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mproved analytical solution for solving the shield tunnel uplift problem
1
作者 Bin Wang Jietao Li +1 位作者 Chenyang Zhao Jun Wang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2024年第11期4570-4585,共16页
The problem of shield tunnel uplift is a common issue in tunnel construction.Due to the decrease in shear stiffness at the joints between the rings,uplift is typically observed as bending and dislocation deformation a... The problem of shield tunnel uplift is a common issue in tunnel construction.Due to the decrease in shear stiffness at the joints between the rings,uplift is typically observed as bending and dislocation deformation at these joints.Existing modeling methods typically rely on the Euler-Bernoulli beam theory,only considering the bending effect while disregarding shear deformation.Furthermore,the constraints on the shield tail are often neglected in existing models.In this study,an improved theoretical model of tunnel floating is proposed.The constraint effect of the shield machine shell on the tunnel structure is considered using the structural forms of two finite long beams and one semi-infinite long beam.Furthermore,the Timoshenko beam theory is adopted,providing a more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tunnel deformation,including both the bending effect and shear deformation,than existing models.Meanwhile,the buoyancy force and stratum resistance are calculated in a nonlinear manner.A reliabl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hear stiffness correction factor is proposed to better determination of the calculation parameters.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 is validated through five cases using sitemonitored data.Its applic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are demonstrated.Furthermore,the influences of soil type,buried depth,and buoyancy force on the three key indicators of tunnel floating(i.e.the maximum uplift magnitude,the ring position with the fastest uplift race,and the ring position with the maximum uplift magnitude)are analyz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nel structure during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ytical solution Conceptual model Matrix transfer method Shield tunnel Timoshenko beam theory tunnel uplift
下载PDF
Case study of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overlapping shield tunnels with a small curve radius
2
作者 Xu Zhang Bin Luo +2 位作者 Youjun Xu Chenxu Zhao Huachuan Wang 《Deep Undergroun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4年第4期481-496,共16页
Due to the network planning of subways and their surrounding structures,increasingly more overlapping shields with a small curve radius have been constructed.A newly constructed upper tunnel partly overlaps a lower on... Due to the network planning of subways and their surrounding structures,increasingly more overlapping shields with a small curve radius have been constructed.A newly constructed upper tunnel partly overlaps a lower one,leading to the extremely complex uplift of the lower tunnel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tunnel.Based on the shield-driven project that runs from the Qinghe Xiaoyingqiao Station to the Qinghe Station in Beijing,which adopts the reinforcement measures of interlayer soil grouting and steel supports on site,in this study,the uplift pattern of the lower tunnel and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steel support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on-site monitoring.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among all tunnel segments,thefirst segment of the shield witnesses a maximum uplift displacement that increases with the horizontal space between tunnels.On using either interlayer soil grouting or steel-ring bracing reinforcement,the uplift of the tunnel lining exceeds the control value;by contrast,when these two measures are jointly applied,the uplift of the tunnel lining does not exceed a maximum value of 4.87 mm,which can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deformation control.Under these two joint measures,the soil strength between two stacked shield tunnels can be enhanced and the uplift deformation can be restricted with the interlayer soil grouting.Also,the segmental deformation and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tunnel can be controlled with the temporary steel supports.The deformation of circumferential supports and segments is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and the segmental uplift is controlled by H-shaped steel supports.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horizontal space between twin shields,the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on would gradually weaken,accompanied by a gradual reduction of the stresses of steel supports.Thesefindings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safe construction of overlapping shield tunnels with a small curve radius.K E Y W O R D Sfield monitoring,numerical simulation,overlapping shields,small curve radius,steel support stress,uplift of tunnel lining Highlights•A project of twin overlapping shield tunnels with a small curve radius is introduced.•Protective measures of soil grouting and H-shaped steel supports are proposed.•A 3D model in view of overcutting soils,grouting,and steel supports is established.•The performance of the overlapping shield tunnel with a small curve radius is evalu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monitor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verlapping shields small curve radius steel support stress uplift of tunnel lining
下载PDF
大盾构管片最不利上浮状态下三维形变特征模型试验方案设计
3
作者 李明宇 王越 +4 位作者 李庆民 陈健 王承震 蔺云宏 田应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隧道施工期管片所受浆液浮力并非恒定,壁后浆液压力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管片变形和隧道环的位错损伤。为减弱或避免因管片上浮造成的结构病害,通过自主设计研发一种考虑千斤顶水平推力、围岩压力以及同步注浆上浮力作用的管片三维加载模... 隧道施工期管片所受浆液浮力并非恒定,壁后浆液压力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管片变形和隧道环的位错损伤。为减弱或避免因管片上浮造成的结构病害,通过自主设计研发一种考虑千斤顶水平推力、围岩压力以及同步注浆上浮力作用的管片三维加载模型试验系统,对大直径管片最不利上浮状态下的瞬时变形进行分析。试验装置由围压加载装置和非均布上浮力加载装置组成,可实现单点或多点同步加卸载;模型试验采用不同刚度弹簧模拟上浮期隧道与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相似理论对管片模型和连接螺栓进行精细化设计和加工;根据实际工程中试验段的围压对模型围压初始值进行换算,并将动、静态上浮力相结合,提出更符合工程实际的盾构隧道横、纵向上浮力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在拱底非均布上浮力的作用下,拱底竖向位移和收敛变形沿纵向均近似呈对数正态分布,其最大值均出现在脱出盾尾后第3环;各环管片的收敛变形与拱底竖向位移近似呈线性关系,斜率介于0.63~1.49之间;模型试验结果与实测数据相吻合。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管片抗浮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三维形变 模型试验 非均布上浮力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下卧地铁隧道结构的扰动效应分析
4
作者 王恩波 昝文博 +1 位作者 张喆 王强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准确评估基坑开挖对正下方地铁隧道结构的扰动效应,依托某高速公路明挖基坑与地铁盾构隧道交叉工程,建立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基坑开挖不同阶段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与受力的扰动特征,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比验证“MJS工法+三轴水... 为准确评估基坑开挖对正下方地铁隧道结构的扰动效应,依托某高速公路明挖基坑与地铁盾构隧道交叉工程,建立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基坑开挖不同阶段对地铁隧道结构变形与受力的扰动特征,并结合现场监测结果对比验证“MJS工法+三轴水泥搅拌桩”地基加固、钻孔灌注桩联合水泥土挡墙、门式加固+抗浮板+反压箱和盆式开挖等组合加固措施的变形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基坑底部中间部位的“卸荷效应”最显著,是基坑开挖变形控制的关键部位;地铁隧道纵向中间断面的隆起变形量最大可达4.55 mm,靠近基坑开挖边缘位置的隧道结构隆起变形量一般为1~2 mm,处于基坑开挖边界以外的地铁隧道隆起变形不到1 mm;(2)受MJS工法、围护桩、立柱桩等施工扰动,基坑加固阶段地铁隧道结构产生微小隆起变形,随着后续基坑开挖的持续卸荷,地铁隧道结构隆起变形不断增大;隧道纵断面隆起变形呈对称分布,隧道横断面隆起变形呈“M”形分布,不同测线的变形曲线形态有所差别,这与隧道轴线与基坑开挖边界斜交角度有一定的关系;(3)左线、右线盾构隧道现场实测隆起变形最大值分别为5.35 mm和5.16 mm,核心影响区隧道水平收敛表现为向内收缩,非核心影响区隧道水平收敛表现为向外扩张;同时现场巡查未发现地铁隧道出现结构病害,表明采取的基坑变形控制加固措施是合理可行的。研究结果对于基坑开挖近接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控制与加固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地铁隧道 隆起变形 数值模拟 结构内力
下载PDF
门式抗浮框架作用下上方开挖既有盾构隧道响应解析解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源 陈仁朋 +2 位作者 程红战 吴怀娜 张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75-1684,共10页
上方开挖卸载导致既有盾构隧道结构产生上浮,易引发结构渗漏水、开裂等病害。竖井开挖联合门式框架技术是限制上方开挖引起既有隧道上浮的一种有效控制措施,但是目前仍缺少相应的理论方法用于指导门式抗浮框架的设计。为此,提出了既有... 上方开挖卸载导致既有盾构隧道结构产生上浮,易引发结构渗漏水、开裂等病害。竖井开挖联合门式框架技术是限制上方开挖引起既有隧道上浮的一种有效控制措施,但是目前仍缺少相应的理论方法用于指导门式抗浮框架的设计。为此,提出了既有隧道结构响应的解析解,可以实现竖井和基坑开挖阶段既有隧道结构纵向和横截面变形计算,并给出了相关的计算流程。通过与工程实例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解析解的可靠性。通过典型算例计算和参数敏感性分析讨论了门式抗浮框架的作用机理以及既有隧道埋深和竖井开挖尺寸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门式抗浮框架在基坑开挖阶段可以有效控制上方开挖引起的既有隧道变形,控制效果与既有隧道上方剩余覆土厚度密切相关,剩余覆土越小控制效果越明显;门式抗浮框架的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抗浮板与土体之间的作用力,抗拔桩与土体的作用力对既有隧道变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隧道 门式抗浮框架 解析解 竖井开挖 TIMOSHENKO梁
下载PDF
透水式接岸新结构波浪荷载受力特性研究
6
作者 李姗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采用局部整体波浪物理模型试验,对大连湾海底隧道北接岸透空新结构方案实施后的区域波浪场分布变化以及透水式接岸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了底部开孔隧道结构在不同水位及波浪组合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波浪总力。试验结... 采用局部整体波浪物理模型试验,对大连湾海底隧道北接岸透空新结构方案实施后的区域波浪场分布变化以及透水式接岸结构的受力特点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了底部开孔隧道结构在不同水位及波浪组合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波浪总力。试验结果表明最大水平力和最大浮托力并未同步出现,水平力大小多与入射波高相关,浮托力波高仅为影响参数之一,水位变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国内对于类似结构的受力研究处于空白状态,相关研究成果可丰富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并为这种新型结构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湾 海底隧道 透水式构筑物 波浪上托力 物理模型试验
下载PDF
软黏土地层盾构隧道底部注浆抬升量计算方法
7
作者 孟凡衍 贾琪 +2 位作者 陈仁朋 陈曈 程红战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01-2409,共9页
下部地层注浆是盾构隧道过大沉降的常用治理措施。结构性软黏土地层中注浆引起的超孔压在注浆后持续消散,导致隧道抬升后因地层固结而发生沉降,进而降低隧道抬升效率。为预测下方地层注浆引起的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提出了考虑土体结构性... 下部地层注浆是盾构隧道过大沉降的常用治理措施。结构性软黏土地层中注浆引起的超孔压在注浆后持续消散,导致隧道抬升后因地层固结而发生沉降,进而降低隧道抬升效率。为预测下方地层注浆引起的盾构隧道纵向变形,提出了考虑土体结构性的盾构隧道底部注浆抬升量—沉降量两阶段计算方法。应用于宁波地铁2号线注浆抬升案例,隧道抬升效率计算值约51%,与同为软黏土地层的上海地铁2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实测抬升效率非常接近。此外,针对注浆参数、地层参数与隧道参数开展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最终抬升量及抬升效率与土体基床系数、注浆体积呈正相关,与地层屈服应力成负相关;随埋深比增大,注浆区域隧道最终抬升量减小,而抬升效率变化甚微。计算方法可以为软黏土地层运营盾构隧道注浆抬升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黏土 注浆 隧道抬升 超孔压消散 固结沉降
下载PDF
基坑开挖引起下方地铁隧道上浮控制方法研究
8
作者 张艺帆 唐亮 +2 位作者 孔祥勋 丛晟亦 唐文冲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0-297,315,共9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铁沿线的商业区正在迅速发展,此趋势使得越来越多基坑工程面临跨越地铁隧道的问题。本文依托某地铁运营段上方基坑开挖对隧道影响的工程案例,运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基坑开挖对其正下方运营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地铁沿线的商业区正在迅速发展,此趋势使得越来越多基坑工程面临跨越地铁隧道的问题。本文依托某地铁运营段上方基坑开挖对隧道影响的工程案例,运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针对基坑开挖对其正下方运营地铁隧道形变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验证数值模型可靠性后,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桩径、桩间距、排桩数和多种新型工法复合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以保障地铁隧道安全与稳定。确定了针对该工程打设抗拔桩最佳的桩长、桩径、桩间距和排桩数量,以此控制基坑开挖过程隧道的上浮量。另外,模拟分析了扩底桩和导向钻管两种新工法的控制效果,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上浮 现场监测 有限元数值模拟 抗拔桩参数 复合防控
下载PDF
基于短梁-弹簧模型的盾构隧道施工期上浮变形计算方法
9
作者 李文博 甘晓露 +2 位作者 刘念武 吴昊 谌珊珊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55-3767,共13页
盾构隧道在掘进过程中易出现管片上浮问题,为更加真实地描述施工期盾构隧道在上浮力作用下产生的管片环间错台变形和张开变形,提出基于短梁-弹簧模型的盾构隧道上浮变形理论计算方法。首先,引入Euler-Bernoulli短梁和环间接头弹簧模拟... 盾构隧道在掘进过程中易出现管片上浮问题,为更加真实地描述施工期盾构隧道在上浮力作用下产生的管片环间错台变形和张开变形,提出基于短梁-弹簧模型的盾构隧道上浮变形理论计算方法。首先,引入Euler-Bernoulli短梁和环间接头弹簧模拟盾构隧道纵向结构,通过设置边界弹簧考虑盾构机盾尾对管片的任意约束作用;之后,采用有限差分理论推导得到施工期上浮力作用下盾构隧道上浮变形解答;最后,对比实际工程案例和数值模型结果以及传统等效梁计算结果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探明了理论计算模型中关键参数的敏感性,进一步讨论了浆液未凝固段长度、管片环间接头弹簧刚度以及地基弹性模量对隧道上浮变形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连续梁模型结果相比,新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盾构隧道的非连续性变形性状,定量分析管片环环间的错台变形和张开变形;通过参数分析可知,浆液未凝固段长度的增长会明显增大盾构隧道上浮变形最大值和变形影响范围;适当提高环间接头的剪切刚度和转动刚度可以有效降低隧道上浮位移、管片环间错台变形和张开变形;在地基弹性模量较小的软弱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期的上浮变形更不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环间接头 理论计算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考虑上浮效应的顶管施工引起下方盾构隧道响应简化分析方法
10
作者 姚言 王奎华 +3 位作者 应宏伟 朱成伟 张昌桔 李冰河 《地基处理》 2024年第2期116-124,共9页
新建顶管上穿施工会引起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纵向隆起位移,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大直径顶管在注浆充足或在地下水位以下顶进时上浮效应不可忽略,而目前的简化分析方法尚未考虑此效应。采用两阶段法,将既有隧道视为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 新建顶管上穿施工会引起下方既有盾构隧道纵向隆起位移,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大直径顶管在注浆充足或在地下水位以下顶进时上浮效应不可忽略,而目前的简化分析方法尚未考虑此效应。采用两阶段法,将既有隧道视为Pasternak地基上的Euler-Bernoulli梁,提出考虑上浮影响的土体非均匀收敛模式下,新建顶管上穿施工引起下方既有隧道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均匀土体收敛模式、下沉的非均匀土体收敛模式会低估顶管下方的土体自由位移、既有隧道的纵向位移响应,与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进一步参数分析表明,降低土体损失率能有效减少既有隧道竖向位移与弯矩,且土体损失率与既有隧道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弯矩呈线性关系;既有隧道与土体的管土刚度比的增大可减小既有隧道竖向位移,但也会增大隧道管片弯矩;增大顶管与既有隧道竖向净距有利于既有隧道竖向位移与弯矩的控制,实际工程应根据既有隧道的保护要求和顶管的上覆土厚度要求选择合理的净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顶管 上浮效应 土体收敛 上穿施工 既有隧道隆起 两阶段法
下载PDF
基于盾构管片上浮控制的同步浆液初凝时间研究
11
作者 周勋 杨金秋 +2 位作者 韦生达 曹江涛 马龙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91-1999,共9页
目前少有同步浆液初凝时间对盾构施工期管片上浮影响的定量研究,导致较难为各种施工情况提供合理的浆液初凝时间建议。鉴于此,笔者建立了考虑隧道埋深影响的盾构隧道施工上浮纵向解析模型,并基于同步浆液初凝时间与盾构管片纵向受浮力... 目前少有同步浆液初凝时间对盾构施工期管片上浮影响的定量研究,导致较难为各种施工情况提供合理的浆液初凝时间建议。鉴于此,笔者建立了考虑隧道埋深影响的盾构隧道施工上浮纵向解析模型,并基于同步浆液初凝时间与盾构管片纵向受浮力作用区段长度之间的关系,系统研究了中风化泥岩地层中盾构隧道施工期同步浆液合理初凝时间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浆液初凝时间对盾构隧道施工期的最终累积纵向性态指标有重要影响,表现为浆液初凝时间越长,上浮荷载引起的管片累积上浮量值、纵向弯矩及纵向剪力均越大,且随着浆液初凝时间的等间距增长,相应性态指标的增大量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大;从盾构隧道施工上浮控制的角度看,同步浆液初凝时间与盾构平均掘进速度应具备一定的匹配关系,盾构平均掘进速度越快,合理的浆液初凝时间也应越短;通过配合比设计,将同步浆液初凝时间调整为约5 h后,依托工程施工上浮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施工上浮 同步注浆 浆液初凝时间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Informer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长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12
作者 真嘉捷 赖丰文 +2 位作者 黄明 李爽 许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791-3801,共11页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施工期盾构刀盘前方管片上浮值,有助于及时调整盾构控制参数以缓解管片上浮病害。然而,已有模型在长时间序列预测问题上的性能不佳,难以精确预测盾构刀盘前方多环管片上浮值。通过考虑盾构控制、姿态参数及地层信息的影...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施工期盾构刀盘前方管片上浮值,有助于及时调整盾构控制参数以缓解管片上浮病害。然而,已有模型在长时间序列预测问题上的性能不佳,难以精确预测盾构刀盘前方多环管片上浮值。通过考虑盾构控制、姿态参数及地层信息的影响,结合Boruta算法,确定模型输入特征;利用小波变换滤波器、完备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方法消除时间序列数据噪声,构建了一种基于LightBGM-Informer的盾构隧道施工期管片上浮预测模型。通过南京和厦门地区某地铁盾构隧道监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预测精度较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Transformer等模型有所提升,且在地质条件不同的数据集上具有良好的泛化性;随着预测序列长度的增加,该模型的性能优势更突出,可准确预测盾构刀盘前方1~2环未施工管片的上浮值。基于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方法的特征重要性分析指出,土舱压力及盾头、盾尾垂直位移对管片上浮影响显著。所提模型可为复杂环境下富水地层盾构隧道管片施工智能化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长时间序列预测问题 Informer模型 SHAP方法
下载PDF
土压平衡盾构管片壁后同步双液浆开发及注浆效果研究
13
作者 汪贵 易斌斌 +4 位作者 李福东 钟小春 简永洲 朱诚 吴荣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57-264,共8页
针对全断面稳定围岩地层管片上浮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将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新型同步双液浆并应用于南京地铁6号线某区间,可大幅度减小管片上浮量、提高管片拼装质量。将现场使用的单液硬性浆作为A液,新型促凝剂作为B液,... 针对全断面稳定围岩地层管片上浮量过大的问题,通过将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发新型同步双液浆并应用于南京地铁6号线某区间,可大幅度减小管片上浮量、提高管片拼装质量。将现场使用的单液硬性浆作为A液,新型促凝剂作为B液,通过室内试验探究B液对于A液性质的影响规律,依据浆液胶凝时间、流动度及抗压强度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现场新型同步双液浆配比,最后通过现场试验检验该新型同步双液浆注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B液掺A液总质量的1%~2%,可使新型同步双液浆的胶凝时间缩短至10~30 min,具有良好的泵送性及较高的早期强度;2)新型同步双液浆注入后10 min内流动性不损失且不易堵管,在国内现有的施工管理水平下具有较大推广价值;3)监测数据表明,新型同步双液浆现场注浆效果优良,相比单液硬性浆,管片环整体上浮量减小50%,管片环最大水平偏差减小57%,管片环渗漏点数减少50%,地表沉降最大值减小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上浮 现场试验 同步双液浆 胶凝时间
下载PDF
明挖城市隧道超近并行既有地铁主动加固关键技术研究
14
作者 马奔 马瑶 陆鹏 《特种结构》 2024年第2期26-29,38,共5页
本文结合西安市幸福路北延伸工程实例,在主线下穿通道处采用大跨径管幕+抗拔桩的超前主动加固体系。即在既有地铁盾构顶部土体未卸载的情况下,先行施工钢管管幕,然后利用承台将管幕、钢筋混凝土抗拔桩形成组合抗隆起结构。相比于以前类... 本文结合西安市幸福路北延伸工程实例,在主线下穿通道处采用大跨径管幕+抗拔桩的超前主动加固体系。即在既有地铁盾构顶部土体未卸载的情况下,先行施工钢管管幕,然后利用承台将管幕、钢筋混凝土抗拔桩形成组合抗隆起结构。相比于以前类似工程的被动加固体系,施工质量更容易得到控制,施工工序也得到进一步简化。经有限元分析,本加固体系能够满足地铁盾构变形等指标要求,为后期类似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下穿 隆起 管幕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研究
15
作者 王文正 林雪冰 +2 位作者 郭飞 何华飞 张旭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23,共15页
【目的】受地铁规划线路与周边环境的限制,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的应用较多,叠落段上行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下行隧道结构上浮规律极其复杂,相应的加固措施有待研究。为此,【方法】以北京地铁上清桥站—清河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 【目的】受地铁规划线路与周边环境的限制,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的应用较多,叠落段上行隧道施工引起的邻近下行隧道结构上浮规律极其复杂,相应的加固措施有待研究。为此,【方法】以北京地铁上清桥站—清河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研究夹层土注浆和钢环撑加固措施对下行隧道结构上浮的影响规律和钢环撑受力特征。【结果】结果显示:单独采取夹层土注浆或钢支撑加固措施时的下行隧道结构上浮均超过控制值,采取联合加固措施时变形为4.87 mm;下行隧道第1环管片上浮变形最大,随着盾构间距增大,隧道结构上浮呈不断减小的趋势,数值模拟得到的最大的隧道结构上浮为现场监测的1.15倍;实测的竖撑拉应力最大为5.78 MPa。【结论】结果表明:夹层土注浆提高叠落盾构井之间土体强度并对抑制下行隧道结构上浮起到一定作用,临时钢环撑施作有利于限制管片变形,其中竖撑限制管片竖向的收敛变形,横撑限制管片水平净空收敛,纵撑限制了管片的上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小转弯半径叠落盾构隧道工程设计与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转弯半径 叠落盾构 加固措施 隧道结构上浮 钢环撑应力 变形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错台和姿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与探讨
16
作者 杜闯东 杜怡杭 黄小福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0-1519,共10页
为解决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管片上浮、错台和线形偏差等难题,对多个大直径盾构工程设备和施工过程进行姿态模拟和现场测试,发现盾构主机经常采用低头或与隧道线形不一致的姿态掘进,管片脱出盾尾后会产生较大的上浮力或... 为解决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管片上浮、错台和线形偏差等难题,对多个大直径盾构工程设备和施工过程进行姿态模拟和现场测试,发现盾构主机经常采用低头或与隧道线形不一致的姿态掘进,管片脱出盾尾后会产生较大的上浮力或水平错动力,造成规律性错台或隧道线形偏差,还会造成管片开裂、破损和渗漏等问题。探究发现:盾构主机重心偏移、盾尾及后方管片上浮或姿态调整过度是造成管片规律性错台和隧道线形偏差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盾构姿态和隧道线形控制除了受地层性状和浮力等客观条件影响外,还主要受盾构设备、管片结构和施工控制3方面影响。在合理优化盾构设备主机自重、重心和注浆系统,强化管片环缝端面结构和抗剪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盾构姿态拟合、掘进参数管控和注浆工艺创新等措施,可实现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错台消减或规避、姿态和线形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隧道 盾构姿态 管片姿态 管片上浮 规律性错台 隧道线形
下载PDF
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河道地表及管片变形特性研究
17
作者 杨璐 田峰 +3 位作者 叶振东 李坤 张揆堂 郭迪迪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9期119-126,共8页
文章以苏州地铁8号线盾构下穿中塘河为工程案例,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仿真和现场实测分析方法,研究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时地表和管片的变形特性,并讨论不同注浆压力和注浆材料性质的工况下,双线盾构下穿河道对地表变形规律的影... 文章以苏州地铁8号线盾构下穿中塘河为工程案例,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仿真和现场实测分析方法,研究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时地表和管片的变形特性,并讨论不同注浆压力和注浆材料性质的工况下,双线盾构下穿河道对地表变形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河流过程中引起的地表变形表现出明显的“叠加效应”。双线隧道开挖完成引起的地表最大隆起变形是单线开挖的1.5倍左右。管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浮”特性。右线管片竖向位移略大于左线,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管片外侧偏下约45°角度的位置。注浆压力、注浆材料弹性模量和地表变形呈近似线性正相关关系。考虑到管片上浮的原因,下穿河流不宜选择弹性模量过大的注浆材料,宜控制在10 MPa左右,注浆压力宜控制在0.2~0.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地表隆起 管片上浮 注浆压力 注浆材料
下载PDF
不同控制措施下卸荷引起的下卧隧道隆起规律
18
作者 武冲 《四川建材》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依托福建省厦门北站地下社会连廊基坑开挖工程,研究不同加固方案时正上方基坑开挖卸荷对其下卧明挖矩形地铁隧道竖向隆起变形的影响。通过Midas GTS NX数值模拟,分析注浆加固、竖井开挖施作压顶墩、压顶墩-抗拔桩结构体系、分段交替开... 依托福建省厦门北站地下社会连廊基坑开挖工程,研究不同加固方案时正上方基坑开挖卸荷对其下卧明挖矩形地铁隧道竖向隆起变形的影响。通过Midas GTS NX数值模拟,分析注浆加固、竖井开挖施作压顶墩、压顶墩-抗拔桩结构体系、分段交替开挖整个施工流程时隧道隆起变形状态,探讨组合式加固措施对隧道隆起变形的控制作用,验证控制方案效果。结果表明:当采用抗拔桩与压顶墩联合的控制措施时竖向隆起降低了30%;当采用跳仓开挖与堆载联合的控制措施时竖向隆起降低了23%;当同时采取抗拔桩与压顶墩和跳仓开挖与堆载的控制措施时竖向隆起降低了40%。现场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加固措施切实有效。通过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定量评价为后续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工程 隧道竖向隆起变形 基坑施工加固方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隧道穿越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围岩变形分析
19
作者 李文俊 《粘接》 CAS 2024年第7期169-172,共4页
针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过程中出现的围岩变形问题,依托延庆至崇礼高速公路河北段金家庄隧道穿越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工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该隧道在穿越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倾角断层破... 针对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过程中出现的围岩变形问题,依托延庆至崇礼高速公路河北段金家庄隧道穿越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工程,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该隧道在穿越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倾角断层破碎带工况下,拱顶沉降最大值总是位于断层带的下侧,而仰拱隆起最大值总是在断层带上侧,且其变化曲线都呈现“稳定变形-缓慢增大-突变变形-缓慢减小-稳定变形”5个变化阶段。各倾角对断层破碎带前后影响区域不同,主要呈现“减小-增大”的趋势,在90°时最小;30°与150°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层破碎带 数值模拟 拱顶沉降 仰拱隆起
下载PDF
基坑施工对下卧地铁隧道上抬变形影响的简化理论分析 被引量:45
20
作者 周泽林 陈寿根 +1 位作者 陈亮 涂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4-2234,共11页
为了合理地分析基坑施工对下卧已建地铁隧道上抬变形的影响,首先,将软土地基考虑为三参量H-K黏–弹性体,推导了自由边界半无限黏–弹性空间体在内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Mindlin时域解,并采用积分、叠加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基坑开挖... 为了合理地分析基坑施工对下卧已建地铁隧道上抬变形的影响,首先,将软土地基考虑为三参量H-K黏–弹性体,推导了自由边界半无限黏–弹性空间体在内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Mindlin时域解,并采用积分、叠加的方法,提出了一种用于计算基坑开挖及工程降水所引起的邻近隧道附加应力的方法;然后,将已建隧道视为Pasternak黏–弹性地基上的欧拉伯努利长梁,建立了隧道在附加荷载作用下的平衡微分方程,求得了隧道纵向附加变形和内力的表达式;最后,将所提方法运用于某近接既有地铁隧道的基坑工程中,并与三维数值模拟流变分析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提出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软土隧道变形随时间的发展趋势;隧道纵向附加变形、曲率和弯矩的解析解与数值解基本一致,且上抬变形的解析解与实测值能较好地吻合;成果可为基坑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地铁隧道 上抬变形 Mindlin时域解 黏–弹性 Pasternak地基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