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U2AF1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赵婷媛 管立勋 +6 位作者 郑文帅 王美璐 程龙灿 狐亚磊 徐媛媛 谷振阳 窦立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U2AF1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61例AML患者,应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U2AF1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61例AML患者中,U2AF1基因突变率为3.... 目的:探讨U2AF1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61例AML患者,应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U2AF1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61例AML患者中,U2AF1基因突变率为3.73%。U2AF1基因突变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较野生型组低。U2AF1基因突变组完全缓解率为66.67%,野生型组为55.48%,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70)。U2AF1基因野生型组和突变组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分别为未达到和133 d(P=0.03),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未达到和210 d(P=0.01)。结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伴有U2AF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预后较野生型组差,这可能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u2af1基因 基因突变 预后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U2AF1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文舒 张银田 +2 位作者 江千里 刘启发 戴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77-1984,共8页
目的:探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U2AF1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的203例MDS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U2AF1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U2... 目的:探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U2AF1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进行二代测序(NGS)检测的203例MDS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有无U2AF1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U2AF1突变组和U2AF1非突变组,并对2组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表现及预后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U2AF1突变位点,分为U2AF1S34突变和U2AF1Q157/R156突变2组,分析2组患者的基因突变特征及预后影响。结果:11.3%(23/203)的MDS患者存在U2AF1突变,U2AF1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32.5%。U2AF1突变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U2AF1非突变组(P=0.001)。U2AF1突变组无1例患者为染色体复杂核型或TP53突变。2组患者年龄、血液学参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WHO 2016分型、IPSS-R危险分层、5q-、-7/7q-、20q-、+8等染色体异常及ASXL1、DNMT3A、RUNX1、SF3B1、SRSF2等基因突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U2AF1非突变组相比,U2AF1突变组患者的生存时间(P=0.377)、转化为白血病时间(P=0.681)及对去甲基化药物的总反应率(P=0.5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U2AF1S34和U2AF1Q157/R156两种突变类型患者的性别、诊断年龄、WHO 2016分型、IPSS-R危险分层、血液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时间(P=0.347)和转化为白血病时间(P=0.187)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U2AF1基因突变不影响MDS患者总生存时间、转化为白血病率以及对去甲基化药物的反应率。U2AF1S34和U2AF1Q157/R156这2种突变类型的MDS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无差异。移植治疗对于U2AF1突变患者无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u2af1突变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U2AF1突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孝杰 陆嘉惠 陶雨晨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第5期18-21,共4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骨髓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为特征的异质性髓系肿瘤。剪接体基因是MDS患者常见的突变靶点之一,这些突变在5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以骨髓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为特征的异质性髓系肿瘤。剪接体基因是MDS患者常见的突变靶点之一,这些突变在50%~60%的MDS患者中发生,其中RNA剪接体基因U2AF1能够影响MDS患者mRNA的异常剪接和造血系统。目前已有研究证明U2AF1突变是MDS的预后不良因素,故针对U2AF1突变的研究对于MDS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文章总结了近年来U2AF1在MDS中的研究进展,就U2AF1突变所改变的剪切机制及其对MDS的影响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接体基因 u2af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U2AF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4
作者 赵慧慧 谢新生 +5 位作者 魏妍 吴瑞盈 姜中兴 万鼎铭 刘延方 孙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2130-2134,共5页
目的观察U2A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90例AML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U2AF1突变与否将患者分为U2AF1未突变组(652例)和U2AF1突变... 目的观察U2A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90例AML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U2AF1突变与否将患者分为U2AF1未突变组(652例)和U2AF1突变组(3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690例AML患者中,U2AF1突变率为5.5%,常合并ASXL1、NRAS、SETBP1等基因突变。与U2AF1未突变组相比,U2AF1突变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骨髓原始细胞比率低,预后中等及不良染色体核型多见,+8核型较多(P<0.05)。在625例可评估疗效的AML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发现,U2AF1突变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U2AF1未突变组短,完全缓解(CR)率、2 a OS率较U2AF1未突变组低(P<0.05)。与未突变组相比,U2AF1 S34F突变组CR率较低,中位OS较短(P<0.05);两者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2AF1 S34Y突变组中位PFS较未突变组短(P<0.05);两者CR率、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U2AF1突变是影响<60岁AML患者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1~2个疗程内达CR、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CEBPA双突变是影响<60岁AML患者OS及PFS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U2AF1突变在AML患者中发生率低,常与其他基因突变共存,预后中等及不良染色体核型多见。不同突变位点的预后意义不同。U2AF1突变是年轻(<60岁)AM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u2af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改良C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致ASXL1和U2AF1基因突变转阴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5
作者 田明明 吴涛 +4 位作者 薛锋 汉英 张丽萍 王存邦 白海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9年第7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表观遗传学调节基因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1例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改良CAG方案治疗MDS使突变基因ASXL1和U2AF1转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针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表观遗传学调节基因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1例低剂量地西他滨序贯改良CAG方案治疗MDS使突变基因ASXL1和U2AF1转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经低剂量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化疗,表观遗传学调节子突变基因ASXL1和U2AF1转阴,临床症状缓解,血象逐渐恢复正常,骨髓象完全缓解.结论地西他滨可使MDS阳性表观遗传学调节子ASXL1和U2AF1基因突变转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ASXL1 u2af1 表观遗传学
原文传递
1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相关疾病患者RNA剪接体复合物蛋白编码基因SF3B1、U2AF1和SRSF2突变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继英 马娇 +7 位作者 蔺亚妮 王君 沈慧 桂福民 韩聪 李庆华 宋振 王晓静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RNA剪接体复合物编码基因SF381、U2AF1和SRSF2突变在MDS及相关疾病中的突变率、突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18例MDS及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检测SF3BI(K700E)、U2AF1(S34、Q157P)和SRSF2... 目的探讨RNA剪接体复合物编码基因SF381、U2AF1和SRSF2突变在MDS及相关疾病中的突变率、突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18例MDS及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检测SF3BI(K700E)、U2AF1(S34、Q157P)和SRSF2(P95)突变情况。结果118例MDS患者中,男76例,女42例,中位年龄53.5(13~84)岁。对全部患者均进行SF381(K700E)基因突变分析,SF381(K700E)的突变率为19.49%(118例中23例)。在突变的22例MDS患者中,14例环形铁粒幼红细胞(RS)比例≥15%,其中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7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6例、难治性贫血(RA)1例。与未突变组相比,突变组患者的年龄偏大158(32-78)岁对51(13-84)岁,z=-1.981,P=0.048]、PLT偏高[121(22~888)×10^9/L对59(6~1561)×10^9/L,F=3.305,P=0.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偏低[0.007(0-0.122)对0.017(0-0.268),z=-2.885,JD=0.004]、RS比例偏高[0(0-64%)对0(0~58%),z=-4.664,P〈0.001],HGB偏低[63(40~95)g/L对77(34~144)g/L,z=-3.192,P=-0.001]。对105例患者进行U2AF1(S34、Q157P)基因突变分析,突变率为21.90%(105例中23例)。突变组患者各临床特征与未突变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7例患者有SRSF2(P95)突变结果,8例突变,突变率为7.48%,突变组患者初诊时年龄偏高,中位年龄63(50~84)岁,其中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1(RAEB-1)4例,突变率为14.29%(28例中4例);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1例患者同时Ⅲ现SF381(K700E)和SRSF2(P95H)突变,2例患者同时出现SF3B1(K700E)和U2AF1(S34Y)突变。结论SF381、U2AF1和SRSF2剪接体复合物蛋白编码基因中,仅SF381基因突变与环状铁粒幼红细胞增多性贫血密切相关,是该亚型的主要致病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NA突变分析 基因 SF381 基因 u2af1 基因 SRSF2
原文传递
U2AF1突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及治疗影响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周昊 王利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82-487,共6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并且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风险极高。MDS发病机制与体细胞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免疫系统与...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并且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风险极高。MDS发病机制与体细胞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免疫系统与骨髓微环境调节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表明,基因突变是M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但是目前单基因突变并未纳入MDS预后评分系统。MDS患者的U2AF1突变率较高,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影响RNA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pre-mRNA)的3′剪接位点(SS)识别过程,进而生成异常mRNA,造成染色体不稳定。笔者拟就近年U2AF1突变对MDS的预后影响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为探索伴U2AF1突变MDS患者的新治疗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突变 RNA剪接 预后 u2af1基因
原文传递
剪接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璘 肖志坚 孙雪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7-621,共5页
近年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较全面地揭示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基因突变谱系,但对这些基因突变在M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剪接因子突变是MDS这组异质性疾病中最常见的分子学异常。在最近研究中发现了SF3B1、SRSF2、U2AF1... 近年来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较全面地揭示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基因突变谱系,但对这些基因突变在M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知之甚少。剪接因子突变是MDS这组异质性疾病中最常见的分子学异常。在最近研究中发现了SF3B1、SRSF2、U2AF1突变以及端粒酶功能异常导致的剪接因子失调而影响前体mRNA剪接的具体机制,揭示了可能的下游靶基因,初步阐释了剪接异常对造血功能的影响及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建立了相应的动物模型,对寻找MDS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剪接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3B1 SRSF2 u2af1 端粒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MURR1, THE HOMOLOGUE OF MOUSE IMPRINTED Murr1 GENE
9
作者 张忠明 王又冬 +3 位作者 八木ひとみ 城圭一郎 岩坂刚 向井常博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RNA sequence, genetic construction, imprinting status, and expression profile of human MURR1 gene, the homologue of mouse imprinted Murr1 gene. Methods The MURR1 mRNA sequence was identified... 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mRNA sequence, genetic construction, imprinting status, and expression profile of human MURR1 gene, the homologue of mouse imprinted Murr1 gene. Methods The MURR1 mRNA sequence was identified by colony hybridization screening of human cDNA library and the 5'-RACE analyses; Absence of U2AF1-RS1 gene within MURR1 was confirmed by Southern Blotting; Expression profile of MURR1 was examined by Northern Blotting; The imprinting status of MURR1 were revealed by SNP investigation and RT-PCR followed by sequencings and RFLP analyses. Results The full-length mRNA sequence of MURR1 spans 711 bp, transcribed from 3 exons, encodes predicted MURR1 protein of 190 amino acids. The gene was expressed in all the 12 kinds of human adult tissues and 6 kinds of fetal tissues. It showed biallelic expression in all 32 investigated samples including 6 kinds of human fetal tissues and 8 adult brains. Unlike mouse imprinted U2af1-rs1 gene existing in the intron of Murr1, the human U2AF1-RS1 gene was not located in the MURR1 locus. Conclusion Human MURR1 gene is not imprinted and the non-imprinting is possible due to the absence of human homologue of mouse U2af1-rs1 within MURR1 lo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ic imprinting MURR1 u2af1-rs1
下载PDF
伴有+8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玥 吴萍 +6 位作者 艾珂欣 李敏明 邓程新 耿素霞 陆泽生 翁建宇 杜欣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8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纳入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56例MDS患者,根据是否伴有+8染色体异常(简称+8异常)将其分为正常核型组(28例)与+8异常组(28例);再根据是否伴有+8异... 目的探讨伴有+8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纳入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56例MDS患者,根据是否伴有+8染色体异常(简称+8异常)将其分为正常核型组(28例)与+8异常组(28例);再根据是否伴有+8异常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将+8异常组28例患者分为孤立+8异常组(18例)与非孤立+8异常组(10例)。根据是否伴有U2AF1基因突变将16例+8异常MDS患者分为U2AF1突变组(5例)与U2AF1未突变组(1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发病年龄、WHO 2016 MDS修订分型、IPSS-R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Hb、PLT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ANC)、WBC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ONO)、骨髓原始细胞(BM Blast)和外周血原始细胞(PB Blast)比例]及染色体核型、U2AF1基因突变情况、总生存(OS)期、血液系统疾病基因突变筛查全套检测结果及IPSS-R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8异常组患者IPSS-R评分较正常核型组明显增高(P=0.001)。孤立+8异常组患者发病年龄、IPSS-R评分均低于非孤立+8异常组,OS期长于非孤立+8异常组(P<0.05)。孤立+8异常组患者IPSS-R评分高于正常核型组,PB Blast比例低于正常核型组(P<0.05)。+8异常MDS患者U2AF1突变率高于正常核型患者(P=0.064)。U2AF1突变组患者发病年龄低于U2AF1未突变组(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08)、ANC>1.0×10^(9)(P=0.012)是影响+8异常MDS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核型组与+8异常组、正常核型组与孤立+8异常组、孤立+8异常组与非孤立+8异常组、U2AF1突变组与U2AF1未突变组患者的OS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染色体异常在MDS患者中十分常见,与U2AF1突变密切相关,但与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染色体异常 u2af1基因突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原始细胞不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喻堤 徐泽锋 +5 位作者 秦铁军 李冰 曲士强 潘丽娟 焦蒙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6-382,共7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原始细胞不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且接受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的115例原始细胞...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原始细胞不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且接受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的115例原始细胞不增高初诊原发性MDS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并建立疗效预测模型。结果55例(47.8%)患者获得治疗反应,其中11例获得完全缓解,44例获得血液学改善[红系反应率为49.5%(52/105),血小板反应率为40.7%(35/86),中性粒细胞反应率为35.0%(14/40)]。29例红细胞输注依赖的患者中7例(24.1%)脱离输血依赖。总体中位疗效持续时间为20(3~8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较≥60岁患者疗效好(52.5%对22.2%,P=0.018),而伴红细胞输注依赖较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24.1%对55.8%,P=0.003)、U2AF1突变型患者较U2AF1野生型患者(26.1%对53.2%,P=0.020)疗效差。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302,95%CI 1.245~14.820,P=0.021)、无红细胞输注依赖(OR=3.774,95%CI 1.400~10.177,P=0.009)和无U2AF1突变(OR=3.414,95%CI 1.168~9.978,P=0.025)均为获得血液学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上述影响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具有0、1、2、3个危险因素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0%~35%、10%~15%、3%。结论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可有效改善原始细胞不增高MDS患者的血细胞减少症状。年龄<60岁、不伴红细胞输注依赖且无U2AF1突变患者治疗反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u2af1基因 环孢素A 达那唑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