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Data on Adverse Drug Events Reported to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
作者 Emmanuel M. Baah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20年第2期203-227,共25页
Background: The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of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FD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 known as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 is a mechanism for collectin... Background: The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of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FD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 known as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 is a mechanism f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n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drugs for redress, as they are used on large scale. The data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came from the FAERS database.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analysis of data covering 2013 to 2018 period, but compares the observed trends in the variables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that of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 trends change over time;as this paper is, in a sense, a sequel to an earlier one with a similar title as this but covering the period 2007 to 2012.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ere to: i) explore the trends in the variables involved with the adverse events problem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and compare these trends with that found in the study covering the 2007 to 2012 period;ii)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 level of missing variable values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is lower than, the same or higher than it was in the 2007 to 2012 period;iii) find out how the first twenty principal suspect drugs most cited to be involved in adverse events occurring during drug use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compare with that of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Methods: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FDA) makes extracts from the FAERS database freely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on quarterly basis. Fourteen (14) out of over fifty (50) variables contained in these extracts were reckoned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and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tools of frequencies, proportions and averages, on account of the nature of the data. Results: For the period 2013 to 2018, adverse events reports submitted to the FDA (US) more than doubled (2.1 times), accounting for an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15.8 %, which i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22.1% for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However, the reported number of cases for 2015 was 53.8% more than that of 2014.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for 2007 to 2012 period,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saw Female subjects accounting for over 60% of the annual and the overall number of reports. Overall, non-health professionals appear to have a slight edge over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reporting adverse drug events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with an indication that reports from non-health professionals are on the decline and that from health professionals is on the rise. Non-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were almost equally likely to report adverse events in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Also, the findings for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suggest that the older one gets the more vulnerable one becomes to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drug us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for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Conclusion: The dangers that come with the use of drugs is an evolving one and therefore there is the need to examine SRS data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emerging drug safety concerns can be dealt with tim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s adverse drug events (ADE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下载PDF
Onset Time Profiles for Syncope Associated with <i>α</i><sub>1</sub>-Adrenoceptor Blockers in Males: Analysis of a Spontaneous Adverse Drug Event Database
2
作者 Katsuhiro Ohyama Masaya Furumoto Munetoshi Sugiura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8年第12期515-526,共12页
Background: α1-Adrenoceptor blockers (α1Bs) ar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hypertension, but they are known to cause hypotension-related adverse event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 Background: α1-Adrenoceptor blockers (α1Bs) ar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and hypertension, but they are known to cause hypotension-related adverse event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onset time profiles for syncop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α1Bs. Methods: We analyzed the data obtained from?the Japanese Adverse Drug Event Report (JADER) database for a period from April 2004 until November 2016 and calculated reporting odds ratios (RORs) for eight α1Bs available on the Japanese market, using disproportionality analysis. Moreover, time information recorded in the JADER database was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onset times of adverse events. Results: In total, 186,724 reports for males older than 20 years were analyzed. Significant RORs for syncope,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obtained for naftopidil (2.53, 1.81 - 3.53), silodosin (4.24, 2.37 - 5.20), and tamsulosin (2.22, 1.75 - 2.81). The median onset times of syncope for naftopidil, silodosin, and tamsulosin were 37, 26, and 108 days, respectively. The shape parameters obtained by fitting the data for the three α1Bs to the Weibull distribution were all less than 1.0, indicating that all these drug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the early failure type. The cumulative incidence rates showed that the onset times of syncope tended to be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α1Bs. Conclusions: Patients treated with selective α1Bs should be closely monitored for 100 days,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20 to 40 days after initiation of silodosin or naftopidil. This information may be useful for patients an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preventing syncope due to the use of selective α1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orting Odds Ratio adverse drug event Report DATABASE SYNCOPE Α1-ADRENOCEPTOR Blocker
下载PDF
Modes of failure with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guidewires:Insights from the manufacturer and user facility device experience database
3
作者 Nauman Khalid Yagya Pandey +6 位作者 Umair Khalid Hassan Kamran Jason P Wermers Lovely Chhabra Mahboob Alam Hani Jneid Waleed Tallat Kayani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21年第7期223-229,共7页
BACKGROUN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measurement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to assess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arterial plaques.Robust real-world data on complications ... BACKGROUN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measurement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to assess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coronary arterial plaques.Robust real-world data on complications and modes of failure of FFR guidewires are limited.AIM To characterize these outcomes by analyzing the post-marketing surveillance dat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anufacturer and User Facility Device Experience(MAUDE)database for commonly used FFR guidewires.METHODS The MAUDE database was queried from January 2010 through April 2020 for 3 FFR guidewires[PressureWireTM X(Abbott),CometTM(Boston Scientific),and VerrataTM(Philips)]by searching for the following events:“Injury”,“malfunction”,“death”,and“other”.This yielded 544 reports.After excluding incomplete reports,486 reports were analyzed.RESULTS Guidewire tip fracture was the most commonly reported mode of failure,in 174(35.8%)cases followed by guidewire kinking(n=152,31.3%),communication failure(n=141,29.0%),and shaft fracture(n=67,13.8%).In total,133(27.4%)device failures resulted in patient adverse events.The most common adverse event was retained guidewire tip,in 71(53.4%)cases,followed by freshly deployed stent dislodgment(n=26,19.6%)and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n=23,17.3%).Seven deaths were reported.CONCLUSION FFR guidewire failures can occur because of various mechanisms and cause patient adverse events.The MAUDE database serves as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improved collaboration among clinicians,device manufacturers,and regulators to improve device performance and optimize patient outcomes.Our analysis provides mechanistic insights of FFR guidewire failure and associated adverse events but cannot verify causality or provide a 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guidewi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Coronary guidewire adverse events Modes of failur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anufacturer and user facility device experience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替莫唑胺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经纬俊 彭苗苗 葛卫红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55-263,共9页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 目的 挖掘真实世界中替莫唑胺相关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替莫唑胺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FAERS数据库中替莫唑胺的ADE报告数据,通过报告比值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ADE发生情况。结果 数据库中,以替莫唑胺作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共24 725份,共识别出300个ADE信号,共涉及23个系统器官分类,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各类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惊厥发作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挖掘到42个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这些在说明书中未有记录,如假单胞菌皮肤感染、疱疹性脑膜脑炎、舌下神经性瘫痪、汗孔角化病等。结论 替莫唑胺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大体一致,但也有一些新的疑似不良反应被发现,临床使用时应特别关注这些新的不良反应,并建议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莫唑胺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药物不良事件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维泊妥珠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5
作者 宋再伟 李欣亚 +4 位作者 门鹏 姜丹 董菲 赵荣生 杨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2-761,共10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维泊妥珠单抗的ADR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PRR)进行信号挖掘。为提高阈值,得到信号较强、较常出现的ADR,将信号进行二次筛选。结果:共检索到维泊妥珠单抗相关ADR报告2408份,经过二次筛选得到83个ADR信号。其中,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骨质溶解、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肺栓塞等26个ADR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信号数或累积例数较多的系统器官分类包含感染及侵染类疾病(24个信号、632例),各类检查(17个信号、675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11个信号、734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7个信号、153例),免疫系统疾病(3个信号、95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个信号、145例),代谢及营养类疾病(2个信号、87例)等。结论:除说明书提示的常见ADR外,本研究发现了维泊妥珠单抗新的ADR风险信号。建议临床在关注感染、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输液相关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已知常见ADR的同时,予以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等新的风险信号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泊妥珠单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应用他克莫司相关药物不良事件的研究
6
作者 董博清 王婧雯 +5 位作者 毕焕京 陈祖涵 路翠楠 薛武军 李杨 丁小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1-590,共10页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在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的不良药物事件(ADE)特征。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时间覆盖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提取了以Tac为首要怀疑药物的儿童器官移植受者的...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Tac)在儿童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中的不良药物事件(ADE)特征。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时间覆盖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2季度,提取了以Tac为首要怀疑药物的儿童器官移植受者的ADE数据,运用比例失衡法对Tac与ADE之间的关联进行定量分析。分析Tac相关ADE的基本特征及信号强度。探究不同年龄儿童及不同移植器官类型的Tac相关ADE。结果共筛选出1443份涉及Tac的儿童ADE报告,其中心脏移植188例(13.0%)、肝移植668例(46.3%)、肾移植531例(36.8%)、肺移植56例(3.9%),儿童的中位年龄为10岁,ADE上报国家的前3位分别是美国、法国及英国,中国上报为26例,占比为1.8%。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在Tac相关ADE报告中占比最高(20.96%),包括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Tac相关ADE中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均占据最大比例,但病原体种类存在差异。排斥反应、免疫抑制水平不稳定以及肾功能损伤也是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的Tac相关ADE。心脏移植受者中以神经系统疾病的ADE为主,而肝移植和肾移植受者中感染及侵染类疾病更为常见,肺移植受者中的ADE以排斥反应最为常见。结论Tac相关ADE在不同器官移植类型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需重视在儿童器官移植中进行个性化药物监测和风险评估,以优化Tac治疗并降低ADE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器官移植 儿童 他克莫司 不良药物事件 感染 排斥反应 食物过敏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贝伐珠单抗相关药品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7
作者 庞培杰 殷鑫 +1 位作者 刘天宇 贾映东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4期109-113,共5页
目的 促进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以贝伐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借助OpenVigil 2.1在线工具进行数据挖掘;采用报告比值... 目的 促进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2014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以贝伐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借助OpenVigil 2.1在线工具进行数据挖掘;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联合检验ADE信号,利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25.1中的首选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DE信号进行归类与分析。结果 共获得以贝伐珠单抗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60 675份,涉及患者60 675例,上报地区主要为北美洲(48.78%)和亚洲(29.00%);严重ADE报告中,以死亡报告数最多(14 358例,23.66%)。605个PT信号涉及ADE报告20 127份(患者20 127例),可归入21个SOC,信号数排前3的SOC分别为胃肠系统疾病(89个),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包括囊状和息肉状肿瘤,68个)及眼器官疾病(66个);ADE例数排前3的SOC分别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3 059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2 813例)和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2 235例)。ADE报告例数排前5的PT分别为疾病进展(1 279例)、高血压(1 072例)、贫血(585例)、骨髓抑制(583例)和蛋白尿(569例)。结论 临床医师在用药期间除关注贝伐珠单抗的常见ADE外,应重点关注其导致的高血压、蛋白尿、骨髓抑制、出血、胃肠穿孔、间质性肺病等严重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贝叶斯置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分析
8
作者 游晓炎 郑盈盈 王宪英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335-340,共6页
目的挖掘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建库至2023年第1季度英夫利西单抗相关ADE,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 目的挖掘英夫利西单抗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建库至2023年第1季度英夫利西单抗相关ADE,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收集到满足阈值标准的ADE报告数175930份,获得信号963个,共涉及26个系统-器官分类(SOC)。英夫利西单抗主要ADE表现为胃肠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良性、恶性及性质不明的肿瘤和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等,这与药品说明书记录一致。此外,还发现了英夫利西单抗可能导致的心血管疾病、肾损伤和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等疾病的风险。结论在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时,除了关注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ADE之外,也应密切关注说明书未提及的ADE,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风险信号 药品不良事件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塞利尼索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9
作者 陈亚轻 徐梦丹 +2 位作者 顾航烨 吴君琳 陈永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挖掘塞利尼索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9年7月3日到2023年3月31日上报的塞利尼索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 目的挖掘塞利尼索的药品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19年7月3日到2023年3月31日上报的塞利尼索ADE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26.0版)药物ADE术语集中的系统器官分类(SOC)和首选语(PT)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获得塞利尼索ADE报告3084份,ADE阳性信号共134个;已报告性别中男性127例、女性124例,年龄以≥65岁为主(4.12%);美国报告数量最多(96.53%),报告者主要为消费者(77.27%);严重ADE主要为住院/住院时间延长(26.26%),其次为死亡(17.15%)。发生频次排名前3位的ADE分别为恶心(1162次)、疲劳(790次)、食欲减退(610次),均被塞利尼索说明书提及。信号强度排名前3位分别为装置相关性菌血症(ROR=115.07,PRR=114.94)、睑板腺功能障碍(ROR=106.70,PRR=106.54)、沙门菌性脓毒症(ROR=99.90,PRR=99.81),均未被塞利尼索说明书提及。结论临床使用塞利尼索时除需关注说明书提及的恶心等常见ADE外,还应关注装置相关性菌血症、睑板腺功能障碍、沙门菌性脓毒症等未被说明书提及的ADE;建议每周复查患者血常规,对患者的血液指标、感染症状等进行监测,以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利尼索 药品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阿可替尼ADE信号挖掘与分析
10
作者 熊瑞 雷静 +3 位作者 张世鹏 张宏 仝永涛 来小丹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5-600,共6页
目的挖掘和分析阿可替尼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OpenVigil 2.1平台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17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与阿可替尼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与英国药品和健康... 目的挖掘和分析阿可替尼的药物不良事件(ADE)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OpenVigil 2.1平台提取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中2017年1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与阿可替尼相关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法与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综合标准法对ADE信号进行检测。结果提取到以阿可替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7869份,从中检测到142个ADE阳性信号,涉及20个系统器官分类,基本与其药品说明书记载的ADE一致,主要涉及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脏器官疾病等。此外,还发现了一些未在其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的新的潜在ADE信号,包括心源性猝死、肺毒性、肿瘤溶解综合征、胸腔积液、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骨痛、血压降低、血钠异常等。结论在应用阿可替尼时,除了需要关注其说明书已记载的ADE外,还应评估其包括心源性猝死、肺毒性等可能导致死亡的严重ADE风险,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可替尼 药物不良事件 数据挖掘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套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不良事件真实世界研究
11
作者 段远琼 王文翔 +1 位作者 杨琳 尹如铁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目的挖掘真实世界中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相关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检索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ADE报告,... 目的挖掘真实世界中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相关不良事件(ADE)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检索2004年第1季度至2023年第3季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BCPPN)算法进行信号挖掘,分析其在真实世界中的ADE发生情况。结果共检测到200个ADE信号,累及22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合计报告5061份,其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年龄主要分布在45岁以上。累及SOC主要包括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3.43%)、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18.55%)、胃肠系统疾病(10.06%)、各类检查(8.32%)、代谢与营养类疾病(5.97%)、各类神经系统疾病(5.10%)等。报告数较多的ADE信号包括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脓毒症等;相关性较强的ADE信号主要包括胆道感染、周围感觉神经病变、免疫介导性肝炎、胆管狭窄、黄斑水肿等。挖掘到30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型可疑不良反应(ADR),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减少、心理状态改变、高血糖症、食管炎、多发性神经病等。结论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真实世界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具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新发现的可疑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重点关注此类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药物不良事件 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药物警戒分析
下载PDF
拉罗尼酶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Ⅰ型药品潜在不良事件的挖掘与分析
12
作者 纵尚尚 杨小娟 +1 位作者 高茂威 陈玮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拉罗尼酶的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挖掘,采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所挖掘出的拉罗尼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 目的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进行拉罗尼酶的药品不良事件的风险信号挖掘,采用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所挖掘出的拉罗尼酶不良事件风险信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共挖掘出拉罗尼酶不良事件2795例,男性占1272例(45.5%)与女性1242例(44.4%),男女比例基本持平;数据上报人员主要是医护工作者(1455例,占52.1%)和消费者(1314例,占47.0%);AE报告中病人年龄2岁以下445例(12.3%),2~17岁1191例(42.6%),>17~64岁638例(22.8%);全部AE事件中死亡病例526例(18.9%)。共挖掘不良事件信号61个,映射15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发热、肺炎、呕吐、呼吸困难、咳嗽、不适、荨麻疹及呼吸衰竭等为主要首选术语(PT)信号。结论基于FARES数据库的挖掘分析可为临床合理安全的使用拉罗尼酶提供依据;拉罗尼酶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仍需要进行长期研究,以确定其对生存和生活质量的全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罗尼酶 黏脂质累积病 黏多糖贮积症Ⅰ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风险信号 数据挖掘
下载PDF
某院303例药品不良事件报告的分析
13
作者 邸信 刘岳松 刘启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11期99-10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303例药品不良事件,查找药品不良事件的常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意见。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23年1—12月报告的303例药品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Excel软件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就诊类型、事件类型、事件分级、药品...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303例药品不良事件,查找药品不良事件的常见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意见。方法对某三级医院2023年1—12月报告的303例药品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Excel软件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就诊类型、事件类型、事件分级、药品类型及报告科室情况,分析其原因及特点。结果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50岁以上患者占比最多(62.38%);住院患者占比最多(92.41%);类型方面,药物不良反应是占比最多的三级指标类型(95.71%);不良事件等级数量依次为Ⅰ级(n=0)、Ⅱ级(n=29)、Ⅲ级(n=259)、Ⅳ级(n=3)、一般隐患事件(n=12);内科科室占比最多(80.86%),头颈肿瘤病房、感染性疾病中心、腹部肿瘤病房是报告数量最多的前3位科室。结论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医务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完善特殊用药流程、优化信息系统、加强药品不良事件管理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 不良事件 报告 对策 药物不良反应 医疗安全管理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右佐匹克隆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14
作者 徐寅鹏 黄鹂 +1 位作者 李方 周甜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分析右佐匹克隆上市后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使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右佐匹克隆从美国上市至2023年3月31日的ADR报告。采用频... 目的:分析右佐匹克隆上市后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使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右佐匹克隆从美国上市至2023年3月31日的ADR报告。采用频率法检测右佐匹克隆的ADR信号,并分别按照发生频次和信号强度进行排序。结果:获得右佐匹克隆相关的ADR报告9131份,检测到ADR信号分别为77个。按发生频次排序,发生最多的ADR是味觉障碍(3162例),可见于其药品说明书,自杀意念在药品说明书中未出现;按信号强度排序,右佐匹克隆的入睡困难(报告比值比为225.402)位列首位,毛发稀少未被其药品说明书提及。结论:建议临床不仅应关注药物最常见的精神系统系统ADR,还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中未报道的A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佐匹克隆 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相关血液系统不良事件数据挖掘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慧杰 刘霞 +4 位作者 李冰 单晴 陈燕 郭宇航 郭晋敏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相关血液系统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使用ADC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FAERS数据库2011年第3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数据,经过去重、名称标准化...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对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相关血液系统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为临床安全使用ADC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FAERS数据库2011年第3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数据,经过去重、名称标准化等数据清洗,提取ADC相关血液系统不良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和信息成分法进行信号检测。结果 共提取到以8种ADC药物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101 610份,ADC相关血液系统不良事件报告5 768份,其中粒细胞缺乏症涉及3 423例,信号强度从强到弱的药品依次为戈沙妥珠单抗(SG)、奥星-吉妥珠单抗(GO)、维布妥昔单抗(BV)、维汀-珀拉妥珠单抗(PV)、维汀-恩弗妥单抗(EV)、德曲妥珠单抗(TD)、奥星-艾诺妥珠单抗(IO)和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造血细胞缺少症涉及2 327例,信号强度从强到弱的药品依次为IO、SG、BV、EV、PV、TD、TDM-1和GO。ADC药物相关血液系统不良事件临床结局为死亡的病例包括BV179例(16.84%),TDM-1 102例(13.01%),TD 88例(27.08%),GO 12例(16.90%),IO 8例(11.59%),EV 54例(24.32%),PV 22例(27.16%),SG 84例(21.05%)。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分析显示,TD、IO和SG用药首日事件发生数占总例数的40%以上;TD、GO、IO、EV、PV和SG发生血液系统不良事件中位时间在1个给药疗程(21 d)内。结论 应重视ADC药物相关血液系统不良事件风险,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细胞计数变化,出现异常应及时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血液系统不良事件 FAERS数据库 数据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信息成分法 药物警戒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阿替利珠单抗与度伐利尤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16
作者 胡露 王松 +1 位作者 赖翔宇 刘海林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14-120,共7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平台,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提取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有关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平台,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提取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有关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 24.0)对首选语进行系统器官分类(SOC)匹配;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挖掘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结果共获得ADE报告19835份(涉及患者19835例),其中阿替利珠单抗13420份(13420例),度伐利尤单抗6415份(6415例);ADR信号,阿替利珠单抗814个,度伐利尤单抗315个,其中未在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的均为49个,分别为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暴发性1型糖尿病,放射性食管炎、支气管瘘等。共获得192个重叠ADR信号,其中胃肠系统疾病21个,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21个,各类检查18个,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18个;阿替利珠单抗发生周围感觉神经病的信号强度远大于度伐利尤单抗(ROR值相差近5倍),度伐利尤单抗发生放射性肺炎、胆道感染、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下降、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信号强度远大于阿替利珠单抗(ROR值相差5~77倍)。结论临床应加强对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主要ADR及差异ADR的认识,重点关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但信号强且易导致不良后果的ADR,从而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利珠单抗 度伐利尤单抗 药品不良事件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培唑帕尼不良事件信号挖掘
17
作者 游宏勇 李卫平 王强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培唑帕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获取2009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以培唑帕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ADE信号...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培唑帕尼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获取2009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以培唑帕尼为首要怀疑药物的ADE报告,利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贝叶斯置信递进神经网络(BCPNN)法对ADE信号进行挖掘。结果共得到ADE报告24141份,检测到ADE信号273个,共涉及21个系统器官分类(SOC),其中各类检查(62个,22.71%)、胃肠系统疾病(41个,15.02%)、肝胆系统疾病(17个,6.23%)等涉及信号数较多。首选语(PT)报告例数排前3的分别为腹泻(4065例)、食欲减退(1648例)、高血压(1395例);ADE信号强度排前3的为肛门直肠溃疡、毛发颜色改变、睫毛脱色。结论培唑帕尼ADE信号挖掘结果与其药品说明书记载基本一致。对于培唑帕尼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部分ADE,如肿块(多部位)、黄视症等,目前虽尚无研究证实与使用该药有直接关联,但临床使用时也需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唑帕尼 药品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贝叶斯置信递进神经网络法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分析波生坦药物不良事件
18
作者 袁秀芝 唐静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5期109-115,共7页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波生坦不良事件信号,判断其安全性,以期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FAERS数据库2016年1季度~2022年2季度数据信息,比照MedDRA不良事件编码处理数据,提取以波生坦为首...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波生坦不良事件信号,判断其安全性,以期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FAERS数据库2016年1季度~2022年2季度数据信息,比照MedDRA不良事件编码处理数据,提取以波生坦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采取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和报告比值法(ROR)对信号进行分析。结果:以波生坦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中,女性占比(61.51%)高于男性(21.40%);通过对器官系统分类(SOC)分析发现波生坦产生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对首选语(PT)分析发现呼吸困难、死亡、感染性肺炎的发生排在前3位;对低位语(LLT)分析发现波生坦易导致死亡、基因突变、肺水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通过对FAERS数据库中波生坦不良反应的挖掘,从SOC、PT、LLT 3个层次分析了不良事件特点,为波生坦在临床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生坦 FAERS数据库 药物不良事件 信号挖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下载PDF
3类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肾脏安全性药物警戒研究
19
作者 方振威 柏杨 +1 位作者 王棋 李玉文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2期45-49,共5页
目的为临床心血管疾病(CVD)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至2021年收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 目的为临床心血管疾病(CVD)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2004年至2021年收到的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相关肾损伤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信息成分(IC)法挖掘并分析ADE信号。结果ACEI,ARB,ARNI的相关肾损伤病例分别有13155例、12623例、2411例,3类药物均挖掘出了急性肾损伤(AKI)、慢性肾脏病(CKD)阳性信号。与ACEI及ARB相比,ARNI相关AKI和CKD的阳性信号更强,且ARNI相关AKI病例的死亡构成比(18.31%比13.05%,P<0.05;18.31%比10.53%,P<0.05)和CKD病例的死亡构成比(23.50%比19.78%,P<0.05;23.50%比11.41%,P<0.05)均显著更高。结论与ACEI和ARB相比,ARNI相关AKI和CKD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肾损伤 药品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 用药安全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索托拉西布不良事件信号挖掘分析
20
作者 翁岚钦 《海峡药学》 2024年第7期88-91,共4页
目的研究旨在挖掘索托拉西布不良事件(AE)风险,提供临床安全参考。方法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AE报告系统数据库中收集2021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索托拉西布AE报告,使用报告比值比法挖掘风险信号。结果〖HT6K共提取6553918... 目的研究旨在挖掘索托拉西布不良事件(AE)风险,提供临床安全参考。方法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AE报告系统数据库中收集2021年第一季度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索托拉西布AE报告,使用报告比值比法挖掘风险信号。结果〖HT6K共提取6553918例AE报告,主要怀疑药物为索托拉西布的有1599例。常见AE包括腹泻、死亡、疾病进展、疲劳、恶心、肝毒性、肝功能检测结果升高等。可能新的AE风险信号包括便秘、肺栓塞、嗜睡、脑血管意外等。结论索托拉西布的临床使用需加强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尤其要关注便秘、肺栓塞、嗜睡、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托拉西布 不良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风险信号挖掘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