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基因序列中高效引入多位点突变的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凡荣 陈琛 +2 位作者 李永文 万海粟 周清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9-47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在基因序列中引入点突变是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及其相关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多种对基因序列进行突变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大多对单一位置的基因突变有效,而对在基因序列中引入多位点突变,还有待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为适应这... 背景与目的在基因序列中引入点突变是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及其相关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多种对基因序列进行突变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大多对单一位置的基因突变有效,而对在基因序列中引入多位点突变,还有待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为适应这一需要,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可在基因序列的多个位点引入突变的方法。方法该方法依赖于一种Type IIs类的限制性内切酶,例如Esp 3I等。本研究所提供的方法中,针对每一个突变位点,合成一对含有突变点和所选择的Type IIs类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引物,当需要引入多位点突变时,则利用邻近的两个突变位点的引物做PCR反应,多个位点的突变,就可以得到多个扩增片段,将这些片段用和引物上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对应的酶进行反应,然后用连接反应将片段连接形成突变基因。结果本研究所提供的方法非常简便,主要实验步骤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我们已经利用这种方法,在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cence protein,EGFP)和nm23基因中,引入3个或4个突变,突变效率几乎为100%。结论本研究所提供的方法可以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有用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位点突变 突变引物 typells类的限制性内切酶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芳丽 高明 +2 位作者 代文才 陶睿 吕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7-232,共6页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和差异,对天然林地、花椒地、柑橘园、旱地和水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并计算了土壤有机碳密度(DOC)。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天然...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和差异,对天然林地、花椒地、柑橘园、旱地和水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并计算了土壤有机碳密度(DOC)。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天然林地、花椒地和水田中SOC含量减少,而柑橘园和旱地中SOC含量先减少再增加。在0—20cm土层中,各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含量差异最明显,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天然林地SOC含量最高,达18.91g/kg;从0—20cm到20—40cm土层,各土地利用方式下SOC含量下降幅度顺序为柑橘园(64.30%)>天然林地(59.97%)>花椒地(45.28%)>旱地(18.92%)>水田(10.37%)。0—20cm土层中,DOC大小顺序为柑橘园(8.30kg/m^2)>天然林地(4.39kg/m^2)>水田(3.71kg/m^2)>花椒地(2.56kg/m^2)>旱地(2.26kg/m^2),除天然林地、花椒地和水田之间DOC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之间DO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40cm土层中,水田中DOC最高,并与其他4种利用方式下DOC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上天然林地和花椒地中DOC低于水田、柑橘园和旱地。对各土地利用方式SOC与相应容重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容重与SOC含量之间存在较好线性负相关关系(R^2=0.80~0.92)。分析土壤碳氮(C/N)比发现,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天然林地和水田中土壤C/N比增加,花椒地中C/N比减少,柑橘园和旱地中C/N先减少再增加。对SOC和其他理化因子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土地利用方式下,SOC与全氮、碱解氮之间的相关性最高,SOC分布与氮素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层厚度 人为扰动
下载PDF
子宫颈癌、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组织中SIRT1、HPV 16/18E6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侯兴华 孙笑非 +1 位作者 李春杨 金素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4-997,共4页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SIRT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检测早期癌蛋白中HPV16/18E6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0例子宫颈炎、10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低级别各50例)... 目的检测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SIRT1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检测早期癌蛋白中HPV16/18E6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0例子宫颈炎、100例子宫颈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低级别各50例)、3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IRT1和HPV 16/18E6的表达。结果子宫颈癌组织中SIRT1阳性率为93.33%(28/30),高于子宫颈炎组织(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SIRT1阳性率(88%,44/50)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病变(1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癌SIRT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与子宫颈炎中SIRT1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中,SIRT1的阳性率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有关,晚期、分化差的子宫颈癌阳性率高于早期、分化好的子宫颈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中SIRT1的阳性率(93.33%,28/30)高于HPV 16/18E6(30%,9/30),在子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中SIRT1的阳性率(88%,44/50)高于HPV 16/18E6(28%,14/50),但在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中SIRT1的阳性率(14%,7/50)低于HPV 16/18E6(36%,18/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T1的阳性率随着病变程度增加而升高,提示SIRT1与细胞恶性转变有关,其过表达可能促进上皮向高级别内病变乃至子宫颈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上皮内病变 SIRT1 HPV16/18E6
下载PDF
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构建肝细胞三维培养系统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敏 兰亚 +3 位作者 胡皓 时永全 韩英 周新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9期5323-5330,共8页
背景:肝细胞体外培养时快速失去功能限制了肝细胞疗法的发展。目的: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建立能够长时间有效维持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三维培养系统。方法:将SD大鼠肝细胞与预混肝细胞生长因子及DMEM的液态Ⅰ型胶原混合,形成肝细胞/胶原凝... 背景:肝细胞体外培养时快速失去功能限制了肝细胞疗法的发展。目的: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建立能够长时间有效维持肝细胞功能的肝细胞三维培养系统。方法:将SD大鼠肝细胞与预混肝细胞生长因子及DMEM的液态Ⅰ型胶原混合,形成肝细胞/胶原凝胶复合物,将该复合物接种至培养板,待形成胶冻状凝胶后再加培养液进行培养。通过光学显微镜、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肝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糖原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进一步对肝细胞特异表型及功能进行检测。收集培养上清,检测细胞白蛋白及尿素合成能力。结果与结论:①肝细胞/胶原水凝胶复合物形成后,可见肝细胞呈圆形分布于水凝胶中,培养14d后仍保持肝细胞形态并呈类似肝脏结构的肝索样聚集排列,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肝细胞之间形成紧密连接。②培养14d后,糖原染色、白蛋白及肝细胞核因子4α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证实肝细胞具有糖原及白蛋白合成能力并仍具有分化潜能。③三维培养中,肝细胞的白蛋白及尿素合成能力及分泌水平明显高于二维培养,且至少能够在较高水平维持15d。④培养7d后,Albumin、HNF-4α、Claudin-3、CYP1A1、CYP3A1以及G6P等肝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二维培养。以上结果证实,以胶原水凝胶为支架构建的三维培养系统使肝细胞在结构上更类似肝脏组织,并能在更长时间内有效的维持肝细胞合成代谢等各方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与药物控释 细胞外基质材料 肝细胞 Ⅰ型胶原 水凝胶 细胞培养 合成代谢 三维培养 肝脏组织工程 省级基金
下载PDF
原发性肾上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学表型 被引量:4
5
作者 陆洪芬 孙孟红 +3 位作者 王坚 盛伟琪 许越香 施达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原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分析 2例肾上腺原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采用EnVisionTM 进行UCHL 1、CD4 3、CD3、CD5 6、TIA 1和LMP 1等免疫组化标记 ,并进行了IgH... 目的 :探讨肾上腺原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学表型。方法 :分析 2例肾上腺原发性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采用EnVisionTM 进行UCHL 1、CD4 3、CD3、CD5 6、TIA 1和LMP 1等免疫组化标记 ,并进行了IgH和TCRγ基因重排检测。 结果 :2例肿瘤组织形态相近 ,由浸润性生长的小至中等大的多形性瘤细胞构成 ,伴炎性反应、坏死和血管侵犯。免疫表型特征为UCHL 1(+)、CD5 6 (+)和CD3(+)。此外还表达TIA1和LMP1。无IgH和TCRγ克隆性重排。 结论 :原发于肾上腺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罕见 ,形态特征和免疫表型与典型部位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一致 ,认识其可与该部位其他小细胞性肿瘤鉴别值得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 鼻型 淋巴瘤 肾上腺
下载PDF
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钟艺 黄淑妍 +2 位作者 陈澍 刘雪芳 张一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7年第6期417-419,共3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变化,探讨缬沙坦保护肾脏的部分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观察大鼠糖代谢、肾功能及肾皮质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目的观察缬沙坦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变化,探讨缬沙坦保护肾脏的部分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观察大鼠糖代谢、肾功能及肾皮质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糖尿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24h尿总蛋白、尿白蛋白定量(24h)、24h尿量、肾皮质MDA含量显著升高;肾皮质SOD活性显著降低。缬沙坦干预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过程,缬沙坦对DN的治疗作用部分是通过抗氧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氧化性应激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
下载PDF
紫外线和热力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效果的试验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饶林 王太星 +1 位作者 蒋莉 陈万荣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69-74,共6页
为了解紫外线和热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PVI)的灭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悬液定量灭活病毒试验.结果,紫外线辐照剂量达 240 000μW· s/ cm2,可使滴度为 106·17 TCID50的 PVI全部灭... 为了解紫外线和热力对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PVI)的灭活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悬液定量灭活病毒试验.结果,紫外线辐照剂量达 240 000μW· s/ cm2,可使滴度为 106·17 TCID50的 PVI全部灭活,灭活效果随病毒悬液厚度增加或悬液中存在有机物而降低。以 55℃作用 10 min,或以 60℃作用 5min,可使滴度为 10617 TCID50的 PVI全部灭活。病毒悬液中含体积分数为 50%的小牛血清时,需以55℃作用 20 min。 PVI对紫外线的抗力强于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 f2噬菌体,对热的抗力则仅比大肠杆菌f2噬菌体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灭活 紫外线 热力 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和ECR1分子定量及密度基因多态性的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丽萍 张士发 +3 位作者 刘超 王良民 宋丽新 王海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9-991,共3页
目的研究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定量、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 innat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EIIAF)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快速检... 目的研究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补体受体1(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分子定量、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及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 innate immune adhesion function,EIIAF)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快速检测法检测EIIAF,改良的细胞酶联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PCR-RFLP法检测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结果寻常性银屑病患者EIIA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患者组红细胞CR1分子定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CR1分子定量变化与EIIAF的变化显著正相关。寻常性银屑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低表达基因(L)点突变率(17.31%)与正常对照组(10.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多态性分布(HH:73.08%,HL:19.23%,LL:7.69%)与正常人(HH:85.71%,HL:7.14%,LL: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红细胞CR1分子定量及其活性的增高不是由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变化所致。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EIIAF增高可能在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红细胞补体受体1 基因多态性 免疫黏附活性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胰岛素血症大鼠卵巢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郑江丽 缪珩 +1 位作者 蒋秀琴 鲁一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0-622,631,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高胰岛素血症大鼠卵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高胰岛素血症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建立模型,药物干预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指数及血睾酮(T)水...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高胰岛素血症大鼠卵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高胰岛素血症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建立模型,药物干预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指数及血睾酮(T)水平,观察卵巢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卵巢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的表达。结果:(1)与高胰岛素血症组比较,干预组大鼠血FINS显著降低(P<0.01),T、HOMA-IR指数均下降(P<0.05)。(2)高胰岛素血症组卵巢各级发育卵泡减少,成熟卵泡几乎未见,间质细胞增生。干预组各级发育卵泡增多,间质正常,可见成熟卵泡。(3)免疫组化显示高胰岛素血症组卵巢间质11β-HSD-1表达增高(P<0.01),干预组表达下降(P<0.01)。结论:罗格列酮可抑制卵巢11β-HSD1表达,解除高胰岛素血症所致的卵泡发育阻滞现象,抑制间质细胞增生,恢复卵巢排卵功能,这些作用可能部分与其改善I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高胰岛素血症 多囊卵巢综合征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大鼠
下载PDF
基于谓词及句义类型块的汉语句义类型识别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倩 罗森林 +1 位作者 韩磊 潘丽敏 《中文信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6,共9页
从现代汉语语义学角度,可将句义类型划分为简单句义、复杂句义、复合句义和多重句义4种。作为在整体上对句义结构进行描述的方式之一,句义类型识别是对汉语句子进行完整句义结构分析的重要步骤。该文基于谓词及句义类型块提出了一种汉... 从现代汉语语义学角度,可将句义类型划分为简单句义、复杂句义、复合句义和多重句义4种。作为在整体上对句义结构进行描述的方式之一,句义类型识别是对汉语句子进行完整句义结构分析的重要步骤。该文基于谓词及句义类型块提出了一种汉语句义类型识别的方法,实现了4种句义类型的识别。该方法先通过句中谓词的个数进行初步识别判断出部分简单句,再对剩余的句子先用C4.5机器学习的方法得到句中谓词经过的最大句义类型块的个数,再结合句法结构中顶端句子节点进行判决,最终给出剩余句子的句义类型判定结果。实验采用BFS-CTC汉语标注语料库中10 221个句子进行开集测试,句义类型的整体识别准确率达到97.6%,为基于现代汉语语义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技术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义类型识别 句义类型 语义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
下载PDF
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特点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00-204,共5页
基于既往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从苏州古典园林的庭园空间构成、空间类型、及空间序列3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庭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空间单元,具有一般空间的基本属性,研究分析了庭园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相互间的配置关系;归纳了园林空间... 基于既往苏州古典园林的研究,从苏州古典园林的庭园空间构成、空间类型、及空间序列3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庭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空间单元,具有一般空间的基本属性,研究分析了庭园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相互间的配置关系;归纳了园林空间的结构、特点及类型;总结了园林空间序列中流线、主题、场景产生的动态变化、心理感受、及艺术意境。从局部单个空间到总体全面布局,对苏州古典园林的空间展开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可为园林的发展与革新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 空间 庭园 构成 类型 空间序列
下载PDF
红细胞补体受体1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洪峰 肖卫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5-658,共4页
目的: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Erythrocyte receptor type 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CR1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量了72例SLE患... 目的:研究红细胞补体受体1(Erythrocyte receptor type 1,E-CR1)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疾病活动性及免疫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探讨E-CR1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测量了72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末梢血中E-CR1水平,同时测定SLE患者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γ-球蛋白(γ-G)及血沉,测定SLE患者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及血小板(PLT)。对72例SLE患者做狼疮活动性测量(SLAM)评分。结果:SLE患者E-CR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0.25±9.15/57.00±10.41,P<0.01)。在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IgG、γ-G及血沉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与HGB有非常明显的正相关(P<0.01),与HCT有明显正相关性(P<0.05);与SLAM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活动期SLE患者(n=46)E-CR1水平明显低于非活动期SLE患者(n=26)E-CR1水平(P<0.05)。在活动期SLE患者中,E-CR1水平与RBC、HGB、HCT均有非常明显正相关性(P<0.01);与血沉和SLAM有负的线性相关(P<0.011)。结论:E-CR1水平降低可能是SLE发病的起始环节之一;免疫球蛋白(IgG及γ-G)水平升高及RBC、HGB、HCT降低可能与E-CR1水平进一步降低有关,从而使SLE病情加重;E-CR1可作为SLE疾病活动性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受体1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活动性测量 血红蛋白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消退作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玲 杨萍 祝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2440-2443,共4页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诱发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病变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观察实验前...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诱发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病变局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表达的影响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常规饲料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饲养16周。观察实验前后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体质量的变化,处死动物后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主动脉壁PAI-1阳性表达百分比。结果1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TC和LDL水平明显低于胆固醇饲料组,分别为(23.51±10.58)mmol/L和(14.27±3.51)mmol/L(P<0.01)、(21.39±10.00)mmol/L和(14.23±4.01)mmol/L(P<0.01)。病理学大体观察,对照组、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斑块/内膜面积比分别为0、0.28±0.37和0.16±0.2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镜下三组内膜厚度分别为4.45±0.58μm、(67.47±7.13)μm和(38.11±6.02)μm、内膜/中膜比分别为(0.0537±0.007)、(0.878±0.370)和(0.391±0.21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检测胆固醇饲料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S局部PAI-1的阳性表达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阿托伐他汀组较胆固醇饲料组PAI-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抗AS的作用,抑制PAI-1的过度表达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下载PDF
牧草型木豆筛选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高玲 杨示英 +3 位作者 庞雯 陈燕华 蔡庆生 罗瑞鸿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21-25,共5页
通过对37份牧草型木豆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调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份材料的出苗率较对照的高,大部分材料的成活率达100%,平均株高变幅为114.4~178.6cm,主茎分枝数变化为8.0~24.8条;生物产量变化为1235.2~2... 通过对37份牧草型木豆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调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份材料的出苗率较对照的高,大部分材料的成活率达100%,平均株高变幅为114.4~178.6cm,主茎分枝数变化为8.0~24.8条;生物产量变化为1235.2~21439.3kg/hm^2,除ICP14145和ICPL20092外。其余材料生物产量均高于对照品种,百粒重变化在7.10~18.60g之间,嫩枝叶含水量变化在71.14%~80.37%之间。此外,不同参试材料的单宁含量、蛋白质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牧草型木豆的生物产量与出苗率、株高、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宁含量、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根据不同育种要求,注意对不同性状进行优先选择,选择植株高大、粒型小、出苗率高的木豆材料,较易获高产量。但须注意与枝叶品质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型 木豆 筛选试验
下载PDF
HPV16载量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薇 马彩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3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6、E7基因载量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PV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4例宫颈组织(包括宫颈癌和癌前病)和96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E6、E7基因载量与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关系;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PV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24例宫颈组织(包括宫颈癌和癌前病)和96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早期基因E6、E7和β-肌动蛋白的拷贝数,分析病毒载量。结果①β-肌动蛋白阳性标本中,正常对照组、宫颈炎组、CIN组和宫颈癌组HPV16E6阳性率分别是3.29%、93.3%、75.7%和83.1%;E7阳性率分别是64.8%、86.6%、81%和100%,E6/E7的检出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升高,但宫颈癌、CIN、宫颈炎3组之间E6/E7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6,P>0.05;χ2=0.08,P>0.05)。②HPV16E6载量(均数±标准差)在正常对照:0.00068±0.00、CINI:1.12±1.98、CIN II:0.69±1.02、CINIII:3.22±7.86、宫颈癌:2.83±4.59。不同病变组病毒载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r=0.83,P<0.01)。③HPV16E7载量(均数±标准差)在正常对照:1.80±5.86、CINI:2220±3894、CIN II:11340±21848、CINIII:7908±1.02、宫颈癌:9194±20478。各级病变载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变严重程度相关(r=0.754,P<0.01)。结论采用FQ-PCR检测宫颈组织HPV16E6/E7结果显示,病毒载量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程度高度相关,其病毒载量可能是预测宫颈病变的理想指标;FQ-PCR方法检测宫颈病变中HPV DNA载量,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对宫颈癌的普查和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宫颈病变 病毒载量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维吾尔族
下载PDF
HPV18E2蛋白CTL表位多肽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云 肖岚 吕凤林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7年第6期376-378,共3页
目的分析HPV18E2蛋白的CTL表位,合成并纯化这些表位多肽,构建表达HPV18E2蛋白的靶细胞,检验特异性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效果,为进一步研制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BR322-HPV18)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 目的分析HPV18E2蛋白的CTL表位,合成并纯化这些表位多肽,构建表达HPV18E2蛋白的靶细胞,检验特异性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效果,为进一步研制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BR322-HPV18)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HPV18E2 DNA片段,将HPV18E2 DNA与加强绿色荧光质粒(pIRES2-EGFP)重组构建重组质粒(pIRES2-HPV18E2-EGFP)。用酶切电泳及测序检查质粒重组后序列正确性。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51Cr释放实验评估CTL杀伤能力。结果克隆重组质粒pIRES2-HPV18E2-EGFP酶切后显示的酶切图谱与预期相同,而且测序验证插入片段全序列无改变。转染并用G418筛选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细胞的表达。三条候选多肽特异性杀伤能力分别为60.00%、71.29%和80.00%。结论三条备选肽段都具有明显的杀伤效应,均为HPV18E2蛋白的有效CTL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8型 E2基因 多肽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林 韦敏克 +1 位作者 韦建勋 柳达 《脊柱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均将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假...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均将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服0.5 m L生理盐水,氯沙坦治疗组小鼠按照10 mg/(kg·d)的剂量灌服氯沙坦水溶液0.5 m L。建模后8周和12周时,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雌二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N)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采用Micro-CT三维成像系统对小鼠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腰椎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模型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治疗组8周、12周时小鼠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差异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8周时相比,模型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骨密度(BMD)、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降低,而骨小梁间隙(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BMD、Tb.N、BV/TV和Tb.Th均升高,而Tb.Sp和SM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腰椎组织中OPG m RNA、RAN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而RANKL m RNA相对表达量和RANKL/OPG比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小鼠腰椎组织中OPG m RNA、RAN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而RANKL m RNA相对表达量和RANKL/OPG比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可能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减少负转换而导致的骨丢失,从而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骨质疏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骨质疏松 卵巢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抑制剂 小鼠
下载PDF
功能型面膜水刺非织造布基本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博 《聚酯工业》 CAS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测试了4种不同面密度的水刺非织造布的特征指标、厚度、面密度、力学性能、通透性能等,分析比较了不同试样的各性能之间的关系等,实验发现非织造布材料的克重、厚度和成网方式影响着水刺非织造布的强力,耐磨性以及透气透湿性能等,它们... 测试了4种不同面密度的水刺非织造布的特征指标、厚度、面密度、力学性能、通透性能等,分析比较了不同试样的各性能之间的关系等,实验发现非织造布材料的克重、厚度和成网方式影响着水刺非织造布的强力,耐磨性以及透气透湿性能等,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得出水刺非织造布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适合开发各类功能性产品,在医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从而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能够扬长补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型:水刺非织造布 基本性能 测试 分析 开发新产品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19
作者 王晖 黄峻 +3 位作者 杨志健 马根山 朱铁兵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的A1166C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例接受冠脉造影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维超声测定其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A1166C多态性检测,分析造影...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的A1166C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7例接受冠脉造影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维超声测定其射血分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A1166C多态性检测,分析造影和临床资料,判定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和心室重构与AT1RA1166C多态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中未发现CC基因型。在AT1R基因AA和AC两组基因型患者中,其冠状血管病变程度及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等因素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与心室重构相关的心室射血分数在AA和AC基因型分别为(59.46±9.34)%和(61.00±8.61)%;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52.93±5.23)mm和(51.00±3.30)m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的A1166C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不全及心室重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 心肌梗死 基因多态性 心室重构
下载PDF
sIL-1RⅡ对IL-1α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基质细胞表达IL-8的影响
20
作者 周静 侯振 +1 位作者 韩素萍 刘嘉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IL-1Ⅱ型受体(sIL-1RⅡ)对人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ESC)表达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分别以含不同浓度IL-1α(0、0.1、1.0、10、100ng/ml)... 目的:探讨可溶性IL-1Ⅱ型受体(sIL-1RⅡ)对人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ESC)表达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分别以含不同浓度IL-1α(0、0.1、1.0、10、100ng/ml)的DMEM/F12培养基孵育24h,利用RT-PCR和ELISA法从转录和蛋白翻译水平分别检测IL-8的表达情况。选取能显著刺激IL-8升高的IL-1α浓度,作用于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不同时间,RT-PCR和ELISA法检测IL-8的表达情况。并检测1.0μg/ml的sIL-1RⅡ对不同浓度IL-1α诱导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表达IL-8的影响。结果:未刺激时,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能表达低水平IL-8,经IL-1α刺激后IL-8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μg/mlsIL-1RⅡ能拮抗低浓度IL-1α的刺激效应。结论:IL-1α能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刺激EMs在位内膜基质细胞表达IL-8,促进EMs的发生发展,sIL-1RⅡ能一定程度拮抗此作用,为EMs的生物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质细胞 白细胞介素1Α 可溶性IL-1Ⅱ型受体 白细胞介素8 生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