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造山带榴辉岩的变质作用P-T-t轨迹研究进展 |
陈安平
张宏福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2
|
冀北崇礼高压-超高压榴英岩的发现及其矿物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
刘瑶
倪志耀
牛腾
周新
潘登
田涛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大别—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带伸展构造格架及其动力学意义 |
索书田
钟增球
游振东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49
|
|
4
|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的大洋俯冲型榴辉岩:古特提斯洋盆的残留? |
杨经绥
许志琴
李天福
李化启
李兆丽
任玉峰
徐向珍
陈松永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9
|
|
5
|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大洋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
朱小辉
陈丹玲
王超
王红
刘良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2
|
|
6
|
大陆板片多重性俯冲与折返的动力学模式——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折返年龄限定 |
许志琴
曾令森
梁凤华
戚学祥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6
|
|
7
|
柴北缘超高压带中锡铁山榴辉岩的变质时代 |
宋述光
张聪
李献华
张立飞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9
|
|
8
|
大陆造山运动: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碰撞、折返的时限--以北祁连山、柴北缘为例 |
宋述光
牛耀龄
张立飞
张贵宾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03
|
|
9
|
西藏拉萨地块MORB型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陈松永
杨经绥
罗立强
李兆丽
徐向珍
李天福
任玉峰
李化启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8
|
|
10
|
桐柏—大别—苏鲁UHP和HP变质带的结构及流变学演化 |
索书田
钟增球
韦必则
张宏飞
周汉文
游振东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11
|
桐柏高压变质地体:对桐柏-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框架和俯冲/折返机制的制约 |
刘晓春
江博明
李三忠
崔建军
刘鑫
娄玉行
曲玮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3
|
|
12
|
南阿尔金—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进展、问题及挑战 |
张建新
孟繁聪
C.G.Mattinson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1
|
|
13
|
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陆—陆碰撞深俯冲剥蚀模式 |
许志琴
戚学祥
杨经绥
曾令森
刘福来
梁凤华
唐哲民
蔡志慧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9
|
|
14
|
阿尔金断裂带最大累积走滑位移量——900km? |
李海兵
许志琴
杨经绥
戚学祥
P.Tapponnier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8
|
|
15
|
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和大陆深俯冲 |
宋述光
张立飞
Y.Niu
宋彪
刘墩一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9
|
|
16
|
中国大陆构造及动力学若干问题的认识 |
许志琴
杨经绥
嵇少丞
张泽明
李海兵
刘福来
张建新
吴才来
李忠海
梁凤华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69
|
|
17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高压超高压变质岩中石英脉流体包裹体初步研究 |
徐莉
孙晓明
翟伟
梁金龙
梁业恒
沈昆
张泽明
汤倩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0
|
|
18
|
合肥盆地早侏罗世防虎山组沉积岩碎屑锆石的矿物包裹体及内部结构 |
陈振宇
周剑雄
李任伟
万渝生
|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7
|
|
19
|
北秦岭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多期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
刘良
廖小莹
张成立
陈丹玲
宫相宽
康磊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94
|
|
20
|
CCSD HP-UHP变质岩中磷灰石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及其示踪意义 |
汤倩
孙晓明
梁金龙
徐莉
翟伟
梁业恒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