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DEC Trigon模型分析采动对深部巷道的破坏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小林 岳鑫 马嘉伟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1年第8期8-11,34,共5页
针对正利煤业14103工作面轨道顺槽服务期间受多次扰动产生变形破坏的问题,建立UDEC Trigon模型,分析巷道破坏机理发现,受巷道掘进、上工作面回采、本工作面回采三次采动影响后,采动应力叠加,两帮垂直应力高达100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4.7... 针对正利煤业14103工作面轨道顺槽服务期间受多次扰动产生变形破坏的问题,建立UDEC Trigon模型,分析巷道破坏机理发现,受巷道掘进、上工作面回采、本工作面回采三次采动影响后,采动应力叠加,两帮垂直应力高达100 MPa,应力集中系数为4.7,高应力导致煤岩体破坏,产生大量的裂隙,煤岩块产生显著位移,锚杆弯曲变形失效,巷道发生严重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巷道 udec Trigon模型 垂直应力 裂隙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巫山县廖家坪危岩体倾倒机制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波林 陈小婷 彭轩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4-27,32,共5页
廖家坪危岩体位于三峡库区长江左岸,危岩体内部发育有7层软弱岩层和2组裂隙,其变形机制为次生倾倒。采用UDEC离散元模型,对该危岩体倾倒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廖家坪坡体内因次生倾倒形成的拉裂破坏向坡内呈递减趋势;坡体... 廖家坪危岩体位于三峡库区长江左岸,危岩体内部发育有7层软弱岩层和2组裂隙,其变形机制为次生倾倒。采用UDEC离散元模型,对该危岩体倾倒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廖家坪坡体内因次生倾倒形成的拉裂破坏向坡内呈递减趋势;坡体内的倾倒块体受软弱层控制,一般不穿越软弱层,因此不会发生整体性倾倒破坏。各次级悬崖上的危岩体岩柱形成后,出现了向前倾倒翻转破坏和向后仰剧冲或蠕滑两种破坏方式。倾倒的方向与下伏软弱层破坏的关系密切,危岩体跟趾部破坏强烈则向前倾倒翻转破坏,趾部破坏强烈则向后仰剧冲或蠕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家坪危岩体 udec模型 次生倾倒 倾倒方向
下载PDF
崩落法转充填法采矿地表移动二维离散元程序数值模拟及其规律验证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帅 杜翠凤 +1 位作者 母昌平 雷远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7-1743,1751,共8页
基于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及现场统计对井下矿体及围岩进行了节理调查分析,利用Surpac建立了采空区三维模型并进行剖分,最终建立了二维离散元模型(UDEC),研究不同水平矿体开采时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冒落形式,记录并分... 基于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及现场统计对井下矿体及围岩进行了节理调查分析,利用Surpac建立了采空区三维模型并进行剖分,最终建立了二维离散元模型(UDEC),研究不同水平矿体开采时位移场的变化规律和采空区上覆岩层的冒落形式,记录并分析矿体开采过程中岩石移动角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法开采-430^-500 m矿体时,采空区最大位移为205.6 cm,小于崩落法的215.2 cm;对比充填法和崩落法新副井沉降值和水平位移值发现,充填法地表倾斜率为0.56 mm/m,小于崩落法的1.22 mm/m,水平变形率为1.03 mm/m,小于崩落法的1.31 mm/m,对于控制新副井沉降和地表移动具有良好效果。在崩落法开采时覆岩移动存在一定间歇性和跳跃性,冒落过程中可能形成自稳平衡拱,从而形成隐伏采空区。根据实际监测与模拟结果对比,在同一水平开采时间较长时,移动角减小速率呈跳跃性非均匀变化,表现为缓慢变化-加速变化-缓慢变化-加速变化的循环过程,进一步验证了自稳平衡拱和隐伏采空区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落法 充填法 节理调查 二维离散元程序(udec)模型 地表变形
下载PDF
深部易风化顶板地应力研究
4
作者 王冬冬 《山东煤炭科技》 2017年第11期141-143,共3页
山西阳城阳泰集团竹林山矿1831工作面直接顶为深部易风化复合顶板,煤岩体的构造应力场比较复杂,以1831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为背景,利用udec计算模型,对不同深度下巷道应力场的规律进行探究,得出一定结论,对巷道的支护参数选择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深部 应力场 udec模型 支护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f methane migration from floor strata to a longwall face
5
作者 MAREK Kwaniewski LASEK Stanislaw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9年第2期113-119,共7页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ine strata in the vicinity of seam 349 in model of a large (1 000 m× 200 m) section of Iongwall panel 802 in part B of the Murcki Colliery in the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 Poland, ... 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ine strata in the vicinity of seam 349 in model of a large (1 000 m× 200 m) section of Iongwall panel 802 in part B of the Murcki Colliery in the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 Poland, was built using the Universal Distinct Element Code UDEC. Longwall extraction of seam 349 with roof caving was simulated in the model over a length of 450 m. Mining-induced changes in displacements, strains and stresses in the mine strata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assumptions that (1) methane-bearing strata occur 15.6 m beneath seam 349 and include seam 350 and the strata lying beneath, and (2) the methane reservoir pressure is equal to 2 MPa, a fully coupled mechanical hydraul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which joint conductivity was dependent on the mechanical deformation and, conversely,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ock masses was affected by joint fluid pressure. It was shown that migration of methane from coal seams lying beneath the mined seam is possible under conditions where the floor strata deform to a great extent, undergo separation, fracture and break into bl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simulation Iongwall mining METHANE numerical model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