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ing to the Land of Barbarians": Nation, Ethnicity, and the Female Body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Travel Writing on the Yunnan-Burma Borderlands
1
作者 Jie Guo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4年第1期5-30,共26页
This paper studies several travel accounts featuring transcultural and transnational experiences in the Yunnan-Burma borderlands where the British, Chinese, French and various indigenous peoples encountered each other... This paper studies several travel accounts featuring transcultural and transnational experiences in the Yunnan-Burma borderlands where the British, Chinese, French and various indigenous peoples encountered each other, including Yangwentun xiaoyin, an anonymous "ballad" circulated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an Yunnan, Ai Wu's (1904-92) early fiction based upon his wanderings in Yunnan and Burma from 1925 to 1931, and Xiao Qian's (1910-99) utopian "travelogue" featuring a European couple's futuristic travel to the area. These writings illustrate the intersection of issues of nation, ethnicity, and gender, which are intertwined with the discourse of barbarism: On the one hand, their authors often express anxiety over threats to China's dominance in this area; on the other, frequently resorting to the discourse of barbarism, these accounts, tinged with Sino-centrism, often exoticize and barbarize other cultures, particularly indigenous groups. The eroticized and racialized female body constitutes a privileged site of representation in these writings: On the one hand, travel writings often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Han Chinese women and indigenous women, treating the latter as exotic, seductive, dangerous, and/or primitive; on the other hand, as the need to build a strong, modernized multi-ethnic nation became increasingly urgent, Republican authors began to "universalize" the female body, Chinese or indigenous, treating both as threatened and exploited by the Western "newcomer," and thus are (potential) allies sharing a nationalist, anti-imperialist c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vel writing yunnan-Burma borderlands NATION ETHNICITY thefemale body Yangwentun xiaoyin Ai Wu Xiao Qian
原文传递
明代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及朝廷处置方略
2
作者 王春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6,共9页
明初在西南边疆地区设立了诸多土司,形成“三宣六慰”格局。明朝在正统年间三征麓川时失信于缅甸和木邦等土司,成为明中后期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的导火索。天顺以后,明朝西南边疆治策变化,且处置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失误频频,致纷争... 明初在西南边疆地区设立了诸多土司,形成“三宣六慰”格局。明朝在正统年间三征麓川时失信于缅甸和木邦等土司,成为明中后期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的导火索。天顺以后,明朝西南边疆治策变化,且处置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失误频频,致纷争愈演愈烈,部分土司脱离明朝统治,云南边地土司政治归属发生分化,不仅影响明朝西南边疆军政设置,也导致缅甸土司灭亡,客观上促成缅甸东吁王朝的统一和北扩。云南边地土司辖域纷争,重新界定了明朝与周边之关系,奠定了明末清初西南疆域空间转型的基础,构建了新西南疆域空间,深刻影响了清朝的版图意识,改变了明清时期西南边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云南边地土司 辖域纷争 历史疆域 边疆治理
下载PDF
云南武庙:边疆内地化的侧影
3
作者 周兴涛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7期84-96,共13页
全面梳理云南武庙历代建修情况,重点考察建修主体、目的、选址及依托于武庙的社会活动,发现云南武庙与内地差异并不太大。云南武庙有社区组织性质,是官方与民间社会生活紧密衔接的公共空间,是内地社会组织与文化习俗向边疆移植的产物。... 全面梳理云南武庙历代建修情况,重点考察建修主体、目的、选址及依托于武庙的社会活动,发现云南武庙与内地差异并不太大。云南武庙有社区组织性质,是官方与民间社会生活紧密衔接的公共空间,是内地社会组织与文化习俗向边疆移植的产物。它由武到文,从军事到社会生活的各层面深刻地影响着云南地区各族人民,是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交融的公共空间,是不同宗教力量与世俗力量妥协共生的空间,它展示的中央权力与文化统领程度成正比,也是边疆内地化的一个侧影,云南各地民族群众在集体参与的事件和经历中形成共同的家园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武庙 公共空间 边疆内地化
下载PDF
清至民国时期粤盐销滇研究
4
作者 赵小平 胡薇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7,共15页
历史上,云南开化府、广南府等滇东南地区因距滇盐产地较远,滇盐经常供不敷销,商民往往通过从邻省购买粤盐和从边岸市场购买越南海盐来解决缺盐问题。清乾隆五年(1740年),官府层面借销粤盐开始,并持续近两百年,其中,滇粤“铜盐互易”成... 历史上,云南开化府、广南府等滇东南地区因距滇盐产地较远,滇盐经常供不敷销,商民往往通过从邻省购买粤盐和从边岸市场购买越南海盐来解决缺盐问题。清乾隆五年(1740年),官府层面借销粤盐开始,并持续近两百年,其中,滇粤“铜盐互易”成为云南与广东省际贸易的特殊案例,此举既同时解决了滇东南地区食盐短缺和广东铸钱原材料缺乏问题,还赋予了维护本国盐、铜市场正常运行,加强边岸地区治理能力的职责,意义重大。民国时期,借销粤盐虽然时借时停,但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盐销滇 省际贸易 边疆治理
下载PDF
明初征南之役前后西南土司的态度与明廷应对
5
作者 张金奎 《安顺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明朝立国之初,西南地区暂时未被纳入武力收入版图的范围,云南梁王和巴蜀明夏政权继续割据,元代在当地设置的土司土官因此对明廷的态度颇为暧昧。征南之役发动后,各土司的真实态度暴露无遗。战后,出于大局考虑,明廷并没有完全按照战争中... 明朝立国之初,西南地区暂时未被纳入武力收入版图的范围,云南梁王和巴蜀明夏政权继续割据,元代在当地设置的土司土官因此对明廷的态度颇为暧昧。征南之役发动后,各土司的真实态度暴露无遗。战后,出于大局考虑,明廷并没有完全按照战争中的表现论功行赏,而是综合考虑各土司的态度、在地方的影响力、与周边土司的族属关系等因素,因地制宜采取了保留部分土司,改设土府州县、军民府以及在潜在威胁较大的地区设置常驻卫所军等应对政策,迅速稳定了当地局势并为后续的进一步系统治理确立了政策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南之役 土司 军民府 卫所
下载PDF
边疆治理现代化赋能云南“三边三好”创建的三重功用
6
作者 何进祥 罗廷香 冯耀飞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新时代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此种定位,在边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云南“三边三好”创建具有回应治理难题的现实依据、遵循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和结合云南边疆治... 新时代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式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此种定位,在边疆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云南“三边三好”创建具有回应治理难题的现实依据、遵循边疆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依据和结合云南边疆治理经验的实践依据。边疆治理现代化赋能云南“三边三好”创建具有三重功用,即能够推进云南边疆治理现代化进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现代化;提高边疆地区发展的自主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治理现代化 云南“三边三好”创建 功用
下载PDF
云南省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通 游珍 +1 位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边境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缘环境条件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人口的适度分布是影响边境地区区域安全、稳定与繁荣的关键。本文以云南省的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为切入点,从云南边境整体、州市、县级3个尺度,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 边境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缘环境条件逐步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人口的适度分布是影响边境地区区域安全、稳定与繁荣的关键。本文以云南省的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为切入点,从云南边境整体、州市、县级3个尺度,建立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PRED模型进行人口分布适宜度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整体低于60,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协调度相对较差;(2)州市尺度:云南东南边境州市人口分布适宜度要好于西北边境州市,人居环境适宜度是导致各州市人口分布适宜度差异的主要因素;(3)县级尺度:云南边境地区人口分布适宜度低于60的县域单元最多,东南边境县域单元人口分布适宜度整体好于西北边境;(4)边境县域分析:滇缅边境县人口分布适宜度整体最低且内部差异最大,滇老边境县人口分布适宜度整体最高且内部差异最小,滇越边境县处于居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地区 云南 PRED 人口
下载PDF
基于包容性绿色发展视域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路径转向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沈涛 朱勇生 吴建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4-129,共6页
基于旅游开发——贫困减缓——平等参与——生态保护四维关系,分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禀赋特征和发展特点,认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边疆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脆弱区贫困的三重约束,从地理位置看处于偏离发展中心的边缘区,从生态位看属于... 基于旅游开发——贫困减缓——平等参与——生态保护四维关系,分析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禀赋特征和发展特点,认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面临边疆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脆弱区贫困的三重约束,从地理位置看处于偏离发展中心的边缘区,从生态位看属于生态脆弱区和生态多样性保护区,从经济发展位看为贫困度较深的弱后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作为该区域减贫脱困的重要方式必须权衡这些关系和问题,并提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应走包容性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精准旅游扶贫,推进贫困人口参与旅游发展机会的均等化,制度增权于贫困人口,保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容性绿色发展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 旅游扶贫 路径
下载PDF
西南边疆山区旅游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云南省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峰 刘安乐 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68,共8页
本文以云南省16州市旅游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了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差异模型和ESDA方法对1996-2011年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云南省旅游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则呈现... 本文以云南省16州市旅游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了标准差、加权变异系数、差异模型和ESDA方法对1996-2011年云南省区域旅游发展空间格局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系统性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云南省旅游发展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则呈现出先发散后收敛的动态特征;云南省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第一阶段云南省各州市间的旅游发展趋于极化状态,呈现出高速发展与低速发展两大集聚区,区域旅游发展趋于不平衡。第二阶段云南省各州市间旅游发展的联系逐步增强,旅游发展渐趋平衡;云南省旅游空间发展不均衡,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格局,且这种格局保持着较高的演化稳定性;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发展政策和交通可达性是云南省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空间格局 驱动机制 西南边疆山区 云南
下载PDF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以云南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武友德 王源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58-64,共7页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民族和谐、边疆稳定的特殊意义。城镇化是民族人口生活迈入小康的必由之路,公共产品属性的边疆地区城镇化有别于国家核心区的城镇化。云南省民族自治州城镇化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具有大城市带动、资源开...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民族和谐、边疆稳定的特殊意义。城镇化是民族人口生活迈入小康的必由之路,公共产品属性的边疆地区城镇化有别于国家核心区的城镇化。云南省民族自治州城镇化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具有大城市带动、资源开发带动、大企业带动、旅游带动、边贸带动等特点,这些城镇化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对全国其他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特色城镇化 云南经验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周边国家跨境就读外籍学生管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尤伟琼 张学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09,共8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云南周边的缅甸、老挝、越南等3国边境地区适龄学生跨境进入我国边境学校接受教育的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本研究在深入调研3国学生跨境就读情况的基础上,就其跨境就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云南周边的缅甸、老挝、越南等3国边境地区适龄学生跨境进入我国边境学校接受教育的人数,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本研究在深入调研3国学生跨境就读情况的基础上,就其跨境就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构建国家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在政策法律、边境安全等方面加强对外籍学生管理。形成边境地区教育的特殊扶持和特色治理,贯通教育路径,建设特色国门学校,创建协同联动管理机制等,为中国和周边国家共享共赢共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边境地区 外籍学生 跨境就读 联动管理
下载PDF
地方行为与边疆治理:云南沿边土司盟誓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良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4-141,共8页
云南沿边土司盟誓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朴素的社会规范形式和特色鲜明的地方行为,它既有一个体系完整的组织结构,又有一套形式多样的仪式程序,还体现着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无论是云南沿边土司族群内部的盟誓、土司与土司间的盟誓,还是土... 云南沿边土司盟誓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朴素的社会规范形式和特色鲜明的地方行为,它既有一个体系完整的组织结构,又有一套形式多样的仪式程序,还体现着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无论是云南沿边土司族群内部的盟誓、土司与土司间的盟誓,还是土司与非土司群体的盟誓,国家对云南边疆治理的成分都体现得十分明显。云南沿边土司盟誓的事实证明,只有各民族长期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加强交往交流,才能形成边疆地区稳定、民族团结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沿边土司 盟誓 地方行为 边疆治理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主要贸易口岸的境外流动人口与边疆安全 被引量:29
13
作者 何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35-43,共9页
云南沿边境地区共有19个对外口岸,其中国家级一类口岸10个,二类口岸9个,有89条边境通道,境外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主要贸易口岸,他们结构复杂,流动性强,从业动机复杂,给边疆安全环境带来诸多潜在威胁。如何在扩大边境贸易开放宽度和... 云南沿边境地区共有19个对外口岸,其中国家级一类口岸10个,二类口岸9个,有89条边境通道,境外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这些主要贸易口岸,他们结构复杂,流动性强,从业动机复杂,给边疆安全环境带来诸多潜在威胁。如何在扩大边境贸易开放宽度和深度的同时,对境外流动人口实施有效的区域管理,这是在非传统安全背景下中国西南边疆学的新课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边境地区 贸易口岸 境外流动人口 边疆安全
下载PDF
我国外来非法移民成因探析——基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考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罗刚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5-131,共7页
掌握我国外来非法移民的形成原因,是对其进行治理的前提条件。推拉理论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及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在非法移民成因中的作用,但无法解释来自云南周边国家的非法移民选择相对落后的边境民族地区的现象;移民网络及移民系统理论认为... 掌握我国外来非法移民的形成原因,是对其进行治理的前提条件。推拉理论强调经济发展水平及工资收入的差异性在非法移民成因中的作用,但无法解释来自云南周边国家的非法移民选择相对落后的边境民族地区的现象;移民网络及移民系统理论认为,这种选择是基于某些"纽带"或"移民链"而形成。但现实是非法移民的选择还离不开移民对移民成本及风险的判断。更为重要的是,当合法移民难以实现时,非法移民成为最终的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移民 成因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
下载PDF
多民族国家构建视野下的土司制度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大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4,共8页
土司制度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政治体制,也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以往学者们从历代王朝边疆治理或不同土司的个体层面已经有过很多研究,但笔者认为在宏观理论层面还是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土司制度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政治体制,也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以往学者们从历代王朝边疆治理或不同土司的个体层面已经有过很多研究,但笔者认为在宏观理论层面还是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郡县制下的特殊统治方式、土司制度也是羁縻统治方式的一种、改土归流是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必然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国家建构 多民族国家 边疆治理
下载PDF
明朝的国家疆域观及其明初在西南边疆的实践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陆韧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28-36,共9页
明朝的国家疆域观包含了明朝对国家基本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疆域观。明朝国家基本认识以明初"中国"一词演进为含括我国历代王朝疆域范围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通称,在此基础上肯定元朝是多民族统一国家正统的延续,认为元朝继... 明朝的国家疆域观包含了明朝对国家基本认识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疆域观。明朝国家基本认识以明初"中国"一词演进为含括我国历代王朝疆域范围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通称,在此基础上肯定元朝是多民族统一国家正统的延续,认为元朝继承历代王朝发展形成了"中国封疆",在此疆域内各民族活动的区域均是中国疆域不可分割的部分。明初的国家疆域观在治理西南边疆和正确处置麓川势力扩张引发西南边疆危机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践,从而实现了西南边疆较长时间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国家疆域观 中国 西南边疆 云南
下载PDF
云南境内的外国流动人口态势与边疆社会问题探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何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8-25,共8页
随着云南边境地区的全面开放,境外流动人员开始进入云南境内,云南边境地区主要贸易口岸开始出现最早的境外流动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境内的境外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且流向分布也向多元化发展,境外流动人口从单一国流动向多国化流动... 随着云南边境地区的全面开放,境外流动人员开始进入云南境内,云南边境地区主要贸易口岸开始出现最早的境外流动人口,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境内的境外流动人口逐年增多,且流向分布也向多元化发展,境外流动人口从单一国流动向多国化流动转化,从沿边境一线流动向云南境内纵深流动,境外流动人口的流向日趋复杂和多国化,境外流动人口的分布日趋广泛,且成分复杂,流动性强,给西南边疆安全带来新的隐患,值得认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境内 外国流动人口 边疆社会问题
下载PDF
武靖州的设立、迁址及其废置缘由考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晓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161,共6页
武靖州的设立、迁址和最终被裁撤的历史过程及政治经济背景,是明中期广西边疆地区局势变化,朝廷对华南地区的经营策略,以及官府和地方将领对狼兵的定位及使用策略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反映了明代国家军政秩序在华南地区推广和变化。
关键词 明朝 广西边疆 武靖州 土司 狼兵
下载PDF
滇西土司在滇西抗战中的影响及其贡献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进彬 蔡红燕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4-76,共3页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滇西土司同仇敌忾,一致抗日,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这场战争中,滇西各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 滇西抗战是发生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边疆的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滇西土司同仇敌忾,一致抗日,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这场战争中,滇西各民族关系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对滇西抗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构成了云南抗日战争史和民族关系学史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土司 滇西抗战 影响 贡献
下载PDF
土司制度研究方法述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方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共8页
近年对土司制度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应用新的研究方法是一个重要原因。应用新的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变换视角,开拓新的领域,探讨深层及复杂的问题。在土司制度研究方面,近年学术界对系统分析方法、历史时段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的应用较多,... 近年对土司制度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应用新的研究方法是一个重要原因。应用新的方法,有助于研究者变换视角,开拓新的领域,探讨深层及复杂的问题。在土司制度研究方面,近年学术界对系统分析方法、历史时段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的应用较多,成效亦较显著,作者对此做了分析与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西南边疆 系统分析方法 历史时段方法 比较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