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phoon Vortex Self-Organization in a Baroclinic Environment
1
作者 滕代高 罗哲贤 +2 位作者 余晖 李春虎 代刊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9年第5期539-549,共11页
Self-organization of typhoon vortex in a baroclinic environment is studied based on eight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PSU/N... Self-organization of typhoon vortex in a baroclinic environment is studied based on eight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the fifth-gener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PSU/NCAR) Mesoscale Model (MM5).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re are only two 400-km-away mesoscale axisymmetric vortices with a radius of 500 km in the initial field, the two vortices move away from each other during co-rotating till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greater than a critical distance named co-rotating critical distance. Then, they stop co-rotating. The situation is changed when a small vortex with a radius of 80 kin is introduced in between the two vortices in the initial field, with the two initially separated vortices approaching each other during their co-rotation, and finally self-organizing into a typhoon-like vortex consisting of an inner core and spiral bands. This result supports both Zhou Xiuji's view in 1994 and the studies in the barotropic framework concerning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ame and different scales of vortices. Six other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vortex parameters, including the initial position of the small-scale vortex, the distance and intensity of the initially axisymmetric binary mesoscale vortices.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itial axisymmetrie mesoscale vortice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 that influences the self-organizing process of the final typhoon-like vortex. This conclusion is similar to that obtained from barotropical model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ORGANIZATION small-scale vortex mesoscale vortex typhoon vortex three-dimensional vortex
原文传递
IMPACTS OF UPPER-LEVEL COLD VORTEX ON THE RAPID CHANGE OF INTENSITY AND MOTION OF TYPHOON MERANTI(2010)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英 郭丽霞 +1 位作者 许映龙 胡姝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2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Typhoon Meranti originat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ff the south tip of the Taiwan Island in 2010.It moved westward entering the South China Sea,then abruptly turned north into the Taiwan Strait,got intensified... Typhoon Meranti originated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off the south tip of the Taiwan Island in 2010.It moved westward entering the South China Sea,then abruptly turned north into the Taiwan Strait,got intensified on its way northward,and eventually made landfall on Fujian province.In its evolution,there was a northwest-moving cold vortex in upper troposphere to the south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Subtropical High).In this paper,the possible impacts of this cold vortex on Meranti in terms of its track and intensity variation is investigated using typhoon best track data from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analyses data of 0.5×0.5 degree provided by the 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 of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GMS satellite imagery and Taiwan radar data.Results show as follows:(1)The upper-level cold vortex was revolving around the typhoon anticlockwise from its east to its north.In the early stage,due to the blocking of the cold vortex,the rol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to steer Meranti was weakened,which results in the looping of the west-moving typhoon.However,when Meranti was coupled with the cold vortex in meridional direction,the northerly wind changed to the southerly at the upper level of the typhoon;at the same time the Subtropical High protruded westward and its southbound steering flow gained strength,and eventually created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southerly winds in both upper and lower troposphere suddenly steered Meranti to the north;(2)The change of airflow direction above the typhoon led to a weak vertical wind shear,which in return facil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Meranti.Meanwhile,to the east of typhoon Meranti,the overlapped southwesterly jets in upper and lower atmosphere accelerated its tangential wind and contributed to its cyclonic development;(3)The cold vortex not only supplied positive vorticity to the typhoon,but also transported cold advection to its outer bands.In conjunction with the warm and moist air masses at the lower levels,the cold vortex increased the vertical instability in the atmosphere,which was favorable for convection development within the typhoon circulation,and its warmer center was enhanced through latent heat release;(4)Vertical vorticity budget averaged over the typhoon area further shows that the intensification of a typhoon vorticity column mainly depends on horizontal advection of its high-level vorticity,low-level convergence,uneven wind field distribution and its convectiv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per-level cold vortex typhoon INTENSIFICATION north turning Taiwan strait
下载PDF
A typhoon-like vortex solution of incompressible 3D inviscid flow 被引量:4
3
作者 L.Sun 1,2,a) 1)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026,China 2) LASG,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 《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 CAS 2011年第4期45-46,共2页
This letter obtains a typhoon-like vortex solution by solving the Bragg-Hawthorne equation.The solution describes spiral paths of fluid material element on the Bernoulli surface,whereas some new exact solutions are ob... This letter obtains a typhoon-like vortex solution by solving the Bragg-Hawthorne equation.The solution describes spiral paths of fluid material element on the Bernoulli surface,whereas some new exact solutions are obtained which are bounded in the whole region.The first one is a continued umbrella vortex solution,which is a typhoon-like vortex.The second one is a multi-planar solution,which is periodic in z-coordinate.Within each layer,there is an umbrella vortex solution similar to the first one.The above explicit solutions can be applied to the study of radial structure of typhoon.Both the solutions and the approaches used in the present work can also be applied to other complex f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ler equations exact solution umbrella vortex typhoon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TYPHOON'S ANOMALOUS TRACK (Ⅰ)──RANKINE VORTEX MODEL
4
作者 林缅 李家春 李栎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8年第3期207-211,共5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simualting symmetric and simulating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typhoonby using Rankine vortex model. Considering similarity between tropical cyclone andthe Rankine vortex,the paper has ... This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for simualting symmetric and simulating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typhoonby using Rankine vortex model. Considering similarity between tropical cyclone andthe Rankine vortex,the paper has qualitatively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s In order to decide quantitatively Rankine vortex's parameters to simulate typhoon'sstructure, the paper has dealt with TCM data .for Yancy Typhoon (9012) as initial fields.. These results are considered a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ing typhoon motion by C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Rankine vortex least square method
下载PDF
吉林省玉米倒伏灾害天气分型及典型过程分析
5
作者 王冬妮 云天 +1 位作者 任航 苏丽欣 《气象科技》 2024年第4期560-570,共11页
为探求造成吉林省玉米倒伏灾害的天气系统类型、特征及发生规律,利用历史灾情和玉米发育期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典型个例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造成玉米倒伏灾害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造成玉米倒伏灾害的天气系统主要有... 为探求造成吉林省玉米倒伏灾害的天气系统类型、特征及发生规律,利用历史灾情和玉米发育期数据、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典型个例分析方法,对吉林省造成玉米倒伏灾害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造成玉米倒伏灾害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台风、东北冷涡、低空切变线及高空槽。玉米拔节—抽雄期倒伏主要受东北冷涡影响,抽雄-乳熟期主要受低空切变线、高空槽影响,乳熟-成熟期主要受北上台风影响。台风是造成吉林省玉米倒伏最为严重的天气系统,影响范围广,其移动路径对作物倒伏灾害的发生范围起决定性作用,倒伏灾害多发生在台风移动路径的西侧或北侧,地面低压系统的北侧。东北冷涡次之,倒伏主要发生在水汽、动力、热力和对流不稳定条件均最为显著的冷涡东南象限。低空切变线、高空槽影响范围小,低空切变线类倒伏发生位置取决于低空切变线或辐合线的位置。高空槽类倒伏一般发生在高空槽前,地面冷锋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倒伏 天气系统 台风 冷涡
下载PDF
台风“美莎克”对黑龙江的影响及其非对称结构特征
6
作者 曲哲 孙鹏飞 +4 位作者 张礼宝 王爱香 袁园 石磊 杨晓宇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及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09号台风“美莎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位置偏北,并与北侧阻高合并形成高压坝阻挡;“美莎克”沿副高外围北上与中纬度低涡及冷空气相...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及ERA5(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09号台风“美莎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位置偏北,并与北侧阻高合并形成高压坝阻挡;“美莎克”沿副高外围北上与中纬度低涡及冷空气相互作用,变性后斜压性明显加大,低涡增强;“美莎克”携带大量水汽,同时中低空急流将海上水汽持续向黑龙江输送,并在黑龙江强烈辐合,形成强的水汽辐合区和水汽辐合带;高低空急流耦合构成强的垂直环流,对应非常强的垂直上升速度;副热带高压向西北伸展,高空引导气流和热成风方向转为西北-东南向,促使“美莎克”登陆后向西北移动,穿过黑龙江,是黑龙江出现大暴雨的主要原因。分析台风中心涡度、散度、垂直速度、位温、湿位涡等物理量的三维结构变化,认识台风在北上登陆中的变性过程以及降水出现非对称结构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莎克 台风 暴雨 副热带高压 中纬度低涡 非对称性结构
下载PDF
一次有台风影响的广元市中东部暴雨过程分析
7
作者 黄亚林 孙美玲 王璐思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7期111-114,共4页
利用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MICAPS高空实况资料、雷达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9年7月19日广元市中东部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期间,受高空低值系统和低层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同时伴随有台风活动,低层水汽条... 利用地面自动站降水资料、MICAPS高空实况资料、雷达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对2019年7月19日广元市中东部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过程期间,受高空低值系统和低层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同时伴随有台风活动,低层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充沛。台风在此次过程中的作用,一是阻挡高空低值系统的东移,使影响系统较长时间维持在暴雨区;二是台风北侧偏东风气流将大量水汽源源不断向暴雨区输送。低涡切变线有利于水汽的辐合上升,在不稳定的暖湿大气层结中,地面弱冷空气入侵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雷达特征显示广元市中东部为明显的片状混合云回波,中心回波强度超过45 dBZ,与强降雨中心落区一致。此次过程数值预报对形势的预报较为准确,对量级预报也有较好把握,但对落区预报较实况存在一定偏差,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台风 雷达回波 低涡切变线 数值预报
下载PDF
基于风振理论的塔式起重机非工作状态风荷载探讨
8
作者 黄仕修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目前我国起重机械的理论设计中,非工作状态下风荷载采取回避风载共振的方法,从结构件刚性、结构形式等方面采取措施,使起重机的结构自振频率避开漩涡脱落的频率,防止发生共振现象。针对风载较敏感的起重机械,本文通过自制的简单风洞实验... 目前我国起重机械的理论设计中,非工作状态下风荷载采取回避风载共振的方法,从结构件刚性、结构形式等方面采取措施,使起重机的结构自振频率避开漩涡脱落的频率,防止发生共振现象。针对风载较敏感的起重机械,本文通过自制的简单风洞实验,模拟建筑工地施工普通塔式起重机的典型倒塌案例,分析塔式起重机因台风引发的耦合共振现象。就台风危害的特点提出正确对待塔式起重机的结构风工程,为塔式起重机及其附着装置设计和增强抗风防台方案设计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式起重机 台风 漩涡脱落 风振响应
下载PDF
2019年盛夏最大降水环流成因分析
9
作者 石红艳 杨宁 +1 位作者 李凤毅 孙景文 《黑龙江气象》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利用1961-2020年黑龙江省盛夏(7-8月)降水量、NCAR/NCEP大气再分析和Nino34 SST资料,分析2019年盛夏黑龙江降水异常与ENSO事件背景下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盛夏黑龙江省降水处于多水时段,ENSO暖事件多发期降水偏多发生的概率... 利用1961-2020年黑龙江省盛夏(7-8月)降水量、NCAR/NCEP大气再分析和Nino34 SST资料,分析2019年盛夏黑龙江降水异常与ENSO事件背景下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9年盛夏黑龙江省降水处于多水时段,ENSO暖事件多发期降水偏多发生的概率增加。指出了2019年降水特点主要受东北冷涡与3次台风北上相互作用,发生6次重大降水过程;500 hPa高度距平场为西北-东南向呈“+、-、+”形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东,脊区向北伸展有利台风北上;低纬主要有3支强南风距平气流北上进入气旋环流,为维持台风暴雨提供充足水汽;黑龙江中部和东部地区最大上升气流速度出现在600-300 hPa高度,也是台风活跃区,辐合明显,黑龙江省强降水出现在东部最大降水中心,落区位于三江平原北部鹤岗至萝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年盛夏强降水 气候背景 冷涡与台风结合 大尺度环流成因 物理量分析
下载PDF
The Dyna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ave Structure of Typhoon Rananim (2004) 被引量:4
10
作者 明杰 倪允琪 沈新勇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23-542,共20页
Typhoon Rananim (2004) was one of the severest typhoons landfalling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96 to 2004. It brought serious damage and induced prodigious economical loss. Using a new generation of mesoscale model... Typhoon Rananim (2004) was one of the severest typhoons landfalling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96 to 2004. It brought serious damage and induced prodigious economical loss. Using a new generation of mesoscale model, named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WRF) modeling system, with 1.667 km grid horizontal spacing on the finest nested mesh, Rananim was successfully simulated in terms of track, intensity, eye, eyewall, and spiral rainbands. We compared the structures of Rananim to those of hurricanes in previous studies and observations to assess the validity of simula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3D) dynamic and thermal structures of eye and eyewall were studied based on the simulated results. The focus was investig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rtex Rossby waves in the inner-core region. We found that the Rossby vortex waves propagate azimuthally upwind against the azimuthal mean tangential flow around the eyewall, and their period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an air parcel moving within the azimuthal mean tangential flow. They also propagated outward against the boundary layer inflow of the azimuthal mean vortex. Puthermore, we studi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piral potential vorticity (PV) bands and spiral rainbands, and found that the vortex Rossby wave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spiral rainba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al structure vortex Rossby wave spiral rainband typhoon
下载PDF
两次西风槽影响下北上台风导致的强降水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宏 卢焕珍 +1 位作者 孙密娜 韩婷婷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6,共14页
利用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逐时自动站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的云顶亮温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106号台风“烟花”和1810号台风“安比”在北上过程中... 利用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逐时自动站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Y-4A卫星的云顶亮温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2106号台风“烟花”和1810号台风“安比”在北上过程中受到西风带高空槽影响导致天津地区强降水落区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两次台风在北上过程中,均受到高空槽和冷空气的影响,但是由于台风结构不同,西风槽和北上台风结合后引发的暴雨位置和强度有所区别。台风“安比”维持正压结构,降水持续时间短、降水强度大,大暴雨主要集中在天津西部;而台风“烟花”存在斜压性,降水持续时间长、效率低,大暴雨主要位于天津东部。在台风“安比”期间,副热带高压东撤,槽后冷空气渗透与偏东南暖湿低空急流交汇共同导致大气层结向不稳定状态发展,中尺度云团发展,正涡度强度明显增大,高层高位涡气流到达对流层低层,位涡下传引起低层位涡增大,强降水与对流层低层螺旋度中心、锋区以及偏东水汽输送关系密切;而台风“烟花”与西风槽合并后中尺度云团不明显,暴雨区西侧和北侧的θse密集带发生倾斜,斜压性增强,强降水站点主要位于锋生函数和假相当位温的梯度区,偏南水汽输送为持续降水提供水汽来源,降水的雨强较小,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西风槽 位涡 水汽输送
下载PDF
台风“海葵”残涡长久维持及引发广西极端强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确略 杨延志 +2 位作者 黄小燕 张容菁 陈明璐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4期14-22,共9页
基于实况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气候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风云气象卫星四号A星(FY4A)红外云图以及玉林双偏振雷达等资料,对2023年台风“海葵”残涡复杂路径、长久维持原因及引发广西极端强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 基于实况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气候第五代大气再分析数据集(ERA5)、风云气象卫星四号A星(FY4A)红外云图以及玉林双偏振雷达等资料,对2023年台风“海葵”残涡复杂路径、长久维持原因及引发广西极端强降水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残涡前期为三面高压坝阻拦,主要受大陆高压南侧弱偏东气流的引导缓慢西行。后期夹在两个高压之间的鞍型场中,随着大陆高压的减弱以及西南季风的增强,引导气流随之发生转换。这是“海葵”长久维持、一度在桂东南回旋的环流背景。(2)纬向带状弱的垂直风切变,“海葵”涡旋系统结构在中低层保持相对完整,残涡东侧始终与西南季风相连及下游暖区为残涡提供的能量补给,是有利残涡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因素。(3)多种动力影响因子呈现不对称分布,且随着残涡移动而发生变化,导致残涡强降水落区位置发生相应变化。随着残涡进入广西,其东南侧的辐合渐近线趋于靠近残涡中心,残涡在桂东南长时间的回旋停留,卷入的西南季风与东南风的辐合形成螺旋雨带,“列车效应”长时间影响桂东南是造成该地区极端强降水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残涡 长久维持 极端强降水 辐合渐近线
下载PDF
台风“烟花”衰减后引发江苏中部降水加强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静怡 武艳 +2 位作者 席琳 薛丹 张庆池 《气象科技》 2023年第6期835-847,共13页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在7月28日衰减为热带低压后,台风外围螺旋雨带致使江苏中部接连出现降水突增现象。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MWF-FINE数值模式产品对于形势场... 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在7月28日衰减为热带低压后,台风外围螺旋雨带致使江苏中部接连出现降水突增现象。本研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CMWF-FINE数值模式产品对于形势场预报较为准确,但中尺度CMA模式更能体现极端降水的量级和落区。分析降水增强原因可知,“烟花”移动时受到高空引导气流作用较小,其在安徽境内打转时,西风槽携带弱冷空气南下降低了大气稳定度并强迫暖湿空气抬升。高低空散度场与涡度场集中在较窄区域内,构成了垂直互耦的优势配置,有利于形成强烈且深厚的上升运动,是暴雨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动力机制。强降水区位于湿位涡(MPV)负中心的暖湿气流中,MPV负值区可反映暴雨落区。MPV1和MPV2分布体现了冷空气入侵所引发的对流降水特征。此外,江苏中部位于螺旋云带右侧高湿高能区,东北气流与西南气流汇合形成了旺盛的线状对流云团,配合地面辐合线对中尺度系统的触发和维持,从而产生极端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烟花” 极端强降水 对流不稳定 湿位涡 MPV
下载PDF
台风涡旋螺旋波及其波列传播动力学特征:诊断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徐祥德 张胜军 +1 位作者 陈联寿 魏凤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41,I001,共10页
运用台风移动涡旋影响域统计分析动态区域序列概念 ,采用 3个目标台风卫星TBB 资料 ,对台风螺旋云带波列结构特征进行了功率谱合成分析。研究结果揭示出台风涡旋中心与周边区域对流云的相关场呈螺旋带波状特征 ;台风影响域螺旋波亦表现... 运用台风移动涡旋影响域统计分析动态区域序列概念 ,采用 3个目标台风卫星TBB 资料 ,对台风螺旋云带波列结构特征进行了功率谱合成分析。研究结果揭示出台风涡旋中心与周边区域对流云的相关场呈螺旋带波状特征 ;台风影响域螺旋波亦表现出显著次天气、中尺度波动特征 ,其波动周期尺度及其传播相速可类似重力内波与涡旋Rossby波 ,即周期呈双峰特征 ,为大于 6h与 2 4h左右时间尺度 ;螺旋波高、低空流型特征与台风的维持、发展结构特征相关 ;扰动TBB场时间偏差分布呈类似涡旋Rossby波螺旋波列 ,其波列路径与涡旋Rossby波传播特征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涡旋螺旋波 传播 动力学 波列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华北大暴雨过程特征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40
15
作者 孙建华 张小玲 +1 位作者 卫捷 赵思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2-506,共15页
首先对1960~1999年的华北夏季暴雨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又进一步对1990~1999年造成夏季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夏季每10年发生的暴雨和大暴雨次数基本相当,40年中山西和河北的北... 首先对1960~1999年的华北夏季暴雨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之后,又进一步对1990~1999年造成夏季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型研究.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夏季每10年发生的暴雨和大暴雨次数基本相当,40年中山西和河北的北部暴雨发生次数在20次以上,沿海地区暴雨发生次数为60~100次.1990~1999年的6~8月华北地区发生大暴雨共39天,大体可分为5型:1型为台风与低槽(低涡)远距离相互作用;2型为低涡(登陆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3型为登陆台风北上受高压阻挡停滞;4型为低涡暴雨;5型为暖切变暴雨.其中,台风和低涡是主要影响系统.最后,对北京夏季的暴雨过程也进行了统计和分型研究.40年中有7年未发生暴雨,而最多的年份发生了5次,存在很明显的年变化.研究表明,尽管北京暴雨具有华北暴雨的共同特征,但也有北京地区的特点,如以暴雨频次而言,最多的是低涡暴雨,其次是台风与低槽(低涡)相互作用型.另外,低槽冷锋暴雨也是一类值得关注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大暴雨 台风 低涡暴雨 暖切变暴雨
下载PDF
2006年夏季主要天气系统及环流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红 卫捷 +2 位作者 孙建华 赵思雄 陶诗言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9,共12页
简要介绍了2006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6年夏季我国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淮河流域、东北大部、河套西部降雨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雨偏少。6月造成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7、8月则为台风。2006年... 简要介绍了2006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6年夏季我国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淮河流域、东北大部、河套西部降雨异常偏多,而长江流域降雨偏少。6月造成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7、8月则为台风。2006年的梅雨期在典型梅雨常见的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均未建立,中高纬度高压位于贝加尔湖以西,低纬度副高位置比气候平均稍偏北。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多为低槽冷锋造成。东北地区多低涡活动。2006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偏早、偏多、偏强,特别是4号台风“碧利斯”和8号台风“桑美”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西南地区的高温日数异常偏多,四川、重庆出现了特大伏旱,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数偏少,但也出现了持续闷热天气,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也偏多,东北基本未出现高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强降雨 梅雨 台风 东北低涡 高温酷暑
下载PDF
2005年夏季的主要天气及其环流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孙建华 卫捷 +1 位作者 赵思雄 陶诗言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8-154,共17页
简要讨论了2005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5年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特别是新疆地区降雨异常偏多,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而长江流域出现了空梅。造成6月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 简要讨论了2005年夏季的主要天气过程和形势。2005年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降雨量接近常年同期或偏多,特别是新疆地区降雨异常偏多,华南地区出现严重洪涝,而长江流域出现了空梅。造成6月华南地区强降雨的影响天气系统为切变线和地面静止锋,主要为从东北和西北来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于华南地区而形成。2005年与1994、1998年环流的对比表明,1998年西南季风强度比1994、2005年都要弱,但2005年梅雨期东阻位置在贝加尔湖东侧,比1998年的鄂霍次克阻高偏西,中纬度地区多小槽活动,贝加尔湖地区没有长波槽建立,中高层西风急流带偏北大约10个纬度,低层西南风急流也偏北,有利于北方降水的发生。2005年夏季登陆我国的台风偏多,强度较强,这是又一特点。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多与登陆或西太平洋上活动的台风有关;东北地区多低涡活动。与2004年对比,2005年华北地区的高温日数偏多,而且出现持续闷热天气,江南部分地区的高温天数也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汛期 梅雨 台风 东北低涡 高温酷暑
下载PDF
台风“狮子山”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所致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21
18
作者 任丽 赵玲 +2 位作者 孙磊 韩冰 张月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9年第1期44-51,共8页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FNL的1.0°×1.0°气象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第10号(简称1610号)台风"狮子山"北上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在中国东北地区引发暴雨过程进行追踪和诊断分析,探究此次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FNL的1.0°×1.0°气象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第10号(简称1610号)台风"狮子山"北上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在中国东北地区引发暴雨过程进行追踪和诊断分析,探究此次暴雨天气发生、发展的动力学、热力学和不稳定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强降水先后由西风带低涡和台风"狮子山"2个系统活动造成。在2个气旋逐渐接近过程中,台风东北侧的东南急流把海上的热量和水汽向低涡环流输送,在倒槽切变处辐合抬升,产生暴雨。大暴雨区位于倾斜锋区附近,对流稳定,中层存在湿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加强降水强度。东北地区东部处于高空急流核右后方和低空急流核前方,高、低空急流耦合的区域,使高层强辐散和低层强辐合叠置,加强了暴雨区的上升运动,从而加强了降水强度。地形对暴雨有增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低涡 湿位涡 地形
下载PDF
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滕代高 罗哲贤 +2 位作者 李春虎 余晖 代刊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80,共10页
文中利用MM5(V3),实施了8个数值试验,对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没有引进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两个初始分离的半径为500km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排斥,两个涡旋中心之间的距... 文中利用MM5(V3),实施了8个数值试验,对斜压大气中台风涡旋自组织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在试验1中,没有引进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两个初始分离的半径为500km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排斥,两个涡旋中心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致使双涡最终分离。(2)在试验2中引进了一个半径为80km的小涡旋,其他条件同试验1,两个初始分离的轴对称涡旋一边互旋,一边相互逼近,经自组织形成了一个由内区和螺旋带组成的类似于台风环流的较大尺度的涡旋。这个结果支持周秀骥在十多年前提出的重要观点,也支持以往在正压框架内的同类研究结果。(3)试验3—8为在前两个试验的基础上取不同初始涡旋参数的敏感性试验,其中,试验3和4为引入小涡旋不同初始位置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影响,试验5和6为不同初始轴对称双涡间距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影响,试验7和8反映了不同初始轴对称双涡强度对台风涡旋自组织的作用。它表明对涡旋自组织过程影响最大的涡旋初始参数是涡旋之间的距离,其与正压模式中的结果是类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 小涡旋 中尺度涡旋 台风涡旋 三维涡
下载PDF
一次台风与河套低涡共同影响的陕北暴雨分析 被引量:40
20
作者 张弘 陈卫东 孙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59,共8页
分析了黄土高原东部一次台风与河套低涡共同影响的陕北暴雨,结果表明:深厚、稳定的河套低涡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及位势不稳定等特征为暴雨区附近强烈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低空台风低压环流北侧偏东风气... 分析了黄土高原东部一次台风与河套低涡共同影响的陕北暴雨,结果表明:深厚、稳定的河套低涡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结构及位势不稳定等特征为暴雨区附近强烈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低空台风低压环流北侧偏东风气流形成的水汽和能量通道在地处内陆的陕北地区产生强水汽辐合,并导致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和释放,直接造成了台风外围远距离暴雨的发生。暴雨的形成与地面流场上中尺度辐合系统、卫星云图上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河套低涡 MβCSs 陕北暴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