazards model.RESULTS Thirty-six(23.4%) patients were scored as TSR-low, 70(45.4%) as TSR-intermediate and 48(31.2%) as TSRhigh. TSR had a good interobserver agreement(κ = 0.724, concordance 82.5%). Overall survival(OS) and disease free survival(DF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for patients with a high TSR(P = 0.01 and P = 0.02, respectively). A similar association existed for disease specific survival(P = 0.06).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patients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an intermediate TSR had a higher risk of dying from rectal cancer(HR = 5.27, 95%CI: 1.54-18.10), compared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negative patients with a high TSR. This group also had a worse DFS(HR = 6.41, 95%CI: 1.84-22.28). An identical association was seen for OS. These relations were not seen in lymph node metastasis positive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TSR has potential a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survival in surgically treated rectal cancer patients, especially in lymph node negative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l cancer ADENOCARCINOMA Prognosis RECURRENCE PATHOLOGY tumor-stroma ratio
下载PDF
肿瘤间质比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房敏健 刘亮 +3 位作者 邱若兰 曹伟 葛素云 柴大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7,共6页
目的:分析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临床及病... 目的:分析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TSR以50%为界限,将其分为高间质比组(≥50%)及低间质比组(<50%)。分析TSR和OSC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及临床资料完整的98例患者中,高间质比患者42例,低间质比患者56例。高间质比组O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1.0%(13/42)、26.2%(11/42);低间质比组O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2%(41/56)、67.9%(38/56)。肿瘤发病部位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χ^(2)=1.327,P=0.932)及5年无病生存率(χ^(2)=3.113,P=0.683)无关;肿瘤临床分期、TSR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P<0.001)。单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TSR与OSCC患者总体生存率以及无病生存率有关。而通过多因素COX研究显示,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TSR是影响OSCC患者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SR可作为OSCC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可为OSC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间质比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预后 生存率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小晓 谢永辉 章宏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N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NT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岁...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N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MN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NT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8岁。病灶均位于前纵隔,其中3例位于前上纵隔,1例位于左前中纵隔。2例为重症肌无力,4例无症状者胸部CT显示纵隔占位,1例因尿频尿急行前列腺穿刺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PIN),同时全身检查示纵隔占位。镜下2例为单纯MNT,1例合并胸腺囊肿,4例合并其他类型胸腺瘤(2例为AB型胸腺瘤,1例为B2型胸腺瘤,1例为A型胸腺瘤);7例均包膜完整,1例局灶包膜侵犯,其余6例包膜无肿瘤侵犯。镜下MNT示多灶分散或融合的小上皮样结节被大量淋巴细胞间质分隔,微结节由短梭形或卵圆形细胞组成,核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和坏死。上皮细胞PCK、CK19、CK5/6表达阳性,且CD20、CD5、CD117表达阴性。淋巴间质细胞主要为CD20^(+)/CD79a^(+)B细胞,混有部分CD3^(+)/CD5^(+)/TdT-T细胞。7例MNT均行胸腔镜下纵隔肿物切除术,随访4~55个月,患者均存活且无复发和转移。结论MNT较罕见,无特殊性临床表现,易与其他类型胸腺瘤合并,经病理形态学并结合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 组织学形态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自动量化的肿瘤-间质比预测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5
作者 仇文涛 李振辉 +4 位作者 焦一平 王向学 张深燕 吴琳 徐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03-1210,共8页
目的:探讨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全自动定量评估术前活检标本的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是否可以预测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接受NAC治疗的... 目的:探讨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全自动定量评估术前活检标本的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是否可以预测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20年3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接受NAC治疗的胃癌患者的术前活检切片148张和手术切除切片43张。构建肿瘤区域分割模型和上皮-间质分割模型,使用手术切除切片训练和评估模型,在活检切片上预测,取二者预测结果的交集,根据TSR的定义得到TSR值。根据术后病理学肿瘤退缩分级(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将所有患者分为反应良好者(TRG 0~1)和反应不良者(TRG 2~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TSR与胃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组织分割模型的IOU(intersection over union)为0.94,上皮-间质分割模型的IOU为0.88。以44.93%和70.22%作为TSR的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中、高间质比组,三组之间反应良好者比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SR是治疗前对胃癌NAC反应的独立预测因子(OR=0.10,95%CI:0.03~0.32)。使用常规临床信息预测治疗响应的基础上,加入TSR三分类等级作为治疗响应的预测变量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可从0.71提升至0.85。结论:该模型能够在病理切片上自动分割肿瘤区域、上皮区域和间质区域,并能够自动、准确的计算出TSR,同时发现基于此方法自动计算的TSR可以预测NAC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间质比 新辅助化疗 语义分割 肿瘤微环境 病理缓解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权虎 石磊 +3 位作者 陈杰 罗嘉 陈攀 谢威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肝癌症状无特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是导致肝脏细胞发生恶性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大量研究报道了肝癌微环境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肝癌肿瘤微环境的主要组成、肿瘤微环境在肝癌中的作用以... 肝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肝癌症状无特异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是导致肝脏细胞发生恶性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大量研究报道了肝癌微环境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肝癌肿瘤微环境的主要组成、肿瘤微环境在肝癌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肝癌微环境的靶向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期有助于改善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微环境 肿瘤基质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间质比值诊断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梁秋 焦明远 +2 位作者 李智 王景 张艳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44-64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间质比值(TSR)诊断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120例...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肿瘤间质比值(TSR)诊断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后病理学结果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24例、未复发转移组9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IGF-1、HGF、TSR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组(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诊断乳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乳腺癌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及IGF-1、HGF、TSR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结局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IGF-1、HGF测定值高于未转移组,TSR水平低于未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GF-1、HGF、TSR测定值诊断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37(0.766~0.907)、0.842(0.773~0.911)、0.880(0.821~0.9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Ⅱ期、发生淋巴结转移、IGF-1水平增高、HGF水平增高、TSR低水平会增加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复发转移的风险(P<0.05)。结论:IGF-1、HGF水平增高及TSR降低会增加乳腺癌患者发生手术后复发的风险,术前检查IGF-1、HGF及TSR可以评估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对手术方案制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间质比值 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间质病理特征的关系
8
作者 宁琳娜 邓丹东 王桂良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3期2630-2633,共4页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间质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42)和未转移组(n=58),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间质病理特征[肿瘤间质比(TSR)、肿瘤出芽(TB)情况、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与间质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依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42)和未转移组(n=58),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间质病理特征[肿瘤间质比(TSR)、肿瘤出芽(TB)情况、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形态、促结缔组织反应(DR)情况、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表达情况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情况]。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饮酒史及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TSR﹤1、TB为2~3级、非成熟CAF形态、E-cadherin表达阴性、FAP表达强阳性比例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R﹤1、FAP表达强阳性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间质病理特征如TSR﹤1与FAP表达强阳性均是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早期采取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恶性肿瘤 间质病理特征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中医胃癌痰证理论与细胞间质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2
9
作者 魏品康 余志红 +3 位作者 许玲 秦志丰 施俊 孙大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9-310,312,共3页
痰是津液的变异和转化,细胞间质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物质代谢和信号交换的场所,是津液转化的桥梁和痰液生成的枢纽。这种病理生理学特征与中医“痰证理论”存在相关性。对肿瘤细胞间质成分和代谢过程的认识,是中胃癌痰本质研... 痰是津液的变异和转化,细胞间质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物质代谢和信号交换的场所,是津液转化的桥梁和痰液生成的枢纽。这种病理生理学特征与中医“痰证理论”存在相关性。对肿瘤细胞间质成分和代谢过程的认识,是中胃癌痰本质研究新的切入点,有助于阐明中医胃癌痰病因的特性、特点,为研究中医肿瘤“痰本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理论 肿瘤细胞间质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因学说 理论探讨 中医 胃癌
下载PDF
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俊辉 李洋 +2 位作者 杨怀才 海健 胡铁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VEGFR-3染色标记89例原发性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VEGFR-3染色标记89例原发性乳腺癌肿瘤淋巴管。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淋巴管生成,但以肿瘤间质组织中淋巴管生成为主,癌巢中未见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肿瘤淋巴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临床分期越晚,肿瘤淋巴管密度越高(P<0.05);腋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淋巴管密度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0.05)。结论:乳腺癌淋巴管密度与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管生成主要发生在肿瘤间质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VEGFR-3 淋巴管生成 转移
下载PDF
乳腺叶状肿瘤间质细胞来源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艳 姜军 +1 位作者 张毅 范林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782-1784,共3页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点,探讨其恶性间质成分可能来源。方法收集叶状肿瘤患者标本30例,复查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细胞标记物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结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中2例叶状肿瘤的超微结构。结果3... 目的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病理特点,探讨其恶性间质成分可能来源。方法收集叶状肿瘤患者标本30例,复查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细胞标记物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结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中2例叶状肿瘤的超微结构。结果30例叶状肿瘤间质细胞均未见角蛋白和结蛋白表达,而波形蛋白表达均为阳性,肌动蛋白表达6例强阳性,5例阳性,10例弱阳性,9例阴性。超微结构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呈长梭形,细胞外有大量胶原原纤维,细胞核大,核外形不规则,胞浆少,细胞器少见。结论叶状肿瘤间质细胞来自导管周围成纤维细胞,具有平滑肌和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间质 免疫组织化学 透射电镜
下载PDF
乳腺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间质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浪 宋海星 +5 位作者 曾顺泽 彭果 郑广荣 张俊刚 姜青贵 王丹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71-474,479,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免疫微环境与外周血的关系。方法应用BRB-Array Tools软件对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的乳腺癌间质及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芯片表达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在乳腺癌间质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发生变化的基因,DA... 目的探讨乳腺癌免疫微环境与外周血的关系。方法应用BRB-Array Tools软件对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的乳腺癌间质及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芯片表达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在乳腺癌间质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发生变化的基因,DAVID工具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及参与的生物学通路。PINA蛋白质互作平台分析这些基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情况。结果比较后得到共同差异表达的103条基因,失调方向一致的基因70条,功能涉及炎症反应、髓系细胞分化、白细胞激活、抗原加工提呈等多种免疫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改变,与肿瘤间质微环境具有一定相似度,有望建立基于外周血的免疫微环境分子预测,为乳腺癌的治疗靶点及预后判断的研究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肿瘤间质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免疫磁珠法分离鼻咽癌基质的T淋巴细胞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虹 韩为农 +4 位作者 冯湘玲 周文 张贺军 丁彦青 姚开泰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58-361,共4页
肿瘤内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周围的组织在癌变发生时不会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磁珠分选技术分离T淋巴细胞.采用CK+LMP1,CD105和成纤维细胞表面蛋白,结合... 肿瘤内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周围的组织在癌变发生时不会是一个沉默的旁观者,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的磁珠分选技术分离T淋巴细胞.采用CK+LMP1,CD105和成纤维细胞表面蛋白,结合全血总T细胞试剂盒,间接法分离鼻咽癌基质的T淋巴细胞;采用CD3直接磁分选法分离鼻咽癌基质的T淋巴细胞,然后用免疫组化法鉴定分选的效果和细胞的质量.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显示间接磁分选法分离出来的T淋巴细胞不能完全去除肿瘤细胞,RNA的质量不佳;而直接磁分选分离出来的T淋巴细胞为纯净的T淋巴细胞,而且RNA的质量良好.提示直接磁分选技术是分离鼻咽癌基质T淋巴细胞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基质 T淋巴细胞 磁珠分选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鉴别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及周围神经侵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顾小强 俞文隆 +4 位作者 陈颖 魏培莲 董伟 钱建新 于观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24-730,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辅助诊断肝门部胆管癌(HC)的人工智能(AI)算法模型,评价其识别肿瘤细胞及周围神经侵犯(PNI)的能力。方法采用AI算法对825张HC和175张非癌变组织图像(600张为训练集,300张为测试集,100张为比较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将不...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辅助诊断肝门部胆管癌(HC)的人工智能(AI)算法模型,评价其识别肿瘤细胞及周围神经侵犯(PNI)的能力。方法采用AI算法对825张HC和175张非癌变组织图像(600张为训练集,300张为测试集,100张为比较数据集)进行深度学习,将不同参数的GoogLeNet和DenseNet相结合的神经网络用于HC细胞和PNI的特征提取和深度学习。比较该AI算法模型与3名病理科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在判断肿瘤有无及肿瘤细胞百分比的差异。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AI算法可以准确识别HC组织标本图像中的肿瘤细胞及PNI。AI算法诊断肿瘤的能力可与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媲美,且在评估肿瘤细胞百分比方面更胜一筹。结论AI算法模型在识别HC肿瘤细胞及PNI方面具有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肝门部胆管癌 肿瘤间质比 神经侵犯
下载PDF
癌相关纤维母细胞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单丽辉 张思 +4 位作者 翟丽丽 齐蕾 柴翠翠 韩伟 王立峰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 探讨癌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活性的影响,为胃癌的合理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作用靶点.方法 (1)原代培养正常纤维母细胞(NFs)和CAFs,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间接共培养后,NFs和CAFs对MG... 目的 探讨癌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活性的影响,为胃癌的合理有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作用靶点.方法 (1)原代培养正常纤维母细胞(NFs)和CAFs,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间接共培养后,NFs和CAFs对MGC-803细胞增殖和凋亡能力的影响;(2)通过transwell共培养小室建立MGC-803与CAFs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分析CAFs对MGC-803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1)与NFs相比,CAFs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仍高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母细胞活化蛋白(FAP);(2)与NFs组相比,CAFs促进MGC-80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但是抑制其凋亡.结论 CAFs在胃癌的生长、迁移和侵袭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相关纤维母细胞 肿瘤-间质相互作用 肿瘤微环境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组织和细胞形态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斐 魏培莲 +2 位作者 潘军 武清 于观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3-927,共5页
形态学评估和特殊染色评分系统是目前基础和临床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判断药物疗效和基因干预效果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的视觉评分系统主观性强、重复性差、准确率低,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克服这一问题... 形态学评估和特殊染色评分系统是目前基础和临床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判断药物疗效和基因干预效果非常重要。然而,目前的视觉评分系统主观性强、重复性差、准确率低,极易出现漏诊和误诊。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克服这一问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能准确提取与肿瘤患者疗效和预后相关的内部特征,如肿瘤-间质比、神经侵犯和淋巴细胞空间分布;图像化和数字化显示药物干预疾病进展的疗效,同时能对与临床治疗、分型和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进行定量化和自动化评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组织和细胞形态学评估后,将会推动临床药物评价和基础科研评价的一致性、重复性和准确性,有望进一步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肿瘤-间质比 神经侵犯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彭志远 阳明 +1 位作者 施崇敏 杨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9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0例中,高度侵袭危险性7例,中度侵袭危险性1例,低度侵袭危险性2例。肿瘤位于小肠系膜3... 目的分析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0例中,高度侵袭危险性7例,中度侵袭危险性1例,低度侵袭危险性2例。肿瘤位于小肠系膜3例,回盲部肠系膜2例,大网膜1例,腹膜后1例,骶前间隙1例,直肠前间隙1例,多发1例,10例中共计12个肿块。肿瘤最大径3.8~25cm,平均11.3cm。肿块呈分叶状5个、不规则形4个、类圆形3个。CT平扫9个病灶密度不均匀,1个密度较均匀;MRI平扫2个信号不均匀;囊变和坏死发生率80%。CT或MRI增强11个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1个中度较均匀强化。结论胃肠道外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有相对的特征性,通过病变的影像特点和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能够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居旻杰 邱双健 汤钊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819-823,共5页
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仅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来调控的,还依赖于由其间质等构成的微环境。基膜、免疫细胞、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共同构成肿瘤间质,与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间质相似,肿瘤间质亦为活化... 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不仅是由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来调控的,还依赖于由其间质等构成的微环境。基膜、免疫细胞、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共同构成肿瘤间质,与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间质相似,肿瘤间质亦为活化的间质(reactive stroma)。而纤维母细胞是活化间质中的主要功能细胞,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的生物学特点及研究进展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间质 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内IGFBP-3表达及其对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艳辉 高颖 +1 位作者 汪宏波 金志珊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6期422-426,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内IGFBP-3表达与肿瘤-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IGFBP-3表达对子宫内膜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GFBP-3的表达情况。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正常内膜成纤...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肿瘤微环境内IGFBP-3表达与肿瘤-间质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IGFBP-3表达对子宫内膜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GFBP-3的表达情况。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正常内膜成纤维细胞(NF)与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在Transwell小室内共培养,RT-PCR、ELISA法检测IGFBP-3表达水平的改变。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估IGFBP-3表达改变对Ishikawa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GFBP-3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CAF、NF与Ishikawa细胞共培养后,两种间质成纤维细胞中IGFB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而在Ishikawa细胞,CAF可使其IGFBP-3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NF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CAF、NF均能促进Ishikawa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单Ishikawa细胞组和NF+Ishikawa共培养组相比,CAF共培养能显著增加Ishikawa细胞的侵袭能力(113.33±8.50 vs 65.17±10.23、75.33±8.21,P<0.01)。而加入外源性重组人IGFBP-3后,能显著抑制CAF的促侵袭作用。结论:子宫内膜癌肿瘤与间质相互作用可导致肿瘤微环境内IGFBP-3表达下降,而肿瘤微环境IGFBP-3表达的改变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间质相互作用 IGFBP-3 侵袭能力
下载PDF
肿瘤间质比在胃癌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松岩 刘帛岩 +4 位作者 杨宇 滕达 胡时栋 林海冠 杜晓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3-817,共5页
背景肿瘤间质比被证明是多种不同肿瘤新的预后因子,其在胃癌中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目的评价肿瘤间质比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学中心接受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 背景肿瘤间质比被证明是多种不同肿瘤新的预后因子,其在胃癌中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目的评价肿瘤间质比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学中心接受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以50%的肿瘤间质比为界,将患者分为低间质比组(<50%)和高间质比组(≥50%),比较两组病理结果、生存期的差异。结果115例患者中,高间质比组53例,低间质比组62例。低间质比的患者T3/T4局部侵袭率高(64.5%vs 39.6%,P=0.008),N2/N3占比高(54.8%vs 2.4%,P=0.008),TNM分期高(33.9%vs 15.1%,P=0.021)。低间质比组患者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淋巴血管浸润(51.6%vs 24.5%,P=0.003)和神经浸润(72.6%vs 54.7%,P=0.046)。与高间质比组相比,低间质比组的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70.0%vs 24.0%,P<0.001)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62.0%vs 20.0%,P<0.001)明显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低肿瘤间质比(OS:HR=0.281,95%CI=0.138~0.574;DFS:HR=0.289,95%CI=0.170~0.489)、高TNM分期(OS:HR=0.192,95%CI=0.087~0.426;DFS:HR=0.223,95%CI=0.130~0.382)以及神经侵犯(OS:HR=0.407,95%CI=0.233~0.710;DFS:HR=0.526,95%CI=0.325~0.852)是影响OS、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肿瘤间质比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纳入常规临床病理报告,可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间质比 胃癌 预后 总生存期 无病生存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