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ce Elements of Multi-stage Minerals and Titanite U-Pb Dating for the Gneisses from Liansan Island,Sulu UHPM Belt 被引量:1
1
作者 SONG Lihao CAO Yuting +4 位作者 XIE Tianhe CHEN Yuyao GAO Yuan WANG Songjie LI Xup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6期1640-1656,共17页
Gneisses with anatec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Liansan island in the Sulu UHPM(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belt were studied for petrography,titanite U-Pb dating and mineral geochemistry.Three origins of garnets... Gneisses with anatec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Liansan island in the Sulu UHPM(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belt were studied for petrography,titanite U-Pb dating and mineral geochemistry.Three origins of garnets are distinguished:metamorphic garnet,peritectic garnet and anatectic garnet,which are formed in the stages of peak metamorphism,retrograde anatexis and melt crystallization,respectively.The euhedral titanite has a high content of REE and high Th/U ratios,which is interpreted as indicating that it was newly-formed from an anatectic melt.The LA-ICP-MS titanite U-Pb dating yields 214-217 Ma ages for the titanite(melt)crystallization.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varies in response to the different host minerals at different stages.At the peak metamorphic stage,Y and HREE are mainly hosted by garnet,Ba and Rb by phengite,Sr,Nb,Ta,Pb,Th,U and LREE by allanite and Y,U and HREE by zircon.During partial melting,Y,Pb,Th,U and REE are released into the melt,which causes a dramatic decline of these element contents in the retrograde minerals.Finally,titanite absorbs most of the Nb,U,LREE and HREE from the melt.Therefore,the different stages of metamorphism have different mineral assemblages,which host different trac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al melting multi-stage minerals trace element migration titanite U-Pb dating Sulu uhpm belt
下载PDF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eastern Dabie orogenic belt from the seismic tomography and wide-angle reflection studies 被引量:2
2
作者 史大年 姜枚 +2 位作者 彭聪 薛光琦 魏素花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9年第4期447-456,495,共11页
The studies of seismic tomography and wide-angle reflec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reveal the velocity structUrebeneath the eastern Dabie orogenic belt. The result from the seismic tomography shows the high velocity... The studies of seismic tomography and wide-angle reflec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reveal the velocity structUrebeneath the eastern Dabie orogenic belt. The result from the seismic tomography shows the high velocity bodiesmight be positioned to a depth of only about 1 .5 km below sea level within the Dabie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UHPM) belt; the fan-profile shows the Shuihou-Wuhe fault, the demarcation between the South Dabieand the North Dabie, slopes to the south-west at a dip angle of about 45° in the bottom of upper crust. The wideangle reflection shows the middle crustal boundaries and the complex features from the lower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bie orogenic belt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uhpm) seismic tomography wide-angle reflection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发现典型超高压矿物——柯石英 被引量:224
3
作者 杨经绥 宋述光 +9 位作者 许志琴 吴才来 史仁灯 张建新 李海兵 万渝生 刘焰 邱海峻 刘福来 Shigenori Maruyama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从都兰北带榴辉岩的片麻岩围岩的锆石中发现了柯石英包裹体和石墨包裹体,说明该超高压带的峰期变质作用已达柯石英稳定区间(>2.8GPa)但小于金刚石的稳定区间(<3.5GPa),从而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作用和陆-... 从都兰北带榴辉岩的片麻岩围岩的锆石中发现了柯石英包裹体和石墨包裹体,说明该超高压带的峰期变质作用已达柯石英稳定区间(>2.8GPa)但小于金刚石的稳定区间(<3.5GPa),从而确定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存在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作用和陆-陆碰撞作用,为中国中部存在一条横贯东西的早古生代(大致500~400Ma)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推断提供了新的关键性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柯石英 柴达木盆地 榴辉岩 早古生代 包裹体
下载PDF
中国西部柴北缘—阿尔金的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及其原岩性质探讨 被引量:89
4
作者 杨经绥 张建新 +5 位作者 孟繁聪 史仁灯 吴才来 许志琴 李海兵 陈松永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1-314,共24页
中国西部祁连山柴北缘地区和南阿尔金地区存在一条被阿尔金断裂错开 4 0 0km ,但构造上相连的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通过对柴北缘地区大柴旦、锡铁山、都兰和南阿尔金地区且末一带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发现榴辉岩原岩主要由玄武... 中国西部祁连山柴北缘地区和南阿尔金地区存在一条被阿尔金断裂错开 4 0 0km ,但构造上相连的早古生代超高压变质带。通过对柴北缘地区大柴旦、锡铁山、都兰和南阿尔金地区且末一带榴辉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发现榴辉岩原岩主要由玄武岩和苦橄岩两类岩石组成 ,进一步分为高Ti型 (w(TiO2 ) =2 %~ 5 % ) ,中Ti型 (1%~ 2 % )和低Ti型 (<1% ) 3种类型 ,识别出榴辉岩的原岩类型有洋脊玄武岩、岛弧拉斑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类等产在不同环境的岩石类型。榴辉岩的Nd同位素组成与现代洋脊玄武岩类相似 ,ε(Nd ,0 )主要为正值 ,少量为轻微负值 ,表明榴辉岩的原岩曾是海底玄武岩 ,并且经过了消减俯冲作用 ,混入了部分的地壳物质。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年龄为 5 0 0~ 4 4 0Ma,原岩年龄分别为 80 0~ 75 0Ma和~ 10 0 0Ma。研究表明 ,柴北缘滩涧山群中存在两套时代不同的基性超基性岩 ,一套为产在绿梁山的新元古代时期形成的蛇绿岩组合 ,新获得的年龄值为 (76 8±39)Ma(Rb Sr)和 (780± 2 2 )Ma(Sm Nd) ,另一套主要为产在赛什腾山的晚寒武世岛弧火山岩 ,形成时代约在 5 15~ 4 86Ma。榴辉岩的岩石化学成分和Nd同位素组成 ,以及 80 0~ 75 0Ma的原岩时代与其中的新元古代基性岩类可以对比。初步认为它们是同一套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 基性火山岩 柴北缘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 被引量:102
5
作者 杨经绥 许志琴 +8 位作者 耿全如 李兆丽 徐向珍 李天福 任玉峰 李化启 蔡志慧 梁凤华 陈松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83-1792,共10页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Jd=16%~44%,但均落于绿辉石成分区间;石榴子石中镁铝榴石(Pyrope)端元组分16%~33%,铁铝榴石(Alm)40%~54%,钙铝榴石(Gross)22%~31%。利用Grt-Omp-Phe和Grt-Omp矿物组合对变质温-压初步估算,获得金红石榴辉岩样品06Y-334的变质p、t分别为2.58GPa、635℃和2.67GPa、730℃,样品06Y-345的t主要在680~780℃区间,样品06Y-336的t主要在640~740℃区间,3个样品获得的结果相近。显微镜观察表明多硅白云母可能为折返阶段的退变质矿物而不属变质峰期的矿物,推测峰期的压力值有可能高于2.67GPa而进入柯石英稳定区间(p>2.8GPa)。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出现的一些类似柯石英假象的石英包裹体与这一推断相吻合。以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体的榴辉岩带可能是中国境内又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拉萨地体 青藏高原 拉萨榴辉岩带
下载PDF
郯城-涟水综合地球物理剖面 被引量:99
6
作者 杨文采 胡振远 +3 位作者 程振炎 倪诚昌 白金 方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在穿过苏鲁地体的郯城-涟水剖面上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调查,剖面全长139.5km,取得了高质量记录,一级品记录高达85%。结果表明:(1)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片向北西倾斜,表现为高速高阻岩片,并受到强烈的变形... 在穿过苏鲁地体的郯城-涟水剖面上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调查,剖面全长139.5km,取得了高质量记录,一级品记录高达85%。结果表明:(1)苏鲁超高压-高压变质岩片向北西倾斜,表现为高速高阻岩片,并受到强烈的变形,反映了超高压岩片的俯冲与折返;(2)杨子克拉通向北俯冲在苏鲁地体之下,表现为常速、中低阻的挠曲板状体,内部有大量反映碰撞的反射楔形体;(3)嘉山-响水断裂带向南陡倾,低阻带直通浅地幔,具有燕山期裂谷的特征,估计有可能是与沂沭断裂带同期的中生代裂谷;(4)印支期俯冲扬子地壳的古Moho面与期后形成的新Moho面都有强反射,表明中新生代在地壳底部有强烈的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促使新Moho面的形成;(5)超高压变质带下方有一组南倾的逆断层,与折返有关,在此处进行科学钻探对了解超高压变质带形成和折返机制很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反射地震 大地电磁 郯城-涟水剖面 地震勘探
下载PDF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及其意义 被引量:38
7
作者 张贵宾 宋述光 +2 位作者 张立飞 牛耀龄 舒桂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49-1058,共10页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大陆型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地区发现的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其原始矿物组合为橄榄石+斜方辉石+铬铁矿。方辉橄榄岩中识别出两个世代的橄榄石,第一世代橄榄石(OI^1)残晶发育扭折带,化学成分与现代大洋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一... 本文报道了柴北缘大陆型超高压变质带沙柳河地区发现的蛇绿岩型地幔橄榄岩,其原始矿物组合为橄榄石+斜方辉石+铬铁矿。方辉橄榄岩中识别出两个世代的橄榄石,第一世代橄榄石(OI^1)残晶发育扭折带,化学成分与现代大洋地幔橄榄岩的橄榄石一致,第二世代橄榄石(OI^2)Fo 值高达94~97,其内部含有细小的流体包裹体,是第一世代橄榄石蛇纹石化后再次变质的产物。斜方辉石残晶的成分具有高 Al 和 Ca 的特征,与大洋地幔橄榄岩中斜方辉石的成分一致。温压条件的估算反映该橄榄岩体属于典型的尖晶石相方辉橄榄岩。其围岩是由堆晶辉长岩变质的条带状蓝晶石榴辉岩,二者构成了大洋蛇绿岩套的下部层位,并且与区内具有 N-MORB 和 OIB 性质的榴辉岩共生。这些特征表明该方辉橄榄岩应代表洋壳下伏地幔橄榄岩,从而揭示大陆造山带从早期的大洋俯冲消亡到大陆俯冲碰撞的完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橄榄岩 蛇绿岩 大陆型超高压变质带:柴北缘
下载PDF
大别超高压变质过程中部分熔融作用的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6
8
作者 凌文黎 张宏飞 +3 位作者 高山 钟增球 韩吟文 徐启东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73-578,共6页
报道了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西部麻城四道河榴辉岩 -围岩剖面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对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在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作用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榴辉岩原岩性质类似于N -MORB ,其长英质围岩可分为TTG片麻岩... 报道了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西部麻城四道河榴辉岩 -围岩剖面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对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在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作用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榴辉岩原岩性质类似于N -MORB ,其长英质围岩可分为TTG片麻岩和含石榴石花岗岩 ;两类长英质围岩Sm -Nd同位素特征与其寄主的榴辉岩相似 ;REE特征、w (Nb) /w(Ta)比值、Nd同位素组成及锆石U -Pb定年等地球化学证据支持了TTG片麻岩为大别地区陆壳俯冲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 ,其与超高压榴辉岩的关系属特殊的异地关系 ;含榴花岗岩为超高压榴辉岩折返过程中的部分熔融作用形成 ,但因其形成环境为石榴石稳定场的深度 ,故含榴花岗岩与超高压榴辉岩被视为近似原地的构造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部分熔融作用 流体作用 地球化学 同位素 榴辉岩
下载PDF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从大洋到大陆的深俯冲过程 被引量:29
9
作者 张贵宾 张立飞 宋述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40,共13页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同我国大别-苏鲁造山带类似,同属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撞带。柯石英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均有发现,且石榴橄榄岩锆石中含有金刚石。本文从岩石学、温压计算、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四个方面,对此带中的鱼卡、绿梁山、锡铁山和...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同我国大别-苏鲁造山带类似,同属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撞带。柯石英在榴辉岩和片麻岩中均有发现,且石榴橄榄岩锆石中含有金刚石。本文从岩石学、温压计算、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四个方面,对此带中的鱼卡、绿梁山、锡铁山和都兰4个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出露地区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详细的综述。与典型的大陆型俯冲碰撞带不同,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保存了早期陆壳俯冲前发生的洋壳深俯冲的证据。因此,结合现有数据,本文对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从大洋俯冲到大陆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 洋壳俯冲 大陆俯冲碰撞
下载PDF
南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变质岩及岩石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泽明 许志琴 +3 位作者 刘福来 游振东 孟繁聪 李天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8-491,共14页
在南苏鲁造山带核部,古老的表壳岩和花岗质侵入岩经历了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在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可以区分出六大类典型超高压变质岩: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石... 在南苏鲁造山带核部,古老的表壳岩和花岗质侵入岩经历了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在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可以区分出六大类典型超高压变质岩: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石英硬玉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硬玉石英岩和石榴石绿辉石文石岩。这些岩石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产物分别是斜长角闪岩、蛇纹岩、长英质片麻岩、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榴辉岩的原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内部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而石榴石橄榄岩可能是起源于亏损的残余地幔。石英硬玉岩原岩包括正变质的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副变质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大面积分布的古老花岗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的原岩为沉积岩,与副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基性火山岩一起构成了古老的表壳岩组合。双峰式的酸性和基性火山岩组合的存在也证明部分表壳岩是形成在大陆环境。因此,可以推测南苏鲁造山带核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原岩为形成在大陆板内环境的沉积岩-酸性和基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化学 超高压变质岩 岩相学 三叠纪
下载PDF
柴北缘沙柳河地区洋壳超高压变质单元中异剥钙榴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贵宾 张立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7,共7页
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东端的沙柳河地区蛇绿岩剖面中,首次发现了与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共生的异剥钙榴岩。该异剥钙榴岩主要由钙铝榴石、透辉石、绿泥石、碳酸盐及少量葡萄石和黝帘石组成。异剥钙榴岩通常被认为是洋底变质作用的标志性... 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东端的沙柳河地区蛇绿岩剖面中,首次发现了与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共生的异剥钙榴岩。该异剥钙榴岩主要由钙铝榴石、透辉石、绿泥石、碳酸盐及少量葡萄石和黝帘石组成。异剥钙榴岩通常被认为是洋底变质作用的标志性产物。因此,此异剥钙榴岩的确定,为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曾经存在过洋壳俯冲提供了又一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剥钙榴岩 洋壳俯冲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的冷却历史:来自副片麻岩中锆石、金红石的U-Pb年代学和温度信息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贵宾 张立飞 +1 位作者 宁远煜 韩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35-2842,共8页
本文运用LA-ICP-MS和SIMS对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东端沙柳河剖面中的副片麻岩进行了锆石和金红石U-Pb年代和微量元素分析。锆石边部的变质时代为425±6Ma,所对应的锆石Ti含量温度计计算出的温度为689±14℃。金红石U-Pb定年给... 本文运用LA-ICP-MS和SIMS对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中东端沙柳河剖面中的副片麻岩进行了锆石和金红石U-Pb年代和微量元素分析。锆石边部的变质时代为425±6Ma,所对应的锆石Ti含量温度计计算出的温度为689±14℃。金红石U-Pb定年给出的年龄为414.0±6.3Ma,代表了副片麻岩在折返过程中冷却到金红石U-Pb封闭温度约570℃的时代。而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给出同锆石边部较一致的温度685±9℃,代表了峰期变质时代的温度条件。根据锆石的变质时代和变质温度以及金红石的冷却年龄和封闭温度所限定的T-t轨迹,可以得出此副片麻岩在折返过程中的冷却速率约为11℃/My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锆石 U-PB定年 金红石温度计 锆石温度计 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
下载PDF
CCSD HP-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有机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莉 孙晓明 +3 位作者 翟伟 梁业恒 汤倩 梁金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4-658,I0002,共6页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激光拉曼和显微红外测试,首次在CCSDHP-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发现了含有沥青和烃类的有机包裹体,进一步证实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曾经历了快速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俯冲板块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未能充分地演化和成...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激光拉曼和显微红外测试,首次在CCSDHP-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发现了含有沥青和烃类的有机包裹体,进一步证实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曾经历了快速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俯冲板块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未能充分地演化和成熟。俯冲板块在进变质过程中强烈脱水,释放出含烃流体,并被在板块抬升及其伴随的减压重结晶和退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石英脉和水晶体所俘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包裹体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石英脉 东海水晶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下载PDF
苏鲁大别造山带岩石圈三维P波速度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14
作者 徐纪人 杨文采 +1 位作者 赵志新 程振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7-582,共6页
本文全面收集整理并解析了地学断面、地震测深、体波和面波层析成像资料,得到了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岩石圈1°×1°三维P波速度数据体。研究结果表明,苏鲁与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圈速度结构具有上地壳明... 本文全面收集整理并解析了地学断面、地震测深、体波和面波层析成像资料,得到了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岩石圈1°×1°三维P波速度数据体。研究结果表明,苏鲁与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岩石圈速度结构具有上地壳明显高速且上凸;中地壳增厚;下地壳埋藏较深且下凹等相似的基本特征。苏鲁和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下的莫霍面比其周围深2~4 km,深度分别达到32~33 km和34~38 km。在大别造山带,有地壳低速体从南向北俯冲到上地幔的迹象,可能显示了扬子地块地壳物质向华北地块俯冲,坠入上地幔的残留体。超高压变质带岩石圈底部的地幔,往往有明显高速层或高速体存在。苏鲁与大别地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不同特征及其成因在于苏鲁地区上地壳P波速度更高,但是,下地壳下凹没有大别地区明显,而且区域构造较为均一。这可能是受到郯庐断层左行平移的主控影响所致。郯庐断裂带的上、中地壳和上地幔表现为相对低速异常,郯庐断裂及其地下延伸部分将岩石圈地幔浅部低速层和深部高速层切为两段,其影响深达岩石圈底部约90 k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大别造山带 岩石圈 三维P波速度结构 郯庐断裂
下载PDF
大别——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构造增压壳内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古贤 胡宝群 +3 位作者 罗毅甜 刘瑞珣 王方正 刘智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53,共14页
研究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基本都发育于全球或区域规模的大型构造带,产于强烈构造变形带中相对较弱应变的部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这成为追索构造应力-应变作用和探讨形成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重要线索。本... 研究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基本都发育于全球或区域规模的大型构造带,产于强烈构造变形带中相对较弱应变的部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这成为追索构造应力-应变作用和探讨形成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的重要线索。本研究用成岩成矿深度的"构造校正测算方法",进行野外观察、岩石变形-应力测算及构造校正测算。其结果显示,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深度在23~55km之间。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显示,具有环带的内核高压矿物年龄大于680 Ma,而其含柯石英幔圈里超高压变质矿物在(231±4)Ma形成,角闪岩相等退变质矿物形成在(211±4)Ma,可见超高压变质发生在陆缘和陆内的地质环境。综合研究其岩石矿物的Sr-Nd、O和He同位素含量,有力证明了岩石的壳内成因特征。深钻孔岩心的岩石矿物学系统显示,超高压变质岩及其几公里宽范围里的各类围岩普遍含有柯石英等高压-超高压矿物包体。上述实际资料,用超高压变质的"深俯冲-折返"模式已经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本文提出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增压壳内成因模式",认为这些超高压变质作用可能发育在陆内地块之间的强烈构造挤压环境。在230Ma左右,由于构造压力与重力压力叠加致使局部达到超高压及相应温度等条件,特别是当p≥2.8GPa时,变质的物理化学条件得到满足,可以在23~55km深处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经应力松弛和拆离构造,岩石又逐步抬升并发生退变质作用。也可以说,该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构造物理化学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超高压变质带 重力-构造力复合压力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深度构造校正测算 壳源同位素 构造增压壳内成因
下载PDF
中央碰撞造山带中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来自含柯石英锆石的定年证据 被引量:103
16
作者 杨经绥 刘福来 +4 位作者 吴才来 万渝生 张建新 史仁灯 陈松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3-477,共15页
沿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条巨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其西起阿尔金—祁连,往东经秦岭,延至大别—苏鲁,全长超过4000 km。柴北缘片麻岩中含柯石英锫石的SIMS离子探针原位微区U-Pb定年获得超高压变质年龄452±13.8 Ma。锆石的退变质年龄419±... 沿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条巨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其西起阿尔金—祁连,往东经秦岭,延至大别—苏鲁,全长超过4000 km。柴北缘片麻岩中含柯石英锫石的SIMS离子探针原位微区U-Pb定年获得超高压变质年龄452±13.8 Ma。锆石的退变质年龄419±6.7 Ma。SHRIMP U-Pb定年获得秦岭含金刚石片麻岩中锆石的下交点年龄502±45 Ma,上交点年龄1545±100 Ma,认为前者代表超高压变质年龄,后者为原岩岩浆锆石年龄;获得榴辉岩锆石的上交点年龄1381±82 Ma和下交点493±170 Ma,认为上交点代表榴辉岩原岩年龄,下交点代表超高压变质年龄;获得江苏东海县青龙山榴辉岩含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锆石的年龄为441±9 Ma,449±9 Ma,和442±9Ma,平均444±9 Ma,核部含斜长石+磷灰石锆石年龄为761±13 Ma,认为前者代表超高压变质年龄,后者代表榴辉岩原岩结晶年龄。认为中国中部沿中央造山带中存在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加里东期,第二期为印支期,两期超高压变质事件在时空分布方面是不同的,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事件由西部阿尔金—柴北缘延至东部大别—苏鲁,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事件没有在大别以西发现。认为中央造山带应是一个多期活动的造山带,较早形成罗德尼亚大陆的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可能留下了10亿年左右的构造岩浆事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碰撞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作用 柯石英锆石 定年证据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地震波场特征及地震资料处理
17
作者 李桂花 朱光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78-81,86,共5页
中国通常人们认为地震勘探在变质岩地区可能得不到有用的反射,地震资料会难以处理和解释。以实例分析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震波场特征,并介绍一条测线纵波地震资料处理的过程,说明超高压变质带在有破碎带、韧性剪切带和大的岩体界面的... 中国通常人们认为地震勘探在变质岩地区可能得不到有用的反射,地震资料会难以处理和解释。以实例分析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震波场特征,并介绍一条测线纵波地震资料处理的过程,说明超高压变质带在有破碎带、韧性剪切带和大的岩体界面的情况下用适当的采集方法和资料处理方法,有可能得到可以解释的地震反射资料,并对超高压变质带地震资料所反映的地质现象作了部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超高压变质带 地震波场特征 地震资料处理
下载PDF
大别山陆—陆点碰撞和构造超压的形成 被引量:6
18
作者 武红岭 董树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7-463,共7页
依据大别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古地磁证据 ,提出大陆动力学非规则边界陆 -陆点碰撞模型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点碰撞所引起的构造应力集中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构造压力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推测可能形成的深度范... 依据大别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古地磁证据 ,提出大陆动力学非规则边界陆 -陆点碰撞模型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 ,分析点碰撞所引起的构造应力集中及其影响因素 ,探讨构造压力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推测可能形成的深度范围 .研究表明 :在本文的模拟条件下 ,( 1)大陆碰撞初期产生的构造应力场中的平均压力在碰撞点附近增大了约 5~ 9倍 .在边界力为 10 0MPa的情况下 ,构造压力在超高压中所占的比例约为 2 0 %~ 3 5 % ;( 2 )由于有构造压力的作用和影响 ,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深度有可能被提升 2 0~ 3 5km ;( 3 )仅考虑碰撞方式 ,不计岩石物性差异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构造应力的影响有限 ,静岩压力在超高压变质岩形成过程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岩 陆-陆点碰撞 构造应力 大别造山带 大陆动力学
下载PDF
Location of Triassic Tectonic Suture Between Collided Sino-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in Dabie-Sulu Region, China 被引量:11
19
作者 Suo Shutian Zhong Zengqiu You Zhendong(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1-286,共6页
The regional exte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UHPM) and 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HPM) rocks, and the geometrical relationships of various petrotectonic units in the Dabie-Sulu region... The regional extent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UHPM) and 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HPM) rocks, and the geometrical relationships of various petrotectonic units in the Dabie-Sulu region indicate that the Triassic collisional suture line between the Sino-Korean and Yangtze cratons is situated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Dabie massif, that is,along the Balifan-Mozitan-Xiaotian fault in the Dabie region, and possibly is linked to the Wulian-Yantai fault in the Sulu region to tbe east. The suture line has been strongly modified duriug and subsequent to UHPM aud HPM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m and HPM belts suture line Dabie massif Dabie-Sulu region
下载PDF
关于含柯石英锆石SHRIMP测年获得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变质作用年龄的讨论
20
作者 张希道 宋明春 +1 位作者 王仁民 张华锋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7,共8页
 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UHPM)带部分含柯石英包体的锆石及部分进行SHRIMPU-Pb测年的锆石进行划分和讨论后得出为大别-苏鲁UHPM带超高压变质作用(UHPM)年龄而进行含柯石英锆石SHRIMPU-Pb测年,宜从有结晶环带且在环带域或环带核部有柯...  对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UHPM)带部分含柯石英包体的锆石及部分进行SHRIMPU-Pb测年的锆石进行划分和讨论后得出为大别-苏鲁UHPM带超高压变质作用(UHPM)年龄而进行含柯石英锆石SHRIMPU-Pb测年,宜从有结晶环带且在环带域或环带核部有柯石英包体的锆石的核部或环带域进行SHRIMPU-Pb测年,不宜从锆石边部获得UHPM年龄。着重讨论杨经绥等(2002)的两颗含柯石英锆石的结构,柯石英包体所在部位,测年数据的意义,得出苏鲁UHPM带UHPM年龄是578Ma(或略大于578Ma)。且这一认识与苏鲁UHPM带内区域地质情况相吻和。锆石中(多在边部)给出的印支期年龄值反映印支期地质作用(流体改造、重结晶等)改造事件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石英 锆石 测年 SHRIMP 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别-苏鲁 包体 重结晶 改造 流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