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B-递归核函数SVR算法的U型折弯件模型参数优化研究
1
作者 徐承亮 胡梓枫 +1 位作者 曹志勇 张详林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5-121,共7页
影响U型折弯件回弹的因素众多,工件尺寸、力学性能、负载条件、材料各向异性等相互耦合,表现出高度复杂的非线性,从而导致回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板料折弯件回弹后的张开角(α)为目标函数,构建一个递归核函数支持向量回归(SVR... 影响U型折弯件回弹的因素众多,工件尺寸、力学性能、负载条件、材料各向异性等相互耦合,表现出高度复杂的非线性,从而导致回弹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本研究以板料折弯件回弹后的张开角(α)为目标函数,构建一个递归核函数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并部署到分支界限法(BB)中,从而筛选出维度为4的最优的特征变量参数子集,其决定系数(R^(2))为0.982147,均方误差(MSE)为0.00433,模型预测精度相对较高。算法优化得到的折弯件参数为:厚度(t)为12 mm,上模宽度(d)为90 mm,上模圆角半径(r)为9 mm,载荷速度(v)为10 mm/s。BB递归核函数SVR算法、有限元模拟和实际测量的α分别为16.3°、17.5°和18.2°,尽管有限元结果更接近于实际值,但是BB递归核函数SVR算法可以为有限元模拟提供筛选出的参数(t,d,r,v)的数据,以快速进行模拟并预测张开角α,并实现回弹补偿装置的高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折弯件 支持向量机 分支界限法 SVR算法
下载PDF
粉煤灰气力输送U型弯管冲蚀磨损规律研究
2
作者 魏洪政 王龙 李瑞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6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粉煤灰气力输送过程中灰尘颗粒对U型弯管的冲蚀磨损特性和颗粒运动情况。[方法]利用fluent软件中的DPM模型对U型弯管气力运输过程进行冲蚀磨损分析,通过建立U型弯管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分别针对不同的气体进口速度、灰尘颗粒粒... [目的]研究粉煤灰气力输送过程中灰尘颗粒对U型弯管的冲蚀磨损特性和颗粒运动情况。[方法]利用fluent软件中的DPM模型对U型弯管气力运输过程进行冲蚀磨损分析,通过建立U型弯管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分别针对不同的气体进口速度、灰尘颗粒粒径、颗粒质量流量和U型弯管转弯曲率半径等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当气体进口速度、颗粒质量流量增大时,最大冲蚀速率逐渐增大,且增长幅度明显;当转弯曲率半径增大时,最大冲蚀速率减小;当颗粒粒径增大时,最大冲蚀速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结论]研究成果可为U型弯管的设计和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冲蚀速率 u型弯管 数值模拟
下载PDF
U型弯道内L型丁坝群对不同水位水流水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3
作者 杨亚杰 杨海鹏 +3 位作者 景何仿 何斌 李昕 张茹凤 《水力发电》 CAS 2024年第5期117-121,共5页
弯道影响通航的同时,易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淤积等现象。L型丁坝群是一种常用的水利工程结构,能调整水流速度、改善水流动力学特性,用于保护河岸线、防止淤积。我国多数河流常年无固定水位,布置丁坝群后,不同水位下,丁坝群对水流特性的... 弯道影响通航的同时,易造成水土流失、河床淤积等现象。L型丁坝群是一种常用的水利工程结构,能调整水流速度、改善水流动力学特性,用于保护河岸线、防止淤积。我国多数河流常年无固定水位,布置丁坝群后,不同水位下,丁坝群对水流特性的影响情况值得研究。为此,通过试验,使用粒子图像测速系统和无线水位测量系统,分别对水流流速和水位等物理量进行测量、记录,并通过Matlab软件分析了不同水位下丁坝群对水流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随着水位的增加,水流速度逐渐减小,丁坝群下游部分是防冲刷和淤积的最佳位置,且坝高水深比影响丁坝作用的发挥,当比值为2.5左右时,可使丁坝群的作用得到良好发挥,在工程设计中可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弯道 L型丁坝群 坝高水深比 粒子图像测速系统 水力特性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FLOW THROUGH A ROTATING U-BEND DUCT
4
作者 吉洪湖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0年第1期84-89,共6页
The flow through a rotating U bend duct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visualization. The U bend duct has a cross section of 50 mm×50 mm and a ratio of bend mean radius R c to hydraulic diameter of the duct D of ... The flow through a rotating U bend duct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visualization. The U bend duct has a cross section of 50 mm×50 mm and a ratio of bend mean radius R c to hydraulic diameter of the duct D of 0.65. The rotation axis is parallel with the bend axis. Three cases with rotation number of Ro=-0.2, 0 and 0.2, respectively, are studied at a Reynolds number of 100 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rotation and bend curvature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flow field, especially in the downstream region of the bend. The evident difference among the flow patterns with different rotation number shows that the secondary flow induced by Coriolis force take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flow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visualization ROTATION cooling blade u bend square duct
下载PDF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构件N_(u)-M_(u)相关曲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颖 赵晖 +1 位作者 王蕊 陈鹏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与不锈钢的优点,在桥墩、海洋平台与输电塔结构中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此,该文基于前期试验,采用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对225个外包不锈钢管CFDST压弯构件进行了系统分析... 外包不锈钢管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构件结合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CFDST)与不锈钢的优点,在桥墩、海洋平台与输电塔结构中有广泛应用前景。为此,该文基于前期试验,采用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对225个外包不锈钢管CFDST压弯构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了各参数对该类压弯构件典型N/N_(u)-M/M_(u)曲线的影响,并将相关曲线与普通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该类压弯构件N/N_(u)-M/M_(u)相关曲线方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文自编纤维模型法程序可较好预测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压弯承载力以及N/N_(u)M/M_(u)曲线的发展;混凝土强度、内管径厚比、钢材屈服强度、空心率、名义含钢率与长细比影响N/N_(u)M/M_(u)曲线的形状;由于不锈钢材料明显的应变强化效应,相比于外包碳素钢管CFDST构件,外包不锈钢管CFDST构件的N/N_(u)-M/M_(u)曲线接近于钢结构;基于试验与参数分析结果以及外包碳素钢CFDST计算公式,得到了外包不锈钢CFDST相关曲线特征点公式和曲线方程,与程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 不锈钢 纤维模型法 压弯 N/N_(u)-M/M_(u)曲线 计算方法
下载PDF
Effect of Liquid and Gas Velocities on Magnitude and Location of Maximum Erosion in U-Bend 被引量:5
6
作者 Quamrul H. Mazumder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2年第2期29-34,共6页
Solid particle erosion is a micromechanical process that is influenced by flow geometry, material of the impacting surface, impact angle, particle size and shape, particle velocity, flow condition and fluid properties... Solid particle erosion is a micromechanical process that is influenced by flow geometry, material of the impacting surface, impact angle, particle size and shape, particle velocity, flow condition and fluid properties. Among the various factors, particle size and velocity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that cause erosion. Particle size and velocity are influenced by surrounding flow velocities and carrying fluid properties. Higher erosion rat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gas-solid flow in geometries where the flow direction changes rapidly, such as elbows, tees, valves, etc, due to local turbulence and unsteady flow behavior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CFD) simulation of dilute gas-solid flow through a U-Bend and the dynamics behavior of entrained solid particles in the flow. The effect of liquid and gas velocities on location of erosion were investigated for 50, 100, 150, 200, 250 and 300 microns sand particles. Three different fluid velocities of 15, 30.48 and 45 m/s were used in the CFD analysis. The magnitude and location of erosion presented in the paper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reas susceptible to maximum erosive wear in elbows and U-bends, along with corresponding rate of metal loss in thes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end EROSION Multiphase Flow Wear CFD
下载PDF
中深层U型地热井取热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鲍玲玲 李俊岩 +4 位作者 郭海明 Niu Guo-Qing Wang Zhe Zhang Yao Wang Yu-Sen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385-396,668,669,共14页
为了解中深层U型地热井的取热性能,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建立的2500m深U型地热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中深层U型地热井传热的数学物理模型。模型考虑了当地岩土体地温梯度和岩性变化对传热性能的影响,模拟所得数据利用实际工程测量数... 为了解中深层U型地热井的取热性能,本文以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建立的2500m深U型地热井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中深层U型地热井传热的数学物理模型。模型考虑了当地岩土体地温梯度和岩性变化对传热性能的影响,模拟所得数据利用实际工程测量数据进行验证。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合理降低入口温度可以增加取热量,入口温度每降低1℃,地热井取热量增加约40kW。合理增加循环工质流速可以增加取热量,但取热量增量逐渐降低。本研究中,当采出井段保温长度保持定值时,采用导热系数为0.02W/(m·K)的保温材料地热井取热量和出口温度最大。同样,当选取保温材料一致时,地热井取热量和出口温度随保温长度的增加而增加。与实际工程相比,井底取热管长度为1000m时,地热井取热量和出口温度分别增长122.32kW和1.56℃;当钻井深度为5000m时,地热井出口温度增长6.35℃。仿真结果表明合理降低入口温度,提升流速,增加井底取热管长度,增加钻井深度,增加采出井段保温长度和采用低导热系数保温材料,可以有效提升深U型地热井取热量和出口温度。研究结果可为中深层U型地热井井下换热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u型地热井 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地热井取热量 地热井出口温度
下载PDF
换热器短U安装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徐茂功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15期21-24,共4页
在空调制造业中,换热器主要靠人工安装短U,自动化水平较低,劳动强度大,安装一致性差且生产效率较低。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了短U安装机器人的设备原理、技术方案、工艺流程、技术创新点及行业推广前景。
关键词 u 小弯头 u安装 插弯头 换热器
下载PDF
改善U形件回弹量的弯曲成形工艺参数优化
9
作者 周梅 范利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73-77,共5页
针对6061铝合金U形件弯曲成形过程中存在的回弹现象,基于正交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对几个主要的弯曲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了凸模圆角半径、模具间隙、凹模圆角半径、压边力和冲压速度作为优化因素;根据经验确定了因素的水平... 针对6061铝合金U形件弯曲成形过程中存在的回弹现象,基于正交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对几个主要的弯曲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了凸模圆角半径、模具间隙、凹模圆角半径、压边力和冲压速度作为优化因素;根据经验确定了因素的水平,应用L16(45)正交试验表进行试验,得到各工艺参数对U形件回弹角的影响顺序为:凸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模具间隙>冲压速度>压边力,并进一步分析了初步优化的参数水平组合;最后,将正交试验结果作为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基于回弹角建立适应度函数,得到U形件弯曲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结果。基于参数优化结果进行U形件加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铝合金U形件的回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冲压件 弯曲成形 回弹 遗传算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低压给水加热器U形换热管弯曲半径改制方案
10
作者 聂玉清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17-20,共4页
对低压给水加热器U形换热管穿错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解决弯曲半径R418备用管预留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其他弯曲半径备用管改制的详细方案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邻近且弯曲半径稍大的U形换热管备用管进行改制,这种方法... 对低压给水加热器U形换热管穿错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解决弯曲半径R418备用管预留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其他弯曲半径备用管改制的详细方案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邻近且弯曲半径稍大的U形换热管备用管进行改制,这种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加热器 SA-688 TP304L u形管 弯曲半径 改制
下载PDF
外包U形钢组合梁与双钢板组合墙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赵玉坤 李振宝 +1 位作者 马华 张娜娜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69,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连接方法对外包U形钢组合梁与双钢板组合墙连接节点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3组6个节点试件,完成了梁端加载拟静力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式、荷载、位移、应变等.结果表明,试件破坏位置均为梁端,组合墙无损伤.正向加载时... 为了研究不同连接方法对外包U形钢组合梁与双钢板组合墙连接节点性能的影响,设计、制作了3组6个节点试件,完成了梁端加载拟静力试验,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式、荷载、位移、应变等.结果表明,试件破坏位置均为梁端,组合墙无损伤.正向加载时,钢板开裂引起承载力与延性降低,延性系数为1.56~2.12;负向加载则不受此影响,延性系数为2.55~2.79.6个试件的强度退化系数最小值为0.7.正向与负向加载时,分别有94%和97%的组合梁钢腹板达到屈服强度.采用截面塑性方法计算承载力时,试验值与理论值之比为0.88~1.08.设计的6个节点均可有效连接组合梁与组合墙,且采用U形连接板后破坏位置外移,可以更好地保护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性能 外包u形钢组合梁 双钢板组合墙 弯曲性能 耗能能力
下载PDF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12
作者 王芳 侯静怡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1,共7页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如何实现生态脆弱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典型生态脆弱区黄河“几”字弯都市圈2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分析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差异显著;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逐渐趋向于更高程度的耦合;通过莫兰指数分析发现,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为显著空间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耦合协调度 生态脆弱区 黄河“几”字弯都市圈
下载PDF
变压边力方式对板料U形回弹影响的有限元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陈磊 杨继昌 +1 位作者 陈炜 张立文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6,共5页
板料卸载后回弹变形对覆盖件的精度影响很大,研究回弹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板料成形过程的模具设计非常重要。基于NUMISHEET’93的U形弯曲标准考题,考虑板材与模具间的接触演变过程,建立了一个有限元模型来预测回弹。模拟中板材卸载过程... 板料卸载后回弹变形对覆盖件的精度影响很大,研究回弹过程的影响因素对于板料成形过程的模具设计非常重要。基于NUMISHEET’93的U形弯曲标准考题,考虑板材与模具间的接触演变过程,建立了一个有限元模型来预测回弹。模拟中板材卸载过程采用模具反向运动方法,模拟结果与NUMISHEET’93的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对不同的变压边力方式对回弹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变压边力方式对回弹结果有较大影响。当变压边力的后半部分力较大时,能够有效降低回弹,采用阶梯型和直角梯形方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 u形弯曲 有限元 变压边力
下载PDF
U形件弯曲影响回弹因素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军 苏春建 +1 位作者 官英平 杨嵩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6-140,共5页
板材在弯曲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弯曲回弹难以精确控制。弯曲卸载后产生的回弹,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与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不符。弯曲件的最后形状与整个变形过程有关,模具几何参数、材料性能参数等都会对回弹产生很大影响... 板材在弯曲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弯曲回弹难以精确控制。弯曲卸载后产生的回弹,使弯曲件的形状和尺寸与模具工作部分的形状和尺寸不符。弯曲件的最后形状与整个变形过程有关,模具几何参数、材料性能参数等都会对回弹产生很大影响。在板材弯曲成形智能化控制系统中,准确确定实时识别和预测模型的输入、输出参数是弯曲智能化控制的成功与否以及回弹控制精度高低的关键。本文采用Ls-dyna软件,对U形件弯曲影响回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回弹规律的主要因素。为U形件弯曲智能化控制神经网络参数识别及预测模型输入、输出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件弯曲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 回弹
下载PDF
基于U型弯曲光纤模间干涉的折射率传感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洁媛 张佺佺 +5 位作者 曾央夫 罗云瀚 陈哲 余健辉 卢惠辉 张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8-93,共6页
研究了去包层U型弯曲光纤的折射率传感特性.首先根据模间干涉理论,分析了U型光纤传感器的传感原理,指出干涉谱损耗峰波长与环境折射率和弯曲半径有关.利用单模光纤(SM-28)实验制作不同曲率半径的U型光纤传感器,把传感器的U型部... 研究了去包层U型弯曲光纤的折射率传感特性.首先根据模间干涉理论,分析了U型光纤传感器的传感原理,指出干涉谱损耗峰波长与环境折射率和弯曲半径有关.利用单模光纤(SM-28)实验制作不同曲率半径的U型光纤传感器,把传感器的U型部分浸入不同折射率的液体中,研究其折射率传感特性.当U型光纤曲率半径为2.5~5.0mm时,传输光谱中均能观察到明显的模间干涉现象;当液体折射率从1.30RIU变到1.43RIU时,光谱损耗峰波长发生红移,且弯曲半径越大,折射率传感灵敏度越高;在曲率半径为5mm时灵敏度为207nm/RIU(折射率1.30~1.40RIU)和1220nm/RIU(折射率1.40~1.42RIU).干涉峰的波形参量(半高宽、对比度)决定于包层模和纤芯导模之间的比例,当曲率半径为4mm时,损耗峰半高宽最小达3.2nm.综合半高宽和灵敏度两个参量,得出曲率半径4.5mm的U型光纤传感器品质因素最高,分别为43.1RIU-1(折射率1.30~1.40RIU)和191.2RIU。(折射率1.40~1.42RIU),可直接由SM-28单模光纤制成,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机械强度高不需要任何特殊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传感器 干涉 折射率 光谱 u型弯曲光纤
下载PDF
U形弯曲工艺参数对制件形状和成形载荷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石岩 郭宝峰 +1 位作者 金淼 韩建增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50,共6页
在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UOE成形工艺流程中,U形弯曲件横断面上直壁段的倾角和底部的曲率半径是控制成形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文章采用平面弹塑性模型,借助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UOE成形过程中的板坯U形弯曲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 在大口径直缝埋弧焊管UOE成形工艺流程中,U形弯曲件横断面上直壁段的倾角和底部的曲率半径是控制成形质量的两个关键指标。文章采用平面弹塑性模型,借助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UOE成形过程中的板坯U形弯曲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在U形弯曲时弯曲凸模和水平辊的工作行程以及水平辊的初始位置等工艺参数对板坯变形规律、弯曲件横断面直壁段倾角、底部曲率半径以及成形载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形弯曲 数值模拟 变形规律 uOE
下载PDF
超级钢板U型弯曲回弹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倪洪启 张金萍 +1 位作者 王树强 刘相华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板料弯曲后产生的回弹对冲压件的精度影响较大,用数值模拟对弯曲回弹进行精确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ANSYS/LS-DYNA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程序的显式-隐式连续求解功能,模拟了超级钢板料弯曲成形和卸载后板料回弹变形的过程,得到... 板料弯曲后产生的回弹对冲压件的精度影响较大,用数值模拟对弯曲回弹进行精确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ANSYS/LS-DYNA非线性动力有限元程序的显式-隐式连续求解功能,模拟了超级钢板料弯曲成形和卸载后板料回弹变形的过程,得到了超级钢板料在不同凸模圆角半径和模具间隙下弯曲成形后的回弹结果,将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钢板 u型弯曲 回弹 ANSYS/LS-DYNA
下载PDF
地源热泵中U型埋管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杨卫波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8-83,共6页
以钻孔壁为界将U型埋管的换热区域划分为钻孔内外两部分,并分别采用稳态与非稳态传热来分析求解,两区域模型间通过钻孔壁温耦合连接,以构成完整的埋管传热模型.对于钻孔以外部分,采用变热流圆柱源模型来求解钻孔瞬时壁温.钻孔以内部分,... 以钻孔壁为界将U型埋管的换热区域划分为钻孔内外两部分,并分别采用稳态与非稳态传热来分析求解,两区域模型间通过钻孔壁温耦合连接,以构成完整的埋管传热模型.对于钻孔以外部分,采用变热流圆柱源模型来求解钻孔瞬时壁温.钻孔以内部分,在考虑埋管流体温度的沿程变化及U型管2支间热干扰的基础上,基于能量平衡建立了钻孔内U型埋管的稳态传热模型.用所建U型埋管传热模型对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了动态模拟,得出了埋管出口流体温度、钻孔瞬时壁温、单位埋管吸热量及热泵COP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所建埋管模型可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动态模拟、优化设计及其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埋管 换热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垂直U型埋管换热器准三维热渗耦合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杨卫波 陈振乾 施明恒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3-389,共7页
为了探讨热渗耦合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及地下水渗流理论,通过耦合竖直方向一维流体模型与水平面内土壤二维非稳态热渗耦合模型,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影响的准三维U型埋管热渗耦合模型。基于模型的数值求... 为了探讨热渗耦合对土壤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的影响,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及地下水渗流理论,通过耦合竖直方向一维流体模型与水平面内土壤二维非稳态热渗耦合模型,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影响的准三维U型埋管热渗耦合模型。基于模型的数值求解,探讨了土壤热物性及地下水渗流对埋管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导热系数与比热容的增大均有利于加强埋管的换热,且地下水渗流的存在有利于强化地下埋管与周围土壤间的换热能力,提高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率。实验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精度,可为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源热泵 垂直u型埋管 准三维模型 热渗耦合 实验验证
下载PDF
U形件自由弯曲力的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秦泗吉 胡福泰 李硕本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4-39,共6页
分析了U形弯曲时板坯的受力,导出了弯曲力的计算式,详细讨论了间隙、凸凹模相对圆角半径、摩擦系数等对弯曲力的影响。可为合理制定弯曲工艺、选择设备吨位及分析其它含有弯曲变形成分的成形工艺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u 弯曲力 计算 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