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醋酸高温处理对中性亚硫酸盐-硫脲水溶液改善稻草纤维酶解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洪梓维 刘春 翟睿 《中华纸业》 CAS 2023年第11期75-81,共7页
利用醋酸对稻秆纤维进行高温处理以提高中性亚硫酸盐-硫脲水溶液二段处理对纤维酶解性能的改善效率。结果表明:在醋酸用量2%、反应温度140℃、保温时间60 min(浸渍15 min)、液比1∶4的条件下,醋酸处理效率最佳。与单段中性亚硫酸盐-硫... 利用醋酸对稻秆纤维进行高温处理以提高中性亚硫酸盐-硫脲水溶液二段处理对纤维酶解性能的改善效率。结果表明:在醋酸用量2%、反应温度140℃、保温时间60 min(浸渍15 min)、液比1∶4的条件下,醋酸处理效率最佳。与单段中性亚硫酸盐-硫脲水溶液的效率相比,经醋酸、中性亚硫酸盐-硫脲水溶液两段处理后纤维中有机抽出物、灰分、木素和木聚糖的含量降低,葡聚糖酶解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一段处理 中性亚硫酸盐-硫脲水溶液 二段处理 稻秆 纤维酶解性能
下载PDF
长裙竹荪乙醇提取工艺及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郝景雯 张刚 +2 位作者 韩慧 王东博 何雨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3-124,127,共3页
以食用乙醇作为浸提溶剂,对长裙竹荪的有效抑菌成分进行浸提,确定了预处理工艺及酶解条件,即:竹荪干子实体粉细度为80目,超声波(45kHz)破碎处理20min,复合果胶酶制剂添加量为0.1%,酶解时间为1h。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因... 以食用乙醇作为浸提溶剂,对长裙竹荪的有效抑菌成分进行浸提,确定了预处理工艺及酶解条件,即:竹荪干子实体粉细度为80目,超声波(45kHz)破碎处理20min,复合果胶酶制剂添加量为0.1%,酶解时间为1h。研究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长裙竹荪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浸提时间为8h,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15。抑菌实验结果表明:长裙竹荪提取液对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对酵母菌和霉菌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裙竹荪 食用乙醇 超声波处理 酶解工艺 抑菌作用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酶解制备多孔淀粉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武赟 吕真 杜先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30,共6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解制备多孔淀粉,在酶解前、中、后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以水解率和吸油率为指标,探讨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时间、淀粉乳浓度等因素对所得产品成孔情况的影响;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多孔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酶解制备多孔淀粉,在酶解前、中、后分别用超声波处理,以水解率和吸油率为指标,探讨了超声波频率、超声时间、淀粉乳浓度等因素对所得产品成孔情况的影响;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多孔淀粉颗粒的微观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酶解中用超声波间歇处理效果最好。在超声功率50%、超声时间30 min、淀粉乳浓度70%的条件下,所得多孔淀粉的水解率和吸油率最高,成孔情况最好,其吸油率比普通多孔淀粉提高56%。电镜微观形态分析显示,多孔淀粉微孔的水解率和吸油率的变化与其孔径、孔深及数目的变化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酶解 超声波处理 水解率 吸油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脱酰胺与双酶协同作用提高小麦面筋蛋白酶解效率 被引量:7
4
作者 赵谋明 邹晶 +1 位作者 赵亚琦 苏国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03-308,共6页
为了探讨了不同脱酰胺处理和双酶协同作用方式对小麦面筋蛋白酶解效率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文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在各种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条件下的蛋白回收率、水解度、抗氧化性能及肽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单独热处理(90℃,3... 为了探讨了不同脱酰胺处理和双酶协同作用方式对小麦面筋蛋白酶解效率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文研究了小麦面筋蛋白在各种预处理方式和酶解条件下的蛋白回收率、水解度、抗氧化性能及肽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单独热处理(90℃,30 min)小麦面筋蛋白对其酶解效率无显著影响,而采用添加0.5 mol/L柠檬酸溶液进行热处理(质量分数为5%,90℃,30 min)可显著(P<0.05)提高其蛋白回收率。此外,酶制剂添加顺序及双酶共同水解作用时间对酶解效率均具有较大影响:加入谷氨酰胺酶预先水解对小麦面筋蛋白的深度水解有促进作用;一定时间内的双酶协同作用有利于酶解的进行,但较长时间的双酶作用反而会抑制酶解效率。采用谷氨酰胺酶(质量分数为0.2%)对经柠檬酸加热处理的小麦面筋蛋白作用12 h后再加入胰酶(质量分数为0.6%)共同作用7 h可使蛋白回收率达70.74%,水解度达到9.88%;另外,酶解产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值与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值分别达到478.95 mmol/g和213.85μmol/g,提示该酶解产物是一种潜在优秀食品抗氧化剂。研究结果可为拓宽小麦面筋蛋白的应用领域,以及高效制备抗氧化活性肽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热处理 小麦面筋蛋白 脱酰胺 双酶协同作用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酶法制备多孔玉米淀粉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忠 缪铭 李丽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68,共6页
多孔淀粉是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各种淀粉形成的一种中空的变性淀粉。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的新型有机吸附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造纸等行业。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法来制备多孔淀粉。以... 多孔淀粉是生淀粉酶在低于淀粉糊化温度下水解各种淀粉形成的一种中空的变性淀粉。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的新型有机吸附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造纸等行业。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酶水解法来制备多孔淀粉。以吸水率、吸油率为指标来评价酶的来源、淀粉的预处理条件、酶解条件等因素对多孔淀粉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玉米淀粉颗粒的粒度为100目,经过湿热处理后采用复合酶(α-淀粉酶与糖化酶配比为1:3)来制备多孔淀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佳工艺条件:酶用量 2.0%,时间20h,温度42℃,pH值4.2,搅拌速率120r·min-1,Ca2+浓度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复合生淀粉酶 湿热处理 粒度 酶解条件 SEM
下载PDF
超高压-限制性酶解法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工艺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江连洲 寻崇荣 +7 位作者 綦玉曼 吴长玲 普拉谢克夫.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 范志军 许振国 李杨 王中江 谢凤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68-275,共8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处理,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制备低致敏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高压-限制性酶解的工艺参...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处理,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制备低致敏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高压-限制性酶解的工艺参数为超高压处理压强320.00 MPa、超高压处理时间15 min、酶解时间60 min、酶添加量0.3 U/g,此条件下致敏性降低率为88.09%,但制备的豆乳粉具有微苦味,需要进一步调配以改善口感。超高压处理与酶解具有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豆乳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对不同加工工艺豆乳粉进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蛋白质分散指数、过敏原含量及蛋白电泳分析,进一步证明超高压与酶解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限制性酶解 豆乳粉 致敏性 溶解性 体外消化率 电泳
下载PDF
海产腹足类有机锡化合物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黄长江 雷瓒 董巧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4-180,共7页
关键词 有机锡 SPME 三丁基锡 海产腹足类 超声处理 酶解
下载PDF
预热处理对甘薯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苗 木泰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356-362,383,共8页
以碱性蛋白酶(Alcalase)为水解酶,研究了不同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甘薯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Alcalase水解预热处理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解度(DH)及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CA-NSI)与预热处理的回归模型... 以碱性蛋白酶(Alcalase)为水解酶,研究了不同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甘薯蛋白酶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分析法,对Alcalase水解预热处理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水解度(DH)及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CA-NSI)与预热处理的回归模型,分析了模型的有效性及因子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预热处理对Alcalase酶解甘薯蛋白的DH和TCA-NSI的影响显著(P<0.05);甘薯蛋白预热处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92℃,时间13min。在此条件下,DH与TCA-NSI分别为26.32%和84.33%。与直接酶解天然甘薯蛋白相比,在预热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到的DH和TCA-NSI分别提高了15.89%和5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蛋白 甘薯 预热处理 水解度 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
下载PDF
热处理对β-乳球蛋白酶解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梅林 王志耕 +1 位作者 史瑜婷 薛秀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0-191,194,共3页
采用热处理与前阶段实验摸索出的双酶解反应相结合,两种改性技术联合使用。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热处理的最佳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再进行双酶解反应。以水解度(DH)和可溶性氮含量(TCA-SN)为指标,通过Tricine-SDS-PAGE分析双重处理后水... 采用热处理与前阶段实验摸索出的双酶解反应相结合,两种改性技术联合使用。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热处理的最佳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再进行双酶解反应。以水解度(DH)和可溶性氮含量(TCA-SN)为指标,通过Tricine-SDS-PAGE分析双重处理后水解物的小肽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85℃,处理20min后再进行双酶解,水解度和可溶性氨基氮含量都得到显著提高,分别达到40%以上,10g/L以上,β-乳球蛋白的残余率低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乳球蛋白 热处理 双酶水解
下载PDF
香荚兰酶促生香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浦帆 江明 +2 位作者 张正居 张劲松 孔繁浩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355-361,共7页
采用HPLC分析监测不同生香阶段和陈化期的香荚兰(VanilaplanifoliaAndrews)豆荚中香兰素等4个糖甙水解成分的含量变化。用β-葡糖甙酶处理香荚兰青荚,处理后之豆荚中,香兰素等4个糖甙水解成分的含量... 采用HPLC分析监测不同生香阶段和陈化期的香荚兰(VanilaplanifoliaAndrews)豆荚中香兰素等4个糖甙水解成分的含量变化。用β-葡糖甙酶处理香荚兰青荚,处理后之豆荚中,香兰素等4个糖甙水解成分的含量均远高于对照。对加酶量、酶促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4个关键因素进行条件筛选研究,并在所选最佳反应条件下,对不同生香阶段的豆荚进行酶处理。结果表明,酶促生香效果明显,可促进香兰素糖甙等物质的分解,提高豆荚中香兰素含量,缩短生香陈化时间,具有潜在的生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 糖甙分解 HPLC分析 香兰素 酶促生香
下载PDF
多酶组合水解甘蔗渣及利用甘蔗渣水解液发酵丁二酸 被引量:3
11
作者 陶生涛 郑璞 肖石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6,共5页
以甘蔗渣为原料,研究了甘蔗渣水解液的制备与利用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生产丁二酸的主要工艺参数。甘蔗渣经过1%NaOH预处理后,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共同水解,在底物质量浓度为75 g/L时,水解液的还原糖质量浓度为65.6... 以甘蔗渣为原料,研究了甘蔗渣水解液的制备与利用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生产丁二酸的主要工艺参数。甘蔗渣经过1%NaOH预处理后,用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共同水解,在底物质量浓度为75 g/L时,水解液的还原糖质量浓度为65.6 g/L,甘蔗渣中总纤维素水解率达到90%。以还原糖质量浓度为55g/L的甘蔗渣水解液为碳源,在3 L发酵罐中分批发酵29 h产39.9 g/L丁二酸,丁二酸对甘蔗渣水解液中还原糖的得率为0.82 g/g,对甘蔗渣的得率为0.46 g/g。反映了以甘蔗渣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预处理 酶解 丁二酸
下载PDF
超微粉碎与微波辅助酶法提取玉米黄色素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晓玲 陈相艳 +3 位作者 王文亮 徐同成 弓志青 王世清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原料玉米蛋白粉,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加酶量、微粉粒度、微波功率为自变量,并以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最大吸收峰为447 nm,最陡爬... 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原料玉米蛋白粉,在Plackett-Burman设计、最陡爬坡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加酶量、微粉粒度、微波功率为自变量,并以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最大吸收峰为447 nm,最陡爬坡试验表明响应中心为:加酶量1%、微粉粒度300目、微波功率300 W,最后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建立了3个关键影响因素的三元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Y=0.57+0.026X1+0.046X2-0.015X3+8.25×10-3X1X2-8.00×10-3X1X3+5.00×10-4X2X3-2.71×10-3X12+8.29×10-3X22+9.04×10-3X32,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加酶量1.25%,微粉粒度400目,微波功率200 W。模型预测结果提取率为0.688 mg/g,验证试验结果提取率达0.672 mg/g,与预测值吻合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粉碎 微波酶法 玉米黄色素 响应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