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Twin block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安氏二类下颌后缩中的临床对比
1
作者 谢超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945-1948,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双合垫(Twin 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二类下颌后缩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本院93例安氏二类下颌后缩患者临床资料,按矫治器的不同分为传统TB(Twin block)组(n=48)和无托槽隐形组(n=45)。传... 目的:比较传统双合垫(Twin block)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二类下颌后缩的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本院93例安氏二类下颌后缩患者临床资料,按矫治器的不同分为传统TB(Twin block)组(n=48)和无托槽隐形组(n=45)。传统TB采用传统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无托槽隐形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矫治前、矫治6 m后采用数字化口腔全景X射线机测定两组蝶鞍中心、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形成的交角(Sella nasion B point angle,SNB)、蝶鞍中心、鼻根点、上牙槽座点形成的交角(Sella nasion A point angle,SNA)、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形成的交角(ANB angle,ANB)、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交角(L1-NB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上交角(U1-NA角)、上中切牙切缘到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连线的垂直距离(U1-NA距)、下中切牙切缘到鼻根点-下牙槽座点连线的距离(L1-NB距)、下颌角点至下颌颏顶点的距离(Go-Gn距)水平;采用卧式口腔锥形束CT机测定上气道的总体积(V总)、最小横截面积(Smin)、最小矢状径(Lmin矢)、最小冠状径(Lmin冠)水平;同时采用中文版儿童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Child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CPQ11-14)评估口腔健康情况,并于矫治期间统计不良反应。结果:矫治后,两组SNB角、SNA角、ANB角、L1-NB角、U1-NA角、U1-NA距、L1-NB距、Go-Gn距均优于矫治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矫治后,两组V总、Smin、Lmin矢、Lmin冠、CPQ11-14评分均高于矫治前,且传统TB组均高于无托槽隐形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Twin block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安氏二类下颌后缩均有良好效果,但前者改善气道效果更佳,而后者更能维持口腔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二类下颌后缩 twin block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上下颌形态
下载PDF
比较Twin-Block、FR-Ⅱ型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叶玉茹 王金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08年第17期139-140,共2页
目的比较Twin-Block、FR-Ⅱ型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儿40例。分为2组(Twin—Block组和FR—Ⅱ组),每组20例,分别用Twin—Block、FR—Ⅱ型矫治器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头... 目的比较Twin-Block、FR-Ⅱ型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患儿40例。分为2组(Twin—Block组和FR—Ⅱ组),每组20例,分别用Twin—Block、FR—Ⅱ型矫治器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头颅侧住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结束后,2组患儿磨牙和尖牙均达到或接近中性关系,ANB角减小至正常范围。FR—Ⅱ型矫治器的骨效应明显大于牙及牙槽效应,使用Twin—Block型矫治器患儿下颌骨体长度及下面高增加更显著。结论2种矫治器可较好地改善上下颌骨及牙弓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型矫治器 FR-Ⅱ矫治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下载PDF
矢向引导型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类上颌骨及磨牙的远移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易颖煜 赵宁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矢向引导型Twin-block(SGTB)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上颌骨及上颌磨牙的作用。方法:选取34例利用SGTB矫治器进行矫形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病例,二期正畸治疗未拔牙,采用Pancherz分析法定量研究... 目的:探讨矢向引导型Twin-block(SGTB)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上颌骨及上颌磨牙的作用。方法:选取34例利用SGTB矫治器进行矫形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病例,二期正畸治疗未拔牙,采用Pancherz分析法定量研究治疗前、后上颌骨及上颌磨牙的后移量,利用SPSS20.0软件包评价其疗效。结果:矫形治疗后,上颌磨牙显著后移(1.33 mm,P<0.01),上颌骨位置显著向后(0.68 mm,P<0.01);二期治疗结束后,上颌磨牙轻度后移(0.53 mm,P>0.05),上颌骨位置显著后移(0.65 mm,P<0.05)。结论:SGTB矫治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生长发育期错畸形患者能有效地发挥上颌磨牙远移及上颌骨后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ital—guidance twin—block矫治器 PANCHERZ分析法 安氏Ⅱ类1分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Ⅱ类骨型错牙合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亚亚 董杰 李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Ⅱ类骨型错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类骨型错牙合患者20例,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8.3个月,X线头影测量硬组织及上气道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Ⅱ类骨型错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类骨型错牙合患者20例,应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8.3个月,X线头影测量硬组织及上气道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S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NB、LI-MP、Co-Po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位置前移,长度增加;治疗后ANB、UI-SN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段前后径宽度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腭咽段、舌咽段、喉咽段前后径宽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能有效促进Ⅱ类骨型错牙合患者下颌骨生长,增加上气道前后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Ⅱ类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颅面硬组织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晓蕾 段银钟 +3 位作者 姚薇 王维佳 宁芳 陈磊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27-729,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颅面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9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 目的:探讨新型可调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颅面硬组织的改变.方法:对19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分析.结果:经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结束后,SNB角、下颌综合长度(Co-Pg)增加(P<0.01),可促进下颌生长发育.而对上颌抑制作用不明显,SNA角变化不明显,A点无变化.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P<0.01),下切牙明显唇移(P<0.01).垂直方向上,前下面高(ANS-Me),后下面高(Ar-Go)均增大(P<0.01).结论:新型可调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患者侧面型,纠正下颌后缩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下颌后缩 功能性活动矫治器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文盛 刘健敏 +2 位作者 卢海燕 左艳萍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早期矫治 安氏Ⅱ类错袷 头影测量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的适应性改建 被引量:4
7
作者 麦理想 张志光 王大为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623-625,共3页
twin-block矫治器是治疗下颌发育不足引起的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功能矫治器,其治疗可引起髁突和关节盘的适应性改建,使下颌骨得以生长改建从而改善上下颌骨不调的关系,但矫治后是否对患者颞下颌关节(TMJ)产生实质性的改建... twin-block矫治器是治疗下颌发育不足引起的安氏Ⅱ类错畸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功能矫治器,其治疗可引起髁突和关节盘的适应性改建,使下颌骨得以生长改建从而改善上下颌骨不调的关系,但矫治后是否对患者颞下颌关节(TMJ)产生实质性的改建以及对成人矫治的效果,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就twin-block矫治器的矫治原理以及治疗后患者TMJ髁突和关节窝的适应性改建作一综述,以利于口腔正畸医生正确理解功能性矫治器引起TMJ改建的机制,为临床上治疗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畸形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其适应证和矫治时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颞下颌关节 适应性改建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艳 刘月华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的牙颌形态变化,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21例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患者(5°<ANB<10°,以下颌后缩为主),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11.5岁(9~13岁),均戴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目的:分析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的牙颌形态变化,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21例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患者(5°<ANB<10°,以下颌后缩为主),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11.5岁(9~13岁),均戴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进行一期治疗(平均8.6个月)后(以后牙建立咬合为准)行直丝弓矫治器二期治疗。一期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择有代表性的测量项目进行测量,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后SNB角、下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显著增大(P<0.05);ANB角、前牙覆盖(OJ)、上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下唇突点到E线距离(UL-E线、LL-E线)均显著减小(P<0.05)。前牙覆盖(OJ)减少量与治疗前ANB、(U1-SN)角呈正相关,r2=0.62;上唇突度(UL-E线)减小量与治疗前SNA呈正相关、与SNB呈负相关,r2=0.53;下唇突度(LL-E线)减小量与治疗前(U1-SN)角呈正相关、与(L1-MP)角呈负相关,r2=0.58。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对尚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早期骨性II类错牙合患者疗效显著,表现为骨改建与牙代偿的混合机制。对于下颌后缩显著、上切牙较为唇倾、下切牙较为直立的病例侧貌改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骨性Ⅱ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法
下载PDF
不同下颌平面角患者对Twin-block矫治器的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钱文娴 秦天牧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626-628,共3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不同下颌平面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有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骀畸形患者13人,年龄11~13岁,均为早期恒牙列。将病例分成高角组(MP—FH〉32°)7人和低角组(MP—FH〈27°)6人。均第一...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不同下颌平面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有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错骀畸形患者13人,年龄11~13岁,均为早期恒牙列。将病例分成高角组(MP—FH〉32°)7人和低角组(MP—FH〈27°)6人。均第一期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拍摄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高角与低角患者通过治疗外貌均有很大的改善,低角患者在下颌支长度(Co-Go)、下颌体长度(Go—Gn)、下颌综合长度(Co-Cn)方面治疗后增加量更多,与高角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矫治器适用于矫治有不同下颌平面角的,有下颌后缩并具发育潜力的安氏Ⅱ^1类患者,在促进下颌的长度与高度发育的方面尤其适用于低角患者,效果优于高角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高角 低角 头影测量法
下载PDF
改良上颌斜面导板与Twin-block矫治器在前导下颌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雷英 孙冬梅 沈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斜面导板在前导下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例Ⅱ类Ⅱ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设为第1组,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1岁8个月。先采用上颌固定矫治器纠正上前牙内倾,再采用改良上颌斜面导板前导下颌;同时选择12例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 目的:评估改良斜面导板在前导下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例Ⅱ类Ⅱ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设为第1组,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1岁8个月。先采用上颌固定矫治器纠正上前牙内倾,再采用改良上颌斜面导板前导下颌;同时选择12例Ⅱ类Ⅰ分类伴下颌后缩患者,设为第2组,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11岁6个月,采用Twin-block前导下颌;对2组患者前导下颌的疗效通过治疗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评估、对比,采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患者下颌均向前生长,第1组下前牙唇向倾斜较第2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一磨牙近中向及向的移动,第2组显著大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治Ⅱ类Ⅱ分类伴下颌后缩的患者,采用改良上颌斜面导板前导下颌不失为一种经济、简化、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上颌斜面导板 twin—block矫治器 Ⅱ类Ⅱ分类错袷 Ⅱ类Ⅰ分类错袷
下载PDF
Twin block矫治器治疗下颌后缩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胥晓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研究使用Twin block功能矫正器矫正替牙晚期和恒牙早期下颌骨发育不足、下颌后缩的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03年至2011年20例下颌骨发育不足的病例,应用双期矫治法,即先使用Twin block功能矫正器,矫正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和垂... 目的研究使用Twin block功能矫正器矫正替牙晚期和恒牙早期下颌骨发育不足、下颌后缩的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取2003年至2011年20例下颌骨发育不足的病例,应用双期矫治法,即先使用Twin block功能矫正器,矫正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和垂直关系,待关系改善后,用固定矫治器进行Ⅱ期矫治。结果 ANB角明显减小,下颌升支高度及下颌体长度增加,覆盖及磨牙关系均有明显改善,侧貌协调,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win block型矫正器制作简单,容易掌握,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block矫治器 下颌后缩 疗效观察
下载PDF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安氏II类1分类错合畸形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景秋 闫征斌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例安氏II类1分类错合畸形患者,戴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结果:戴用Twinblock矫治器后ANB、U1SN角的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SNB、L1MP、Co-Go、Go-Gn角度和长度的增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例安氏II类1分类错合畸形患者,戴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结果:戴用Twinblock矫治器后ANB、U1SN角的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SNB、L1MP、Co-Go、Go-Gn角度和长度的增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winblock矫治器可以促进下颌生长,改善骨面型,降低后期的矫治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1分类 block twin 错合畸形 矫治器 治疗效果 统计学 ANB 骨面 戴用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骨性下颌后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13
作者 林铭 郭庆平 +4 位作者 彭文波 潘昱 陈巨峰 吴雪勋 何国燕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774-776,共3页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估用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伴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9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耠患者(平均年龄11.5岁)。全天戴用Twin—block矫治器4—8个月,达到预期疗效后改用固定矫治器治疗完成,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NB角°明显减小,覆盖及磨牙位置关系均有改变,面下1/3仲长。这些测量指标有看显著差异(P〈0.05)。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使额部前移,SNB角增加,ANB角减小;深覆拾深覆盖、磨牙关系及软组织面型均得到改善,表明Twin—block矫治器联合固定矫治器有效促进了下颌骨在垂直及矢状方向上的生长发育,取得明显的牙[牙合]骨骼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Ⅱ类Ⅰ分类错耠 twin—block矫治器 固定矫正器 X线头影测量
下载PDF
改良Twin block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同期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
14
作者 李士合 孙先锋 王尧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9期1065-1066,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Twin block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同期矫正既有骨性又有牙性错的复杂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疗效。方法:去除Twin block矫治器的上颌唇弓,改箭头卡为邻间钩,较好地与方丝弓矫治器协同应用于临床,矫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 目的:探讨改良Twin block矫治器与方丝弓矫治器联合同期矫正既有骨性又有牙性错的复杂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疗效。方法:去除Twin block矫治器的上颌唇弓,改箭头卡为邻间钩,较好地与方丝弓矫治器协同应用于临床,矫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错病例。结果:治疗后正侧面轮廓明显改善,颏唇沟变浅,前牙覆、覆盖基本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结论:两矫治器联合同期应用,能迅速、有效地矫治复杂的安氏Ⅱ类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win block矫治器 方丝弓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对严重安氏II^1错畸形第1期矫治疗效观察
15
作者 张丽萍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46-547,共2页
关键词 安氏Ⅱ^1错He畸形 twin—block矫治器 错HE 矫治 疗效观察
下载PDF
Twin 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患者平面及下颌平面的影响及其控制的研究现状
16
作者 李佩伦(综述) 沈刚(校审)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13年第1期45-47,共3页
Twin Block矫治器(Twin Block Appliance,TBA)是目前矫治早期骨性Ⅱ类患者应用最广泛的功能矫治器之一。有报道,TBA治疗Ⅱ类错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下颌骨的顺时针旋转,导致平面(OcclusalPlane,OP)和下颌平面(Mandibular Plane,MP)与眶... Twin Block矫治器(Twin Block Appliance,TBA)是目前矫治早期骨性Ⅱ类患者应用最广泛的功能矫治器之一。有报道,TBA治疗Ⅱ类错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下颌骨的顺时针旋转,导致平面(OcclusalPlane,OP)和下颌平面(Mandibular Plane,MP)与眶耳平面的夹角增大。Ⅱ类错患者本身有Spee曲线过分弯曲的特点,而且这一特征很可能会影响颌骨的发育。本文就OP与错畸形的关系,TBA对OP及MP的影响和控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block矫治器 骨性Ⅱ类错[牙合] [牙合]平面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的临床应用体会
17
作者 李定梅 单梓南 《右江医学》 2007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Twin-block矫治器用于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患者的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恒牙初期安氏Ⅱ1骨性下颌后缩患者21名,均戴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 目的Twin-block矫治器用于发育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合患者的矫治,了解颌面部硬组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恒牙初期安氏Ⅱ1骨性下颌后缩患者21名,均戴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矫正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Twin-block矫治器治疗6-12个月后,所有患者面型突度减小,磨牙关系均达Ⅰ类或接近Ⅲ类关系,覆盖覆合明显减小。结论Twin-block矫治器不但能改善面部形态及口腔功能,还能纠正骨骼矢状不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颌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在不同角度咬合斜面时对相关口颌肌肉及韧带约束反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佳男 李惠山 +4 位作者 宗述正 高帅 赵伟 陈秉智 刘红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研究在不同角度的咬合斜面条件下相关口颌肌肉及韧带的约束反力的变化规律,为Twin-Block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下颌骨—Twin-Block矫治器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添加相关口颌肌肉和韧带,根... 目的研究在不同角度的咬合斜面条件下相关口颌肌肉及韧带的约束反力的变化规律,为Twin-Block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下颌骨—Twin-Block矫治器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添加相关口颌肌肉和韧带,根据临床及相关研究设计7个实验组(Twin-Block矫治器咬合导板斜面角度分别为40°、45°、50°、55°、60°、65°、70°),计算并分析相关口颌肌肉和韧带的约束反力。结果咬肌深层前份、咬肌深层后份、颞肌前份、颞肌后份、茎突下颌韧带及蝶下颌韧带的受力随着Twin-Block矫治器咬合导板斜面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约束反力最大值为82.57 N,最小值为0.07 N。结论 1)颞肌前份、咬肌深层前份、咬肌深层后份、颞肌后份、茎突下颌韧带及蝶下颌韧带在Twin-Block矫治器引导下颌向前的过程中均受到被动牵张力,这对下颌骨的适应性改建有重要作用。2)本实验设计的7个实验组中的咬合倾斜角度均在患者生理承受范围之内,均在临床可选择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三维有限元 口颌肌肉 韧带 约束反力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的探讨
19
作者 窦伟 雍敏 陆迅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d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 目的 介绍Twin—block矫治器制作要点,比较应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牙及骨骼的变化。方法 选择生长发育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d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8例,磨牙均为远中关系,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10±1.6)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10~11个月,测量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矫治10~11个月后,患者面型明显改善,磨牙为中性关系,上前牙前突减小,覆盖关系正常。X线头影测量的结果,牙齿的改变主要是角U1-L1增大,平均增大7.25°;U1-NA角减小,平均小5.5°;L6-MP的增大,平均增大3.68mm,颌骨的改变,主要是角SAB增大,平均增大4°;角ANB减小,平均减小4.5°。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矫治可使上下牙槽骨得到改建,并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促进下颌生长发育,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下颌骨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分类错(?)畸形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20
作者 王先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676-676,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与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2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替牙(牙合)晚期或恒牙(牙合)早期的安氏Ⅱ’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0~12岁,平均年龄11.2岁,每天24h配戴Twin- block矫... 目的探讨Twin-block矫治器在安氏Ⅱ’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的应用与疗效情况。方法选择12例以下颌后缩为主的替牙(牙合)晚期或恒牙(牙合)早期的安氏Ⅱ’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10~12岁,平均年龄11.2岁,每天24h配戴Twin- block矫治器10~12个月;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12患者应用Twin-block矫治器后,SNB角明显增加,ANB角明显减小,下颌体和升支明显增加,磨牙关系中性或接近中性,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或基本正常,均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1分类 twin—block矫治器 颌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