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14起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唐振柱 林玫 +6 位作者 曾峻 董柏青 李翠云 王鸣柳 谭冬梅 权怡 龚健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0-681,共2页
目的了解学校发生伤寒、副伤寒重大疫情的原因及其流行因素,为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调查处理报告.结果1996~2002年广西共发生14起... 目的了解学校发生伤寒、副伤寒重大疫情的原因及其流行因素,为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调查处理报告.结果1996~2002年广西共发生14起学校内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其中甲型副伤寒11起,伤寒2起,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混合流行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3起,高级中学3起,初级中学8起;农村10起,城市4起.各学校学生罹患率1.9%~31.1%,平均10.3%,教职工平均1.6%,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行时间最短15 d,最长115 d;传播途径水型11起,食物型3起.每年5~6月和10~11月为流行高峰期.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状况恶劣,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疫情迟报、误诊和缺乏预警机制是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伤寒、副伤寒已成为广西各级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和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学生
下载PDF
天津市1990~2005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伟慎 解晓华 +3 位作者 单爱兰 刘辉 何海艳 夏卫东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3304-3305,共2页
[目的]探讨天津市近16年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5年天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伤寒副伤寒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数据使用Excel及spss11.5统计处理。[结果]1990~2005年天津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649例,Cox... [目的]探讨天津市近16年伤寒副伤寒的流行规律。[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5年天津市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伤寒副伤寒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数据使用Excel及spss11.5统计处理。[结果]1990~2005年天津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649例,Cox-Stuart检验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n=15,P﹤0.05),中心城区及环城4区发病率显著低于边缘区县(P﹤0.01);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峰主要在14岁(包括14岁)以下人群。[结论]经过16年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度降低,但是目前仍存在暴发隐患,其防治工作决不能放松,采取综合措施维持疫情平稳情况下继续降低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重点监测及早预警、减少暴发的发生及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趋势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伤寒、副伤寒疫情空间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成月佳 丁克琴 +6 位作者 鲍昌俊 梁祈 胡建利 彭志行 喻荣彬 沈洪兵 陈峰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2-637,共6页
目的深入探讨江苏省各县(市)2003~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空间流行规律,根据地理信息及发病人数建立预测模型,为伤寒、副伤寒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江苏省各县(市)2003~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数据库,绘制历年疫情分布图,对... 目的深入探讨江苏省各县(市)2003~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空间流行规律,根据地理信息及发病人数建立预测模型,为伤寒、副伤寒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江苏省各县(市)2003~2009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数据库,绘制历年疫情分布图,对发病人数进行趋势面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空间回归分析。结果江苏省伤寒、副伤寒的发病人数总体上呈随机分布,但局部地区存在疫情的聚集和高发,其中苏州市城区、吴江市、无锡市城区每年疫情都有显著聚集性,为疫情高发区域;建立了江苏省伤寒、副伤寒疫情分布图和趋势面分析图,得出了伤寒、副伤寒疫情总体发病趋势下降,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递增的结论;以Lon(经度)、Lat(纬度)为自变量、各县(市)发病人数为因变量,建立了空间线性回归方程。结论应根据江苏省伤寒、副伤寒发病空间分布相关特点及未来分布趋势,科学制定预防和控制疫情传播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自相关分析 趋势面分析 空间回归分析
下载PDF
1999-2006年玉溪市红塔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淑媛 李昆 李雪梅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7期415-416,共2页
目的分析1999-2006年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6年红塔区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8年来,共发病53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0.0/1... 目的分析1999-2006年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伤寒副伤寒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6年红塔区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8年来,共发病532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30.0/10万,各年发病率在6.3/10万~371.0/10万之间。全年均有发病,5-10月发病率较高,占发病总数的67.8%;性别差异不明显;20~39岁的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占发病总数的54.7%;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工人、干部职员为主,占发病总数的76.2%。结论红塔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分析
下载PDF
2004-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高金霞 张静 《疾病监测》 CAS 2008年第11期698-701,共4页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暴发危险原因,为提高暴发调查能力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调查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暴发危险原因,为提高暴发调查能力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调查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31起伤寒和46起副伤寒暴发疫情,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62.20%);伤寒暴发疫情病原学确诊比例达29.03%,副伤寒达43.47%。暴发地点以农村村寨(44.16%)和学校(33.77%)为主,尤以乡镇中学(53.84%)多发;以甲型副伤寒暴发为主(57.14%);全国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以饮用水污染引起为主(54.55%),其次为食源性(23.38%)。结论应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监测和管理力度,加强对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发热症状监测,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暴发危险因素信息应作为法律法规的修订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暴发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78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万蕾 肖柯玲 +1 位作者 叶晓光 黄远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225-226,共2页
目的了解近10年广州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间我院伤寒、副伤寒的住院病例。结果78例病例中,伤寒63例(80.8%),副伤寒15例(19.2%)其中副伤寒甲13例、副伤寒乙2例,副伤寒病例占构成比... 目的了解近10年广州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间我院伤寒、副伤寒的住院病例。结果78例病例中,伤寒63例(80.8%),副伤寒15例(19.2%)其中副伤寒甲13例、副伤寒乙2例,副伤寒病例占构成比从1997~2001年的8.3%(3/36)上升至2002~2006年的28.6%(12/42)。男性41例、女性37例,全年均有散发。发热,肝、脾肿大,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嗜酸粒细胞减少是伤寒、副伤寒的主要临床特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均较少见。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血/骨髓培养阳性率33.3%,肥达反应阳性率82.1%。伤寒、副伤寒对氟喹诺酮类或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敏感,平均热退时间(5.3±2.5)d。结论近年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下降,副伤寒病例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伤寒、副伤寒多呈不典型临床表现,最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肾损害亦不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临床分析 并发症
下载PDF
浙江省1997~2006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秦淑文 陈恩富 +5 位作者 谢淑云 柴程良 余昭 莫顺堂 韦余东 吕华坤 《浙江预防医学》 2008年第5期1-2,5,共3页
目的分析1997~2006年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浙江省历年疫情资料录入EXCEL2003中整理数据后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1997~2006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以2004年为高峰的单型变化趋势,... 目的分析1997~2006年浙江省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伤寒副伤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浙江省历年疫情资料录入EXCEL2003中整理数据后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1997~2006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呈现以2004年为高峰的单型变化趋势,地区上仍以沿海地区为高发,发病以春季和夏秋季为主,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构成以农民、学生、工人为主,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爆发疫情以水型为主。病例多为甲型副伤寒。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主要对磺胺(SD)产生耐药,不同型别沙门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不同。结论伤寒副伤寒发病率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局部仍有爆发,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甲型副伤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落实改水改厕等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下载PDF
2016-2018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贾蕾 田祎 +2 位作者 刘白薇 庞星火 王全意 《首都公共卫生》 2019年第6期313-315,共3页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现有防控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中2016-2018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北京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现有防控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网络直报系统中2016-2018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北京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56例,报告病例集中在6-8月,共报告33例(33/56);20~49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较多,共报告43例(43/56),城区报告病例数高于郊区。伤寒、副伤寒发病后9 d左右可以明确诊断。2018年北京市报告一起输入性伤寒暴发疫情。结论北京市对于夏季炎热季节出现相关症状的青壮年,应考虑伤寒、副伤寒感染可能;应详细调查外地感染后回京的病例,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描述流行病学
下载PDF
78例伤寒、副伤寒临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邓蕙 余泽波 段明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重庆地区伤寒、副伤寒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5年间收治的伤寒、副伤寒病例。结果伤寒病例比重有下降趋势,副伤寒病例比重则从1999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5.6%。临床以发热、相对缓脉、脾大... 目的了解近年来重庆地区伤寒、副伤寒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5年间收治的伤寒、副伤寒病例。结果伤寒病例比重有下降趋势,副伤寒病例比重则从1999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5.6%。临床以发热、相对缓脉、脾大,血白细胞下降、腹泻为主要表现,玫瑰疹、表情淡漠较少见,大多数病人的热型以不规则或弛张热为主,典型的稽留热仅占25.6%。常见的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和支气管肺炎。伤寒、副伤寒对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很好的敏感性。结论部分病例临床表现已不典型;近年来副伤寒比重有上升的趋势;氟喹诺酮类药物仍为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肥大氏反应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静静 谢志强 +2 位作者 康锴 穆玉姣 陈豪敏 《当代医学》 2012年第14期159-161,共3页
目的了解2011年河南省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监测数据,描述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通过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河南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64例,发病率为0.1744/10万,... 目的了解2011年河南省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监测数据,描述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特征,通过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河南省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64例,发病率为0.1744/10万,其中伤寒105例,发病率为0.1117/1万,副伤寒59例,发病率为0.0627/10万。男性发病率(0.2042/10万)高于女性(0.1440/10万)(χ2=4.884,P=0.0271)。发病率较高的时间在7、8月份,地区在郑州、三门峡和焦作等地,年龄在3岁以下儿童,发病主要集中在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中。结论应加强疫情监测,关注伤寒、副伤寒的高发季节高发地区和高发人群,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发病率 流行病学特征
下载PDF
邯郸市伤寒发病的气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健 果丽平 李燕霞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163-1165,共3页
目的查找适用于研究伤寒发病率和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探讨邯郸市伤寒的气象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1—2010年邯郸市伤寒疫情资料、气象资料和人口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气象参数的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本组气象因... 目的查找适用于研究伤寒发病率和气象因素之间关系的科学方法,探讨邯郸市伤寒的气象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1991—2010年邯郸市伤寒疫情资料、气象资料和人口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气象参数的共线性诊断结果显示,本组气象因子数据容差最小为0.014,方差膨胀因子最大达73.264。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伤寒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小型蒸发量、月总降雨量、月日照时数、月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相关(P<0.05或<0.01)。其中月平均气温与伤寒月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r_s=0.592)。③气象参数的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气象参数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结论邯郸市10个气象参数之间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月平均气温是影响伤寒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非自然水因因子是影响伤寒发病的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气象学 医学 流行病学 因子分析
下载PDF
广西全州县2004—2011年伤寒及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小垒 房天喜 +2 位作者 莫春凤 邓娇凤 黄亚铭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第10期1489-1490,1493,共3页
目的了解桂北地区全州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为该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该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疫情资料。结果该县伤寒和副伤寒病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33.46/10万,伤寒病例占64.56%,... 目的了解桂北地区全州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流行特征,为该县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和分析该县2004—2011年伤寒和副伤寒疫情资料。结果该县伤寒和副伤寒病例人群年均发病率为33.46/10万,伤寒病例占64.56%,副伤寒病例占35.44%,无一例死亡。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出现,高发年龄组为5~〈25岁,占总病例数的40.46%。总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56.59%,女性占43.41%。发病人群以农民和学生为主,分别占50.90%和29.79%。全年每月均有病例出现,高峰期在5~9月份,占总病例数的58.25%。该县18个乡镇均有病例出现,病例数出现较多的前5个乡镇均为交通便利的地方。结论该县伤寒和副伤寒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病率较高的县份之一,通过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近2年发病人数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伤寒 流行病学 副伤寒 预防和控制 伤寒 流行病学 伤寒 预防和控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临沂市2003—200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红 赵利江 马万赋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347-348,共2页
目的探讨2003-2005年伤寒、副伤寒在临沂市的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市2003-200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总和统计和年代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5年共发生伤寒、副伤寒2125例,年平... 目的探讨2003-2005年伤寒、副伤寒在临沂市的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市2003-2005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总和统计和年代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5年共发生伤寒、副伤寒212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6/10万,发病集中在6~11个月,占85.88%;年龄主要集中在10-54岁,占69.70%;农民和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占80.15%。结论查源、灭源是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疫情分析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2004-2007年宜宾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少平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12期984-985,共2页
目的分析宜宾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共发病245例,其中筠连县发病166例,占67.75%;年平均发病率为1.24/10万,各年发病率在0.55/10万~2.41/10万之间,全年均可... 目的分析宜宾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方法对2004-2007年宜宾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4年共发病245例,其中筠连县发病166例,占67.75%;年平均发病率为1.24/10万,各年发病率在0.55/10万~2.41/10万之间,全年均可发病,性别没有明显差别;40岁以下年龄,占发病总数的84.90%;职业以学生、农民、干部职员、家务及待业人员、散居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71.84%。结论宜宾市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为发病主要集中在筠连县,职业分布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副伤寒 流行病学 分析
下载PDF
郴州市2005~2012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卫 刘晓峰 +1 位作者 朱韩武 李成华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分析郴州市2005~2012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为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郴州市近8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情况。结果郴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062例,发病率为1.61~6.70/10... 目的分析郴州市2005~2012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为制定伤寒副伤寒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郴州市近8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情况。结果郴州市2005~2012年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062例,发病率为1.61~6.70/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农民、学生和儿童为主,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下,地区分布上表现为相对集中趋势。结论郴州市2005~2012年伤寒副伤寒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部分高发地区发病下降迅速。但需加强对农民、学生和儿童等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改善农村地区卫生条件和加强疫情监测,进一步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监测分析
下载PDF
杭州市下城区1994~2002年伤寒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寿钧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6-1017,1022,共3页
[目的]了解1994~2002年杭州市下城区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综合措施在预防伤寒中的效果。[方法]发病趋势分析采用cox-stuart检验,发病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经过趋势分析显示1994~2002年下城区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2002年的伤... [目的]了解1994~2002年杭州市下城区伤寒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综合措施在预防伤寒中的效果。[方法]发病趋势分析采用cox-stuart检验,发病率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经过趋势分析显示1994~2002年下城区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2002年的伤寒发病率(0.62/10万)与1994年(5.42/10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城区的伤寒发病率自1994年起逐年下降,至2002年降至历史最低,其间曾发生过1次伤寒疫情在局部范围内小规模暴发,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得到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流行病学 分析
下载PDF
义乌市某企业甲型副伤寒流行病学调查
17
作者 胡跃强 王凤英 +1 位作者 傅涛 叶晓军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142,共2页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一起甲型副伤寒疫情的调查,摸索引起该次疫情的流行因素,从而为今后控制甲型副伤寒疫情流行提供经验。[方法]通过描述和分析病例三间分布、流行病学接触史(饮水、饮食和与病人接触)特征等初步得出引起流行的可能传染... [目的]通过对某企业一起甲型副伤寒疫情的调查,摸索引起该次疫情的流行因素,从而为今后控制甲型副伤寒疫情流行提供经验。[方法]通过描述和分析病例三间分布、流行病学接触史(饮水、饮食和与病人接触)特征等初步得出引起流行的可能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再对病例进行流行因素病例对照研究,以1︰2匹配,计算OR值进行分析。[结果]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认为某企业甲型副伤寒疫情主要是进食不洁食物及跟甲型副伤寒病人密切接触引起。[结论]本次疫情是一起因食物污染,直接或者间接与甲型副伤寒病人密切接触而引起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 流行病学 分析
下载PDF
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田祎 贾蕾 +5 位作者 钱海坤 高志勇 刘白薇 霍达 庞星火 王全意 《首都公共卫生》 2016年第6期241-244,共4页
目的 分析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本市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数据,分析其流行概况、人群分布、时间和地区分布。结果 2004-201... 目的 分析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本市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数据,分析其流行概况、人群分布、时间和地区分布。结果 2004-2015年伤寒、副伤寒呈散发状态,无明显上升和下降趋势。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9∶1,20岁~和3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较多,共占总病例数的47.24%。公务人员及职员发病数最多,占病总数的22.05%。2004-2015年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数中,城六区报告的总病例数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4.02%(188/254)。报告病例最多的为朝阳区,占发病总数的18.11%(46/254)。夏秋季7-10月份为北京市伤寒、副伤寒病例的发病高峰。结论2004-2015年北京市伤寒、副伤寒呈散发状态,高危人群为公务人员及职员,应针对性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伤寒、副伤寒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回顾性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全文增补中
成都地区腹泻儿童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俊英 谢晓丽 +1 位作者 熊励晶 商丽红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881-885,共5页
目的分析成都市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腹泻儿童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控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腹泻儿童72株肠道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培养5934份粪便标... 目的分析成都市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腹泻儿童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为食品安全控制及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腹泻儿童72株肠道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及药敏试验。结果培养5934份粪便标本只检出伤寒沙门菌、乙型副沙门菌、丙型副沙门菌三种血清型72例(检出率1.2%),伤寒沙门菌、乙型副沙门菌、丙型副沙门菌检出率分别25%(17/72)、69.4%(50/72)、5.6%(4/72)。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检出率总体呈逐年增高趋势,乙型副伤寒从2014年开始上升,伤寒从2016年开始上升。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全年除1月和2月份外均有检出,主要分布在5~11月占91.7%(66/72),6~9月是检出高峰占65.3%(47/72)。0~6个月患儿感染率低于7月~6岁患儿(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岁以下是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占88.9%(64/72)。感染数男孩∶女孩=1.3∶1。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84.7%(61/72)、29.2%(21/72)、8.3%(6/72)、2.8%(2/72)。结论成都市儿童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感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3岁以下为高发;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要血清型,其次为伤寒沙门菌;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经验性用药首选头孢三代;临床医生应规范用药,改善卫生条件和习惯是目前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伤寒 副伤寒 肠热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1949~1996年大巴山区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20
作者 彭开国 张光明 王仁凡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3162-3163,共2页
目的分析大巴山区伤寒流行特征,总结伤寒在特定区域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描述伤寒发病特点和规律。结果 1949~1996年间,辖区伤寒发病4 471例,年均发病率5.18/10万。发病率以1956和1960年为高;... 目的分析大巴山区伤寒流行特征,总结伤寒在特定区域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描述伤寒发病特点和规律。结果 1949~1996年间,辖区伤寒发病4 471例,年均发病率5.18/10万。发病率以1956和1960年为高;以通川区1 676例为最多,占病例数的37.48%;每月均有发病,并以5~10月较多;职业以农民为多,工人次之;部分暴发流行时发病有家庭聚集性;流行因素为生活饮用水受污染。结论卫生基础资源差是大巴山区时有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伤寒是威胁大巴山区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流行特征 分析 大巴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