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榴子石的LA-ICP-MS面扫描U-Th-Pb定年——以铜绿山大型Cu-Fe-Au矽卡岩矿床为例
1
作者 葛粲 汤笑伟 +5 位作者 汪方跃 李修钰 孙贺 顾海欧 袁峰 郑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879-2894,共16页
矽卡岩矿床的年代学信息对研究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成因、演变过程、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石榴子石是矽卡岩矿床中的常见矿物,它具有一定的U含量,但是由于其普通铅高以及铀分布不均一的原因,导致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 矽卡岩矿床的年代学信息对研究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成因、演变过程、成矿规律和找矿勘查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石榴子石是矽卡岩矿床中的常见矿物,它具有一定的U含量,但是由于其普通铅高以及铀分布不均一的原因,导致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点分析获得年龄成功率不高。针对点分析定年遇到的深度分馏和剥蚀点选取、普通铅校正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LA-ICP-MS面扫描分析数据的虚拟点构建技术,在Tera-Wasserburg(TW)图中实现普通铅校正来确定含普通铅石榴子石年龄。通过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实验分析研究发现,利用相关联的^(208)Pb、^(232)Th、^(238)U测量数据校正生成^(208)Pb_(c)/^(238)U指标并据此对TW图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组抽样构造虚拟测量点,可以有效地把面扫描测量数据转换为与点分析测量类似但放射母子比例展布更优的数据。利用此方法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鄂东矿区铜绿山大型Cu-Fe-Au矽卡岩矿床石榴子石进行面扫描分析。仅使用15min的样品面扫描数据,在获得了微量元素含量分布的同时,也获得了同位素比值虚拟点,交点年龄为139.2±2.9Ma(MSWD=0.7,n=126),与前人矿床研究结果相一致,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利用LA-ICP-MS面扫描定年技术不仅可以获得样品元素含量的二维分布图,有利于对样品期次的筛选,剔除包裹体等异常数据;还可以避免点分析中深度分馏和繁复的选点流程及二次分析等步骤,在获得样品元素含量分布的同时获得矿物年龄,为当前矽卡岩型矿床相关的关键金属研究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普通铅矿物u-th-pb定年 LA-ICP-MS面扫描技术 关键金属 石榴子石年代学 矽卡岩 铜绿山
下载PDF
东秦岭黄水庵碳酸岩型Mo-REE矿床方解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氟碳铈矿U-Th-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汉辉 唐利 +5 位作者 杨勃畅 唐吉根 张彦生 郭俊 冯嘉颖 盛渊明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62,共15页
黄水庵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矿集区,是东秦岭钼矿带典型的碳酸岩型Mo-REE矿床之一。黄水庵矿床的Mo-REE矿体主要产于碳酸岩中,碳酸岩呈脉状和隐爆角砾岩体侵入太华群。笔者通过碳酸岩方解石微量元素、C-O同位素以及氟碳铈矿U-Th... 黄水庵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矿集区,是东秦岭钼矿带典型的碳酸岩型Mo-REE矿床之一。黄水庵矿床的Mo-REE矿体主要产于碳酸岩中,碳酸岩呈脉状和隐爆角砾岩体侵入太华群。笔者通过碳酸岩方解石微量元素、C-O同位素以及氟碳铈矿U-Th-Pb年龄的研究,探讨了碳酸岩岩浆的来源、成岩成矿年龄和构造地质背景,对东秦岭地区的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提供约束。方解石的微量元素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LREE/HREE=3.08~10.33)。方解石δ13 CV-PDB值为−4.11‰~−5.62‰、δ18OV-SMOW值为6.40‰~7.62‰,指示初始火成碳酸岩特征。氟碳铈矿U-Th-Pb定年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13.5±2.9)Ma,代表了黄水庵REE矿化的时限。综合已有成岩成矿年龄和同位素研究结果,认为黄水庵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形成于秦岭造山带碰撞后的伸展背景。富Mo下地壳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碳酸岩岩浆,其中地壳物质的再循环是形成碳酸岩型Mo-REE矿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方解石微量元素 碳氧同位素 氟碳铈矿u-th-pb定年 黄水庵矿床
下载PDF
新疆波孜果尔超大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来自独居石U-Th-Pb定年和石墨激光拉曼光谱的指示
3
作者 谢明材 韩春明 +4 位作者 范宏瑞 杨奎锋 李兴辉 佘海东 梁改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27-2950,共24页
波孜果尔碱性岩型Nb-Ta-Rb-Zr-REE矿床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与南天山造山带的接合地段,是近年来在塔里木北缘碱性岩带中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稀有-稀土综合性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岩体中的独居石和晶质石墨包体开展成矿年代学和岩浆形成条... 波孜果尔碱性岩型Nb-Ta-Rb-Zr-REE矿床位于塔里木克拉通北缘与南天山造山带的接合地段,是近年来在塔里木北缘碱性岩带中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稀有-稀土综合性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岩体中的独居石和晶质石墨包体开展成矿年代学和岩浆形成条件研究,结合含矿碱性岩全岩成分,揭示波孜果尔碱性岩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晶质石墨对成岩/成矿的指示、稀土成矿时代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并进一步总结区域成矿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波孜果尔碱性岩以富含碱性暗色矿物(钠铁闪石和霓石)为特征,岩性以正长岩为主,有较高的稀土总量,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U等),亏损重稀土元素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通过对晶质石墨的研究发现,不同岩相组中石墨的拉曼谱峰相似,显示具有较高的结晶程度,岩浆演化从细晶到伟晶阶段,石墨的无序度增大,可能与烧绿石和锆石等含放射性元素矿物增多使得辐射加强的影响有关。估算石墨的结晶温度介于700~800℃之间,其形成早于碱性岩浆,指示碱性岩浆早期为还原环境,晚期趋于氧化。独居石LA-ICP-MS U-Th-Pb结果显示波孜果尔稀土矿化时代约为280Ma,结合前人已获得的锆石U-Pb年龄,表明波孜果尔碱性岩浆活动时间从~290Ma到280Ma,持续了至少10Myr。进一步研究发现,从时间和空间上,波孜果尔含矿碱性岩所在的碱性岩带形成与塔里木地幔柱有关。地幔柱就位诱发被先前俯冲物质交代富集稀有-稀土元素和挥发性成分的岩石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形成富成矿元素的碱性岩母岩浆,随后在岩浆演化晚期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孜果尔 碱性岩 独居石u-th-pb定年 石墨拉曼光谱 地幔柱 塔里木北缘
下载PDF
U-Th-Pb副矿物的原地原位测年微束分析方法比较与微区晶体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勤燕 陈能松 刘嵘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3,共7页
系统地对比分析了各种微束分析技术在原地原位测年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近年发展的微区原位化学测年技术(EPMA)和质子激发X射线微探针分析技术(μ-PIXE)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矿物微区晶体化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对实现精确原地原位测年... 系统地对比分析了各种微束分析技术在原地原位测年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近年发展的微区原位化学测年技术(EPMA)和质子激发X射线微探针分析技术(μ-PIXE)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矿物微区晶体化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对实现精确原地原位测年的重要性。介绍了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锆石测定点的晶体化学特征,应用激光剥蚀微探针—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ICPMS)技术对其进行了锆石的U-Pb表面年龄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岩石的麻粒岩相变质发生在2.050Ga前,锆石来源为多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原位测年 微束分析 晶体化学 u-th-pb副矿物 麻粒岩 北大别
下载PDF
独居石成因特征与U-Th-Pb定年及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例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邱昆峰 杨立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721-2732,共12页
独居石U-Th-Pb定年在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成因类型的识别和年龄值的合理地质解释始终是研究的难点。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岩浆、热液和沉积成因独居石的内部结构、矿物组合以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厘定了不同成因类... 独居石U-Th-Pb定年在地质年代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成因类型的识别和年龄值的合理地质解释始终是研究的难点。论文通过对比分析岩浆、热液和沉积成因独居石的内部结构、矿物组合以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厘定了不同成因类型独居石的鉴别标志;并以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研究为例,探讨了独居石的U-Th-Pb定年及其合理地质应用。不同地质环境中形成的独居石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和矿物组合及元素组成:岩浆独居石可能存在较宽且平直的岩浆环带,常与磷钙钍石共生;相对富集重稀土,具有较高的Y、Sc、Th、U、Sm、Gd等含量和Th/U比值,较低的La、Ce含量和稀土总量,显示为Eu强烈亏损的右倾斜分布模式。而热液独居石可能存在与流体作用有关的扇形环带,常与斜钍石共生;沉积独居石形态多不规则,与自生矿物相伴生。它们具有典型的四分组稀土分布模式,稀土总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如La、Ce),贫Y、Sc、Th、U、Sm、Gd等,Th/U比值较低。独居石U-Th-Pb定年限定了松潘-甘孜造山带204~190Ma的早期变质作用和168~158Ma的局部热干扰,约140~130Ma冈底斯浅色花岗岩的形成与地壳的缩短加厚及快速隆升作用,约33~22Ma红河断裂带与伸展作用有关的岩体侵位和左行走滑运动年代(且北部的去顶剥蚀作用要比中部早9Ma),约8~11Myr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挤出"构造变形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成因特征 u-th-pb地质年代学 三江特提斯构造演化
下载PDF
西藏山南列麦始新世花岗岩独居石U-Th-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曹华文 李光明 +3 位作者 张林奎 董磊 高轲 代作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1-42,共12页
西藏山南隆子县列麦地区始新世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和背景对喜马拉雅地区同碰撞阶段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隆子县列麦乡界归党村的白云母花岗岩开展独居石LA-ICP-MS U-Th-Pb测年,独居石40个测点的208 Pb/232 Th加权平均年龄为41&#... 西藏山南隆子县列麦地区始新世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和背景对喜马拉雅地区同碰撞阶段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隆子县列麦乡界归党村的白云母花岗岩开展独居石LA-ICP-MS U-Th-Pb测年,独居石40个测点的208 Pb/232 Th加权平均年龄为41±0.1Ma(MSWD=1.4),形成于始新世中期。结合区域上的始新世岩浆岩活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本文认为在50~45Ma印度下地壳发生中-高压变质和部分熔融;45Ma新特提斯洋洋壳板片断离,软流圈地幔上涌;45~41Ma喜马拉雅发生短暂的拉张环境导致大量的埃达克质岩浆岩侵位和麻粒岩的折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新世 白云母花岗岩 独居石u-th-pb年龄 山南地区 喜马拉雅地区
下载PDF
江西湖溪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U-Th-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娜 王国芝 +3 位作者 王东 张永清 耿建真 付小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33-639,共7页
通过对江西湖溪地区震旦纪地层中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野外和室内的综合研究表明,前人所称震旦系中的混合岩实际上为变形程度不同的花岗质糜棱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有重熔再造岩浆成因的特征。采用LA-ICP-MS方法... 通过对江西湖溪地区震旦纪地层中的花岗质糜棱岩进行野外和室内的综合研究表明,前人所称震旦系中的混合岩实际上为变形程度不同的花岗质糜棱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发育振荡环带,具有重熔再造岩浆成因的特征。采用LA-ICP-MS方法对其年代学进行限定,所获得的919Ma年龄为古老基底残留锆石年龄,412±3Ma年龄为岩浆形成年龄。岩体形成后可能先后经历了370±3Ma B.P.和317±4Ma B.P.两次隆升冷却。研究区广泛发育的走滑变形和花岗岩的糜棱岩化应当是发生于317±4Ma B.P.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花岗质糜棱岩 锆石 u-th-pb年龄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亚东地区多期构造热事件——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昕 田作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1-452,共22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研究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位于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大喜马拉雅岩系是揭示碰撞造山过程和造山带演化的关键。本文主要对亚东地区大喜马拉雅岩系中的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以及全岩主微量地... 喜马拉雅造山带是研究板块构造的天然实验室,位于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大喜马拉雅岩系是揭示碰撞造山过程和造山带演化的关键。本文主要对亚东地区大喜马拉雅岩系中的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相学、锆石和独居石UTh-Pb年代学以及全岩主微量地球化学研究。野外和显微结构特征观察表明,花岗质片麻岩的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石榴石,岩石发生了部分熔融,经历了高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质片麻岩的原岩包括新元古代(~800 Ma)的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440 Ma)的花岗岩,二者均在中新世(~16 Ma)发生了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具有负的εHf(t)值(-16. 4^-12. 2),地壳Hf模式年龄为3. 11~2. 79 Ga,说明其起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和志留纪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弧花岗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即具有高场强元素Nb、Ta、P和Ti的负异常。本次研究表明大喜马拉雅岩系经历了多期构造热事件,其不仅记录了新生代的碰撞造山作用,还记录了与新元古代与罗迪尼亚超大陆演化相关的岩浆热事件以及古生代冈瓦纳大陆拼合后的周缘安第斯型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独居石 u-th-pb定年 多期构造热事件 亚东 喜马拉雅造山带
下载PDF
安徽洪镇地区董岭群片麻岩独居石SIMS U-Th-Pb定年
9
作者 王继林 何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7-784,共8页
本文报道了安徽洪镇地区董岭群片麻岩中高精度的独居石SIMS U-Th-Pb定年结果,以^(207)Pb含量为基准对普通Pb进行校正后得到^(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8.4±0.7 Ma(MSWD=1.6),^(208)Pb/^(232)Th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28.6... 本文报道了安徽洪镇地区董岭群片麻岩中高精度的独居石SIMS U-Th-Pb定年结果,以^(207)Pb含量为基准对普通Pb进行校正后得到^(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8.4±0.7 Ma(MSWD=1.6),^(208)Pb/^(232)Th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128.6±0.4 Ma(MSWD=1.4)。作者认为独居石的SIMS U-Th-Pb年龄(128.4±0.7 Ma)代表了董岭群片麻岩的前进变质年龄。综合区域地质资料,提出董岭群片麻岩为新元古代沉积物在中生代经岩浆热动力接触变质的产物。这一发现不仅否定了前人提出的董岭群为前寒武纪区域变质地体的观点,而且否定了这一地区的"洪镇变质核杂岩",对进一步研究中国东部零星出露的中高级片麻岩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岭群 独居石SIMSu-th-pb定年 变质时代 变质机制 变质核杂岩 岩浆底辟成因
下载PDF
LA-ICP-MS独居石U-Th-Pb测年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雅 李全忠 +3 位作者 闫峻 谢建成 杨青亮 高玲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7-649,共13页
相比LA-ICP-MS锆石U-Pb测年,独居石在一些年轻地质体或流体作用下的矿物定年中更具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大多数独居石Th含量较高(可达7%),包裹体较多,另外随着独居石定年标样不断消耗,存量越来越少,也限制了独居石U-Th-Pb同... 相比LA-ICP-MS锆石U-Pb测年,独居石在一些年轻地质体或流体作用下的矿物定年中更具优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大多数独居石Th含量较高(可达7%),包裹体较多,另外随着独居石定年标样不断消耗,存量越来越少,也限制了独居石U-Th-Pb同位素测年的发展与应用。前人利用LA-ICP-MS探究合适的独居石U-Th-Pb测年实验条件,主要是改变激光器的参数,而未对ICP-MS的参数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改变激光器参数(束斑直径和激光频率)和ICP-MS参数(^(232)Th驻留时间),分别在束斑直径为24μm、16μm和10μm,激光频率为3Hz、4Hz和5Hz,^(232)Th驻留时间为10ms、6ms、3ms和1ms的条件下进行U-Th-Pb测年。最后以独居石RW-1为标样,对独居石样品Bananeira进行校正,期望得到独居石U-Th-Pb测年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束斑直径为16μm,^(232)Th驻留时间为3ms或1ms,能量密度为4J/cm^(2),激光频率为5Hz,载气He流速为0.35L/min,载气Ar流速为0.95L/min的实验条件下适合独居石测年,这两种条件下Bananeira的^(207)Pb/^(235)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510.7±8.6Ma(MSWD=0.87)、513.8±5.7 Ma(MSWD=0.38,推荐值507.7±1.3Ma),误差在0.59%和1.20%左右;208 Pb/^(232)Th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96.9±8.6Ma(MSWD=0.596)、499.8±5.6Ma(MSWD=0.37,推荐值497.6±1.6Ma),误差在0.14%和0.44%左右。并利用此条件对黄山花岗岩(HS-1)进行独居石U-Th-Pb测年,其^(207)Pb/^(235)U加权平均值在128.3±2.4Ma(MSWD=0.73),与本次测定该岩体的锆石年龄数据(127.0±2.1Ma,MSWD=0.93)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验证了本实验建立的独居石U-Th-Pb定年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独居石u-th-pb测年 激光束斑 ^(232)Th驻留时间
下载PDF
北秦岭光石沟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成矿时代:来自独居石原位微区U-Th-Pb定年约束 被引量:3
11
作者 武勇 秦明宽 +3 位作者 郭冬发 崔建勇 刘汉彬 何升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2年第4期698-706,共9页
丹凤秦岭地区光石沟铀矿床是我国典型伟晶岩型铀矿床之一。为探究该矿床的形成时代,文章利用微区、原位分析技术SEM、LA-ICP-MS对5件与晶质铀矿共生的独居石样品开展了形貌特征、稀土元素及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独居石BSE图像没有明... 丹凤秦岭地区光石沟铀矿床是我国典型伟晶岩型铀矿床之一。为探究该矿床的形成时代,文章利用微区、原位分析技术SEM、LA-ICP-MS对5件与晶质铀矿共生的独居石样品开展了形貌特征、稀土元素及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独居石BSE图像没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化学成分具有高Th、Th/U的特征,稀土元素标准化图解表明其为高温岩浆作用相关成因;独居石的U-Th-Pb同位素年龄为(403.5±3.6)Ma、(400.2±4.3)Ma、(399.6±0.78)Ma、(400.8±2.4)Ma,表明它们具有相近的形成时代(早泥盆世)。结合前人研究工作,认为在早泥盆世,北秦岭地区商丹洋壳北向俯冲导致秦岭微陆块发生变质、深熔、岩浆作用,同时发生铀成矿作用,富集形成了光石沟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型铀矿床 成矿时代 独居石 原位u-th-pb定年 北秦岭
下载PDF
白云鄂博矿床白云石型矿石中独居石单颗粒U-Th-Pb-Sm-Nd定年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玉龙 陈江峰 +3 位作者 李惠民 钱卉 肖国望 张台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81-888,共8页
使用交换树脂TRU Spec同时分离REE、U、Th、Pb及其他的元素,然后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Pb并用萃淋树脂分离纯化Sm和Nd,Sm、Nd、U和Pb的定量测定借助同位素稀释法,Th的定量测定则用ICP-MS分析,Nd和Pb同位素组成分析用质谱法(TIMS),从而实... 使用交换树脂TRU Spec同时分离REE、U、Th、Pb及其他的元素,然后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Pb并用萃淋树脂分离纯化Sm和Nd,Sm、Nd、U和Pb的定量测定借助同位素稀释法,Th的定量测定则用ICP-MS分析,Nd和Pb同位素组成分析用质谱法(TIMS),从而实现独居石U-Th-Pb-Sm-Nd联合定年。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同一样品上,同时得到U-Th-Pb和Sm-Nd同位素年龄记录。白云鄂博矿床白云石型稀土矿石中12个单颗粒独居石的U-Th-Pb-Sm-Nd同位素联合定年给出Sm-Nd等时线年龄为1008±320 Ma,其中8个独居石的Th-Pb等时线年龄为1231±200 Ma,此二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似。在同一组独居石样品上得到一致的Th-Pb与Sm-Nd的中元古年龄,表明白云鄂博在中元古代的稀土成矿作用是可能的。本文独居石的Th-Pb 和Sm-Nd年龄与以前报道的独居石加里东期Th-Pb年龄差别很大,此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鄂博 独居石 TRU SPEC U—Th—Pb—Sm—Nd联合定年
下载PDF
西秦岭勉县北部光头山二长花岗岩独居石电子探针U-Th-Pb化学法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旭 刘树文 +4 位作者 李秋根 吴峰辉 杨凯 张帆 陈友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8-895,共8页
南秦岭勉略缝合带北侧光头山花岗岩体由早期的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岩石和晚期的S型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早期侵入相明显地经历了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于勉略构造带闭合之前。晚期的S型二长花岗岩侵位于早期的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 南秦岭勉略缝合带北侧光头山花岗岩体由早期的石英闪长质—英云闪长质岩石和晚期的S型二长花岗岩组成。其中早期侵入相明显地经历了韧性剪切带的改造,形成于勉略构造带闭合之前。晚期的S型二长花岗岩侵位于早期的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韧性剪切带中,是与勉略洋盆闭合密切相关的同碰撞—后碰撞阶段侵位的花岗岩。所以光头山岩体的形成年龄可以较好地限定西秦岭勉略洋盆闭合、扬子板块与微秦岭板块碰撞的时代。2个二长花岗岩样品的独居石电子探针U-Th-Pb定年分析,分别得到3组年龄和4组年龄。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独居石BSE图像和表观年龄分布,确定S型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09~196Ma,它限定了勉略构造带闭合隆升的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较老的240Ma±4Ma、318Ma±5Ma和249Ma±4Ma记录了早期与勉略缝合带闭合洋壳俯冲相关的残留独居石的年龄,年轻的184Ma±3Ma和154Ma±3Ma反映了后期的变形作用和流体活动等的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石电子探针年龄 年龄图谱 二长花岗岩 光头山岩体 勉略构造带
下载PDF
Accessary Minerals SIMS U-Th-Pb Dating for Kimberlite and Lamproite 被引量:1
14
作者 LI Qiuli LI Xianhua +2 位作者 WU Fuyuan LIU Yu TANG Guoq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S1期74-75,共2页
Kimberlite and lamproite,the major source of diamonds,are volatile-rich potassic ultramafic rocks that originate from the deep lithospheric mantle.These rocks are important for deciphering the composition
关键词 SIMS Pb Accessary Minerals SIMS u-th-pb Dating for Kimberlite and Lamproite Th
下载PDF
西秦岭拉尔玛卡林型金矿床的U-Th-Pb年代学与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俊龙 余必胜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7年第4期39-49,共11页
拉尔玛金矿床及其附近铀矿床的U-Th-Pb年龄、载金石英40Ar/39Ar年龄和其它同位素年龄表明,金铀成矿热液活动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37Ma;第二阶段41~60Ma,为金矿化主期,具有卡林型金矿床后生成矿的特征。Ph同位素组成显示矿区存在5... 拉尔玛金矿床及其附近铀矿床的U-Th-Pb年龄、载金石英40Ar/39Ar年龄和其它同位素年龄表明,金铀成矿热液活动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37Ma;第二阶段41~60Ma,为金矿化主期,具有卡林型金矿床后生成矿的特征。Ph同位素组成显示矿区存在5个铅源,即含矿地层沉积岩(非铀矿化正常Pb)、中生代岩浆岩(正常Pb)以及三种铀矿石(高Pb同位素比值异常Pb)。金矿床内沉积岩、长英质脉岩及蚀变矿物具有至少三端员或四端员Pb同位素混合组分。成矿热液的Pb同位素组成受控于非铀矿化沉积岩、铀矿石和长英质脉岩以及水/岩反应。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阳顶群及邻近的铀矿化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钍-铅 年代学 金矿床 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
下载PDF
U-Th-Pb behavior of zircons under high-grade metamorphic conditions:A case study of zircon dating of meta-diorite near Qixia,eastern Shandong 被引量:27
16
作者 Yusheng Wan Dunyi Liu +2 位作者 Chunyan Dong Shoujie Liu Shijin Wang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1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This paper carried out a study on U—Th—Pb behavior of zircons in a'dry'rock system during high-grade metamorphism in the Archean basement of eastern Shandong.The studied sample has a mineral assemblage of pl... This paper carried out a study on U—Th—Pb behavior of zircons in a'dry'rock system during high-grade metamorphism in the Archean basement of eastern Shandong.The studied sample has a mineral assemblage of plagioclase + K-feldspar + clinopyroxene + biotite + quartz and its protolith is considered to be diorite.The zircons are stubby,equant or irregular in shape and show fir-leaf, sectorial,banded or oscillatory zoning.They contain inclusions,including mineral assemblages of clinopyroxene + orthopyroxene + hornblende + quartz and plagioclase + K-feldspar + biotite + quartz. Fifty SHRIMP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34 zircon grains,which commonly yielded high Th/U ratios (mostly>0.5).Most analyses are distributed along concordia from 2.54 to 2.25 Ga,with the youngest age being~1.95 Ga.Compositions and ages show large variations even in a same zircon grain.Combined with early studies,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s follows:1) the diorite underwent two episodes of high-grade metamorphism.at the end of the Neoarchean and the Paleoproterozoic(~2.50 Ga and~1.95 Ga or slightly later):2) high-grade metamorphism in a'dry'rock system may partially reset the U—Th—Pb system of zircons and.in this case,the ages between the oldest and young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条件 闪长岩 锆石 行为 Pb 案例 山东 SHRIMP
下载PDF
三峡地区二叠系牙形石的U-Th-Pb定年及古海水信息
17
作者 王瑾 周炼 +4 位作者 胡兆初 赵来时 张海强 陈孝红 李志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19,共8页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三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牙形石的U-Th-Pb同位素年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层中牙形石的208Pb/232Th放射年龄为269±44,Ma,207Pb/235U放射年龄为256±39,Ma,接近二叠系茅口组的生物...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三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牙形石的U-Th-Pb同位素年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层中牙形石的208Pb/232Th放射年龄为269±44,Ma,207Pb/235U放射年龄为256±39,Ma,接近二叠系茅口组的生物地层年龄。206Pb/238U的年龄为196±6,Ma,虽然准确度较高,但与前人推测的地层年龄相比偏低。此外,作者对牙形石的稀土元素(REE)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牙形石的REE组成和Ce异常与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指示古海水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二叠系 牙形石 LA—ICP—MS U-Th—Pb定年 古海水
下载PDF
U-Th-Pb monazite and Sm-Nd dating of high-grade rocks from the Grove Mountains, East Antarctica: further evidence for a Pan-African-aged monometamorphic terrane
18
作者 LIU Xiaochun LING Xiaoxiao JAHN Bor-ming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2018年第2期108-117,共10页
The Grove Mountains, 400 km south of the Chinese Antarctic Zhongshan Station, are an inland continuation of the Pan-African-aged (i.e., Lat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Prydz Belt, East Antarctica. In this paper we carri... The Grove Mountains, 400 km south of the Chinese Antarctic Zhongshan Station, are an inland continuation of the Pan-African-aged (i.e., Late Neoproterozoic/Cambrian) Prydz Belt, East Antarctica. In this paper we carried out a combined U-Th-Pb monazite and Sm-Nd mineral-whole-rock dating on para-and orthogneisses from bedrock in the Grove Mountains. U-Th-Pb monazite dating of a cordierite-bearing pelitic paragneiss yields ages of 523 ± 4 Ma for the cores and 508 ± 6 Ma for the rims. Sm-Nd mineral-whole-rock isotopic analyses yield isochron ages of 536 ± 3 Ma for a coarse-grained felsic orthogneiss and 507 ± 30 Ma for a fine-grained quartzofeldspathic paragneiss. Combined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age data in the Grove Mountains and adjacent areas, the older age of ~530 Ma is interpreted as the time of regional medium-to low-pressure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nd the younger age of ~510 Ma as the cooling age of the granulite terrane. The absence of evidence for a Grenville-aged (i.e., Late Mesoproterozoic/Early Neoproterozoic) metamorphic event indicates that the Grove Mountains have experienced only a single metamorphic cycle, i.e., Pan-African-aged, which distinguishes them from other polymetamorphic terranes in the Prydz Belt. This will provide important constraints on the controversial nature of the Prydz Be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Nd 独居石 南极洲 岩层 东方 证据 岩石 年龄数据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淡色花岗岩岩石成因初步研究
19
作者 刘小驰 杨雷 +2 位作者 何少雄 胡方泱 王佳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6-1460,共15页
淡色花岗岩是研究碰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对象。本文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希夏邦马峰海拔5800m大本营附近的淡色花岗岩样品进行了独居石U-Th-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初步分析。研究样品根据矿物组合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 淡色花岗岩是研究碰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对象。本文对喜马拉雅造山带希夏邦马峰海拔5800m大本营附近的淡色花岗岩样品进行了独居石U-Th-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初步分析。研究样品根据矿物组合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二者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变形程度都有所差异,全岩地球化学中弱变形的黑花岗岩表现出低Si和富Al、Mg、Fe、K、Ti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强变形和弱变形的二云母花岗岩均表现出高Si和贫Mg、Fe、K、Ti的特征,A/CNK为1.11~1.17。同黑云母花岗岩相比,二云母花岗岩稀土元素中Eu元素负异常明显,微量元素中富集Sn、U,亏损Ba、Sr、Zr、Hf、LREE等元素,暗示岩浆经历了斜长石、黑云母、锆石、独居石和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中的独居石给出U-Th-Pb年龄为22.9±0.2Ma、22.7±0.5Ma和22.7±0.7Ma的一致结果,这一年龄略早于前人报道的结果,指示藏南拆离系活动时间在该区域与喜马拉雅中段具有一致性。本文认为希夏邦马淡色花岗岩岩浆作用与碰撞后伸展阶段发育的藏南拆离系活动具有同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喜马拉雅 希夏邦马峰 u-th-pb年龄 藏南拆离系 分离结晶
下载PDF
希夏邦马峰地区始新世地壳加厚和隆升过程
20
作者 王佳敏 侯康师 +1 位作者 李潇丽 吴福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9-1445,共17页
中新世中期之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历史和深部动力机制,还存在极大的争议、缺乏基本的数据约束。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高级变质岩的埋藏和折返过程可以约束地壳加厚和山脉隆升过程,但是现有的变质记录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始新世... 中新世中期之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历史和深部动力机制,还存在极大的争议、缺乏基本的数据约束。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高级变质岩的埋藏和折返过程可以约束地壳加厚和山脉隆升过程,但是现有的变质记录主要为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始新世变质作用的分布范围、形成过程和地质意义仍然未被充分挖掘。本文首先厘定了希夏邦马峰(8027m)山体的基本岩石组成:下部为高喜马拉雅正/副片麻岩,上部为肉切村群变粒岩及贯入其中的淡色花岗岩席。进一步对1964年希夏邦马峰登山科考采集的眼球状片麻岩进行了变质作用相平衡模拟和独居石微区原位U-Th-Pb定年,确定了始新世变质记录的P-T-t演化轨迹:M1阶段中P/T型变质压力峰期,条件为~1.0GPa、~740℃(~22℃/km),变质年龄为~37Ma;后近等温降压至M2阶段低P/T型变质温度峰期,条件为0.5~0.4GPa、~760℃(45~57℃/km),变质年龄为~25Ma;在~18Ma左右冷却至固相线以下。希夏邦马峰~37Ma的中P/T型变质和地壳加厚事件与北喜马拉雅穹隆、高喜马拉雅主体、前陆飞来峰等地区的记录一致(40~37Ma,20~25℃/km),表明印度-亚洲初始碰撞约20Myr后中上地壳被堆叠埋藏至>33km以下,发生了广泛的整体性加厚和深熔作用。该事件与喜马拉雅内陆残留海最终退却的时间吻合,是喜马拉雅山脉初始隆升的诱因。喜马拉雅山脉不是晚新生代以来隆升的,而是经历了自始新世中期以来的长期地壳堆叠和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 初始隆升 地壳加厚 中P/T型变质作用 独居石u-th-pb岩石年代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