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程序与决策——以对日本的影响为中心 |
鲁燕
明明
|
《东北亚论坛》
CSSCI
|
2006 |
4
|
|
2
|
论国际法上的自卫 |
龚向前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3
|
“争常”失败后日本对非战略新态势 |
倪国良
张茂春
|
《东北亚论坛》
CSSCI
|
2008 |
1
|
|
4
|
制度性权力、关系性权力与中小国家多边外交的逻辑——越南担任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权力分析 |
李春霞
张泽宇
|
《东南亚研究》
CSSCI
|
2022 |
3
|
|
5
|
布什“先发制人”自卫论述评 |
韩秀丽
|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
2003 |
2
|
|
6
|
日本加紧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动因 |
张森林
|
《日本学论坛》
|
2005 |
3
|
|
7
|
70年代日本的常任理事国战略述评 |
连会新
|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8
|
试论日本的常任理事国战略及其前瞻 |
连会新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0 |
|
9
|
试论集体安全法的现状及其法律边界 |
张青鹏
丑世栋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2004 |
1
|
|
10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国际法强制性规则相关争议——以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强行法专题结论草案为基础 |
余泓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1
|
实力、认知、体系压力:印度“入常”再探析 |
张祎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2
|
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法院“功能并行”的理解和适用 |
闫晴
|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3
|
安理会决议后的美国二级制裁合法性探析 |
赵海乐
|
《国际法研究》
|
2019 |
17
|
|
14
|
联合国对朝制裁的效果及其制约因素 |
郝群欢
|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5
|
中美苏(俄)在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协调情况定量分析 |
扈新林
胡晓峰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6
|
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国际法地位 |
秦男
|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