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tramethylpyrazine Nitrone Improved Motor Deficits and Alleviated Dystrophic Muscle Pathology in the <i>mdx</i>Mouse Model of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1
作者 Fengjiao Wang Jing Wen +7 位作者 Guiliang Zhang Zheng Liu Haijing Zhong Gaoxiao Zhang Yewei Sun Pei Yu Yuqiang Wang Zaijun Zhang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0年第8期56-66,共11页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is a lethal X-linked recessive neuromuscular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dystrophin encoding ge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evere and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of muscle s...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 is a lethal X-linked recessive neuromuscular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s in the dystrophin encoding ge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evere and progressive destruction of muscl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keletal muscle fibrosis is one of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DMD. Tetramethylpyrazine (2,3,5,6-tetramethylpyrazine, TMP)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reduce heart and liver fibrosis. Meanwhile, previous studies showed that Tetramethylpyrazine nitrone (TBN), a nitrone derivative of TMP, has promising therapeutic effects in several neurodegenerative models and is more potent than TMP.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TBN on the <em>mdx</em> mouse model of DMD. Eight-week-old <em>mdx</em> mice were administered with TBN (30 mg/kg) intragastrically twice daily, with deflazacort (1 mg/kg) once a day as a positive control, for a total of 24 weeks. Behavioral tests including pole-climbing open-field test were monitored every 4 weeks. Histopathological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in the gastrocnemius and diaphragm muscles. The effects of TBN on protein levels of dysferlin were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BN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limbing time in pole test and increased the total distance moved in an open-field test of <em>mdx</em> mice. TBN attenuated fibrosis in the gastrocnemius and diaphragmatic muscles. In addition, TBN protected gastrocnemius muscle fibers via increasing expression of the dysferlin in <em>mdx </em>mice.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BN could improve the motor deficits and muscle pathology of <em>mdx</em> mouse, and it is worth further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BN for DM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Fibrosis DYSFERLIN TBN mdx Mouse
下载PDF
Thiel-Behnke Corneal Dystrophy in a Young Man in Denmark—A Case Report
2
作者 Sara Bøgelund Rasmussen Anders Peter Søndergaard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24年第3期208-217,共10页
Background: This case report presents a case of bilateral Thiel-Behnke corneal dystrophy in Denmark. Thiel-Behnke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epithelial-stromal TGFBI dystrophy causing visual impairment. Method... Background: This case report presents a case of bilateral Thiel-Behnke corneal dystrophy in Denmark. Thiel-Behnke is an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ed epithelial-stromal TGFBI dystrophy causing visual impairment. Methods and Results: This case study presents a 24-year-old Lithuanian man, with no previous ocular history, who had experienced slowly progressive visual impairment since his childhood. He was examined at the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at Vejle Hospital and Aarhus University Hospital, where he was diagnosed with bilateral Thiel-Behnke corneal dystrophy. Histology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A lamellar corneal trans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right eye;however, due to epithelial growth under the corneal graft, it was later decided to redo the operation. Following the operations, the patient experienced a visual improvement in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from 0.1 (20/25 Snellen equivalent) to 0.3 (20/40 Snellen equivalent) in his right eye. Conclusions: This case of Thiel-Behnke corneal dystrophy is to our knowledge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in Denma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el-Behnke Corneal dystrophy Thiel-Behnke Corneal dystrophy Honeycomb dystrophy CORNEA
下载PDF
Dystrophin在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锁彬 沈定国 +1 位作者 罗平 田东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4-246,共3页
目的 研究dystrophin在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变化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 用抗dyshophin抗体对107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肌细胞膜上无显色,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 目的 研究dystrophin在不同类型肌营养不良症中的变化及分型诊断价值。方法 用抗dyshophin抗体对107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肌组织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肌细胞膜上无显色,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患者肌细胞膜上显色浅淡、不连续或呈斑片状。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GMD)患者肌细胞膜上染色正常。结论dystrophin免疫组化染色对于年龄较小临床不易区分的DMD/BMD患者,可区分开来,以早期预测功能影响程度。该方法也有助于区分临床表现相似的成年散发BMD和LGMD患者,对于正确地进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肌营养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DYSTROPHIN
下载PDF
乌帕替尼治疗20甲营养不良一例
4
作者 吴恺悦 刘鑫洲 +2 位作者 陈学超 周桂芝 刘国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6-68,共3页
20甲营养不良(twenty-nail dystrophy,TN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甲损害,累及所有指/趾甲,可能由遗传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而诱发。本病目前尚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传统治疗往往起效慢,不良反应明显。本文报道JAK-STAT抑制剂乌帕替尼治疗TND有... 20甲营养不良(twenty-nail dystrophy,TN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甲损害,累及所有指/趾甲,可能由遗传因素及免疫系统异常而诱发。本病目前尚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传统治疗往往起效慢,不良反应明显。本文报道JAK-STAT抑制剂乌帕替尼治疗TND有效一例,患者口服乌帕替尼片15 mg/d,6个月后甲全部新生,减量至15 mg/2d;治疗8个月后,所有甲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甲营养不良 乌帕替尼 JAK抑制剂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DMD模型鼠的肌组织dystrophin/utrophin表达 被引量:7
5
作者 李中 张成 +2 位作者 谢有梅 陈国俊 刘晓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297,i004,共5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动物模型dko小鼠后肌组织dystrophin/utrophin的表达情况。方法用体外培养纯化的第5代MSC经尾静脉移植治疗dko小鼠,移植后5、10、15、20周分别取实验鼠腓肠肌组织做荧光... 目的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移植治疗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DMD)动物模型dko小鼠后肌组织dystrophin/utrophin的表达情况。方法用体外培养纯化的第5代MSC经尾静脉移植治疗dko小鼠,移植后5、10、15、20周分别取实验鼠腓肠肌组织做荧光免疫组化检测dystrophin/utrophin的表达,计算阳性纤维的平均光密度。结果传3代以上呈集落生长的MSC均一性好,静脉移植免疫反应低。移植后5~20周dko小鼠肌膜组织dystrophin/utrophin免疫荧光表达强度有随着时间逐渐递增的趋势,移植15周前后肌膜荧光带光密度有显著性差异(P=0.035)。结论MSC在体内外均具有强大的可塑性,通过血液循环MSC可趋向病变肌组织,并分化为表达dystrophin/utrophin的肌纤维,干细胞移植对dko小鼠肌萎缩组织有一定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症 骨髓 间质于细胞 移植
下载PDF
Dystrophin基因51号外显子缺失连接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被引量:2
6
作者 潘速跃 张成 +2 位作者 刘焯霖 陈国俊 卢锡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了解Dystrophin基因缺失断裂点和连接片段的序列特点 ,以分析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分子机制 ,利用巢式反向PCR克隆了 1名 5 1号外显子缺失DMD(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 ,DMD)患者的缺失连接片段 ,通过测序 ,确定 5′和 3′断裂点及... 为了解Dystrophin基因缺失断裂点和连接片段的序列特点 ,以分析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分子机制 ,利用巢式反向PCR克隆了 1名 5 1号外显子缺失DMD(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 ,DMD)患者的缺失连接片段 ,通过测序 ,确定 5′和 3′断裂点及连接片段的序列。对 5′、3′断裂点和连接片段进行重复序列、TOPOI、TOPOII酶切位点等分析。结果共测得 5 0号内含子 16 14bp ,确定该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 5′断裂点位于THE1(Transposon likeHumanElement,THE)内 ,3′断裂点位于L2序列内。连接片段有 3bp的连接同源序列cta ,局部无小的缺失、插入和碱基置换。本研究首次在 5 0号内含子内发现一THE1序列 ,再次发现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断裂点位于THE1结构内。反向PCR操作简单、耗时短 ,可以推扩应用于缺失连接片段的克隆 ;THE1可能与部分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有关 ;Dystrophin基因缺失大多与同源重组无关 ,非同源末端连接可能参与了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缺失机制 连接片段 外显子 DYSTROPHIN基因 克隆 测序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对dystrophin/utrophin基因双敲除鼠骨骼肌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松林 张成 +2 位作者 黄文 姚晓黎 张为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鼠(dko鼠)的骨骼肌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获取4~5周龄C57BL/6鼠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3d,以1.2×107个细胞/只静脉移植到7Gyγ射线预处理的6只dko鼠(7~8周龄)。8周后,检... 【目的】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鼠(dko鼠)的骨骼肌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获取4~5周龄C57BL/6鼠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3d,以1.2×107个细胞/只静脉移植到7Gyγ射线预处理的6只dko鼠(7~8周龄)。8周后,检测移植鼠肌肉组织dystrophin蛋白表达、显微以及超微结构改变,并比较两组生存期。【结果】6只dko鼠骨髓干细胞移植8周后,约有7%骨骼肌肌纤维表达了dystrophin蛋白,骨骼肌组织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有了一定的改善,治疗组生存期有明显延长。【结论】静脉移植同种、同系鼠骨髓干细胞的dko鼠,8周之后,部分骨骼肌细胞有缺失蛋白的表达、其微观病理变化有了一定改善,生存期得到延长;提示干细胞移植治疗DMD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移植 dko鼠 骨骼肌 生存期 表达 显微 静脉移植 敲除 蛋白 体外培养
下载PDF
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鼠膈肌dystrophin表达及病理改变 被引量:6
8
作者 张雅妮 张成 +7 位作者 于美娟 王淑辉 李美山 黄慧 熊符 冯善伟 柳太云 卢锡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鼠膈肌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经尾静脉植入放疗处理后的8周龄雌性mdx鼠(n=18)。于移植后4、8、12周各取6只mdx鼠的膈肌行 HE染色、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移植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鼠膈肌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SD大鼠骨髓干细胞经尾静脉植入放疗处理后的8周龄雌性mdx鼠(n=18)。于移植后4、8、12周各取6只mdx鼠的膈肌行 HE染色、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免疫荧光检测以及dystrophin mRNA的RT-PCR分析,同时用正常C57鼠及放疗而未移植的mdx鼠作为对照,另进行PCR反应检测实验鼠膈肌内Sry(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基因。结果移植后mdx 鼠膈肌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较放疗而未移植mdx鼠有所减少;移植后核中心移位纤维比例[移植后4、8、12周分别为 (15.58±0.91)%、(12.50±1.87)%、(10.17%±1.17)%]较未移植mdx鼠(19.5±1.87)%显著减少。移植后dystrophin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比例[移植后4、8、12周分别为(1.00±0.32)%、(6.00±1.05)%、(11.92±1.11%)]较未移植mdx鼠(O.17±0.41)%显著增加。RT-PCR结果显示C57鼠膈肌的dystrophin mRNA相对含量(0.63±0.04)最高;而未移植mdx鼠的膈肌中未检测到dystrophin mRNA;移植后的mdx鼠膈肌中mRNA的表达水平(移植后4、8、12周分别为0.19±0.05、0.26±0.06、0.36± 0.04)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移植后各时间点mdx鼠膈肌Sry基因均为阳性。结论骨髓干细胞系统移植mdx鼠可以恢复部分膈肌的dystrophin表达,改善膈肌的病理,骨髓干细胞移植有希望成为全身治疗DM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MDX鼠 膈肌 骨髓移植 抗肌萎缩蛋白
下载PDF
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VP22介导的microdystrophin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蛋白转导特性 被引量:2
9
作者 熊符 张成 +5 位作者 郑卉 肖少波 潘永飞 许勇峰 刘正山 李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8-505,F0003,共9页
目的构建含有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VP22与人microdystrophin基因融合的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成肌细胞C2C12,探讨VP22对microdystrophin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蛋白转导特性。方法设计引物,从质粒pSIN-rep5-VP22中扩增VP22全长基因,然后将... 目的构建含有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VP22与人microdystrophin基因融合的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成肌细胞C2C12,探讨VP22对microdystrophin基因在成肌细胞中的蛋白转导特性。方法设计引物,从质粒pSIN-rep5-VP22中扩增VP22全长基因,然后将VP22基因定向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CMV-VP22;再用NotⅠ酶切含microdystrophin基因的pBSK-micro质粒,获得microdystrophin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重组质粒pCMV-VP22,获得重组质粒pCMV-VP22-MICDYS。PmeI线性化重组质粒pCMV-VP22-MICDYS,去磷酸化后回收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电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通过观察293细胞病变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将含VP22-microdystrophin及microdystrophin的病毒上清分别转染成肌细胞C2C12,通过RT-PCR、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icrodys-trophin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VP22-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体外感染成肌细胞C2C12,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VP22显著提高了microdystrophin蛋白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结论含有VP22-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VP22介导microdystrophin在成肌细胞C2C12间的转导,为利用此病毒进行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疾病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P22 microdystrophin 腺病毒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小鼠模型鉴定及干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庞荣清 李自安 +7 位作者 阮光萍 何洁 王强 王金祥 潘兴华 张成 张永云 张小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6期81-84,I0011,共5页
目的建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模型dko小鼠的鉴定方法,评估干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再生水平。方法采用SSP-PCR方法鉴定杂合子鼠交配产生的子代鼠的基因型。生化分析仪测定dko小鼠血浆肌酸激酶含量,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学变化。扩... 目的建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模型dko小鼠的鉴定方法,评估干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再生水平。方法采用SSP-PCR方法鉴定杂合子鼠交配产生的子代鼠的基因型。生化分析仪测定dko小鼠血浆肌酸激酶含量,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学变化。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注射到dko小鼠后肢肌肉,2个月后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ystrophin的表达。结果杂合子鼠交配可以产生三个基因型的子代鼠,21.2%的子代鼠可以鉴定为dko小鼠的基因型(285 bp)。dko小鼠显示了肌营养不良的症状,血浆肌酸激酶含量高达(16,988.52±617.48)IU/L,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肌纤维大小不一,多见核中移细胞,结缔组织增生或炎性细胞浸润。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dko小鼠后肢肌肉,2个月后可检测到人dystrophin的表达。结论采用SSP-PCR可用于鉴定dko小鼠基因型,dko小鼠是研究干细胞治疗DMD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动物模型 基因型鉴定 干细胞治疗 Dko小鼠
下载PDF
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Dystrophin基因突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颖 蒋涛 +4 位作者 季修庆 成建 罗春玉 马定远 许争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可行性。方法用NGS技术检测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并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基因型进行验证,同时检测家系其他成员基因型。结果 NGS技术结果表明,该患者DMD基因编码... 目的探讨第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可行性。方法用NGS技术检测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并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患者基因型进行验证,同时检测家系其他成员基因型。结果 NGS技术结果表明,该患者DMD基因编码区第55号外显子存在1个移码突变c.8087delT(p.Leu2696ArgfsX30),为致病性突变;同时该患者还存在3个错义突变p.Arg2937Gln、p.Arg1745His和p.Asp882Gly,均为已知多态性变异;Sanger测序技术进一步证实了该点突变的存在,同时发现患者母亲为该突变的携带者,患者父亲和妹妹未见该突变。结论 NGS技术可用于DMD基因突变检测,为DMD临床遗传咨询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测序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DMD基因 家系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改善dystrophin^(-/-)/utrophin^(-/-)鼠运动功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成 陈松林 +3 位作者 刘晓蓉 黄文 张为西 卢锡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dystrophin/utrophin gene double knock-outmice,dko鼠)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获取4~5周龄C57BL/6鼠的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3 d,以1.0×10~7/只静脉移植到经7Gy γ射线预... 目的 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鼠(dystrophin/utrophin gene double knock-outmice,dko鼠)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获取4~5周龄C57BL/6鼠的骨髓干细胞,体外培养3 d,以1.0×10~7/只静脉移植到经7Gy γ射线预处理的dko鼠(7~8周龄)。8~9周后,检测移植鼠运动功能、肌电图及肌肉组织dystroph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骨髓干细胞移植8~9周后,11只dko鼠牵引运动坠落次数为(3.09±2.47)次,与对照组(非移植组)dko鼠(16.78±3.6)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肌电图指标中,动作电位时限和最大收缩电位波幅分别为(4.99±1.62)ms,和(2872±1474.33)μV,与对照组(3.69±0.40)ms和(1210.00±551.00)μV比较,有显著改善;其肌肉组织有7%肌纤维表达了dystrophin蛋白。结论 静脉移植同种、同系鼠骨髓干细胞后,dko鼠的运动功能、电生理有了显著改善;其部分骨骼肌细胞有缺失蛋白的表达。提示干细胞移植治疗DMD有较理想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dko鼠 骨髓干细胞移植 蛋白表达
下载PDF
Dystrophin基因3~5号外显子缺失连接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敏 潘速跃 +2 位作者 陆兵勋 姜立 李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7-759,共3页
目的通过对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3-5号外显子缺失后连接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分析,探讨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发生机制。方法先以外显子PCR反应检测证实1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5号外显子缺失,然后在2、5号内含子上用PCR步移方法... 目的通过对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基因3-5号外显子缺失后连接片段的克隆和测序分析,探讨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发生机制。方法先以外显子PCR反应检测证实1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5号外显子缺失,然后在2、5号内含子上用PCR步移方法寻找断裂位点,最后用靠近断裂位点处设计的引物,以PCR法直接扩增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连接片段并测序,测序结果和正常内含子序列作对比分析。结果获得2113bpPCR产物,本例基因缺失片段长约49000bp。5'端断裂点位于2号内含子短散在元件Alu序列内,3'端断裂点在单一序列,附近有TTTAAA序列。断裂点附近有较强的拓扑异构酶Ⅱ酶切位点。连接片段插入了26bp序列并在断裂点周围形成3个13bp的短序列重复(GGCTTATATTTAA)连接断裂点两端。结论推测重复序列、断裂点附近较强的拓扑异构酶Ⅱ酶切位点关联易引起基因的断裂重组,加上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机制等综合因素可能是导致基因缺失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症 连接片段 基因缺失
下载PDF
Micro-dsytrophi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腓肠肌病理改变及micro-dystrophin的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淑辉 张成 +4 位作者 尚延昌 于美娟 张雅妮 冯善伟 李美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04-407,473,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携带micro-dystrophin基因在移植鼠体内分化为有功能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mdx鼠,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对腓肠肌进行HE染...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携带micro-dystrophin基因在移植鼠体内分化为有功能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mdx鼠,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对腓肠肌进行HE染色、计数核中心移位纤维(CNF)比例,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表达。结果移植后各时间点腓肠肌病理改变较对照组有所改善,CNF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肌细胞膜能表达micro-dystrophin蛋白,并随移植时间延长micro-dystrophin阳性肌纤维比例增加,分别达到3%(8周时)、6%(12周时)和8%(16周时)。结论自体mMSCs可携带外源性micro-dys-trophin基因在受体鼠体内分化为micro-dystrophin阳性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MDX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微小dystrophin基因
下载PDF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诊断研究I.Dystrophin基因5’区域缺失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柠 余龙 +3 位作者 慕容慎行 林红 陈静 赵寿元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4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用DystrophincDNA亚克隆cDMD1-2a和cDMD2b-3为分子杂交探针,以Southern杂交方法,对60例无亲缘关系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DMD基因5’区域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 用DystrophincDNA亚克隆cDMD1-2a和cDMD2b-3为分子杂交探针,以Southern杂交方法,对60例无亲缘关系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DMD基因5’区域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12例病人在此区域存在着位置、范围不同的缺失突变。其中4例BMD显示整码缺失突变,5例DMD显示移码突变,另3例DMD有大范围的分子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核酸杂交 基因缺失
下载PDF
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国家系相关基因Dystrophin的突变的检测
16
作者 田莉 张凌 +3 位作者 杜戎 朱元州 柯琴梅 祝建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8期148-151,共4页
目的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中国家系致病基因Dystrophin基因多态位点及突变位点的研究。方法收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此家系进行Dystrophin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 目的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中国家系致病基因Dystrophin基因多态位点及突变位点的研究。方法收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此家系进行Dystrophin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150名家系外健康对照者的该位点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分析。结果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中发现了一个纯合变异,即Dystrophin基因21号外显子上发现一个错义变异(A2851G),导致代表天冬氨酸的882位密码子变化为甘氨酸(D882G),通过测序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LP)等方法,其家系中有6名(包括先证者)均有此位点的改变。结论在中国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上发现了一个尚未报道的错义多态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dystrophy基因 基因多态
下载PDF
经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后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美娟 张雅妮 +3 位作者 冯善伟 王淑辉 熊符 张成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携带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在移植鼠体内分化为有功能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SCs(m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mdx鼠,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并检... 目的探讨携带micro-dystrophin基因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在移植鼠体内分化为有功能肌细胞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SCs(m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mdx鼠,在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并检测血清激酶(CK)值,对腓肠肌进行HE染色、计数核中心移位纤维(CNF)比例,并用免疫荧光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blot检测测micro-dystrophin的表达。结果移植后各时间点血CK值下降,腓肠肌病理改变较对照组有所改善,CNF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部分肌细胞膜能表达micro-dystrophin蛋白,并随移植时间延长micro-dys-trophin阳性肌纤维比例增加,分别达到1%(8周时)、7%(12周时)和15%(16周时)。RT-PCR和Westernblot也发现,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micro-dystrophin表达增加。结论自体mMSCs可携带外源性micro-dystrophin基因在受体鼠体内分化为micro-dystrophin阳性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MDX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微小dystrophin基因
下载PDF
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的MSCs在mdx小鼠体内分化为肌卫星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美娟 张雅妮 +3 位作者 冯善伟 王淑辉 熊符 张成 《新医学》 2010年第7期442-445,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抗肌萎缩蛋白小基因(Micro-dystrophin)的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小鼠)体内分化为肌卫星细胞的潜能。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SCs,通过尾静脉... 目的:探讨携带抗肌萎缩蛋白小基因(Micro-dystrophin)的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模型鼠(mdx小鼠)体内分化为肌卫星细胞的潜能。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micro-dystrophin基因转染mdx小鼠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mdx小鼠,移植后12周免疫荧光法检测受体鼠腓肠肌micro-dystrophin的表达,并分离培养肌卫星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受体鼠腓肠肌成功检测到micro-dystrophin表达;分离培养肌卫星细胞发现部分细胞可同时表达micro-dystrophin和c-met及micro-dystrophin和desmin。结论:自体mdx小鼠MSCs可携带外源性micro-dystrophin基因,并在体内分化为micro-dystrophin阳性肌细胞,少数细胞可作为肌卫星细胞长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卫星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 移植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小鼠
下载PDF
DMD/BMD基因诊断研究 Ⅱ.Dystrophin基因中央突变热区缺失和重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柠 余龙 +3 位作者 慕容慎行 林红 陈静 赵寿元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应用cDMD5b-7,8,9,10DystrophincDNA探针,对110例DMD/BMD无关个体进行核酸杂交分析,发现5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子缺失,2例重复突变,且多发生于cDMD8所探测位置。为准确、快速地进行... 应用cDMD5b-7,8,9,10DystrophincDNA探针,对110例DMD/BMD无关个体进行核酸杂交分析,发现5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子缺失,2例重复突变,且多发生于cDMD8所探测位置。为准确、快速地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 BMD 核酸杂交 基因 缺失 重复 基因诊断
下载PDF
中国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相关致病基因Dystrophin突变检测结果分析
20
作者 田莉 张凌 +3 位作者 杜戎 朱元洲 柯琴梅 祝建芳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家系相关致病基因Dystrophin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个DMD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此家系成员进行Dystrophin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140例家系外健康对照者的该基因位点进行限制性... 目的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家系相关致病基因Dystrophin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一个DMD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法对此家系成员进行Dystrophin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140例家系外健康对照者的该基因位点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PELP)。结果在DMD家系中先证者(DMD患者1例)发现了一个纯合变异基因,即Dystrophin基因59号外显子上发现一个错义变异(G9017A),导致代表精氨酸的2937位密码子转变为为谷氨酰胺(R2937Q)。在健康对照者中未发现此位点的变异。结论在一个中国DMD家系先证者的Dystrophin基因上发现了一个尚未报道的基因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抗肌萎缩蛋白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