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chanism of"Five Meridians Acupuncture"in Treating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after Anorectal Diseases 被引量:2
1
作者 Yu Zhao Jinghua Liang +2 位作者 Xiaolan Hua Huairun Zuo Yang Lin 《Proceedings of Anticancer Research》 2021年第4期67-69,共3页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hange of rhythm and eating habits of the public,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norectal disease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and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has also become more common.Urinary ...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hange of rhythm and eating habits of the public,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anorectal disease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and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has also become more common.Urinary retention refers to the symptoms of anorectal diseases and is caused by improper urination and incompletion of urination due to surgical and pain causes that result in bladder and urine filling and are accompanied by lower abdominal distention and pain.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cupuncture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as a treatment.In this article,we focus on five meridians that pass through the lower abdomen Ren meridian,kidney meridian,spleen meridian,stomach meridian,and liver meridian,namely the"five meridians,"and study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so as to provide new therapeutic ideas for clinic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 of anorectal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method Five meridians Anorectal diseases Urinary reten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the composing principle of "Qingfei Paidu Decoction"in the treatment of anti-COVID-19 from the theory of syndrome-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x meridians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2
作者 Han Wang Dun-Fang Wang +5 位作者 Hong-Xin Song Xu-Ran Ma Di-Xin Zou Jin-Xue Miao Yan-Li Wang Wei-Peng Yang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020年第19期1-6,共6页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was a newly discovered infectious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characterized by wide prevalence,high incidence rate and fast progress and dangerous,which belonged to the category of&qu...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was a newly discovered infectious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characterized by wide prevalence,high incidence rate and fast progress and dangerous,which belonged to the category of"cold-wet plague"in TCM.The onset of COVID-19 was caused by pestilence,which mingled with seasonal cold-dampness and invaded the human body when external defensive qi was weak and then leaded to the accumulation of Yang qi.Different from exogenous pathogenic factors transmitted from the external to the internal or followed the transmission law of Wei,Qi,Ying and Xue,the nature of pestilence belonged to the category of pathogenic fire,spreading as soon as possible,from the external to the internal and from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 of triple energizer,even to every part.At the very beginning,the pestilence attacked from the Taiyang meridian into the Yangming meridian quickly,or straight into the three Yang meridian,which was called"triple-yang combination of diseases".Manifestations of fever,aversion to cold and pain of body were conformed to the exterior syndrome of Taiyang,as well as manifestations of fullness and discomfort in chest,vomiting and spitting and diarrhea were conformed to the syndrome of half-interior-half-exterior;And symptoms manifested as high fever,faint,and abdominal fullness and constipation were conformed to the syndrome of Yangming;But sometimes,there was cold-dampness surrounding the exterior at the beginning along with intense interior pathogenic fire.Or at the beginning,the exterior factors invaded into three Yin meridians quickly while have not been eliminated,which may lead to the syndrome of inner blocking causing collapse or Jue exhaustion.The most typical syndrome of COVID-19 was triple-yang combination of diseases,which was often seen in mild,moderate and part of severe cases.Hence"Qingfei Paidu Decoction"was prescribed especially for this kind of syndrome.Its accurate efficacy has been proved by that mild cases converting to severe cases in the mobile cabin hospital have been effectively restrained and thus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has blocked.Composi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ahuang decoction with Maxing Shigan decoction was to relieve exterior Taiyang syndrome,Xiaochaihu decoction was for harmonizing half-superficies and half-interior Shaoyang syndrome,and large dose of gypsum was used to clear interior heat of the Yangming meridian,and Shegan Mahuang decoction and Xiaoqinglong plus gypsum decoction was for lowering the adverse qi and resolving fluid,and Wuling San was for warming the triple energizer and transforming qi and draining water."Qingfei Paidu Decoction"was an syncretic innovation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from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which was not made up of herbs but multiple concordant prescriptions helping to get twice the result with half the effort,so that the"cold-wet plague"can be quickly dischar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 Syndrome-differentiation of the six meridians Qingfei Paidu Decoction Composing principle PESTILENCE
下载PDF
基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辨经论治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静 刘彤慧 +4 位作者 冯小丽 路鑫 赵秦妍 倪雪妍 仲丽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7-72,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治疗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中医对A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从五脏角度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从针刺作用方面解释了其治疗原则。针灸在AD的治疗上具有独...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治疗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中医对A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文章从五脏角度阐述了它的病因病机,从针刺作用方面解释了其治疗原则。针灸在AD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效果,针刺通过调节脏腑经脉的阴阳气血平衡,达到治疗效果,穴位的选择和针法的选取是针灸治疗中的重中之重。文章从“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出发,通过回顾针灸治疗AD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探讨了在AD的治疗中所选取的经脉、经脉中的穴位,分析了经脉及穴位的作用机制,同时讨论了在临床AD治疗中各家针法的选穴及中、西医作用原理。希冀通过文章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思路,进一步揭示针刺在AD治疗中的深层作用原理,以期为临床治疗AD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寻找可能具有真正改善疾病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针刺 腧穴 辨经论治
下载PDF
通调带脉治疗脾胃与妇科合病临证思路
4
作者 李博 杨小静 +3 位作者 梁婧翘 张雅冬 韩强 许昕(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59-163,共5页
现代医学中消化科疾病和妇科疾病分属不同学科,从中医整体观认知,脾胃与妇科合病可统称为带脉病。中医学认为,带脉病基本病因病机系湿热中阻蕴带、寒湿困脾阻带、火热灼带及精气血不足所致带脉虚陷,治疗主要采用通调带脉法,从带脉、脾... 现代医学中消化科疾病和妇科疾病分属不同学科,从中医整体观认知,脾胃与妇科合病可统称为带脉病。中医学认为,带脉病基本病因病机系湿热中阻蕴带、寒湿困脾阻带、火热灼带及精气血不足所致带脉虚陷,治疗主要采用通调带脉法,从带脉、脾、胃、肝及冲脉、任脉多经参详论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体现。通调带脉法包括清带脉湿热、温带脉寒湿、止带脉疼痛和固带脉虚脱。临证论治腹部症状包含脾胃和妇科疾病时,可斟酌考虑,灵活运用,化繁为简,异病同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脉 脾胃病 异病同治 妇科疾病
下载PDF
电针心经/心包经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记忆能力及Aβ1-42蛋白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盛蓉蓉 苏汝欣 +6 位作者 曹洋 柯超 谭艳 潘江 石文英 章薇 魏歆然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443-1448,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心经/心包经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心脏HO-1、Aβ1-4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包经组、心经组,每组7只。分别对模型组、心包经组、心经组大鼠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 目的:探讨电针心经/心包经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心脏HO-1、Aβ1-4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包经组、心经组,每组7只。分别对模型组、心包经组、心经组大鼠采用双侧海马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和Aβ1-42法建立AD模型。成模后对心包经组、心经组进行电针干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捆绑处理,不进行电针刺激。治疗结束后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HO-1和Aβ1-4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二象限百分比、跨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炎症反应明显,HO-1蛋白表达下调,而Aβ1-42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心经组、心包经组大鼠各项异常指标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心经组比较,心包经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第二象限百分比和跨越平台次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经组HO-1与Aβ1-42蛋白表达与心包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经/心包经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O-1表达,减轻Aβ1-42神经毒性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心经 心包经 血红素氧化酶1 Β淀粉样蛋白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触诊对颈痛分期诊疗的意义
6
作者 刘磊 龚智超 +4 位作者 陈沁涛 张思懿 郭艺 李武 李江山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44-147,共4页
颈痛属于中医学“经筋病”的范畴。经筋理论与颈痛的生理病理关系紧密,并且对颈痛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触诊是颈痛诊断和分期治疗的重要环节,根据经筋病理产物出现的部位不同,可以明确病变经筋;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指下触感... 颈痛属于中医学“经筋病”的范畴。经筋理论与颈痛的生理病理关系紧密,并且对颈痛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触诊是颈痛诊断和分期治疗的重要环节,根据经筋病理产物出现的部位不同,可以明确病变经筋;根据不同的病理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指下触感,可以对颈痛进行分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达到精确施治、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同时,触诊为颈痛的诊疗提供了一定的规范化、客观化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痛 经筋病 触诊 分期诊疗 经筋理论 规范化 客观化
下载PDF
现代抗疫中的温疫学派透法理念与实践论要
7
作者 苏金峰 李富震 张福利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34-636,共3页
明清温疫学派透法治疫之精髓在于“通其郁闭,和其阴阳”,及时祛除阻滞气机之病理因素,郁闭内伏之疫邪方能顺利透达于外。文章回顾性考察近百年来波及范围广、中医介入多的四次抗疫历程,从中探究今人对于温疫学派透法理念的继承与发挥。... 明清温疫学派透法治疫之精髓在于“通其郁闭,和其阴阳”,及时祛除阻滞气机之病理因素,郁闭内伏之疫邪方能顺利透达于外。文章回顾性考察近百年来波及范围广、中医介入多的四次抗疫历程,从中探究今人对于温疫学派透法理念的继承与发挥。文章以透法治疫为主线贯穿上述中医抗疫历程,主要从宣透清解、复合透邪以解毒开闭、先期透邪、扶正透邪、全程通络与细化通络等五个方面进行挖掘阐述,对现代疫病防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学派 透法 疫病 通络 扶正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视角下《伤寒论》“六经病篇”提要
8
作者 陈腾飞 汤阳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713-716,720,共5页
“六经病篇”构成了《伤寒论》之主体内容,笔者结合ICU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的临床经验体会,认为“六经病篇”是多种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之整合。太阳病篇论述了各类外感病初期发汗法及禁忌证,以及发汗后基础... “六经病篇”构成了《伤寒论》之主体内容,笔者结合ICU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的临床经验体会,认为“六经病篇”是多种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之整合。太阳病篇论述了各类外感病初期发汗法及禁忌证,以及发汗后基础病种加重等变证之应对;阳明病篇论述了外感病中“发热、汗出、恶热”为主之病症,并详论了下法之应用时机、力度、禁忌等,旁及阳明中寒病、谷疸病等;少阳病篇之意义在于后世医家之发挥和推广;太阴病篇主要叙述了具有自限性的急性胃肠炎;少阴病篇主要论述了表现为中医“寒邪直中”和“伏气温病”之重症感染,亦涉及了较多之“下利”;厥阴病篇论述了表现为“热深厥深”之感染性休克,亦涉及病情危重之“下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病 重症感染 中西医结合 《伤寒论》
下载PDF
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
9
作者 潘红霞 陈洁 +4 位作者 刘礼剑 韦金秀 黄晓燕 林奉佼 曹云云 《右江医学》 2024年第9期784-789,共6页
目的观察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虚气逆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竹罐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中药竹罐组42例,对照组46例。中药竹罐组予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 目的观察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中虚气逆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虚气逆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药竹罐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剔除脱落病例后中药竹罐组42例,对照组46例。中药竹罐组予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对照组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SF-36)、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24 h食管pH检测酸反流情况及复发率。结果(1)治疗结束后,中药竹罐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愈显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中药竹罐组及对照组的酸反流时间、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及DeMeester计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中药竹罐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2)治疗第4周末,中药竹罐组的HAMA、HAMD及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中药竹罐组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随访3个月,中药竹罐组的HAMA、HAMD及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SF-36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中药竹罐组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HAMA及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膀胱经中药竹罐疗法治疗GERD患者疗效较好,可显著提高愈显率,改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但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经 中药竹罐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病浅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及验案举隅
10
作者 刘锐 崔书克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5期3115-3118,共4页
“六经辨病”指的是一种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一一对号入座,精准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属《伤寒论》六经病中少阳病范畴,临证首先把握少阳病特点,再结合其方证要点(往来寒热、... “六经辨病”指的是一种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一一对号入座,精准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属《伤寒论》六经病中少阳病范畴,临证首先把握少阳病特点,再结合其方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但头汗出、周身无汗、口渴而不呕、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适证选方,则药随方出。如此,病证方药,环环相扣,病下是证,证下是方,药出方下,呈无缝对接,具有精准性及可重复性,更有助提高临证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病 《伤寒论》 少阳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 经方 验案
下载PDF
基于六经方证探赜痛风的证治
11
作者 王婷 陈文辉 +8 位作者 李双蕾 白蕊 蒋云霞 金鑫艳 郑洪香 曾施琪 贾洪洋 吴瑞杰 谭思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而导致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关节的疼痛及痛风石的形成,现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代谢类疾病。《伤寒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力最广的医学著作之一,医圣张仲景以理、法、方、...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而导致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关节的疼痛及痛风石的形成,现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代谢类疾病。《伤寒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力最广的医学著作之一,医圣张仲景以理、法、方、药为基础,开创了六经辨证体系的先河。文章执《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结合痛风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中的不同临床特点,探赜痛风的六经传变规律,发掘治疗痛风的经典方剂,为临床指导痛风的辨证论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六经 辨证 《伤寒论》 临床
下载PDF
再谈“寒温统一论”
12
作者 王海铭 康静 潘英英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20-23,共4页
外感热病中的寒温之争由来已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中的困扰。文章从六经辨证、中医体质学、免疫学、外感热病治疗学等角度论证了伤寒与温病的统一性:一是从六经辨证认识,伤寒、温病辨证规律的相同之处;二是从中医体质学认识,伤寒、... 外感热病中的寒温之争由来已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中的困扰。文章从六经辨证、中医体质学、免疫学、外感热病治疗学等角度论证了伤寒与温病的统一性:一是从六经辨证认识,伤寒、温病辨证规律的相同之处;二是从中医体质学认识,伤寒、温病的辨治体系均与体质相关;三是从现代医学免疫学的观点认识,伤寒、温病均属于病原体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四是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为例,从免疫学观点认识“寒温统一论”;五是从《黄帝内经》中“各通其脏脉”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六是从《黄帝内经》中“疏其血气”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七是从扶正法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基于外感热病属于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过程,文中指出温病病邪从口鼻而入,故病原体更早定植于呼吸道咽、气管、肺等部位;而伤寒中于皮毛,其发病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皮肤黏膜屏障作用相关,但两者免疫过程及转归大致是相同的。治疗上,二者均应早期疏通气机以祛邪;及早运用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以扭转截断病情的进展;重视扶正,防止急性虚证的产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诠释:在引入熵的概念后,伤寒与温病可以从发病机制和治疗学上都得到相应的统一。由此证实两者在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机认识、辨证体系及治疗方法上都可以融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统一论 六经辨证 中医体质学 免疫学 耗散结构理论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
13
作者 何德英 陈勇 +1 位作者 南瑞雪 任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评价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1,P<0.001)。结论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辅助临床医生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体系 中医辨证模型 一致性
下载PDF
经络拍打联合五音疗法用于稳定期COPD患者护理的价值
14
作者 林静 冯林焰 +1 位作者 冯锦绣 李希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9期165-169,共5页
目的探讨手太阴肺经拍打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手太阴肺经拍打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编号(1~90号)后根据单双号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手太阴肺经拍打联合中医五音疗法。比较2组的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症状情况、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6MWT)距离。结果护理前,2组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CV)比值(FEV1/FCV)、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mMRC、COPD评估测试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以及6MWT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4、8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FEV1/FCV[4周后,(54.69±4.04)vs.(57.72±4.18);8周后:(55.95±4.28)vs.(59.85±3.44)]、FEV1%[4周后,(51.37±3.85)%vs.(54.08±4.26)%;8周后,(53.89±3.94)%vs.(58.63±4.07)%]更高,mMRC级别3~4级比率(4周后,46.81%vs.19.15%;8周后,38.30%vs.14.89%)更低,CAT评分更低[4周后,(18.25±5.12)分vs.(15.46±4.35)分;8周后,(14.19±4.25)分vs.(12.08±3.36)分],6MWT距离更长[4周后,(438.58±32.69)m vs.(459.42±31.86)m;8周后,(466.49±30.57)m vs.(482.08±29.15)m]。结论在稳定期COPD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手太阴肺经拍打联合中医五音疗法干预,对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减轻其呼吸困难程度及其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促进患者的活动耐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太阴肺经拍打 中医五音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护理 肺功能 活动耐力
下载PDF
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血清NPAS4、PARK7的影响
15
作者 李正飞 张任 赵国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血清NPAS4、PARK7的影响。方法研究将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医院诊疗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 目的探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脂质过氧化及血清NPAS4、PARK7的影响。方法研究将前瞻性选取2020年3月—2022年4月在医院诊疗的8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化痰通遂汤治疗,试验组予以化痰通遂汤治疗的同时采用督脉三针治疗,密切观察并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指标,血清NPAS4、PARK7水平,NIHSS评分、FMA评分、SSA评分及SIS评分。结果应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治疗后的试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应用化痰通遂汤治疗的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OD、iso-PGs指标较治疗前均上升(P<0.05),且试验组SOD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但试验组iso-PGs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MDA指标治疗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SSA评分、FMA评分及SI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及S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SS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NPAS4、PARK7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患者血清NPAS4、PARK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化痰通遂汤联合督脉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极佳,联用能够改善氧化应激以及脂质过氧化指标,降低血清NPAS4、PARK7水平,提高患者生存水平,安全可靠,临床应用前景较为宽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遂汤 督脉三针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脂质过氧化 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 血清重组人帕金森病蛋白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针灸辨治思路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若飞 谭颖颖 +1 位作者 李小会 陈丽名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六经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在《黄帝内经》六经分证的基础上丰富六经内涵发展出六经辨证理论,其与经络学说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为基础结合经络学说,根据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经临床疾病特点... 六经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在《黄帝内经》六经分证的基础上丰富六经内涵发展出六经辨证理论,其与经络学说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为基础结合经络学说,根据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经临床疾病特点确定六经病取穴原则,指导腧穴配伍针灸辨治六经病,初探六经病的针灸选穴配伍原则,以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经络 针灸
下载PDF
旴江医林状元龚廷贤治痿躄特色探析
17
作者 江小平 章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61-63,共3页
根据龚廷贤撰写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济世全书》《古今医鉴》等著作中有关痿躄的理法方药,通过数据挖掘结合逻辑分析,对相关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探析旴江“医林状元”龚廷贤治痿躄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特色。龚... 根据龚廷贤撰写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济世全书》《古今医鉴》等著作中有关痿躄的理法方药,通过数据挖掘结合逻辑分析,对相关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分析,探析旴江“医林状元”龚廷贤治痿躄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特色。龚廷贤治痿躄的学术理论及方法自成一派,创新之处在于对治疗痿证的理法方药有着独到见解,形成了攻补兼施、大补元气的理论,提出清肺热、治脾伤,泻心火、补肾水的治则,符合“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龚氏治疗痿躄的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特色,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躄 治痿独取阳明 龚廷贤 医林状元 旴江医学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电针心经穴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柯超 单生涛 +4 位作者 谭艳 曹洋 谢峥嵘 潘江 章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3-79,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经穴组,每组12只。于双侧海马CA1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建立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注射... 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经穴组,每组12只。于双侧海马CA1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建立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心经穴组予相应穴位电针刺激,20 min/次,针刺6 d休息1 d,连续7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串联质谱标签(TMT)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及潜在功能,通过平行反应监测(PRM)验证差异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游泳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orris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经穴组第2~4日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1)。TMT标记定量共鉴定出209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有12个蛋白在3组间均有显著变化。GO注释涉及金属离子输运、钠离子传输、钠离子跨膜转运等生物过程,突触、突触前、突触囊泡等细胞组分,溶质:钠协同转运蛋白活性,有机酸:钠协同转运蛋白活性,氨基酸:阳离子转运体活性,氨基酸:钠转运蛋白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分析显著富集于突触囊泡通路。PRM验证结果表明,电针心经穴可降低钠和氯依赖的GABA转运蛋白3(GAT3)表达,与TMT标记定量检测结果一致。结论电针心经穴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调控突触囊泡通路上的突触转运体GAT3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心经穴 神经保护作用 突触囊泡通路 大鼠
下载PDF
高血压六经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纪烨 李德秀 +4 位作者 王泽平 张晓囡 李晓雅 张静怡 刘龙涛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探析高血压的六经辨治用药思路。高血压早期病在三阳,阳气尚足,病多属实;病变后期,病在三阴,阳气衰弱,病多属虚。高血压病在太阳,以解表祛邪为主;病在阳明,以清热通下为要;病在少阳,宜调畅气机;病在太阴,需温补脾...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探析高血压的六经辨治用药思路。高血压早期病在三阳,阳气尚足,病多属实;病变后期,病在三阴,阳气衰弱,病多属虚。高血压病在太阳,以解表祛邪为主;病在阳明,以清热通下为要;病在少阳,宜调畅气机;病在太阴,需温补脾胃;病在少阴,需调理心肾;病在厥阴,需调和寒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伤寒论》 六经辨证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六经方证思路论治乙型肝炎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重麟 蒋开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切入点,以方证路径为导向,总结蒋开平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学术经验。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者,在太阳病经证、腑证、兼证、变证中寻觅相应的方证;病情持续进展为里热实证者,可仿阳明病论治,并区分实证... 本文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切入点,以方证路径为导向,总结蒋开平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学术经验。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者,在太阳病经证、腑证、兼证、变证中寻觅相应的方证;病情持续进展为里热实证者,可仿阳明病论治,并区分实证、热证、变证而择选相应的方剂;病情慢性化进程中表现为“相火上炎,枢机不利”者,则按少阳病论治,并因兼表、兼里、兼水饮之不同而针对性选方;病从寒化而为太阴病者,基于太阴病的病机特点而借用方剂;病情发展为重症乙型肝炎出现伤阳、耗阴之象者,可从少阴病论治,并因寒化、热化、兼变之不同而重点选方;难治性患者或抗病毒治疗耐药患者,出现寒热虚实错杂时,可从厥阴病论治中寻求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方证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