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天啸 李艳华 +2 位作者 李糜 陈静 谢玉波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17期2029-2032,204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组(TP组)和胸壁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术中两组患者在超声引...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组(TP组)和胸壁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术中两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相应的神经阻滞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48 h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48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神经阻滞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h、6 h、12 h、48 h,TP组患者的疼痛NRS评分均低于P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48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物中毒、局部血肿、血胸及气胸等不良反应,T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少于或低于P组(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相较于单纯的胸壁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胸壁神经阻滞的围术期镇痛效果更好,术中瑞芬太尼和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更少,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横肌平面阻滞 胸壁神经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超声引导 围术期 镇痛 安全性
下载PDF
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俊宏 李清伟 谷志杰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分析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乐亭县医院收治的6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壁神... 目的分析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乐亭县医院收治的6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HR、PaO2和SpO2,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麻醉药物及镇痛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24周内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HAD)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60 min时MAP、HR值显著下降,而PaO2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h、8 h、12 h、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 h和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药物及镇痛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12周和24周HA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术后1周的H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咽喉疼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罩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焦虑抑郁情况、提升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喉罩全身麻醉 胸壁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镇痛效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洪丽霞 沈云 +2 位作者 郑杨静 张统一 蔡健华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7期1778-1781,178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常规麻醉组90例及联合神经阻滞组90例。常规麻醉组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记录麻醉复苏时间,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常规麻醉组90例及联合神经阻滞组90例。常规麻醉组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记录麻醉复苏时间,评价不同时间患者疼痛情况,分析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记录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麻醉组相比,联合神经阻滞组患者恢复呼吸时间、恢复意识时间、拔出气管时间均较短,2、12、24 h疼痛评分均较低,芬太尼用量、疼痛泵按压次数均较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及家属满意度均较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手术切除治疗乳腺癌中应用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能够减少患者麻醉复苏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且镇痛效果较好,改善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活质量 胸壁神经阻滞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在前外侧胸壁入路开胸患者围麻醉期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田雨 常毅 《社区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521-524,共4页
目的区域阻滞镇痛因近年来超声技术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常用方法包括胸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等。其中前锯肌平面阻滞作为一种新兴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主要探讨... 目的区域阻滞镇痛因近年来超声技术临床应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常用方法包括胸椎旁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等。其中前锯肌平面阻滞作为一种新兴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主要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在前外侧胸壁入路开胸患者围麻醉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01-01-2019-04-3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实施开胸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麻醉时间接近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实施手术治疗,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围术期镇痛处理上,观察组实施前锯肌平面阻滞,对照组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统计两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和苏醒指标镇静评分(ramsay score,Ramsay)变化,比较两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统计并发症。结果麻醉停止后15min及30min,观察组BIS值分别为(64.3±6.3)和(93.3±10.3)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55.8±5.9)和(79.9±9.1)分,t值分别为6.228和6.166,均P<0.05。术后6h及术后24h,观察组Ramsay评分分别为(5.5±0.6)和(5.3±0.5)分,高于同期对照组的(4.3±0.5)和(4.4±0.5)分,t值分别为9.717和8.050,均P<0.05。观察组术后6h、术后24h及术后48h,其疼痛NRS评分分别为(2.8±0.2)、(2.7±0.2)和(2.6±0.3)分,低于同期对照组的(4.6±0.7)、(4.3±0.6)和(4.1±0.5)分,t值分别为15.637,16.000和16.270,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22。结论针对前外侧胸壁入路开胸手术患者,实施前锯肌平面阻滞,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麻醉恢复,镇痛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前外侧胸壁入路 开胸手术 围麻醉期 胸椎旁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