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U2AF1基因突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赵婷媛 管立勋 +6 位作者 郑文帅 王美璐 程龙灿 狐亚磊 徐媛媛 谷振阳 窦立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U2AF1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61例AML患者,应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U2AF1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61例AML患者中,U2AF1基因突变率为3.... 目的:探讨U2AF1基因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和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61例AML患者,应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U2AF1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161例AML患者中,U2AF1基因突变率为3.73%。U2AF1基因突变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和血小板数较野生型组低。U2AF1基因突变组完全缓解率为66.67%,野生型组为55.48%,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70)。U2AF1基因野生型组和突变组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分别为未达到和133 d(P=0.03),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未达到和210 d(P=0.01)。结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伴有U2AF1基因突变阳性患者的预后较野生型组差,这可能是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u2af1基因 基因突变 预后
下载PDF
U2AF1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2
作者 赵慧慧 谢新生 +5 位作者 魏妍 吴瑞盈 姜中兴 万鼎铭 刘延方 孙玲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2130-2134,共5页
目的观察U2A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90例AML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U2AF1突变与否将患者分为U2AF1未突变组(652例)和U2AF1突变... 目的观察U2AF1基因突变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90例AML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U2AF1突变与否将患者分为U2AF1未突变组(652例)和U2AF1突变组(38例)。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690例AML患者中,U2AF1突变率为5.5%,常合并ASXL1、NRAS、SETBP1等基因突变。与U2AF1未突变组相比,U2AF1突变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骨髓原始细胞比率低,预后中等及不良染色体核型多见,+8核型较多(P<0.05)。在625例可评估疗效的AML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发现,U2AF1突变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U2AF1未突变组短,完全缓解(CR)率、2 a OS率较U2AF1未突变组低(P<0.05)。与未突变组相比,U2AF1 S34F突变组CR率较低,中位OS较短(P<0.05);两者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2AF1 S34Y突变组中位PFS较未突变组短(P<0.05);两者CR率、中位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U2AF1突变是影响<60岁AML患者OS、PFS的独立危险因素,1~2个疗程内达CR、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CEBPA双突变是影响<60岁AML患者OS及PFS的有利因素(P<0.05)。结论U2AF1突变在AML患者中发生率低,常与其他基因突变共存,预后中等及不良染色体核型多见。不同突变位点的预后意义不同。U2AF1突变是年轻(<60岁)AM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u2af1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U2AF1基因突变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来军 董杨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9期559-560,共2页
目的提高对U2AF1基因突变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019年7月诊治的1例U2AF1基因突变MGUS合并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2014年... 目的提高对U2AF1基因突变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2019年7月诊治的1例U2AF1基因突变MGUS合并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2014年5月确诊为MGUS伴有IGκ、TCRD基因重排,低危组,近5年的随访中病情一直稳定,未给予药物治疗。2019年7月因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检查确诊MDS,应用二代测序方法(NGS)检测出U2AF1基因突变,给予沙利度胺联合环孢素口服液治疗,病情好转,至截稿前患者病情稳定。结论MGUS合并MDS在临床中少见,贫血是最主要的首发临床表现,多种克隆性基因突变是否独立存在于该类疾病中,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u2af1基因 环孢素
原文传递
U2AF1突变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后及治疗影响的研究现状
4
作者 周昊 王利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82-487,共6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并且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风险极高。MDS发病机制与体细胞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免疫系统与...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一系或多系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并且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转化风险极高。MDS发病机制与体细胞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免疫系统与骨髓微环境调节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多项研究表明,基因突变是M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但是目前单基因突变并未纳入MDS预后评分系统。MDS患者的U2AF1突变率较高,其作用机制主要为影响RNA剪接体对前体信使RNA(pre-mRNA)的3′剪接位点(SS)识别过程,进而生成异常mRNA,造成染色体不稳定。笔者拟就近年U2AF1突变对MDS的预后影响和治疗进展进行阐述,为探索伴U2AF1突变MDS患者的新治疗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突变 RNA剪接 预后 u2af1基因
原文传递
伴有+8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玥 吴萍 +6 位作者 艾珂欣 李敏明 邓程新 耿素霞 陆泽生 翁建宇 杜欣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伴有+8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纳入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56例MDS患者,根据是否伴有+8染色体异常(简称+8异常)将其分为正常核型组(28例)与+8异常组(28例);再根据是否伴有+8异... 目的探讨伴有+8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纳入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的56例MDS患者,根据是否伴有+8染色体异常(简称+8异常)将其分为正常核型组(28例)与+8异常组(28例);再根据是否伴有+8异常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将+8异常组28例患者分为孤立+8异常组(18例)与非孤立+8异常组(10例)。根据是否伴有U2AF1基因突变将16例+8异常MDS患者分为U2AF1突变组(5例)与U2AF1未突变组(11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发病年龄、WHO 2016 MDS修订分型、IPSS-R评分)、实验室检查结果[Hb、PLT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ANC)、WBC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ONO)、骨髓原始细胞(BM Blast)和外周血原始细胞(PB Blast)比例]及染色体核型、U2AF1基因突变情况、总生存(OS)期、血液系统疾病基因突变筛查全套检测结果及IPSS-R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8异常组患者IPSS-R评分较正常核型组明显增高(P=0.001)。孤立+8异常组患者发病年龄、IPSS-R评分均低于非孤立+8异常组,OS期长于非孤立+8异常组(P<0.05)。孤立+8异常组患者IPSS-R评分高于正常核型组,PB Blast比例低于正常核型组(P<0.05)。+8异常MDS患者U2AF1突变率高于正常核型患者(P=0.064)。U2AF1突变组患者发病年龄低于U2AF1未突变组(P=0.03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P=0.008)、ANC>1.0×10^(9)(P=0.012)是影响+8异常MDS患者OS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核型组与+8异常组、正常核型组与孤立+8异常组、孤立+8异常组与非孤立+8异常组、U2AF1突变组与U2AF1未突变组患者的OS期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染色体异常在MDS患者中十分常见,与U2AF1突变密切相关,但与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8染色体异常 u2af1基因突变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环孢素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原始细胞不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喻堤 徐泽锋 +5 位作者 秦铁军 李冰 曲士强 潘丽娟 焦蒙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6-382,共7页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原始细胞不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且接受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的115例原始细胞... 目的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原始细胞不增高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确诊且接受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治疗的115例原始细胞不增高初诊原发性MDS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并建立疗效预测模型。结果55例(47.8%)患者获得治疗反应,其中11例获得完全缓解,44例获得血液学改善[红系反应率为49.5%(52/105),血小板反应率为40.7%(35/86),中性粒细胞反应率为35.0%(14/40)]。29例红细胞输注依赖的患者中7例(24.1%)脱离输血依赖。总体中位疗效持续时间为20(3~8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较≥60岁患者疗效好(52.5%对22.2%,P=0.018),而伴红细胞输注依赖较非红细胞输注依赖患者(24.1%对55.8%,P=0.003)、U2AF1突变型患者较U2AF1野生型患者(26.1%对53.2%,P=0.020)疗效差。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4.302,95%CI 1.245~14.820,P=0.021)、无红细胞输注依赖(OR=3.774,95%CI 1.400~10.177,P=0.009)和无U2AF1突变(OR=3.414,95%CI 1.168~9.978,P=0.025)均为获得血液学改善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上述影响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具有0、1、2、3个危险因素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0%~35%、10%~15%、3%。结论CsA联合达那唑±沙利度胺可有效改善原始细胞不增高MDS患者的血细胞减少症状。年龄<60岁、不伴红细胞输注依赖且无U2AF1突变患者治疗反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u2af1基因 环孢素A 达那唑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