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点反馈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筛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万素华 聂晓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3期2456-2459,共4页
目的探究多点反馈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眼底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究多点反馈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眼底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多点反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ROP筛查结果、早产儿家属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眼部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结果两组ROP筛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变分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家属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点反馈护理模式可提高早产儿家属疾病认知度、遵医行为,有助于ROP早期眼底筛查,整体护理质量较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反馈护理模式 早产儿 视网膜病变 筛查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张晓红 邓卓青 +2 位作者 昝红艳 杜荣欣 陈家琦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6-750,共5页
目的:构建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并验证其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质量督查提供指导。方法:以SAID反馈沟通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明确督查者和被督查者对护理质量现场督查的态度、感受及需求,采用... 目的:构建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并验证其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质量督查提供指导。方法:以SAID反馈沟通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明确督查者和被督查者对护理质量现场督查的态度、感受及需求,采用专题小组讨论法形成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条目池;采用德尔菲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21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形成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并在两家医院应用,比较模式应用前后督查者和被督查者对护理质量现场督查过程的评价。结果:形成的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包括明确问题、陈述情境、说明影响、指导改进4个环节和16项具体要求。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7%、95.5%;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90、0.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7、0.24(P<0.05);模式应用后督查者和被督查者对现场督查过程的评价得分高于模式应用前(P<0.01)。结论: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模式形成过程科学、规范,可作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护理质量现场督查问题反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现场督查 问题反馈 护理管理 PSIG模式
下载PDF
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陈粟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20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 目的:探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护理。比较两组负面情绪、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可减轻剖宫产产妇负面情绪与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康复进程,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双向质量反馈模式 负面情绪 术后疼痛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反馈—问题解决护理模式干预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疾病接受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
4
作者 刘丽云 邱志锋 +1 位作者 周婷 陈小娟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4期1775-1778,共4页
目的:探讨反馈—问题解决护理模式干预对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患者疾病接受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 目的:探讨反馈—问题解决护理模式干预对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患者疾病接受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2例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各4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反馈—问题解决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疾病接受度[中文版疾病接受度量表(AIS-CHI)评分]、生命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30)评分]、术后康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GSES及AIS-CHI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22、9.019,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QLQ-30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27、5.917、5.296、5.409、5.801、5.278,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0、7.449、9.719、5.577、12.794,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5)。结论:反馈—问题解决护理模式干预可提升PLC介入治疗患者的疾病接受度,增强其自我效能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反馈—问题解决护理模式 疾病接受度 生命质量 术后康复
下载PDF
反馈式健康教育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晶 任秀芹 徐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4期3406-3408,共3页
目的探析反馈式健康教育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确诊为肿瘤并进行化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教育... 目的探析反馈式健康教育在肿瘤化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确诊为肿瘤并进行化疗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反馈式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化疗生存质量、对化疗的依从性和焦虑心理。结果化疗结束,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改善率(57.4%)显著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QOL评分改善率(63.0%)显著高于对照组(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疗程末、化疗周期末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分别为(35.63±3.47)、(35.47±1.23)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化疗依从性(P<0.01);观察组患者护患满意度(92.6%)、化疗患者健康知识合格率(9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馈式健康教育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中,能帮助改善患者QOL、提高患者对癌症及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帮助临床更有效地进行化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化疗 反馈式健康教育 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
下载PDF
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控制与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吴雪琴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控制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7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31)和观察组(n=14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多... 目的:探讨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控制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7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131)和观察组(n=14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院内感染控制情况、护理质量、环境及实物细菌培养合格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评分、环境及实物细菌培养合格率、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院内感染情况,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点反馈护理管理模式 外科手术 院内感染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海香 黄宇松 李小林 《全科护理》 2020年第18期2222-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住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采... [目的]探讨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住院分娩的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产妇采用护患合作护理模式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两组产妇在产后42 d均进行盆底肌状况评估,生物反馈仪对病人Ⅰ型、Ⅱ型肌纤维肌力进行测量,会阴肌力测量采用GRRUG分级法进行测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统计产妇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发生情况,产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价病人生命质量状况,采用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病人性生活质量。[结果]产后3个月观察组产妇Ⅰ型、Ⅱ型肌纤维肌力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GRRUG分级≥Ⅲ级的例数也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POP、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产后3个月及6个月PFIQ-7评分及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6个月PFIQ-7评分高于产后3个月(P<0.05);观察组POP-Q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尽早采用护患合作护理联合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进行盆底功能恢复锻炼,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群功能状态,进一步促进产妇的盆底功能修复,减少可能出现盆底功能性疾病,提高产妇在产后的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患合作护理模式 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 盆底功能 生命质量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腔器官脱垂 尿失禁
下载PDF
基于护理质量反馈理论构建的精准护理模式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杰 常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8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究基于护理质量反馈理论构建的精准护理模式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 目的探究基于护理质量反馈理论构建的精准护理模式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基于护理质量反馈理论构建的精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总有效率、焦虑和抑郁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应用基于护理质量反馈理论构建的精准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负性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质量反馈理论 精准护理模式 帕金森病
下载PDF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在慢阻肺中的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利苹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16期15-16,18,共3页
目的:对在慢阻肺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甲组患者予以护理,在常规... 目的:对在慢阻肺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甲组患者予以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乙组患者予以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乙组的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甲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颜面部血管畸形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
10
作者 鲍丽丽 齐加新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第8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颜面部血管畸形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颜面部血管畸形患者1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运用科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采用采用心理弹性量... 目的探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颜面部血管畸形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颜面部血管畸形患者1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研究组83例。对照组运用科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采用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采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SSCI)评估患者病耻感,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CD-RISC量表评分(81.73±2.48)分,高于对照组的(64.15±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SCI量表评分(44.88±5.68)分,低于对照组的(69.14±6.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满意度评分为(95.01±4.05)分,高于对照组的(80.49±6.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弹性水平,降低病耻感,缓解患者疾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血管畸形 双向质量反馈 护理模式 心理弹性 慢性疾病病耻感
下载PDF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王茹雪 李航 《医学信息》 2024年第11期150-153,共4页
目的 研究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 目的 研究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对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肝硬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预后评估情况(Child-Pugh改良分级)。结果 观察组护理依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AS、SDS分数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SAS、SDS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ESCA、SF-36分数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ESCA、SF-36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ChildPugh分数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Child-Pugh改良分级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可提升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缓解其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对其病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双向质量反馈护理模式 生活质量 Child-Pugh分数 护理依从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