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分布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蔡贞 温淑娟 郑磊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3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患者UGT1A1基因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方法收集我院80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基因片段,直接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U...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患者UGT1A1基因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方法收集我院80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基因片段,直接测序确定基因型。结果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六28位点野生型TA6/6为55例(68.75%),杂合突变型TA6/7基因型22例(27.50%),纯和突变型TA7/7有3例(3.75%);UGT1A1*6位点突变型211GG基因型57例(71.25%),211GA基因型22例(27.50%),211AA基因型1例(1.25%)。等位基因出现频率分别为TA6为82.50%.TA7为17.50%.211G为85.00%.211A为15.00%。同时携带TA7和211A等位基因共6例(7.50%)。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6和UGT1A1*28分布频率均较高,在测定UGT1A1基因多态性时应同时检测这两个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ugt1a1 基因多态性 ugt1a1*28 ugt1a1*6
下载PDF
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晓玉 李智 +1 位作者 曲秀娟 刘云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6-601,共6页
目的 通过整合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得出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Pub Med数据库及手工搜索相关文献,制定文章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通过整合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得出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Pub Med数据库及手工搜索相关文献,制定文章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文章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应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章进行分析,UGT1A1*6突变型较野生型发生粒细胞缺乏的风险率显著提高(OR=2.37,95%CI 1.58~3.55,P=0.001),其中纯合突变型和杂合突变型较野生型粒细胞缺乏发生风险率高,纯合突变型(OR=5.09,95%CI2.74~9.45,P〈0.001)较杂合突变型(OR=2.07,95%CI 1.37~3.13,P=0.001)风险率更高;而在腹泻方面,UGT1A1*6突变型较野生型发生腹泻的风险率高(OR=1.48,95%CI 0.86~2.55,P=0.153),但无统计学差异,而其中纯合突变型腹泻发生风险率显著增高(OR=3.51,95%CI 1.33~9.25,P=0.011),杂合突变型(OR=1.22,95%CI 0.68~2.22,P=0.503)腹泻发生风险率增高,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UGT1A1*6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伊立替康的毒性,尤其是粒细胞缺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t1a1*6 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毒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G6PD缺乏与UGT1A1 G71R错义突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谈钰培 赵科 钟丹妮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5期60-67,共8页
目的 探讨广西环江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类型,以及G6PD缺乏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编码区第1外显子区G71R错义突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 目的 探讨广西环江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基因突变类型,以及G6PD缺乏与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编码区第1外显子区G71R错义突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治疗的15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酶活性测定法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G6PD酶活性,将其分为G6PD缺乏组(n=40)与对照组(n=110),对新生儿血标本进行全基因组DNA提纯后,将UGT1A1基因编码区第1外显子区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基因测序,对G6PD缺乏组采用PCR-限制性酶切分析(PCR/REA)明确G6PD基因突变类型,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6PD缺乏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0,P<0.05)。G6PD基因突变类型分别为G1388A(17例)、G1376T(11例)、A95G(5例)、C1024T(4例),有3例未定型。G6PD基因不同突变类型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UGT1A1基因编码区第1外显子区存在G71R错义突变,其G71R错义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16.3%、18.6%。G6PD缺乏组的G71R错义突变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UGT1A1 G71R突变型和UGT1A1 G71R野生型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4,P<0.05)。G6PD缺乏组+UGT1A1 G71R突变型、G6PD缺乏组+UGT1A1 G71R野生型、对照组+UGT1A1 G71R突变型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UGT1A1 G71R野生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56、2.801、3.178,P<0.05)。结论 广西环江地区G6PD缺乏常见突变类型为G1388A、G1376T、A95G和C1024T,G6PD基因不同突变类型之间对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无差异。G6PD缺乏与UGT1A1 G71R错义突变对该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程度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G71R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国部分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来向阳 衡雪源 +6 位作者 车峰远 王守峰 石建华 蔡利娟 张金岭 黄伟 李峥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705-3710,共6页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明确二者在肿瘤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4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 目的调查我国部分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明确二者在肿瘤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4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临沂市肿瘤医院、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应用伊立替康治疗的住院肿瘤患者241例,均进行了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其中177例同时进行了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片段,检测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结果 241例检测UGT1A1^*28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患者中,UGT1A1^*28位点基因启动子区TA序列呈6次重复的野生型(TA6/6)即野生型纯合子180例(74.7%),TA序列6次和7次重复的杂合突变型(TA6/7)即突变型杂合子56例(23.2%),TA序列7次重复的纯合突变型(TA7/7)即突变型纯合子5例(2.1%);177例检测UGT1A1^*6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患者中,UGT1A1^*6位点基因型为野生型(G/G)即野生型纯合子106例(59.9%),杂合突变型(G/A)即突变型杂合子62例(35.0%),纯合突变型(A/A)即突变型纯合子9例(5.1%)。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地区来源肿瘤患者UGT1A1^*28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地区来源肿瘤患者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部位患者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40岁、肠道、山东地区、甘肃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与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40~60岁、〉60岁、肺部、胃部、其他部位、陕西地区、其他地区肿瘤患者UGT1A1^*28与UGT1A1^*6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内肿瘤患者中UGT1A1^*28和UGT1A1^*6位点基因野生型纯合子频率均较高,但两位点基因型分布有差异,所以研究UGT1A1基因与伊立替康毒副作用时应联合检测UGT1A1^*28和UGT1A1^*6两个突变位点,并且应同时注意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地区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因 突变 ugt1a1^*28 ugt1a1^*6
下载PDF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肿瘤患者UGT1A1~* 6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栾家杰 刘俊 +4 位作者 汪琳 朱艳虹 周德喜 左坚 徐振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57-862,共6页
目的 研究安徽地区汉族人群肿瘤患者UGT1A1*6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来自安徽省不同区域222例汉族肿瘤患者血液样本,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患者UGT1A1*6基因型。结果 222例汉族肿瘤患者UGT1A1*6基因型具体分布情况... 目的 研究安徽地区汉族人群肿瘤患者UGT1A1*6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来自安徽省不同区域222例汉族肿瘤患者血液样本,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检测患者UGT1A1*6基因型。结果 222例汉族肿瘤患者UGT1A1*6基因型具体分布情况为:UGT1A1*6野生型(GG)159例次,占总例次71.62%;突变杂合型(GA)52例次,占总例次23.42%;突变纯合型(AA)11例次,占总例次4.96%。UGT1A1*6突变率为16.67%,且在食道癌患者中该基因突变率为43.75%,在马鞍山及滁州地区患者中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0.01%和34.62%,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肿瘤及地区患者水平(P<0.05)。结论 安徽地区汉族人群肿瘤患者UGT1A1*6突变频率较高,通过UGT1A1*6基因分型,可以预测伊立替康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为实施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提供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t1a1* 6 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食道癌 药物不良反应 个体化用药
下载PDF
5965例中国消化系统肿瘤患者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艳艳 高静 +5 位作者 王晰程 李健 张小田 齐长松 沈琳 龚继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5-869,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消化系统肿瘤患者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特点,探讨不同肿瘤患者中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5965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运用San... 目的分析中国消化系统肿瘤患者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特点,探讨不同肿瘤患者中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接受治疗的5965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运用Sanger测序法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结果5965例肿瘤患者中,UGT1A1*6基因型为野生型(G/G)患者3748例(62.83%),杂合突变型(G/A)患者1947例(32.64%),纯合突变型(A/A)患者270例(4.53%);UGT1A1*28基因型为野生型(TA6/TA6)患者4553例(76.33%),杂合突变型(TA6/TA7、TA6/TA8、TA6/TA5)患者1341例(22.48%),纯合突变型(TA7/TA7)患者71例(1.19%);UGT1A1*6和UGT1A1*28均野生型者2670例(44.76%),仅携带UGT1A1*6或UGT1A1*28突变者2961例(49.64%),同时携带UGT1A1*6与UGT1A1*28突变者334例(5.60%)。UGT1A1*6或UGT1A1*28不同基因型在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年老患者UGT1A1*6纯合突变型比例略高(P=0.035),而在胃癌、食管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癌中,基因分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特征均无关(P>0.05)。结论中国一半以上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携带UGT1A1*6或UGT1A1*28基因变异,患者用药前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ugt1a1*6 ugt1a1*28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疗效及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姜瑞 朱晓芸 +1 位作者 马欣 杨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255-1270,共16页
目的系统评价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6(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e transferase 1A1*6,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Irinotecan,IRI)治疗国人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目的系统评价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6(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ide transferase 1A1*6,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Irinotecan,IRI)治疗国人结直肠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20年2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评价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以IRI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2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NOS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评价文献研究质量。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OR及95%CI。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项病例对照研究,共有2926例患者纳入研究。结果表明,在5种基因模型中,UGT1A1*6多态性与临床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粒细胞减少有相关性(G vs A:OR=0.61,95%CI:0.51~0.73,P=0.00;GG vs AA:OR=0.34,95%CI:0.22~0.53,P=0.00;GA vs AA:OR=0.55,95%CI:0.34~0.88,P=0.01;GG+GA vs AA:OR=0.39,95%CI:0.25~0.61,P=0.00;GG vs AA+GA:OR=0.41,95%CI:0.30~0.56,P=0.00);而仅杂合型(GA vs AA)与腹泻的发生率无相关性(P>0.05),其余均与腹泻的发生率有相关性(G vs A:OR=0.41,95%CI:0.32~0.53,P=0.00;GG vs AA:OR=0.37,95%CI:0.21~0.63,P=0.00;GG+GA vs AA:OR=0.43,95%CI:0.25~0.74,P=0.00;GG vs AA+GA:OR=0.32,95%CI:0.22~0.47,P=0.00);在隐形模型中,与严重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有相关性(GG vs AA+GA:OR=0.08,95%CI:0.04~0.14,P=0.00),而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UGT1A1*6基因多态性是一个能够预测伊立替康化疗后所导致的毒性作用,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发生风险的分子标志物,在白细胞减少发生风险方面也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6 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疗效 毒性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紫草素对UGT1A1*1和UGT1A1*6催化SN-38葡萄糖醛酸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银楠 刘勇 +1 位作者 陈悦悦 李巍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7期20-24,共5页
目的比较紫草素对野生型UDP-葡萄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1)及其在亚洲人群中常见的单核苷酸突变UGT1A1*6催化SN-38葡萄糖醛酸化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SN-38代谢产物SN-38葡萄糖醛酸酯(SN-... 目的比较紫草素对野生型UDP-葡萄糖苷酸转移酶1A1(UGT1A1*1)及其在亚洲人群中常见的单核苷酸突变UGT1A1*6催化SN-38葡萄糖醛酸化抑制作用的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SN-38代谢产物SN-38葡萄糖醛酸酯(SN-38G)的生成速率,利用酶剩余活性的变化评价紫草素对UGT1A1*1和UGT1A1*6催化SN-38代谢的抑制作用。非线性回归计算获得紫草素在UGT1A1*1和UGT1A1*6体系中对SN-38G的半抑制浓度(IC50)。结果紫草素(1、10、100μmol/L)可使UGT1A1*1和UGT1A1*6催化SN-38葡萄糖醛酸化的反应速率均低于对照组(未加紫草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UGT1A1*1和UGT1A1*6活性的IC50分别为4.357μmol/L和7.353μmol/L。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UGT1A1,进而降低前药伊立替康活性形式SN-38的代谢清除,从而造成草药-药物相互作用。因此,临床用药中应避免紫草素制剂与伊立替康的联合用药,以避免SN-38在体内积累引发临床不良发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38 紫草素 ugt1a*1 ugt1a1*6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Severe irinotecan-induced toxicity in a patient with UGT1A1*28 and UGT1A1*6 polymorphisms 被引量:14
9
作者 Jian-Ming Xu Yan Wang +3 位作者 Fei-Jiao Ge Li Lin Ze-Yuan Liu Manish R Sharm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24期3899-3903,共5页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impact of UGT1A1 on toxicity of irinotecan. In particular, patients bear-ing UGT1A1*28 (TA 7/7) have a higher risk of severe neutropenia and diarrhea. Based on this, prescribers of i... Man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 impact of UGT1A1 on toxicity of irinotecan. In particular, patients bear-ing UGT1A1*28 (TA 7/7) have a higher risk of severe neutropenia and diarrhea. Based on this, prescribers of irinotecan are advised that patients with UGT1A1*28 (TA 7/7) should start with a reduced dose of irinotecan, although a particular dose is not specified. Research in Asian countries has shown a lower incidence of UG-T1A1*28 (TA 7/7), while UGT1A1*6 (A/A) is more often found and i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irinotecan-related neutropenia. We report here a case of a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 who is heterozygous for the UGT1A1*28 polymorphism (TA 6/7) as well as the UG-T1A1*6 polymorphism (G/A).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FOLFIRI for 9 cycles and underwent two irinote-can dose reductions according to pharmacokinetic data regarding exposure to the active metabolite, SN-38. Simultaneous heterozygous UGT1A1*28 and UGT1A1*6 polymorphisms may produce higher exposure to SN-38 and a higher risk of adverse effects related to irinote-can. Additional studies will be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starting dose of irinotecan for patients with both UGT1A1*28 and UGT1A1*6 polymorph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INOTECAN TOXICITY ugt1a1*28 ugt1a1*6 POLYMORPHISM
下载PDF
基于级联核酸侵入反应的real-time PCR法检测咽拭子样本中UGT1A1*6基因多态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婕妤 初亚男 +2 位作者 邹秉杰 张晏洁 封利颖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68-675,共8页
伊立替康(irinotecan)不良反应与UGT1A1*6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目前应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具有耗时长、开盖易污染、操作繁琐等缺点,因此需建立一种操作简便且不易污染的适合临床应用的新方法。本研究利用3种已知基因型的DNA样本... 伊立替康(irinotecan)不良反应与UGT1A1*6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目前应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方法具有耗时长、开盖易污染、操作繁琐等缺点,因此需建立一种操作简便且不易污染的适合临床应用的新方法。本研究利用3种已知基因型的DNA样本建立基于级联核酸侵入反应的real-time PCR法检测UGT1A1*6多态性的最佳反应体系,并对其检测口腔咽拭子样本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本文成功建立了基于级联核酸侵入反应的UGT1A1*6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可用于咽拭子样本的分型检测,其灵敏度达到6 ng DNA,分型准确性达到100%。因其取样方便对人体无创,单管闭管检测不易产生交叉污染,具有用于临床检测伊立替康的个体化用药相关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侵入反应 ugt1a1*6 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下载PDF
某三甲医院汉族肿瘤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春玲 李梦凯 +2 位作者 王静珏 汪硕闻 范国荣 《中国药师》 CAS 2019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目的:研究上海某三甲医院汉族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全年送检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汉族... 目的:研究上海某三甲医院汉族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接受伊立替康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全年送检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汉族肿瘤患者167份血液标本,采用原位杂交荧光染色分析技术分析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分布情况,对其中38例使用FOLFIRI化疗方案的转移性结直肠患者的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167例肿瘤患者中,UGT1A1*28野生型(TA6/6)141例(84.43%),杂合突变型(TA6/7)25例(14.97%),纯合突变型(TA7/7)1例(0.6%)。UGT1A1*6野生型(G/G)105例(62.87%),杂合突变型(G/A)56例(33.53%),纯合突变型(A/A)6例(3.59%);且UGT1A1*6在结直肠患者中该基因突变率为41.28%,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肿瘤(P<0.05)。UGT1A1*6突变型(G/A和A/A)可增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P<0.05)。UGT1A1*28突变型(TA6/7和TA7/7)不增加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P>0.05)。结论:上海某三甲医院汉族肿瘤患者中UGT1A1*28和UGT1A1*6基因突变频率均较高。在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6位点突变型增加了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gt1a1*6 ugt1a1*28 基因多态性 伊立替康 转移性结直肠癌 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下载PDF
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阳 龚晓斌 +5 位作者 柳珂 侯幸赟 黄立峰 仲人前 张凤 陈万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77-1083,共7页
目的:检测和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多态性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消化系... 目的:检测和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UGT1A1*6、UGT1A1*28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多态性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样本具有群体代表性。UGT1A1*6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占比63.4%、杂合型G/A占比32.8%、突变纯合型AA占比3.8%;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TA6/TA6占比75.8%、杂合型TA6/TA7占比21.5%、突变纯合型TA7/TA7占比2.7%;UGT1A1*6和*28基因多态性为野生型G/G且TA6/TA6占比48.9%,单点变异型G/G且TA6/TA7占比12.4%、G/A且TA6/TA6占比23.1%,双点变异型G/G且TA7/TA7占比2.2%、G/A且TA6/TA7占比9.1%、A/A且TA6/TA6占比3.8%,三点变异型G/A且TA7/TA7占比0.5%。患者UGT1A1*6与UGT1A1*28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不同年龄段患者之间,胃癌、结直肠癌、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UGT1A1*28、UGT1A1*6和*28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伊立替康时,应联合检测UGT1A1*6和UGT1A1*28基因多态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肿瘤类型以及年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 ugt1a1*6 ugt1a1*28 基因多态性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肾移植后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患者UGT1A1*28和*6基因突变的分析
13
作者 杨志豪 丁振山 +5 位作者 张冠 陈海昕 李朋梅 王晓星 覃旺军 张相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 分析肾移植合并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UGT1A1*6和UGT1A1* 28基因突变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测序法检测患者血液样本中UGT1A1*6和UGT1A1* 28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以确定8例患者的UGT1A1*6和*28... 目的 分析肾移植合并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UGT1A1*6和UGT1A1* 28基因突变的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测序法检测患者血液样本中UGT1A1*6和UGT1A1* 28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以确定8例患者的UGT1A1*6和*28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有2例UGT1A1* 28基因杂合突变型,3例UGT1A1*6基因纯合突变型,2例UGT1A1*6杂合突变型,以及1例UGT1A1* 28和UGT1A1*6的联合杂合突变型.结论 肾移植合并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有较高的UGT1A*6和UGT1A1* 28基因杂合或纯合突变检出率,其临床非结合型高胆红素升高可能与UGT1A*6和UGT1A1* 28基因杂合或纯合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非结合型高胆红素血症 ugt1a1*6 ugt1a1*28
原文传递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G71R突变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对新生儿胆红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傅雯萍 王维亚 王恒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3-454,共2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对新生儿生后前3d胆红素浓度的影响。方法测定81例新生儿脐血的G6PD活性及G71R基因型,分组比较生后前3d光疗前胆红素值的组间差异。用等位基因特异性... 目的探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71R突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对新生儿生后前3d胆红素浓度的影响。方法测定81例新生儿脐血的G6PD活性及G71R基因型,分组比较生后前3d光疗前胆红素值的组间差异。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杂交法(ASO)确定G71R基因型。结果在G71R野生型新生儿中,G6PD缺乏组与G6PD正常组相比,生后前3d胆红素值间无统计学差异。G6PD正常新生儿中,G71R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新生儿生后前3d胆红素浓度与G71R正常野生型新生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G6PD缺陷新生儿中,同时合并有G71R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的新生儿组生后第2天、第3天胆红素浓度高于G71R正常野生型新生儿组。结论G6PD缺乏与G71R基因突变并存加重新生儿黄疸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