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KH26标记UMSC示踪技术在细胞移植治疗卵巢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卫华 王净 +4 位作者 窦骏 何向峰 赵枫殊 邹丹丹 李晓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8-831,共4页
目的:探讨PKH26荧光染料作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示踪剂在移植治疗卵巢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面分子表达,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观察其向成骨、成脂细胞诱... 目的:探讨PKH26荧光染料作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示踪剂在移植治疗卵巢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面分子表达,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观察其向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状况。用PKH26标记经鉴定的UMSC,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标记率,再用标记的2×106个UM-SC经尾静脉移植给荷卵巢癌裸鼠,14天后观察标记细胞的迁移和转归。结果:从脐血MNC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其低表达CD34和CD133而高表达CD44、CD29及CD90特征性分子,并能诱导分化为成骨、成脂细胞。经鉴定表明:从脐血MNC中可培养出UMSC。PKH26标记的UMSC呈长梭形或纺锤形,标记阳性率达98.63%。标记的UMSC在裸鼠经14天迁移后,在裸鼠脾脏及肿瘤组织中均可见发出红色荧光的标记细胞。结论:PKH26标记的UMSC可作为体内示踪细胞移植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H26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卵巢癌 细胞移植
下载PDF
人脐带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iRNA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芳 陈学斌 盛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60-1564,共5页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人脐带与骨髓两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中miRNA的表达.结果表明:有26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miR-29b、miR-20a、miR-31、miR-20b及miR-106a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中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倍数均高于3,miR-138则...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人脐带与骨髓两种不同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中miRNA的表达.结果表明:有26个miRNA差异表达,其中miR-29b、miR-20a、miR-31、miR-20b及miR-106a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中表达显著上调,差异倍数均高于3,miR-138则表达下调.在此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差异性显著的6个miRNA进行验证,检测结果一致.最后对特异性基因进行靶点预测,发现靶基因与mRNA转录、翻译以及细胞增殖、分裂、信号转导等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值干细胞(umscs) 骨髓间充值干细胞(BMSCs) MIRNA 基因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circHIPK3促进心梗修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雨晴 王燕丽 +4 位作者 严兵 张瑜 谢文萍 刘冯 李杨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为了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能否通过递送circHIPK3修复梗死后的心脏及其作用机制,我们通过手术结扎法建立C57BL/6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同时根据circHIPK3接头处序列,设计3组siRNA,之后分别将PBS、exosome、si-... 为了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能否通过递送circHIPK3修复梗死后的心脏及其作用机制,我们通过手术结扎法建立C57BL/6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同时根据circHIPK3接头处序列,设计3组siRNA,之后分别将PBS、exosome、si-circHIPK3 exosome移植到小鼠缺血心脏中,通过心超、Masson染色等方法对小鼠心脏恢复及纤维化程度进行检测.同时通过低氧无血清处理大鼠心肌细胞(H9C2)来构建体外凋亡模型,进一步探究circHIPK3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si-circHIPK3 exosome处理组与exosome处理组相比,小鼠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缩短分数(FS)均显著降低,梗死区域纤维化程度更加显著.同时,体外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相较于exosome共培养组,si-circHIPK3 exosome共培养组的H9C2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升高.由此表明circHIPK3可以显著抑制缺血环境下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心梗修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circHIPK3 凋亡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地应力条件下的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的调整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杨兆彪 秦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5,共6页
对在应力场条件下的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相应调整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大量水力压裂试井数据统计分析后认为:研究区广泛发育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各煤层压力系数在层域呈现波动变化,且部分煤层普遍超压.最小主应力梯度增大,煤层渗透... 对在应力场条件下的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相应调整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大量水力压裂试井数据统计分析后认为:研究区广泛发育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各煤层压力系数在层域呈现波动变化,且部分煤层普遍超压.最小主应力梯度增大,煤层渗透率降低,压力系数增大.各煤层最小主应力梯度表现出波动性,表明各煤层地应力特征有所区别,这与压力系数所表现出的波动性具有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在深度300m左右为地应力转换带,在此深度以上,水平应力起主导作用,煤储层物性可能较好,相邻煤层容易形成流体压力主导型的独立含气系统;而在此深度以下,垂直应力起主导作用,煤储层物性变差,相邻煤层流体不易沟通,容易形成地应力主导型的独立含气系统.地应力转换深度的变浅,易形成受地应力调整控制的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 地应力 压力系数 超压 转换深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