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_(37)~K,δ^(18)O沉积地层记录:南海北部末次盛冰期以来SST和海面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卢冰 周怀阳 +2 位作者 陆斗定 章伟艳 朱纯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7,共8页
应用UK37和δ18O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海水古温度和海平面变化,UK37 -SST沉积记录表现了冰期/间冰期模式.UK37 -SST在冰后期23 3~26 9℃;末次盛冰期22 2~23 8℃.末次盛冰期时古温度比目前平均低4 7℃,南海北部季节性温差冰后期在4 5 ~7 0... 应用UK37和δ18O重建末次盛冰期以来海水古温度和海平面变化,UK37 -SST沉积记录表现了冰期/间冰期模式.UK37 -SST在冰后期23 3~26 9℃;末次盛冰期22 2~23 8℃.末次盛冰期时古温度比目前平均低4 7℃,南海北部季节性温差冰后期在4 5 ~7 0℃;末次盛冰期在7 0 ~9 0℃,远远超过同一纬度太平洋季节温差.末次冰期以来在气候降温的同时,伴有海平面下降,气候的冷暖交替对海平面变化具有决定性的控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U37^K Δ^18O 古温度 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南海北部盛冰期以来古海洋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海生 周怀阳 +2 位作者 卢冰 陈荣华 张富元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8,共7页
利用气候替代指标Uk37SST,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的δ18O,δ13C,微体古生物种群变化、陆源和生源组分以及沉积物粒径等,对南海北部69孔沉积物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Uk37SST在冰后期为23.3~26.9℃,在末次盛冰期时为22.2~23.8... 利用气候替代指标Uk37SST,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的δ18O,δ13C,微体古生物种群变化、陆源和生源组分以及沉积物粒径等,对南海北部69孔沉积物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Uk37SST在冰后期为23.3~26.9℃,在末次盛冰期时为22.2~23.8℃.用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法对季节温差进行估算,在冰后期为4.5~7.0℃,在末次冰期为7.0~9.0℃,两种估温法均反映了古气候变化相应的海水表层温度.69柱沉积物地层记录在末次盛冰期浮游有孔虫温带优势种Neogloboguadrinapachyderma和营养种Neogloboguadrinadutertrei丰度一致增加;热带优势种Pulleniatinaobliqueloculata和Globigerinoidesacculifer以及超微化石丰度则相应减少,而冰后期则相反.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组成和数量的改变也为古海洋温度升、降提供了直接的证据.研究还表明南海北部冰后期以河流搬运为主,末次盛冰期时以风力搬运占优势,这反映了冬季风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U37^k-SST 转换函数 古海洋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