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煤股份六矿“U+L”通风综采面最佳横川间距确定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亚军 张学博 闫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4期43-47,共5页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不断增加,采空区瓦斯涌出量也随之上升,"U"型通风方式容易出现上隅角瓦斯超限等问题,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而"U+L"型通风方式中滞后横川和瓦斯抽放的运用对消除上隅角瓦斯超限和... 随着煤层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不断增加,采空区瓦斯涌出量也随之上升,"U"型通风方式容易出现上隅角瓦斯超限等问题,影响煤矿安全生产,而"U+L"型通风方式中滞后横川和瓦斯抽放的运用对消除上隅角瓦斯超限和工作面瓦斯防治具有明显的作用。根据尾巷、横川及上隅角处瓦斯浓度符合规程且工作面横川间距最远时最经济合理的原则,针对平煤六矿戊8-22310工作面实际情况,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尾巷有、无抽放时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得出了尾巷有抽放时和无抽放时最远横川间距。研究成果对"U+L"型工作面横川间距确定及工作面瓦斯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uS%L型工作面 瓦斯抽放 横川 瓦斯运移规律
下载PDF
水力压裂卸压技术在双U工作面留巷围岩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建星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19,共8页
针对双U布置工作面外侧留巷巷道受到多次扰动影响,以山西潞安漳村煤矿25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设计并实施了单排压裂孔不同压裂间距的定向水力压裂技术现场试验,探究了钻孔密度对压裂效果的影响,每个钻孔设定4个合理的压裂段,从孔底向孔... 针对双U布置工作面外侧留巷巷道受到多次扰动影响,以山西潞安漳村煤矿25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设计并实施了单排压裂孔不同压裂间距的定向水力压裂技术现场试验,探究了钻孔密度对压裂效果的影响,每个钻孔设定4个合理的压裂段,从孔底向孔口后退式分段逐次进行压裂,有效解决了顶板坚硬岩层悬而难跨问题。试验得出:定向水力压裂能够在顶板岩层中形成裂隙,破坏局部顶板的完整性,有效弱化顶板局部围岩强度,降低了应力集中程度,并减小了端头支架的工作阻力;钻孔密度对巷道围岩浅部卸压效果的影响不明显,对巷道围岩深部卸压效果明显;压裂孔布置得越密,卸压效果越好,钻孔密度提高3倍后,巷道卸压效果提升53%。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一定条件下14 m压裂孔间距经济合理;实施定向水力压裂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位移量分别降低了45%和26%,对控制巷道变形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水力压裂 切顶卸压 u工作面 外侧巷道留巷 围岩控制
下载PDF
U+L型通风条件下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翟小伟 蒋上荣 王博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0-105,共6页
U+L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治理一直以来是矿井火灾防治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采用绝热氧化升温试验、现场监测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在测定煤自燃极限特征参数的基础上,以陕西杭来湾煤矿实际为例对采空区"三带"区域分布... U+L型工作面采空区漏风治理一直以来是矿井火灾防治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研究这一问题,采用绝热氧化升温试验、现场监测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在测定煤自燃极限特征参数的基础上,以陕西杭来湾煤矿实际为例对采空区"三带"区域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进而揭示采空区煤自燃特征及危险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发现:该采空区煤体自燃的下限氧浓度为12.9%;U+L型通风方式对于采空区"三带"区域划分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进风侧采空区由于辅运巷漏风影响,会出现煤自燃"三带"范围的波动;数值模拟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煤自燃危险区域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对于同类工作面的矿井火灾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uS%L工作面 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 下限氧浓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双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卢涛 吴世跃 +1 位作者 闫晋文 秦贵成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6-29,共4页
为了掌握双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规律,预防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运用Fluent软件对某工作面推进到2个联络巷之间不同位置时采空区内漏风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实测和统计研究分析。模拟与观测结果表明,双U型... 为了掌握双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规律,预防工作面瓦斯浓度超限,运用Fluent软件对某工作面推进到2个联络巷之间不同位置时采空区内漏风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进行了实测和统计研究分析。模拟与观测结果表明,双U型通风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后部、上隅角和回风巷后部瓦斯浓度变化不大,尾巷瓦斯浓度随着工作面在2个联络巷之间位置的改变而变化,联络巷打开时,瓦斯浓度最大,当工作面距离打开联络巷23m左右时瓦斯浓度最小,当工作面距离打开联络巷40m时尾巷瓦斯浓度又增加到初期最大值,且进一步增大。因此,从治理瓦斯角度考虑,回风巷和瓦斯排放巷之间的联络巷合理间距应为40m,考虑经济性,建议不要超过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型通风工作面 瓦斯浓度分布规律 采空区流场 回风巷 瓦斯排放巷 联络巷
下载PDF
关于采煤工作面U+Ⅰ型通风方式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强 邢平伟 《山西煤炭》 2011年第11期51-52,56,共3页
介绍了炭窑坪煤矿D1004回采工作面U+I型通风方式及治理采空区、上隅角瓦斯的经验;其有很强的实用性,是治理高瓦斯矿井回采工作面瓦斯的一种较好方法。
关键词 瓦斯治理 采煤工作面 u%PLuS%I型通风
下载PDF
U+L型与U+I型综放工作面瓦斯排放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范红伟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3期84-86,共3页
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选择标准双方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U+L型、U+I型通风方式下综放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从数值模拟的结果看:U+I型通风方式沿走向、倾向和竖直方向的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与U+L型通风方式基本一致,相比较... 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选择标准双方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U+L型、U+I型通风方式下综放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从数值模拟的结果看:U+I型通风方式沿走向、倾向和竖直方向的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与U+L型通风方式基本一致,相比较于U+L型通风方式,U+I型通方式可更有效的降低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浓度,起到了很好的瓦斯治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通风方式(u%PLuS%L型 u%PLuS%I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U+L”型通风超长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江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0,共4页
针对"U+L"型通风超长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以黄陵矿业公司205采煤工作面为例,模拟分析了采空区漏风规律、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和氧浓度分布规律,通过束管监测验证了氧浓度分布。研究得出:进风侧采空区瓦斯和氧浓度场... 针对"U+L"型通风超长工作面瓦斯与煤自燃复合灾害防治,以黄陵矿业公司205采煤工作面为例,模拟分析了采空区漏风规律、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和氧浓度分布规律,通过束管监测验证了氧浓度分布。研究得出:进风侧采空区瓦斯和氧浓度场叠加形成的狭长"S"型区域和封闭联络巷是煤自燃诱发爆炸的重大风险区域,并提出相应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灾害 煤自燃 瓦斯 u%PLuS%L”型通风 超长工作面
下载PDF
高瓦斯矿井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媛媛 《山西化工》 2021年第6期91-93,共3页
高瓦斯矿井作为矿物开采行业生产活动中的高风险区域,针对U型通风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技术研究尤其重要。以A煤矿U型通风作业面的瓦斯治理为研究案例,探讨了高瓦斯矿井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治理面临的难题,从钻孔护孔、封孔联孔、抽采工艺优... 高瓦斯矿井作为矿物开采行业生产活动中的高风险区域,针对U型通风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技术研究尤其重要。以A煤矿U型通风作业面的瓦斯治理为研究案例,探讨了高瓦斯矿井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治理面临的难题,从钻孔护孔、封孔联孔、抽采工艺优化等角度,提出了瓦斯治理的具体方案。实施结果证明,通过这一系列瓦斯治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工作面区域瓦斯浓度,避免瓦斯超限,确保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u型通风工作面 瓦斯治理技术
下载PDF
高瓦斯矿井综放U型工作面“四位一体”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薛晓军 《当代化工研究》 2021年第14期81-82,共2页
通过利用现有地面瓦斯抽采泵站,新建井下移动瓦斯抽采泵站,以4203工作面为项目试验研究地点,采用U型通风现场试验,分析、总结、研究综放U型工作面"四位一体"瓦斯治理技术。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综放u型工作面 “四位一体” 瓦斯治理技术
下载PDF
U型通风系统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明明 《当代化工研究》 2019年第7期93-94,共2页
对于存在较高瓦斯涌出量的矿井,U型通风系统具有较小的通风量,因此瓦斯易在工作面的上隅角积聚,从而阻碍了矿井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据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浅析U型通风系统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以实现瓦斯与煤的高效共采。
关键词 瓦斯抽采 u型通风系统 工作面上隅角
下载PDF
高瓦斯矿井U型通风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解云超 《山西化工》 2023年第4期180-182,共3页
在煤矿开采中,高瓦斯矿井存在着较大的开采危险性,结合实际落实的瓦斯治理技术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以某煤矿企业的2606高瓦斯U型通风工作面为例,上隅角和回风流的瓦斯浓度较高,且瓦斯治理的难度较大,如何了解并应用好瓦斯治理技术,便... 在煤矿开采中,高瓦斯矿井存在着较大的开采危险性,结合实际落实的瓦斯治理技术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以某煤矿企业的2606高瓦斯U型通风工作面为例,上隅角和回风流的瓦斯浓度较高,且瓦斯治理的难度较大,如何了解并应用好瓦斯治理技术,便成为很多煤矿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先阐述U型高瓦斯工作面的情况,然后分析预抽问题的影响因素,最后研究钻孔护孔、封孔联孔和抽采等方面的瓦斯治理技术,以期望可以降低U型工作面的瓦斯浓度,提高开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矿井 u型通风工作面 治理技术
下载PDF
工作面U型与Y型通风方式风排瓦斯能力探讨
12
作者 王子龙 《江西煤炭科技》 2018年第3期106-108,114,共4页
针对传统工作面U型通风方式存在的回风隅角瓦斯浓度偏高问题,分析了工作面U、Y型通风方式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流场分布及瓦斯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两进一回"的Y型通风方式可显著降低工作面回风隅角的瓦斯浓... 针对传统工作面U型通风方式存在的回风隅角瓦斯浓度偏高问题,分析了工作面U、Y型通风方式的工作原理,然后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流场分布及瓦斯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两进一回"的Y型通风方式可显著降低工作面回风隅角的瓦斯浓度,但在工作面通风方式选择过程中,还应从维护成本等角度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通风方式 u Y型 瓦斯
下载PDF
高瓦斯煤层工作面综合瓦斯治理技术应用
13
作者 胡耀杰 孙志玮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4期207-211,共5页
某矿为了优化工作面布置方式,提高回采率,缓解采掘接续紧张等问题,工作面布置方式由U+L型变为简单的单U型。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瓦斯涌出量特征,在合理的通风系统及充足的配风基础上,采取了综合瓦斯治理措施,掘进采取边掘边抽+释放钻孔,... 某矿为了优化工作面布置方式,提高回采率,缓解采掘接续紧张等问题,工作面布置方式由U+L型变为简单的单U型。根据煤层赋存情况及瓦斯涌出量特征,在合理的通风系统及充足的配风基础上,采取了综合瓦斯治理措施,掘进采取边掘边抽+释放钻孔,回采采取单侧顺层定向本煤层钻孔+顶板倾向定向钻孔+上隅角埋管瓦斯抽采等技术措施。通过以上瓦斯治理技术,有效解决了高瓦斯煤层单U型通风工作面采掘过程中的瓦斯问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煤层 u型通风工作面 综合瓦斯治理技术 定向钻孔
下载PDF
跨采影响下巷道围岩变形力学机制及其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洪涛 镐振 +3 位作者 吴祥业 郭林峰 刘洋 王建宗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34,共6页
以鹤煤公司九矿东总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跨采期间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跨巷采动导致巷道围岩垂直水平应力比值发生变化,应力比值最大为1.34,是巷道发生变形破坏的主因;巷道... 以鹤煤公司九矿东总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跨采期间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跨巷采动导致巷道围岩垂直水平应力比值发生变化,应力比值最大为1.34,是巷道发生变形破坏的主因;巷道最大破坏部位位于顶板与底板部位,顶板破坏深度已超过锚杆锚固范围,底板破坏深度为3 m左右,并因缺乏支护导致底鼓。因此,必须在跨采工作面回采前,对顶底板进行加固,使塑性破坏区域位于锚固范围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采工作面 巷道支护 锚注 u型钢支架 数值模拟 围岩变形
下载PDF
腾晖煤业2-105工作面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子港 《煤矿现代化》 2021年第4期89-92,共4页
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钻孔和工作面之间距离与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关系,并对单孔、双孔单抽采系统、双孔双抽采系统的抽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大直径钻孔最优化布置参数与布置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腾晖煤业及相似矿井的大直径... 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钻孔和工作面之间距离与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关系,并对单孔、双孔单抽采系统、双孔双抽采系统的抽采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大直径钻孔最优化布置参数与布置方式,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腾晖煤业及相似矿井的大直径钻孔抽采的施工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u型通风 以孔代巷 瓦斯运移规律
下载PDF
倾斜厚煤层综放工作面伪斜长度与上隅角瓦斯浓度耦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鹏翔 安星虣 +4 位作者 李树刚 康新朋 黄义通 杨俊生 金士魁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3-85,共13页
倾角煤层的开采,常伴随输送机上窜、下滑问题。一般通过增加伪斜长度来确保液压支架的正常移动,并为机头机位提供更多作业空间,但伪斜长度增加会影响架间和上隅角瓦斯变化,导致工作面出现瓦斯浓度异常现象。针对倾斜厚煤层开采中容易出... 倾角煤层的开采,常伴随输送机上窜、下滑问题。一般通过增加伪斜长度来确保液压支架的正常移动,并为机头机位提供更多作业空间,但伪斜长度增加会影响架间和上隅角瓦斯变化,导致工作面出现瓦斯浓度异常现象。针对倾斜厚煤层开采中容易出现上隅角瓦斯超限的问题,应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不同伪斜长度下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确定最优伪斜长度。为研究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应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在伪斜长度分别为20、25、30、35 m条件下对“U”型通风方式下的采空区瓦斯分布及流场情况进行研究。模拟发现:伪斜长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空区内的风流,使得采空区内风流紊乱,瓦斯局部地区集聚严重,进而对采空区内的瓦斯分布及运移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伪斜长度对于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有显影响,随着伪斜长度的增加,采空区内风流发生提前转向,导致采空区瓦斯提前向工作面涌出,瓦斯异常区从上隅角处逐渐向工作面偏移,上隅角瓦斯浓度逐渐降低。通过模拟结果对现场伪斜长度优化应用后,试验工作面在伪斜长度25 m左右时,上隅角、回风巷最大瓦斯体积分数均控制在1%以内,工作面未出现瓦斯异常积聚现象。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结果吻合,得到最优伪斜长度为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厚煤层 伪斜长度 u”型通风 瓦斯浓度 上隅角
下载PDF
高抽巷联合高位钻孔治理上隅角瓦斯合理层位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吕晓来 杨宏民 +1 位作者 范尚崇 邱向雷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3,共5页
针对黄岩汇煤矿"U"型通风综采工作面高抽巷层位高、错距大,导致的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提出了高抽巷联合走向倾斜高位钻孔立体化抽采技术来治理上隅角瓦斯涌出。以黄岩汇煤矿15108、15105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现场跟踪考察了... 针对黄岩汇煤矿"U"型通风综采工作面高抽巷层位高、错距大,导致的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提出了高抽巷联合走向倾斜高位钻孔立体化抽采技术来治理上隅角瓦斯涌出。以黄岩汇煤矿15108、15105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现场跟踪考察了高抽巷和高位钻孔联合抽采的合理布孔层位及上隅角瓦斯治理效果。研究表明:高抽巷层位在50~60 m时,抽采瓦斯纯量稳定,平均抽采纯量可达到80 m^(3)/min,可以有效地阻截邻近层瓦斯涌向采空区,降低采空区瓦斯总量。走向倾斜高位钻孔作为高抽巷的补充措施,其层位布置在煤层顶板以上25~30 m时,能够较好地发挥对采空区上隅角瓦斯流场的干预作用,达到较好的瓦斯防治效果。在联合层位下,高抽巷和高位钻孔联合抽采作用下,能够将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3%以下,该技术对相似条件下上隅角瓦斯治理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钻孔 高抽巷 合理层位 u型通风工作面 上隅角 瓦斯治理
下载PDF
煤矿均压通风安全技术及应急处置措施 被引量:5
18
作者 郜爱斌 《煤炭与化工》 CAS 2018年第4期119-121,共3页
基于永胜煤矿2307工作面在之前开采过程中出现低氧的情况,根据该矿地质概况、工作面通风方式以及附近工作面采动影响情况的分析,找到出现工作面低氧现象的具体原因,为此改造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取"U"型均压通风措施很好解决... 基于永胜煤矿2307工作面在之前开采过程中出现低氧的情况,根据该矿地质概况、工作面通风方式以及附近工作面采动影响情况的分析,找到出现工作面低氧现象的具体原因,为此改造工作面的通风方式,采取"U"型均压通风措施很好解决了低氧问题,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煤层 通风方式 工作面低氧 u”型均压通风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回撤期间瓦斯治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振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5期202-205,共4页
针对102综采工作面回撤期间瓦斯涌出量大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工作面后方巷道进行木垛支护,保证全负压通风,配合上隅角瓦斯抽放技术,工作面回风流中最大瓦斯浓度控制在1.5%以下,而工作面回撤作业空间始终处于进风流中,平均瓦斯浓度基本稳定... 针对102综采工作面回撤期间瓦斯涌出量大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工作面后方巷道进行木垛支护,保证全负压通风,配合上隅角瓦斯抽放技术,工作面回风流中最大瓦斯浓度控制在1.5%以下,而工作面回撤作业空间始终处于进风流中,平均瓦斯浓度基本稳定在0.1%以下。解决了回撤空间通风困难问题和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快速回撤。该回撤方式治理瓦斯技术为以后综采工作面安全快速回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回撤期间 瓦斯治理 u型通风 巷道支护
下载PDF
急倾斜非均厚煤层高效开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发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针对益门煤矿急倾斜煤层煤厚变化幅度大、非均厚特征突出的赋存条件,现有采煤方法存在劳工强度大、煤炭产出率低、安全系数小等问题,结合该矿的拟定生产目标和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工作面基础参数和工作面设备选型,确定了水平分段综采放... 针对益门煤矿急倾斜煤层煤厚变化幅度大、非均厚特征突出的赋存条件,现有采煤方法存在劳工强度大、煤炭产出率低、安全系数小等问题,结合该矿的拟定生产目标和实际生产情况,研究了工作面基础参数和工作面设备选型,确定了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采煤法,机采高度2.8 m、段高14 m、采放比1∶4,工作面截深0.6 m,工作面长度35 m,采煤机型号为MG250/305-NWD,前部刮板输送机型号为SGZ-730/90,后部刮板输送机型号SGZ764/315型,支架选用ZH2000/22/30ZL型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研究表明:新型开采工艺的产能较初始爆破放顶煤提高约2倍,满足生产目标,工作面准备时间缩减至初始的42%~60%,工作面搬家次数大幅减少,实现了低成本的安全高效开采,研究结果为构建急倾斜非均厚煤层的高效开采体系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非均厚 开采工艺 工作面参数 设备选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