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屠格涅夫小说《初恋》的“多重性”解析 |
蒋燕萍
|
《宿州学院学报》
|
2023 |
1
|
|
2
|
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简论 |
朱宪生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3
|
郁达夫与俄国文学 |
刘久明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4
|
屠格涅夫短篇小说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及启示 |
李宗刚
高明玉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5
|
论屠格涅夫作品中两性形象系列的差异 |
刘爱琳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2
|
|
6
|
爱情能否承载生命之舟——爱情在屠格涅夫思想和创作中的本体论意义 |
赵明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7
|
在诗与散文之间——论屠格涅夫的小说文体 |
朱宪生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1
|
|
8
|
诗情在散文中凝结——论屠格涅夫《散文诗》的文体特征 |
朱宪生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9
|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虚无主义者集群 |
金晓满
王美琪
|
《黑河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0
|
从《猎人笔记》看屠格涅夫的自然观 |
李玉华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9 |
3
|
|
11
|
化笔为刀:拉吉舍夫和屠格涅夫对俄国农奴制的批判——《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与《猎人笔记》的比较 |
张建华
|
《黑河学院学报》
|
2018 |
2
|
|
12
|
“鹰”与“蛇”:屠格涅夫爱情作品中的两个意象 |
黎杨全
|
《皖西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3
|
爱情的奴役——论《父与子》的潜在主题 |
黎杨全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4
|
从平行研究角度浅析《初恋》与《舞姬》 |
叶婷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1
|
|
15
|
“茨冈女人”与“纯洁天使”——论屠格涅夫爱情作品中的女性对立 |
黎杨全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08 |
2
|
|
16
|
屠格涅夫研究综述 |
吴嘉佑
|
《黄山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7
|
论屠格涅夫长篇小说中的爱情实质及其悖论 |
黎杨全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7 |
0 |
|
18
|
屠格涅夫文学批评的美学观念与实践品格 |
于晓峰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9
|
俄罗斯沉浑的绝响——谈屠格涅夫的散文诗 |
徐晓明
经宽蓉
|
《镇江高专学报》
|
2016 |
0 |
|
20
|
“两山也有碰头的时候”——论屠格涅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心理分析 |
王立业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